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给与孩子肯定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0-08-13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当然,在赏识孩子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

一、赞美孩子要注意细节。比如在周末的时候,孩子把家里打扫收拾了一番。妈妈看见了,就不应该说:“孩子,你真棒!”这样说太笼统。应该说:“家里今天可真干净,尤其窗户玻璃,平常妈妈都没有时间擦,可今天它非常明亮,看着就叫人舒服。谢谢你,孩子!”

二、给予赞赏要及时。比如孩子在家里游戏完毕后,不要妈妈提醒,就主动将玩具放回原处,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对孩子说:“你能把玩具放回去,妈妈真高兴。”孩子听到妈妈的赞扬后,就能判断原来游戏完后,自己又能玩具放回去是好孩子的行为。

三、表扬要适度。适量适度的赞扬,对于鼓励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但过多、过高的赞美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伤害。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名叫达达的孩子,他爱好绘画,妈妈总是没有原则的看着儿子的画就是好,因此总说:“你这副画画的跟梵﹒高的《向日葵》差不多!”可是当达达把画送给美术老师批改时,老师却只给了他60分。达达非常生气:“老师,你为什么只给我打60分,妈妈说我的画跟梵﹒高的差不多!”达达妈妈过高的评价孩子,不仅起不到赞美的正面作用,反而会使孩子过分地自负,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能谦虚上进。

赏识教育是给与孩子肯定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在此我仅以这句话作为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成长过程需肯定与自由


自由

误区:担心放任孩子会耽误孩子的学习,通过限制孩子行动、零花钱、阅读、兴趣来管束孩子。

观点:自由是心灵成长的基础,要给孩子提供四种自由,一是孩子行动的自由,教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二是给孩子零花钱的自由,教孩子学会理财、学会量入为出。三是给孩子读书的自由,让孩子自主获取知识。四是给孩子兴趣的自由,发掘孩子内在的潜力。不少家长抱怨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太差,其实,这都是给孩子太少自由的必然结果。

肯定

误区:一些父母喜欢用“笨蛋”、“没用的东西”、“不争气的玩意”、“废物”等话来讽刺挖苦孩子,看不到孩子自身的进步和努力,也看不到孩子的一些优点、特长,眼睛只盯着分数,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观点:调查结果显示,有56.82%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看到他们的进步,肯定他们;有56.47%的孩子希望爸爸妈妈别总拿他和别人的孩子比,别总说别人的孩子比他强。父母要学会赏识孩子,鼓励和赞美孩子。将习惯指责孩子的食指收起来,夸奖孩子的大拇指翘起来。

孩子的优点应积极肯定


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说得非常精彩,对每一幅画都是持表扬肯定得态度,当老师拿出一幅画得乱七八糟画,老师看了看,满怀惊叹地说:“大家看啊,这幅画,他用了多少种颜色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我觉得所有的父母们都要向这位老师学习,深入挖掘孩子的优点,充分肯定孩子。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有些父母的眼睛总是盯住孩子的缺点,并翻来覆去地讲这些缺点,这样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例如:有些孩子有偏食的毛病,父母甚为着急,希望孩子改掉,逢人便说:“这孩子只吃鱼、肉、蛋,蔬菜不沾边……这可怎么办呢?”其实,当着孩子的面数落缺点,更会加剧他的缺点,就会出现越管越糟的现象。

案例分析:父母怎样适时给孩子肯定


在孩子完成了某件自认为得意的事情,向你“邀功”的时候,你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还是及时肯定了他的成功?父母的肯定,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什么是肯定?

就广义的层面来看,“肯定”指对某件事物或某人的言行,表示一定程度的支持与赞同,而给予适当的善意响应。而这种响应对于天真无邪的孩子,往往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果。除了帮孩子建立的自信心、让他乐于表现自并我分享创作成果,更可以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其身心发展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其次是亲友、学校的老师、同学及朋友等。孩子明亮的双眼如同一部录像机,不断探索、摄取周围人、事、物的变换,但因其心智无法分辨好坏善恶,所以大人对孩子肯定的程度,若表达错误或给予不当讯息时,会造成负面的效果。

得到正确肯定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心,父母应常以口头表扬或肢体语言(如鼓掌、摸头、拍肩、亲吻等)鼓励孩子,让孩子心里产生荣誉感、责任心,从而更努力向上。激励孩子的努力,莫过于给予一个适时强而有力的肯定。

什么时候该给孩子肯定?

