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立夏活动 | 11个超nice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立夏的美

发布时间:2020-04-10 立夏幼儿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立夏活动方案 幼儿活动方案的步骤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立夏》

2019年立夏节气为:5月6日

二十四节气

立夏

中  文  名:立夏

外 文 名:Beginning of Summer

寓 意:告别春天,夏天的开始

时 间:第七节,每年5月5或6或7日

气候特点: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三 候: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风俗 活动:斗蛋游戏、尝新活动

风俗 食物:嫩蚕豆、立夏饭、立夏蛋

养 生:调养精神,保养心脏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立夏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标志盛夏时节的开始。进入立夏节气后,就说明了下雨会越来越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立夏雨的大小、时长等等,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二:

测一测温度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南北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感受着季节的交替。

活动三:竹竿日影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与谷雨节气相较又有了些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竹竿日影的长度,去发现有什么规律产生;也可把以前的记录拿出来进行对比,了解日影的变化。

活动四:

知三候,感时令

立夏节气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五:

清明见荚,立夏好吃

春末夏初,蚕豆花落,结出一个个饱满厚实的豆荚子,这时的蚕豆最为鲜嫩,作为立夏节气的时令食物,蚕豆饭是这天一定要吃的食物。所以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剥豆子,蒸一锅立夏蚕豆饭。

饭一出锅,蚕豆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香飘满屋。

活动六:

立夏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这里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古老的称重方式,感受生活的趣味。

活动七:

一碗鲜美笋,开启美好盛夏

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在宁波吃一种细细长长象征希望和健康的“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这时的笋鲜美脆嫩,实在是一大美味。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清洗处理笋,做一碗清甜可口的笋汤,炒上一盘味美汁鲜的笋菜,开启美好的立夏节气。

活动八:

立夏蛋趴

“立夏蛋,满街甩”,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所以小小的鸡蛋被赋予了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演变出多种有趣的习俗与饮食。

绘鸡蛋,迎立夏:成人带领着小朋友们在鸡蛋上进行作画,一起在熟鸡蛋上绘画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及花朵,庆祝夏天的开始。

疰夏绳——挂蛋、斗蛋

有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寄托对小朋友的祝福与希冀,希望小朋友们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成人可以亲手给孩子编织“疰夏绳”系于手腕,以及编织“蛋络”,当天挑一个最好看的鸡蛋给孩子带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编织“蛋络”。

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心里美滋滋的。

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每逢民俗节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个吃的,并且这吃多半是有点讲头和名堂。

那么,为什么立夏要吃咸蛋而不吃鲜蛋呢。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统揽在一个主题下,那就是“时鲜”。在这些时鲜货里,既有苋菜、蚕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咸蛋和酒酿。咸蛋之所以名忝时鲜行列,那是由于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头谱咸蛋,当然时鲜。

活动九:

立夏尝新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在常熟,有“九荤十三素”之说等等,除了时令新鲜蔬菜,让人期待的最是那夏日酸酸甜甜的水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果园里去亲自采摘,感受它的触感,了解它的生长环境,感受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这样的劳动果实才会更甜美吧~

活动十:

观植物,感力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去观察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或是根据节气种植或育苗半夏黄瓜、豇豆(豆角)茄子、冬瓜等,体验农事耕种过程,感悟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活动十一:

学习关于立夏的诗词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久雨喜晴明日立夏》

明·胡俨

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

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

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

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至。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从节气上说,立夏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即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所谓"春发夏长秋收冬藏",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Yjs21.coM更多幼儿活动方案延伸读

夏至节气活动 | 12个精彩的节气活动,带你领略自然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夏至》

 2019年夏至节气为:6月21日

二十四节气

夏至

中 文 名:夏至

外 文 名:Summer Solstice

寓意:炎热将至

时间:第十节,每年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

气候特点: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

三 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风俗活动: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风俗食物:麦粽、夏至饼

