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精细化管理“三部曲”
发布时间:2020-08-22 教育管理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 教育管理笔记去观察小班孩子开学第一天的第一次午餐。
这群孩子送给我的第一个见面礼是掉满桌洒满地的白白米粒。于是,我强烈地感觉到培养孩子良好进餐习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但是,如何让这群娇生惯养,还不会主动用勺子吃饭的孩子进餐时保持餐桌的干净呢?我觉得不妨从“三步曲”开始,进行餐桌上的精细化管理,让小班孩子的餐桌也变得洁净起来。
第一步:文学感受
文学作品中有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能帮助孩子辨别是非,知道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因此,在帮助孩子知道“吃饭时应该不掉米粒,保持餐桌干净”这个道理时,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从网络上下载视频故事《不掉米粒的大公鸡》,激发孩子产生不做漏嘴巴小朋友的愿望;带领孩子朗诵古诗《悯农》,帮助孩子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同时,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画面,冲击孩子的视觉,给久居城市的孩子一个感受米饭来之不易的直观印象。当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仅仅选择一两个文学作品,是杯水车薪,还必须让孩子们懂得这样的道理:掉米粒是一个不被大家喜欢的行为。于是,我还常在餐前自编故事,把班上不掉米粒和掉米粒的孩子,改编成多个版本的童话故事里的主角,孩子们听得不仅认真,而且评得也激烈。每一次故事讲完,孩子们总会激动地评说:“熊宝宝吃饭掉米粒,大家都不喜欢。”“兔宝宝吃饭干干净净,大家都喜欢。”
不要以为孩子能正确地辨别是非,就一定能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最初的午餐过程中,只要发现有同桌掉米粒,孩子们总会嚷嚷:“掉米粒,我不喜欢你。”而自己的餐桌前仍然掉满米粒。由此可见,他们更多时候表现出的是“他律”行为。当然,这也是一个很珍贵的行为。
第二步:理论引领
有一个故事,大概内容是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脏东西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在此丢弃垃圾,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大家早已熟知的破窗理论。引申开来,如果我们让孩子们在一个掉满米粒的餐桌上就餐,那孩子们自然而然也就会把更多的米粒掉在餐桌上。所以,每次午餐,我们总会备好一块抹布,看到哪个孩子桌上有汤水流淌,就立刻擦掉;看到哪个孩子碗边有米粒,就主动捡起,放在托盘里。无声地语言,细节化的行为,洁净地就餐环境,让孩子们强烈地产生保持桌面干净的行为意识。果然,很多孩子就餐时,时常会很在意地检查自己的餐桌是否干净,也会主动捡起掉落的米粒。
看来,孩子们的行为已经由他律走向自律。他们已经开始把不掉米粒的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并积极主动地表现出来,吃饭掉米粒的现象果然一日比一日少了。
第三步:照片表扬
表扬是一个催化剂,它可以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因此,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时,我们从不吝啬表扬的话语。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投孩子所好,拿起照相机,将孩子和干净的桌面一起留在镜头中,并通过电视机播放出来。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奖赏,每当孩子们欣赏着电视机里自己的照片,听着我们的表扬声,他们的脸上总是充满喜悦与激动。
用照片的形式,让孩子们重温就餐情境,再次强烈地感受了不掉米粒就是一个受到大家喜欢的行为。要知道,这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体验过程。同时,无形中也再次巩固了孩子们不掉米粒的好习惯。
用这样的三步曲管理孩子们的餐桌,简单有效。一段时间过后,孩子们在餐桌上的表现恰如一个个小绅士和小淑女,餐桌始终保持得是那么洁净j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已经在轻松快乐中养成了一个不掉米粒的好习惯。(黄贤)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午餐管理的安全反思
午餐管理的安全反思
案例:
一天午餐时,我和当班教师正在忙碌地给孩子们盛饭菜。今天,孩子们吃的是炖鸭子,香喷喷的饭菜大大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孩子们都吃的可香了。这时,只听见有个孩子大叫:“老师,你看呀,森森抢铭铭的肉了!”我回头一看,只见森森正努力地要从铭铭嘴里抢肉吃,而铭铭正紧张地咬着肉不松口,我赶紧走上前,告诉森森,桶里还有很多肉肉,老师等会给你取来。森森这才放下自己疯狂的小手,等待吃肉肉。
正当我为孩子们盛放汤时,突然看见铭铭已经走下座位,悄悄地把手伸进桶里,还没等我制止他,他已经从桶里取出一大块鸭腿,笑眯眯地看着我,高兴地说:“老师,我是大灰狼,抓到鸭子了!”高兴地回到座位上大口啃起来。看到他高兴的样子,我却吓了一跳,幸亏这时的饭菜已不是烫的了,否则后果真是不敢想象。
