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陀螺、美丽的菊花
发布时间:2020-07-11 有趣的幼儿故事 幼儿园美丽的树林说课稿 有趣的幼儿园小游戏有趣的陀螺最近,手工区里总是小朋友最多,大家都喜欢来制作自己的陀螺,并玩一玩。思源拿起剪刀就开始剪圆,剪好以后,就用蜡笔在圆形上画线条,把圆形分割成了好几块,在每一块的图形里涂上了不一样的颜色,很快就涂好了,他选了一根细细的火柴棒塞到了圆点里,陀螺做好了,这时白云飞的陀螺也做好了,两人就开始玩了起来。只见白云飞的陀螺飞快地转起来,陀螺变成了一圈红一圈黄的彩色陀螺;思源好不容易把陀螺转起来了,陀螺上模模糊糊一片,什么也看不清。等陀螺停了下来,思源发现白云飞是直接用蜡笔画的彩色线条,他说:“我的可能颜色太淡了,我要涂涂深。”
陀螺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玩具,课间自由活动的时候小朋友总是聚在一起玩陀螺。在制作陀螺的时候,老师提供了半成品的材料,在纸上画好了圆形和圆的中心点,小朋友只要剪下圆形,用蜡笔进行设计,再把小棒插进中心点里就行了,这样做出来的陀螺成功率比较大,幼儿可以和同伴的陀螺进行竞赛,看谁转的久,体验游戏的乐趣。
美丽的菊花
华华、菊菊等小朋友来到了美工区,菊菊指着图片上说:“我们要先剪成一条条的。”说完两个人找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就开始剪了,华华剪得很细,菊菊剪得很粗,菊菊还说华华剪得像面条。剪好以后,菊菊说:“第二步是要卷了。”他们从篮子里找到了吸管,就卷了起来,华华卷得比较慢,菊菊很快就卷好了,并用双面胶固定在吸管上,他还对华华说:“我的菊花做好了。”
华华和菊菊是班中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小朋友已经有了看图示的经验,所以老师提供的图示,小朋友能按着上面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成功制作出菊花。在制作菊花的叶子时,小朋友不知道菊花叶子的形状,做的像树叶。这时让小朋友去自然角看看菊花的叶子,再进行制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陀螺的启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陀螺的启示”!
班里有些旧插塑,孩子们早就不愿玩了,可是最近又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前几天玩积木时,德豪小朋友跑到我跟前说:“老师,你看我插的陀螺。
”说着,他用手一拧,一个小东西在桌子上飞快地转起来,我拿起一看,原来是用那些旧插塑做的,两根等长的小插塑板十字形交叉,在中间重叠的孔中上一个螺丝,一个简单好玩的陀螺就做成了。
这个别致的小玩具把小朋友们都吸引过来了。
我趁机表扬德豪爱动脑筋,鼓励孩子们都来发明一个陀螺,看还有没有别的做法。
孩子们各自忙起来。
不多会儿,活动室里便开起了陀螺“博览会”。
桌子上、地上到处旋转着各式的陀螺,真是五彩缤纷。
有的是用大花片做成的;有的直接用插塑的米字形接头来充当,还有的在一根塑料板中间上一个螺丝,居然也转得起劲。
孩子们盯着满地的陀螺,不停地拍手,说着、笑着、互相参观,互相比赛,那热闹的场面把我也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和孩子们一起研究、制作、共享快乐。
玩过之后,我趁热打铁,鼓励孩子们和那些旧玩具交朋友,像玩陀螺一样把它们也变出新花样。
连续几天,孩子们沉浸在创造的快乐中,旧玩具在他们的手中变化多端,为他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您不想让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我们的点拨下熊熊燃起吗?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来做一个有心人吧!
关于“陀螺的启示”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教随笔:打 陀 螺
这项活动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促进了家园联系、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肌肉、手指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智力的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还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孩子们对民间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民俗活动的热爱。
我们班本周的主题活动是《中国结》,此主题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并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在分题活动中出现了《陀螺转转转》这个民间游戏,这不是我小时侯玩的吗?那时侯叫抽《磨呼儿游》,其实玩法是一样的。当它转动时非常漂亮。我何不在孩子们中间推广一下呢?
