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故事:拼图真好玩
发布时间:2020-07-11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学习故事 幼儿园中班学习故事今天你搬着凳子来到了巧手吧,你在巧手吧里拿了一份拼图来到位置上坐好后准备开始拼拼图,可是刚开始拼你就遇到了问题,由于区域里的拼图都新的,所以表面的一层包装油纸没有撕掉。可是你尝试了很多次还是没有把拼图拿下来,于是你着急的大叫起来:“老师。”“怎么了?”我问道,听了我的话你焦急的说:“我拿不下来。”听了你的话后我转头看看放在巧手吧工具框里的剪刀说:“那该怎么办呢?”你顺着我的视线看了过去,发现了工具框里的剪刀,你笑了起来,高兴的说:“我知道了。”只见你来到工具筐前拿了一把剪刀回到了座位上。没一会儿你就把包装拆开了,见到包装拆开了你来高兴极了,高兴地拿着刚拿下来的拼图拼了起来。
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
你一直对于巧手把当中的拼图非常感兴趣,但由于你的力气比较小,拼图也比较新,并不容易把包装从拼图上拿下来,所以你求助了老师,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你遇到困难敢于勇敢的求助他人。但我并没有帮助你,我只是转头看了看工具筐,但你很快发现了我的意图,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你是一个聪明的小女孩。通过我的提示你很快的就用剪刀把包装才开了,看着一高兴的笑脸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接下来往哪里发展?
可以看出来你对于拼图非常感兴趣,但到底要怎样才能够把包装纸从拼图上拿下来呢?你可以和同伴们商量一下哦,相信小朋友们会非常高兴的跟你分享他们的想法的。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学习故事:好玩的沙池
注意:户外活动前,孩子们总是自言自语问道:今天玩什么呀?会不会骑小车?好想玩沙池.....这样一些列期盼的话语环绕在我耳边。其实孩子们最喜欢的是沙池,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的堆砌、挖埋……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
今天带领孩子们继续进入了沙池,看在孩子们玩的那么尽兴时,我也加入了进去,刚开始只是跟孩子们一起挖,挖着挖着,挖出了一条道。我灵机一想:孩子们可以加入水,想加入水的自己去接。一会儿功夫,这里成了一条“水道”,这是孩子们大喊:“哇,太好玩了”“哇,变成一条河了”孩子们齐心协力一起挖沙、一起接水。孩子们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沙,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玩,感受到自我控制的乐趣,老师看到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他们在沙堆里任意地掏洞、挖沟,孩子们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也渐渐成长起来
识别:这告诉了我什么?
通过组织这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可以添加一种物质的方法去玩,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他们的心情会很愉快。对于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较退缩内向的宝宝来说,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回应:下一步往哪里发展?
在刚开始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只是单纯的挖宝藏,做蛋糕。在我引导后,孩子们开始开拓思维,大胆想象。以后再玩游戏时都换一些游戏玩法,避免孩子定向思维。
学习故事:轮流玩的故事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室内
观察对象:祺祺淼淼楠楠
观察者:**
观察背景:我跟小一班和小三班借来了不一样的桌面玩具,孩子们“抢着玩”的一幕被我记录下来……
注意:
