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亲子教育——9月新生入园小测试,你家宝宝准备好了吗?转给家长!

发布时间:2020-06-04 小班入园教育笔记 亲子教育笔记 幼儿园教育小故事 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就要开始了,对于新入园的宝宝们来说,将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考验。你家宝宝做好入园准备了吗?先来做个小测试看看吧!

幼儿园入学测试

基本常识&语言表达题

1、宝宝的名字叫什么?今年几岁了?

2、可能会问的问题:父母的姓名,家住哪儿(说出大概位置或标志建筑物)。

3、小概率的表达问题:说一件你最高兴(或最不开心)的事。

自理能力&运动能力

1、问宝宝会不会大小便,会不会自己吃饭,这是幼儿园宝宝最基本的两大自理能力。

2、老师叫她自己去拿了一套餐具(或玩具)过来玩,一方面考验辨识能力,一方面看可不可以安静的独自活动,和对老师指令的反应能力。

3、扔个球出去让小孩拿回来。别小看这个问题,这是百分之八十幼儿园面试的测试题,旨在观察宝宝跑跳能力、动作发展,是否追球,以及性格内外向。

4、另外一个测试运动能力的就是让宝宝跟着老师做动作,如双脚并拢跳。

兴趣爱好&认知能力

1、问宝宝喜不喜欢听故事 ,平时喜欢听什么故事,或是最喜欢听的故事是什么?

2、平时喜欢什么,会什么?

3、拿各种动物、水果、蔬菜、形状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辨认,了解基本认知能力。

4、老师拿积木、小球或其他玩具给宝宝玩,观察宝宝对玩具的兴趣、动手能力、注意力和能否独自游戏。

5、在玩玩具的时候,老师可能会问他玩具的颜色和形状。

6、问宝宝的衣服颜色是什么?上面画了什么图?

7、小概率测试:唱一首宝宝会的小歌,或背一段小诗。

小概率测试:老师指令&同龄合群性

1、让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宝宝是否愿意。

2、问宝宝喜不喜欢和小朋友玩。

3、老师带领宝宝去操场活动区玩,看宝宝是否跟随老师。

考考孩子

拧瓶盖穿鞋子用筷子

“大宝(孩子昵称)进去,老师首先给量了身高后开始面试。老师首先拿出来的是两个碗,其中一个里头放了木珠子,给了一对筷子。

老师还给了个空瓶子,让孩子把盖子拧开来,再拧回去,同时,让孩子学小白免跳跳。

幼儿园会考孩子是否会穿鞋,会问孩子有没有穿纸尿片,主要看孩子是否会自己大小便。

考考家长

小朋友之间磕磕碰碰?

幼儿园面试不仅考孩子,还考大人。“例如,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交流吗?相处得怎么样?孩子身体好吗?如果病了你们会怎么处理?”

同时,幼儿园还声明孩子刚入园时,有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容易生病,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在家长晒出的考题中,还有一些问家长的考题则主要是“希望宝宝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如果小朋友有点磕磕碰碰,家长什么态度?”等。

宝宝入园前的生活准备

孩子入园后与家中的生活会有很大差异,需要他能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在入园前,父母就该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1、学习自己吃饭喝水

尽管入园初老师会给宝宝喂饭,但毕竟是一对多,难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妥善照顾。所以最好在家里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吃饭,还要吃得饱。另外,还应提前让宝宝学会自己用水杯喝水。

2、学会自己穿衣服

在入园前,妈妈可以教宝宝一些基本的穿衣技巧,如扣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宝宝如果只能等老师来帮忙穿衣,而自己完全都不会就很可能会着凉。

3、学会大小便

一般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家长就可以训练他自己大小便了。为了尽快帮助宝宝学会控制大小便,并且在需要大小便时能及时告诉身边的大人,家长在照顾宝宝时就要注意宝宝具体吃了什么、吃了多少。另外,家长还要帮助小朋友在入园前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4、学会表达需求

孩子幼儿园阶段表达能力可能还比较差,在熟悉的父母身边,还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到幼儿园以后,孩子表达能力差老师就可能难以会意。因此平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多和孩子说话,让他能和成人正常交流。

5、培养社交能力

小朋友走出家门进入幼儿园,也就相当于步入了一个小社会,免不了要和小朋友或老师打交道。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胆小怕生、性格内敛,家长就更要注意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以上都能做到吗?别担心,做好下面2个环节准备,宝宝开学后一定会适应幼儿园!

