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知识:和孩子互相找优点,涵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

发布时间:2020-08-19

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育儿知识:和孩子互相找优点,涵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在有的孩子很挑剔很自恋,觉得自己啥都好,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会影响孩子向别人学习的能力,还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从心理学和人性的角度分析,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就像干裂的大地需要雨露的滋润一样。有时候,一句“哇,你是怎么做到的”可能会给人巨大的鼓励和肯定,耐心地倾听会让人感觉遇到了知音。

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适时地告诉本人,是自我提高的机会,也是增进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不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就不会主动向别人学习,也难以反省自己的不足,会故步自封,自高自大。不懂得欣赏和肯定别人,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会失去不少朋友。

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里说,孩子的行为需要正面强化来形成和巩固,家长多找孩子的优点能有效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你对孩子说什么,你就得到什么,这就是自我实现的寓言。注意正面引导,鼓励你需要孩子养成的行为,忽视不当的行为使其逐渐消失,这就是教育的法宝,这就是正面管教。

不妨每周专门安排一个晚餐后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郑重其事地互相找一个对方的优点。这个办法我在家里用了一段时间,效果非常好,夫妻、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的优良行为得到了鼓励和强化,情商也得到了培养。

当你当面说出别人的优点时,那种神奇的作用,如一股暖流淌过心头,善意传达出去了,相互间的关系也改善了。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可能每个人优点有限,但同一个优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可以反复地挖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育儿心得: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可是,在幼儿园里时常看到幼儿不懂得与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以下五种方法: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根据几年的教育经验,我发现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促进幼儿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2、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做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明白应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由此可见,教给幼儿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 

3、充分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合作机会

幼儿在一起游戏、学习,所以彼此间合作的机会很多。但是教师如果不善于捕捉的话,就会错失很多良机,比如孩子们都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就需要每一个幼儿都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因为孩子们都喜欢扮演猫和老鼠,却不愿意拉圈,我便让孩子们换位,试一试别人不合作时,自己如何游戏,通过事实教育让孩子懂得,游戏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大家的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安排创造合作的机会。

4、帮助幼儿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地,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合作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合作的不愉快。究其原因,便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己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帮助幼儿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教师参加游戏,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5、向幼儿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教师要充分肯定孩子们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尊重信任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人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自觉性、独立性。孩子从模仿成人的道德行为,完成学校集体和家长提出的要求任务,一直到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为追求崇高的理想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主动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这些都是他们自我教育的表现。自我教育能力越强,自觉性就越高,进步就越快。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要通过外在手段去启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他们实行自我教育。只有当孩子能自觉地、主动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时,我们的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

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要根据孩子爱学习、好模仿的特点,一方面帮助孩子掌握道德标准,逐步学会进行自我到断、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确立心目中的榜样,并使其懂得“榜样“是如何通过自身的修养而成为强者的。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特点,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指导自我教育,正是指导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自尊心的过程。第三,要指导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锻炼。要教给他们进行自我锻炼的一些具体方法。比如,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控制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学习上坚持自我训练、自我检查、自我体验;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改变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等等。有的家长把规定孩子的生活作息制度看作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一项措施,是有一定道理的。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注意克服包办代替、管重于教的倾向,针对孩子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就会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记住:我们培养的是朝气蓬勃富于创造性的人才,而不是葺气沉沉的奴才。

育儿知识: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学家建议不要将手机带进卧室,同时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

由美国卫生研究院资助的调查显示,每天面对屏幕超过2小时,儿童的认知能力会下降;超过7小时,儿童大脑会产生改变。

家长常担心孩子看太多电视,殊不知孩子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在电视上的2倍。有调查者表示,美国青少年平均每天看电视不超过2.5小时。然而在2016年,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6小时在数字媒体上。大量浪费在媒体上的时间,足以让孩子们与朋友面对面的交谈、阅读或参加者户外活动。

智能手机、手提电脑这类便携电子产品与之前的电视、固定电话有本质上的不同,每天有上千个工程师不断更新软件,让它们令人上瘾。此外,便携电子产品可以带到任何地方:学校反映学生常常因此分心;面对面的社交也会被突如其来的手机消息打断。不出所料,人们表示,与朋友吃饭时不拿手机能更加享受。

