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看待孩子:将奶粉倒在桌面
发布时间:2020-06-18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我们当然也包括父母们都很害怕孩子犯错,害怕孩子调皮。特别是父母们每次面对孩子的不听话,第一时间会觉得烦躁,继而怒骂,责罚孩子。一个月中,我也许有那么两天是比较不理智的。大部分时候,我都算温柔。而温柔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犯错,就会觉得好可爱。记得带托班那一年,班级里还有两个小朋友在午饭后要喝奶粉,每次老师帮忙泡奶粉的时候,DD总会在一旁仔细的观察,有一天老师很忙就对他说:“你可以自己泡奶粉哦!”DD很乐意,老师一边说他一边做,在不断的鼓励下DD终于成功泡好了奶粉,走过来说:“老师我泡好了!”一副得意的样子。第二天他主动要求泡奶粉,我答应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非常麻利的操作,倒水的时候还不忘问:“这样够吗?”但终究没这么幸运,或许是那点小骄傲膨胀了之后,将奶粉倒出在桌面。他一脸不知所措的看着我,我马上说:“没事没事,下次记得倒慢一些就好!”然后我请他自己去拿抹布收拾干净。他见我没责怪他反倒是不急于清理了,开始在奶粉上写字画画,还蘸了一些放嘴里,玩得不亦乐乎。见我看他他就对我说:“这个奶粉好好吃哦,你看我在上面画画呢!”这样的一件小事情不禁让我思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探索喜欢自己尝试做一些自己觉得力所能及的事情。
成长的经历都是用错误堆积起来的,孩子要成长,必然要踩着错误的台阶一步一步的成熟起来。倒出奶粉,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却寓含了一些教养。我不责备他,并不是纵容他的不小心,而是让他知道犯错误没有什么大不了,关键是犯错之后的认识问题。
其一,他的积极主动做事及勇于挑战精神是值得鼓励的,没有挑战没有尝试虽不会犯错,但却比犯错更为可怕,因为挑战和尝试是推进人成长中最可贵的一种精神。
其二,他的第一次成功带给他的自满导致了第二次的失败,这是一个很宝贵的体验经历。他是否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是需要我们和他交流的,这点的教育远比责骂他浪费要有意义的多。
其三,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承担责任是一个人宝贵的道德品质。而这时候我们最不能做的就是一边责骂孩子一边还让孩子让开然后自己去清理他的过失。那么他又怎么能够学会何为承担,何为责任感?自己犯的错当然要自己去清理。以后他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选择,得到的每一个后果他都必须要自己去承受,我们可以永远的帮他吗?
其四,在奶粉上玩耍不予制止,其实不是纵容他,相反是为了让他在自己的错误中找到一些细微的不同。奶粉洒了,当然很可惜,只是已经洒了,那么他乱玩一下又有何不可呢?而且他在奶粉上乱画或许可以开发不同的思维模式
,增加他的想像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换种角度看孩子
刘焕一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会有很多幼儿告他的状,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让他跟着我,我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处处约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动,以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可取,而且还有些适得其反的感觉,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调,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那天,孩子们已开始游戏,一转身我发现身后的刘焕一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就马上去找他,结果发现他正扒在美劳区的地上捡别的幼儿剪下的废纸,我决定"放纵"他一次,只见他把那些碎纸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些正方形小块连起来,稍加装饰后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没想到几张废纸那么吸引他,他会玩的那么津津有味。虽然那火车并不起眼,没有买的漂亮,可整个过程刘焕一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项重要工程。那列火车其他孩子见了都说好,都争着看,争着玩,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的刘焕一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表现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戏结束,都始终管好自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决定还他自由,给他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焕一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转眼之间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件好玩的东西。可见,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衡量他们我们应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
第一次带孩子们到操场上进行户外晨间体锻,虽然前一天已经在教室里模拟过两列小火车变成6列小火车了,但到了户外,换了环境,让小班的孩子一下子找到自己的站位显然是有困难的。所以我准备先让他们试着找到自己的点子。“变成六列小火车!”孩子们看看地上的点子,又看看我,没有反应,我只好走过去一个一个把他们牵到点子上。“接下来我们来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我并没有说清游戏规则就带着幼儿走了起来,当我说到天黑了,快回家时,只有几个孩子找到点子,回到了自己的“家”,还有的孩子竟然跑进了教室?!我连忙一边拉一边喊道:“回到点子上的家,不是教室里的家!”说完连我自己都糊涂了
,无奈的看着师傅,寻求“支援”。师傅边示范边说,向小班幼儿下达指令前要反复说清要求,不能高估了孩子的能力。随后,我重新试了几遍,孩子们终于能按照我的指令来找点子,但我总感觉他们的兴致不高,只是为了配合老师,找的并不情愿。这是为什么呢?
