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摔坏以后
发布时间:2020-11-20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拍卖活动方案课间游戏中,小良和另一组的孩子们玩得很尽兴,他们一会儿。
小良是个很开朗的男孩,聪明灵活,很会察言观色,在家算是一霸王,心情好的时候还能讲讲道理,遇到不如意的时候,轻则哭闹耍脾气,重则拳打脚踢,死缠烂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害怕。
虽然家里学校较近,但从中班开始,小良就开始了全托生活。
在幼儿园的小良倒是很乖,自理能力也一步步提高,虽然玩起来风风火火的,在老师们的监督下还是能遵守规则,
进入大班的小良学习很上心,各项活动完成的很出色,和小朋友的关系大体上也相处得还好,恰巧班上新来了一个孩子是小良的亲戚,这个男孩子也很淘气,由于开始对孩子们的情况不太了解,第一周两个孩子坐的很近,活动课上我发现两个孩子在私下开始做小动作,你踢踢我的小凳子,我拉拉你的衣角。yJS21.COM
有时以为老师没发现他俩的"小伎俩",还会心照不宣的会心一笑。
在几次谈心后,两个孩子知道了这事,上课时很是安分守己一些了。
就在这次课间活动时,小良在玩得高兴时,随手拿起小琪的彩笔盒往地上一扔,盒子把儿被摔断了,小琪是个很较真的女孩子,对自己的东西保管的很周到细致,书本文具干净整洁。
小琪拿着摔坏的彩笔找我解决问题,在对两个孩子进行询问之后,我问小亮怎么办?孩子很爽快地说:妈妈来了就赔给她。
小良一脸的痛快和不屑一顾让我觉得有必要和他谈谈关于责任与担当的话题。
小良称自己有私房钱,妈妈可以用他的钱买一盒彩笔赔给小琪。
我问他:你摔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谁来承担责任,谁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孩子很认真地回答:我自己。
我告诉他:妈妈可以替你出钱买彩笔赔给小琪,但你对自己随意摔打别人东西,自己在做一件事情时会产生什么后果,都要去想一想。
我还给他提出一条解决难题的方案:把自己的笔盒外壳和小琪交换一下,虽不太方便,但还能用,也不必重新买一盒新的彩笔。
孩子若有所思,我让他回座位了。
放学时,小亮的姑姑和奶奶来接孩子,我们一起谈了这件事,但我们再次问小良怎么决定的,孩子坚持要买新的还给小琪。
姑姑也给孩子做工作,并帮着两个孩子换笔盒。
小良含着眼泪看着姑姑忙活着,我知道小良对自己的东西也有一定的眷念和爱惜,就好像自己的朋友和孩子一样,也不舍得分离。
姑姑答应回家给他粘一粘,孩子才点点头。
送走一家人,幼儿园已经安静下来了。
在幼儿园的点滴,孩子们的小故事就像一部永远也没结局的电视剧,主角轮流担当,情节丰富多彩,喜剧成分多于悲剧。
每个孩子都在自己不同的角色扮演中悄然成长着,不用给他们贴上什么标签,他们在自己营造的欢乐中快乐成长,感受生活的乐趣,也在一些小挫折小摩擦中,不断学习人生中的道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我们呢,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也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同他们一起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教育随笔:当孩子摔倒以后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随着老师的一声出去玩啦,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奔。
在教室上拿玩具的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着什么,我刚想出去,唐柏涵着急地走进来:“陈老师,快看哪!张哲文摔倒了。”我紧走去,这时张哲文已经爬起,他咧着嘴,看上去摔得挺痛的。我连忙检查他是否受伤。围观的小朋友却没有一人去扶他,去问候他一声。这些孩子,怎么这样没有同情心?我思索着,决定趁此机会开个讨论会。
回活动室后,当我问:“张哲文摔倒了,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歪着脑袋,眨着眼睛,我亲切地叫他们围坐在我的身边,让他们是怎么想的说一说。吴以诺说:“他的嘴都歪了,样子真好笑。”魏妤萱则说:“我想拉他,他自己起来了。”邱天辰却说:“哈哈,谁让他不听老师的话乱跑呢!”还有几个小朋友说:“是他自己不小心跌倒的,不是我撞倒的。”听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我没有肯定谁对谁错,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小黄鸭和小青蛙》。重点讲述了小青蛙受伤了,小黄鸭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小朋友们仰着小脸,静静听着,不用太多的解释,他们能明白故事的道理。反应最快,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黄沐辰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习小黄鸭去关心帮助别人,刚才,张哲文摔倒了,我们应该扶他起来,摸摸他,问他摔疼了没。”听了黄沐辰的一番话,我心中欣慰,报以掌声。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老师只要艺术地引导点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日常生活中,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比空口说教更有哲理性,且幼儿容易接受,这件事让孩子们知道:当他人遇到困难不幸时,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和拥有火热的心,而不该漠视旁观。
思祺摔倒以后
今天,思祺不小心摔倒了。没想到,天祺等几个小朋友却哈哈大笑着跑过去压在思祺身上。旁边的孩子见状也纷纷效仿。我赶忙走过去,把压在最下面的思祺扶起来。本想向天祺等压在别人身上的小朋友发火,可又想,对于小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这样做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了解被压的孩子的感受,因而也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简单地批评几句效果未必好。我思考解决的对策嘴里什么也没说。
下午,我答应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把在报纸上看到的“小猫救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只小猫和老奶奶相依为命,一次,老奶奶在火上煮了饭后睡着了,饭烧干了就着起火来,小猫想尽办法救老奶奶,不停抓门以求得邻居的帮助……后来邻居们把门打开救出老奶奶,却发现小猫已经累得躺在地上了,爪子上血迹斑斑。听了故事后,许多孩子都哭了。我问孩子们:“你喜欢故事中的这只小猫吗,为什么?”
