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清明活动 | 11个精彩的节气活动,让你感受时令里的自然变化

发布时间:2020-04-10 幼儿园清明活动方案 幼儿小班清明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清明》

2019年清明节气为:4月5日

二十四节气

中  文  名:清明

外 文 名:Tomb-Sweeping Day

寓 意: 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时 间:第五节,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春分后第15日

气候特点: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三 候:桐始华、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

风俗 活动: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风俗 食物: 祭祖金猪、鲜果茶点等

养 生:护肝养肺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正午测日影

自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请成人协助幼儿记录清明节气始一周或一月正午日影的长度,了解太阳变化的规律。

活动二:

测一测温度

清明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忽冷忽热,乍暖还寒,成人与幼儿一起记录清明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早中晚的温度,在一个又一个五天的轮回里,准确地感受着季节的交替。

活动三:

桐始华,感时令

清明节气一候为“桐始华”,即是说在清明节气所管辖的十五天里,第一个五天里会见到桐树开始开花;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等待第一朵桐花开,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感知生物界对时间的响应,发现这个时令里自然的变化。

活动四:

一起观察“田鼠化为鴽(rú)”

清明二候为“田鼠化为鴽”,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成人带着孩子观察田鼠藏、鴽鸟出的现象,了解自然界万物生存的智慧,以及万物之间的关联。

活动五:

等待第一道彩虹

清明节气三候为“虹始见”,第三个五天能见到的典型事物是彩虹出现,虹为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见虹。成人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带着孩子观察记录第一道彩虹的出现,并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了解自然现象。

活动六:

采集春天的颜色做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采野菜(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而定,有的是艾草、有某种植物叶子),清洗打成汁,自己揉面团做青团,品尝清香的味道。

活动七: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时节,充沛的水分可以满足作物成长的需要,是春耕的大好时节。这时,教师可以带着孩子在园所的耕种区域点豆(毛豆四季豆刀豆),体验翻土,挖坑,埋种子,浇水的农事过程,了解自然物生长的奥秘与道理,感悟自然的力量。

活动八:

清明绘彩蛋

清明节绘彩蛋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之一。传说,开天辟地的盘古在鸡蛋中化孕“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艺文聚类》)。清明节画彩蛋也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做一回植物染蛋。

更多手工鸡蛋做法可参考:清明节手工 |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鸡蛋?鸡蛋可以怎么玩?

活动九:

和孩子一起踏青荡秋千,爬竹竿

古代,民间多爱在清明踏青时节荡秋千、爬竹竿,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成人可以选择天气晴朗之时带着孩子一起踏青,运动嬉戏,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十:

一起插一株柳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了解插柳习俗的来历与意义、亲手插一株柳,感受民俗文化。

对于插柳的风俗多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二为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三是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四是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折柳插在班级门框上

折柳插种

活动十一:

学习有关清明的诗词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朝中措·清明时节》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

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

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社会的重大春祭节日。这一时节吐故纳新、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节将节气与民俗融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了解清明,了解节气与人类的关系,学会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Yjs21.Com更多幼儿活动方案扩展阅读

惊蛰节气活动 | 10个精彩的活动,带你走进奇妙的节气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惊蛰》

 2019年惊蛰节气为:3月6日

二十四节气

中 文 名:惊蛰

外 文 名:Awakening of Insects

寓意:蛰虫惊醒,天气转暖

时间:第三节,每年3月6日

气候特点: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三 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风俗活动:祭白虎化解是非、惊蛰吃梨、蒙鼓皮、“打小人”驱赶霉

风俗食物:梨

养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邀请爷爷奶奶一起耕种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由此起始,惊醒的不仅是昆虫鸟兽,更是一年的希望。在这寓意着复苏与新生的时候,请经岁月洗礼的老人们,带着孩子们了解节气,走进节气,感受时间与生命的轮转循环之美。也许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娱乐不像年轻人一样多姿多彩,但可以让他们给我们带来生活的经验与敬畏,也让孩子们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生机与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在班级里发布消息征集“惊蛰播种人”,邀请班级的爷爷奶奶们参与活动;

并请家长给孩子准备耕种的种子(方便种植为宜)

2.教师提前与老人交流,要准备耕种的种子(可根据情况由教师建议、空心菜、豇豆……)