养生:多吃苦味食物,调养精神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绘制一把消暑扇

夏至节气气温升高,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暑热难耐,成人在这个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绘制一把扇子,体验创作的乐趣,还可以带来凉快。可以选择圆面扇,或折扇,水墨、水彩、线描,多种绘画形式任你选择。

活动二:

一起煮止渴消暑的绿豆汤

夏至时节,除了用扇子摇凉,也可以选择制作一碗绿豆汤来消暑。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准备绿豆清洗,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添加白砂糖。还可以多做一些,用小碗分装,带着孩子把消暑的饮品送给还在高温下辛苦工作的人们,如环卫工人、交警等,让孩子关注身边辛苦付出的人们,学会用行动去关心他人。

活动三: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时节,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传说夏天吃热面,有“避恶”之意,因为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毒五月,吃热面以驱除邪恶,用多出汗的方法祛除人体捏滞留的潮气和暑气,也有为家人祈求身体康健之寓;同时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也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制作面食,让孩子品尝节气美食的同时,了解节气习俗背后的美好祈愿。

在成人的指导下,孩子认真学习面食的制作,揉面、擀面、下面、拌面

活动四:

“绘”面食

夏至时节,除了吃夏至面,也可以创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一起创作关于夏至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想自己平时吃的面是什么样子,在此基础上进行绘画、装饰即可,中大班可以尝试线条画,小班可以进行撕纸画。

或教师画好碗的轮廓,孩子在里面添画面条,再装饰其他蔬菜、荷包蛋等。

活动五:

夏至水果拼盘

夏至时节,瓜熟蒂落,丰收的喜悦就在那甜甜的水果里。这时,成人带着孩子一起做一创意拼盘吧,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何乐不为呢?

如要在幼儿园里开展此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与,水果可以是园所厨房准备,或者由家长各种类分别带一点,可以是教师规定的主题,或者是家长提前想好的拼盘内容,由亲子合作完成,可根据情况品评比最佳拼盘颁发奖品等。

活动六:

一起做竹蝉

夏至二候蝉始鸣,蝉是在较温暖的地下度过幼年时代,待成年后,就在炎热的夏季从土中爬出来,蜕去最后一层皮,舒展出翅膀变成虫,于高高的树枝上鸣叫。成人可以陪着孩子用竹筒做个竹蝉,让孩子在玩的同时了解利用摩擦和声音共振的原理。

开展亲子活动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材料,小竹筒、树脂木棒、尼龙绳、材料小包、双面胶,或直接某包上采购即可。

竹蝉具体制作方法请点击链接了解:夏至小实验 | 陪宝宝用竹筒做个竹蝉,并且还会发声

活动七:

夏季养生宜多吃“苦”

夏至过后适合吃苦味,有清热泻火、消除疲劳的功效,孩子夏季容易上火,成人可以给孩子做几道菜品,如“菜中君子”美称的苦瓜就是最好的选择,苦瓜苦中带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隽永。

活动八:

立竿测影

夏至这天正午,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人们看自己的影子,也会见到一年当中最短的影子。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立一根竿,测测当午时分的影子,以及站在太阳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九: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夏至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进入夏至时节,气温持续升高,将会到达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十:

观天气预未来

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之雨点值千金”,对农业来说,夏至的降水很关键。夏至节气的天气有预报作用,如“夏至落雨,九场大雨”“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雨”等等。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观察天气的变化,一起预测天气, 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不同节气里天气变化的奥秘。

活动十一:知三候,感时令

夏至节气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十二:

学习有关夏至的诗词

《竹 枝 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这些深奥大义的话孩子们未必能参透,以及现在的孩子们也不用像父辈一样从事农耕活动,但是二十四节气不是苍白冰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孩子们逐渐形成关注自然、敬畏自然的生命态度。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小暑节气活动 | 这10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小暑的热情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小暑》

 2019年小暑节气为:7月7日

二十四节气

小暑

中 文 名:小暑

外 文 名:Slight Heat

寓意:天气开始炎热

时间:第十一节,一般为每年7月6至7或8日

气候特点: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

三 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风俗活动: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风俗食物:饺子