“小猫为了救老奶奶,自己都累坏了”
“小猫为了让邻居救老奶奶,爪子都流血了。”
“老奶奶遇到危险了,连小猫都帮助她。”
孩子们的回答表明他们听懂了故事,并被深深触动。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接着,我请孩子们再听一个发生在班里的故事。我把上午发生在思祺身上的事讲了一遍,当然隐去了幼儿的姓名,并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你摔倒有什么感觉,别人再压到你身上有什么感觉。
“压在下面的小朋友该喘不上来气了。”
“把她压在底下多难受呀。”
“小朋友那么重,该把下面的小朋友压死了,就找不着爸爸妈妈了。”
孩子们稚气的话语中道理讲得很明白。我又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办?”
“把她扶起来。”
“给她掸掸土。”
“我们要像小花猫似的帮助有困难的人。”
……
思祺说:“我今天摔倒了手都疼了。”孩子们讨论得更热烈了,我看到,在此过程中天祺一句话也没说,但脸上的表情分明写着自己的难过和悔意。
孩子们是否明白了该怎样做了呢,我注意对此后孩子们的活动进行观察。
一天晚上放学发衣服时,思祺的衣服掉地上了,大宝发现了,赶紧帮助捡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有的幼儿还可能会满不在乎地上去踩一脚,我赶紧表扬他爱帮助小朋友的行为就像那只小猫,大宝听了挺高兴。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也会帮助小朋友。果然,有了老师经常不断的强化,孩子们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新来的海姿想妈妈了,美美掏出自己的新手捐给海姿擦眼泪;宏毅的鞋穿不上,天祺默默地蹲下使劲地帮他穿鞋……孩子们开始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同情和关爱身边的朋友了,他们说:“我们要向小猫学习。”
可见,在小托班,当教师发现孩子们存在行为问题时,在不能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结果的情况下,通过故事、讨论及不断的鼓励强化幼儿良好行为等方式唤起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还是比较有效的。
凳子踢坏以后 2020教育笔记
成成是一个做了错事却绝不承认的小男孩。在思考如何解决成成的问题时,我花了好长时间。一天下课后,我刚来到办公室端起茶杯准备喝口水,班上三个小女生走到办公室问口,说成成把班上一个小朋友的凳子踢坏了。我马上放下杯子,来到教室看见成成坐在自己的凳子上转圈,一个小朋友把坏的凳子拿给我看。“成成,你是不是踢坏了小朋友的凳子?”我竭尽全力防止成成再还没有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之前就回答,我可以感受到他否认的话脱口而出“我没有,不是我”。我没有多说什么,我让他离开,放学前想好了再说。整整一天我都在提醒他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撒谎的孩子没人喜欢,并告诉他承认错误了我不会惩罚他。快要放学的时候,我问他:“成成是你踢坏了凳子吗?”