3.举行迎接仪式,欢迎爷爷奶奶们的到来,并向孩子们介绍活动的意义

4.请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带的种子

5.全体师幼与老人一起漫步在幼儿园,观察惊蛰节气有哪些变化表现

6.认识农耕工具及使用方法,叮嘱使用安全。

7.分组耕种,爷爷奶奶和老师们轮流指导各组幼儿进行耕种

小小的种子本是朴实无华的,但从孩子将它放进泥土中开始,它就不是普通的种子,里面包含了大人会孩子们殷切的希望,也满载着孩子们心中的小小梦想。

8.合影留念,纪念春耕

活动二:

“打小人”去霉运

惊蛰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可能人们会感觉有些“封建迷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人需要一些精神寄托,这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当然,在幼儿园里这样的活动不适合开展,但是可以取其寓意,改其章法。在班级里开设情绪角、冷静区,投放可以发泄情绪的玩具,例如毛绒玩具、打地鼠玩具、发泄公仔等,供孩子们在这个空间里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让自己的心情得以平静。

毛绒玩具

发泄公仔

打地鼠玩具,可以直接购买或者教师自制

活动三:

童话剧讲述春雷故事

以童话剧的形式向孩子们讲述了惊蛰这一节气的到来。春姑娘悄悄告诉小蛇、青蛙、小熊、刺猬这些冬眠的小动物,要走出洞穴锻炼身体,开始生机勃勃的新一年。教师给幼儿讲述故事,并制作道具,让幼儿选择角色进行扮演,了解惊蛰的节气表现。

活动四:

炒黄豆游戏

“春雷惊百虫”,据说可以用噼里啪啦的炒豆声音吓走害虫,保护庄稼,保全一年的好收成。当然不是真正的虫子了,而是象征性地把黄豆、豌豆、蚕豆、花生、玉米、南瓜籽、向日葵等各抓一把,就进锅里炒熟。“虫”炒熟后放在桌子上,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

在幼儿园里让孩子们炒“虫”、吃“虫”操作性不强,但是可以挖掘有趣的游戏:

1.夹“虫子”,可以在豆子下面放上绿纸剪的叶子,练习幼儿手部精细动作,将“虫”都夹出来,谁先夹完就获得胜利。

2.炒黄豆:两个孩子手拉手,边摆动手臂边唱歌谣,““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当念到“翻跟头”时,两个人同时翻身,背对背,手牵手继续摆动念儿歌。

3.请家长助教参与惊蛰活动,炒棋豆

(1)准备面粉揉成团并发酵,由家长助教切条

(2)教孩子们如何团棋豆

(3)放到油锅里炒熟即可

(4)你一把,我一把,分享豆豆吃啦~

活动五: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我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和“离”谐音,寓意跟害虫分离,也寓意在气候干燥的春季,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梨可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品尝,或者动手制作关于梨的食物。

1.请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清洗水果。

2.如果有银耳,也可以请幼儿清洗泡发。

3.将梨切块、银耳放进锅里,添适量的水。(可以放红枣、冰糖等材料)

4.煮开了就可以品尝啦~

活动六:

观星星,感受节气奥妙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缘于星象,正月之前,东方苍龙在地平线之下,有"龙正蛰伏"之说。二月二起,东方苍龙的龙角会从地平线上出现,故为"龙抬头"。龙抬头便有行云作雨、滋润万物的美好祈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惊蛰前后以及二月二当天观察星星的位置变化,感受节气变化的奥妙之处。

活动七:

记录第一声春雷

留意天气变化,听听天空、云层和风的声音,记录下今年的雷声是在什么时候响起。

活动八:

和爸爸妈妈一起寻一只刚出洞的小虫

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有哪些动物在土壤里冬眠呢?最多的当然就是昆虫了。

周末可以爸爸妈妈一起去小区花园、公园里探寻一下冬眠的虫子们的生存环境,出洞的契机,虽然是小小的虫子,也在努力积蓄力量,破土而出。

活动九:

画春雷,绘春日

春雷寓意着一年春耕、劳作的开始,是新生的象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者视频里的雷电的样子,并进行创意绘画记录下来。

活动十:

学习有关惊蛰的诗词

惊蛰,前有雨水,后有春分,夹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它的角色就是来奏响春天的前奏曲的,亦是拉开奋斗的序幕。让孩子们学习关于惊蛰的古诗,感受节气的诗意与美好。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

吴藕汀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地气通,惊蛰断凌丝”这些深奥大义的话孩子们未必能参透,以及现在的孩子们也不用像父辈一样从事农耕活动,但是二十四节气不是苍白冰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孩子们逐渐形成关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春分节气活动 | 11个超赞的节气活动,让孩子了解自然的秘密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春分》

