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他怎么哭了
发布时间:2020-08-12 幼儿园游戏说课稿 游戏幼儿园怎么玩 幼儿园游戏目标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要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指导书上的方法,而忽略小朋友在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反应,那就有违我们新〈纲要〉地指导精神: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在教小朋友做音乐游戏〈谁是小熊〉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事:那天音乐课,当我告诉小朋友要做游戏时,每个小朋友都显得那么的兴奋,认认真真听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圆圈,游戏开始时起立,首先移走一张椅子,然后小朋友边唱边表演,最后绕着椅子按节奏快慢跑,音乐一停止抢一张椅子坐下,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就是小熊,那么他就要离开游戏队伍。问题就出现在离开队伍上。李宝昌小朋友是新转到我斑来的,听他妈妈讲李宝昌我行我素,自我意识很强,从不参加集体活动。本来我还高兴他不像妈妈说的那样,瞧他和同伴一起游戏多开心。可当他没抢到椅子,小朋友一起用手指着他说他是小熊,老师请他离开队伍时,李宝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一个劲地哭喊着要妈妈,怎么哄怎么劝都没有用,最后还是妈妈来把他接回家才罢了。尽管李宝昌第二天是高高兴兴地来园,可我发现他又开始不参加集体活动了。课后我仔细想想,在大家指出小熊时,被指认的小朋友的脸上大都露出了尴尬或难为情的表情,有些性格内向的孩子确实想哭,只是没像李宝昌那样真地哭起来。以前教小朋友玩这个游戏时也是这样,没太在意小朋友的心理反应,要是以前能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地教学,这次的事就不会发生了。我可以扮熊妈妈把没抢到椅子的小熊带在身边;或是给没抢到椅子的小熊找个家都可以,这样的话小朋友就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而觉得委屈。小朋友心理塌实了,安全了,在游戏中就会找到快乐而不是哭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你怎么哭了
升入中班后,我看到了教室里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以前不会吃饭的孩子会自己吃饭了,以前上学会哭鼻子的小朋友能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了,以前不爱说话的小朋友渐渐地开朗了,看到小朋友们的成长做为老师我也特别的开心。
徐希萌小朋友一直是班里自理能力比较强的小朋友,她经常帮助小朋友收发玩具、分发碗筷,每天进幼儿园都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有一天徐希萌生病了请了两个星期的假。病好后奶奶把她送到教室门口她还不肯放开奶奶的手,嘴里还边说“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我走过去问:“怎么了,怎么哭了”这时她奶奶说:“刚才她爸爸己经送过一次了,送到门口她不肯进来,爸爸又把她带回去了,我又把她送过来了”。徐希萌上幼儿园从来没有哭过,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所以才哭的。等孩子进教室以后我又找这位奶奶谈了谈,奶奶说:可能是在家休息了两周,有了抵触情绪了才会这样。等奶奶走后一会儿她也不哭了。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徐希萌小朋友从那次开始就每天上午大便3次,我观察这个孩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一周还是没有好转,我心里看着着急,问她原因她也总说不知道。
下午放学时我和她妈妈关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她妈妈说孩子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怎么开导她。我和她妈妈也一起和孩子聊了聊主要是从心理上疏导孩子,让孩子不要有压力。为了孩子的健康,周五她爸爸妈妈就带孩子去南京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孩子身体很健康,只是有一些鼻炎。那孩子为什么还是会每天上午大便了3、4次我想可能是孩子有了什么心理问题,所以每天我都抽时间和她聊一聊,听她说一说她在家发生的事,从她的话语中对她进行开导,渐渐地我发现她的大便逐渐正常了,性格也开朗了许多,每天都能开心的上幼儿园了,我们也为她的进步感到高兴。
我想对于孩子的教育学校和家庭是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徐希萌妈妈和老师的配合一致,所以孩子才能较快的走出心理的阴影。
“小椅子”哭了(中班)
每次吃完饭或下课时,我都要求小朋友搬起自己的小椅子,离开座位,但每次都有几个“小坏蛋”就是喜欢推着小椅子跑,他们这样做,不仅使小椅子的使用期大大缩短了,有些椅子开始摇摇晃晃了,更重要的是小朋友更容易磕着碰着。安全工作在幼儿园是头等大事,
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经常对小朋友进行说教,但收效甚微。
今天,我干脆放下手里的活,和颜悦色的对小朋友说:“你们刚才听见小椅子说话了么?”孩子们茫然的摇摇头,我又很神秘的小声说道“我听到了,小椅子在说‘好疼啊,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好,他们就看不到我们哭么’?”
