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孩子哭闹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07-22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儿观念:孩子哭闹的背后
哭,是孩子心理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也会有对应的理由。一个正常的孩子,我想,没有不哭闹过的。每当遇到孩子哭闹,家长就像遇到孩子发烧一样,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温度降下来再说,都是想尽一切的办法,先想着把孩子的哭闹止住。在方法上无外乎是采取共情、转移注意力、给孩子选择、妥协、交易承诺、欺骗、冷漠处理、威胁、强制等方法,有时候还会打骂、训斥孩子。
对于孩子哭闹时,你采用何种方法,其处理方法是否合适,某些方法是否会造成孩子未来性格扭曲,今天这里都不提。其实,上面说的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不是完全不能采用。但问题是,就像孩子发烧一样,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哭闹,甚至是长时间的哭闹?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那你和蒙古大夫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不仅使你倍感挫折,对孩子不胜其烦,而且也使孩子感到痛苦,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所以,解决孩子的哭闹,是一个跟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焦点就是在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且要达到管教目的。但如果不知道孩子哭闹的原因,家长是无法正确应对的。
因此,当孩子哭闹时,家长应弄清楚是怎么哭的,是真哭还是假哭,哭的原因是什么?确定后就可采取措施使其停止哭泣。如果父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从孩子哭闹的原因上看,每个孩子的差异性也较大,从细分上讲,可以分生理反射性的、应答性的、心理性的、社会性的。
生理反射性:由生理上的条件反射引起,多适合婴儿
●饿了;
●困了;
●累了;
●拉屎、撒尿了;
●身体痛苦和内部不适;
●衣服不合身;
●摔倒受伤类;
●被虫类蜇、咬;
●……
应答性: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这样的哭闹家长是比较容易判断的,脱离当前环境,孩子往往会很快地平静下来。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环境实际不可怕,但孩子害怕。
●空气太闷了;
●感到太热或太冷;
●视线中都是他们不想看的东西;
●奇怪的声音;
●强光、噪音等;
●被人惊吓;
●对环境不熟悉;
●遇到陌生的人;
●……
心理性:是孩子的心理引起
●无聊;
●不顺心或不如意;
●生气、发怒
●恐惧;
●发泄紧张焦虑的情绪;
●缺乏心理安全感;
●关注点被打扰;
●天生的性格,比较敏感;
●对某些事情无法理解;
●被暗示,如担心孩子哭时,先说“不要哭哦!”
●……
社会性:是孩子从经验中学到的
●想要有人陪他玩;
●不会玩玩具;
●玩具等坏了;
●行动受限制;
●被家长约束;
●自尊心受到伤害;
●感觉被家长忽视;
●有明确的物质愿望没能得到满足;
●想要东西,愿望得不到满足;
●被贴上一个“好哭的孩子”的标签;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挨打和被训斥;
●撒娇,寻求关注,引起父母注意;
●爸妈情绪不稳定,比如生气、沮丧、紧张和焦虑等,“传染”给孩子;
●有话说不出来,着急;
●遇到事情不知所措,以“哭”声告急;
●过度“关心”,父母下意识地鼓励哭;
●不会直接,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请求;
●用来威胁成人;
●委曲;
●……
虽然我井中月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了不少孩子哭闹的原因,但我相信,还会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大家也应该可以察觉到,孩子哭闹背后原因最多的是社会性的,都是孩子从生活经验中学到的,或是模仿出来的。假若孩子的哭闹原因是社会性的,而家长又采取转移注意力、给孩子选择、妥协、交易承诺、欺骗、冷漠处理、威胁、强制等方法,好像除了“妥协、交易承诺”还有一点好处的,其他对孩子情绪岂不是火上添油?