生活中孩子做出哪些事和哪些行为时,是值得父母给予肯定的呢?

1.当孩子以全神贯注的精神专心从事某项事物时,不论他成功与否,都应该给予嘉许与肯定。

2.当孩子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心爱的事物,以及一段难忘的经历时,父母都应该在语言与行为上给予一个立即肯定的赞美。

3.从小教育孩子应有的礼貌及负责任的态度,当孩子遇到师长、亲邻能主动问安道好、扶助弱小时,就足以证明其已具有良好的礼貌和善良的爱心,要适时给予肯定的鼓励。好的礼仪受人喜爱,将也会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永远跟随,当其对父母询问“为什么”时,对孩子表现出的探讨问题、追根究底的精神,不但不应抹灭,更应给予支持与肯定。

5.孩子人格发展中,情绪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孩子愿意将心里的喜怒哀乐与父母分享时,除了当一个称职的倾听者外,不要忘了给孩子肯定。

6.当孩子懂得与别人互助合作完成任务时,表示其人际关系已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技巧,应给予嘉许与肯定。

生活现场

案例一

4岁的小敏最近喜欢上了涂鸦,这天中午,她兴致勃勃地拿着自己刚完成的图画,跑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妈妈看:“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

”语气中充满了热烈的企盼和一些掩饰不住的骄傲,想从正在忙碌做饭的妈妈口中得到些许赞美与肯定。

A场景:不料妈妈看都没看图画一眼,忙着推开小敏说:“你没看见我现在忙着做饭吗?为什么挑这个时候来烦我,快出去,自己去玩。”只见小敏眼眶泛着泪水,失望地回到自己房间。

B场景:妈妈停下切菜的动作,接过图画仔细看了一会:“画得真好,小鸭子的翅膀画得真漂亮,哟,还有水波呢,宝贝太棒了!”小敏拿着妈妈递回的画,一蹦一跳地回到了房间,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

点评:A中的妈妈的做法可就有欠考虑了,不耐烦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无疑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极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对画画的热情,小敏在以后的日子还会把画拿给妈妈看吗?也许她的心里已经有阴影了,甚至连和妈妈亲子间的感情,也会受到不好的影响。B中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忙碌,但看那么一眼的时间总抽得出来,几句鼓励和肯定得赞美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带给孩子的,却很多,从你的肯定里,他也肯定了自己,有了自信,对画画这件事情,也会充满更多的兴趣。几句话换来这么多好效果,不是很划算吗?

案例二

小翼正专心地在堆积木,可是却怎么也没办法把最后的几块给成功堆上去,他努力了好几次,还是完成不了,小翼有点懊恼,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又试了一次,还是不行,他生气地把不能堆上去的积木使劲扔到一边,嘟着嘴坐到地上。

A场景:正埋头看报纸的爸爸听见动静,抬头瞄了一眼说:“堆不好不堆就是了,还发什么火,怎么脾气这么大的?”妈妈看了一眼说:“这么简单的都堆不好,还学会发脾气了,什么坏习惯。”正在挫折里深深苦恼的小翼听了这些,更加伤心了。

B场景:爸爸看见小翼的表现,放下报纸过去,抱起小翼说:“宝贝怎么了?你看,你不是已经堆了这么高了吗?宝贝已经很棒了。”妈妈也走过来摸摸小翼的小脑袋说:“对呀,你看,除了这几块,其他的都堆得很好啊,妈妈来教你怎么把剩下的给放上去好不好?”小翼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又兴致勃勃地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他开心地拍着手笑起来。

点评:A中爸妈的做法无疑是在孩子受伤的心口又洒了一把盐,让孩子受到双重的打击。孩子的能力本来就有限,因此不能完成一些他能力范围外的事情很正常,这个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是孩子最好得武器,可是爸爸妈妈不仅没有这样做,还对孩子的失败不屑一顾甚至嘲弄,孩子怎么能够重新树立信心呢?他对自己的能力也没办法正确界定,甚至会很自卑,觉得自己就是个“什么也做不好”的孩子。B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就很好,虽然从结果看,孩子并没有完成积木,但是从过程看,他完成了大半,这说明他大部分都完成得很好,值得鼓励。爸爸妈妈在看待孩子的游戏时,不要只注重结果,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上,找出他值得肯定的部分,引导他完成不好的部分,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那不好的一小部分有深深的挫折感,能用更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劳动成果。

