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木屐咯叽叽》2篇

发布时间:2020-06-04 幼儿园大班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语言优质课说课稿 幼儿园优质课教案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木屐咯叽叽》”的内容一文。让幼儿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解故事内容故事,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解故事内容故事,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2、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PPT,幼儿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拖鞋图片,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拖鞋在古代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又是用什么做的吗?

2、出示木屐,告诉其名字。

师:拖鞋在古代的时候叫做木屐,木屐用什么做的?

那木屐是怎么来的呢?有个民间传说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故事情景: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听完故事你知道木屐是怎么来的吗?

(2)他们为什么要做木屐呢?

小结:做木屐原来是要木屐发出咯叽叽的声音,让大熊不来伤害他们。

(3)他们在做木屐前是怎么对付黑熊的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完故事要请小朋友来扮演老婆婆和老公公这两个角色,所以请大家仔细听。

3、再次完整欣赏故事,为故事表演做准备。

师:那用木屐之前老公公和老婆婆是怎么来逃避黑熊的伤害呢?

他们上山的时候,心情会怎么样?那山下的人呢?大声喊的时候表情怎么样?为什么要这样的表情?

那你们愿意来做做老公公和老婆婆吗?

4、幼儿分角色扮演,用肢体和语言表现情景。

预设:老婆婆上山的时候为什么左看看,右看看?老公公为什么不停地大声喊?

你们发现刚刚上山的老公公好像很紧张,为什么?

三、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师:现在你知道木屐的由来了吗?

小结:其实这只是一个为了纪念木屐诞生的小故事,但人们能编出这样的故事,也体现劳动人民的聪明。

师:可能现在我们中国船木屐的人比较少了,那你知道哪个国家的人民总是穿着木屐呢?原来,别的国家的人们穿着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木屐,你会有什么感觉?

四、拓展:

除了木屐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且这些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也在用?

教案二

【活动目标】

1、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

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或CD、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山上有黑熊。

1、老师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公公、老婆婆,住在大山下。他们每天要到山上去挖野菜、砍柴。可是,山上来了一头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会怎么办呢?我们来听一下故事。

2、出示第一幅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段。

3、教师再讲一遍,讲到老公公、老婆婆大声呼喊的地方,请幼儿帮老公公、老婆婆喊出声音来。

二、穿着木屐上山去。

1、老公公、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们的嗓子喊哑了,但他们每天都要上山劳动,这可怎么办呀?

2、引导幼儿讨论老人上山去劳动,该如何应对黑熊的威胁。讨论时,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既要避免黑熊的危害,又不能伤害动物。

3、你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吓走黑熊,又不伤害黑熊。

4、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5、出示第二幅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6、老婆婆和老公公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黑熊听到声音会怎么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挂图中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猜测黑熊听到声音的反应。

7、教师播放音带,让幼儿完整倾听一边故事。

三、木屐咯叽叽。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为表演故事情景做准备。

2、熟悉儿歌之后,男女幼儿各一名,分别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教师以旁白的方式叙述故事,讲到老公公、老婆婆互相呼喊时,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儿互相呼喊。讲到老公公、老婆婆穿着木屐上山去时,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儿踩踏出声音。其他幼儿诵念儿歌《木屐咯叽叽》。

3、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附故事:

住在山脚下的老婆婆上山挖野菜。老公公担心黑熊会出来,他大声地喊:“老婆婆,小心啊!”老婆婆大声地回答:“好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不停地喊,黑熊不敢过来了。

老公公上山去砍柴,老婆婆担心黑熊会出来。她大声地喊:“老公公,小心啊!”老公公大声地回答:“好的!”老婆婆和老公公不停地喊,黑熊不敢过来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们的嗓子喊哑了。老公公、老婆婆每天都要上山劳动。这可怎么办呀?他们做了一双“咯叽、咯叽”响的木头鞋子。

老婆婆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咯叽叽,咯叽叽……”,黑熊吓得不敢出来了。

老公公和老婆婆,把这个办法告诉了住在山下的人。大家都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咯叽叽,咯叽叽……”,木头鞋子不停地响,黑熊吓得逃走了。

木头鞋子会“咯叽叽,咯叽叽……”地响,大家把这种鞋子叫做“木屐”。从那以后,大家都穿着木屐上山去,一边高兴地唱起山歌《木屐咯叽叽》:

咯叽叽,咯叽叽,

穿着木屐上山去。

上山去,咯叽叽,

黑熊吓得躲开去。

幼儿百科: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屐咯叽叽》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屐咯叽叽》”。让幼儿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

2、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故事磁带或CD、幼儿活动材料。

活动重难点

重点: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

难点: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

山上有黑熊

1、老师要讲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的是:一对老公公、老婆婆,住在大山下。他们每天要到山上去挖野菜、砍柴。可是,山上来了一头大黑熊。老公公和老婆婆会怎么办呢?我们来听一下故事。

2、出示第一幅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段。

3、教师再讲一遍,讲到老公公、老婆婆大声呼喊的地方,请幼儿帮老公公、老婆婆喊出声音来。

基本环节

一、穿着木屐上山去

1、老公公、老婆婆上山去,都要不停地喊,他们的嗓子喊哑了,但他们每天都要上山劳动,这可怎么办呀?

2、引导幼儿讨论老人上山去劳动,该如何应对黑熊的威胁。讨论时,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既要避免黑熊的危害,又不能伤害动物。

3、你们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吓走黑熊,又不伤害黑熊。

4、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和老婆婆想出了什么好办法。

5、出示第二幅挂图,教师讲述故事第三段。

6、提问:老婆婆和老公公穿着木头鞋子上山去,黑熊听到声音会怎么样?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第三幅挂图中老公公和老婆婆的表情,猜测黑熊听到声音的反应。

7、教师播放音带,让幼儿完整倾听一边故事。

二、木屐咯叽叽

1、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为表演故事情景做准备。

2、熟悉儿歌之后,男女幼儿各一名,分别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教师以旁白的方式叙述故事,讲到老公公、老婆婆互相呼喊时,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儿互相呼喊。讲到老公公、老婆婆穿着木屐上山去时,扮演老公公、老婆婆的幼儿踩踏出声音。其他幼儿诵念儿歌《木屐咯叽叽》。

结束环节

1、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幼儿交换角色,再次表演。

2、再请个别幼儿继续分组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阅读幼儿活动材料书第一册第31~36页《木屐咯叽叽》

活动反思

活动中在多次集体表演时,孩子们表现地很兴奋,觉得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大声互相叫喊很有趣很好玩。结果导致孩子们扯着嗓子在里面拼命地喊,好像在比谁的声音响。这样即对孩子的嗓子不好,使孩子容易激动,又影响了课堂的秩序。所以,在集体回答和表演时要会向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比如:“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叫喊,老公公老婆婆需要大声喊,我们人多,声音响,只要喊出声音就可以了。”这样的要求会使课堂效果更佳

幼儿百科: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鸡叽叽》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生时的过程、形态,可爱的成长变化。

2、喜欢小鸡,体验鸡妈妈爱小鸡的情感。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喜欢小鸡,了解小鸡出生时的过程、成长变化等。

活动准备:

课件、小鸡出壳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引起幼儿兴趣。

瞧,这是什么?

你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如果鸡妈妈孵化,会有谁?小鸡长得怎么样的?

对,这只鸡蛋里藏着一直可爱的小鸡,也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认知鸡蛋,知道鸡蛋可以孵化小鸡,引起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二、讲述故事——《小鸡叽叽》

提问:鸡妈妈怎么孵化,小鸡是怎么出壳的?(温度、时间等),体验鸡妈妈伟大的爱

小鸡叽叽在蛋壳里想做些什么事?小鸡看到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反应?

小鸡是怎样长大的?(晒太阳、吃喜欢的东西等)(课件观看)

通过故事,了解小鸡的孵化、成长的过程,体验鸡妈妈的伟大

三、歌表演:小鸡出壳

1、欣赏歌表演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只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鸡好吗?