另外,大家也应该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心理性哭闹和大部分社会性的哭闹,都是由于孩子的能力和认知不足造成的。所以,在儿童教育中,家长应该避免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特别是不符合孩子年龄、能力和认知的要求。孩子正是由于这些“高要求”压力,采取了哭闹的“对抗”方式。面对这样的哭闹,家长是应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而不能增加新的的压力。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孩子的哭闹,是父母惯的,与孩子的不良习惯养成有很大的关系。孩子通过社会性的学习,在与父母“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学会了利用哭闹这一“利器”,迫使自己的父母妥协。所以,如果不给孩子竖立界线,且当孩子违线时,家长不能“温和而坚持”,孩子很快就知道应该怎么做,运用什么武器了,呵呵。(作者:井中月,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也许这样对待孩子的哭闹是不对的
育儿观念:也许这样对待孩子的哭闹是不对的昨天晚上,宝宝8点多就表现出想睡的样子,于是早早给他洗洗澡,喝了奶,想让他早点睡。而我,也早早洗漱了,也希望和孩子一起睡个早觉。然而,讲过故事后,照例关了灯,开了音乐,准备睡觉。可是,宝宝在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爬起来了:“妈妈,我想去电脑房,看动画片。”
“不行,现在是睡觉时间,等明天早上你醒来再看吧!”我拒绝了孩子的要求,是因为,我觉得在暗的环境中突然面对电脑亮亮的屏幕对眼睛有刺激(他爸爸正在用电脑,电脑是开着的);还有个理由就是我中午没有睡觉,也很困,很累,想睡了。
“我就看一个动画片就可以了,看《五辆大卡车》那个,只看一个就可以了”他反复强调只看一个。不过,他每次都要看好几个才罢休。
“不行,妈妈说不行,现在是睡觉时间!”我又拒绝了他。
然后,他开始哭了起来,哭得越来越厉害,边哭,边说“看一个动画片”,“我想去电脑房”这类的话。
而我,故意沉住气,装作忽略他的哭闹,目的让他知道哭闹是不能达到目的的。“那你想哭就哭会儿吧,妈妈先睡了”,我装作睡着的样子,而他在我身边哭啊哭啊。
哭了大约20分钟。期间,我不停地给孩子擦汗,因为哭闹,他出了很多汗。两条手绢都被擦湿了。我一方面心里确实比较烦燥,另一方面克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平静。但是,我还是比较心疼孩子这么哭下去,既然忽略他的哭闹这个方法行不通,我就采用另外一个办法吧:转移注意力。于是,我让他爸爸给他拿钙片吃,因为钙片很甜,他喜欢吃,而白天还没有吃钙片。可是,钙片吃了,还是哭着要去看动画片。
这个时候,我一急之下,说:“你再哭,妈妈走了。”我下床装作要离开房间。宝宝见我要走,突然哭得喘不过气来了,而刚吃过钙片的他可能嘴里有口水,在剧烈哭闹的过程中呛了一下。我回头抱起他来,“好吧,那就看一个动画片。”说这话的时候,我的脑子闪过一个念头:自己半个小时左右的坚持还是妥协了。
可是,宝宝真的很配合,看过一个动画短片之后,就乖乖地跟着我去睡了。我和宝宝躺在床上,宝宝说,“怎么样妈妈都喜欢我!”这句话是我常给他说的,意思是妈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爱他。宝宝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在重申妈妈对他的爱。我说,“妈妈爱你,所以妈妈爱你眼睛、鼻子、耳朵,你的什么部位妈妈都要爱护,妈妈不要你看电脑,是为了保护你的眼睛,知道吗?”然后,宝宝要求我亲亲他,在抽泣中很快地睡去了。
孩子睡了,而我的睡意全无。我在想,我是否做错了!突然,很心疼孩子哭那么久了!或许一开始,我就答应孩子的要求,也许就没事了。孩子之所以非要我答应他的要求,是不是觉得如果妈妈不答应他,就是不爱他呢?是不是孩子还小,有些事情不能过于强求孩子?是不是孩子太小,不能强迫孩子听道理?