反思: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看到孩子已经有了很好的食欲很是高兴的,而且孩子大部分还是会自己慢慢吃饭,虽然也会有洒饭,到处扔的现象。不过,在餐桌上的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还是要让孩子们慢慢学会的,餐桌上孩子们使用的小勺,刚端上的饭菜,还有吃鱼的方法都有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就拿铭铭自己下座位取肉吃,如果桶里的肉还是有点烫,就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了。
改进措施:
1、向孩子们进行定时和随机餐桌安全教育、礼仪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2、教师为幼儿准备的饭菜及饮用水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以免出现烫伤意外,教师要将准备的饭菜放置在安全的地方,最好不要让孩子能轻易接触到,不要让孩子自己端饭菜,不要让孩子在进餐中离开座位;
3、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应鼓励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愿意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在家里,家长还要教孩子给家人分东西。例如:当父母买回点心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让孩子分点心,先分给老人,再分给父母,最后给自己。当孩子分东西给家长时,家长应高兴的接受下来,并表扬孩子真懂事,让孩子养成有好东西与大家分享的良好习惯。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小班新生午睡三部曲
小班新生入园,哭闹现象是必须经历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能稍有分散,他们能暂时忘记哭闹。到了午睡环节,活动室里会哭闹成一锅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总结出了有效地安抚幼儿午睡的经验。一、睡前抱一抱。小班幼儿离开家人的怀抱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在小班幼儿刚入园进行午睡时,他们不愿意睡觉,他们哭闹。我说:“不哭的宝宝老师就抱抱你。”快速发现没有哭闹的宝宝,走过去很亲热地抱一抱他,并对他说:“宝贝真乖。”其他幼儿就很羡慕,有的幼儿会边哭边说:“老师抱抱我。”小班幼儿很渴望、依恋妈妈的怀抱,老师用抱一抱的方式,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安全感,找到老师像妈妈的感觉,对安抚他们的情绪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幼儿非常愿意让老师抱一抱。二、上床讲故事。幼儿的情绪安定下来了,我说:“老师给小朋友讲好听的故事,小朋友闭上眼睛,耳朵听。”故事不要选择大灰狼之类幼儿觉得凶险的角色,要选择情节比较平静的题材,如《小猪变干净了》、《两个好朋友》等,听起来不会让幼儿的情绪有波动,有利于他们顺利进入睡眠,有时候两个故事还没有讲完,有的幼儿就睡着了。三、播放轻音乐。在听完老师讲故事后,一部分幼儿已经进入了梦乡,还有一部分幼儿还没有睡着,但是他们的情绪已经完全平静,已有睡意。适当地、小声地播放轻音乐,营造出睡意朦胧的氛围,对幼儿能起到“催眠”的作用。我用这三部曲组织幼儿睡觉,效果很好。所以,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只要以幼儿为思考中心,总会找到好办法的。
教育随笔:半日活动中的“细心”三步曲
一、细心准备晨间活动,保证幼儿多元尝试。
早上一来到活动室,我就为幼儿准备了不同的桌面玩具。有扑克牌接龙、橡皮泥、塑料积木、图书、数字卡接龙、套圈玩具等,通过这些玩具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这些玩具也都是孩子们平时最喜欢玩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想玩的玩具,玩好了可以进行交换。在交换的时候还可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既然桌面游戏是“静”的,那么晨间锻炼我就选择“动”,选择了呼啦圈让幼儿在操场上根据自己的想法玩不同的游戏。这样动静结合,保证幼儿早晨来园锻炼的全面性。
二、细心组织教学活动,保证幼儿有效学习。
1、说准备:活动一《河里的鱼》:准备了一条鲤鱼,放在一个脸盆让大家观察。还从往上下载了多种鱼类的照片,让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二《美丽的斑点鱼》:准备了一个神秘的魔术袋。虽然是平面的,但是孩子们同样感兴趣。在魔术袋上,我根据鱼妈妈的花纹在魔术袋的相应位置剪出了三扇门,让幼儿一扇一扇的发现其中的“秘密”,然后再整体揭开“真相”。从观察小节到发现整体,孩子们一点一点的发现魔术袋里的秘密。