带孩子参观幼儿园

在参观实践中,孩子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有助于她在心理上向往幼儿园生活,拉近了幼儿园与小孩的距离。

帮孩子认识小伙伴

在入园前,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同一个班级的小伙伴,不必多,只一两个即可。孩子在入园后,班中有熟悉的小伙伴就会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让孩子容易适应群体生活。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入学,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有人也许会质疑该命题的合理性。近年来,“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小学进行“入学准备期综合活动”、学校向家长传递有关儿童入学的教育信息等。这些探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其中,有一件事尤为重要,就是爸爸妈妈如何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终生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最深刻、最持久的。就孩子入学这件事来说,爸爸妈妈对孩子上学的认识、感受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品质。为此,爸爸妈妈要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里想就这一话题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进行一下交流。

家庭的大事喜事

爸爸妈妈们,你们可曾意识到:孩子上小学是他们一生成长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大事、喜事。上小学标志着孩子将开始系统地学习生活。他们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们将像海绵一样吸收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渐渐长大。上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为此,爸爸妈妈需要营造温馨喜庆的家庭气氛,与孩子一起庆祝这一大事喜事,为孩子的成长高兴,为他们将成为小学生而祝福。全家人的庆贺,亲人们的期盼与祝愿,这一切将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甜蜜的记忆。它们会激发孩子上学的冲动与向往。

跨越心理上的陡坡

爸爸妈妈可曾学会换位思考,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和苦恼。成年人一般是很难想象从幼儿园跨入小学这两者之间的坡度有多大。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可是一个陡坡啊!

幼儿期与童年期是儿童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与发展任务。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生活的主要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幼儿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而小学童年期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通俗地说,幼儿以玩为主,小学生以学习为主,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昨天,他们还在幼儿园无忧无虑地玩耍,今天他们就要变成一个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回家后还有一堆作业在等着他们。

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水平较低,还是以无意性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控能力还较差。这些心理特点相对完成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而言差距是巨大的,这也正是初入学儿童所面临的困难与苦恼。爸爸妈妈,你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苦恼与无奈吗?你们能体会到孩子上学的不容易吗?所以说,这些幼小的学童可真了不起啊!爸爸妈妈只有有了这种感受才能充满爱心,很有耐心地去理解、懂得孩子,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去鼓励支持,帮助他们迈好入学第一步。

家长课堂:准备好当小学生家长了吗?


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小学,很容易走进三个误区。现在就来看看都有哪些误区,同时也问一下自己:准备好当小学生的家长了吗?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

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提示:孩子刚刚升入小学,势必出现多种不适应的情况,作为家长一定要在第一年细致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帮助孩子顺利渡过这段适应期。

误区二:父母对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提示:不要在孩子刚刚起步的时候就让他跟别人比成绩,这段时间,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对孩子来说,学习兴趣是第一重要的。

误区三:忽视孩子在家里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孩子的差异在本质上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如有的家长极度关注孩子的数学、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常常把别的孩子的好分数挂在嘴边,以此来“激励”孩子,但却不注重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提示:多数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数学、语文和英语的学习,但事实上,学习习惯的养成才是真正影响孩子获得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好习惯会终生受用,坏习惯会让孩子与之奋斗终生。知识的学习跟习惯的养成相比,容易很多。因此,在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刚刚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的时候,请您务必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这4个安全问题你谈了吗?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就更有可能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有时候,孩子打人会没有轻重,小孩子可能会受伤。

为了防止和减轻孩子在打架的时候受伤,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怎么保护自己。

自我保护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最脆弱,又要如何保护。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头,也就是脑袋,是我们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头上长着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然后问他,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鼻子呢?嘴巴呢?耳朵呢?如果孩子能够准确地说出五官的作用,别忘了称赞一下他。再接着问孩子:“头对于我们这么重要,那要不要保护好呢?”