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我首先自制了一个陀螺,把陀螺进行装饰,再用布条、小木棍制作了一条小鞭子,在孩子们面前抽来抽去,孩子们惊奇地看着我玩的陀螺,他们被吸引住了,我借此机会,向孩子们讲解了陀螺的玩法,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孩子们年龄小,动手制作能力差,再说陀螺的制作也有点难,让他们自己制作是太不可能的,更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所以我给家长写了一张便条,并说明情况,让助孩子制作。
第二天,孩子们把陀螺拿来了,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把陀螺进行了装饰,然后我教给他们玩法,刚开始玩,手显的有点笨拙,一会儿,孩子们让一个个的陀螺都转起来了,非常好看,孩子们一边抽陀螺一边说儿歌:一圈又一圈,小小陀螺转呀转,你一鞭,我一鞭,抽出笑声一串串,比一比,赛一赛,看谁陀螺转得欢。我班还举行了《打陀螺》比赛,新的玩法曾出不穷。
这项活动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促进了家园联系、锻炼了孩子们的手部肌肉、手指的活动、促进了孩子们智力的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还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孩子们对民间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对民俗活动的热爱。
教育随笔:有趣的花生
一天,有一个孩子偷偷的带了几粒花生藏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其他小朋友知道后纷纷跑过来告诉我,于是我便索性坐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起这个花生。“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花生壳是长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呢?”顾天乐说:“这个花生从侧面看好像一个小小的葫芦呀。”杨荟慧说:“我觉得这个花生像海上的波浪。”周雨田也说:“这个一粒的花生壳好像一个小碗哪。”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对这个硬硬的花生壳和里面的花生米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孩子们第二天每人带了一些花生到学校里来。有了多一些的花生,每个孩子都把它放在手里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进一步的了解花生的样子。随后我带领孩子们进行了花生贴画的活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思考一下自己想要花生壳和花生米做一个什么造型呢?张思涵说:“我待会儿想做一条小鱼,因为小鱼的身上有很多一片一片的鱼鳞,就像这个花生一样。”黄晨宇说:“我想用花生拼成一颗大大的爱心,等到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给妈妈。”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着,也立刻着手动了起来。有的孩子想用毛线把动物的形状勾勒出来,但是自己一个人好像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于是他们小组上的小伙伴便帮她一起。勾好了轮廓再贴上花生,一幅幅漂亮的花生贴画便做成了!不管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根据《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指出:4到5岁的孩子,能够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且喜欢和乐于积极探索。孩子们对于这一颗小小的花生就有着千万种不同的想法,这就说明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幼儿提供自主观察表达的机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支持和鼓励孩子内心的各种想法,促进他们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有的孩子在动手能力方面仍有些欠缺,教师对于这一类的孩子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多给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多表扬,多激励,以促进他们在动手能力上的发展。
花儿喝水更美丽
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常常不好好喝水,有的把水喝到嘴里又吐到杯子里,有的孩子趁我不注意偷偷倒在洗手池里,还有的和小伙伴商量好请他们喝掉……为此我也曾多次向幼儿讲述不喝水对人体的危害,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好。
今天上午班里两个孩子破了鼻子,鼻血怎么都止不住,孩子们看在眼里,也急忙帮我出主意,在我们的努力下,那两个孩子终于不流鼻血了。
这件事的发生让我心里很自责,如果我能认真的督促孩子喝水今天的事件就不会发生,可是逼迫孩子喝水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怎样让孩子们爱上喝水呢?看着自然角里盛开的杜鹃,我的心中有了主意。
喝水的时间到了,我没有急着让孩子们去喝水,而是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现在老师是巴拉巴拉小仙女,我要把小朋友们变成鲜艳的花儿,告诉老师你要做什么花?”“我是向日葵,我是百合花,我是兰花,菊花,迎春花,梅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老师变魔法了,变变变,让老师找一下谁最美丽?”孩子们都摆出优美的姿势,静静的等待我的评判。
我说:“花儿怎么都干了呀,来让我变一些小雨滴滋润一下他们吧。
”就这样我给每个孩子都倒上水,孩子们很快就把水喝完了。
有的孩子还问我,我这朵向日葵变美丽了吗?