“没有,我没有踢凳子,不是我。”
我几乎要崩溃了。“好的,成成,我们明天在谈。”
那天晚上我没有睡好,直到早晨,我都不知道怎样去做。8点了,我接完班上的幼儿,然后把成成叫到一边,“是不是你踢的?”我期待的问他。
他的眼睛看了看我,在看看四周,回答到“没有,不是我”。
于是我请出了向我报告的三个女孩,我分别向她们问了具体经过,她们都讲了相同的内容。为了公正真实性,我向班上许多同学都证实了这件事的真实性,很多孩子都看见了他踢凳子的经过。
第一节课上课了,我没有上数学课。给同学们上了节讲故事课,《狼来了》。孩子们听的很认真,成成也听的很认真。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告诉我故事中的小男孩和羊群都被狼吃了,因为小男孩撒谎骗村名两次,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就没人相信小男孩的话了,结果没人救他就只能等着被狼吃。
此时我点起成成问他“你想不想被狼吃。”
“不想”成成摇摇头。
“小朋友说不想被狼吃,就不能撒谎,撒谎了就没人喜欢你,帮你哦。”我吓唬着。
成成低下头“我不撒谎。”
“老师知道成成是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是个有勇气的孩子,是不会对老师撒谎的,是不是啊。但我们班凳子坏了,好多小朋友看见是你踢坏的,你告诉老师实话,我不会怪你的,只要你诚实。”我慢慢询问着。
旁边几个聪明的幼儿帮衬着“你快说啊,不能撒谎哦,不撒谎我们就喜欢你。。。。。。”
成成看了看,吞吞吐吐“我,是我踢的。”一下子脸红了。
我吸了口气,发自内心会心的笑了。我知道当我用一颗包容的心加上耐心的等待,一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育随笔:全力以赴就精彩
教育随笔:全力以赴就精彩
在多少人的意念中,成功的人生才是精彩的人生,这是功利人生,只重结果的人生,而人生本身是个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个体都应享受生命的成长和愉悦,全力以赴同样是人生的一种精彩!这是我从一个小故事中得到的启示,以海明威的自身证明了这一点。
故事的情形是这样的:上个世纪的某天,美国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里,正在进行着每年都举办的越野赛跑。
大大小小的一共46个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孩子在路上争先恐后地跑着,其中一个个子矮小的孩子是刚刚才入学的新生,他控制着自己的节奏,紧闭双唇,表情严肃地跑在队伍里面。他才加入校田径队不久,没有人对他抱予希望。他得做出点什么让大家认识到他的潜力,于是他加快了步伐,努力想赶超前面的人。
他毕竟是个新手,个头又小,步幅很小,跟那些大孩子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于是他加大了步伐的频率,这才跟着前面队伍向前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由于体力的下降,他的步频一点点降下来了。
后面的孩子们一个一个从他身边跑了过去。
终于,他到达了终点,回头张望,只有两个更加瘦弱的家伙远远地落在队伍后面。成绩显而易见,他当之无愧地排在了整个越野比赛的倒数第三。
在终点,还有些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冠军而异常地沮丧,在这样的时候,有人看到这位倒数第三的新同学却一脸泰然。好奇心驱使着那些莫名所以的同学们像众星捧月似地围绕着他,等待着他回答为什么跑了倒数第三还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排在倒数第三的海明威笑了,带着他独有的自信回答了那些以得冠军为乐趣的同学:“我坚持跑完了全程,而且不是最后一个。”这,就是他骄傲的全部理由。
小小年纪的海明威已经有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评价世事的标准,没有盲从于求好求全的成功观。冠军只有一个,可是因为环境、自身、条件等等的差异,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得第一才算得上成功。只要你曾经做过百分之百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奋斗的过程,至于那结果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求尽力便无愧我心。
由此,我想到了初三的很多孩子即将面临中考,因为名额有限,有些孩子注定要落选和被淘汰,难道没考上的就没有前途,从此生活永无阳光、只有灰暗吗?
越野比赛,倒数第三的海明威泰然自若,充满自信,他带着自信,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做过记者,还是最早到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之一,他还做过斗牛士、拳击家,打狮子的猎手和帆船上的渔夫。每一种职业,他都做了自己能够做到的那份精彩,因为他做到了全力以赴。
1954年,海明威凭着一部二万余字的《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老人与海》里把他深刻领会到的真理告诉了大家:“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家长们可以有足够的理由告诉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就精彩!