养生: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做可爱的蟋蟀

小暑节气,天气越来越炎热,不得不提的就是暑的使者——蟋蟀;生活在田野里的蟋蟀,受不了这么热的天气,把自己的家搬到了庭院墙角下来避暑,开始进入到了我们的视线内,成人就可以带着孩子认识蟋蟀以及进行蟋蟀的艺术创作,可以画画或者立体作品。

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蟋蟀外形特征,再进行绘画。

准备小木桩、树枝等材料进行拼画。

设计绘画情景并添画。

活动二:

一起演一场有趣的绘本剧

除了创作关于蟋蟀的美工作品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蚂蚁和蟋蟀》,并准备道具分演角色,了解节气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活动三:

一起斗蟋蟀

古时人们将斗蟋蟀视为夏天的娱乐活动,这个时候的蟋蟀活动旺盛,尤其是夜半时分就更能听见它们清脆的鸣叫声。人们把两只蟋蟀放进一个盆或笼子里,用一根细茅草心作“探子”,撩拨蟋蟀的须、尾、水牙,以引其咬斗。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到户外寻找蟋蟀,寻两只蟋蟀一起开场亲子pk赛,感受古时游戏的乐趣。

活动四:

一起尝尝新

小暑时各地时兴“尝新”的习俗。早前北方的小麦、南方的稻子,小暑时节都已收割完毕。所谓“尝新”就是将这些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做成饭祭祀谷神,然后尝新米、喝新酒。尤其是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还习惯在这天用新米做粥喝。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制作一锅美味的粥进行品尝。

活动五:

晒伏晒书画

小暑时节正值农历六月,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候;此时气温高,日照长,家家户户都选择这一天晒伏,自古也有趁着小暑六月节晒衣曝书的民俗。老师可以带着孩子把班级的书籍、玩偶等等放到户外进行晾晒,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把书籍、玩具、衣服等东西一起晾晒。

活动六:

立竿测影

不同的节气时间,太阳射点各不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立一根竿,测测当午时分的影子,以及站在太阳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并和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发现节气变化的秘密。

活动七: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也是象征温度的节气之一,进入小暑时节,开天气开始炎热起来,离三伏天也就不远了。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八:

观天气预未来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六月好下隔道雨,六月好下牛背雨。”小暑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古时的人们观察总结出了关于不同天气变化等特征来提前做好准备。虽然现在我们不用从事农事,但是成人可以将这些关于天气的农事谚语教给孩子,并一起观察起观察天气的变化,一起预测天气, 让孩子节气里天气变化的奥秘以及古时人们的智慧。

活动九:知三候,感时令

小暑节气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十:

学习有关小暑的诗词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

宋·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白露节气活动 | 这8个趣味节气活动,带你感受白露的诗意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白露》

2019年白露节气为:9月8日

二十四节气

白露

中  文  名:白露

外 文 名:White Dew

时 间:第十五个节,每年9月7日或8日

寓 意:天气已经转凉

气候特点: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

三 候: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风俗 活动:祭禹王

风俗 食物:清茶、米酒、龙眼、番薯

养 生:预防秋燥、滋阴益气、贴秋膘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寻找露水

白露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露水四季皆有,秋天特别多。晴朗无云的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很快,地面气温迅速下降。温度降低,空气含水汽的能力减小,大气低层的水汽就附在草上、树叶上等,并凝成细小的水珠,即露水。

露水需在大气较稳定,风小,天空晴朗少云,地面热量散失快的天气条件下才能形成。

如果夜间天空有云,或夜间风较大,露水就很难形成,在4-5点的时候,也就是太阳快升起来的时候适合收集露水,深秋雾重的时候时间会延长一些。

成人可以与幼儿一起拿上小吸管、小瓶子,穿上长袖长裤(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穿户外运动的衣服,更加防水防潮),去小区花草丛中、公园里收集露水,感受自然的奇妙与探索的乐趣。

活动二:

一起去采摘

白露正式来了,这个季节会有哪些蔬果成熟了呢?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呢?比如时令核桃和板栗,是不是非常奇特?孩子们一定也非常好奇,不如趁此金秋带孩子们去寻找果树,条件允许的话自己采摘一些吧。

活动三:来一杯白露茶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成人可以教孩子学习如何泡茶、品茶,学会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四:

观时令变化

每个节气,都要不同的时令变化,到了白露时节,很多事物都开始吐露白色,“白露棉吐白”,现在正值棉花吐絮期。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观察棉花的吐絮情况,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五:

一起在白露食白物

时令进补是一门大学问,不过也有时候比较简单直接比如白露节气,食白补身。白露时节,天气逐渐凉爽,气候干燥。现在的营养学家多认为,秋季饮食应防燥护阴,滋肾润肺,而白色食物正是补肺。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去超市、菜市场去感受生活的气息,找一找哪些时令果蔬都是白色的,自己画一画,也可以尝试和爸爸妈妈一起烹饪菜品。

如,萝卜、山药、莲藕、百合、银耳,龙眼、梨

活动六:

寻白露,剪纸花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这段时间的清晨,地面和叶子上会有许多露水,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到白露的由来,知道白露过后植物上就能看见露水,并一起进行白露剪纸手工活动。

步骤很简单,准备各色彩纸、黑色圆形卡纸、剪刀、超轻黏土、胶棒即可,剪出各色的小花贴在底板上,用白色黏土搓成一颗颗圆圆的露珠点缀在上面,便做好了一幅幅有模有样的“白露图”。

活动七:

一起制作红薯宴

白露配红薯,秋日幸福长,民间认为白露吃红薯可使饭后不发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成人可带幼儿一起将红薯做成美味的佳肴。

如,烤红薯。教师准备红薯,引导幼儿清洗,放到烤箱里,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即可,时间到了就可以品尝美食啦。

如,煮红薯粥。让幼儿尝试洗米放合适的水,再将切好的红薯块放进锅里就可以了。

如,做红薯干。成人与孩子一起将红薯煮熟晾凉,幼儿切条晾晒即可。

晒一段时间就要翻一翻红薯干,两面都晒才好吃。

幸福的品尝

孩子们在制作红薯美食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白露的习俗,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幸福感,这就是和孩子一起生活。过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日子,生活就是如此的简单,让我们跟随二十四节气一起幸福地生活吧!

活动八:

学习关于白露的诗词

《凉夜有怀》

唐·白居易

清风吹枕席,白露湿衣裳。

好是相亲夜,漏迟天气凉。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登北楼》

 宋·吴则礼  

落景孤云共,清商戍角和。

苍烟淡伊洛,白露湿关河。

牧马随鸿雁,行人击骆驼。

暮年余习在,犹欲听边歌。

《秋题牡丹丛》

唐·白居易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

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

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夏季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夏季渐入炎热,也是自然与人生长最旺盛的时期。

小满是一段初夏醉美的时光,也是最有智慧内涵的节气;小满物满盈,小麦快长成,大地色彩多,青黄绿白红。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节气的系列活动中,学会静下来,学会慢慢来,体会生活的滋味与奇妙。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霜降节气活动 | 这8个好玩的活动,带你感受秋的清丽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霜降》

 2019年霜降节气为:10月24日

二十四节气

霜降

中 文 名:霜降

外 文 名:First Frost

寓意:天气渐冷、开始降霜

时间:第十四节,每年的10月22或23或24日

气候特点: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

三 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风俗活动:菊花会

风俗食物:西瓜(啃秋)、四季豆、辣椒

养生:防秋燥、防秋郁、防寒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晒柿饼

秋天,黄澄澄的柿子高高挂,当然要带着孩子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尝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可以采摘的地方摘柿子,并一起“啃秋”,再带着孩子了解柿子变成柿饼的全过程,并一起动手制作。

1.将果皮转圈旋削下

2.晾晒,十多天后柿饼就好啦。

活动二:

一起画秋

霜降时,一片美景,果蔬大丰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秋天有哪些花卉、水果、农作物,并让孩子进行艺术创作,帮助孩子们全方位的了解了霜降节气。

