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反思:鼠年话鼠
发布时间:2020-03-05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中班教育笔记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反思鼠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一,但在人们心中却口碑不佳,人们一想到鼠,首先想到的便是贼溜溜的小眼睛、到处乱窜、偷东西、咬物品、传播细菌。一说到关于鼠的成语,也大多是贬义的如:抱头鼠窜、贼眉鼠眼、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等等。人们却忽视了老鼠对人类医学的贡献,忽视了艺术创作中多子多孙的象征,忽视了动画片中活泼可爱、充满正义的鼠明星们。今年适逢鼠年,因此,在开学第一天,我设计了鼠年话鼠这一活动,目的不是为老鼠正名,而是希望通过这一活动,让孩子们用辩证的眼光、从多角度去认识、了解老鼠,说说有关鼠的趣事、动画片等。
根据孩子的已有经验,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认识十二生肖,直到鼠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一。
2、说说自己心中的鼠的形象,以及自己喜欢的鼠明星。
3、能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并大胆的表述。
在活动的流程上,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一、了解十二生肖以及鼠的排名。
活动我以说说自己的生肖导入。在班内,孩子们有两种生肖,“马”和“羊”,因此当我提问:“孩子们,你们属什么时?”孩子们嚷嚷开了:“马”“羊”。接着我又提问:“你们还知道那些属相?”孩子们便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其它属相。在这一环节中,我只做了课件“十二属相”,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孩子们说到一种属相我便点击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我借助课件,引导孩子们了解十二属相的排列,知道了鼠排列第一位,同时给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十二生肖的民间故事,让孩子们再看看、说说、听听中对十二属相有了一个比较初浅的认识。
二、说说自己心中的老鼠。
当我问到:“你喜欢老鼠吗?”听到的是“喜欢”“不喜欢”参半的回答,在说说自己的理由是,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老鼠的认识。通过他们的回答,我总结出:喜欢老鼠的孩子大多比较幼稚,受动画片、图书的影响,认为老鼠很聪明,很机灵,很可爱;说不喜欢老鼠的孩子大多比较理智,或见过真的老鼠,或受到过老鼠的破坏,如薛沐杰说“他不喜欢老鼠,因为老鼠把舅妈的电脑的电源线咬断了,电脑不能用了”;周伊楠说“在乡下奶奶家的旁边见过压死的老鼠,觉得很恶心”;黄以恒说“老鼠不讲卫生,还会传播鼠疫”等等。我接着孩子的话题,一分为二地向孩子们介绍了属于人类的关系,重点向孩子们介绍了鼠对人类的贡献:
1、观赏鼠,给人类带去快乐;
2、白鼠为人类的医学、生物学等科学研究作贡献。
三、说说卡通片等艺术创作中的鼠明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幼儿先自由讨论这一小环节,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接着,在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说到鼠明星,孩子们头头是道:《猫和老鼠》中敢于和猫作对的JERRY鼠;《舒克和贝塔》中聪明、机灵、乐于助人的鼠;《蓝皮鼠和大脸猫》中爱吹牛皮的鼠;《美食总动员》中乐于制作美食的厨师鼠,《精灵鼠小弟》中的精灵鼠,以及家喻户晓的米老鼠等等。
同时,我还出示了民间艺术中的各种关于鼠的作品有泥塑的鼠、香包鼠、剪纸鼠等鼠的形象,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了解了鼠在中国民间作品中代表着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
最后,我话锋一转,告诉孩子们教室中也有一只鼠,孩子们边张望地寻找,当我出示鼠标时,他们都哈哈大笑,整个活动便在笑声中结束。
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多种多样的鼠,生活中的、卡通片中的、艺术作品中的等等,对鼠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在午睡时,我还讲述了《老鼠嫁女》这一民间故事,不断丰富幼儿关于鼠的经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小老鼠和打老虎》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小老鼠和打老虎》反思”!
