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东西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25 幼儿园教案大班公开课教案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大班 幼儿园大班教案公开课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东西不见了》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wWw.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教师预设问题,把这些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一种糖会先溶化?

实验一: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用数字1、2、3表示。

(4)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具有生活性和游戏性的内容。整个活动的步骤比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强,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现象,进而发展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激发求知欲。在整个活动进行中,幼儿自己发现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东西不见了》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怎么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幼儿讨论)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那你们有没有看到糖呢?糖到哪里去了呢?(个别幼儿回答)

4.师:哦,小朋友们没看见糖,糖消失不见了。

(二)示范操作,展示溶解现象。

1.探索糖的溶解。

(1)师:饮料中的糖到底去哪里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舀一勺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里去了?(幼儿回答)

(2)师:哦,糖在水里,接下来老师用勺子来搅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里去了呢?(幼儿回答)

(3)师:哦,糖它躲到水里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2.探索盐的溶解。

(1)师:老师这还有盐,你们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盐会不会躲到水里?(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指导幼儿通过搅拌让盐溶解。)

(2)师:小朋友们发现盐也不见了,原来呀,糖和盐通过搅拌溶解到水里了。

(三)组织幼儿进行探究实验,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师:等一下小朋友要进行分组实验,老师给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杯子、勺子、温水、米、珠子、盐、糖、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上的图片是老师准备的物品。等一下请小朋友们分别将珠子、米、盐、糖放到杯子里,并搅一搅,看看哪些东西会像糖一样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并在能溶解的物品后面"√"不会溶解的"X"。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2.幼儿实验,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在实验中观察将米、珠子、盐、糖放到水中的变化。

3.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实验,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发现哪些东西会溶解,哪些东西不会溶解。(个别幼儿回答)

(2)师:哦,小朋友们都发现了,米、珠子放到水中是不溶解,盐、糖放水中可以溶解。

(四)活动结束。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溶解,也有很多东西不能溶解,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家人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百科:物质溶解于水,通常经过两个过程: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这种过程为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作用,形成溶剂(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种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热量。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有关《什么东西不见了》课件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 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 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来源教。案网;(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教师预设问题,把这些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那一种糖会先溶化?

实验一:

(1) 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用数字1、2、3表示。

(4) 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以及活动过程,都充分体现了科学领域发现与探索精神,题材紧扣生活。通过操作提高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获得了体验和成就感。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及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知道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比水果糖块融化得快,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糖宝宝不见了》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知道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比水果糖块融化得快。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材料

1.白糖、水果糖块。

2.装有水的透明玻璃杯两个,搅拌用的勺子两把。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神奇的魔术,不过在变魔术之前我要提问几个问题:

(1)师:“你们喝过糖水吗,为什么很甜呢?”

(2)用“糖水里的糖宝宝怎么不见了呢”提问,激发出幼儿探究的兴趣。

2.变魔术:请小朋友观察实验,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

知道糖宝宝是被水溶解了。

3.猜一猜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和水果糖块谁溶解得比较快呢?请幼儿操作,观察结果。

活动总结

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比冰糖化得快;用小勺子搅拌可以加快白糖的溶解。

活动延伸

还有什么像糖宝宝一样会被水溶解呢?哪些不会被水溶解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幼儿百科: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

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

过程:

1、激发兴趣

“桌上的小篮子里有许多东西,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玩一玩?(请幼儿说一说篮子里的物品)

“盆里的水蓝荧荧的,真漂亮,小朋友喜欢不喜欢?我们小朋友可喜欢玩水了,小篮子里的东西也想到水里去玩一玩,等一下请小朋友把小篮子里东西放到水盆里去,看看它们到水里后会怎么玩?看看会有哪些东西不见了?”

2、第一次尝试

A、幼儿每人一份材料,引导幼儿将物品放入水中,并观察什么东西不见了。

B、讨论:什么东西是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不见了?不见的东西哪里去了?

3、第二次尝试

A、让幼儿把浮在水面上的物品拿出,用小碗将盆里的水舀到小水桶里(提醒幼儿注意不要将水撒到外面)

B、幼儿操作,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水底的东西。

4、总结

“我们把放到水里后不见了的东西这一现象叫沉,把放到水里后看的见东西的这一现象叫浮。”

相关推荐

活动目标: 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

2020-11-13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小小班科学教案反思:什么东西不见了》,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

2021-07-0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

2022-01-25 阅读全文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知道在相同的水温中,白糖比水果糖块融化得快,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科学...

2021-04-20 阅读全文

幼儿园托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不见了 目标: 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起幼儿对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这一现象的兴趣。 准备: 脸盆、小碗、水桶、积木、雪花片、木珠、小勺、玻璃球、小石块 过程: 1、激发兴趣 “...

2019-12-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