2019年春分节气为:3月21日

二十四节气

春分

中  文  名:春分

外 文 名:Vernal equinox

寓 意: 昼夜几乎相等

时 间:第四节, 每年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或22日

气候特点:春旱、沙尘、倒春寒、低温阴雨

三 候:玄鸟至、雷乃发生、始电

风俗 活动:祭日神、饮春酒、采春菜、粘雀嘴、品春茶

风俗 食物: 春菜

养 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记录昼夜时间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请成人协助幼儿记录一周或一月的黑夜降临的时间。

活动二:

等待第一只燕子

中国古代话春分“一候元鸟至”,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第一只燕子的到来并绘画下来,让孩子们感受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微妙的联系。

活动三: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春分节气在低温阴雨的同时,更有“雷乃发生”、“雷始”的气候表现,意思就是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聆听春分时节的第一声雷响,观察第一道闪电,将它们记录下来并用心去感悟,了解自然现象。

活动四:

观察地球仪,了解春分中的科学现象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全球昼夜几乎等长,同一经线上的人们,无论天南地北都将在同一时刻迎来日出。成人可以提供地球仪,让孩子们在地球仪上观察,直观了解公转原理,直观感受到春分时分昼夜平分的科学现象。

活动五:

正午测日影

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旷的地方进行,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下立杆影子的长度,观察影子在不同节气、时间段的变化。

活动六:

竖蛋

“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与4000多年前,每年春分中国很多地方仍然会举行立蛋活动。

玩法简单有趣:选择一个光滑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春分这天为什么鸡蛋容易竖起来?有一个说法是: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都一样长的日子,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出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

活动七:

仲春之月,亲手酿一壶美酒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独特的酒文化,大饮伤身,而小酌怡情,春分日也素有酿酒的风俗习惯,“春分造酒贮于瓮,过三伏糟粕自化”,其色赤,味经久不坏,谓之春分酒,簪花酿酒笑春风,不负好时光;可以让孩子们为爸爸爷爷们酿上一壶美酒,表达自己的感谢与爱意,并在此过程了解酒酿造的过程,了解生活中的学问。

淘米

蒸熟糯米,并将糯米凉摊

撒酒曲并搅拌均匀,装瓶发酵10-15天,就能闻到肆意飘香的酒味

活动八:

吃春菜

春分之时,万物复苏,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吃春菜象征着人们祈求家宅安宁,身体健康。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寻找春菜(野菜),并引导幼儿发现和认识常见的野花野草,知道哪些是有毒的,不能乱吃;将可食用的春菜挖出带回,将其烹饪食用。

挖野菜

清洗择干净

上锅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可以食用啦

活动九:

亲手制作风筝放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分时节东风来,这时候放风筝最为合适,蛰伏了一个冬天,春分时节走出家门沐浴着春光,奔跑着放飞风筝,感受自然的美好。

点击查看风筝手工制作:春天到了,没有风筝怎么行?十分钟DIY创意风筝做起来!

风筝手工 | 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让它迎风起舞

活动十:

热胀冷缩小实验

春天了,天气回暖,温度升高,可以玩玩热胀冷缩的小实验,简单有趣的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用神奇的现象直观呈现。

1.准备糯米纸(有些糖果的外面有那么一层)、剪刀、温水、碟子、彩色A4纸

2.取糯米纸,用剪刀剪成蝴蝶形状(或者其它形状也行的)。

3.将剪好的蝴蝶记用记号笔或奇异笔勾画出轮廓~放到手掌上,如果手掌很暖和,这只漂亮的蝴蝶就会在手掌“翩翩起舞”。

活动十一:

学习有关春分的诗词

《桃源忆故人·人间只解春留住》

宋·汪莘

人间只解春留住,不管秋归去。

一阵西窗风雨,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梅蕊前村路。

《春分日》

唐·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七绝·苏醒》

南唐·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癸丑春分后雪》

宋·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万物聚散都在春秋当中,春分对于中国有着极其特别的意义,孩子们也可以在这些节气的仪式中感受时间、自然之间连接与含义,从而让孩子们逐渐形成关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霜降节气活动 | 这8个好玩的活动,带你感受秋的清丽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霜降》

 2019年霜降节气为:10月24日

二十四节气

霜降

中 文 名:霜降

外 文 名:First Frost

寓意: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时间:第十四节,每年的10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三 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风俗活动:菊花会

风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养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晒柿饼

