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你有想过和孩子创设一个安全暗号吗?孩子应该学会哪些安全技巧?
发布时间:2020-06-10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上陌生人的车”……这些都是我们做爸妈的经常碎碎念的东西。但是我们也不能跟孩子寸步不离,他们总有一天要自己一个人朝前走。
当危险靠近的时候,孩子也需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技巧。因此,今天和大家分享10条细致的安全技巧,让TA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爸爸妈妈看完以后,记得教哦!!
1.不要在书包或是校服明显处贴名字
现在有些学校或幼儿园会要求孩子在书包或校服上贴上名牌,但贴在哪儿就很有讲究了,一定要把名字贴在隐蔽的地方,而不是明显的地方。当陌生人知道你孩子的名字时,天真的孩子很可能会放下戒心,认为他是认识的熟人,而变得信任他。所以,千万不要让一个陌生人轻易地得知孩子的名字。
2.与孩子约定一个秘密暗号
选择一个孩子容易记住的暗号,比如“功夫熊猫”、“艾莎”等,只告诉家庭成员或可信的人,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还可以创建一个书写的密码,如“111”代表被人诱拐,“123”代表有可疑的人跟踪,以便及时跟父母联系。在美国加州,曾有孩子用这种方法得到了父母和警察的解救。另外,如果你正忙着,托别人去接孩子,告诉他必须听到接头暗号才能放心跟着走。
3.确保孩子知道家人电话和110确保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姓名,爸爸妈妈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在自家电话上设置110快速拨键,教孩子在紧急情况下拨打110的方式:明确告诉接线员“我需要帮助”,如果当时不方便讲话,就摘下话筒放在一边,以便警察追踪。【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4.如果被车尾随,立刻向车行进的相反方向逃跑
告诉你的孩子,如果他们被陌生的车尾随,应该立刻向车行进的相反方向逃跑。因为车辆调头并没有那么容易,至少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
5.感觉遇到危险时,立刻向带孩子的妈妈求助
当感觉危险逼近,必须及时求救。告诉你的孩子,当他们感到不安全、父母又不在身边的时候,最好的求助对象是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她们通常最容易感同身受地帮助孩子脱离险境。我们从小被教导有困难找警察叔叔,但其实很多时候,警察很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求救,认为只是小孩的恶作剧。
当然如果身边没有带孩子的妈妈,要向警察、保安,商店或饭店的服务员,穿着制服的游乐场员工等等寻求帮助。
6.尖叫着问“你是谁?!救命!!”
我们其实常常在街上看到大人抓着孩子的手臂,孩子哭闹纠缠。但老实说,这种场景确实很难分辨到底是孩子遇到了危险,还是孩子在跟家长耍赖,于是大多数人选择直接走过。试想,万一那个孩子正在遭遇危险,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教会孩子,在这样的时刻,尖叫“你是谁!救命!”、“我不认识你!”、“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救命!”,“救命!他不是我爸爸!”以明确告诉周围的大人,他正处于危险中。
7.做出破坏性行为以引起注意
我们教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但是在遭遇危险的时候,请立刻抛弃那些礼仪礼貌。告诉孩子,当陌生人想要捉住他,他完全可以以拳打脚踢、尖叫或是撕咬的方式尽力反抗,以引起周围大人的关注,从而帮助他们。如果在超市等公共场合遇险,不妨把货架上的商品打翻,这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转头看看正在发生的事。
8.攻击坏人是不会被责怪的
一定要告诉孩子,他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一旦孩子孤身一人去了某地,碰到需要迅速摆脱的危境,要毫不犹豫地丢掉随身携带的任何东西,大声叫喊并快速奔跑。万一被陌生人挟持,也要大声叫喊,抓住附近固定的物体,如车门,自行车扶手等。也可以踢打挟持者的腹股沟或眼睛,不要轻易让挟持者抱走。要让孩子知道:为了保护自己而伤害了坏人,是不会被责怪的。
9.相信自己的直觉
有时候,孩子的直觉是很准的。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相信自己的直觉,当感到自己面临危险、心里觉得恐惧时,相信自己的本能立刻离开。
10.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在公众场合
放学时,让孩子和同学一起结伴回家;周末和同伴一起出行。两个或多个人在一起总比只身一人要安全。当孩子去公共洗手间时,父母也要陪同前往,以确保安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你送过孩子这些礼物吗?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作为父母你送给孩子不少礼物吧?可是您送过孩子这些礼物吗?
礼物一:爱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许多孩子对爱的需要远胜于对一两件玩具礼物的需要。
礼物“制作”:轻拍孩子的肩,临睡前给孩子一个吻,与孩子道别时跟他挥挥手。在孩子回家时给他一个问候,当孩子疲倦或精神萎靡时,抱一抱他,这些都是表达“我爱你”的信息。
礼物二:榜样
你传递给孩子最重要的信息往往不是用语言方式来达到的,在孩子的整个成长期,他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并以父母为楷模。
礼物“制作”: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看着你,观察你,因此,你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假如你不想让你的孩子沉迷于电视,那么你自己最好不要提起电视剧就眉飞色舞。
礼物三:健康
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尤其重要,父母坚持刷牙、健身和饮食卫生,都是向你的孩子无意中灌输一种观念:要照料好自己的身体。
礼物“制作”:让你的孩子定期去医院,接受必要的健康检查;鼓励支持他们锻炼身体;让孩子了解坏习惯对身体的危害。
礼物四:陪伴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你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你的心目中始终是第一位的,你要尽量做到周末和节假日与孩子在一起。
礼物“制作”:每周都计划一次与孩子共同的周末活动,然后,让孩子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让他们知道你非常愿意与他们在一起。
礼物五:幽默
适当的自嘲与幽默话语能使生活充满情趣,能让孩子看到事情轻松愉快的一面,从而热爱生活。
礼物“制作”:不要总是对孩子不苟言笑,而要和孩子一起嬉笑娱乐,与孩子一起观赏幽默表演时,应表现出欣赏,只要这些幽默不伤及他人。
孩子应具备哪些交往技能?