孩子们的游戏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我看到祺祺皱着眉头,一只小手直直的朝着淼淼指去,还有一只手拿着玩具。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淼淼拿着她篮子里的同款玩具。我没有介入,一直观察着。一旁的楠楠看到了,走过去对淼淼说:“你应玩具先给祺祺玩。”“那我玩儿什么?”淼淼也皱起了眉毛。“大家轮流玩儿,祺祺先玩,玩好了你就可以玩儿了。”“那好吧,给你!”淼淼把玩具给了祺祺。祺祺拿着玩具继续她的拼插,淼淼则看着她玩。不一会淼淼又重新找了一个玩具,独自玩了起来。
祺祺玩儿了一分钟左右,楠楠说道:“可以让我玩儿会了吗?”祺祺就把玩具给楠楠玩儿了。两人就轮流玩了好几轮。
识别:
这是一次简单的游戏规则产生的过程。开始时,孩子们自主选择玩具。正巧祺祺和淼淼选择了相同的玩具,两人都需要,所以必须要有人退让。但是刚开始由于两个人毫无交流,游戏无法进行。我默默观察着他们两人下一步会怎么做。这时楠楠无意中成为了一个介入者加入了。她很有条理的给他们想出了游戏的办法,他们最终也接受了。
楠楠是个爱动脑筋的女孩,她能够根据情况想出解决的办法。祺祺在以前的游戏中是一个十足的淘气鬼,她得不到的玩具就会用抢的方式解决,而今天很不一样,她今天是一直在等待解决的办法。虽然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但是也比以前有了进步。
淼淼是一个容易妥协的男孩,当他失去了自己的玩具后,等的不耐烦了。他选择重新寻找新玩具。
回应:
这次简单的轮流玩的方法,平日里都是需要我们的引导才能进行。今天我看到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增强了。但祺祺在游戏时,其他两个孩子就只能消极等待。适当引导孩子轮流玩,每人玩一会儿后换人玩等等。这样既可以让不在玩儿的孩子先玩其他的,又完善了游戏规则。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参差不齐,在游戏中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孩子搭配起来游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学习故事:轨道轮着玩
游戏开始了,四个小朋友就各自站在了如图上的位置,分别就是四个方位。四个小朋友纷纷把材料拿到桌上开始组建轨道。凯凯、喆喆把长条的轨道摊在桌上,一条一条蜿蜒地拼接,拼到茗茗和贝贝的面前,凯凯:“到你们这了,你们拼啊。”就顺势让茗茗和贝贝接下去拼。而凯凯和喆喆把之前就拿走的小车开到了轨道上开始开过来开过去。
凯凯和喆喆玩了5分钟以上后,中途贝贝抗议了:“我没有车,给我玩。”两个男孩没有睬她。茗茗则是嘟着嘴巴,反扒在椅背上,一脸不开心。
看到两个男孩依旧没有想要分享玩具的情况下,我走过去问男孩们:“你们把汽车都拿走了,女孩子怎么办?”凯凯回:“她们又不会玩。”我又问:“你不给她们玩
,怎么知道她们不会玩?”喆喆对凯凯说:“给她们一辆。”茗茗和贝贝也开始玩了。
后来过去看,他们四个小朋友把汽车顺着轨道开了一圈又一圈,每个人面前都能玩到。
《指南》中社会领域指出:“中班幼儿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游戏中,幼儿就在是出现合作问题的时候,能够在老师介入后接受合作的建议,并最终愉快地游戏。所以虽然中途个别幼儿出现了不愉快的游戏情绪,但是也能友好和睦,展现了他们积极的游戏态度。
接下来这个游戏中除了固定的这些材料,还缺失了探索轨道游戏的材料,可以增加一些障碍,或者是可以在轨道上开的其他车类。教师还可以观察这个游戏的后续游戏过程,对其中出现的有亮点的游戏内容与大家进行分享。
区域活动学习故事:水果拼盘
区域时间到了,孩子们自主地选择区域玩开了。陈烨枫和盛智敏2位小朋友选择了水果吧区域。陈烨枫穿戴好服饰后拿了一个苹果直接进入盥洗室,打开水龙头将苹果在水下洗来洗去,洗好苹果后甩甩苹果上的水滴回到水果吧,拿来一个空盘子将苹果放在里面,再从柜子里取出切板和刨皮工具再次进入盥洗室清洗。陈烨枫出来后对盛智敏说:“你需要什么水果自己拿。”“水果要洗一洗的知道吗?”盛智敏马上回应道:“好的,我也要苹果。”
盛智敏洗完苹果出来后直接站在陈烨枫的旁边看着陈烨枫刨皮,陈烨枫的苹果皮很快就刨完了,停了刨皮工具一手拿住苹果想把刨好的苹果从工具里拔出来,脸都涨的红红的,苹果还是一动不动。陈烨枫大声喊到:“老师快来帮帮我?”我闻声赶来,看看工具、看看苹果,自言自语地边说边做:“呀!这里有个开关,一推苹果就出来了。”陈烨枫跟着说:“哦!我知道了!”