或许在类似的情景中,我需要针对孩子的要求首先妥协一下呢?看来,这里有个度需要很好的把握!
育儿观念:娇气孩子背后溺爱的父母
育儿观念:娇气孩子背后溺爱的父母
开学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照理来说孩子们应该已经能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了,记得以前带过的两届小班也差不多一个多月就全能适应了,但是这一次却发现将近两个月了,还是有很多孩子早上来园会哭,活动中会哭,吃饭的时候会哭,甚至做做游戏会哭着说想妈妈、想奶奶、想回家。还有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愿自己动手吃饭,一定要老师喂,不喂就说吃不下了,不想吃了,喂她就能把饭都吃光。数数这几个孩子,再联想与家长沟通之后的情况,不难看出,这几个娇气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溺爱的家长。
就拿我们班的哭泣包冉冉来说吧,到现在仍然是每天来园都要大哭,要抱她才不会哭,不抱就会一直哭,还越哭越大声,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不愿意参与活动,宁愿自己一个人站着。有时候其他小朋友出现了状况我们去处理没有人陪他的时候,她就开始哭着说想妈妈了。和她的妈妈联系沟通之后,从妈妈的话里我们了解到她以前在家的时候与同龄孩子的交往基本没有,因为妈妈觉得小区里的游乐设施不卫生,不愿意带她下楼去玩,就算要玩也是去市区的大型室内游乐场,而且都是大人全程陪同,养成了孩子现在这个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的性格。因为没有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所以冉冉在幼儿园只黏着老师,如果老师没有空就会觉得孤单,会觉得被冷落,然后就会觉得委屈,想妈妈,最后就是用哭来表达。
我们班还有一个小朋友比较特别,开学前的家访中他的爸爸就说自己的孩子是过敏性体质,两周岁之前是蛋白质过敏,然后我们就询问现在能喝牛奶、吃鸡蛋之类的东西吗?爸爸的回答比较矛盾,他又想让我们照顾孩子的过敏但又说不要让孩子太特别,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的待遇就好,别的小朋友吃的他们家也要吃的,但是又强调蛋白质过敏,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了。还有从平时爸爸妈妈来园接送孩子以及和我们的沟通中就能看出爸爸妈妈在家应该是特别溺爱孩子的。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家家基本不吃菜,家长开放活动那天,妈妈看到家家把菜倒掉之后就说他们在家的时候都是拿一个特别卡通的小碗,然后在碗里放一点点菜让他吃的,所以导致家家在幼儿园都不吃幼儿园的饭菜。当我听到妈妈这样说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希望在家的时候不要再这样让家家吃饭了,因为这样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那他就不会好好的吃饭,这样下去会没有营养,孩子的身体肯定会不行的。
像这样娇气的孩子我们班还有很多,孩子们为什么娇气成这样,不难看出都和家长的溺爱有关,我们班的小雨小朋友,她的妈妈都说奶奶在家超级宠她,连爸爸妈妈都管不了,妈妈在和我们的沟通中都是很无奈的语气,我觉得要想让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家长的一些行为和想法就需要彻底的改变,家长不可能跟着、陪着孩子一生,孩子总要长大,现在是幼儿园,可以说孩子还小,但是很快他们就会进入小学,进入初中,到那时再来改就已经晚了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育儿观念:孩子想哭,您让他哭了吗?
昨天放学后,一切都很正常,照样在外面兴高采烈地和小伙伴们玩了一个钟头后回家写作业。可是,就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好想哭呀……”
忙着准备晚饭的我,当时也没有太在意,隔着客厅问儿子道:“怎么了宝贝儿?哪里不舒服吗?”儿子说:“没有哪里不舒服,妈妈,我就是想哭……”我顺着他说道:“好吧,如果你真的想哭你就哭吧。”等我稍等片刻去卧室看他时,发现他竟然真的趴在书桌上哭了,那泪珠呀还真的就挂在脸上呢。唉哟,还真哭了呀……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没想到竟然是真哭!儿童和我们成人一样,也有心情不好莫名其妙想哭的时候,今儿个我们就经历了,嘿嘿。
我赶紧走到他身边,搂着他,轻轻抚着他的后背,柔声地问道:“宝贝儿,你是写作业累了吗?”
