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

发布时间:2020-08-26

中班幼儿一日活动方案。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孩子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家里有个活跃的宝宝,总是好动,即使看动画片时也是手脚不停;一会儿没看住,就上了窗台。这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疼:宝宝是不是患了“儿童多动症”?北京安定医院的郑毅教授提醒父母注意,儿童多动与多动症是有区别的。“不动”的多动症常被父母忽略郑教授说,有的孩子“不动”也是多动症。最新观点认为,多动症的核心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是次要的,即使没有身体多动的外在表现,只要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长期而明显,也应注意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这种“不动”的多动症特别具有隐蔽性,往往不被父母们发现。据郑毅教授估计,在中国14岁以下的3亿儿童中多动症患儿约有1000万

,得到及时和正确诊治者不到10%。如果宝宝患有多动症却又没有得到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将来孩子还会产生厌学等问题,所以需要早期识别与防治。多动症患儿:男孩多于女孩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任性冲动和学习困难等主要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是颇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由于病因尚不清楚,所以临床表现多样。多动症一般在6岁前起病,患病者男孩多于女孩,诊断主要依据老师及父母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形式和心理测验结果。郑教授说,我们可以把人的大脑的额叶皮质比喻为大脑的首席执行官,负责筛选、调节各种输入的感觉信息。正常情况下,这个“总分类机”吸收信息后,将它们进行综合,然后发送到合适的中心。这一切在一瞬间就可完成。而多动症患儿的这个首席执行官不够活跃,因此,他的大脑就缺乏正常恒定的排序、分类、抑制、聚焦的能力。因

为成堆的感觉信息没有被分类,这个人就好像被一股奔涌的洪水所控制。两大标准区分宝宝是淘气还是生病怎么才能找出多动症与这些偶然的症状之间的不同呢?这要根据强度与时间。许多儿童,尤其是男孩都表现出冲动的行为,如冒险、寻找刺激等,但多动症患儿所表现出的冲动行为强度要比正常儿童大得多,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来反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另外便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许多父母和老师不知道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有多长,误认为课时规定为“45分钟”,孩子就应该能集中注意力至少“45分钟”,然而,科学的研究证实,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很短,而且极易受影响。一般情况下有效注意时间:5—7岁,15分钟;7—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大于12岁可达30分钟以上。但年龄、发育状况、躯体因素、教育方式和刺激物新奇性均可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五大原因造成儿童多动症郑教授分析,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很多,目前仍无定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1.精神发育受损或成熟延迟。此类儿童行为较幼稚,动作笨拙,协调性差。孩子的母亲在孕期或围产期时并发症较多。2.遗传、素质因素。许多多动症儿童的父母小时候也多动;不少母亲反映患儿在胎儿期就好动,出生后好哭,入睡困难,进食不好,难以照顾。3.生物化学及代谢因素。经大量研究证实,多动症儿童中枢单胺类受体(一种神经介质,起传递大脑信息的作用,是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更新较慢;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缺乏或某些食物添加剂或色素所致的代谢紊乱与儿童多动行为有关。yjs21.cOm

4.金属元素中毒。铅中毒是比较流行的理论,但并非同一种情况的孩子都多动,所以这一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不良的社会环境、破裂的家庭、父母性格不良、意外精神刺激等都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九种表现可判断儿童多动症郑教授列出九种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坏事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坏事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争吵、持拳相斗、扭成一团,是常见的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从吵到好的过程中,孩子开始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切身体验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学会申辩自己的主张,逐渐掌握相互合作、互相忍让、控制自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从而不断克服困难,积累经验,拙壮成长。

独身子女吵架,从这个角度来看是一件好事。因家中常以孩子为中心,生活环境单一,使孩子养成不会处理复杂局面,凡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而孩子在玩耍中的吵架,互相争夺和帮助的“外交”活动中,在家中是无法学到的。

常见孩子吵架,家长表现不同。有的狠训孩子“别跟他玩!”“快回家”这样会导致孩子离群独处;有的却说:“谁打你,你就打谁打坏了有爸有妈!”这会使孩子产生报复心理;有的训斥别人孩子,助自己孩子的威风,混淆是非界限,这样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这些都无助于孩子的独立能力、顽强精神的培养,并可能使孩子们丧失言归于好的良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吵架家长不要做过多干预,只要没什么危险就可以。等事情过后家长心平气和地问请孩子吵架的缘由,让孩子从中分辨对与错,家长再从中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吵架中明白是非曲直,懂得更多道理。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听大人说:"小孩子要听大人话,这样才是好孩子,长会有出息!"因此,我们会很听话,至于有没有出息,事实证明一切。但是我们依然很听话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听话哦!这样才是乖宝宝!"我们已经习惯了这句话,并且已经形成了这样

的一个固定模式了。当然,也就很自然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然而,当老师让我读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老师,你没搞错吧!孩子要是不听话了,那不得翻天了!不得爬到老子头上来了!那不得把房子给拆了呀!这现在是啥教育理念呀!”