这次喝水没有出现以前边喝边玩,偷偷倒水的情况了,我要继续这个游戏让孩子真正的爱上喝水。
让批评开出美丽的花 ——批评后的反思
xx是我们班比较机灵的小男孩,但是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尤其在英语课中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跟着老师一起互动。他不是抠抠自己的手,就是东瞅瞅西看看,或是告状旁边的小朋友挤到他了。每次老师的提醒似乎对他只能起到一时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多久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无关事物上了。对于他的注意力易分散的行为我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对于他的行为应该寻找一个合适的教育契机和方法去改正。
每周两次的英语班开始了,今天的英语教学活动刚开展了不到五分钟,他就在在位置上捉弄别的小朋友并开始了“对打互掐”,显然是他挑起事端的。对于他课堂上的捣乱我有些气急败坏,我想不能再对他采取以往的“怀柔政策”了!我停下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把他叫到前面批了一通,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后悔”的泪水。批评后我和他进行了短暂的谈话活动:师:老师为什么批评你?——我和小朋友说话,没认真听老师说话。师:知道不对,为什么还那样做呢?那你想不想做老师喜欢的小朋友?——嗯,想。师:那老师看你的表现?——嗯。接下来我趁机进行了“教育改革”把所有的小朋友的位置调换了。年龄稍大的、能坐得住的和好动的幼儿坐一起。我对吴xx说:xx,老师给你调换了新位置,希望你能像旁边的小朋友一样棒,能不能做一个老师喜欢的小朋友?(他抿着嘴使劲的点点头)好,那老师相信你。
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xx像换了个人似的,整节课出乎意料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能积极的回应老师。其实,xx是个聪明的小朋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前提是只要他投入注意力和心思。当然对于这种相对好动、注意力易转移的孩子需要老师及时去点悟。傍晚家长接孩子时我主动和xx的妈妈进行了交流,首先我告诉了xx妈妈:今天集体活动的时候批评了xx,并告诉了批评的原因,随后得到了xx妈妈的支持,接着又当着xx的面告诉他妈妈今天它有哪些进步。再后来的集体活动课上,xx有了“质的改变”,或许在积极地鼓励和暗示下,他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并乐于参与游戏互动。
经过这次看似微不足道的教育行为,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虽然一时的冲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批评还是慎重使用。批评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幼儿时常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当然批评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将批评用到“刀刃”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批评要根据幼儿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方法和策略。批评以后一定进行适当的“安抚工作”,不仅仅是对幼儿还包括家长。“安抚”幼儿是为了让幼儿获得一种安全感,感受到其实老师依然是爱自己的,知道被批评的原因以及明白如何做才是恰当的,让幼儿能感受到老师依然是爱自己的。“安抚”家长是为了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家园共同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判断能力和羞耻心,对于他们的错误如何进行有艺术的批评?对此,我总结了一下粗浅的观点:
首先,批评要及时。对幼儿的批评要及时提出并且批评要有依据,引导其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而不是粗暴的去改变幼儿的行为。尤其对于“初犯者”一定让其明白哪里做得不对!批评不能过度,也不要刻意翻幼儿的旧账,这样容易使幼儿受到伤害形成畏惧、惊慌甚至满不在乎以致自暴自弃等不良的个性。
其次,批评要适时、适地。批评要注意时间和场合。对于性格内向、文静的幼儿慎用当众批评,以免刺伤幼儿自尊心。进餐时或午睡时避免批评,以免影响幼儿进餐情绪、消化或午睡质量。对于初犯错误的调皮幼儿要及时批评不能姑息迁就,及时的批评可以有效的纠正其对待错误的不良态度。
第三,批评需要适当的方法和方式。所谓适当就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方法一:“敲东击西”法,即当幼儿犯了错误时,不是直接去批评,而是先对他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受老师的关注的,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而增强其克服错误的信心。
方法二:鼓励性批评法,此方法主要针对性格比较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幼儿。对这种性格的幼儿进行批评时,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有耐心,不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批评话语多是鼓励性语言,抓住他们的优点以及教师应讲出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若是直截了当的、言辞激烈的批评只能适得其反,加重幼儿自卑心理。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
方法三:“冷处理”法,即采取冷落或沉默的态度,让幼儿知道自己犯了错并且能够自我反省。这主要针对逆反心理特别强的幼儿,如果对这种性格的幼儿一味的采取训斥,只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方法四“自然后果法”,事先和所有幼儿讲清楚原则以及违背原则后的的后果。若是有幼儿犯错误了,可以让其自行体验犯错误后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亲自体验比教师的口口婆心说教有更直观的感受。
总而言之,批评不是目的,不管哪种方法,只要在不以伤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让幼儿意识到错误并能改正就是最好的方法!批评不等于说教或训斥,批评是讲究艺术的。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批评的方法和作用让批评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美丽的树叶
飒飒秋风,院子里落满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孩子们看到这些树叶,便兴奋地忙着捡起来……
周凯瑞拿着一片树叶跑过来问:
“老师,这片树叶像扇子,是什么树的叶子呀?”
“是银杏树叶”
“这片树叶是法桐树叶,像手掌,是不是老师?”