案例三

“爸爸,为什么你会长胡子啊?”“妈妈,为什么我和爸爸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的头发却是黄色的呀?”“爸爸,电视里怎么能呆下那么多人啊?”……孩子总会有许多莫名其妙的问题来问你,在面对好奇宝宝的时候,你采取什么做法?

A场景:“爸爸没空,你先自己玩吧!”“怎么你老有那么多奇怪的问题啊,你烦不烦?”“这些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告诉你你也不明白。”……在得到父母这样的回答时,孩子很失望,他默默地走开了,脑子里的谜团虽然还没有解开,但却不敢再“打扰”父母了。

B场景:“恩,让爸爸想想,是这样的……”“宝宝真厉害,这个问题妈妈都还没有想到过呢,宝宝却想到了,你比妈妈还棒!”“宝宝又发现新问题了?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来,妈妈给你说原因……”得到这样的回答,孩子顿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他听完爸爸妈妈的解释,又去发现新的问题了。

点评:如A场景中这样回答孩子问题的父母不在少数,因为他们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或者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问题,孩子的好奇没有得到满足,他不明白的问题仍然不明白,并且父母的态度让他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减,因为父母既不赞成也不支持他的这种行为,也许还不太明白的孩子会想:“我是不是真的很麻烦?”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开口,渐渐地,对什么都不主动,看见不好的事情也会“睁只眼闭只眼”。B场景中家长的回答就能让孩子更自信,让他明白多学多问是一种好习惯,在父母耐心的解释里,他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增长了见识,他探索新事物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在成长中会避免许多不该犯的错误,也有更正向的心态。

诸如此类的亲子关系,在现代忙碌的社会型态中不断上演,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甚或一个不悦表情,都会深深的击碎小朋友稚嫩的心灵,对于孩子人格发展及日后的学习态度,都有深远的影响。而父母一句肯定的语言或者一个鼓励的拥抱,都会让孩子劲头十足,把好的行为延续下去,让他成为一个越来越完善的人。

多关心孩子的言行

心理学家认为,当孩子的情绪处于欢乐、愉悦的状态下时,往往是启发其创造力的最佳时刻。因此,对孩子一个适时、适切的肯定、激励,获得正面的效果是超乎预期的。哺育教养是父母的天职,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切勿吝啬于赞美自己的小宝贝哦!

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无论是谁问起我的职业,我都会骄傲的告诉他,近十年了薄弱的收入,不被人理解的委屈等等都没能改变我的幼教情缘,因为我心中收藏着一份沉甸甸的爱。

可爱的儿子已经5岁了,很帅气,但是做起事情来总是缺少自信,我也知道这与我有着很大的关系,我能允许别的孩子犯错,并且能耐心的指导别人家的孩子改正“错误”可是我对自己的儿子总是那么严厉,总是把期望设置的很高,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而不是“神童”儿子只要做得不如我意,我就开始严厉的教训儿子,久而久之儿子对自己总是怀疑,并且一点也不自信,有一天早晨,儿子早早的起床了,洗刷完之后坐在了学习桌前开始了画画,画了一段时间,终于画完了我无意识的看了一眼,好像画的小熊猫吃竹子,儿子见我看了一眼,就问我:“妈妈我画的好吗?我随便说了一句:好,但是没有人家别的小朋友画得好,儿子低下了头,吃完饭后跟我来到了幼儿园里只见儿子拿着画赶到了教室门口,这时候,有一位小朋友说,正基,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画吗?儿子突然的一个动作让我恍然大悟,他把手背在了身后,并且低着头对人家吞吞吐吐的说:“我我画的不好,并且边说边在身后捏成了一团。

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我把这几年来训儿子的话想了一遍又一遍,我偷偷跑到办公室里哭了起来,真的不应该那样对儿子说:“因为对孩子的打击很大,顿时发现自己错了,话说了,却收不回来,等中午回家后正式向儿子道歉了:“儿子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老拿你和别人比,原谅妈妈好吗?

