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佳佳的糖葫芦摔坏以后……

发布时间:2020-09-10

幼儿园说课稿糖葫芦。

众所周知,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佳佳的糖葫芦摔坏以后……”,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天我在“小手本领大”中请幼儿用橡皮泥为“娃娃家”制作“糖葫芦”。孩子们都专注地搓着、团着,这时有两个孩子偷偷地在一旁讲着悄悄话,为鼓励他们我就说:“谁做的又快又好,我就奖励他一个五角星。”佳佳从一开始就是那么地认真,她小心地从大块泥中分出一小块团着,不一会儿她就团好了几个“糖葫芦”。接下里就是要将几个“糖葫芦”连接好,串在小棒上,她的小脸露出了微笑。离成功仅是一步之遥,她更加小心地拼插着,到了最后一个连接处,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因为用力过猛棒子断了,“糖葫芦”也滚了一地,佳佳顿时皱起了眉头,再看看,有的“糖葫芦”已被踩坏了,要串好就必须从头再来了,如这样就不可能拿第一了,她再也按捺不住了,大声的叫了起来:“老师,我的棍子断了”。“再拿个棍子试试吧,别的小朋友能做好的事你也能行的。”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她,可她却没有了再继续做下去的勇气,她一直哭泣着,任凭我怎样劝她,她的嘴里一直喊:“我不要做了,不要做了。”最后,佳佳拿着我做好的“糖葫芦”安静了下来。

佳佳聪明活泼,性格开朗,在班级中算是一个各方面发展都较好的孩子,因此在集体面前经常受到教师表扬,孩子们更是以她作为学习的榜样,渐渐地佳佳有了一种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做任何事时她总是认为自己是做的最好的,同时在心里埋下了脆弱的种子。另外,她在家中是家人的小宝贝,百般呵护、宠爱有佳,当她有什么要求时家长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她,听惯了赞扬声的她,变得自尊又脆弱,做任何事时如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她就会发脾气,直至在家长的帮助下满意后才罢休。同样在制作“糖葫芦”中,佳佳得到赞扬的愿望很强烈,然而,事与愿违。因此这成了她日积月累无法面对挫折心态的导火线,同时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糖葫芦不甜了


“糖葫芦---糖葫芦......”嘹亮的叫卖声从胡同里传来,吸引了刚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

“又是那个叔叔,他的糖葫芦可甜啦,快回家拿钱去!”冰冰高兴的和小伙伴们说,就飞快的往家跑。青青、强强、萌萌也赶紧回家啦。

冰冰跑到门口一看,傻眼啦,妈妈爸爸没在家,只有奶奶在家做饭,正忙得不可开交。奶奶一见冰冰就说在在:“冰冰快帮我拿柴火来”!

“奶奶外面有卖糖葫芦的,人家都去买啦。”

“好孩子你妈妈爸爸都不在家,奶奶正忙着呢!”

冰冰不高兴啦,赌气似的走啦,在门口看见青青、强强、萌萌买到了糖葫芦,正高高兴兴的回家。

“冰冰你快去买吧,要不就买完啦。”青青说。

冰冰急啦,转身就往家里跑,拉着奶奶的手就往外走“奶奶去看看吗?人家都卖啦,快卖光啦。”

奶奶被冰冰拉着差点被摔倒,跌跌撞撞的被拉到胡同口。冰冰一见奶奶还是不想买,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哇——的大哭起来。

“别哭别哭,我回家拿钱。”奶奶只好又跌跌撞撞的回到家,拿了钱买了糖葫芦。

第二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高高兴兴的说“糖葫芦真好吃,我买了两串!”这是青青在说。

“又酸又甜,下次我还买。”这是强强再说。

只有冰冰不说话,他买了糖葫芦,可一家人的饭都烧糊啦。妈妈爸爸有眼睛瞪了他,唉!那糖葫芦吃在嘴里一点也不甜。

冰糖葫芦给我的启迪


还记得冰糖葫芦曾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食品,现在的冰糖葫芦不但花样品种多,而且色泽鲜艳。深得小朋友们的喜欢,一次美术专业组活动课,主题是冰糖葫芦。我把示范画的冰糖葫芦出示给小朋友们看,一串串红红的大大的圆圆的糖葫芦好看极了。讲解了绘画的要点和方法后,小朋友们开始进行绘画。我在想小朋友们所画的糖葫芦一定会和我的一样,又大又红又好看。