他带着哭腔回道:“没有,妈妈!”
我轻声说:“噢,这样呀,如果你觉得哭一哭能好受些,你就哭吧。来,到你的小床上躺着休息一会儿,一会儿就好了。”
儿子顺从的上了床,抱着个毛巾被,竟然呜呜地大声哭起来………
我走出房间,想留他单独呆一会儿。给他点儿时间让他哭一会儿,等他稍微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来抚慰他。
过了几分钟后,我又走进卧室,坐到床边,问他:“好点了吗,宝贝儿?”
他说:“还没太好呢,妈妈”
但这样一直哭下去似乎也不是办法呢,我说:“那能让妈妈抱抱你吗?”儿子便主动坐到我身边,倒到我的怀里。
我轻抚他的后背,温柔地问:“宝贝儿,你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然后觉得心里很难受?”
儿子终于呜咽着说了:“妈妈,我刚才在抄写课文时,看到植物种子离开了妈妈,我就想到以前我们捐书给的那些可怜孩子了,他们可真可怜呀,都没有妈妈!”噢,这心情不好是有原因的。
我安慰他道:“妈妈知道你是个善良的孩子,妈妈答应你,等我们有机会时多捐些书和衣服给那些可怜的孩子,好吗?”
儿子说:“好的,妈妈。”我继续说:“宝贝儿,那些可怜的孩子也有人会照顾他们的,即使没有了妈妈的照顾,一定也会有类似妈妈爸爸一样的人来照顾他们的,你不用为他们担心的,好吗?”儿子这时终于止住了哭声,说:“噢,这样呀,我知道了,妈妈!”这时,儿子顺手从床上的折纸中捡起一条小船,说:“我今天还答应给同桌折条船来着。”我说:“噢,那我们现在来折小船,好不好?”儿子马上就阴转晴了:“好,我现在就把明天要送给她的小船折好。”于是,擦干眼泪,起床,找纸,开心地折小船去了。
孩儿这由哭到笑的过程变化好快呀,这一切,把下班回家的奇爸给整迷糊了,他在厨房拉着我小声地问:“这小子咋地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把我吓一跳!”哈哈,看看,还好是我来处理这件事儿,要换成奇爸估计会对儿子的哭很不耐烦,也许会狠狠地把孩儿给严厉的教训一顿。
在孩子想哭的时候,你有让他痛快地哭出来吗?孩子和成人一样,也有心情郁闷的时候,这个时候哭不失为一种释放坏情绪的一种办法。也许他能讲清楚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或许他自己根本就说不清楚是为什么,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哭出来,让他释放出不好的情绪,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所以,当您的孩子想哭的时候,要记得成全孩子,让他一次哭个够,哭过了,心情马上就会灿烂了。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他明白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明白会很长时光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了,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潜力稍弱,总是期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因为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我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
应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应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一样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能够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必须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必须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能够此刻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能够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此刻的样貌”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明白行为定型为止。
