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2020-09-04

如何进行幼儿园说课稿。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

在屋里扫地,小帅在客厅‘啊’了一声,我走过去看到餐桌上都是奶,小帅见到我过去,急忙说:“爸爸,对不起!”

我摸了一下他的头说:“没事!”接着拿起几张抽纸边递给他边说:“把它擦干净。”小帅接过纸,开始忙活起来,几张纸用完,自己又去拿纸来擦。

这不是小帅第一次把饮料洒出来,之前我们是吼他,结果发现他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每次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做事情也畏首畏尾。我反思了一下,这样指责他犯的错是不行的。接着我们决定换一种方式去对待他犯的错。就是让他自己去承受犯错所带来的后果,并解决。比方说当小帅玩具倒一地的时候,我们就让他把玩具收起来。当子琦(10岁)把小帅弄哭了,我们不责怪她,也不和她讲所谓的大道理,就一句话:把弟弟哄好。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打坏物品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或者其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弥补。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便会指责甚至谩骂孩子,目地是让孩子不再犯错,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不仅会使孩子产生胆怯心里,而且他们很可能由此产生怨恨,做出更加叛逆的行为。话说回来,我们成年人就能保证不犯错吗?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犯了错怎么解决、怎么去弥补。

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保证孩子不会再犯类似的错,但是他不会过于害怕,也会为他自己犯的错承担结果,并想办法解决。让孩子自己去承受犯错带来的结果的同时,不仅避免了与孩子产生矛盾,同时培养了孩子勇敢、担当、思考等优秀特点及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宝宝犯错了家长如何处理?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都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儿子的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就立刻会纠正、教育他。但是,事与愿违,儿子对我的话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前几天,我去参加同学聚会,有一位老同学恰好是儿童教育专家,我就把有关情况作了陈述。他听了之后,略作思索,说:“其实,大多数孩子对于错误都能够自己察觉到,父母的批评可能会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但批评过多,也许反而会让孩子对错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你的孩子再次犯错,请你保持沉默,试试看,他自己能否意识到错误。”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回了家。刚进楼道,我就接到了邻居的告状,说我儿子踢球时把人家的玻璃砸碎了。我再三向邻居赔不是,带着儿子进了家门。我很生气,但想起老同学的话,我努力压制着自己的火气,没有马上教训儿子。挥挥手,低声说:“你出去吧。”儿子惊讶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儿子又进来了,怯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小声说:“爸爸,我错了,对不起。”儿子居然肯主动认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一阵欣慰,说:“做了错事及时改正,仍然是好孩子。但如果做错了却不承认、不改正,那就没有人喜欢和你做朋友了。”儿子点了点头。

看来,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效果更好。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这次事件之后,儿子连着几天表现都特别好。我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的进步。现在,儿子偶尔还是会犯错,但我再也不犯以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了。我沉默着,但我的眼神、我的脸部表情、我的肢体语言,都足够让儿子明白我的心意。

育儿知识: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


育儿知识: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由于缺乏恰当的表达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近日,早教专家林怡走进现代教育大讲堂系列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告诉家长要想沟通顺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读懂孩子的心。只有家长顺应孩子发展的需求,改变思维模式,让孩子感到被理解、被信赖,用对的方法爱孩子,在育儿的路上,才可以走得更加气定神闲,少了诸多焦虑与烦恼。

拥抱是最好的安抚剂

许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之后,生病特别频繁,这是为什么呢?林怡解释道,这是因为孩子离开父母感受到压力,缺乏安全感,心中有很多不愉悦的情绪,而家长又没有及时帮助孩子去释放这些情绪,孩子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生病。

日常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孩子故意做一些让家长难以忍受的事情,究其原因,孩子的目的就是希望吸引家长的关注,让家长看到他。“对于孩子来说,爱与安全感是他们的第一需要,也是最基础的需求。”林怡告诉家长,“如果孩子感觉不到家长的爱,或者是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导致这个孩子没有安全感,那么这个孩子就没有心思去关注其他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上学之后,通常也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赏识与认可,当家长表达出对孩子的关注并肯定时,他就会很开心;若此时父母缺位,对孩子的优异表现置若罔闻,他情绪上就会感到挫败、失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心理需求就是要爸爸妈妈看到我,关注我,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很爱自己的时候,孩子内心才会满足,那么他会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去转变。