(1)蛋壳是怎么样的?(圆溜溜的)

(2)它可能会怎样出壳呢?(钻出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身体、小脚等)

2、共同分解动作

(1)随着音乐初步学唱学跳。

(2)集体共舞,体验小鸡出壳,更加喜爱小鸡。

幼儿扮演小鸡,亲身体验小鸡出壳、成长的过程,对小鸡孵化、成长的过程有了更深的印象,从而更加喜爱小鸡。

活动反思:

运用故事,了解了小鸡的外形特征(圆圆的脑袋、胖乎乎的身体等)、出生的过程(需要时间、温度孵化),体会到了鸡妈妈伟大的爱以及小鸡的成长过程(晒太阳、吃喜欢的东西)。还通过猜测小鸡在蛋壳中想些什么?来丰富故事的内容,孩子的想象比较积极,如:小鸡叽叽想知道自己的妈妈长什么样。小鸡叽叽想看看外面风景漂亮吗?小鸡叽叽想和好朋友出来做游戏等等。

最后通过歌曲《小鸡出壳》,让孩子来做一只小鸡,亲身体验小鸡出壳、成长的过程,从而更加喜爱小鸡。孩子非常地开心。

幼儿百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鸡的国家,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湖北、江西、山东、河南、甘肃等省都发现有四千多年前的鸡骨或陶鸡。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花的语言》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花的语言》”的内容一文。让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了解花语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学问,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在孩子们的游戏《花店》中生存的,在一次游戏分享中,我们在讨论花店没生意的原因中,有的孩子说花店老板不会做生意、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花送到幼儿园,上次我在门口就看见有人送花来我们幼儿园、有孩子说花店里花的品种太少了,有的孩子说上次我喝酒看见新娘手里拿得花可漂亮了……孩子们的话使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就问幼儿:“这些花代表什么意思呢?每个地方送的花都一样吗?”孩子们听了都摇摇头,他们互相窃窃私语起来“你知道吗?玫瑰表示什么?送给妈妈什么花等,他们非常渴望知道答案,看到孩子们对这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预设了今天这个活动《花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花语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学问。

2、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花的知识、鲜花、包装纸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交流:

1、大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花?

2、你喜欢什么花?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选花:

1、请幼儿打开信封看看信上说什么?

2、给他们选什么花?为什么?

3、幼儿按照信上的任务去选花。

三、送花:

1、这样可以送了吗?

2、幼儿包装花儿。

四、设问:

你们再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送花?送什么花?

幼儿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猫和包》2篇


活动内容:猫和包(儿歌游戏)

重点领域:语言活动方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逐步减少图标记忆绕口令,喜欢朗诵绕口令。

3.提高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兴趣,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自制教学图片。

2.每人一份《猫和包》的图标(图标后面贴上双面胶)、贴图标的底板。(放在幼儿的座位下面)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逐步提问故书内容:故书的名字叫什么呀?故事里面有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摆放图标如、当幼儿说出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教师就将标题图标“猫和包”放在自板上;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还有小猫”.教师就将“小宝”和“小猫”的图标摆出来。以此类推,根据幼儿的回答增加图标,并有意识地根据绕口令的格式将图标摆放出来。

二、集体欣赏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教师:你知道吗,这个故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来念,想不想听一听?

2.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一2遍,并加快速度,使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三、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引导幼儿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根据幼儿的回答把这些图标特别指出来,让幼儿反复念一念,感知这些字词的发音特点)

2、教师小结:绕口令是将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大家练习发音。绕口令有节奏感,可以越念越快,十分有趣。

四、引导幼儿借助小图标朗诵、记忆绕口令。

1.请幼儿把椅子下面的图标和贴图标的底板拿出来。

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着图标读一读,练一练,注意把那些容易念错的字念准确。

2.鼓励幼儿自己看着小图标朗诵绕口令。教师注意巡回倾听,及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幼儿尝试根据自己学习的进度逐步减少图际记忆绕口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先去掉两个图标进行练习,然后逐渐去掉多个图标,直到最后鼓励幼儿不使用图标进行练习。

五、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人节奏练习,如让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引导幼儿尝试加快速度朗涌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4.教师:你们回去学一些绕口令,我们再开一个绕口令表演会。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绕口令的特点,能在图谱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喜欢朗诵绕口令,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教学图谱、摆放图谱的底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教师逐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猫和包",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挂图)2.师:故事中有谁?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回答)3.师:对了,故事里有小宝、包、小猫,讲的是小宝拿包追小猫,小猫叼走了包,小宝追猫去要包,小猫叼着包和小宝猫猫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摆放图谱,当幼儿说到"故事里有小宝和小猫"时,就在底板上摆出小宝和小猫的图谱。)

(二)教师朗诵绕口令"猫和包",了解绕口令的主要特点。

1.师:"猫和包"的故事还可以用一种叫做绕口令的方法来念,接下来请小朋友听老师来念念绕口令"猫和包"。(教师示范绕口令)