秋天,黄澄澄的柿子高高挂,当然要带着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尝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可以采摘的地方摘柿子,并一起“啃秋”,再带着孩子了解柿子变成柿饼的全过程,并一起动手制作。

1.将果皮转圈旋削下

2.晾晒,十多天后柿饼就好啦。

活动二:

一起画秋

霜降时,一片美景,果蔬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秋天有哪些花卉、水果、农作物,并让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帮助孩子们全方位的了解了霜降节气。

活动三:

柿饼手工DIY

民间有句俗语:“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霜降节气特征的后,亲自动手制作手工DIY柿饼,寻找趣味的同时,提醒幼儿秋冬季节要保护好身体不生病等。

去茎榨汁和面。

将柿子汁团成柿子的样子,在用绿色面团做茎叶。

成人将孩子们做好的柿子面团蒸熟,就可以品尝美味啦~

活动四:

一起来绘秋叶

秋叶是秋天的一种浪漫,随着天气渐渐变色,随着凉风慢慢飘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秋天,拾一些树叶,并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又体验了创作的趣味。

活动五:

一起“做霜”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秋已暮,露成霜;那么霜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小实验去探索、去了解。材料准备听装雪碧罐、冰块就可以了,先将雪碧罐放好,再放入冰块,接下来认真观察就可以见证霜的出现。

活动六:

一起赏秋色,并将其留下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一切都有着成熟的美。不走出去欣赏实在是太可惜了!“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这时也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郊游登山赏景,用相机,用画笔,用故事它们留下来。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令

霜降节气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豺乃祭兽 | 霜降之日“豺祭兽”,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 后五日“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 | 再五日“蛰虫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活动八:学习关于霜降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如梦令》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新营小斋凿地炉》

宋·欧阳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舟中杂纪十首 》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立夏活动 | 11个超nice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立夏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立夏》

2019年立夏节气为:5月6日

二十四节气

立夏

中  文  名:立夏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Summer

寓 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时 间:第七节,每年5月5或6或7日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三 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风俗 活动:斗蛋游戏、尝新活动

风俗 食物: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

养 生:调养精神,保养心脏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立夏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标志盛夏时节的开始。进入立夏节气后,就说明了下雨会越来越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立夏雨的大小、时长等等,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二:

测一测温度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南北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感受着季节的交替。

活动三:竹竿日影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与谷雨节气相较又有了些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竹竿日影的长度,去发现有什么规律产生;也可把以前的记录拿出来进行对比,了解日影的变化。

活动四:

知三候,感时令

立夏节气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五:

清明见荚,立夏好吃

春末夏初,蚕豆花落,结出一个个饱满厚实的豆荚子,这时的蚕豆最为鲜嫩,作为立夏节气的时令食物,蚕豆饭是这天一定要吃的食物。所以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剥豆子,蒸一锅立夏蚕豆饭。

饭一出锅,蚕豆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香飘满屋。

活动六:

立夏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这里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古老的称重方式,感受生活的趣味。

活动七:

一碗鲜美笋,开启美好盛夏

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在宁波吃一种细细长长象征希望和健康的“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这时的笋鲜美脆嫩,实在是一大美味。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清洗处理笋,做一碗清甜可口的笋汤,炒上一盘味美汁鲜的笋菜,开启美好的立夏节气。

活动八:

立夏蛋趴

“立夏蛋,满街甩”,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所以小小的鸡蛋被赋予了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演变出多种有趣的习俗与饮食。

绘鸡蛋,迎立夏:成人带领着小朋友们在鸡蛋上进行作画,一起在熟鸡蛋上绘画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及花朵,庆祝夏天的开始。

疰夏绳——挂蛋、斗蛋

有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寄托对小朋友的祝福与希冀,希望小朋友们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成人可以亲手给孩子编织“疰夏绳”系于手腕,以及编织“蛋络”,当天挑一个最好看的鸡蛋给孩子带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编织“蛋络”。

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心里美滋滋的。

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每逢民俗节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个吃的,并且这吃多半是有点讲头和名堂。

那么,为什么立夏要吃咸蛋而不吃鲜蛋呢。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统揽在一个主题下,那就是“时鲜”。在这些时鲜货里,既有苋菜、蚕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咸蛋和酒酿。咸蛋之所以名忝时鲜行列,那是由于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头谱咸蛋,当然时鲜。

活动九:

立夏尝新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在常熟,有“九荤十三素”之说等等,除了时令新鲜蔬菜,让人期待的最是那夏日酸酸甜甜的水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果园里去亲自采摘,感受它的触感,了解它的生长环境,感受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这样的劳动果实才会更甜美吧~