2、说不足:活动一中发现本次科学课的内容有点多,在备课的时候设计了六个环节,不止要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和习性还要求幼儿了解鱼内脏结构,孩子们有点消化不过来。其实,在这么细致的观察于外形特征的前提下,鱼内脏完全可以作为活动延伸,不必要求幼儿详细了解,同时也为科学课带来神秘感,让幼儿能够有兴趣回家继续探索。在活动二中,发现有些孩子的作品并没有符合要求:有些幼儿整条鱼上都用了同一种颜色的点点来装饰;有个别幼儿在装饰的时候采用了“线”的方式来画画。我想应该由于我讲要求的时候不够细致,不够全面。及时让他们改正了过来。所以幼儿在创作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巡回指导,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幼儿。
3、说反思:课后,诸位听课老师对我的课从有效提问、有效应答、有效评价进行观察并提出意见。这让我自己充分意识到自己在上课的时候还有哪些不足,有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其实,三个部分的有效比率都不是很高,特别是在有效评价的部分。老师特别指出:我的口头禅太多了,总是“是不是”,“对不对”的,浪费时间又无益于评价。这么一提出,我才意识到:对啊,我确实是这样的。如果不是这一次的课堂观察,不是老师们提出的意见,我想我要用更多的时间知道自己原来存
三、细心指导游戏活动,保证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前,我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区域游戏的规则,让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区域有所了解,避免在游戏过程中产生“我不知道玩什么?”的现象。在游戏活动中,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比如娃娃家正在请客,我便充当客人,看看孩子们是怎么招待“客人”的;来到表演区,我便坐下来当观众,看看台上的小演员表演的棒不棒;在语言区,我就是小听众,听听孩子们如何讲故事……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一个个区域走过来。但是不管如何,在幼儿游戏的时候,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注意观察引导。留心每位幼儿、每个区域的情况。这样也能融入到孩子们中来。
不止这一次的半日活动,我想以后每一天的幼儿一日活动,我都会努力做到“细心”二字,做个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轻松地、有效地学习生活环节,让这群开心的小天使们在幼儿园里快乐的成长!
桌子上的画
在一节美术课结束时,我让孩子们收拾起自己的东西,孩子们都在很认真的收拾自己的用品。忽然,我听到一个孩子的叫声,老师桌子上面不知被谁画了一些画!袁浩坤跑过来告诉我,我走过去一看,可不是,桌上不知被谁画了一些小鱼状的圏圈。孩子们都用眼睛看着我,好像在等我说什么。我稳稳情绪,笑着说:“小朋友,你们都来看,这些画像什么?”有的小朋友说:“像小鱼!”有的小朋友说:“像毛线!”也有的说:“像云彩!”“这么好的画,也不知道是谁画的?”“是我画的!”甜甜自豪的说。我引导着“这么好看的画如果画在纸上,那该多好呀!”听我这么一说,甜甜不好意思了,赶紧找来纸和笔,拿起抹布,边擦边难为情的说:“老师,我以后再也不往桌子上画画了。”我和孩子们都为他鼓掌。
面对孩子的错误,尤其是反复强的调过的,教师往往会不冷静。这样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不良方法。因此,教师应利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这样效果会更好。
教育随笔:午餐后的常规管理
孩子们吃好饭后,被安排在走廊上休息。基本上就是交换玩具和图书,还有一些安全的小玩意。这个时候是他们最开心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个原因: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他们才可以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玩,只有在这个时候才允许他们大声喧哗。这是我们大(2)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约定。具体内容就是:允许孩子们带玩具(安全的)到幼儿园里玩,而且规定时间让他们尽情地玩,条件就是在除了这个时间以外的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拿出来。
大班的孩子,处于学前晚期,即将跨入小学的大门。他们的身心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增强,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好动,而且逐渐变得有情感,有意志要求和独立个性,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喜欢自由活动,渴望参加成人活动,盼望自己快点长大。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我抓住了几个重点: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盛,爱说,好动,我就安排时间内他们自由交流,自由活动,孩子们有很多知识是在与人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的;他们理解力增强,渴望参加成人活动,我就和他们进行条件交换,也就是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乖乖听话,那么在这个活动时间我也就放宽尺度,让他们尽情地玩。这是我和孩子们的约定,像成人的约定,我感觉效果蛮好的。如果哪个小朋友不听话,过分调皮了,我会以剥夺他的活动时间来“惩罚”他,呵呵,孩子们也会稍稍收敛!