可是连续读了数遍之后,我发现我的心在哭泣!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8岁,今年三年级;老二4岁,今年中班。我对她们就是两种教育手段,也让我看到两种结果。

老大,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所以我们非常的痛爱,她

也很可爱,很聪明,很灵巧,就是那种人见人爱的小孩子。

可我还是觉得不够完美,因为我太爱她了!所以我总是要求她要“听话”,事事都要听我的话。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笑容变少了,笑声没有了。可我还是要她听话,只要听话就是好孩子。慢慢地孩子进入到小学,问题就开始暴露:孩子常被同学打哭也不敢和老师说。作业不会写时,就等着给答案。一开始很爱学英语,但爸爸却说:“英语不用学,将来都是外国人学中文,没人学英语了!”孩子非常听话,再也不好好学英语了!现在三年级了,英语考试不及格,她开始伤心了,想要好好学英语了!

老二,早产将近一个月,出生时很小,差点进暖房,所以我们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只希望她能开心快乐的长大,所以我们对她就是放手自然教育,给她空间,让她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很少对她说:“你要听话!"这类的话。反而让我看到她独立、自信、又有爱心。现在每天放学回来,都要学姐姐写作业的样子,自己给自己布置功课,一做就是一、二个小时,非常省心。

因此,作为家长不是一味地要孩子“听话”!而是应该引导孩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多动脑便会多办法、多突破,明白事情应该怎样做,更应该因为事情能够给他足够的价值而主动地做。若孩子总是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那么就不会再有“听话”的需要了。

现在学习了家庭教育課程,知道了: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成长,也就是发展出孩子的自主能力,这才是家长的使命,这才是真正爱孩子!

行为习惯:宝宝不一定都要睡午觉


整理了行为习惯:宝宝不一定都要睡午觉,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幼儿园的小孩子午睡时间就是不肯睡觉,反倒会捣乱,或者玩耍。大家以为孩子是调皮,其实是因为到了4岁后,孩子不一定需要睡午觉了,如果被迫睡觉,他可能会变得焦虑、烦躁。

有些孩子中午不乖乖睡午觉,还可能被家长或者老师训斥,结果发现被训斥的孩子会抗拒上幼儿园。所以有些人提议让愿意睡觉的小朋友午睡,而不想睡觉的就在活动区玩耍。

虽然说孩子累了,中午补充一下睡眠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对于睡觉是强制性的,甚至遇到不友好的老师会指责、批评、训斥小孩子。

还有老师规定如果不睡觉就乖乖躺在床上不许乱动,试想一下换做你在不允许动的情况下躺床上一两个小时受得了么?事实上小孩子睡觉都有规律可循。

0-3个月

不满一百天的宝宝睡眠是非常好的,除了吃就是睡,每天要睡十几个小时。当孩子出生后,慢慢有了白昼的意识后,孩子白天睡觉的时间会慢慢变少,然后会形成睡眠规律。

4-8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白天要睡三觉,早上、中午、傍晚。一般来说,早上和傍晚睡觉的时间会比较短一点,因人而异,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不过到了中午,孩子睡觉的时间就会长一点了,有的孩子可能会睡两个小时左右。

8-12个月

这个年龄的宝宝每天白天只要睡两次就好了,上午和下午都会小睡一下,一般来说,一个多小时到两个小时的睡眠就能保证精力充沛一整天了。

13-15个月

当宝宝超过一岁以后,白天的时候只要睡一觉就可以了。爸爸妈妈不妨把宝宝上午的觉慢慢延后到接近中午,然后下午要睡觉的宝宝可以把睡觉时间延迟到傍晚的时候,慢慢地,宝宝就可以演变成午睡加夜间早睡了。

16-21个月

这个年龄的宝宝每天可以进行一个正常的,长达2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晚上睡眠充足,加一个午睡就可以让宝宝一天都充满精神。