活动十:

观植物,感力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去观察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或是根据节气种植或育苗半夏黄瓜、豇豆(豆角)茄子、冬瓜等,体验农事耕种过程,感悟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活动十一:

学习关于立夏的诗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至。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从节气上说,立夏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即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雨水节气活动 | 9个精彩好玩的节气活动,让传统文化开新颜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雨水》

2019年雨水节气为:2月19日

二十四节气

中  文  名:雨水

外  文  名:Rain Water

寓  意: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时 间:第二节,每年2月18-20日

气候特点: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三候: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风俗活动:回娘屋、拉保保

风俗食物:一罐肉

养生:养护脾脏、锻炼身体

宝典向您推荐的

活动一:

测量雨水节当日的温度

雨水至,华北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请成人协助幼儿测量一日的温度变化,可以每隔一个小时记录一次。

活动二:

害羞的松果(自制湿度计)

雨水后,空气湿度逐渐增加。细心的你会发现,晴天地上捡到的松果大都是绽开的,新鲜的或者下过雨后的松果大多是闭合的。

为什么?

为了增加成活率,松果需要在最适宜的时间释放出种子。干燥的种子比较轻,比潮湿的种子更能到达远方。所以松果在晴天风干后,鳞片就会绽开,方便种子传播,在寒冷潮湿的天气里就保持封闭状态,以免种子白白跑走。

是不是发现松果很聪明?

请你也带上小朋友去户外捡一些松果回来吧。尽情探索之后,选一个绽开的松果放入大水杯中,起初它会漂浮在水面上,慢慢的,松果的鳞片会闭合,神奇吧?

为了方便观察,你可以松果固定起来,如下图。这样当天气干燥温暖的时候,松果会再次慢慢打开它的鳞片。

(关于实验时间的小tip:松果泡水闭合的过程比较快,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后面晾干展开的过程,大概需要一到两天。) 

利用这个原理,做一个简易的湿度计,当然它不可能会有很准确的读数啦,不过看起来还是挺可爱的:

实验原理:其实这些松果鳞片上都是已经死掉的细胞,吸湿和干燥是一个被动变化的过程。鳞片吸湿会膨胀,在不同湿度环境下鳞片也会有不同的弯曲程度。

活动三:

感受大自然的雨水

如果雨水节气中下了雨,都说“春雨贵如油”,这天一定要召唤孩子穿上雨衣,去室外看看雨、踩踩水。

再把家里养的植物都搬出去淋淋雨,接受第一场雨水的滋润。经过雨水滋润的植物发芽长叶都会更健硕些,孩子也在看雨水滴答中感知春的萌动。

活动四:

彩虹雨(密度实验)

雨水节气当然少不了雨啦~可是万一没有下雨怎么办?

别急别急,咱们可以带孩子自制一场彩虹雨!非常过瘾!

准备材料:一瓶油、一瓶150ml的清水、一个量杯、一根搅拌棒、一个塑料瓶、红黄蓝三瓶色素

实验步骤:

在量杯中倒入20ml的油

另外准备一杯清水。然后在油里滴入几滴红黄蓝色素。

用搅拌棒把油和色素进行搅拌

最后把油倒进清水里

看,好看的彩虹雨开始降落啦!

降雨越来越多、越来越快…

然后……画风有点崩。实验结束。

科学原理:

其实就是密度问题。色素密度>水>油。所以,在混有色素的食用油倒入清水后,由于食用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食用油将包裹着色素浮上水面。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色素密度最大,色素开始沉入水中,且与水相互溶解,于是形成了梦幻的彩虹雨。

活动五:

做盏元宵花灯

雨水节气的时间一般都在正月十五左右,正是元宵节闹花灯的时候,带孩子自制一个花灯吧,晚上拎着它出去,相信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活动六:

寻找春的踪迹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不妨趁闲暇时间带孩子去户外寻找春的踪迹,不用太远,小区、公园、路边的绿化带都可以观察。比如树的花苞,角落的花草,并给孩子普及植物的知识。

活动七:

煮一碗清香暖粥

春季万物生长,尤其种子,代表这生发的力量,而且很多种子都可以食用,咱们的五谷杂粮大多都是种子哦。所以春寒料峭时,给孩子熬一碗暖暖的粥吧,应该是孩子童年记忆中的香甜。

春天的米多是陈米,在热量上、生发之力上和味道上都偏弱、偏淡,而淡味最养脾胃。这样就等于是慢慢地生发,不会太过,不容易上火。

记得顺便带孩子们认识五谷哦!