对于“孩子小的时候摔倒了,我们不要去扶他”这种育儿模式,林怡并不完全认可。她认为当孩子摔疼了,就需要有人安抚,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需求,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在意他,他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产生不良情绪。“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一个紧紧的拥抱,就可以成为最好的安抚孩子的方式。此外,孩子遇到这种困境的时候,父母不给孩子支持,孩子也不可能学会去主动帮助其他遇到困难的人,所以父母的言行都是在给孩子提供模仿的典范。”林怡说。

与孩子站在同一立场上交流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让孩子觉得我们跟他是一起的,他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交流。”林怡通过讲述自己与儿子的经历,告诉家长与孩子沟通,需要给予理解,让孩子感到被信任。

林怡的儿子自学能力很强,两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认识很多字,并能够自主阅读。所以在他刚上小学的时候,他自觉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会了,上课就不爱听讲。面对老师反映的这种问题,林怡并没有直接把孩子批评教训一顿,而是首先肯定了儿子的优点,然后再告诉他,自己能够理解儿子为什么上课不听讲,因为知道孩子都听懂了。林怡解释道:“当孩子被理解的时候,他的心情就会不一样。这样的交流不会让孩子产生罪恶感,当孩子没有罪恶感的时候,他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将心比心地与孩子交流,才会达到理想的沟通效果。”

这种和孩子站在同一个立场上进行交流的方式就是共情,共情是一个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也是很多家长常常忽略的环节。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指责他,结果导致孩子与家长情绪激烈、冲突升级,产生恶性循环。然而,这个时候不管孩子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家长首先要跟他共情。怎么共情呢?就是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理解他的感受,并且把他的感受表达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引导他,他才能听得进去,但是如果缺了共情的环节,孩子是很难以接受的。

林怡建议,在处理孩子情绪的过程当中,家长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也不需要花太多的语言,只要家长理解孩子的感受,在旁边等待,他就会发生转变。

用积极的暗示悄悄改变孩子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引导他以一个更正面的、更积极的方式去看问题,那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抗挫折能力方面发展得更好,抗挫折能力更强。”林怡认为家长给孩子的暗示是什么,孩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

一次朋友聚会,一位妈妈带着她八九岁的女儿前来,席间这位妈妈当着大家的面说:“我们家孩子从来不吃萝卜。”由于之前陪这个小姑娘玩游戏、聊她感兴趣的事,林怡已经跟她混熟了,就对坐在旁边的小姑娘说,“不可能,我一看你长得这么聪明、健康,肯定爱吃萝卜,阿姨给你夹一块好不好?”对于林怡夹的萝卜,小姑娘欣然接受。“不吃萝卜”的孩子那天吃了好多萝卜。

所以只要懂孩子的心思,以积极的方式去暗示他,实际上每个孩子都会逐渐地改变,也许当时不一定起作用,但是长期地以这样的方式去暗示他,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发生改变。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抗挫折能力很弱,为让其在“逆境中成长”,刻意给孩子多制造一些挫折,但是这个方式对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没有帮助的。林怡说,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不乏挫折,真正需要的是正面的引导,使孩子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挫折,从每一个挫折事件里面看到积极的意义。

如何做到这一点,林怡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家长自己要有一个更积极的态度,家长的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慢慢地养成一个习惯,遇到事情都可以看到积极的一面,千万不要当面埋怨孩子,“我们家孩子写作业很困难,每天都要人陪着”,“我的孩子很磨蹭”等都是非常不好的消极影响。

对话专家

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

林怡:家长常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施压,很多家庭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回到家督促孩子写作业、给他安排更多的课外的辅导材料、希望孩子听话一点再听话一点。一旦孩子不听话,没有按照安排执行,家长们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跟孩子对抗,想着如何“修理”不听话的孩子。此时,孩子往往有两种反应:依然我行我素或者屈服。

不服从的孩子与家长可能就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形成更恶劣的亲子关系;而表面上的屈服,也不见得是完美的。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之下,变得很乖巧、很听话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得意与终于把孩子转换到他一直期待的方向了,但是这样的状态未必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有益。因为这样的孩子的内心深处就好似一个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特别的逆反。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总会纠结孩子细微“坏”的地方,而忽视了整体的“好”,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改变思维模式。打压是没有用的,当父母打压孩子的时候,孩子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去跟你对抗上。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遵循自然法则,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他必然的走向,家长无法替孩子选择,那就顺应他发展的需求,为他呐喊,给他支持。