2.教师示范朗读绕口令1-2遍后加速,让幼儿初步感受绕口令的特点和趣味性。

师:现在老师把这首绕口令念快一点,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感觉。

(三)组织幼儿练习朗诵绕口令,充分感受绕口令的特点。

1.幼儿练习绕口令。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念绕口令"猫和包",我看看谁念得最好听。

2.引导幼儿重点练习易读错的字、词、句。

(1)师:小朋友们念的很好听,绕口令是把一些发音相近的字和词放在一起,帮助你们练习发音,你们刚才念绕口令的时候觉得那些字容易念错?(幼儿回答)

(2)师:老师也发现小朋友容易把猫和包念错,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3.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容易读错的字和句子指出来,教幼儿反复地练习,感知这些字、词、句的发音特点。

师:我们一起再念念绕口令"猫和包"。

3.鼓励幼儿加快朗读速度。

师:接下来,速度要加快了,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念的最好听。

(四)引导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进一步练习朗诵绕口令。

1.引导幼儿边拍手边按节奏念绕口令,进行节奏练习。

师: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边拍手边按节奏念绕口令,这样念出来的绕口令更好听。

2.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绕口令比赛,看谁念得又快又好。

师:现在老师想请这边的小朋友和这边的小朋友比赛念绕口令,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念得又快又好。

3.请个别幼儿表演朗诵"猫和包"。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坐得最棒的小朋友上来朗诵"猫和包"下面的小朋友听一听谁念得好?哪里念得好?

4.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念的很棒,接下来我们一起再念一遍。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们学习了绕口令"猫和包",你们回去可以念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屐咯叽叽》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屐咯叽叽》”。让幼儿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聆...
    2020-06-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小鸡叽叽》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生时的过程、形态,可爱的成长变化。 2、喜欢小鸡,体验鸡妈妈爱小鸡的情感。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
    2020-12-16 阅读全文
  • 大班律动操 | 咕叽咕叽咕 咕叽咕叽咕是王雅的一首歌曲,歌词内容虽然不适合幼儿听,但是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却很活泼欢快,所以经常用作幼儿园体操的备选歌曲。本首律动很适合大班幼儿,动作连贯,灵活,符合大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 律动视频...
    2020-01-03 阅读全文
  • 幼儿故事:叽叽喳喳的西瓜睡前小故事 每到睡觉前,小孩子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缠着爸爸妈妈说说睡前小故事。那有哪些有趣的睡前故事呢?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也为大家分享叽叽喳喳的西瓜睡前小故事,希望各位小宝贝能睡个好觉!
    2023-02-17 阅读全文
  • 睡前故事:叽叽喳喳的西瓜 小刺猬准备把一只最大最熟的西瓜搬回家去招待朋友,结果小兔和小松鼠听到西瓜在叽叽喳喳的讲话,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刺猬的瓜田里,结了很多大西瓜。小刺猬挑了一只最大最熟的西瓜,准备把它运回家,招待朋友们。西瓜...
    2021-09-04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木屐咯叽叽》”。让幼儿能以肢体动作和语言表现故事情景,聆听故事,感受劳动人民应对自然危害的生活智慧,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聆...

2020-06-0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鸡出生时的过程、形态,可爱的成长变化。 2、喜欢小鸡,体验鸡妈妈爱小鸡的情感。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

2020-12-16 阅读全文

咕叽咕叽咕是王雅的一首歌曲,歌词内容虽然不适合幼儿听,但是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却很活泼欢快,所以经常用作幼儿园体操的备选歌曲。本首律动很适合大班幼儿,动作连贯,灵活,符合大班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 律动视频...

2020-01-03 阅读全文

每到睡觉前,小孩子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缠着爸爸妈妈说说睡前小故事。那有哪些有趣的睡前故事呢?今天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也为大家分享叽叽喳喳的西瓜睡前小故事,希望各位小宝贝能睡个好觉!

2023-02-17 阅读全文

小刺猬准备把一只最大最熟的西瓜搬回家去招待朋友,结果小兔和小松鼠听到西瓜在叽叽喳喳的讲话,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刺猬的瓜田里,结了很多大西瓜。小刺猬挑了一只最大最熟的西瓜,准备把它运回家,招待朋友们。西瓜...

2021-09-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