等到作品交上来的时候,我发现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是按着原来范画进行绘画的。而大部分小朋友画的糖葫芦形状各异,什么样的都有。当时,我就在想,是他们没有听懂,还是不喜欢画这样的糖葫芦,于是我就问几名小朋友,他们画的都是什么?这时他们变得异常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说:“我画的是桔子瓣糖葫芦,我画的是葡萄糖葫芦,我画的是蜜枣糖葫芦、、、、、、”有的小朋友把他们所尝过的各种各样的糖葫芦的味道也说了出来。和这些小朋友们的画相比,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范画是那样的死板,那样的没有生气,那样的没有生活气息。下班后,走在街上,我真的发现了如同孩子们画那些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冰糖葫芦。小朋友们正是在把他们所看到的所发现的生活中的事物,如实在反映到了纸张上。他们的这种想像力,创造力,不正是应值得老师所表扬的吗?

这次绘画课给我一个很深刻的启迪,那就是不能在用传统的思维去看待每个小朋友,不能在用传统模式去教授现代社会的幼儿,他们有一双灵活善于发现的眼睛,他们能看到我们成人所看不到的事物,让孩子处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地去发现和探究事物,而不是我们老师嚼烂了食物去喂他们,老师真正发挥的应是主导作用。给小朋友们拓展思维的空间,给小朋友们主动学习的空间,给小朋友们展现自我的空间,试想一张一张千姿百态的冰糖葫芦画要比千篇一律的红糖葫芦画所带来教育结果深刻得多。我将那次绘画课重新更改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因为我深深地懂得了要怎样领着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喜看内向佳佳的转变


这学期,佳佳小朋友插入我执教的中班,刚进园时,我发现她不愿参加任何活动,以不主动和别人交谈,针对她这种孤僻的性格,我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1、佳佳她来自农村,刚来到城市不久。由于农村闭塞落后的条件所限,佳佳从小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2、佳佳刚来到新集体,对周围的老师和同伴还很陌生,再加上乡村和城市两种生活环境、习惯的截然不同,使她难以适应。原因如此,造成了她的自卑、胆怯和自我封闭。根据以上分析,我采取了耐心细致的教育措施。

1、时间:2010.3.18

情况:开学已好几天了,佳佳总是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呆呆地

看着前方。今天,我又看见她在那儿傻愣着,就问她“佳佳,你喜欢幼儿园吗?”她瞪大眼睛摇摇头,用稚嫩的声音说:“我不喜欢幼儿园,我喜欢家里。”说完,就再也不愿和我交谈。

措施:针对佳佳这种不合群的性格,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

和她多亲近、多说话。于是,我经常抓住机会和佳佳聊天,内容大多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在不知不觉中,佳佳被我所讲的内容吸引,高兴地和我交谈起来。我还暗地里关照一些能说的幼儿主动和她说话,渐渐地佳佳能和小朋友一起快乐地交谈了。

2、时间:2010.3.26

情况:游戏时,佳佳一个人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去邀请她,她

就是不愿参加。我走过去问道:“你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呢?”佳佳说:“都是假的,骗人的,我才不愿意玩呢!”说完就一个人跑去看自然角里的小动物去了。

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强制性地让她参加游戏是不行的。于是,我就带着她去参观游戏角,向她介绍每个游戏的内容,让她知道从游戏中可学到好多的知识和本领,并能了解大人的生活和工作,我还引导她观看每个小朋友玩游戏时那投入,开心的神情,以及热闹的游戏场面,使她产生了想游戏的欲望。

3、时间:2010.3.27

情况:佳佳到“理发店”转了一会儿,又出去了。我连忙追上

去问:“佳佳,你为什么不去当理发师呀!”佳佳说:“我不知道怎样理发。”