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必须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透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也让宝宝们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
‘面对孩子的哭闹’所感儿子这两天表现不好,爱用哭来达到自已的目的。继前天大哭并喊着“不要黑天!”后,昨天晚上竟为了要吃一根雪糕,连哭了两次,搞得我们心烦意乱。事情的起因还得慢慢说起。
从幼儿园回家他表现很好,看到我从网上订货的电动玩具车和神奇贴纸高兴得不得了,吃完晚饭后我们出去散步并接爸爸,因为在外面玩得尽兴,小爸先回家了我们接着玩。天快黑了,我们回家,他之前就嚷着说:“我们去接爸爸并买点雪糕吧?”我没答应,但是人家记忆好,在回家的路上,他拉着我的手进了小区内的小卖店,径直拿起了雪糕让我买,我不买但是小卖店的阿姨说,偶尔吃一次没事的话,小家伙就连连接上说:“对,没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就趁机吃上一根,因为找不开钱就又买了一根回家。
回家后吃完一根他又想起了另一根,死活缠着我要吃。“不行!只能吃一根!”然后就不理他。这下像捅了马蜂窝,他哭得震天地,还边哭边说:“就让我吃一根吧?”我是铁了心不让他吃,那东西我只是偶尔允许他吃一次,他一下子还要吃两根?而且还是在晚上快睡觉时?所以我的态度格外坚决。他也执着,不停地哭喊着,足足哭了五、六分钟,这其间他还知道喝点水补充体力,后来又缠着让我抱,我给了他一个台阶,抱起他说他几句,他就不哭了。然后就像没事似的玩起来,再后来就洗漱上床睡觉。
谁知睡到半夜快十二点时,他突然间坐起来,哭着说:“我还要吃呀!再给我一根吧?”我以为他作梦了就起来拍他一下,他立即就哭开了,刚开始是哼哼几声,后来就又大哭了起来,我说他几句,他根本不听我的。小爸也被吵醒,冲着我就发火了:“都是你,给他吃什么雪糕?还留一根,他能不想吗?”然后就到冰箱处把那根拿了出来,递给我:“让他吃!”我一见也急了:“不能吃,你拿走!”小爸气得把雪糕扔到床上走了。儿子一见我们俩这样吵了几句,他倒不哭了,安静地躺在床上。我把雪糕重新放入冰箱,回到床上对儿子说:“儿子,你这样表现不好,不光吵醒了爸爸妈妈,也让邻居笑话,妈妈很伤心,妈妈不让你吃的理由是因为雪糕是垃圾食品,偶尔吃一次倒可以,但是吃多了会肚子疼!不能长大个,不能开车!可你还这样?!”说完话我长叹了一声,然后转身背对儿子。小家伙伸出小胳膊,搬过我身子,搂住我脖子说:“我错了!我以后不这样了!”一时间我眼睛有些湿润,他还是个孩子呀!我拍了一下儿子:“错了,改了就好!妈妈谢谢你!”我亲了一下他额头,他又睡去。
儿子睡去,我和小爸怎么也睡不着,后来迷迷糊糊中感觉小爸又起来几次,小爸睡着后一旦被打扰就很难再入睡,儿子的这次折腾最终导致小爸失眠了。这样说来小爸的恼怒还是值得原谅的呢。
早上起来,发现那根雪糕不见了,小爸说他吃了。我禁不住大笑起来,我的可爱的老公怕儿子为了这根雪糕再闹,竟然自已在半夜三更吃下了这根凉凉的雪糕?!笑过之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早上儿子起床,精神如常,我买菜回来见他正坐在茶几旁边开方向盘车呢,昨晚的事他大概已不记得了。早饭前美美地吃着大樱桃,一个又一个,笑容如花。
“面对孩子的哭闹,细想想如果寻找原因的话首当其冲是我们的不对,一次纵容他吃,又无法控制他节制,他还是个孩子,这个不良习惯说白了还是我们间接给养成的呀!”小爸的话让我既感动又羞愧,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小的时侯替他把关,督导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让他不吃垃圾食品,我们不给他买回来,他就不会这样闹了。从源头上将不好的习惯节住,相信下面就会水到渠成呀!!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经验体会:
1、孩子哭闹,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孩子哭闹,家长要冷静不要打压。
3、孩子哭闹过后,给他一个台阶下
早晨刚一转醒,**就说:“妈妈,我想吃块饼!”