陈烨枫把苹果放到切板上,拿来切刀开始对苹果分割。盛智敏看到刨皮工具空出来了,马上把自己的苹果插入工具上,小心翼翼地转动起来,一转动苹果上的皮一层一层的出来了,抬头看看我、再低头看看苹果,脸角微微上翘。
在这里我看到了:
从区域水果吧里看到,陈烨枫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很强,而且他的调理性也不错,知道先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盛智敏小朋友的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弱,但是她能看别人做,自己就学着做,没有退缩没有放弃。
机会和可能:在今后的活动中,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有相互学习的机会,在合作中玩,在玩中学。
学习故事:我要好好吃饭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张**
观察者:汤**
注意:天气渐渐冷了,张**小朋友入园以来总是不好好吃饭,老师把饭喂到他嘴里,他也是不慌不忙,吃到最后饭菜都冷了。在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要吃饭的,有时也会自己吃的,就是在幼儿园不肯吃。今天,幼儿园吃的是面条,张**小朋友也不着急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就是不吃面条。我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吃得多身体好,长得高。”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啊!我们张**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直盯着我的勺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识别:小班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还是比较弱。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张**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奶奶喂养有一定关系。在老师鼓励,表扬下做到自己吃完饭,,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回应:面对张**小朋友的情况,我们以鼓励为主,让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平时常与孩子家长多交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我会玩拼图啦、合作玩滑板
今天的益智区,小朋友们正在玩雨伞拼图。丁丁也来参加这里的游戏了,丁丁选择了一个咖啡色和橙色相间的小伞的照片,把照片放在了游戏板的右上角,接着丁丁拿出小盒子里面的雨伞碎片,放在游戏板上认真的看了起来。丁丁先用两个图片拼出了小伞的伞柄,接下来他又拿了一个碎片,想要拼在伞柄上面,但是形状总是不能够成功的连起来。丁丁看到我在旁边抬起头向我求助:“老师,我不会拼。”我说:“丁丁,你已经成功的把伞柄出来了,你看看伞柄上面的伞面应该是一个朝下的半圆形,你找找看。”过了会儿,丁丁终于把伞面也拼出来了,接着伞面和伞柄被拼在了一起。丁丁说:“老师,我拼出来了,”我说:“你真棒呀,能够自己拼出来。”
丁丁平时并不常来益智区玩游戏
,他总是会选择一些比较娱乐性质的游戏,或者表演类的游戏,今天他选择一直游戏的时候,一开始我为他有一些担心,怕他遇到困难,但是丁丁看着小照片仔细的观察,还是成功的拼了出来,虽然他曾经遇到困难,但是他也自己解决了。看来拼图游戏对丁丁来说并没有太难,他以后还可以继续尝试一些更难的。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来益智区尝试拼图游戏,从而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图形的认知。
可以在拼图游戏中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拼图,让幼儿有层次地挑战。
合作玩滑板
今天志宏和晨晨两个人一起玩滑板,志宏先是坐上滑板,两个腿盘了起来,两只手抓着滑板的边缘,然后说,“你拉呀!”晨晨说“你坐好了,我要拉了啊。”说完,晨晨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拉了起来,一会晨晨拉倒这边,一会就加快速度地使劲地跑,玩了一会之后,我就说:“锋锋,你能拉动晨晨吗?”锋锋点点头,这回就换做,晨晨坐在滑板上,志宏来拉了。志宏说:“抓紧啦!火车要开了!”晨晨:“抓紧了!”志宏这次把身体朝前倾斜,开始拉动滑板了。
滑板拉人,我们班级很多的孩子都喜欢玩,刚开始的时候,坐在滑板上的孩子会从滑板上掉下来,但是,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大部分孩子玩滑板能够保持稳稳地坐在滑板上了。我们班级经常会出现一个孩子一直拉,不会交换的,所以我今天也是以提问的方式来让锋锋拉晨晨。
下次在幼儿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置障碍。可以让幼儿彼此交换位置参加游戏,让幼儿互相商量,彼此提醒。
老师,你真好玩!