儿子笑着说:“妈妈没关系,我是小小男子汉,我会很勇敢,我不怕的。

允许孩子犯错,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摆正期望的天平,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尝试,渴望被肯定,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锻炼驱除孩子心中的自卑和阴影。

孩子顶嘴肯定是坏事吗?


孩子爱顶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做父母的只要善于引导,孩子也不会无理取闹的,而且这样还能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及创造性。

有孩子只要妈妈叫他做点什么,总是与妈妈顶嘴:“为什么非要我做,你自己不能做吗?”妈妈说:“让你做,你就做去,啰嗦什么呀?你已经6岁了,做这点事还不愿意!”“我已经做了很多啦!我不想做,我应该每天都玩才对!”孩子大声地顶嘴,然后对妈妈理也不理,回到自己房间去了。

妈妈知道,天天跟孩子这样吵下去是没结果的,她决定下次要改变回应的方式了。

“宝贝,帮妈妈把你的脏衣服拿过来,我要洗一下。”妈妈又在喊孩子做事。“你自己不能拿吗?我正在忙着堆积木呢!”孩子回应道。“哦,是吗?那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先放下积木,我们来做个比赛。你去房间拿爸爸的衣服,我来拿你的衣服,看我们谁拿得快。如果你拿得快,妈妈就陪你一起堆积木;如果妈妈拿得快,你就陪妈妈一起洗衣服,好不好?”

孩子觉得这个方法很新鲜,以前妈妈从没这样过。

“好啊!那肯定是我拿得快!”孩子主动从一堆积木旁跑过来,要与妈妈比赛拿衣服。开始,妈妈故意比孩子慢,然后就边洗衣服边陪他玩积木;然后两个人再进行比赛,妈妈又故意比孩子快,孩子也听话地与妈妈一起洗衣服。结果一上午,妈妈虽然没洗几件衣服,可孩子却表现不错,妈妈觉得这样也值得。以后,只要孩子一顶嘴,不听话,或无理取闹,妈妈就会想办法让他和自己一起做事,并且还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也变得“合作”多了。

一说起孩子顶嘴,大概没有几个父母不唉声叹气的。这些孩子总是说一些与父母的意见或愿望相悖的话,而且大多比较情绪化,不是噎得爸爸妈妈说不出话来,就是惹爸爸妈妈生气,结果常常是搞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弄不好,孩子还会挨打。

其实,孩子从小过于听话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过于听话的孩子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过于专制,喜欢用命令压制孩子,不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常常过于依赖、顺从、压抑,没有自己的主见或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孩子一般会比较懦弱、退缩、自卑,做事也缺乏创造性。所以你的孩子爱顶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做父母的只要善于引导,孩子也不会无理取闹的,而且这样还能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及创造性。

小调查:

当孩子顶嘴时,您会怎么做?

A.非常生气,和孩子强调要听家长的话,家长说什么,孩子就该乖乖去做。

孩子从三、四起,自我意识大大增强,独立的欲望也有所提升,不想在父母地压制下生活,也不再简单地满足于追随大人。也就是在此时,父母会发现孩子不像是小时候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听指挥、自行其事,经常与父母顶嘴、反着来,让人头疼不已。其实,父母应该想到,孩子顶嘴是自己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去教育孩子,不能把问题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建议您不要采用太生硬的方法阻止孩子顶嘴,不妨更耐心些,先对孩子表明,自己完全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他这么想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不着急、委婉一点效果会更好。

B.好好和孩子讲道理,慢慢说服他,使他做家长希望他做的事。

您是很有耐心的家长,点个赞。孩子顶嘴时不能一味反驳,可以先听听他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孩子说的对,要接受孩子的建议。这会鼓励孩子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除了耐心讲道理外,您也可以像文章中的妈妈那样,用巧妙的方法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做事,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少了,做事更积极。

父母的肯定增强孩子自信心


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在吃晚饭的时候,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情:我当上学校的导护生了!我好奇:职责是什么?儿子滔滔

不绝地回答道:就是检查同学穿校服、戴红领巾等情况,然后还要检查纪律、活动,我是每周五值日,检查六年级的。我半开玩笑地告诉他: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你做得不好,就没有力度检查别人。儿子一听,迅速站了起来:我保证以身作则!