措施:佳佳想玩游戏,但因为对社会活动缺乏了解,不知道

怎样玩,我先让她观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游戏的,并和她的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多带佳佳参观周围成人的工作,获得有关知识。游戏时,我跟随她加入到各个游戏中,随时用角色的身份去指导她。这样,佳佳很快就熟悉了各游戏的内容和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那个孤僻的佳佳不见了。现在,她已

是一个活泼可爱,对各项活动都能积极参与的好孩子了。

从以上的事例,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的教育方法,来帮助象

佳佳这一类不合群的孩子融入到集体中来。主要归纳如下:

(一)建立亲密的师生感情。

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倾听他们的心里话,细心了解其真实的感受、想法,用真诚的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呵护的温暖,卸下自我封闭的心灵保护层。

(二)尊重幼儿个性,因人施教。

作为教师,应注意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每个幼儿的个性、能力、心理都是独一无二的。老师应了解、尊重他们的自身水平,并以此为根据进行个别教育。在教育时,还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情况。

(三)注重循序渐进的一贯性。

对这种孩子进行教育,必须要有耐心,切不可期望一蹴而就,

而是要长期持之以恒,在每个生活细节中潜移默化地去改变幼儿的性格,对幼儿的点滴细微进步,都及时地鼓励,表扬,激发其与他人交往的自信。

(四)重视家园共育的一致性。

首先,教师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并和家长共同协商应采取的教育对策。同时,教师和家长应建立互动的双边关系,对孩子的表现及时互相反馈,保持家园教育的同步一致。

没了胶水以后


寒冷的冬天来了,我们把教室打扮得漂亮些好吗?”孩子们说:“好!”于是孩子们情绪高昂地围在一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果子和绿叶布置我们班级。这时,俊俊急切地喊道:“老师,我们没有胶水了。”我只好请别的老师去领胶水。等候的时候,俊俊又喊了起来“老师,你快看,彬彬在干吗?”大家都围过去,只见彬彬一手拿着绿叶,一手沾着自己的口水在往绿叶上的背面涂抹,再粘到墙上。他抬起头,得意地说:“我的办法不错吧?”小朋友都喊了起来,“好什么?真脏”看着这一系列动作,虽然我也觉得有点恶心,却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们说,没有胶水时,还可以用什么代替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站起来说:“可以用面粉加水,在火上煮成糨糊,还可以用面条……”我夸奖了每个发言的孩子。我在想,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我们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批评和训斥都是不正确的做法,及时引导孩子去观察、去辨别、教孩子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不可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应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懂得更多,知识面更广,使他们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娃娃受伤以后


中午,我刚来到班上,桑老师就告诉我,上午玩娃娃家时,汪起、李明两个孩子不爱护玩具,把娃娃弄坏了,让我下午抽个时间跟孩子们说说这事。我来到娃娃家一看,只见班上那个大大的娃塑料娃的头已经离开了身体。并且脑门已凹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也已经离开了身体。看着眼前这个支离破碎的娃娃,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想到班上的孩子这么“残忍”,将一个好端端的娃娃弄成这样,看来我要和他们好好谈一谈了。

吃完午点后,我让孩子们围成半圆坐下,在中间放了一张桌子,在桌子上放着受伤的娃娃,事先用一块小花布将娃娃盖上。孩子们坐好之后,眼睛都盯着桌子,可以看出,他们都很想知道画布下面放的是什么东西。我走到桌边轻轻地揭开了花布,全班孩子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我们没有阻止他们发笑,而只是看着娃娃,心疼地说:“多可怜的娃娃呀,昨天你还好好的,今天怎么变成这摸样了?!你看你头都掉下来了,脑门还凹进去一大块,你的小胳膊小腿怎么也离开了身体?!……”听着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止住了,眼里流露出心疼地眼神,有的还闪着晶莹的泪光。接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娃娃多可怜呀,我们应该保护他。”“都怪汪起和李明,他们俩抢来抢去,就把娃娃弄坏了。”“祝老师就是娃娃的妈妈,你看她,都心疼得掉眼泪了。”这时,我顺势引导孩子们说:“娃娃已经受伤了,我们也不要责怪是哪个小朋友弄坏的,老师相信,他们心里一定非常难受,咱们还是想办法把娃娃的病治好吧。”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立刻都围了过来,争着动手。我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想上来又不好意思的汪起和李明,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还是请汪起和李明一起给娃娃治病吧。”孩子们齐声说:“好!”他们俩一听,立刻跑上前来……