要让孩子知道:保护好你的头部,下颚,肋部。

头部被重击会导致你眩晕。如果有人要敲自己的头,一定要用手阻挡,并大声说:“不可以!”

下颚和肋部是人比较脆弱的地方,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受到外力打击很容易导致骨折并伤及内脏。

要想将伤害降到最低,要懂得求助,或者逃跑,跑得越远越好。事后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大人。

2、受伤了,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而且可以哭小孩子天生好动,在幼儿园受伤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孩子受伤之后,尤其是出血、疼痛,多半不会自己处理。这个时候,老师的援助非常重要。

现在的幼儿园,一个老师要看护6个以上的孩子。所以老师并不能每时每刻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自己玩时,不小心受伤了,比如,摔倒磕碰了,或者被笔或者其他尖头的东西刺伤;或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因为发生冲突而受伤,甚至流血。

告诉孩子,这个时候不要紧张,一定要赶紧告诉老师。如果是腿部受伤,不能走动,又离老师远,就可以用大哭的方式来寻求老师保护。

或许在家时,孩子受伤了,有些父母会告诉孩子,没事儿,要勇敢,要坚强,不要哭。而且有些孩子较憨,行为退缩,不懂得开口求助。不过在孩子初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因为受伤而大哭,却是引起老师关注、获取保护的好方法。如果因为害怕或坚强而保持沉默,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是件有风险的事。

当然,你还应该告诉孩子,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受伤了,也要快速跑到老师身边,帮助他将受伤的情况转达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很快过来帮助他处理伤口了。

3、我不跟陌生人走

我们知道,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孩子入园前对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做登记,非直系亲属还需要交照片留档。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用担心孩子会跟陌生人走。

但是,如果平时接送孩子的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在幼儿园放学时赶到,那么父母除了打电话告诉老师之外,还要事先给孩子打上“不跟陌生人走”的预防针。让孩子知道,每天来接他的只有那些人,如果是其他人,即使就是认识的小区里的叔叔或者阿姨,在没有得到妈妈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们走。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童话王国,而是潜藏着很多危机,让孩子遵守自我保护的规则,很重要,也许看上去有点固执,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固执一点又何妨?

4、不要随便摸我

在幼儿园,孩子被性侵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使孩子所上的幼儿园老师都很好,也需要父母对他做一些必要的性教育,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性安全意识。

首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私密部位。可以像《小鸡鸡的故事》一样,告诉孩子,我们身体的私密部位,别人是不可以触碰的。在洗澡时,父母可以先示范给孩子怎么清洗,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去清洗自己的私密部位了。大小便时,都要去私密的空间——卫生间解决。在外面大小便时,更加不要让孩子的小鸡鸡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将私密空间的概念内化给孩子,养成保护私密部位的好习惯。

然后,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如果睡午觉时,或者尿湿了裤子,老师给孩子脱换裤子,或者给孩子清洗身体,可以跟老师说,我自己洗小鸡鸡;如果有大人触碰了你的私密部位,也可以大声说“不”,并离他远点。

不过,正规的幼儿园发生性侵等事件的概率还是非常小的,父母们不需要太过焦虑。其实,对孩子做安全教育,并不仅仅是针对幼儿园,更是针对整个社会,只是因为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开始,所以才从这里开始谈起。——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的能力。那么,就让孩子从入园开始,建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策略吧。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如不能用手去碰插座,不能碰开水壶,不能爬窗户等等,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讲一下。

您准备好宝宝的爬行期了吗?