家长还应该懂得放手,并给予孩子适度的约束。很多人放不了手,是因为不相信孩子,只要相信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会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发展。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过年期间,孩子们都会收到很多红包,这些是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金钱观、建立孩子理财决策能力的机会!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下零用钱计划制定指南,指导家长帮助孩子使用包括压岁钱在内的零用钱,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意识。

当孩子长到五六岁时,如果能认识钱币的不同面值,也知道需要一定数量的钱才能买到想要的东西,零用钱计划就可以开始了。

除了让孩子了解金钱的用处,还得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理财常识,并帮孩子养成使他受益终生的储蓄习惯。

在制定计划之前,家长们先了解一下五个重要的零用钱原则

原则一:给孩子一个许诺

在开始实施零用钱制度之前,向孩子保证在每周的某一天会给他零用钱。家长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龄,每周给他年龄数一半的钱。每周确定一天作为发零花钱的日子,并且一定要遵守诺言。

原则二:让孩子向你做一个保证

在孩子拿到零用钱之前,要保证两件事情:第一,必须把零用钱的一部分攒起来;第二,剩余的钱作应急之用,也可以用来娱乐——但是用完后不能要更多的钱。

原则三:持之以恒,坚定不移

零用钱计划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孩子们会像盼望领工资一样。如果孩子拿到钱后立刻就花掉了,不要再另外给他。

原则四:别把零用钱与家务或成绩搅在一起

父母给孩子零用钱是因为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根据经验,以及许多心理学家和顾问的建议,零用钱不应该与孩子的个人成绩,例如考试得到一个A,或者干家务等行为联系在一起。给孩子零用钱的目的非常纯粹,只是为了教给他一些有用的理财常识。

原则五:在零用钱合同中规定储蓄的内容

孩子们应该在年幼时就培养存钱的习惯。教孩子存钱的最佳时机就是第一次给零用钱时。作者建议让孩子从每周的零用钱中拿出25%存起来,每个月把攒出的钱存到银行或者放到储蓄罐里。

当熟记这五个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起草这个计划了:

钱数和日期

第一步,当然是确定零用钱的数目和发放日期。前面已经提到,最好给孩子相当于他年龄数一半的钱或者是与年龄数相同的钱。当然,我们得从实际出发,零用钱数目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

这里有两个小秘诀:

一是,最好以硬币的形式给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这能使他们更清楚手里有多少钱,还可以训练运算能力。

二是,建议在每个星期天或者星期一发放零用钱,如果在周五,钱很可能在周末就会被全花掉。

明确告诉孩子每笔零用钱的储蓄比例

首先,如果要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你得先明确,孩子得储存多少零用钱——你不能指望孩子一分钱都不花,储蓄比例的建议是25%,但是你也可以要求他存的更多或者更少些。

财务顾问通常建议成人至少拿出工资的10%作为储蓄。如果一开始就会孩子提出一个较高要求,等他们长大后就会觉得10%的目标很容易达到。

购买存钱罐和钱包

带孩子出去买一个钱包和一个不用击碎就可以打开的储钱罐。储钱罐用来存钱,钱包用来装平时的零花钱。送给孩子这两样东西,可以让他们理解存储和花销这两个概念。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10岁了,可以开一个银行账户代替储钱罐。

零用钱合同

在给孩子零用钱之前,坐下来和他一起设计一个简单的合同。在合同中,你同意在每周给他一定数量的零用钱,而他同意做以下事情:

把零用钱的25%攒起来;

每个月末把当月攒出的钱存到银行;

头三个月不可以到银行提取存款;

遵守这些约定可以使孩子锻炼良好的理财能力,学会确立目标,培养遵守诺言的品质。制定零用钱合同的过程非常有趣,孩子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提出很多关于金钱的问题。