22-36个月

很多的宝宝还是会坚持睡两个小时午觉,而有些小孩子已经根本不愿意也不需要睡午觉了,每天身体有用不完的力气一样。

36-48个月

依旧是大部分孩子要在中午睡一两个小时,而有些孩子只要在比较疲劳的时候睡一会儿就行,根本不需要再睡午觉。如果家长强迫他们睡午觉就会产生抗拒心理,甚至影响宝宝心情。

通常情况下,午睡时间是在正午时分,大约在12:30-13:00开始睡,然后睡一两个小时就足够了。在睡午觉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早睡早起,这样才能够让睡眠间隔差不多,不能让孩子到了晚上已经困得不行或者到了睡觉的点依旧非常有活力。

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对的


很多陷入亲子关系的怨恨、冲突、苦恼、折磨的人,都曾对自己坚持的“对”和权威父母坚持的“对”产生过强烈的言语冲突,争执谁是谁非的过程中,蒙蔽了双方理性的思考。

对与错的划分从来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一切凭自己的感觉判断,感觉好了,错的也可以是对的;感觉不好,没错也是有错。

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叛逆或者没主见的孩子,就不要跟孩子争谁是谁非。

当我们说“我的心是好的”,多半是我们做了伤害对方的事。

“我还不是为你好”这是亲子关系最大的杀手。也许对方想要的根本不是你所认为的,而你却自以为是地坚持“付出”,回报你的将是对方的逃避和压力,甚至憎恨。

“我妈说,女孩子找工作得图个稳定,这样才能找个好对象......”

“我爸说,女孩子必须要嫁个家境好的人家,这样会少吃苦。”

当我们说“你应该这样想、你必须、这样做”时,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老师、法官或者是老板......

亲子之间不是上下级,世间也没有为你量身订做的孩子,不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接纳和磨合。

先谈感情,再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下问题,就没有那么多的“你应该”了。

人们总是默认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会比孩子更成熟,但是有些家庭里的小孩,他们可能会比自己的父母更像个成年人。

在父母情感不成熟的家庭中长大,是一段令人感到孤独的经历。

这些父母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他们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给孩子提供食物和安全,他们外貌正常,举止也正常。但实际上,情感不成熟的父母缺乏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父母与孩子,都需要共同成长!

“你看XXX,比你学习好,比你会来事儿!”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问:“为什么你要将孩子互相比较?”

曰:“为了互相激励对方,弥补孩子的不足。”

但是,有多少被“比较”的孩子是感觉被父母激励的?

更多的孩子是被激怒,带着愤怒的情绪去面对这种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吗?

一看到孩子和异性交往,就认定孩子正在早恋;一听到有人给孩子发短信,就怀疑是“荤”段子,非要自己先检查一下才安心。

孩子长大后,也需要一些隐私,行动做事也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什么都向父母主动汇报,尤其是高中生。父母无法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于是就开始敏感起来。有些父母甚至发现孩子换了一个发型,就认为孩子可能在早恋。

父母的这种敏感的心态,已经成为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诱因。与其猜疑、不信任孩子,不如开诚布公和他聊一聊,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正面引导。

关系的基石是诚信,欺骗破坏的是基石,所以破坏力最大。

偶尔的善意谎言无伤大雅,但若是演变成欺骗,那你会变得很累,因为接下来,你需要不停地遮掩或者圆谎。

期望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这是亲密关系里永恒不变的法则。

很少有人真正为爱改变本性,试图改变和感化对方,是一个幻梦。

孩子也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无权改变,更不要把他折腾成你想要的样子,因为这样到最后,孩子不快乐,你也会因为孩子闷闷不乐而苦恼。

“当你想把对方攥在手里时,攥得越紧,跑得越快,就像手里的沙子一样”。

控制感强的人,很多时候都是源于自身安全感缺失;你越想攥得很紧,结果会让对方逃得越远。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唠叨的人都是因为口欲期没有过渡好。因此,这是个需要改正的毛病。

千万不要把自己搞成《大话西游》里的唐僧,当唐僧开始“唠叨”时,孙悟空的痛苦,我想你都懂。

任何人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改变,任何事都不会因你的唠叨而如意。

育儿小故事:给予孩子一定的建议


谈起育儿的心得体会,作为家长,我感觉有点惭愧。在雨嘉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怎样做,只是在有些时候事情发生了,会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建议,更多时候是比较放手的。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和大家共同来分享。

