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共育:别让“懂事”扼杀了孩子的个性

发布时间:2020-07-08

家园共育。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家园共育:别让“懂事”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我们经常能听到家长这样夸孩子:"这孩子真懂事"、"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家长心中,懂事听话=好孩子,懂事听话的孩子也更招人喜欢。为了让孩子懂事,家长处处限制孩子,但是孩子天性活泼好动,限制过多会扼杀掉孩子的个性。

过度听话会让孩子失掉个性

小刘小时候是个特别可爱的孩子,长的有点小帅,加上特别的听话,因此很招人喜欢,这主要是跟父母的教育有关。小刘的妈妈是个特别强势的人,对儿子管教甚严,对孩子的教育,只遵循四个字,那就是懂事听话,小刘也在妈妈的教育下格外听话,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无论在什么地方玩,小刘的衣服始终是干干净净的,因为妈妈不允许他的衣服变脏,在去别人家时,小刘从来都是很有礼貌很听妈妈的话,因为妈妈不允许他胡闹,小刘的成绩非常好,因为每次考试不好时都会被妈妈一顿训斥,小刘在妈妈面前特别的听话,妈妈也很欣慰孩子很懂事,因此对孩子一些人生大事,都是一手操劳,而小刘上大学学的设计专业,也是妈妈要求的,尽管小刘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是无奈妈妈的强威。

小刘小时候也是个聪明的孩子,小想法也很多,但是从小到大,太听妈妈的话,导致自己的个性越来越无。

孩子听话懂事是好,看着也招人喜欢,对父母来说也能省心,但是太听话就真的不行了,太听话的孩子容易缺乏主见,自信心弱,缺乏创造。

如何让孩子既听话又不失个性?

对于孩子一些乖巧的行为,家长不要总是表扬,适度就好,在表扬孩子时,除了你真听话、你真乖等表扬,可以试试其他的表扬方式,例如你真棒啊。多鼓励孩子做一些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孩子害羞,就多鼓励孩子和别人接触,对于孩子的一些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家长要尽可能的尊重,保护好孩子的独特性。

我们可以要求孩子行为上基本听话,整天打架、骂人、不听话不行,但思维上可以不太听话,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小时,以听话为主,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大了应给一点"不听话度",甚至行为上也可以有自己的做法。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烟火,都能绽放出不同的精彩。让孩子懂事听话并没错,在不破坏原则的基础上,应多多鼓励孩子展现个性,这样他们的人生才会更快乐更精彩。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5月15日美国举行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颁奖典礼,虽然中国参赛学生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但其中最重要的几项还是被美国队囊括。在这次比赛中,美国学生表现出了高水平,他们的素质和项目都明显超出其他国家的选手。让中国学生印象深刻的是,国外同学很多“无拘无束的创意”,“对科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海外学生更敢于想象。比如关于环境方面的项目,国内学生往往会做成一个调查报告,或是一个小测试来论证观点,而国外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木星,把眼光投向了太空,思维的发散和开创性都很好。

这则报导让我不禁想问: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聪慧却不“妄想”?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各种天赋?

“分数=人才=未来”是我们的教育模式,也是千万个家庭无法摆脱的牢笼。中国孩子的成长渐进式可以概括为:幼儿,灌输式怡情;少儿,填鸭式提升;青少年,题海式训练;成年,模式化人生。所以我们孩子的“试卷天赋”虽被激发出来了,却丢失了可能成就伟材的“异禀天赋”。

“残疾教育”掐断了天赋之路

以分数为准绳,以成绩为标杆,在绝大多数国家的幼儿教育中已被认为不合理并加以杜绝。我的大儿子曾在美国上过学,他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学校从无给予学生考试,即使有测试也只是评个对错,不打分数。这样的教育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上而不是疲于应试上。因为,当幼童被从小引导去对付“应试”时,可怕的结果就是把他们简单地放在同一个标准下去相互比较,去培养。比如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可能有不同的进程,那些在幼年时语言能力表现欠佳的孩子,很可能会成绩不佳,因此被安上“差生”的名号,因此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障碍。

我记得曾有为美国教育家这样说过,“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所以,越早开始考试,越早给孩子学习划小圈,就越早扼杀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释放兴趣才是保护和拯救天赋之路

英国哲学家HerbertSpencer指出,孩子在哪方面有潜能,便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兴趣,每一种兴趣都能对应到孩子的某种潜能;如果这份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就会成为专长。

音乐天才莫扎特,一岁时就对音乐节拍特别敏感;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对虫虫草草有兴趣;漫画家朱德庸课业成绩门门红灯,独对画画兴趣盎然且能无师自通。对家长来说,可能只有在孩子小的时候,辨别出孩子的自然禀赋所在,并因势利导,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才能避免孩子受到“单一天赋”教育体制的限制。所以发现兴趣,释放兴趣,培养兴趣才是保护和拯救天赋之路。

那么,孩子的兴趣又如何去发现呢?