多项研究发现,儿童以及青少年在屏幕前花的时间越多,睡的时间就越少。除了牺牲睡眠来玩手机外,其中也包含生理上的因素: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让大脑以为现在仍然是白天,因此无法产生足够的睡眠荷尔蒙褪黑激素,无法快速入眠或者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美国一项调查对比了每天使用便携电子设备超过4小时的孩子与不使用电子设备的孩子。调查显示,在2-10岁的儿童中,前者失眠的几率是后者的2倍。在14-17岁的青少年中,前者睡眠不足的比例比后者高出44%。

专家建议,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天黑后不要把手机拿进卧室,或者在就寝时间内使用手机不超过1小时;每天花在便携电子设备上的时间也不要超过2小时。

育儿心得:从兴趣和习惯入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育儿心得:从兴趣和习惯入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上学、工作,再到走向社会,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从一开始家长若是注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无疑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做好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关系到这个孩子今后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社会安定和发展。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前提条件。

“人可以改造环境,环境也可以造就人。”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成长,促进孩子产生阅读兴趣。在与孩子阅读时,选择合适的读物与阅读的方式非常重要。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你给他什么样的材料,他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画作。所以在阅读中注意合理选定读物,引导孩子正确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发现,昕昕对自然现象有较大的兴趣时,我们就专门买来了相关的科普读本和他一起讨论、做实验。当一起看电视时,也会结合所看的图书和他做“猜猜看”的游戏。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一般没有固定的目标或要求,根据孩子的兴趣及精力去引导,让孩子有充足的思维空间。阅读中让孩子牵着走,不是我们牵着孩子的思维向预定的目标前进。

阅读在家庭生活中是常见的活动,为了满足孩子阅读的需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家里设计一个图书角,布置一些简单的小桌子,小凳子,让他随时可以坐下来与书中的人物对话。阅读中家长也可以随时进行角色扮演,吸引其对阅读的兴趣。阅读也是一个让孩子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父母和孩子不以学习为目的,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氛围中共同阅读一本书,既是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也是让孩子享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对阅读产生一种成就感。

二、从习惯开始,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是重要环节。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要培养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就首先要从我做起。我的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也很爱听故事,特别是睡觉前,没有两三个故事是打发不了他合眼的。我和他常常是共看一本故事书,偶尔也教他几个生字。因为每个故事必有它所代表的意思。如《小猪干净了》教育孩子要从小爱干净讲卫生。《小公鸡和小鸭子》教育孩子同伴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每次讲完我都会告诉他应该要向故事中的谁学习。生活中有时碰到类似的事,如他不肯洗澡,我就会把《小猪干净了》的故事搬出来,效果往往不错。

三、幼儿园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摇篮。

从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我就发现孩子对车辆有种特殊的爱好,看到书本上或报纸上的车辆就特别的兴奋。现在上了幼儿园,幼儿园里也有很多关于各种车子的科普小画册和卡片书。在学校里看到这样的书,孩子对上幼儿园更感兴趣了,还经常回来和家里说今天在幼儿园里看了什么书,上面有什么。幼儿园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书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了就会喜欢看书,多看书。

总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不能希望通过一天就立竿见影,家长要有心理准备,也要制定好计划,有条不紊进行。

育儿知识: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就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自理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教会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可开展教育活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去完成,这样才是合格的幼儿园宝宝。可创设条件教会幼儿自理能力,幼儿只有掌握了技能才能更好地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在区域活动娃娃家中我投放了许多孩子们不穿的小衣服,孩子们可以练习给布娃娃穿脱衣服,掌握系扣子叠衣服等技能。在操作区我投放了用废旧纸箱制作的小动物。孩子们可以用筷子小勺去喂小动物,练习使用用餐工具。