零用钱跟踪记录

为了让家长和孩子都更好地坚持零用钱计划,作者建议,家长们得做一个零用钱发放的书面记录。比如当你某一天忘记,或者碰巧钱包里没有零钱,可能会拖延几天后发给孩子。几天过去了,可能你根本就忘了到底有没有给过孩子零花钱。保留一份书面记录就可以清楚地搞清这一点。

最后一点:拒绝诱惑

这也许很难,但是当孩子找到你,求你多给点钱,千万不能心软。你必须让孩子明白这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点——钱不会无偿地、无限地从银行存款机中源源流出。这也说明了,前面提到的零用钱合同有多么重要——它能帮你省去不少和孩子“谈判”的唇舌。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老老实实坐在他的餐椅上。同时,我听奶奶指挥:“你喂饭,我喂菜!”。奶奶在左边喂一口菜,妈妈在右边喂一口饭。威威夹在中间,嘴巴紧紧闭着,一会头扭到左边,一会头扭到右边,避开送到的嘴边的任何东西!一顿饭下来,他吃进嘴里的屈指可数。奶奶和妈妈也很累!而且,在威威没有吃完之前,我几乎吃不到一点东西。一顿饭喂下来,我常常累得一口都不想吃。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顿饭都会发生。一到吃饭时间,我的心就会紧张的像上紧了发条,不停在揣测:这顿饭威威会不会顺利张口啊?今天能吃几口啊?看到他吃了几口,就会稍微放松点。要是孩子一口不吃,我的心情就会拧巴成一团,但却毫无办法。

我曾决心改变这样的状况,买来了十几本“宝宝食谱”,还有教导“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之类的书。用过各种温柔的办法,结果他还是不吃!

我也用过惩罚—“你不吃就是你不饿,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吃完,就收走!”结果到了晚上,威威饿的哇哇大哭,我不给他吃东西,他哭了一个小时,居然累到睡着了!那一刻,我又心疼又痛苦,觉得自己就像个后妈。

这种痛苦和纠结,促使我到处寻找方法,最终,走进了正面管教家长课堂。

原来吃饭是痛苦

正面管教家长课堂有个父母帮助父母环节,那是我第一次在课堂上做角色扮演。我演威威,Elly和另一个学员演“威威奶奶”和“威威妈妈”(也就是我)。当“我”被两个大人夹在中间,完全动弹不得,一边伸过来一只手,被逼迫着吃饭、吃菜,“我”的感觉坏极了!紧张、压抑、痛苦、无力。“我”的本能反应,就是紧紧闭着嘴巴,扭着头,一口都不想吃!

天哪!角色扮演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我的孩子,原来对威威来说,每次吃饭都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儿!大人的紧张和压抑完完全全传导给了孩子!

吃饭本来应该是一件轻松、幸福、开心的事儿,吃饭本来应该是享受美食,享受和全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氛围。但由于大人的紧张和焦虑,孩子完全感受不到吃饭的乐趣,孩子又如何爱上吃饭呢?

享受吃饭

我的第一步尝试,是放松自己的心态。

在饭桌上,我不再盯着威威到底吃了几口饭,几口菜,而是把权利交给他,告诉他:“妈妈相信你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你想吃什么菜,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夹给你。”当然,这并不容易。一开始的时候,我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会衡量——“这顿饭他吃了多少口,到底吃没吃饱?”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我需要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Babystep,一次进步一点点。

同时,我也学会了照顾好自己。以前,我都是先照顾孩子吃饭,他不吃完,我几乎吃不上饭,常常把自己累得半死,喂完他,我就不想吃了。现在,我会让他吃他的,我吃我的,他需要我帮助,我就帮助,他不需要,我就照顾好自己。这样他也轻松,我也轻松。

中国人非常讲究吃饭,饭桌常常是一家人交流与增进感情的场所,温馨、和谐。但现在大部分家庭,孩子成了一家人的中心,孩子感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的压力。我跟老公改变了做法,吃饭时不再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成年人之间更多的情感交流。当吃饭的氛围发生了变化,散发出轻松、快乐的能量,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被吸引过来了——没有人会拒绝家庭的温暖气氛!

当我们开始真正享受吃饭,不仅仅是享受美食,还有吃饭时的愉快心情,孩子也会学会享受吃饭这件事儿!