午餐后至午睡前的这段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消化和休息的一个过渡,既要让孩子们健康地消化,又要让他们在情绪上,心理上得到平静,为午睡做好准备。所以临午睡前10分钟左右,我就会要求小朋友们收起玩具,做在小板凳上小声地聊聊天,主要是怕他们玩得太兴奋,睡不着觉。通过几分钟的过渡,等他们基本上安静了,也有点倦意了,接下来组织他们排队上厕所,然后进入午睡室。
孩子们的一日常规的建立,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他们行为上的反复较多,所以在建立初期,老师还要进行督促检查,做到持之以恒,也就是要我们经常“碎碎念”。久而久之,等他们习惯了,成了一种生理时钟了,那么在常规管理上也就不那么累了。
教育随笔:值日生对午餐管理的益处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大班的孩子,自主意识强了许多,他们会就班上的一些事物发表许多看法,并且主动把自己的一些观点讲给老师听。看到孩子们象个小大人似的,我觉得他们真的长大了,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但这种高兴的心情维持的时间不长,几次下来,我感觉他们都象在打小报告,说的大多是别人怎么怎么不好。
一次,我试图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评比“小红花”,小朋友们对此反响强烈,各自发表了许多看法。有的说“阿玉往小朋友身上吐口水”,有的说“凯瑞刚刚欺侮了小班小朋友”,有的说“承祈昨天到饭菜”……孩子们说起别人的缺点来不遮不掩,头头是道,有的甚至一口气说出10多位小朋友的不足来。眼瞅着“评比”就要变成“揭短”,成批判大会了,我赶紧启发他们:“哪些小朋友最近有进步,请小朋友们也来说说!”想不到班上顿时鸦雀无声。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说可他们都抓耳挠腮,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我觉得问题有点严重了,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看到的只是同伴的缺点,而看不到优点,作为一种学习的榜样作用就会失去意义。这种认识的狭隘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我们成立了值日生每天俩个小朋友管理吃饭,可以自己选择,然后讨论事项,最后实施。自从有了值日生的管理,孩子们讲话少了,吃饭常规安静了,每个人都有机会当,没有出现吃的慢,聊天的现象。
为了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故事,如《骄傲的大公鸡》、《他比我好》通过提问,除了寻找主人公的不足之外,还要留心主人公有哪些长处。
另外,我还根据孩子们爱“打报告”这一特点在班上多次强调:“我最想知道发生在小朋友当中的好人好事和小朋友进步的消息。”在晨间谈话的时候,安排了“夸夸我班的好人好事”小栏目。这样,孩子们纷纷关注起周围小朋友的长处和进步。我将这些信息核实后,及时予以宣传,并告知强调这是谁告诉老师的,同时对他表示感谢。
就这样,孩子们寻找同伴优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寻找的同时自己也有意识地学习,越来越多的幼儿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孩子们渐渐地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绘画活动:桌布上的涂鸦
绘画活动时,孩子们正在认真的画着,这时KK大叫起来,:“老师,快来看,桌布上画了好多!”我走过去一看,只见第一组的桌布上被画得龙飞凤舞。“怎么回事,这是谁画的?”这时两三个孩子站了起来。其中一个孩子指着另一个孩子说:“我看到他画了,我也跟着画的。”“那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孩子摇摇头。“这个桌布干什么用的?”“让我们垫着画画的!”“是的,你们在桌布上这样乱涂乱画,桌布都不想给你们用了。你想想,如果小朋友在你的衣服上或脸上画画,你心里会怎么样?”孩子们都说会难受,会舍不得自己的衣服。“对呀,这桌布也就是桌子的衣服,我们把桌子的衣服弄脏了,桌子心理舒服吗?”孩子们摇摇头,SY说:“老师,我错了,下次我们不会画了!”“老师相信你们,下次是不能画了!”