下午我观摩了师傅组织相同的活动,孩子们找的又快又准,气氛很温馨很愉悦。兔妈妈带着兔宝宝找家,中间还穿插模拟了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有静有动,伸个懒腰,梳梳头,照照镜子······回家吃萝卜啦,小兔子们跳回自己的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在游戏的情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家,有滋有味的蹲下来假装品尝美味的萝卜。“第一排的宝宝不动,后面的宝宝往前走,向前靠拢。”师傅边说边示范第一列小火车,孩子们接收到指令快快拉好了小火车。这效果可比我上午边推着孩子边反复说“向前靠拢”要好多了,毕竟,孩子们不是天才,他们不理解什么是“向前靠拢,”等着你向他们示范,解释。
同一个环节,同样的要求,在游戏化的情境下,使用贴近孩子生活的语言显然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时刻记住,我面对的是孩子,不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机器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或许能让我们心灵想通呢!
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离园前,我组织幼儿看动画片。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看的动画片孩子们却不喜欢看,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看动画片,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批评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他们旁边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电视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电视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电视机机声音很轻,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电视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教育随笔: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早上,做完操回到教室以后,要填写当天的人数表并上交,不能组织孩子们进行活动,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休息一下,我对孩子们说:“刚才我们小朋友做操都累了,现在,我们休息一下,马上再上课。”说完,我就让小朋友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休息了,然后我就开始填写报表。
我正在填写的时候,还没有填完呢,这时候,马天翼小朋友说话了,他说:“老师,我不累了,我不想休息了。”听完后,我也感觉到,让孩子们这么休息着,其实是让孩子们在等待时间。而且对于孩子们来说,没有任何活动的休息,也是比较无聊的。
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就放任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活动,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对了,我们平时不是学习了很多儿歌、歌曲、还有游戏吗?我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来带领大家一起复习,或是做游戏啊。想到了,就去做。
我就说,那不休息了,我找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带领其它小朋友做游戏,孩子们的情绪都很高,一个个都举起自己的小手,争着要当小老师,我就对大家说了,我要请表现好的小朋友,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到处跑,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哗”所有的小朋友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我就找了一个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并且告诉他们,小老师的名额是不固定的,在游戏的过程中,谁的表现好我会看情况更换小老师的,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表现都非常的好。
其实,有很多时候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待,只会让孩子渐渐的失去兴趣,而我们只需要做一些简单的改变,就可以让孩子充满着激情,让孩子们自己说说故事,复习复习歌曲、儿歌,做做游戏。这样孩子们的情绪会好很多,会有助于孩子们一天的学习情况,所以,请不要让孩子在等待中度过。
《老师也有坏习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老师也有坏习惯:今天,我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听话的小朋友》,讲完故事我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过拉拉从前那样的坏习惯-----总把东西乱扔乱放,用时就找不到呢?”孩子们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般,生怕别人以为自己有坏习惯。我一看这种情形就先展开了“自我批评”。“老师原来一下班,回到家就把电动车的钥匙随手乱扔,等到第二天要上班的时候,遍满屋子找,总耽误时间。后来我看了这个故事,就决定改掉乱放东西的坏习惯。下班回到家,我便把电动车的钥匙挂在衣钩上,第二天上班直接从衣钩上拿钥匙,节省了上班的时间。”孩子们听到这里,都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
这时,我把之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你们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过了会儿,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的坏习惯,“我玩了玩具就乱扔乱放”.“放学后,我把书到处乱扔,上学时经常找不到。”“我用完了彩笔到处乱放,妈妈都给我买了好几盒了。”······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都表示以后要有条理的摆放物品,不乱扔乱放,把身边的物品变成自己的好朋友。
这次的“自我批评”不仅没有降低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使孩子们明白了要坦然的面对缺点,在错误面前勇于承认,主动改正。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老是要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老师才能更深的了解、研究、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
一次无意中,我哼唱歌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星星眨着眼睛······“这时,孩子们用惊奇地目光看着我,马上跟着我一起唱。当我们唱完了,孩子们缠着我问这问那。凡凡问:“王老师你怎么会唱这首歌?你还会唱什么歌?”当我说:“我还会唱《小哪吒》、《黑猫警长》、《葫芦娃》、《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好多儿童的歌曲。”他们高兴得欢呼雀跃起来,这时我与孩子们共同陶醉在歌曲的海洋里。渐渐地,性格内行的孩子在我们的信任和关爱下情绪放松,消除了心理障碍。