自己吃VS老人喂

二岁八个月的时候,威威在老家住了四个月的时间。我辞掉工作去奶奶家接威威时,发现他又不会自己吃饭了,吃饭都是奶奶喂。

我纠结要不要像奶奶那样喂饭。奶奶也觉得不高兴—妈妈一来,威威就不好好吃饭了—眼看着宝贝孙子原本胖乎乎的小脸儿,一天天消瘦下去,奶奶无比心疼。

而且,原本威威不抗拒奶奶喂饭,但妈妈来了,威威很清楚妈妈的做饭和想法,跟奶奶完全相反,他也感到了困惑、不安和不知所措!反而引发了更糟糕的状况——威威开始抗拒奶奶喂饭,怎么哄都不肯吃,同时也不自己吃!

这时的我,已经是个正面管教家长讲师,我开始意识到我和奶奶的不同:我的想法——“孩子应该自己吃,他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吃,所以不用喂,饿了自然就吃了。”奶奶的想法——“孩子自己吃,会吃不饱,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吃多少,所以必须得喂他,还得把碗里所有的饭都吃完了才不会饿着。”我俩不同的想法,导致了不同的行为,同时也导致了冲突。

我开始思考,我的想法真的是100%正确的么?奶奶的想法真的是100%错误的么?当然不是!从奶奶的角度想,她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Belief!每个人的Belief都是主观的,没有对错。

那奶奶又是基于什么,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因为爱,因为对孙子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

想到这一层,我释然了,被奶奶喂饭真的是那么天大的不可接受的一件事儿么?奶奶想喂当然可以喂,这是她爱的方式,她不会、也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方式。

那我该做什么?我需要跟威威好好谈谈。

于是,我找了个时间,问威威:“奶奶喂你吃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威威说:“开心!”

我吃了一惊!我以为孩子不喜欢被喂饭,完全没有想到他的感觉是“开心”?!

“为什么?”我脱口而出。

“因为奶奶很爱我。”

我们总是急于改变老一辈跟我们不同的做法,担心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但孩子真的会受那么大的影响么?孩子先感受到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爱,不会伤害孩子!真正让孩子困惑、甚至不知所措的,是当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致时,所表现出来的相互的不谅解,不尊重,这才对孩子有弊无利。

老一辈的爱,我现在看到了。

我停止了对奶奶不同做法的干涉,从心里感激她对威威的爱和照顾。也清楚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在奶奶家,以奶奶的做法为主导,这并不会对我的孩子造成什么本质的影响。

很快,威威不再抗拒奶奶喂饭,这种吃饭战争,也消失了。

重新开始习惯更好

回到深圳,威威开始还是带着老家的习惯,希望我喂他,不喂就不吃。我并不着急纠正他,而是选择相信:他可以慢慢学会照顾好自己。

每次吃饭,我都确保给他提供足够丰富的菜品,这是当妈的责任。但我并不强迫他吃多少,而是告诉他:“威威,吃饭是你自己的事儿,妈妈相信你可以照顾好你自己,所有的菜你都可以吃,如果你觉得自己吃饱了,就可以不吃,妈妈会让你离开饭桌。”

一开始,威威会自己戳吧几口,然后,还是习惯性的让我喂。没问题,他需要我喂的时候,我会喂他,不批评、不指责、也不说教。只要他说:“妈妈,我吃饱啦。”不管他吃了多少,有没有吃完全部的饭,我都按照我的承诺,让他离开饭桌,也不提醒“你不吃饭会饿哦,饿了就没吃的了哦!”

开始的几天,他小心翼翼的测试我,有时随便吃了几口,就说自己吃饱了,然后就下去玩了,发现我真的不教训他,也不强迫他。过了一会儿,又说自己饿了。

我也很淡然,饿了就吃,我提供饭,也提供一些面包、水果之类的,他真的饿了可以吃的东西。

“吃饭的时候没吃饱,饭后就不能给任何东西”这是很多育儿书上提供的方法,但我没有使用。我不用“不能吃饭”来惩罚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感受自己的身体,身体是有自己的规律的。

这个方法,从表面难以察觉,因为它是“不说、不做”的方法。让这个方法有效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我的新态度——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带着爱放手”的态度。