不一会儿,娃娃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我转向汪起和李明说:“你们俩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汪起先说:“今天我不该和李明抢娃娃,以后我一定要爱护它。”李明接着说:“我要好好爱护娃娃,再也不让它受伤了。”我说:“是的,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娃娃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向你们的爸爸妈妈爱护你们一样爱护它们、关心它们,让它感到在咱班特别快乐、特别安全。现在,把娃娃送回家吧。”孩子们拥着我,把娃娃送回了娃娃家。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娃娃再也没有受过伤。

以往遇到类似的情形,我一般采用语言说教的方式,可效果并不理想。这次我试着改变了一下,用心创设了一种能使孩子们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环境,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对他们进行了爱护玩具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始,当受伤的娃娃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笑了,我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进行情景表演,看着受伤的娃娃,说出了一番富有人情味的话,这段话激发了孩子们对手上娃娃的同情心,进而产生了要帮助娃娃治病的想法。然后,我引导两名当事孩子为娃娃治好了病,最后,其他孩子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爱护玩具的教育。这些不是通过教师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所能获得的,而是孩子们从内心深处自己慢慢体会到的,相信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他们会去爱护每一件玩具。

由此可见,当发生类似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妨愤怒的情绪压一压,多一份耐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置身于情景中获得自我教育,这比简单的说教要好得多。

喉咙沙哑以后


秋天,我受了风寒以后,开始咳嗽,继而喉咙沙哑,讲话非常吃力,在我说明情况以后,孩子们都点点头表示理解,超超站起来说:“没关系,刘老师,你可以做动作和我们说话!”大家都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经常看到的是:我口含润喉片,抿紧嘴唇,却在不停地用手势和表情指挥孩子们。真真做操时,没踩到点上,队伍看上去很不整齐,我不像往常那样大声的喊:“真真,找好你的小点子!”而是走过去搂着她的肩膀带她到小点子上,她做操的动作更神气了;齐齐画画时不小心把彩笔涂到了桌子上,我不像往常那样说:“当心点,用纸巾擦擦吧!”而是轻轻的摸了摸他的头,为他递上了纸巾,他不好意思的伸了伸舌头;方方吃饭时,只用小勺拨米饭,迟迟不送到嘴里,我不像往常那样说她:“怎么这么慢?”而是蹲下身,朝她做了一个大口吃饭的动作,她就笑眯眯的吃了起来;婷婷走楼梯时,动作特别慢,我不像往常那样提醒她:“一步一步快点走!”而是拉起了她的小手,和她慢慢一起走过,她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喉咙沙哑以后,我更受小朋友的欢迎了,他们认为刘老师不发火了,像我们的好朋友,刘老师经常摸摸这个,抱抱那个,更像妈妈了,刘老师批评小朋友也做动作,不像以前那么罗嗦了……这不免让我喜悦之余又陷入了沉思,原来我在小朋友的心目中竟是一个罗嗦、爱发火、又不懂得呵护小朋友的老师。没过几天,我的嗓子好了,但我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悟到了他们正在“怀念”喉咙沙哑的刘老师。

失败了以后……


“打框,学画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在开展美术活动格子布以前,脑袋里装着这样的一个通俗的目标。这天我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活动在简单的导入后,我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我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着,一边嘴里提炼着自以为很好的指导语“沿着边边画个框,框框里边扫线线,横横扫,从头扫到尾,密密扫,从上扫到下(示范横向画线);框框里边扫线线,竖竖扫,从上扫到下,密密扫,从头扫到尾。”格子布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兴奋不已。随即就组织孩子开始绘画了,几分钟后,他们各式各样的格子布已经呈现在我的眼帘前了:一张纸上密密麻麻得布满了格子,这样的作图效果不仅看起来不美观,更是给后期的涂色活动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整个活动洋洋洒洒地时间拖得格外长,幼儿并没有享受到成品的成就感,神情中还略带了几分疲倦。

我不禁反思到:幼儿学到的,展现出来的,就是直接反馈给我的活动效果,其实孩子们对垂直画线条形成格子布是掌握地不错的,就是在线与线之间的距离控制不好,导致画面的整体效果并不好,如何克服这个难点呢?