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因了这个绝妙的设计,矛盾冲突波澜迭起,喜剧气氛也被渣染到了极致,一种顽董的幽默跳跃在字里画间,让人自始至终忍俊不禁,而同时,又情不自禁地要去琢磨那些隐藏在如此有趣的故事背后的东西。
这节课中,我不仅在引导反复观察插图的过程中,挖掘并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阅读绘本图书的方法,最后还引导孩子自己续遍故事。
课上,我领着孩子们从头看起,一页一页地读,从观察画面开始引导学生即兴说感受,教师再加以观察的提示和儿童式的教师语言对配文加以补充。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的感性得到滋养,得到抒发。
这个感情的线索就是对朋友的感情。
有了感情,就有了爱的生长,故事的生长,教学的成长,教育本身的成长。
当情感在老师精心的铺垫下越来越激烈时,孩子表达的欲望被瞬间点燃了,于是表达就成了一种真正的“情动辞发”,“言为心声”。
有时候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很难免有些空洞的说教,没有一把真正能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让他们经常无话可说。
其实像绘本这样的书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这时孩子们就会充分张开想象的翅膀,文字精灵就会跳跃在他们的脑海中了。
这样,我们不防就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充分发挥,孩子不会发现,不会思考,我们就给他们一个具体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孩子们为了让你了解,一定会畅所欲言。
唯一的遗憾就是在幼儿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没及时对孩子们的创作进行更好的引导。
关于“《小老鼠和打老虎》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大班语言活动反思:冬天
散文诗《冬天》语言优美,用词简练且富有童趣,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还蕴涵着很多自然特征的知识。在《冬天》中,我们欣赏到了作者通过风、雪串联的冬天的画面,以孩子的角度来诠释冬天,理解冬天的特征,感受冬天别样的快乐。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预设为:
1.欣赏散文诗,了解冬天的季节特征,初步理解作品内容。
2.学习词汇:纷纷、飘落、白茫茫、乌溜溜、碧绿、芳香等。
3.有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首先,我进行了一个谈话活动:我眼中的冬天。孩子们对于冬天的经验仅仅局限于生活中。大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小草都枯萎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带上了围巾、手套;天气特别干燥……虽然经验有限,但是孩子们有话说、愿意说,整个气氛非常活跃,为接下来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大胆讲述
在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非常开放,如:“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样的”“你觉得诗歌中的冬天是怎么样的”等等,幼儿想说的欲望非常强,等到这些问题一问出,孩子们马上打开话匣子,说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孩子们各抒己见,活动气氛非常的活跃。活动中,我让幼儿轻轻的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妙。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们不由得感叹:真美啊;哇,好香的腊梅花啊;可爱的雪人,我也想来堆一个。
三、给孩子创造的机会,让幼儿大胆表现
在活动中,孩子们的表演欲也非常强,常常不由得跟着诗歌表演起来。于是,我给了孩子充分的时间来表演,请幼儿来扮演风、雪、小虫子、大松树……幼儿们作出惟妙惟肖的动作,真是太逼真了。新《纲要》说,应该给幼儿创造表现的机会,不管他表演的怎样,应该鼓励。在整个活动中,我都是以一个支持者,来支持、鼓励、引导他们。
最后一个环节,我采用了一个延伸活动。让孩子们跟着快乐的音乐做运动,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做完运动的孩子们非常兴奋,那股兴奋劲好久都不能平息。在我出示PPT时,孩子们的想象的闸门也打开了,对滑雪、滑冰、登山这些运动特别感兴趣,还说出了堆雪人、打雪仗、拉雪橇等等。再具体问他们玩的情形,他们对做过的运动说得非常详细,并饶有兴趣地讲个没完没了的,但对那些比较遥远的、只有从电视上才可以见到的运动只是觉得好玩、新鲜。这些运动,如果让孩子们看看录象,我想孩子们会更感兴趣的!(——薛婧)
附散文诗:冬天
北风呼呼的吹,雪花纷纷地飘,
大地一片白茫茫,好似穿上银色的衣裳。
虫儿惧怕冬天的严寒,躲在洞里睡觉,
只有勇敢地老松树,还是那样碧绿健壮。
腊梅花挺立在风雪中,散发出阵阵芳香。
快乐的孩子们,不怕寒风吹,不怕雪花飘。
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
打雪仗,打来打去真热闹,
堆雪人,乌溜溜的眼睛鼻子翘,
仿佛对孩子们说:
来吧,来吧,冬天锻炼身体好。
小班语言活动反思:开汽车
《开汽车》是五大领域语文书中的一个听说游戏,都说游戏活动是幼儿语言初中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可为何本该趣味十足的课堂变得乏味了呢?
反思一
分析原因:
游戏从说教为主,教法单一。仔细分析教材,发现幼儿必须学会说三句话才能进行游戏,因此,活动一开始我就介绍了游戏规则,让幼儿学习说那三句话。
解决策略:用一些奖励的手段,激起幼儿兴趣。
每个幼儿都喜欢得到奖励,一粒糖果、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当我告诉他们谁把三句话学会,并能跟我对话时,我就把汽车第一个开给他!课堂立即变得生动活跃起来。
反思二
分析原因:
游戏本身形式单调。开汽车是幼儿感兴趣的,但这个游戏除了每人说几句话轮流跑一圈外就没有其它的变数了,一个在中间当司机跑跑。
解决策略:对游戏进行小小的改进,使它变得更加有趣。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发现他们都很喜欢热闹,他们都希望在中间做主角的是他们!哪怕是最调皮的小轩,哪怕是最暴力的小扬,哪怕是反应最慢的小豪,他们的眼睛都告诉我,他们想站到中间来!可是,按规则在中间的只有一个人,于是我改成开汽车的小朋友永远到,开到XX家去就把XX带上车,跟在后面拉好衣服,随着游戏的一遍遍进行,汽车里的人越来越多,停下来数一数“1.2.3.4…..21.22.!”哇!好开心呀!