在平和、坚定、自然、轻松的态度下,我的具体做法很简单。每顿饭提供足够的菜和饭,我的责任是“提供”。吃和不吃,是孩子的权力。我不再催他吃饭,也不强迫他吃饭。开饭后,准备好孩子的碗筷,跟大人一起吃。他吃他的,我吃我的,我会跟爸爸聊天,他也会参与其中,每顿饭的氛围轻松愉快,每个人都享受这样的家庭时光。只要他说吃饱了,就可以不吃,我不会问他“你是真的吃饱么?”也不会计较他到底吃了多少,有可能他中午吃的多,晚上吃的少,也有可能昨天吃的多,今天吃的少。他的身体会告诉他,自己应该吃多少。

同时,所有的劳动,我们都共同参与,威威会跟我一起买菜,做饭时帮我淘米或者洗菜,开饭前帮忙把碗筷摆好,自己爬到餐椅上去,吃完饭帮忙擦桌子和洗碗……他不再是一个需要别人围着他转的“中心”,而真正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可以做出自己积极贡献的一份子!

回到深圳三个星期的时间,威威不仅不需要我喂了,还可以自己用筷子吃完一大碗面条,有时一顿饭吃的比我还多!以前挑食,所有的青菜剁的再碎,他都会一点一星的挑出来,扔在桌子上不吃,现在可以大口大口吃整棵的上海青,几乎什么菜都吃。两岁八个月上小班,老师第一天就告诉我,威威是小班的小朋友吃饭最好的那个,不仅吃的最快,而且从来都不剩饭,吃完饭还能喝完一碗汤,老师从来都没有因为威威吃饭而发过愁。

我把威威自己拿着筷子吃面条的画面拍成了视频,给爷爷奶奶发了过去,爷爷奶奶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当看到威威每顿饭都自己大口大口的很享受的吃饭,爷爷奶奶发自内心的笑了,“很放心,很开心,再没有比自己孙子大口吃饭更开心的事了!”

这个过程漫长又艰辛,但是很值得。我看得到,因为我的改变,威威不再为别人吃饭,而是发展出了自律:知道吃饭是自己的事儿,不依赖他人;更能在这么小的年纪,理解了:独立、照顾好自己。他不为了别人而吃饭—这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育儿观念:脾气不好该如何处理


小孩子耍脾气是很正常的事,当孩子耍脾气时,不要着急,应该冷静的去应对。有很多家长往往做不到如此冷静。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发现她在骂孩子,孩子则在旁边啼哭。我忙问她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要骂他。朋友跟我说,刚刚她带孩子去超市的时候,孩子总是要这要那的,已经买了一个玩具了,还想要更大的,我不买给他,他就哭,真是没办法,我就把他抱了回来,他就这样了。我听了后跟她说,好,你别急,让我来试试吧!我想是这孩子娇声惯养而大人又没有正确引导的缘故,致使5岁的他还如此的不讲道理。我就跟他说,小朋友,你很想要那个大玩具是不是?他点点头。我说,那好,想要的话得自己去挣。你帮妈妈做一些家务,妈妈给你一定得酬劳,等你赚够钱了再去买大玩具,好不好?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也不哭了,自己跑一边去玩新玩具了。过了几天,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懂事了,学会做家务了,也不吵人买玩具了。当然,一个月后,小孩也买到了他喜欢的玩具。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当孩子耍脾气时,应找准孩子耍脾气的根源。要找准他是因为什么耍脾气的,根据具体情况,看看是孩子的错误还是大人的过错。不要随便的批评孩子,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应该多给他讲讲道理,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听懂的,讲道理会比打骂来的有效,或者巧妙的转移孩子注意力,比如某个动画片,某个玩具等等,让孩子暂时忘了因为什么而生气耍脾气,有时候也是不错的方法。

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状的行为呢?

孩子告状幼儿园场景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刚刚结束了数学课准备上美术课,花花小朋友和小杰坐在一排画画,两个小朋友决定共用水彩笔,花花在用小杰的橙色笔画彩虹,此时小杰的也想用橙色笔,于是两个小朋友产生了争执,花花哭了起来,幼儿园老师赶忙过去问发生了什么,小朋友小杰说到“老师,花花偷拿了我的水彩笔,还抄了明明的数学作业!”