“沿边缘打框,学习控制一定的间隔画相互垂直的横向、纵向的直线,巩固在轮廓线内涂色”带着这样的一个崭新的通俗的目标,我开始了再一次格子布绘画的教学活动。我依旧没有准备完整的范画,简单的导入后,我又开始即兴地示范作画,这一次,我先请孩子们说了一说怎么画,孩子们凭着先前的作画经验各抒己见,他们说的都是画格子的技能,一番议论之后我又开始一边拿着记号笔徒手画,一边说着指导语“沿着边边画个框,框框里边画线线,横横画两条,竖竖画两条,两条线线远远不牵手”随即又追问了一句:“横横画几条线线,竖竖画几条线线呀?”崭新的格子布“诞生”了,这回看起来是大大的六个格子,孩子们在兴奋中又开始再一次的绘画,打框、画线、涂色都没什么问题,我只是在画线的过程中帮助了个别孩子控制线与线的距离。这次的格子布孩子们画得特别开心,效果也好了许多。

在后来的“装饰毛巾”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蜡笔画间隔线、画圆圈、画**等花纹进行装饰,那格子布的花纹赫然抓住了我的眼球,“好漂亮的格子布毛巾!”我赞叹着表扬,作画的孩子笑容满满,衣服开心的样子,于是又引来了一次“格子布毛巾”风波。孩子们画得不亦说乎。

小班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明显,都是直接行动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往往是想到啥画出啥,所以他们只记着要横横画线和竖竖画线,并没有事先构思好要怎么画,对他们来说控制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着实是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可以利用幼儿现有水平:会四以内的数数,来辅助幼儿构图,引导幼儿横画两条线,竖画两条线的方法构图好格子布。各个年龄特点可以融会贯通,以达成互补的效果。其次,教师的指导语对幼儿来说也是十分要紧的:指导语必须具备严谨性,第一次活动中的“密密扫”给幼儿造成了很大的作画误区,是活动失败,在反思过后的第二次调整活动中相对有了较好的效果。

还需要的就是自身的教学反省,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准备不够严谨,虽然看到了显性的物质准备,但是实质的内容准备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构思缜密,没有按预设折射出幼儿的反应与效果,只是欠缺考虑的,也是第一次活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思祺摔倒以后


今天,思祺不小心摔倒了。没想到,天祺等几个小朋友却哈哈大笑着跑过去压在思祺身上。旁边的孩子见状也纷纷效仿。我赶忙走过去,把压在最下面的思祺扶起来。本想向天祺等压在别人身上的小朋友发火,可又想,对于小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这样做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了解被压的孩子的感受,因而也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简单地批评几句效果未必好。我思考解决的对策嘴里什么也没说。

下午,我答应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把在报纸上看到的“小猫救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只小猫和老奶奶相依为命,一次,老奶奶在火上煮了饭后睡着了,饭烧干了就着起火来,小猫想尽办法救老奶奶,不停抓门以求得邻居的帮助……后来邻居们把门打开救出老奶奶,却发现小猫已经累得躺在地上了,爪子上血迹斑斑。听了故事后,许多孩子都哭了。我问孩子们:“你喜欢故事中的这只小猫吗,为什么?”

“小猫为了救老奶奶,自己都累坏了”

“小猫为了让邻居救老奶奶,爪子都流血了。”

“老奶奶遇到危险了,连小猫都帮助她。”

孩子们的回答表明他们听懂了故事,并被深深触动。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接着,我请孩子们再听一个发生在班里的故事。我把上午发生在思祺身上的事讲了一遍,当然隐去了幼儿的姓名,并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你摔倒有什么感觉,别人再压到你身上有什么感觉。

“压在下面的小朋友该喘不上来气了。”

“把她压在底下多难受呀。”

“小朋友那么重,该把下面的小朋友压死了,就找不着爸爸妈妈了。”

孩子们稚气的话语中道理讲得很明白。我又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办?”