活动八:

给爸爸妈妈一个小惊喜

“雨露滋润易生长”,所以我国一些地区在雨水这天有“拉保保”、“回娘家”的习俗。虽然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封建迷信,但是小编个人认为,中国人就讲究个好彩头,这些里都有着美好的祝愿和寓意。所以我觉得也无伤大雅。

在雨水这天,有干爸干妈的宝宝可以由爸爸妈妈带去做客,不方便的也可以打个电话发个视频。没有干爸干妈的,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小惊喜,感谢他们的如阳光雨露般的养育之恩。

活动九:

学习有关雨水的诗词

春天因为雨水降临而有了灵气,万物因得雨水滋润而生长,给孩子们读一读背一背古诗,雨水因此而有了诗意。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属木,水生木”,这些深奥大义的话孩子们未必能参透,但是二十四节气不是苍白冰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孩子们逐渐形成关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芒种节气活动 | 11个有趣的活动,带你走进忙碌的节气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芒种》

2019年芒种节气为:6月6日

二十四节气

芒种

中  文  名:芒种

外 文 名:Grain buds

时 间:第九节,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

寓 意:农作物成熟,农民朋友散播播种

气候特点: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三 候: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风俗 活动: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

风俗 食物:苦菜

养 生:饮食清淡,调养精神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芒种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进入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气温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二:

测一测雨水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节气的到来,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降雨量增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芒种后雨水较之前的变化,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三:知三候,感时令

芒种节气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四:

芒种忙,麦上场

二十四节气是古时农事的行事历,所以每个节气,都少不了我们的农事种植活动。芒种时节的到来,标志仲夏时节的开始,也意味着繁忙拉开了帷幕,忙着抢收已成熟的芒作物。这时,如之前已种植过麦子的班级,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收割以及后续脱粒工作,体验农事工作的不易,明白只有有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如没有种植,可以准备一些麦子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了解农事的过程,感受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把收割好的小麦进行脱粒、去皮,可以晾晒储存起来,明年再当种子。

没有种植麦子的班级,可以由教师准备麦子,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麦子,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等内容。

活动五:

品麦香

食是人生存的基础,而中国人对于食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根据时令去品尝是最幸福的事情,芒种时节,最淳朴而美味的莫过于新鲜收割的麦子了。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品尝麦包,麦包原材采用芒种时节成熟的小麦无脱皮而磨成,面粉粗糙,有着浓郁的小麦香味,第一时间感受原味植物的美好。

或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尝试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及点心,在体验和品尝的同时,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

活动六:

做一幅创意麦秸画

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艺术的体现,小麦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后变成餐桌上的美食,那么麦秸也是有大作用的。成人可以带着孩子把麦秸去叶,用线绳编制成草篦子,添置于班级的角色区域,或一起制作创意麦秸粘贴画。感受创作的乐趣,了解不同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价值。

活动七:

麦收过后忙插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节气除了抢收麦子,也忙着种植谷黍类的夏播物。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种植晚谷、黍、稷等农作物,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种植活动,经历播种、开花结果等植物生长全过程,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

活动八:

送花神,栽新花

古时民间,人们在芒种日会饯送花神归位,既为恭迎夏君,也为感恩,期盼来年与百花再次相会。《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就描写了这一风俗: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都用彩线系在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送花神,把彩色丝带系在幼儿园里或是小区的花枝上。

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种下花种,如夏播夏开的凤仙花、百日草、蜀葵花等草花等等,感受“芒种”的接替、更新,体会节气时间的变化。

活动九:

一起煮梅汁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这时,成人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煮一壶青梅汤,品味节气的美好。

活动十:

一起来斗草

在古代芒种还有一个浪漫的习俗就是斗草,又叫踏百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一幅画名叫《群婴斗草图》。斗草就是各自找韧性比较好的草然后交叉成十字用力拉扯,草不断的那一方就是胜利者。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在户外各自寻找自己认为最韧性的草,再继续比赛,感受民俗游戏的乐趣。

活动十一:

学习关于芒种的诗词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

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芒种后积雨骤冷》

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涣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来临,是抢收、播种最忙碌的季节。

芒种节气充满了田间气息,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其中也包含着古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引申出的诸多道理,这世间的事物,需要不断的付出,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春争日,夏争时。”愿所有的父母和小朋友们一起珍惜每一个“时”,享受每一个“日”,继续期待我们美好的下一个节气!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5-19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1-24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3-23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4-10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2-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