孩子告状家庭实例

家有两个小公主,相差3岁,妹妹一天天的长大了,但却特别爱跟我讲姐姐的“坏话”,“妈妈,姐姐吃了我的蛋糕。”“妈妈,姐姐刚刚打我”“姐姐今天没有按时上学”,没,面对这一现象我应该如何处理呢?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

原因一:心理学上的“正常现象”

福建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林贤浩指出“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幼儿时期的告状是孩子逐渐开始与人交往,开始沟通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原因二:吸引注意力

小孩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注意。二胎时代,当新宝宝出生,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家长精力有限而被冷落。当孩子在学校被发现爱告状的时候,二胎家庭的妈妈们尤其要注意下了,您是否足够尽力关注大宝宝呢?

原因三:孩子们纯真世界的体现

孩子的世界就是那样的纯净。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们不太会像成人一样去掩盖自己真实的想法。他们告状也并不想要去伤害谁,而是想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从而想要去解决问题而已。

原因四:逃避责罚

有的家庭家教很严,当孩子做错事后会受到家长的责备。每当孩子受到责备时都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自尊心受挫的内心反应。孩子有时候希望通过先人一步“告状”的方法来逃避家长的责罚。

如何处理孩子爱告状的现象?

一、教会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

家长要用言语、故事、动画片、漫画人物的方式,用积极正面的形象培养孩子诚实、勇敢、敢作敢当等可贵的品质。教会孩子如何与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偶遇争执时,他们会本能的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当孩子正确处理问题之后,家长得知有感到安慰并要鼓励表扬孩子的做法。

二、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大城市节奏快、工作繁忙、很多年轻爸妈把孩子交给上一代父母养育。孩子很多时候没有得到爸妈的陪伴和注意。二胎时代,也存在父母精力有限,宝宝情绪被忽略的情况。爸爸妈妈要尽量的协调好大胎和二胎的时间,协调好工作和照料孩子的时间。另外,也要尽可能的老人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足够的关注股。

三、搞清状况,耐心对待

当告状的现象发生之后,家长即使面对争执也要保持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全面、细致的调查事情发生的原因。并且用不偏不倚的去判断、解决矛盾和冲突。不能用“你好烦”“不要告状”等类话来敷衍孩子。

孩子犯错后如何正确处理?


让孩子有机会说话

孩子犯错时家长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理解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家长不做批评或判断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让孩子检视自己的判断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然后问他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这个环节家长唯一要做的是守住“不伤害、不妨碍”的底线。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等到事情过去之后,最好是一二天之后,问他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家长操太多的心了。

育儿心得: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发烧


育儿心得:如何正确处理孩子发烧

妈们分享。幼儿生病时,现象不象成年人那么明显,对于那些天性爱玩...

家有小儿初长成,年方五岁,其中间之艰辛,唯有为人父母者方能深刻体会。

五年辛苦,五年的付出,也让我有了不少的育儿心得,下面就来说说我总结的一些关于小儿发烧的问题,来与妈妈们分享。

幼儿生病时,现象不象成年人那么明显,对于那些天性爱玩的孩子来说,不烧到38.5度以上他(她)们的表现都不是很难过的。及时的发现孩子有无发烧,对身体各器官还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幼儿发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早发现:

一、当孩子面部出现不正常的红晕时(当然,也有的孩子脸正常是有红晕的)。可以用自己的额头去跟孩子额头亲密接触(用手去触摸孩子的额头有时可能因为自己的手温或者外界的原因而产生误觉),如果你能感觉到孩子的额头是热的,那就得注意了,正常情况下我们跟孩子的额头碰在一起除了有接触感应该不会感觉到有热度的。

二、摸孩子的小屁屁。正常体温下孩子的小屁屁一定是冰凉的,如果孩子发烧的话手脚有可能是滚热的,也有可能是冰冷的,但孩子的小屁屁一定是滚热的,用手去接触孩子的屁屁如果能感觉到滚热,那就是在发烧了。当然,孩子的小屁屁也有温的时候,正常是在早晨,但那也只是温温的而不是滚热的感觉。

三、孩子睡着的时候。正常体温下孩子睡着了呼吸会很平稳,如果小嘴张开,舌头会呈卷状,舌尖顶住上鄂,用鼻子呼吸。如果睡着的孩子呼吸急促,小嘴张大,舌头平躺,用嘴巴呼吸,这种情况就得注意了。可以用自己的肌肤与孩子的肌肤亲密接触,如果能感觉到孩子身体是热的,那就是发烧了。