“把她扶起来。”

“给她掸掸土。”

“我们要像小花猫似的帮助有困难的人。”

……

思祺说:“我今天摔倒了手都疼了。”孩子们讨论得更热烈了,我看到,在此过程中天祺一句话也没说,但脸上的表情分明写着自己的难过和悔意。

孩子们是否明白了该怎样做了呢,我注意对此后孩子们的活动进行观察。

一天晚上放学发衣服时,思祺的衣服掉地上了,大宝发现了,赶紧帮助捡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有的幼儿还可能会满不在乎地上去踩一脚,我赶紧表扬他爱帮助小朋友的行为就像那只小猫,大宝听了挺高兴。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也会帮助小朋友。果然,有了老师经常不断的强化,孩子们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新来的海姿想妈妈了,美美掏出自己的新手捐给海姿擦眼泪;宏毅的鞋穿不上,天祺默默地蹲下使劲地帮他穿鞋……孩子们开始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同情和关爱身边的朋友了,他们说:“我们要向小猫学习。”

可见,在小托班,当教师发现孩子们存在行为问题时,在不能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结果的情况下,通过故事、讨论及不断的鼓励强化幼儿良好行为等方式唤起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还是比较有效的。

相信《佳佳的糖葫芦摔坏以后……》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糖葫芦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串糖葫芦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想不想送给他们一份礼物呢?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做糖葫芦,然后把你的糖葫芦送给客人老师好吗? 二、教师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芦问:...
    2019-12-12 阅读全文
  • “糖葫芦”的故事 [案例背景]:我园是一所具有浓厚民间艺术的幼儿园,泥塑活动也是我园开发的一项园本课程,开展泥塑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表达能力等。在泥的选择上选用了面粉、凡士林、透明色彩...
    2021-05-14 阅读全文
  • 案例:“糖葫芦”的故事 案例:在一次手工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为娃娃制作“糖葫芦”。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我发给的泥工材料专注地搓着、团着,这时有几个孩子偷偷地在一旁讲着悄悄话,为鼓励孩子就说:“谁做的又快又好,我就奖励他一个五角星...
    2021-05-22 阅读全文
  • 糖葫芦不甜了 “糖葫芦---糖葫芦......”嘹亮的叫卖声从胡同里传来,吸引了刚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 “又是那个叔叔,他的糖葫芦可甜啦,快回家拿钱去!”冰冰高兴的和小伙伴们说,就飞快的往家跑。青青、强强、萌萌...
    2020-11-28 阅读全文
  • 《七彩的糖葫芦》 活动内容的形成与依据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我们便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有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有糖葫芦的识物卡片,...
    2020-01-01 阅读全文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你们高兴吗?那你们想不想送给他们一份礼物呢?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做糖葫芦,然后把你的糖葫芦送给客人老师好吗? 二、教师出示三串用泥工做的糖葫芦问:...

2019-12-12 阅读全文

[案例背景]:我园是一所具有浓厚民间艺术的幼儿园,泥塑活动也是我园开发的一项园本课程,开展泥塑活动可以锻炼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创造、表达能力等。在泥的选择上选用了面粉、凡士林、透明色彩...

2021-05-14 阅读全文

案例:在一次手工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为娃娃制作“糖葫芦”。每一位孩子都得到了我发给的泥工材料专注地搓着、团着,这时有几个孩子偷偷地在一旁讲着悄悄话,为鼓励孩子就说:“谁做的又快又好,我就奖励他一个五角星...

2021-05-22 阅读全文

“糖葫芦---糖葫芦......”嘹亮的叫卖声从胡同里传来,吸引了刚从幼儿园放学回家的孩子。 “又是那个叔叔,他的糖葫芦可甜啦,快回家拿钱去!”冰冰高兴的和小伙伴们说,就飞快的往家跑。青青、强强、萌萌...

2020-11-28 阅读全文

活动内容的形成与依据 每天放学后,总会听到好些小朋友央求自己的父母买糖葫芦吃。孩子喜欢吃糖葫芦?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以后,我们便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孩子的反应。有的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有糖葫芦的识物卡片,...

2020-01-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