案例:诺诺小朋友。今天,放学的时候,诺诺外婆来接了,诺诺跑到午睡室把外套拿了出来,准备将衣服穿起来,这时外婆看到了马上抢过诺诺手上的外套说:“你不会穿的,来外婆给你穿快点。”诺诺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告诉外婆,老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要自己穿衣服。诺诺抢过外婆手中的衣服很快穿上了。看到这一幕,我特别为孩子高兴,孩子已经有了生活自理的意识。

二、以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更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时常还会把家长请到班里,家长和孩子一起亲子游戏。比如,孩子比赛帮爸爸妈妈穿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穿完,谁就获胜。物品归类,把物品散放一边,家长和孩子一起归类摆放最先完成的组获胜。活动中孩子和家长玩的不亦乐乎。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更好地家园共育。

案例:在墙面上,我设计了《看谁跑得快》专栏。设计出跑道,投放了小动物卡片,每天小朋友独立完成一件事,就可以让小动物往前跑一个格。这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寻求老师帮助的小朋友也少了。每次离园时老师都要嘱咐小朋友别忘记摆小凳子,现在不用了,为了让自己的小动物跑得快,孩子们会主动的去完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给他们创造条件,教他们正确的自理方法,多指导、多鼓励、少指责,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还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个别指导。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得益。

如何提升宝宝的交际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渴望更广阔的天空。孩子和父母一样,也需要和他人进行良好的交往,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平等地和各方面与自己相似的对象进行互动,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技能,并在活动中认识和评价自己,这对他们的个性、情绪情感、智力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0~6岁宝宝的交际轨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交往的目的、特征、内容也有所不同。

5~12个月,宝宝可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其他小婴儿,甚至会伸手去摸摸、抱抱。这时的小婴儿这时并没有太多交往的需要,他只是对其他婴儿好奇而已。

1岁半左右,妈妈常发现他开始有了“交朋友”的举动,比如他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尽管是各玩各的玩具,谁也不干扰谁,但他们还是愿意在一起而不愿意分开。当孩子再大一些能够用简单的语词交流时,他们就开始建立“友谊”了。

2岁左右,宝宝会告诉妈妈,他喜欢和哪个小朋友玩,不喜欢和哪个小朋友玩。

3~6岁宝宝,交往的动机单纯,注意力约15~20分钟。“获得快乐”是他们和同伴交往的主要目的。他们不在乎同伴是不是喜欢自己,不在乎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有没有“吃亏”,只要他们自己觉得高兴就可以。很多父母疑惑不解:“我们家宝宝总喜欢和邻居大孩子一起玩,那孩子老欺负他,可还是要跟着他!”其实父母是“自扰”,小孩子愿意和大自己1~2岁的孩子玩。因为在和大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孩子们往往能体验到更多的游戏方式和游戏乐趣,既然“很快乐”,偶尔吃点亏也是心甘情愿的。

温馨小提醒: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让大孩子对小孩子做出有危险性、伤害性的事情就可以。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1.角色扮演

雷雷是一个调皮的男孩,经常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捉弄别人。不管雷雷妈怎么费劲口舌或者体罚雷雷,他依然屡教不改。

雷雷妈后来想了一个方法,和雷雷做了一个游戏:让雷雷爸在家里藏了一些小卡片当作花蜜,雷雷妈和雷雷则扮演勤劳的小蜜蜂,比赛谁收集的“花蜜”多。

雷雷跑来跑去,很快就收集了很多,但妈妈却纹丝不动,等雷雷准备交差的时候把“花蜜”抢来,交给爸爸获得了胜利。雷雷自然不服,伤心地哭了起来。

雷雷妈问雷雷:“你觉得妈妈的做法对吗?”雷雷摇头表示抗议。

这个时候雷雷妈告诉雷雷:当你抢其他小朋友玩具的时候,其他小朋友也会像你现在这样伤心,而你的行为就像妈妈一样是个强盗。通过体验了一次“受害者”的角色,雷雷爱抢别人东西的坏习惯终于改了。

共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把“我”当作“你”。通过角色扮演,有利于降低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让孩子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进而提高共情能力。

2.认知情绪

很多家长会抱怨:“每当我累得半死回家时,情绪很低落,孩子还缠着我要玩游戏看动漫。孩子就不会看眼色的吗?”