首先,妈妈可以创造环境去引发宝宝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积极尝试各种他可能会感兴趣的活动。记得我小儿子响响3岁时特别喜欢唱歌,但带他去观看少年合唱队的课程,他又怕羞不愿加入。于是我带着他随意地参加了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意在让他自然地去发掘兴趣。于是,某一天在一个小朋友打鼓的兴趣班里,他一下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至今,他学习打鼓已有半年之久,而且已开始迷恋上了“乱弹琴”。

其次,父母可能需要仔细观察和耐心等待。聆听孩子是否会就某一主题接连不断地提出问题,是否主动地参加或观察某类活动?孩子的天赋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充分表现出来,而且孩子的爱好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以,父母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握住孩子的天分和特长。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心灵活跃,充满幻想,但情绪多变。居里夫人先引导她学医,效果不佳;再引导她研究镭,不感兴趣;最后,居里夫人发现了艾芙的天赋恰恰在文艺领域。正是居里夫人的细心观察和耐心等待才帮助艾芙确定了人生和事业的方向,成就了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敢于让孩子落后一步

其实,能否让天赋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除了家庭和社会等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外,孩子本身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尤其重要。而我们的家长式教育环境则阻碍了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今年是大儿子进入小学最后一年了。从今年开始,学校有了考试与分数排名制度。每次当他汇报考试成绩与名次时,他总先说:“今天考得不好,第三名。”我会避开名次问题不讨论,先问他在哪缺分了?每每此时,大儿子就会很“痛心地”进行“试卷分析”。如果是一些常识性的缺憾,或是一时的记忆短路,我会提醒他补课,谨防再犯。如果是涉及到一贯性的粗心问题时,我则会非常严肃,因为一时的错误易犯易改易补,而坏习惯坏毛病则会影响一生的行事和学习态度,我决不轻易放过。再有,如是数学应用题的理解出了偏差,我会小题大做追根问底,因为理解力涉及到语文能力,逻辑思维等不同学科,已不再是单门的数学问题了。所以我的态度是,不怕孩子考试落后一步,但怕孩子失去自我发现、质疑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的兴趣所在往往就是其天赋的“闪光点”。急于造就天赋的父母们,可能更多的是要学会当伯乐,并给予孩子需要的自我成长的空间和环境。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啊!

附:家长观点

观点1:无奈,只有选择适应

“可怜的孩子们,教育跟着国情走,我们也无能为力”、“说起来其实大家都明白,可是身在这个国度,有什么办法呢?”其中两位博友这样留言道。他们也对现行的教育制度非常不满意,但蚍蜉岂能撼树?无奈之下,只有选择适应,和孩子一起去适应。

观点2:担忧,忧其童年不再无忧

“中国的教育啊,从我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对你们和老师感到失望,现在的幼儿园听不到孩子们的笑声,听到是朗朗读书声,都分不清是幼儿园还是小学,教育官员和老师们啊,返给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吧”这是父母真实心声的写照:忧其童年不再无忧,更忧其还未起步就已遭淘汰。

观点3:承受,巧妙规避大众教育的弊端

“作为家长尽力了,弥补一下学校教育的不足,以后就不会那么后悔。在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条件下,尽量改善小环境还是可以做到的。”在无法现时解决的前提下,很多家长选择了默默并巧妙的承受。对自己孩子有针对性的进行日常学习以外的培养,尽可能规避大众教育的弊端。

我个人更赞同第三种观点,大环境不是个人可以改变的,但“追随”和“融入”大环境的程度是父母可以拿捏定夺的。我昨晚一夜难寐,因为读到了一本育儿好书《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其中的一些精辟的文字不禁让我联想到留言给我的父母们的拳拳之心和正在经历的育儿煎熬。我在此节选几段,与大家共勉的同时,更鼓励父母朋友保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应试高压下,仍然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一个通情达理的妈妈;让他们的童年和少年不怕犯错,让他们去犯这个年龄应该犯的错。

做妈妈的,回想我们已过的人生,是否还记得起我们曾做过的那些试题吗?学习人生是一辈子的,应试只是一时的。

家园共育:小长假,别让孩子被动画片“吸”走!