在孩子们心里,小椅子和小花小草都一样
,都是有生命的,针对他们这样的心理特点,让小椅子自己诉说,比老师单纯说教有更好的效果,为了加深记忆,我有意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小椅子说疼,为什么它会哭呢?”话音一落就有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因为推着椅子跑,所以它会疼,他‘腿’疼,才会哭了。”“那小朋友知道以后该怎样对待小椅子了么?”回答的声音很整齐“知道!搬起椅子慢慢走。”从那天起,基本上没有推小椅子的小朋友了。
我深感身为教师,啰嗦的说教,不如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来对症下药,让幼儿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当中就接受了建议,用合适的方法引导才能使幼儿更好的接受,并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也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她哭了
今天中午,孩子们起床后,我就组织他们去喝水。忽然,听到有人在小声的哭泣,我循着哭声找去,一看是小豆豆。我问她:“你怎么了?”她没有回答。我想可能是刚睡醒的缘故,没有再多想,就催促她去喝水了。
上课了,别人都在认真听讲,小豆豆又开始小声的哭了。我轻轻走过去,问:你怎么了?孩子还是哭,不回答我。这时,我心中生疑,莫非病了?我用额头碰碰她的额头,坏了!感觉不好。赶紧拿来体温计测了一下,我的天!38度5!怪不得孩子老是哭,是发烧难受的。
唉!你看我,怎么这么粗心,刚才怎么就没有想到是孩子不舒服呢?
可见,做为幼儿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谈吐,还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三周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会用哭声来表示不满;他们对自己的病痛不会表述,有时也用哭来告诉老师:他不舒服。所以,我们老师可一定要细心的对待孩子的哭声啊!
没哭怎么会有眼泪啊?
我带的是幼儿园中班,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星期一的午睡时间,凯瑞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忍住困意,陪他玩游戏,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凯瑞看见了:“老师,你怎么哭了?”
“我没哭。”
“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
凯瑞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
“对,乖凯瑞,观察的可真仔细。”我拍拍他的脑袋。为了防止他要为我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吗?”凯瑞兴奋起来:吃辣椒是会流泪;丢掉西奈的东西会难过得流泪;生病很痛苦是会流泪;哈哈大笑事业会流泪;做错事挨批是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凯瑞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凯瑞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说到这里,小家伙想起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
“嗯!”在心底为凯瑞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凯瑞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书怎么破了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书怎么破了”,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为了发挥资源共享,也为了让孩子看到更多更丰富的图书,我们发动家长,定期将孩子的图书带到图书角中,并定期更换,这样一来,一家一本书,一个班就有40本书,孩子可以不用去图书馆,也不用花更多的钱,却能接触到更多内容的书,家长们也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定期更换图书,可问题出现了,每每拿来的书是崭新的,可拿回去的时候,不是缺张就是少角。
我们也多次要求孩子看书时要爱护图书,不争不抢,可效果却并不见效,孩子们时常因为一本书挣来抢去,互相告状,真是没办法呀?
又到了分享阅读的时间了,这次我灵机一动,决定只给幼儿分发破损了的图书。
书发下去了不一会儿,孩子们便一个个来诉苦了:“老师这本书后面几页怎么没有了?”,“老师这本书都破了,不能看了!”······这时我假装奇怪的问:“哎呀,是谁把这么好的书撕成了这个样子?”孩子们都说“不是我”。
我接着问:“这不是咱们带来的图书吗,只有咱班的小朋友天天看他呀!”孩子们不说话了,只是互相看来看去,似乎意识到这时他们平时不爱护图书带来的后果,我趁机又向幼儿进行了一次爱护图书、爱护公务的教育。
这以后,孩子们比以前爱惜图书了。
书破的不像以前那么快了,如果有轻微的破损能及时想办法修补,非常不错!