老师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遇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的心理与世界和我们成人的相差甚远,同样的一件事情在孩子与成人眼中或许是天差地别。所以在对待孩子所出现的问题时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谨慎地处理。
在今天的区域活动中,程子珩和郭志浩小朋友在益智区游戏。在他们玩的积木中夹杂着一根聪明棒,两人都非常的喜欢,你争我夺的闹了起来。我过去问清了缘由,鼓励俩孩子商量怎么办。这时他们到挺客气说:你先玩会儿我再玩。孩子们嘴巴上说的很好,可是我一转身又吵了起来。我站着看了一会儿发现了问题所在:俩孩子其实都守着你玩一会儿我玩一会儿的原则,可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耐心不够或者说忍耐的时间有限,再有孩子对时间长短的理解不像成人。一会儿时间在孩子的眼中或许只是转个身的时间。所以,他们就因为“一会儿”又闹了起来。于是我想只有用孩子可以理解时间的方法,才能解决他们的矛盾也是最好的方式。我想的办法是:用数字描述时间的长短。于是,我对俩孩子说:你们会数数吗?孩子们点了点头。我接着说:你们都想玩但只有一根,你们可以一个一边玩一边数数,数到二十,然后换过来好吗?俩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了一下觉得可行就答应了下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远远地看着他们一个认真地玩着一个一边嘟囔着(应该在数数)一边在玩,然后再换过来,没有再发生摩擦。
或许还有更多更好地方法处理今天发生的问题,但是我很开心我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以他们的视角发现了问题的所在,选择适合孩子特点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和理解并达成了共识,更解决了他们的摩擦。遇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让“一会儿”的问题延伸成许久。
正确看待幼儿园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
很多父母都会以“爱”的名义去管教孩子的某些行为,打着“爱你”的口号,将孩子掌握在自己的手心里,似乎只有这样父母才会放心,可能很多父母都会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孩子”,但是却从来没有父母替孩子想过这是否就是孩子所需要的。
由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校友会成员以及美国蒙台梭利教育专家们联合举办的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致力于双语学前教育。集团旗下“伊顿幼儿园”所推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以科学引导为主,让更多的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帮助家长们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伊顿育儿:幼儿教育的重点释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幼儿时期保持的天真与想象力将会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而逐渐减少,并逐渐趋于固定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在长大后的学习方式以及个性、品格的变化。一切为了孩子卓越的未来,伊顿幼儿园为孩子们提供最优秀的教育团队,实施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给与孩子独立的空间,满足孩子的社交、文化、以及语言等各方面发展需求,营造一个积极且不被打扰的氛围,让孩子拥有释放自己天性的环境。
伊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在不同的领域拥有着巨大的潜能。幼儿教育的重点便是释放孩子的天性并加以引导,让其成为孩子与家长都认可的特长。只有独具个性的孩子,才能在其喜好的领域出类拔萃,并在未来成为该领域的精英。
伊顿提醒:正确看待叛逆心态杜绝过度的“爱”
随着孩子的身心发育和知识的积累,要求“独立”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这种独立的意志正是孩子成长的体现。但是,当“独立”的要求与父母的“管教”相遇,就容易形成叛逆心态。“为什么一定要听你的,你说的也不一定对。”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出错,但是这种担心其实就是错误的行为,并且会对孩子的自信心进行打击,要么丧失独立的思考能力,使得孩子丧失创造力。要么会引起孩子报复式的不合作态度,抵触父母所有的教育行为,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
伊顿提醒各位家长,幼儿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很多家长将幼儿园当成了托儿所,这是家长们严重的意识错误。幼儿园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更应该与家长一起担当子女教育的角色。同时,幼儿教育机构与家长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伊顿家长大学在教育孩子之余也为家长提供正确的育儿经验和指导,与家长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教育随笔:换种角度看孩子
教育随笔:换种角度看孩子
刘**是我班有名的“惹事大王”,每天都会有很多幼儿告他的状,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让他跟着我,我到哪儿他就到哪儿,处处约束他、管制他、限制他的活动,以减少他闯祸的次数,可时间一长,我发现这个办法并不可取,而且还有些适得其反的感觉,你越管他,他就越跟你唱反调,但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那天,孩子们已开始游戏,一转身我发现身后的刘**不知去了哪里,我怕他又要出什么新花样,就马上去找他,结果发现他正扒在美劳区的地上捡别的幼儿剪下的废纸,我决定"放纵"他一次,只见他把那些碎纸撕成差不多大小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些正方形小块连起来,稍加装饰后居然就变成了一列火车,没想到几张废纸那么吸引他,他会玩的那么津津有味。虽然那火车并不起眼,没有买的漂亮,可整个过程刘**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那么的投入,好像是完成一项重要工程。那列火车其他孩子见了都说好,都争着看,争着玩,受到大家的表扬和赞许的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表现出奇的好,一直到游戏结束,都始终管好自己。
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我决定还他自由,给他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天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刘**的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一件不起眼的小东西,转眼之间就可以让他变成一件好玩的东西。可见,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不能用同一要求,同一标准衡量他们我们应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