摔倒后的爱心教育
随着老师的一声休息,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往外奔。
透过玻璃窗子,我发现小朋友都在看什么?我刚想出去,洪君高兴的走进来:“老师,快看哪!明明摔倒了。
”我紧走了几步,这时明明已经爬起,他咧着嘴,看上去这一摔挺痛得。
我连忙检查他是否受伤;围观的小朋友没有一人去扶他,去问候他一声。
这些孩子,怎么这样没有爱心?我心里思索着,决定趁此机会开个讨论会。
我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明明摔倒了,我该怎么办?小朋友好奇的问:“老师,你写的什么字?”我读给他们听,他们歪着脑袋,眨着眼睛,我亲切的叫他们围坐在我的身边,就明明摔倒了,你们怎么想的说一说。
洪君说:“他的嘴都歪了,样子真好笑。
”名一则说:“我想拉他,他自己起来了。
”继杰却说:“活该,谁让他不听老师的话乱跑。
”还有几个小朋友说:“我们光顾笑了,忘了拉他了。
”听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我没有肯定谁对谁错,而是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小黄鸭和小青蛙》。
重点讲述了小青蛙受伤了,小黄鸭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小朋友仰着小脸,静静听着,不用太多的解释,他们能明白故事的道理。
反应最快语言表达强的梦婷说:“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习小黄鸭去关心帮助别人;刚才,明明摔倒了,我们应该扶他起来,帮他拍掉身上的土。
”听了梦婷的一番话,我没说什么,掌声代表了一切。
虽然是一件小事,做老师的,只要稍加点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生活中,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比空口说教更有哲理性,且幼儿容易接受。
教育随笔:我怕踩上去会摔跤
今天空气质量不是很好,于是我们的户外活动就在室内进行了,可能你还是不太习惯这种活动方式,在其他幼儿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玩的器械后。你依然在教室和睡眠室之间走动,我见你走来走去就问道:“瞳瞳,你在找什么呢,怎么不去玩呢?”你回头看看我说:“老师,我想玩小椅子,想和石皓一起走小椅子,想玩过火车的游戏。”“哦,那你去吧,你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可是,我,我有点害怕,椅子太小我怕踩上去会摔跤。”“哦,原来是这样呀,你踩上去玩吧,没关系的,老师和小朋友都会保护你的。”你小心翼翼的踩上去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快乐的游戏着,小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老师的声音:
你是个有点内向的宝宝,在幼儿园里你不太喜欢表现和表达自己,其实老师你很有自己的想法呢,在平时学习本领时你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就是你的胆子有点小,知道的答案也不愿意举起小手回答。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做个大胆的宝宝,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和小朋友们都特别喜欢这样的你哦,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幼教笔记:一次穿鞋以后
景宣是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由于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平时也不很少回家,景宣大多时间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爷爷奶奶也是百般呵护,什么事情都为他包办,导致他的自理能力较弱,连基本的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等都不能自理,需要老师的帮助。每次午餐时,景宣总会反手拿着勺子吃饭,吃到最后要等老师来喂饭;每次入厕时,景宣从不动手提裤子,总要等老师给他帮忙;每次午睡时,不会脱裤子,就坐在床上等着老师帮他脱。
有一次,起床以后,景宣坐在床边等我穿鞋子,我想:如果一味地帮他做,就会养成他的依赖心理,使他失去锻炼的机会,而一下子让他什么事都自己做,他又实在做不了。于是,我便走过去,帮他穿上一只鞋,并要求他仔细看老师是怎么穿的,留下另一只让他学着自己穿。景宣把小脚伸进鞋子后就不动了,然后我拉着他的小手教他怎么提
,虽然学的很艰难,但经过几次示范,景宣终于学会了。我立即表扬了他,并让他给其他不会穿鞋子的小朋友再示范一次。景宣的举动得到了小朋友的掌声。这样,经过几次“传、帮、带”,全班小朋友都学会了穿鞋子。就这件事情,我和景宣的爷爷进行交流,爷爷听后觉得很惊讶,表示以后在家也会配合老师做好景宣自理能力的培养,景宣在以后的穿衣服、扣扣子的时候,我都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挺不错。
教育随笔:裤子湿了以后
李玮一又把尿尿到裤子上了,李玮一奶奶问我的时候。我一头雾水。光上午我就听到花老师叫李玮一上厕所就有三次,可玮一总说不要,现在好了小便小到身上了,我应该好好的反省一下。李玮一小朋友在幼儿园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据玮一奶奶说“玮一在家可活泼了,在幼儿园和在家里完全像两个人”。我对他奶奶说“在幼儿园我和花老师从来没有大声和玮一说过话,更不要说批评了”为什么他会这个样子呢?
第二天早上,上第一堂集体活动时,我就喊:“玮一,老师帮你弄裤子,你小便,小过便我们就要上课了。”李玮一从椅子上和我一起走到卫生间去小便。集体活动时看到李玮一趁老师不注意时和别的宝宝玩的很开心。我知道李玮一有他活泼的一面,我趁机走到玮一身边对他和他一起玩的宝宝说:“宝宝们,小便叫老师,玮一,你小便也要叫老师,老师帮你弄裤子好不好。”“好”别的宝宝声音很大,李玮一的声音很小。“千万不能把小便小到身上,那样会冷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掌握了我班宝宝的小便时间。8点40分左右一次、吃副餐之前小一次便、10点10分的时候再叫他们小一次。玮一后来再也没有把小便小到裤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