活动三:

柿饼手工DIY

民间有句俗语:“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了解霜降节气特征的后,亲自动手制作手工DIY柿饼,寻找趣味的同时,提醒幼儿秋冬季节要保护好身体不生病等。

去茎榨汁和面。

将柿子汁团成柿子的样子,在用绿色面团做茎叶。

成人将孩子们做好的柿子面团蒸熟,就可以品尝美味啦~

活动四:

一起来绘秋叶

秋叶是秋天的一种浪漫,随着天气渐渐变色,随着凉风慢慢飘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秋天,拾一些树叶,并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了季节的变化,又体验了创作的趣味。

活动五:

一起“做霜”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秋已暮,露成霜;那么霜是什么样子的,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进行小实验去探索、去了解。材料准备听装雪碧罐、冰块就可以了,先将雪碧罐放好,再放入冰块,接下来认真观察就可以见证霜的出现。

活动六:

一起赏秋色,并将其留下来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一切都有着成熟的美。不走出去欣赏实在是太可惜了!“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

这时也是秋菊盛开的时候,尤其是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郊游登山赏景,用相机,用画笔,用故事它们留下来。

活动七:

知三候,感时令

霜降节气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一候豺乃祭兽 | 霜降之日“豺祭兽”,豺狼的豺俗名“豺狗”,霜降日杀兽陈列,古人说是“祭秋金”,也是别秋的一种仪式。 

二候草木黄落 | 后五日“草木黄落”,木叶飘零,飒飒风干,冬天即将来临。

三候蜇虫咸俯 | 再五日“蛰虫咸俯”,咸是皆,俯首帖耳的“俯”是低头,是卧而不食,就是冬眠。

活动八:学习关于霜降的诗词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如梦令》

清·黄琬璚

晓向高楼凝望,远树枝枝红酿。

睡起眼朦胧,道是芙蓉初放。

霜降,霜降,那是丹枫江上。

《新营小斋凿地炉》

宋·欧阳修

霜降百工休,居者皆入室。

墐户畏初寒,开炉代温律。

《舟中杂纪十首 》

元末明初·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冬至节气活动 | 这9个超赞节气活动,带你追寻冬的脚步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冬至》

 2019年冬至节气为:12月22日

二十四节气

冬至 

中 文 名:冬至

外 文 名:Winter Solstice

寓意: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

时间:第二十二节,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

气候特点:暴雪、低温

三 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风俗活动:办宴席,享祀先祖,官放关扑

风俗食物:姜饭、水饺、汤圆、羊肉汤

养生:防寒保暖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一起做手工挂饰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关于冬至节气的手工挂饰,让孩子们懂得了冬至节气的非凡意义,感受不一样传统文化。

材料可以是成人提前准备好的圆形纸板或是网上购买的材料包,手工呈现内容关于冬至即可,如雪人、饺子食物等,成人可以先带着孩子了解冬至节气的元素有哪些再进行制作。

活动二:

一起寻冬的记忆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是我们农人一年耕作的基本规律,也是万物轮回生长之理。每个时节都有各自不同的、只属于这个时间的细微变化,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走到户外,跟随节气追寻冬的脚步,打开五官感知冬季自然变化。

活动三:

吃过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说的是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就像这长长的面条。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份冬至面,品味节气里的味道。

不同地区吃的面也是各不相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计划选择,并准备适量的面粉、配菜,让孩子跟着大人的步骤尝试操作。

配菜准备妥当,面条制作完成后,就可以烧水下锅啦。

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格外香甜。

活动四:

一起为小树穿冬衣

冬日天气寒冷,万物敛收,都在为来年的成长积蓄力量,小朋友们也纷纷穿上棉服、围上围巾过冬,成人可以引导幼儿,除了人类需要保暖,还有哪些也需要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带着孩子去发现,去行动,如果条件允许,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为树刷白石灰,进行冬日树木防冻工作。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小知识,并且去行动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活动五:

一起包饺子吃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直到现在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这种时刻,自然少不了一节生活实践课啦,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从和面到下锅煮沸全过程参与,不仅能了解食物饺子的由来和意义,还能体验下厨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活动六:

跟着民俗大雪腌个肉

冬日白雪皑皑,除了热腾腾的红薯是我们的最爱,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也占据一席之地,在一个飘雪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做一串冰糖葫芦,也是一桩美食。

准备适量的山楂果,幼儿清洗去茎梗。

成人在幼儿清洗山楂果时准备熬制糖浆,幼儿将串好的山楂裹上糖浆。

将裹满糖浆的山楂果晾干即可。

酸甜可口,诱人十足的冰糖葫芦就完成啦~

活动七:

制作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中国岁时风俗。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

亲手制作中国传统九九消寒图,观察整个冬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于自己的消寒表中,九九八十一天后,寒冬就过去了。

活动八:

知三候,感时令

大雪节气有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九:学习关于冬至的诗词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夜喜逢徐七》

明·高启

君来同客馆,把酒夜相看。

动是经年别,能辞尽夕欢。

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

世路今如此,悬知后会难。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宋·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节气不仅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工具,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更与我们身心的感觉相关,遵循时令变化的规律,在这过程中慢慢找到与自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节奏,或许,这才是最好的生活教育。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芒种节气活动 | 11个有趣的活动,带你走进忙碌的节气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章《芒种》

2019年芒种节气为:6月6日

二十四节气

芒种

中  文  名:芒种

外 文 名:Grain buds

时 间:第九节,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

寓 意:农作物成熟,农民朋友散播播种

气候特点: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

三 候: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风俗 活动: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

风俗 食物:苦菜

养 生:饮食清淡,调养精神

宝典向您推荐的

节气活动

活动一:

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芒种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进入芒种时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雨量增多,气温升高,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十分闷热,气温变化还是比较明显的。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不同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感受着节气交替的变化。

活动二:

测一测雨水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节气的到来,开始进人梅雨季节,持续阴雨,降雨量增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芒种后雨水较之前的变化,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三:知三候,感时令

芒种节气有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四:

芒种忙,麦上场

二十四节气是古时农事的行事历,所以每个节气,都少不了我们的农事种植活动。芒种时节的到来,标志仲夏时节的开始,也意味着繁忙拉开了帷幕,忙着抢收已成熟的芒作物。这时,如之前已种植过麦子的班级,老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收割以及后续脱粒工作,体验农事工作的不易,明白只有有付出就有收获的道理; 如没有种植,可以准备一些麦子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了解农事的过程,感受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把收割好的小麦进行脱粒、去皮,可以晾晒储存起来,明年再当种子。

没有种植麦子的班级,可以由教师准备麦子,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麦子,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等内容。

活动五:

品麦香

食是人生存的基础,而中国人对于食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根据时令去品尝是最幸福的事情,芒种时节,最淳朴而美味的莫过于新鲜收割的麦子了。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品尝麦包,麦包原材采用芒种时节成熟的小麦无脱皮而磨成,面粉粗糙,有着浓郁的小麦香味,第一时间感受原味植物的美好。

或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尝试用小麦磨成的面粉做成各种面食及点心,在体验和品尝的同时,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理解“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内涵。

活动六:

做一幅创意麦秸画

任何事物都可以有艺术的体现,小麦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最后变成餐桌上的美食,那么麦秸也是有大作用的。成人可以带着孩子把麦秸去叶,用线绳编制成草篦子,添置于班级的角色区域,或一起制作创意麦秸粘贴画。感受创作的乐趣,了解不同的东西都有自己的价值。

活动七:

麦收过后忙插秧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芒种节气除了抢收麦子,也忙着种植谷黍类的夏播物。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们种植晚谷、黍、稷等农作物,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种植活动,经历播种、开花结果等植物生长全过程,感受生命成长的历程。

活动八:

送花神,栽新花

古时民间,人们在芒种日会饯送花神归位,既为恭迎夏君,也为感恩,期盼来年与百花再次相会。《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就描写了这一风俗: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都用彩线系在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送花神,把彩色丝带系在幼儿园里或是小区的花枝上。

成人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种下花种,如夏播夏开的凤仙花、百日草、蜀葵花等草花等等,感受“芒种”的接替、更新,体会节气时间的变化。

活动九:

一起煮梅汁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这时,成人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煮一壶青梅汤,品味节气的美好。

活动十:

一起来斗草

在古代芒种还有一个浪漫的习俗就是斗草,又叫踏百草,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就收藏一幅画名叫《群婴斗草图》。斗草就是各自找韧性比较好的草然后交叉成十字用力拉扯,草不断的那一方就是胜利者。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在户外各自寻找自己认为最韧性的草,再继续比赛,感受民俗游戏的乐趣。

活动十一:

学习关于芒种的诗词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

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

《芒种后积雨骤冷》

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涣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唐·元稹

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九个节气,夏季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仲夏时节的来临,是抢收、播种最忙碌的季节。

芒种节气充满了田间气息,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其中也包含着古人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引申出的诸多道理,这世间的事物,需要不断的付出,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才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春争日,夏争时。”愿所有的父母和小朋友们一起珍惜每一个“时”,享受每一个“日”,继续期待我们美好的下一个节气!

以上活动均是悉心设计编辑的活动,如果您有更好的活动思路,欢迎您在留言区分享,和我们一起把中国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结语》

相关推荐

  • 立夏活动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立夏活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生活中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也慢慢地被遗落。 立夏是增进孩子之间情感、了解该节日最好的条件。 从立夏制作蛋兜,让孩...
    2020-07-06 阅读全文
  • 夏至节气活动 | 12个精彩的节气活动,带你领略自然的美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4-10 阅读全文
  • 农村立夏节气活动的文案(一篇) “这路遥马急的人间,你我平安喜乐就好。”当我们阅读到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收集更多的好词佳句能够有益于我们的写作。哪些词句算得上是好词佳句呢?请您阅读小编整理的《农村立夏节气活动的文案》,欢迎阅读,供您参考。1、时光如流水疯长,飘过暖春散落的花瓣,和明媚的雪,渗过...
    2022-08-05 阅读全文
  • 立夏节气的优美句子 土块在地上被炙烤得异常热,几只色泽暗沉的大肚蟋蟀像弹簧一般不停地跳跃。或许你也在寻找那些美丽动人的语句,课堂上老师会引用许多精美的句子,它们是思想的延伸,不断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些语句都让人感慨良多,为了向您介绍一部经典之作——《立夏节气的优美句子》,幼儿教师教育网不辞辛苦地为您筛选,欢迎与...
    2023-06-14 阅读全文
  • 小暑节气活动 | 这10个有趣的节气活动,带你感受小暑的热情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5-12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立夏活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生活中传统节日的一些习俗也慢慢地被遗落。 立夏是增进孩子之间情感、了解该节日最好的条件。 从立夏制作蛋兜,让孩...

2020-07-06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4-10 阅读全文

“这路遥马急的人间,你我平安喜乐就好。”当我们阅读到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收集更多的好词佳句能够有益于我们的写作。哪些词句算得上是好词佳句呢?请您阅读小编整理的《农村立夏节气活动的文案》,欢迎阅读,供您参考。1、时光如流水疯长,飘过暖春散落的花瓣,和明媚的雪,渗过...

2022-08-05 阅读全文

土块在地上被炙烤得异常热,几只色泽暗沉的大肚蟋蟀像弹簧一般不停地跳跃。或许你也在寻找那些美丽动人的语句,课堂上老师会引用许多精美的句子,它们是思想的延伸,不断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些语句都让人感慨良多,为了向您介绍一部经典之作——《立夏节气的优美句子》,幼儿教师教育网不辞辛苦地为您筛选,欢迎与...

2023-06-14 阅读全文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时它指引人们农耕,现代是人们日常生活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结晶。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2020-05-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