有爱心、同情心

我希望雨嘉宝宝长大后是一个富有爱心、同情心的人。有一次,雨嘉手里拿个小熊玩具,说这是她的宝宝,然后用手打了一下玩具,对我说:“妈妈,她不乖,所以我打她了。”这时候,我就会抓住契机,适时对她进行教育。我说:“宝宝,你平时表现不乖的时候,妈妈有没有舍得打你呢?没有吧,她不乖,你可以问问她为什么不乖,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但是不可以打,她会疼的。”“她是玩具呀,妈妈,她不会疼的。”“虽然她是玩具,不知道疼,但是你要学会爱惜玩具,不要把东西损坏。如果玩具换做是小朋友,和你一起玩,你也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不能打架,有好的东西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碰到比你小的小孩子,你要有大姐姐的样子,要让着他。”记得有一次,我刚刚给宝宝买回来几张贴纸,宝宝很喜欢(宝宝平时在家表现好的时候,作为鼓励会给她贴),可是,在我家里玩的一个小孩子也很喜欢,临走的时候一定要将全部贴纸拿回家,雨嘉宝宝就很大方的说:“你喜欢,那你就拿回去吧,我再让妈妈买。”

有耐心、自信心

我从不奢望雨嘉宝宝将来长大会取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希望她做事情要有耐心,恒心、自信心。记得宝宝第一次接触拼图是我给她买的一个木质的中国地图。最初毫无方向,手里拿着一小块拼图,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拼的很慢,很着急,甚至生气到把拼图放在一边或扔在地上不玩了。这时候,我就坐下来和宝宝一起拼图。并且对她说:“不要急,慢慢来,看一下,这里缺少的一块拼图形状是怎样的。”这时候,宝宝会仔细观察,找相似的形状,然后开心地拼上。我会继续对宝宝说:“宝宝,拼图的时候不要急,只要有耐心,多观察,妈妈相信我的宝贝是最聪明的,一定能拼的很好,很快。”现在,这幅中国地图的拼图,雨嘉宝宝已经玩的非常熟练了,随便拿起一块,就知道应该放在哪,拼图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妈妈。而且,她也比较喜欢拼图,每次接触到新的拼图,她会自己学会找规律,慢慢拼。

其实,也有很多时候事情发生了,我内心却很模糊,不知道如何去正确引导。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够向其他小朋友的家长多多学习。

养育孩子必须坚持一定的准则


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他要妈妈给他买手枪,妈妈没有答应,但孩子还是缠着要买。妈妈就劝他说:“妈妈是为了你好才不买的。”孩子不但不听,还躺在地上哇哇大叫,对妈妈的劝说充耳不闻。妈妈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顺着孩子:“行了行了,别闹了,给你买。”

孩子一撒娇就顺着他,这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如果起初决定不买是为了孩子好,那就应该坚持到最后。

面对孩子的胡闹,妈妈果断地把他一个人留在原地就行了在确认周围环境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这样做。正因为妈妈在身边才会撒娇胡闹,如果转身发现妈妈不在了,孩子会立刻爬起来。

孩子不吃饭.也没必要抱着饭碗追着他跑,只要把饭菜收拾走,告诉他:“你不吃,就给挨饿的孩子吃吧。”等他饿哭了,认错了再给他饭吃。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在某些是与非的问题上责骂孩子,而是应该对是非有明确的标准和界线,并且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错就是错,某些问题如果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通过和孩子沟通达成一致。

如果孩子的要求被一口否决,经过一番撒娇后又得到了允许,父母就会变得没有威信。

经常打孩子也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想,“不就挨顿打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挨打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妈妈若因为生气了打孩子,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如果孩子犯了特别大的错,必须挨打时,在打孩子之前也要告诉孩子:“妈妈打你,我自己也心疼啊!但如果你继续像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就不会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即使打得再狠,也还是充满了爱意。不是因为自己在气头上而打孩子,而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含泪而打。

平时对孩子过于放纵,有时候孩子只是因为无知而犯错,但父母会自责没有教育好孩子而恼羞成怒,最后打骂孩子。在孩子看来只是一点小错误,但是却受到了双倍的惩罚,孩子当然会觉得冤枉。孩子不会认错,反而只会觉得委屈,对父母产生对抗意识,父母教育也会毫无效果。

但纵容孩子的错误,也会导致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很多父母因为嫌管教孩子过于麻烦而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养成了恶习。

责骂孩子要有一定的度,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随意打骂孩子,那就变成了暴力。

挨打的时候,孩子会感觉到并能区分是愤怒还是爱。如果是因为愤怒,孩子也会不服,并找到发泄的窗口。哥哥被妈妈打了之后,会打弟弟,弟弟挨了打就踹小狗,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养育孩子必须坚持一定的准则。要坚持这个准则,达到教育的效果,必须给予孩子温暖,保持冷静,同时要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男孩从小这样引导,他将来一定了不起