案例1:一名幼儿总是爱挤眉弄眼,被医生诊断为“视频综合症”,病因是面部神经发育未完全,长时间看色彩变换频率快的视频,导致面部神经痉挛。

案例2:一位家长向记者讲述:“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看喜羊羊,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他特别憎恶灰太狼,有一次,竟然拿起板凳把我家50英寸的液晶电视给砸坏了。”

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应该预见到长时间看动画片不仅仅会影响孩子视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长期看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

1、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一般来说,孩子的眼部到将近6岁才算发育完全。电视有高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就会减少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而且很多孩子都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饭,这种习惯会使孩子的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2、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暴力行为。

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而且区分信息的能力很弱,对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也不太了解,而动画片为了趣味性和搞笑效果,往往采用比较夸张的动作和行为来表现。而那些充满暴力行为的动画片会使孩子在认知上觉得暴力和武力是合理的,从而,模仿动画片中的形象在生活中也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

3、减少了孩子户外运动的机会。

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户外活动的机会就会相对减少,妨碍了儿童对大自然的感知及活动能力,也失去了很多与实际生活接触的机会。

但是,动画片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奇思妙想的故事情节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让孩子暂时忘记烦恼,收获快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

「如何让孩子“看好”动画片」

1、做好题材的把关,选择能正确引导其价值观的动画片。

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一些科普类动画片,扩大知识面。在优秀的动画作品中,孩子能学到良好的品质,对孩子行为产生正确的引导,如善良、聪明机智、爱心等。

2、尽量陪孩子一起看。

在观看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比较、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讲述其中优美的文学语言,真正体验其精神实质。

3、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喜欢看电视,而是没人陪孩子玩。

建议家长回家后多抽些时间陪孩子玩,尤其是多到户外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从而逐渐减少孩子对电视的依赖。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工具“间谍”何时丢掉?


近几年来,家园共育的社会呼声极高,但何时开始,间谍(录音笔)潜入到了幼儿园呢?

曾听一位园长朋友说:见过一个现象,3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长出于担心,便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身上。一个信任极度缺失的环境,把家长逼成“特务”,让教育蒙羞,这是社会的悲哀和不幸。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离开父母羽翼保护的幼儿,在幼儿园是否得到细致周到的呵护,始终牵动着家长敏感的神经。幼儿园“谍战剧”的怪象,应该让我们深刻反思和梳理信任危机背后的深层原因,抓住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

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对幼儿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好的幼儿教师就是好的幼儿教育,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

做好危机公关建立长效回应机制。幼儿园要及时回应社会关注,开诚布公,做好舆论引导,当出现诸如幼儿体罚事件、流行性疾病、食物中毒、误服药物等舆论比较关注的问题时,要迅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幼儿园各部门各负责人要明确自己的相关责任,迅速整理相关信息,上报有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避免社会和家长因对事件不了解而产生误解;组织部分家长参与到事件的处理中,将社会舆论影响降到最低,同时积极向媒体开诚布公,积极宣传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注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理解。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建立真正的信任关系,化解信任危机。

教师不仅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家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道”,成功地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对孩子的关爱、对工作的责任感、对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时,就愿意和老师进行沟通,也更能理解老师的工作,家长与教师之间和谐包容的关系就会“水到渠成”。

除了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定期家访,还可以创新沟通方式,如组织各种亲子活动、家长进课堂等活动;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群,时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这就要求教师主动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加强幼儿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除了师资力量的重点打造之外,结合幼儿教育阶段孩子性格以及发展的特殊性,相关教育机构还应对其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以及探索。幼儿时期是个性品格的塑造时期,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和性格特点创新幼儿教育方式,给予幼儿安全的空间和足够的时间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信任危机。