就这样,儿子每周五都要提前到校,履行他的职责。可事情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大约一个月以后,儿子放学回家,表现得极其反常,没有了往日的嬉皮笑脸。简单吃过一点饭后,他就独自进了房间,电视也不看了。

我断定孩子出事了,他的反常情绪隐瞒不了我,我和老婆一商量,一起来到了他的房间。老婆耐心劝孩子:有什么事说出来,闷着对身体不好。儿子依然不吱声。我说:你还小,我们是你的亲人,可以帮你。儿子动弹了一下,我赶紧趁热打铁: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这时,儿子笑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了:我没做错什么,为什么大家这么不理解我?老婆轻轻地问:怎么回事?儿子终于说开了:今天,我给六年级一班扣了分,结果他们班长找了我两次。有什么好找的,就是有一名同学没戴红领巾嘛!我们仔细听,儿子继续:班长非说我搞错了,最后,他还请求我不要扣分,我不答应,我又不是故意的,最可气的是,扣分的那位同学还找了我,竟然让我小心点……

儿子越说越激动,最后,老婆沉不住气了:你说你当什么导护生,净干些得罪人的事,出力不讨好,你还是专心学习吧!我劝你赶快辞职,别惹祸上身。老婆说得很犀利,直接击中了孩子的敏感之处。

儿子掉下了眼泪,我示意老婆不要再嘟囔了,在这种氛围下,大家都冷静一点。我劝孩子,不要多想了,先休息吧!

我考虑了一下,儿子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没有私心杂念,秉公执法,太难得了,我决定找儿子谈一次。

第二天休息,我和儿子傍晚出去散步的时候,我再次提到这件事情,儿子果然有点犹豫了:爸,我是不是有点傻?我一听,马上表明态度:孩子,你做得对!因为你是为学校工作,并不是为了你个人,你敢于负责,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支持你。说完,我感觉孩子的面部表情松弛了许多。

为了坚定他的信心,我再次鼓励他:你不要考虑太多,那位扣分的同学要是再恐吓你的话,你应该马上报告老师,当然,他也不敢对你怎么样,他只是心虚了。儿子马上附和道:我不怕他,他也不敢对我怎么样!我看得出来,儿子的底气增强了许多。

然后,我告诉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你扣分没有错,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的,但是扣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惩罚,最终是要落实到教育为目的的,所以,下次你再扣分的时候,要指出来,诚恳指出他的不足,做到让人家心服口服,然后,你还要主动向他们所在的班级沟通一下,反馈情况……儿子直点头,他已经听进去了。最后,我建议他,上学的时候找大队辅导员谈一谈,再找六年级一班的班长和那位同学谈一谈,表现出你的诚意和态度。

儿子照做了,周一上学,儿子通过不同的形式分别进行了交流,回家后,他对我说:老师表扬了我,并让我大胆工作,那位班长也承认同学有不好的现象,他已经向班主任汇报了,扣分的同学见了我也不好意思,直向我道歉……

我很高兴,儿子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儿子打个立正:我会继续努力!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许多实例证明,有些幼儿之因此变得越来越自卑,一个重要原因是爸妈以完美主义的态度过高地要求孩子,孩子可能时时处处被包围在批评乃至埋怨的海洋中,长此下去,自信便可能丧失殆尽,每做一件事他在潜意识中往往会对自己做出否定"我不行""我的脑筋不好使""别人就是不喜欢我"等等。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

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爸妈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您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您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您应当让孩子认为:您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当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您须在思想办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大家应当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变更表扬的主语

让孩子多作自我肯定的一个最简单方便的办法是变更您对孩子做出的所有的表扬的主语:只要把"我"改成"您",把"大家"<爸妈>对您<孩子>的表扬改造成您<孩子>对自己的表扬。这种简单的变化能够更充分有力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因而实际上起着一种增加对孩子赞赏的效果。如:"你今日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我真为你感到自豪!"可改为:"你用积木盖起了这么高的大楼,一定为自己感到了自豪!"