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

1、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

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2、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胁迫,“越打越犟”是他们的长项。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记这样一个教子箴言:如果你现在不和你的孩子成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会把你当作“敌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实很简单:

给男孩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

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乐;

尊重你的男孩,并放弃“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观念;

时刻让男孩感受到你不温不火的关爱,巧妙约束但不强硬控制。

3、别让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们所说的“富有”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父母太多的溺爱和包办,一个是钱财的充裕。

有的父母特别宠爱男孩,一切事情都依着男孩;有的父母很有钱,他们给男孩很多零用钱;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们都会包办。

然而,父母这种让男孩过于“富有”的做法,又会给男孩带来什么呢?

父母的过度宠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而没有责任感;太多的金钱让他们只想用“奢侈消费”的方式去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从而忘记了自己还要学习;父母的事事包办则让他们丧失了劳动的能力、应对困难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从不会让自己的男孩太过“富有”,他们会把“爱”藏起来一半,他们会寻找和创造机会让男孩去体验贫穷!

4、男孩的成功个性需要从小培养

生活中,男孩家长常常会有许多的无奈:

教他勇敢,他做事却总是唯唯诺诺;教他坚强,他屡次轻易放弃;教他果断,他还是拖拖拉拉。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男孩的家长总会这样自我安慰:“等他长大后,他自然会懂得……”可事实却往往与家长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个一直都轻言放弃的男孩,长到18岁后,忽然一下变得坚强起来,这现实吗?如果你希望一个一直都畏畏缩缩的小男孩,在20岁之后,忽然像个出色的外交家一样去交际,这可能吗?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钱大手大脚的儿子在25岁之后,能像理财专家那样去理财,这只能是你的一个美好梦想。

任何一个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长的梦想里。

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便脚踏实地地引导他去积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质。希望每位男孩的家长,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儿子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为荣!

家园共育《爱动,不一定就是多动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中班幼儿一日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独处的孩子不一定孤独 毛毛,5岁,幼儿园中班,饱满的额头,乌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机灵的样子。可最近妈妈却有些担心毛毛,因为毛毛喜欢上了“孤独”,经常会一个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状态中,好几次妈妈看到他独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摆弄什么...
    2022-01-20 阅读全文
  • 孩子的“坏”习惯不一定坏 导读:其实作为爸妈,我们只要试着把所谓的“正确”放在一边,仔细观察、思考、探究一下,宝宝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所有烦恼就迎刃而解了。 新生命的降临,给我们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
    2021-08-21 阅读全文
  • 孩子顶嘴不一定是坏事 导读:孩子从小过于听话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过于听话的孩子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过于专制,喜欢用命令压制孩子,不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常常过于依赖、顺从、压抑,没有自己的主见或不敢...
    2021-08-30 阅读全文
  •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坏事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坏事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争吵、持拳相斗、扭成一团,是常见的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从吵到好的过程中,孩子开始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切身体验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学...
    2020-12-0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听大人说:"小孩子要听大人话,这样才是好孩子,长会有出息!"因此,我们会很听话,至于有没有出息,事实证明一切。但是我们依然很听话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
    2020-09-23 阅读全文

毛毛,5岁,幼儿园中班,饱满的额头,乌黑的大眼睛,一看就很机灵的样子。可最近妈妈却有些担心毛毛,因为毛毛喜欢上了“孤独”,经常会一个人陷入若有所思的状态中,好几次妈妈看到他独自坐在地上不知道在摆弄什么...

2022-01-20 阅读全文

导读:其实作为爸妈,我们只要试着把所谓的“正确”放在一边,仔细观察、思考、探究一下,宝宝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所有烦恼就迎刃而解了。 新生命的降临,给我们全家带来无比的欢乐与喜悦!但随着宝宝一天天的成长...

2021-08-21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从小过于听话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过于听话的孩子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过于专制,喜欢用命令压制孩子,不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常常过于依赖、顺从、压抑,没有自己的主见或不敢...

2021-08-30 阅读全文

孩子吵架不一定是坏事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争吵、持拳相斗、扭成一团,是常见的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从吵到好的过程中,孩子开始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能力、体力、智力,切身体验自己和集体的关系,学...

2020-12-0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孩子不一定要“听话”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听大人说:"小孩子要听大人话,这样才是好孩子,长会有出息!"因此,我们会很听话,至于有没有出息,事实证明一切。但是我们依然很听话地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

2020-09-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