政府要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加强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相关的法律条文较为有限, 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规约束,导致幼儿教育发展中办学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强、乱收费、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素质低等问题的出现。政府要全面系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法律体系,同时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幼师从业门槛,加强教育培训,有效保障幼儿教育质量, 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延续。目前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遭遇的信任危机必须引起家庭、社会和政府的足够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深刻剖析,有效应对,共同努力,驱散幼儿教育中的“雾霾”,还孩子一个干净、友爱、欢乐、温暖、灿烂的童年。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都是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心理还算比较熟悉,处理起这些高中学生的事情来也还算得心应手,但谈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们每位家长都会有过感到痛苦的时候,特别是在孩子开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之后。

4月份过去了,我们的儿子已经过了四周岁了,做事情有时会固执己见,不听长辈的劝告,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都要花较长的时间、通过耐心教导让他改正坏习惯。但有些不是很好的习惯却不能彻底改掉。教来教去,很多时候弄得自己伤透脑筋。为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开始好好研究以前自己用过的教育资料,也开始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在回顾一些教育影片,如美国电影《师生情》、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找到了些教育孩子的智慧;我们在学习一些教育资料,如宿茂臻老师的“举左手与右手的故事”、周宏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冯恩洪老师的“及格+特长”模式教育中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总结起来也就是让孩子时刻品尝到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失败的苦头;多鼓励,少埋怨。这些说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这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过程中要融入情感、融入道德、更要融入智慧。因为我们应该意识到离开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离开道德的教育是危险的、离开智慧的教育是失去活力的。

你是否善意地扼杀了孩子的理想?


父亲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电视。孩子见屏幕上的那个律师很有威严和气派,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会儿引经据典,一会儿举例说明,说得大家个个点头称是。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便转身对父亲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当个律师。”

父亲立即说:“好啊!我支持。不过,当律师可不是很容易的,必须熟悉很多法律法规,许多条文都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如果磕磕巴巴,谁会请你呢?可你,现在连书都懒得背。你想当律师,从现在起,我看就要每天背一首诗,先把记忆练练好。”

听父亲这么一说,孩子就不做声了,心里却在想:那我还是不当律师算了。

后来,孩子看一部反映特警战士的纪录片,看到激动处很是来劲,对旁边的母亲说道:“妈妈,我以后也要当特警。”母亲说:“好啊!我赞成。不过现在你必须好好读书,因为特警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不但现在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跌打滚爬,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你呀,一点苦都吃不起,体育成绩也一般。以后,每天早晨早点起床,好好去锻炼锻炼。”

孩子经母亲的这一番教育,想当特警的念头一下子荡然无存了。

孩子在接触各种新鲜事物时,会自然而然地萌发自己的理想。对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支持,不是简单地说句好,也不是马上提出要求,并要孩子为实现理想去奋斗。支持是讲究方法的,是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的。

父母从主观上说,他们对孩子的理想都是热情支持的,但从客观效果来说,实际上都是扼杀,最终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完全相反。而产生这样的结果,也是好多父母自己始料不及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的确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从有一个初步设想到牢固树立的过程。在它的萌发之初,需要点拨和引导,需要精心呵护,对孩子的理想,不理不睬是错误的,拔苗助长也是错误的。

对孩子刚刚萌发的理想之苗,动辄苛以参天大树般的要求,这无异于拔苗助长。如果我们都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那么,也许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树立稳固理想。

怎样才是对孩子理想的真正支持呢?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想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必须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诱导,不是说教,不是命令,也不是趁机提条件。

比如,当孩子提出以后想当律师时,你不妨这样说:“看来,当律师倒是很不错的。那你说,那个律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好,让那么多人都敬叹不已?不知道他小时候读书怎样?”让孩子自己去思索;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想不到你想当律师,这个理想好!我支持。孩子,你想想,当律师需要什么才能?”

对孩子的理想,父母要一点点地培养扶持,要细心浇灌滋润,不要一见小苗,就立即倾盆大雨,恨不得让它明天就成为一棵大树, 这是不切实际的。

家园共育策略


爱人者才能被人爱,就如同想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一样的相同道理。当然,想要孩子喜欢你,爱你,那你就先要喜欢他们,爱他们。

也许每一位家长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许多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难以感受到爱,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家长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更注重表达的方式,这样一来,当父母的爱变成一种简单不加修饰的说教时,孩子往往就容易产生对抗的情绪。当然,这种逆反心理的累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其不利。那么,怎样正确的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而不是总是居高临下摆出家长的作风。