让孩子们亲身体会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这办法有时比只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我们不仿进一步运用于其它活动中。
不知道本文“书怎么破了”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他会“到”了
今年我教小班,我班有个小朋友,入学好几个月了还不会在点名时喊“到”,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平时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时还好,但一遇到老师就不说话。我询问家长,家长说他在家也不喜欢说话。于是在一次点名时我站在他身边跟他说:“你为什么每次都不喊到呢?老师很想听听你的声音呢。说一次给老师听听好不好啊。”但他还是不说。以前遇到他这样我通常只是说下次要喊之类的话,但是这次我找来另一个和他比较要好的小朋友站在他身边并温柔的对他说:“你来跟这个小朋友学一下,他喊一下你再试着喊一下好不好啊?”在那个小朋友喊了声之后,“到”,我听到了一个细小的又带有些许怯懦的字眼从他的嗓子里被挤了出来。于是我乘胜追击,说:“再大声一点好吗?来,再来一次。”之后我听到了大胆而又响亮的一次喊到声,而且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自己的心情也异常的激动,喜悦之情沾满了整个心脏。一个声音从心底响起“他学会了,他喊到了”。在一次家长会时,家长听到他喊“到”,是那么的高兴。
只要用心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就像每一本书都有一个他特别突出的主题,只有慢慢深入其中我们才会发现这些内容都是能令我们受益的珍宝。
教育笔记:《“哭哭脸”笑了》
教育笔记:《“哭哭脸”笑了》
时间荏苒,转眼间我和孩子们一起一起度过了一学期。记得刚入园的第一天,谢佳人来了。当妈妈抱着她走到班级门口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地围了过去。“佳佳,让老师抱抱!老师这里有好多玩具,我带你过去拿!”可无论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她双手紧紧地勾住妈妈的脖子,大声地哭着,嘴里还不停地说:“妈妈,你不要走,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幼儿园……”看见孩子哭得这么厉害,妈妈见了尤为心疼。妈妈哽咽着说:“孩子小,让您费心了,我下午早点过来接她。”
话刚说完,便转身就走了。孩子看妈妈一走,哭得更厉害了,我把佳佳抱起来,耐心地和她讲道理,哄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地停止哭泣。一连几天都是这个状态,这样子一来,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情绪。面对这样特殊的孩子,我在家访中找到了症结:孩子入园前一直就由妈妈或姥姥一个人带,很少接触到其他小朋友,所以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脱离,反应便会特别激烈。知道了原因后,我们对孩子更加关注,总是积极鼓励她,很快佳佳便融入到集体中来。
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地对待幼儿的哭泣,这样子才能使幼儿轻松愉悦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此外,老师要积极引导幼儿,关心幼儿,成为幼儿的依恋对象。
每天面对这么一大群可爱、纯洁的孩子们,我觉得太幸福了!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不应当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同时,还要讲究教育的时机、方法、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幼儿园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小板凳哭了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小板凳哭了”!
最近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推着自己的小板凳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最先开始这个“游戏”的就是我们班的小调皮鬼恺锐,老师每次制止后不大一会孩子们又开始了,我已经发现又好几个小板凳已经开始摇摆了,再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我便把孩子们都叫了过来,我故作神秘的对孩子们说:“老师昨天晚上在教室里听到我们的小板凳在哭。
小朋友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孩子们都摇头说:“不知道”。
我接着说到:“小朋友想知道为什么吗?”“想”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喊道。
“我听到一个小板凳说恺锐小朋友白天总是推着我跑老跑去的,把我的胳膊和腿都弄疼了。
”我接着问:“小朋友受伤了会怎么样啊?”“会疼”“是啊,小朋友受伤了会很疼,小板凳也是一样的啊,它受伤了也会疼的,那咱们小朋友总是把它推来推去的它就会受伤,就会疼,所以它才会哭啊,小朋友想不想让小板凳哭啊?”“不想”“那我们一起来爱护它们,好不好呀!”“好”孩子们的声音特别洪亮。
从此孩子们真的都不再推板凳了,而且搬板凳时也都特别小心了呢。
不知道本文“小板凳哭了”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