和孩子们相处快两个月了,彼此之间也越来越熟悉。他们不再焦虑或哭泣,个个转动着小脑袋,调皮地东张西望,喜欢和我们老师、同伴玩。闲暇时,我就逗他们说话,或者带他们出去玩游戏。
一天下午,我们像往常一样,带领孩子们散步到草地上,很多孩子提议:“老师,我们再玩小兔子的游戏吧!”看这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我不忍心拒绝就答应了。玩了三遍游戏,孩子们还不过瘾,冲我撒娇:“妈妈,还要玩。”我说:“走吧,妈妈带大家去看看那边的小树,看看它长高了没。”于是,孩子们跟着我穿梭在绿色的草地上,有孩子提议在草地上躺一会儿,我答应了。大家躺在草地上仰望浅兰色天空,再看着周围的绿色植物和熟悉的同伴,我们都觉得好惬意。因为有发现穿毛线衣的孩子上沾了很多干草,我们就起身继续走。
忽然,队伍中间的浩浩小朋友调皮地边走边发出哦、哦、哦大吼声。很多孩子笑起来,有几个孩子小声地学起来。我想马上粗暴地打断他们,肯定有效果,但是原来的愉快气氛肯定也会打破。我灵机一动,笑着对大家说:“听我唱一首歌吧,很好听的哦!我是一只百灵鸟,我的歌声很美妙(参考于一电视广告的歌曲)。”我夸张地唱着,孩子们都被吸引过来,浩浩也停止了吼叫声。看到这里,我转而看着浩浩,笑着继续唱:“不要学那大苍蝇,它的声音太糟糕!”哈哈哈,孩子们会意地笑起来,浩浩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排在前面的小帆笑弯了小眼睛,对我说:“老师,你真好玩!”我也笑了。
一个小插曲让我自己感到和孩子们的感情更进了一步,我们之间的交流更自如,自在。孩子们跟我说话时都很雀跃,我也觉得很轻松,开心。比如一次做操时,我忽然发现站在我边上的一个孩子——小米不见了,有点着急,正四下张望,忽然看见他走来了,我说:“小米,刚才你哪里去了,我找你呢!”小米哈哈一笑,“你找我啊,我去扔垃圾了呀!”“哦,我还以为你被谁抱走了呢!”“啊!哈哈,老师,你以为我被抱走了?没有”我们小声地说着话,相视一笑。
如此和幼儿的交流个人觉得很惬意,就向和朋友说话一样,很平等,又很轻松,有点玩笑的口吻。我想孩子们也是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面对孩子们偶尔的小捣乱,我们不是教师高高在上的发令式,而是朋友一样的规劝式,在玩笑间,捣乱解除,师生的心灵更是如浴春风般感到舒适、温暖。我想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美好感受。
我的课堂故事——好玩的高跷
为了丰富幼儿的运动器具,我们请家长帮忙,为幼儿搜集了许多旺仔牛奶的易拉罐。我们在易拉罐上部的两端钻洞并穿上绳子系牢,就这样一个简易的“高跷”就做成了。
在一次健康活动上,我想到了这些“高跷”,要想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这些自己参与搜集的高跷是怎么玩的。活动前,我双手提着许多易拉罐,叮叮当当地来到活动场地,孩子们马上好奇地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问开了:“老师,你提这么多易拉罐干什么?”还有人猜测道:“老师,一会我们要玩提水的游戏吗?我们是要提水浇菜吗?”我看着孩子们兴奋而又充满疑问的眼睛说:“这些是你们带来的易拉罐,老师穿上绳子做成了高跷。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玩踩高跷的游戏好吗?”孩子们都响亮地回答:“好”。我问:“谁想来试试?”一开始没人尝试。我又说:“不会摔跤的,由老师在你身后保护你。”这时,瑶瑶最先举起手,“老师,让我试试吧!”我看到她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点头同意并将两个易拉罐给她。瑶瑶小心翼翼地将两脚分别踩在易拉罐上,将绳子扯紧,试探着再往前迈出一小步。然后慢慢地、一步一步走到场地的另一端。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掌:“瑶瑶,你真棒!”我趁热打铁,“你们也能像瑶瑶一样勇敢地踩高跷吗?”“能”孩子们信心十足,并一一从我手中接过“高跷”。他们在仔细听完我提出的注意事项后,开始小心地踩到“高跷”上,一个个走起来。易拉罐踩在地上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声音由慢变快起来。“哈哈,我会踩高跷了,嘻嘻高跷真好玩!”“咯噔,咯噔”的声音与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相呼应,就像是在弹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
小小的易拉罐一经改变就让孩子们兴致盎然,只要我们教师有创新的意识,生活中很多废旧的材料,经过改造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