反思三
分析原因:
幼儿学习已有知识不扎实,受教法的局限,幼儿对游戏兴趣缺缺,他们可乐观来拿着方向盘当小司机,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该说什么,那3句话掌握得并不好。
解决策略:巩固幼儿不熟练的环节。
第一圈游戏下来,我发现幼儿台词说不起来,于是我暂停了游戏,以把3句台词重新复习巩固了2遍。其中有幼儿跟读法,有角色扮演法并且进行了互换,还有师幼对话等。
前苏联现代游戏配合的奠基人维果茨基说:游戏是儿童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游戏形式;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变化首先产生于游戏活动。另外,从幼儿游戏的现实状况来看,游戏能满足他们活动,好动,好奇的天性,能给他们带来身心的愉悦。而愉悦作为心理刺激的强化物,又使幼儿对游戏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以致于他们在游戏中乐而忘返,废寝忘食。因此,听说游戏中一定要让幼儿有一定的兴趣,从引发兴趣到维持兴趣最后继续兴趣。当“汽车”停泄不前时,请停下来,仔细反思是什么环节出了状况,然后调整策略,让“汽车”继续向前飞驰。(——薛淑芳)
附:《开汽车》听说内容
嘀嘀嘀,嘀嘀嘀,我的汽车就要开。
嘀嘀嘀,嘀嘀嘀,你的汽车开到哪里?
嘀嘀嘀,嘀嘀嘀,汽车开到(小朋友的名字)家里去”
托班语言活动反思:笑哈哈
儿歌《笑哈哈》短小精悍,以宝宝认识的五官为主要内容,通过边朗诵边游戏让孩子学习指、摸、捏、拉这四个动词,体验游戏的快乐。由于这个活动为家长公开活动,因此,活动前我对孩子的座位、环节都认真设计,便于家长和孩子的互动。
一、调整活动座位、方便孩子活动。
我把孩子的作为做了调整,由原来的双半圆形变为一个大圆圈,这样每个孩子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孩子们做游戏也比较方便,同时家长一一对应坐在自己的孩子后面,既便于与孩子的互动游戏,而且还可以避免因孩子寻找自己的家长而产生哭闹、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等情况。
二、合理设计活动环节,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1、导入环节加入游戏、难点前置。
活动一开始,我从认识五官导入,请孩子说说老师脸上有哪些宝贝,并请孩子在自己的脸上也找一找。找完五官,我又以捉迷藏的游戏,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相关的四个动词,把难点前置,为后面的学习儿歌、游戏环节做好准备。我运用了一张抠有正方形小洞的纸板,和孩子玩捉迷藏,先把整个脸遮起来,接着按儿歌的顺序依次出现鼻子、耳朵、头发、眼睛、嘴巴,并根据儿歌的内容说说,做做相关的动词。捉迷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再加上道具的纸板的运用,孩子们觉得更新奇、更有趣,玩起来也更带劲,很快掌握了四个动词。
2、学习环节师幼、亲子尽情互动。
有了以上的铺垫,活动进入了学习儿歌、游戏的环节。我通过教师示范、教师说指令、幼儿边说边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孩子们掌握了游戏之后,我们请家长也加入游戏,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在亲子互动中,或家长说、幼儿做,或幼儿说、家长做,或家长幼儿边说边做,其乐融融,非常地温馨快乐。
3、仿编环节体验快乐。
最后一环节为尝试替换儿歌中的的五官,仿编儿歌,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说出了自己身上的其他宝贝如小脚、小手等等,教师则把这些便编了儿歌,并和孩子们一起说说玩玩,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具设计简单而巧妙。
本次活动的教具就是一张抠有正方形小洞的纸板,虽然简单,但非常的巧妙,配合捉迷藏游戏,玩起来非常有趣,特别吸引孩子,而且在活动中配合动作化解了难点。因此在日常的教养活动中,教具设计不一定要多复杂、多华丽,只要能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就很棒。(——黄静洁)
附儿歌:笑哈哈
说鼻子,捏鼻子。
说耳朵,拉耳朵。
说头发,摸头发。
说眼睛,指眼睛。
说嘴巴,笑哈哈。
大班语言活动反思:毕业献词
《毕业献词》一首抒发孩子毕业心声的诗歌,内容全面、篇幅也比较长。通过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感谢老师---感谢幼儿园叔叔阿姨---自己做小学生的决心和愿望,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的一首诗歌。
基于以上认识,我开展本次活动时在幼儿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依恋、对老师阿姨的敬爱之情,让幼儿有感而发,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开始,我就称呼孩子们为“小学生”,树立他们做小学生的自豪感,让幼儿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我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比较长的诗歌,有信心一节课就学会完整朗诵吗?”“有信心!”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