当确定孩子以发烧时,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用体温表正确测量出孩子的体温。

温度在38度以下的,我们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法。

1、用湿毛巾敷孩子的额头。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有的人认为用冷毛巾好,有的人认为用温的毛巾好,我个人认为,用温点的毛巾比较适合,因为温的毛巾能有助于孩子额头毛孔的打开,更有助于散热。

2、酒精挥发散热法。家中如果有酒精,当然白酒也行,可用棉球沾酒精少许擦试孩子的额头、耳后,前后心、腋下、手脚心处,一次不能擦太多,以免酒精伤到孩子的皮肤。间隔二十分钟左右擦试一次,当然,也可根据孩子的当时情况增减擦试次数。

3、尽量多给孩子喝白开水。喝开水也能帮助散热降温,孩子如果不爱喝的话应该尽量哄劝,开水温度应稍微热些,但不能烫嘴。

4、可以适量喂些板蓝根冲剂。孩子发烧说明身体里有炎症,孩子一般就是受凉、咳嗽所收起的炎症,板蓝根属中成药,其中也有治疗感冒咳嗽发烧的药效,对人体也无什么大碍。

如果孩子烧到38度以上,那就得注意了,如果你不知道孩子发烧的原因,最好是去医院让医生确诊。如果孩子是感冒咳嗽引起的发烧,那就可能配以消炎、感冒、止咳之类的药服用。一般三四天孩子就能好起来了。

对待孩子发烧好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发烧了就不能再着凉,会给孩子穿(或盖)的严严实实,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这样会让孩子身体里的温度不能正常散发,从而加重病情,当孩子发烧时我们不用过份紧张,给孩子正常的穿戴,注意不让孩子吹冷风吃冷的食物和水就行了。

孩子发烧服药后正常需要30分钟到50分钟方能退烧,所以在等待孩子退烧的这一段时间内我们仍需要用物理降温法进行处理。

孩子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做细心的父母,会对你的孩子成长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孩子的这些异常情况只有靠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让孩子承受更多的痛苦。

喜欢《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进行幼儿园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犯错了家长如何处理?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都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儿子的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就立刻会纠正、教育他。但是,事与愿违,儿子对我的话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前几天,我去参加同学聚会,有一位老同学恰好是儿童教育专...
    2021-10-09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 育儿知识: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由于缺乏恰当的表达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近日,早教专家林怡走进现代教育大讲堂系列家庭...
    2020-09-05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过年期间,孩子们都会收到很多红包,这些是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金钱观、建立孩子理财决策能力的机会!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下零用钱计划制定指南,指导家...
    2020-09-01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
    2020-11-12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脾气不好该如何处理 小孩子耍脾气是很正常的事,当孩子耍脾气时,不要着急,应该冷静的去应对。有很多家长往往做不到如此冷静。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发现她在骂孩子,孩子则在旁边啼哭。我忙问她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要骂他。朋友跟我说...
    2020-10-29 阅读全文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都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儿子的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就立刻会纠正、教育他。但是,事与愿违,儿子对我的话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前几天,我去参加同学聚会,有一位老同学恰好是儿童教育专...

2021-10-09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如何处理孩子的逆反情绪?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呵护由于缺乏恰当的表达方式,反而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近日,早教专家林怡走进现代教育大讲堂系列家庭...

2020-09-05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父母该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过年期间,孩子们都会收到很多红包,这些是亲朋好友的美好祝福,同时也是培养孩子金钱观、建立孩子理财决策能力的机会!今天为大家推荐一下零用钱计划制定指南,指导家...

2020-09-01 阅读全文

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一位妈妈的育儿经:我如何处理“孩子吃饭难” 吃饭战争 2012年5月,我作为一名焦虑不已的妈妈,开始学习正面管教。那时候威威不到两岁,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吃饭时,威威必须...

2020-11-12 阅读全文

小孩子耍脾气是很正常的事,当孩子耍脾气时,不要着急,应该冷静的去应对。有很多家长往往做不到如此冷静。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发现她在骂孩子,孩子则在旁边啼哭。我忙问她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要骂他。朋友跟我说...

2020-10-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