老猫便去用微波炉烤饼,顺便给我和他自己也都烤了一块。
**特意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分享!”
时间来不及,我用保鲜袋将剩下的两个饼装在一起,放进包里就抱着**走了。
保姆等在单位后门。
这个后门口,在每天上下班时间就是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早晨,有一位卖小笼包的大姐,天天在卖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大姐非常会做生意,热情大方,所以,她的小笼包摊点几乎成了单位职工的“早餐厨房”。有一些退休的老太太,买菜回来,晨练之后,或者准备上街外出办个事,都会在这歇歇脚。
我和保姆对**的“交接”工作也基本在此处完成。
保姆抱过**,我拿出包里的饼,取了一块出来,将另一块递给**。而卖小笼包的大姐也立即扯了一个小食品袋给我装上。不想**不愿意:“我不要……”
保姆说:“你一个饼都吃不完,干嘛要两块啊?”
大姐也拿眼瞪**:“分给妈妈吃都不肯啊?”
我根本没打算让**把饼全部拿走:“不,这饼就是妈妈一块,你一块。不能全给你。”然后我将我那个饼装进了包里。
**就哭了。
这时,一位退休老同事正好从后院出来。连忙又来帮忙解围:“哦,妈妈的饼被小鸟吃掉了!你看你看,小鸟飞到那电线杆上去吃饼了,现在,妈妈都没饼吃了……”
**边哭边把头看向电线杆——只有一棵枯草瑟瑟立在电线杆一头。
紧接着,又来了一个保姆熟识的阿姨,问:“哟,这孩子怎么啦?”
保姆解释说:“饼不让他妈妈吃呢!这孩子脾气可大呢!”
我对**说再见,但是他哭着不同意。
保姆让我快走:“一会就没事了,别老是这样宠着宠着的!”
我试着走开,**在我身后哭声尖利。
我果断地返身回去,将**从保姆那抱过来。几个人又准备展开新一轮的好心的劝说。
但是我将**抱到了安静一些的地方。正打算和他好好说几句话,又一小帮同事从后院出来去上班,他们又齐声关心地问道:“哎哟,小家伙今天怎么哭啦?不乖啦?这么大还这样撒娇啊。”听见保姆说是不肯给妈妈饼吃,又齐声道:“这样可不行啊……”
我连忙又抱**躲另一边去。
我问**:“你是想要两块饼吗?”结果**说:“我想要妈妈包里的那个饼。”
他手上的饼和我包里的饼,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保鲜袋装着,一个用食品袋装着,前者不可以用手勾着提,后者可以将手指穿过勾着提。
我将包里的饼拿出来,**把那小食品袋勾上,将自己手中的袋子交换给我。不哭了。
再将他抱去保姆手上,和他说再见,他也和我说再见,只是有些不舍。要求亲妈妈,每亲一次,都是左脸、右脸、脖子各一下。如此两番,才展颜道:“妈妈再见!”
其实,**今天早晨心情便不太好,因为起得晚了些,他没能和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嬉闹,反而被我们再三催促,其间又因为习惯性地抬手“打”妈妈,被我们两个训斥几句。带着不快来到保姆家,分离便显得困难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就是个宠孩子过度的家伙。可是,对此问题,我总是我行我素。
解决问题,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单独的空间。
揭秘孩子哭闹的本质
哭闹是新生宝宝的特有标志,新生儿不会使用语言来表达他们的需要,哭就是他们的语言,从离开母体的一煞那,新生儿就用哭来向世人宣布,他来到了这个世界。这第一声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没有哪一位不期盼着这响亮的第一声哭。
没有这第一声哭,医生们就会立即进入紧张的抢救之中,这哭是生命的象征,这哭声的大小是衡量生命质量的砝码。不但第一声哭是重要的,哭在整个新生儿时期都有其特有的意义,新手妈妈们不要为宝宝的哭而烦恼,那是宝宝在和妈妈说话,新手妈妈要学会聆听宝宝“说”什么:
⊙“妈妈听听吧,我多健康。”
这是运动性啼哭。这种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常常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每日一般4~5次,没有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玩耍正常,每次哭时较短,如果您轻轻触摸宝宝,宝宝会向您发出微笑,如果把宝宝的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宝宝会安静下来。当宝宝出现这样的啼哭时,妈妈最好不要打断宝宝的“话”,让宝宝和您说一说话,不是很好吗?