孩子们绘画时,偶尔在桌布上涂画一下是常发生的事,为此,在集体谈话时,我又跟孩子们谈论了桌布的事情,孩子们都认识到了桌布就是桌子的衣服,我们不舍得把自己的衣服和脸弄脏,桌子也同样不舍得把自己的脸(桌子)和自己的衣服(桌布)弄脏。相信泛灵心里一定会给孩子有所启示的!
新入园三步曲
唉!开园第一天我就收了这样一个“见面礼”。
之一:见面礼
今年我接的是一个新中班,班里的孩子大多数从没有上过幼儿园,乍一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的表现五花八门,有哭的,有闹的,还有的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撒手的。开学的第一天,我哄了这个哄那个,抱了这个抱那个,忙的不可开交。
这时,一个爸爸抱着一小男孩来了,我满面笑容的迎上去,伸出双手要去抱孩子,嘴里还热情的说;“宝宝你来了,老师......”我的话还没说完,“啪”的一声响,顿时,我的话停了,笑容僵在了我的脸上,原来是那个小男孩在我要抱他时,伸手在我的脸上拍了一巴掌,我愣住了。这时,孩子的爸爸满怀歉意的说:“真对不起老师,太对不起了,孩子不懂事。”看到家长那双内疚的眼睛和哭闹不止的孩子,我稳了稳神,把从脸上溜走的笑容重新拣回来,还是用亲切的声音说:“小家伙,你可是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见面礼,我也得送给你一个。”说完,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黄色即可贴“大苹果”,写上孩子的名字给他贴在胸前,这时,孩子停止了哭泣,用好奇的眼睛盯着我的“见面礼”,我趁机从家长怀里接过孩子,再看那位爸爸的眼睛里写满的是感激和佩服。
唉!开园第一天我就收了这样一个“见面礼”。
之二:小雪笑了
小雪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姑娘,长着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雪白的皮肤,象一个洋娃娃,可是来到幼儿园一个星期了,我从没看到过她的笑容,早上从她妈妈怀里接过哇哇大哭的她,一直到晚饭后家长接走,总是看到孩子愁眉不展或是泪眼婆娑,让人既心疼又焦虑,让小雪展露笑容成了我的心愿。
首先,我做通家长的工作,无论天气情况怎样,都坚持送孩子到园,在家多谈谈幼儿园和小朋友,让孩子萌生去幼儿园的愿望,减轻对幼儿园的恐惧感;其次,我利用在幼儿园的时间,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既忧虑又恐惧,这就需要老师尽早地让孩子相信老师、依赖老师,把对父母的思念释放到老师身上,尽可能组织新鲜好玩的活动吸引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最后,我为小雪找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做她的好朋友。对于朋友,我想孩子也需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现在的小雪不但天天喜欢来幼儿园,而且在今天下午游戏活动时,露出了天真`可爱的笑容,看到她美丽灿烂的笑颜,我心中的滋味可想而知!
之三:“老师,我喜欢你”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一句极为普通的话。工作十几年来,无数孩子对我说过这句话,可当我这次听到这句话时,竟令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自从接手这个新班,带着这些孩子,每天我都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使孩子高兴,让孩子开心。慢慢地,孩子们变了,他们从一开始又哭又闹的“小难缠”变得有礼貌了,也变得懂事了,看到这些,我的心里真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更令我激动的是周四下午户外活动时,赵天宇悄悄偎到我身边,轻轻的对我说:“王老师,我喜
欢你!”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先是一惊,然后蓦然一热,一股暖流充满心田,我激动的一下子把孩子搂到我的怀里,那种欢乐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表,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我们的爱心,就一定会收获成功的喜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