◆掌握基本的社交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表情、动作等)
1.培养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比如你好、谢谢等。
2.教孩子友善地和他人交往。比如,主动微笑和别人打招呼,说话时注视对方的眼睛,交谈时语调柔和。
3.学会用商量的语气。比如,希望和小朋友交换玩具时,要询问“可不可以”。
4.无意中伤害对方,要说对不起。
5.仪表打扮得体、干净。仪表整洁的孩子易赢得他人的喜欢,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增进交往兴趣。
◆学几种比较特殊的本领
对孩子们经常玩的游戏,有心的家长可以指导孩子怎样玩得更好,让他优于其他小朋友。这样,在游戏中,他就会成为孩子里的“焦点”,身边会聚一些人气,不仅能增强自信,交往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会主动关心别人
通常,热心肠的人更容易亲近他人,家长应鼓励孩子时常关心帮助别人。比如,班里小朋友生病了,主动看望或送个小礼物等,无形中能增进友谊。
◆学会分享
家长要从小教孩子学会分享。比如,每周抽出几个时间段,让孩子带上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儿或一起游戏,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同时,分享也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过程。
陪孩子写作业要讲求哪些技巧
新小学生年纪较小,自觉性差,如果家长不陪同写作业,可能会导致孩子的作业难以完成。但是,陪同写作业也要讲求方法,这样才能既发挥家长陪同的优势,又避免产生负面作用。
首先,家长可用看书读报的方式陪同。如果家长只是单纯的陪同,眼睛紧跟着孩子作业的笔尖转,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感,一碰到困难就问家长,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压力,不能专心思考。相反,如果家长陪同在旁,但各做各的事,就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减弱对家长的依赖感。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孩子旁边不适宜做一些干扰性过大的事情,比如玩电脑、看电视、打麻将,而应该看书读报,这样既可以创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也给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
其次,家长的陪同可逐步减少。如果家长陪同是“一天都不能缺”的话,孩子的依赖感还是容易形成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陪同,逐渐养成了写作业的习惯,此时家长可以考虑在一个星期中适当地找一天不在场陪同,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但是,家长不在场的时间不要有规律,当孩子摸清了规律后,反而会形成家长在旁就好好写、不在时就乱写的习惯。当然,当家长不在场陪同的时候,要 特别注意检查作业,让孩子意识到独立作业也必须认真面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陪同的时间可以适当减少,逐渐向独立写作业过渡。
再次,陪同写作业不等于当作业顾问。有家长陪同在旁时,孩子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问家长,家长为了省事就直接告知孩子,这样做极易养成依赖的习惯。当孩子问家长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查课本、查字典解决,如果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可以给予启发,千万不要轻易把答案告知孩子。
另外,做完作业后,不要帮助孩子检查对错,把这个工作留给孩子自己,哪怕这次因为粗心大意没检查出错误,而被老师罚了,也能够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以后就会加倍认真地检查。
四岁孩子应该开发哪些智能
因此父母对孩子应以进行感知训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观念的培养为主,不要过分强调文化知识教育,更忌急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要讲究科学,不能超越儿童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
然而,对孩子的启发,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带领孩子上公园。进大自然,游玩时,可运用自然景物及人文景观中丰富有趣的知识,如昆虫、植物、名胜古迹等,采用边游玩边观察,边讲述以故事的形式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激发孩子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孩子提问的好习惯。为入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比之下,那些不顾儿童成长规律,拔苗助长,一味地让孩子读英语、背古诗、做算术,0岁识字,三岁扫盲的父母,并不可取。
但担心孩子太小,怕用脑过度也是错误的。三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人的80%,是智力发开的关键时期,孩子大脑在丰富的环境和合理的引导等外来刺激下,脑细胞反获得急恰在此时生长,开始工作,并逐渐发育成长,成熟。因此对三岁以前的儿童进行适当的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启迪。
教育孩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何能做到更好的教育?
1、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专家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将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
2、教导他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3、鼓励他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鍊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笑口常开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5、有创意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7、激发他内在的艺术天份虽然科学家已证实没有所谓的“莫札特效应”,但是多让孩子接触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依然可以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专家发现,当孩子随音乐舞动、或是拿着画笔鸦,其实都是孩子在抒发他内在世界、表达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欢画画、跳舞或弹奏音乐,也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满意。
8、常常拥抱轻轻一个拥抱,传达的是无限的关怀,是无声的‘我爱你’。研究发现温柔的抚触拥抱,可以让早产儿变得较健康、较活泼,情绪也较稳定。对于大人而言,拥抱也能让人减轻压力,抚平不安的情绪。
9、用心聆听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吗?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孩子对你说话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孩子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学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觉时,是最佳的倾听时刻。
10、放弃完美主义我们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们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你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时,不妨先想想看:“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关吗?”“想像10年之后,这件事还有这么严重吗?”如果是No,那么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