“是的,你说的太好了。”
这时候,刘佳小朋友高举着一片柳叶大声地说:“快来看呀,小船、漂亮的小船,”孩子们闻声都围拢过去看他的“小船”。
“它还像眉毛,”张佳怡认真的说。
“它也像镰刀,”宋飞跃又说。
“你们说的太好了,真是聪明的孩子。”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的劲头更大了,兴高采烈地又去寻找他们心中的树叶。
不一会儿,孩子们就捡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叶,于是,我借着孩子们的兴奋劲,引导他们来认识了这些树叶。然后,我和孩子们又进行了树叶粘贴,一片片的树叶又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美丽的绰号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美丽的绰号”,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大力士’,请帮我搬一下凳子,好吗?”“好的”“谢谢”,到区角游戏活动的时间了,我听到的谈话声,原来是瘦弱的小姑娘茹雪请小胖子壮壮帮忙将她的凳子放到了墙边。
看着两个孩子高兴的样子,想到他们自己的“封号”,我感到他们既好笑又可爱。
就要上大班了,不知怎的,孩子们中间渐渐地喜欢上了喊绰号,开始,我还想禁止这种事情,怕引起家长的不满。
可后来我发现,每个绰号的后面原来都有一个美丽的、深受孩子喜欢的故事。
因为绰号,激发起了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因为绰号,我班的“体操王子”孙国志、“舞蹈皇后”刘梦瑶、“故事大王”李浩月、“篮球巨星”邱小明等等,都在各种集体大舞台上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英姿,让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奖牌和荣誉,也同时赢得了家长和老师们的掌声与赞誉。
“老师,快看!‘小画家’文宾把长城画在自由墙上了,你们快来参观啊!”我转头一看,绿色的“长城”在小画家的手中,忽而弯曲,忽而变长,因为“八、一”节来临,他还在“长城”的每一个“城”门上画上了一面正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他说要让世界上所有人都能看到我们的长城,看到我们的红旗,这是“小画家”文宾的梦想,也感染着我们的每一个孩子。
那就让我们为“小画家”鼓掌吧,让我们爱这每一个善意的绰号吧,我们发现,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么的可爱!
因为,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同和特别之处,每个孩子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尊重,他们更期待着老师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自己和肯定的机会,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用特别的爱去寻找他们身上的动人之处,就一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就能接触到孩子的心灵,就能触摸到快乐的源泉!
关于“美丽的绰号”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美丽的“错误”
小班了,我看待孩子的眼光也越发不同了。第一,他们都长大懂事了,可以和我们成人有了更多的交流。第二,和他们相处的日子越来越久了,也越来越了解他们了。回首这段光景,我甚至觉得孩子的“错误”都是美丽的刹那!那我当初有没有享受那个刹那呢?托班的时候,他们不能将碗中的饭菜吃完,将汤洒得满桌都是。我呢,有时绷着脸、拿着抹布赶紧擦掉,用行动很强烈地暗示他们“做错了事情”。他们上课讲话、插嘴,会用眼神强烈的暗示那样是不礼貌的......这样地对待孩子是否合适呢?当然我不是说他们应该这么做,只是应该提醒我自己,他们或许是犯了错误,但是犯的是“美丽的错误”。和桌子、玩具、教室的整洁相比较,孩子的发展价值当然要高出很多很多。可是我对他们的反应,只会告诉他们:老师更在乎的是安静,是整洁。人生有许多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色,我们既可以欣赏老年的慈祥、中年的成熟、青年的魅力、儿童的天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欣赏幼儿的一些“错误”呢?孩子们来到幼儿园,是需要一片纯真的乐园,在老师的扶持下、呵护中,在这片乐土中慢慢成长、慢慢懂事,老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帮助者。孩子幼小的心灵,软软的手,软软的脚,都需要我们去呵护!需要我们给他们永远不嫌多的爱和安慰。作为老师,应该提醒自己:和孩子们相处是上天给予我们的一种特殊的权利,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为他们的进步欢欣,给他们的错误指路。我们和孩子相处的这段时间是人生开始的最初几年,是多么的难得和重要啊!现在当他们犯一点小错时,我会问自己:他们真的“犯错”了吗?我应该批评他们吗?我这样的批评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吗?于是便会改变自己的态度,用真诚的心去和孩子交流。毕竟,他们只是孩子!相信我可以更好地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最主要的是既能做小朋友们的老师,又能做小朋友们的朋友,家长的朋友。用爱心,真心,细心的去与家长朋友们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