导读:爬行既是宝宝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同时也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宝宝的生长发育程度各有不同,家长要关注宝宝开始爬行的时间。一般来说,6-7个月大时,宝宝坐稳了,可以为爬行做好准备。8-10个月是宝宝爬行的关键时期,这时父母要适当提供帮助,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交流过程。很多宝宝一开始会出现倒爬现象,爸妈可以用手在宝宝脚掌上轻轻推一把,帮助宝宝理解如何向前运动。有的宝宝爬行时腹部无法离地,爸妈可用毛巾提起宝宝腹部,让他练习手膝爬行,渐渐地他会上下肢协调起来。至于宝宝爬行的姿势,在爬行初期都不是很协调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肌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有所提高之后,动作会变得比较标准。宝宝的爬姿有很多种,踮着脚爬、匍匐爬、横着爬、拖着一条腿侧身爬等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不必太苛刻。

宝宝爬行的环境也是爸妈应注意的一个方面。第一,宝宝爬行的场地最好能开阔一些,这样才能提高宝宝爬行的积极性;第二,桌椅的尖角、电插头等位置要事先检查并排除其对宝宝的危险;第三,地毯清洁不当易滋生螨虫,而且地毯上的毛线易被宝宝吞食,最好用胶垫代替地毯;第四,弹簧床垫等弹性太好的垫子,或过软的垫子会令宝宝难以用力,不适合给宝宝爬行;第五,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用过度注意卫生,保持日常的清洁即可。

爬行既是宝宝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同时也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爬行时,宝宝必须把头、颈项抬高,胸腹离地,协调四肢来支撑身体并往前运动,这能很好地锻炼肌力,也使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同时,爬行过程中宝宝的视野和接触范围扩大,有更多的机会运用眼、耳、口、鼻等身体器官来观察和认识世界,促进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发展。另外,宝宝在爬行时能通过判断路程的远近和空间的大小培养出良好的空间感。

测试:你的宝宝心理健康吗?


看看下面的15个问题,再对照一下自己的宝贝,然后回答两个答案:“是”或“否”。看看你的宝宝得了几分?

题号1、3、6、8、11、14选“是”记1分;

题号2、4、5、7、9、10、12、13、15选“否”记1分。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3.孩子能否安定地躺下睡觉?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5.孩子是否挑食?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11.孩子是否能够做到夜间不尿床?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对号入座,看看你的宝宝心理健康程度:

A:得分在11分以上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很健康,但也不能因此而放松对他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可激发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大的潜力。

B:得分在6~10分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中等,存在一定的隐忧。孩子成长的道路有时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战胜失败、消除恐惧的技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例如孩子对黑有恐惧心理,不敢独自一人睡觉时,父母可在3岁孩子的卧室放一盏调光台灯;对于4岁的孩子,父母则可关灯,让孩子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故事边进入梦乡。研究表明,最初的成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

C:得分在5分以下

说明你的宝宝心理健康指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作为父母,让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责无旁贷。你可以针对宝贝相应的弱点慢慢地有耐心地寻求解决的方法,例如:为宝贝树立模仿的榜样,时时处处以自己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多带孩子去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如果必要时你也可以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教孩子识字你准备好了吗?


字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生活交流的根本。识字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通过看字形可以训练注意力、观察力;通过听音、读字可以训练听觉、记忆力;通过对字义的理解,可以发展想像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教孩子识字呢?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法进行。