鼓励孩子确立主心骨

爸妈可以对自卑的孩子多作表扬,但其它人<包括小伙伴们>却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他们或许会"实话实说",或许会故意挑剔,甚至讽刺挖苦。此外,孩子不可能永远地依赖别人的评语,而迟早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动力前进。有些孩子完全依赖成年人的赞许,连如何认可自己都不晓得了。这样的孩子假如长大了成了个球员,那就可能在比赛时每打出一个球就会回头看看教练的脸色——自然他就难以成为一个成熟的球员。不妨指出他的正确之处,然后提醒他不必过分看重别人的评论。

的孩子由于做了一件错事而遭到了批评,一下子感到丧失了前进的方向。此时您应当告诉他,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便是承认并改正,当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时,您完全可以告诉他:"您这样做很不容易,因为这可需要很大的勇气,您可以对自己说您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努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对自卑情绪严重的孩子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不断的强化。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办法许多。如:可让孩子为自己记1本"功劳簿",让孩子每个星期花几分钟时间写出<或画出>自己的"功劳",并告诉孩子,所谓"功劳",并不一定非得是了不起的成就,任何小小进步,以及为这种进步所做出的任何小小努力,都有资格记载入册;也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小的奖品<如画片、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做出了一点成绩,或1件令他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他就有可能获奖;您还能够教孩子学会以"自言自语"的办法不断对自己作出赞扬——当孩子遇到艰难正踌躇畏缩时,您不妨鼓励他自己对自己鼓劲:"来吧,小伙伴,你可是一个不怕失败的好孩子,再作一次努力吧!"

自我肯定也不宜过度滥用

鼓励特别自卑的孩子多作自我肯定,并不意味着应当让他"滥用"自我肯定。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使用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也应有个度,即要分时间、场合,更要有一定的原则、标准和尺度。再好的良药也不能下得过猛——孩子的自我肯定用过了头,那就可能变成了一个自负甚至惟我独尊的小霸王。

相关推荐

  • 教育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
    2021-02-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用肯定的眼光看孩子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刘**,看着就聪明伶俐,可是他却……怎么说呢,好象有点太“活泼好动”了,简直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调皮捣蛋得不象话,连他的家长都怀疑他有“多动症”,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让我多操心了。我也没...
    2021-05-12 阅读全文
  • 孩子成长过程需肯定与自由 自由 误区:担心放任孩子会耽误孩子的学习,通过限制孩子行动、零花钱、阅读、兴趣来管束孩子。 观点:自由是心灵成长的基础,要给孩子提供四种自由,一是孩子行动的自由,教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二是给孩子零花钱...
    2022-02-08 阅读全文
  • 孩子的优点应积极肯定 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
    2021-09-29 阅读全文
  • 小班教育笔记四篇:用肯定的眼光看孩子 幼教笔记4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李昊学,看着就聪明伶俐,可是他却……怎么说呢,好象有点太“活泼好动”了,简直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调皮捣蛋得不象话,连他的家长都怀疑他有“多动症”,...
    2021-01-25 阅读全文

孩子都需要从心理上不断的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所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而对自卑的孩子来说,要摆脱自卑的阴影,并树立自尊和自信,自我肯定无疑更为重要。以下是专家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几个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

2021-02-18 阅读全文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刘**,看着就聪明伶俐,可是他却……怎么说呢,好象有点太“活泼好动”了,简直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调皮捣蛋得不象话,连他的家长都怀疑他有“多动症”,曾不止一次地跟我说让我多操心了。我也没...

2021-05-12 阅读全文

自由 误区:担心放任孩子会耽误孩子的学习,通过限制孩子行动、零花钱、阅读、兴趣来管束孩子。 观点:自由是心灵成长的基础,要给孩子提供四种自由,一是孩子行动的自由,教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二是给孩子零花钱...

2022-02-08 阅读全文

发现优点,应积极肯定,忌抓着缺点不放 父母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肯定、鼓励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总有他的两面性,父母的目光千万不能停留在反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记得有位老师...

2021-09-29 阅读全文

幼教笔记4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李昊学,看着就聪明伶俐,可是他却……怎么说呢,好象有点太“活泼好动”了,简直一刻也不闲着,有时调皮捣蛋得不象话,连他的家长都怀疑他有“多动症”,...

2021-01-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