⊙“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
这是饥饿性啼哭。这种哭声带有乞求感,哭声往往是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缓,当你用手指触碰宝宝的面颊时,宝宝会立即转过头来,并有吸吮动作,倘若你不给喂哺,而是把手拿开,则宝宝哭得会更厉害,一旦喂奶,哭声嘎然而止,吃饱后绝不再哭,有时还会露出笑容。
⊙“哎呀,妈妈可把我撑着了。”
这是过饱啼哭。这种啼哭多发生在喂哺后,哭声尖锐,两腿屈曲乱蹬,向外溢奶或吐奶。若把宝宝腹部贴着妈妈抱起来,哭声加剧,甚至呕吐,若系过饱哭闹,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
⊙“妈妈,我口渴得很,妈妈喂我点水吧。”
这是口渴啼哭。这种哭多表现为不耐烦的哭,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当给宝宝喂水时,可立即停止啼哭。
⊙“妈妈,我呆烦了,抱抱我吧。”
这是意向啼哭。这种啼哭宝宝常常是头部不停地左右扭转,似左顾右盼,哭声平和,带有颤音,当您走到宝宝跟前时,啼哭就会停止,双眼盯着您,一付着急的样子,随停止了啼哭,但仍有哼哼声音,小嘴唇翘起,这就是要你抱抱他。
⊙“我尿裤子了,给我换换吧!”
这是尿布湿了啼哭。啼哭强度较轻,哭时多无泪,大多在睡醒时或吃奶后啼哭,哭的同时,两腿蹬被,当你为他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时,他就不哭了。
⊙“我已经睡醒了,怎么天还没有亮呢?”
这是要亮光啼哭。小宝宝白天睡得很好,一到晚上就哭闹不止,这是由于昼夜颠倒,当你打开灯光时,哭声就停止了。两眼睁得很大,眼神灵活,这多是白天睡得过多所致,应逐渐改变过来。
⊙“妈妈给我盖得太少了,我怎么这么冷啊。”
这是寒冷啼哭,这种哭声多较低沉,有节奏,哭时肢体少动,小手发凉,嘴唇发紫,当为宝宝加衣被,或放到暖和地方时,就变得安静了。
⊙“妈妈给我盖得太多了,不要这么惦记我。”
这是燥热啼哭,宝宝多大声啼哭,不安,四肢舞动,颈部多汗,当你减少衣被,或把宝宝移至凉爽地方时,宝宝就会停止啼哭。
⊙“我困了,可我还睡不着觉,不要打扰我。”
这是困倦啼哭,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的嚎叫,这是宝宝闹觉,常由于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或室内环境污浊、过热等原因所致,去除原因,宝宝安静下来,可很快停止啼哭而入睡。
⊙“什么东西扎着我了?”
这是疼痛啼哭,如异物刺痛,虫咬,硬物压在身下,这时哭声比较尖利,应仔细检查被褥,衣服中有无异物,皮肤有无虫咬伤。
⊙“我好孤独啊,我有些害怕。”
这是害怕啼哭,突然发作哭声刺耳,伴有间断短暂的嚎叫,多由于恐惧黑暗,独处,怕小动物,打针吃药,突如其来的声音等。要细心体贴照看宝宝,使其消除恐惧心理。
⊙“我要拉屎了。”
这是大便前的啼哭。大便前,肠蠕动加快,宝宝感觉腹部不适,哭声低,两腿乱瞪。
⊙“我身体不舒服。”
持续不断,悲悲切切的啼哭,有眼泪。比如宝宝养成了洗澡,换衣服的习惯,当不给换衣服或洗澡时;又如被褥不平整时,尿布不柔软时,都会引起啼哭。
宝宝哭闹妈妈不必惊慌,这是宝宝的正常情况,需要你的细心和耐心观察,读解宝宝真正的意图更好照料出健康可爱的宝宝。
孩子的哭闹你明白吗?