1、以物识字:当孩子认识物体时,同时教他认识表示这个物体的字。

2、以动作、表情识字:当孩子出现某种动作或表情时,可教他相应的字。如:走、跑、推、开、看、笑、哭等。

3、以字代字:当孩子学习一个字时,可同时学习与这个字相关的字。如学“上”教“下”,学“冷”教“热”等。

4、给孩子讲故事、念儿歌的过程中教孩子识字。

5、唱歌、散步、看电视的过程中教孩子认字。

6、识字游戏:通过配对游戏等方法让孩子找字、认字。

7、教孩子识字的方法:比如字形记忆,通过字的偏旁部首来记忆;字义记忆,根据字的含义归类记忆。

在教孩子识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避免填鸭式教育。

2、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

3、运用看、听、读、动手等多种途径教孩子识字。

4、及时复习学过的字。

5、在教的过程中要尽量用普通话,切忌用方言。

家园必看|诺如病毒又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流感病毒还在肆虐,诺如病毒又拉响了警报。真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自十一月以来,诺如病毒感染数起,而且今年貌似比往年更严峻,12月10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再次发布消息,提醒幼儿园或学校一旦发现儿童、学生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应指导其就诊,并居家隔离治疗。

那么,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们聚集的幼儿园和学校,自然就成了重灾区,一波又一波的病毒侵袭而来,孩子们要挺住!

揭开诺如病毒真面目

诺如病毒感染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生而且传播力强,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其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目前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此病的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病程一般为2~3天,发病后1~3天是排毒高峰。

?诺如病毒属自限性疾病

自限性疾病,就是疾病在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就可痊愈的疾病。

所以,宝爸宝妈们不必看到“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就开始慌,它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一般在感染24~48小时后发病,2~3天即可恢复。

❤️温馨提示

感染诺如病毒后,幼儿频繁呕吐或腹泻会导致脱水,需特别关注,应及时预防脱水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

诺如病毒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由于病毒很小,摄入不到100个诺如病毒就能使人发病(一次呕吐就可以排出数以亿计的病毒粒子)即使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也能致病。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四月是诺如病毒的高发季节,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冬季呕吐病”。在1995年,我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在全国各地先后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温馨提示

幼儿园应做好全面预防和消毒工作,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待幼儿离园后,请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园所所有班级、礼堂和专项教室做彻底的消毒工作。

⚠️有校车的园所也要对校车进行专业消毒。

⚠️组织全体教职工就诺如病毒的防控工作进行培训,对病毒的特点、传染病的症状、体征、传播途径进行详细讲解。

⚠️一旦发现园内幼儿有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立即转送保健室并通知家长接回就诊。

⚠️及时对幼儿腹泻、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

如果幼儿不幸中招,又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频繁呕吐,无法进食和进行口服补液。

?腹痛症状较明显,休息后无法缓解,无法进食。

?有反复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或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控制不佳。

?大便为粘液样便或者有脓液及血,气味较臭。

?精神较差,昏昏欲睡,口唇、皮肤干燥、烦躁口渴、眼窝或囟门凹陷、尿量明显减少,提示患儿有脱水症状。

诺如病毒基因型多样,极易发生变异,感染后免疫保护力仅可持续6-24个月,且缺乏交叉免疫,因此一个人一生中能反复感染诺如病毒。

如果幼儿感染反复呕吐该怎么办?

☑️维持呼吸道畅通

幼儿呕吐厉害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喷出,爸妈应立即将鼻腔中的异物清除,保持呼吸道畅通。

☑️保持口腔清洁

呕吐之后,会有一些胃酸及未消化的食物残留在口腔中,难闻的味道会使幼儿不舒服而更想呕吐,这时可让幼儿用温开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短暂禁食

往往父母看到孩子呕吐后,就会担心孩子体内养分缺乏,然后着急给幼儿准备吃的,结果又引起第二波的呕吐(可能吐出来的比吃进去的还多)。其实,呕吐后的处理应是先暂时禁食2~3小时,包括开水、牛奶等。

若幼儿吵着要喝水,可让幼儿漱漱口腔但不要将水喝下去。当症状改善,幼儿较舒服时,再给予多次少量的电解质液。若无明显恶心、呕吐、腹胀情形,可给予清淡食物(如稀饭、干饭、面包、馒头),但应避免奶制品、油腻饮食两三天。