美国有位博士说,你应该准备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

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

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

3、关心您的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出去。

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注意到您的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

7、耐心而且彻底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8、对于年纪较大的孩子可以委与适当的重任。

9、因势利导,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那位博士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三种规则:

第一、留出时间。每一天至少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学走路的宝宝一去玩;或和您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游戏;或帮助您6-12岁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买一张激光唱碟。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即使是发现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进步成长。

第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应该知道自己对孩子所说话的分量。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候情绪激动的对您说:“我很生气,老师今天对我大叫!”这时候您不要上来就说:“你又犯什么错了?”相反,您应该设法澄清这件事,“老师对你大叫?那一顶是她已经无法忍受了。”这句话将来会起到魔术般的奇迹,孩子会感到他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现在您能赶大到孩子心灵的深处了。一旦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那种令人困窘的情况就会随之消失,您与孩子之间的传达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对您表达一种感受,您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应。比如孩子跑回家对您说:“我的球队今天赢了!”这时您可以不要说:“去把外套挂起来!”或者“作业做了吗?”

相反,应该以一个问题的回应来说:“你们球队得分多少?”您的问题暗示了“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事情,我对此感兴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重沟通技巧是以兴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对他的爱。

第三、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做为家长,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给他买一辆价格昂贵的电动小汽车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您可以不给他买那辆小汽车,但您不能不让他发脾气。因为对于还没有思想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他可以不假思索地提出来,而作为家长就要考虑诸多因素。因此,您应该在孩子哭闹过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

喜欢《家园共育:别让“懂事”扼杀了孩子的个性》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5月15日美国举行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颁奖典礼,虽然中国参赛学生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但其中最重要的几项还是被美国队囊括。在这次比赛中,美国学生表现出了高水平,他们的素质和项目都明显超出其他...
    2021-04-07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小长假,别让孩子被动画片“吸”走! 案例1:一名幼儿总是爱挤眉弄眼,被医生诊断为“视频综合症”,病因是面部神经发育未完全,长时间看色彩变换频率快的视频,导致面部神经痉挛。 案例2:一位家长向记者讲述:“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看喜羊羊,已经到了...
    2020-06-13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家园共育”的工具“间谍”何时丢掉? 近几年来,家园共育的社会呼声极高,但何时开始,间谍(录音笔)潜入到了幼儿园呢? 曾听一位园长朋友说:见过一个现象,3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长出于担心,便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身上。一个信任极度缺失的环...
    2020-06-28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都是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心理还算比较熟悉,处理起这些高中学生的事情来也还算得心应手,但谈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们每位家长都会有过感到痛苦的时候,特别是在孩...
    2020-10-29 阅读全文
  • 你是否善意地扼杀了孩子的理想? 父亲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电视。孩子见屏幕上的那个律师很有威严和气派,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会儿引经据典,一会儿举例说明,说得大家个个点头称是。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便转身对父亲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当个...
    2022-01-05 阅读全文

5月15日美国举行了“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颁奖典礼,虽然中国参赛学生也获得了很多奖项,但其中最重要的几项还是被美国队囊括。在这次比赛中,美国学生表现出了高水平,他们的素质和项目都明显超出其他...

2021-04-07 阅读全文

案例1:一名幼儿总是爱挤眉弄眼,被医生诊断为“视频综合症”,病因是面部神经发育未完全,长时间看色彩变换频率快的视频,导致面部神经痉挛。 案例2:一位家长向记者讲述:“我家孩子特别喜欢看喜羊羊,已经到了...

2020-06-13 阅读全文

近几年来,家园共育的社会呼声极高,但何时开始,间谍(录音笔)潜入到了幼儿园呢? 曾听一位园长朋友说:见过一个现象,3岁的孩子刚上幼儿园,家长出于担心,便买了一支录音笔放在孩子身上。一个信任极度缺失的环...

2020-06-28 阅读全文

家园共育:赏识我们的孩子 身为父母,我们都是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的心理还算比较熟悉,处理起这些高中学生的事情来也还算得心应手,但谈到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我相信我们每位家长都会有过感到痛苦的时候,特别是在孩...

2020-10-29 阅读全文

父亲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电视。孩子见屏幕上的那个律师很有威严和气派,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会儿引经据典,一会儿举例说明,说得大家个个点头称是。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便转身对父亲说:“爸爸,我以后也要当个...

2022-01-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