在我们乐园有家长这样反映“我们家女儿才四岁,特别爱发脾气,只要有一点不顺心就大吵大闹,哭的不行不行的。为了照顾她,我工作都辞了,可是最近她一天闹十几次,我实在受不了了。结果被我狠狠的训了一顿,没过多久又不行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孩子发脾气、哭闹是有一定的情绪或想法想要表达,一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最常见的哭闹是一种分离焦虑。4岁之前的孩子最害怕的是脱离父母,让自己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尤其是女孩子可能对父母的言语和行为表现的更加敏感,孩子怕父母抛弃他,不爱他,而此时的哭闹多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发泄。一般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时间陪伴孩子或家长不在意孩子的内心需求的时候多会出现这种哭闹的表现。所以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和担忧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首先要尽可能多陪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能没有孩子;其次要多给孩子拥抱,拥抱和抚摸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最好方式;此外,如果非要外出不可,一定记得告诉孩子你会非常想他;最后平时呆在一起的时候多和孩子聊天,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非常的关注他。等孩子安全度过这段分离焦虑期,孩子就将会取得各方面能力质的飞跃。其次,哭闹有时候是孩子掌控父母的表现。孩子其实很聪明,他们会懂得察言观色,运用各种方式去讨好和控制父母,以此来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其中哭闹是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运用的手段之一,他们饿的时候只要一哭妈妈就会给他们奶吃。有的孩子只要在幼儿园或者陌生的环境中,他们总是文静的、老实懂事的小乖乖,但是一回家就立刻变得任性,肆意妄为。哭闹是他们的获得满足的一种手段,而这类孩子的家庭总会有一个家长是只要孩子哭闹就妥协,这样的教育往往会强化孩子这种行为。上面案例中的妈妈说“我们孩子他爸确实是太惯着孩子了,孩子只要一闹要什么给什么。”所以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要做的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学会合理识别和运用情绪。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哭是一种伤心、难过的感受,学会识别和表达哭的行为;其次是进行行为矫正,让孩子知道良好的沟通远比哭闹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乖得时候陪他玩耍,一旦开始哭闹、不讲理时,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冷静下来后,再与孩子沟通:“宝贝,你刚刚哭是不是想让妈妈帮你穿鞋、帮你做玩具或者想要什么?”当得到孩子肯定的回答后,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有什么需要,可以跟妈妈沟通,哭闹是不会得到满足的!”而当孩子试着用语言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要鼓励和满足孩子(有时候即使要求过分一些也要满足)。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会发现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最后,哭闹有时候真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我想每个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朋友玩耍的时候被磕了或碰了,小孩子并没有哭,这会儿家长要是过去安慰一下,孩子立刻嚎啕大哭。这说明孩子只有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才会哭,所以孩子回家之后会将一天在外面压抑的情绪进行宣泄,表现为喊叫、折腾和哭闹。此时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允许其发散,不要抑制孩子躁动的心;其次家长也可以将孩子体内积压的能量转换为动力,比如让孩子们进行绘画涂鸦创作等,这既能调整情绪又能学习新的技能,何乐而不为呢?这里切记的一点是,孩子哭得时候,家长要平和的心态看待他,拥抱他,千万不要试图去批评和教育,否则只能让孩子压抑更多的情绪。总之,孩子四五岁之前是发展情绪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合理去分析孩子的情绪类型,再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我们每个家庭的宝宝都将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