当幼儿呕吐后出现脱水症状,如呼吸心跳加快、欲哭无泪,前囟门或眼眶凹陷、乏尿、活力变差等,应尽快送医诊治。

幼儿感染后要避免脱水感染诺如病毒后,幼儿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需特别关注,对于孩子来说,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

宝爸宝妈们要仔细观察,如果幼儿出现尿量减少、尿色深黄,口水减少,哭闹时眼泪也少,甚至出现了精神萎靡的症状,那么就是出现了脱水的症状。

这时,要纠正脱水、避免电解质紊乱,首选口服补液盐。在每次呕吐或腹泻后给予相应吐泻量的口服补液盐,其他时间则可随时少量多次地喂给口服补液盐或其他液体,这样会让幼儿恢复的更加快速,也可鼓励孩子多喝水、或者吃一些米汤、稀饭、面汤等流质食物

诺如病毒预防提醒

⚠️在饮食上,生和熟的食物要分开处理和贮存,避免交叉污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食用的所有食物,尤其是海产品,应彻底煮熟。

⚠️少吃生蔬瓜果,吃前一定要洗干净。

⚠️厨具餐具定期消毒,家人之间水杯不要混用。

⚠️如果有人感染,要让幼儿和感染源隔离。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清洗被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家园共育:你是个合格的家长吗?测试一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父母自身的素质,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将对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可替代的。

一个孩子的教育虽然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组成,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是终其一生的。事实上,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今天的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做了家长,就算不合格也没人会让我们下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难免会出现失误。优秀家长是少之又少的,以下是优秀家长具备的基本素质,测试一下吧!

优秀家长具备5颗心:

1.对孩子有极大的耐心。

2.有原则的爱心。

3.坚持不懈的恒心。

4.细致的关心。

5.保持童心。

优秀家长会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1.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2.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德智兼顾,对孩子实行全面的培养。

4.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虚心向孩子学习。

不合格家长常犯的5个错误:

1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的无望。

2对孩子过度保护——造成孩子的无能。

3对孩子过度干涉——造成孩子的无奈。

4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自私、不懂感恩。

5对孩子过多指责——造成孩子的自卑自闭。

一个优秀的家长,不仅仅要养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更要注重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效仿。这是最正确,也是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式。

相关推荐

  • 入园,你准备好了吗? 入园,你准备好了吗?眼看九月即将到来,一批满三岁的小朋友就将结束他们无拘无束的放养生活而进入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们或许都要松了一口气了,这淘气的小子或闺女有人帮着管啦,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2020-11-02 阅读全文
  •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入学,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有人也许会质疑该命题的合理性。近年来,“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家长课堂:准备好当小学生家长了吗? 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小学,很容易走进三个误区。现在就来看看都有哪些误区,同时也问一下自己:准备好当小学生的家长了吗?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
    2021-08-31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这4个安全问题你谈了吗?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
    2020-06-04 阅读全文
  • 您准备好宝宝的爬行期了吗? 导读:爬行既是宝宝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同时也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宝宝的生长发育程度各有不同,家长要关注宝宝开始爬行的时间。一般来说,6-7个月大时,宝宝坐稳了,可以为爬行做好准备。8-10个月是宝...
    2021-06-16 阅读全文

入园,你准备好了吗?眼看九月即将到来,一批满三岁的小朋友就将结束他们无拘无束的放养生活而进入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们或许都要松了一口气了,这淘气的小子或闺女有人帮着管啦,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

2020-11-02 阅读全文

孩子入学,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有人也许会质疑该命题的合理性。近年来,“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

2021-04-05 阅读全文

家长们把孩子送进小学,很容易走进三个误区。现在就来看看都有哪些误区,同时也问一下自己:准备好当小学生的家长了吗?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

2021-08-31 阅读全文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

2020-06-04 阅读全文

导读:爬行既是宝宝发育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同时也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宝宝的生长发育程度各有不同,家长要关注宝宝开始爬行的时间。一般来说,6-7个月大时,宝宝坐稳了,可以为爬行做好准备。8-10个月是宝...

2021-06-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