这里我们能发现家长会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孩子“应当”明白他人的情绪变化,“理应”具备共情能力。

是的,随着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情绪体验不断丰富,他们的共情水平也会不断发展。但如果这个孩子从未体会过愤怒、痛苦、烦闷这些情绪,或者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难过、害怕、害羞,他们怎么能理解他人的这些感受呢?

因此,让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尤其是不同情景下同一个情绪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同样是难过,有的人会流泪,有的人会抱着膝盖低着头),是我们需要努力为孩子提供的。这样才能丰富孩子的情绪体验和情绪认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或体会到他人的情绪状态。

学习情绪认识,除了常见的图片、动画等方式,还可以加强自然情境下对情绪的强化。

比如妈妈和孩子一起做完家务,很累了,这时候,妈妈靠在沙发上,做出很累的状态,边做边告诉孩子“哎,好累啊”,让孩子知道原来这个样子叫做“累”。

当孩子对情绪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后,自然会知道当你回家很累时不该“打扰”你了,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了。

3.以身作则

阿飞是一个人缘好、人脉广、特别会照顾人的男生,当他遇到困难时,四面八方都有人帮忙。当问及他怎么“修炼”时,他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小学时他搬了新家,隔壁的男主人是位警察。某天,这位警察因公殉职了。只剩下了10岁的儿子和孩子的妈妈。

以前他放学回家,从不拿钥匙,会喊爸爸来开门,因为他爸下班早会先到家。邻居警察过世后,爸爸特别嘱咐他,以后你自己带钥匙开门,别喊爸爸给你开了。

阿飞不懂,问为什么。

爸爸说:你一喊爸爸,隔壁小男孩听见会不好受的。

从此以后,他知道别人有什么不愿提起的东西,或者不好受的某个点,都会刻意地避开,不小心提起也会立刻道歉。如果在一起有人不小心提起,也会帮别人解围化开僵局。

父亲的共情,传递给了他。做事之前都能为别人着想,所以他才会有这么多知心好友,人们也愿意帮助他。

在很多时候、很多细节,只有父母自己做好了榜样,孩子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学会共情,让善良更体贴。

4.扩大关注

对于孩子来说,比起理解家人或亲密朋友的情绪状态,理解陌生人的情感状态会更加困难。因此,家长可以尝试帮助孩子扩大自己的关注圈。

多带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夏令营、读书会等,交几个朋友,不仅仅局限在孩子自己小小的世界里;带孩子倾听一段演讲,或观看访谈类节目,听听别人的想法和心声;散步时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一起探讨他们可能在想什么,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猜测别人是开心还是悲伤,是烦恼还是惬意,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对于情感的分析;与孩子一起出门旅行,感受到世界还有那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美好。

最高级的善良,是学会共情。

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孩子有了共情能力之后,更易觉察他人的内心体验,体贴他人、理解他人,从而更能和自己、和他人愉快地相处,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知识:和孩子互相找优点,涵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育儿心得: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可是,在幼儿园里时常看到幼儿不懂得与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以下五种方法: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
    2020-07-27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尊重信任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人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自觉性、独立性...
    2020-08-28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儿童认知能力和睡眠质量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学家建议不要将手机带进卧室,同时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 由美国卫生研究院资助的调查显示,每天面对屏幕超...
    2020-05-2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从兴趣和习惯入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育儿心得:从兴趣和习惯入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上学、工作,再到走向社会,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从一开始家长若是注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2020-09-19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
    2020-09-18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怎样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可是,在幼儿园里时常看到幼儿不懂得与人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以下五种方法: 1、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

2020-07-27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自我教育能力 尊重信任孩子,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是指人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控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自觉性、独立性...

2020-08-28 阅读全文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研究表示,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会降低儿童认知能力,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学家建议不要将手机带进卧室,同时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2小时。 由美国卫生研究院资助的调查显示,每天面对屏幕超...

2020-05-2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从兴趣和习惯入手,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从呱呱落地到上学、工作,再到走向社会,都离不开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从一开始家长若是注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2020-09-19 阅读全文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

2020-09-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