这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自己探索什么叫毕业献词,让他们来讲讲自己对毕业献词的认识与理解。有幼儿说:“毕业献词是毕业的小朋友送给朋友的祝福。”有幼儿说:“毕业献词是小朋友说的一些升入小学后的话。”孩子们的理解是不同的,我告诉他们毕业献词是快要毕业的小朋友献给老师、阿姨、幼儿园的一些感谢和美好的祝福,让他们对毕业献词这个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也有助与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与学习。
中班语言《大馅饼》反思
昆虫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充满了趣味。无论是绚丽多彩的春天,还是骄阳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随处可见昆虫忙碌的身影。面对这一切,成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而孩子却会欢呼雀跃,用充满好奇的眼睛去观望,用充满灵性的耳朵去聆听,大馅饼这个故事发生在有趣的蚂蚁家族,借助这个故事可以让幼儿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更多的了解,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蚂蚁家族团结合作的搬运过程和有趣的分工情况,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动静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带领幼儿用报纸当作大馅饼,学习有力的吆喝声,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整个教学活动下来,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独特,里面的对话工整、有序,阐述的道理明显、易懂,整个环节把握得比较合理,但同时也带给我一些启示。
1、第一环节出示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我没有引导好,当幼儿回答蚂蚁在搬石头时,我没有很好引导,导致幼儿以为真的是大石头。其实我可以引导他们,“这真的是大石头吗?”引出这是一片香肠,不是石头。
2、在讲述第三张图片时,应该重点讲述,上课时我有点急,“蚂蚁为什么要吆喝着把大馅饼运回洞?”这个问题我没有抛出去,导致这张图片没有讲透,还可以让孩子学习蚂蚁们的吆喝声“嘿哟,嘿哟”。
-
3、讲述故事时,我一张张地出示,让孩子一张张地看,一张张地讲,让他们猜测下一张图片的事情,幼儿不太会猜对,有点难度,其实,可以把图片一起出示,让幼儿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概念。
4、最后环节游戏《运馅饼》,让幼儿切身体验小蚂蚁搬运食物的过程,将分工与合作在游戏中体现出来。游戏,能使整个过程动静结合。但是我在游戏前没有讲清楚游戏规则,导致孩子都拿着刀,不知怎么玩了,要是能讲一下6人一组,二人当兵蚁,四人当工蚁,那么他们就清楚了。可能是用了玩具刀的缘故,导致孩子对刀非常感兴趣,看起来也有点危险,刀可以不用。《运馅饼》的儿歌一时半会不大可能学会,我想:不要也可以,就让他们一边搬大馅饼,一边吆喝:“嘿哟嘿哟嘿哟嘿哟……”就可以了。
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留给我的启示会一直引领我今后的教学工作,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一定会在教育教学中有所突破与长进的。
幼儿园春天语言活动反思:芽
散文《芽》是一篇拟人的优美的关于春天芽儿的散文。在作者的笔下,有稚嫩的芽,有温暖的太阳,有亲切的春风,有慈爱的雨露。散文的内容是浅显易懂的,语句优美,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嫩芽在春天里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株健康坚强、朝气蓬勃的大芽儿。在散文中出现了太阳、春风、雨露对芽儿说的话。这三段话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他们对芽儿的关心,从而使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成长过程,散文中生动的角色对话,使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
针对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活动的实施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1、前后对比,理解散文作品。
散文中的嫩芽前后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欣赏散文时,我就抓住这一点,引导幼儿通过前后的对比,感受理解散文作品。
第一段时的嫩芽很胆怯,刚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就像一个胆怯的小姑娘。而后来的芽迎着太阳、春风、雨露,长大长高长壮,变得青葱可爱,在春光里欢乐其舞。前后两段鲜明的对比,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对散文作品的理解。
2、学习对话,真情流露。
散文中的这三段对话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太阳、春风、雨露以自己的不同方式对芽儿的鼓励和帮助。他们对芽儿的关心帮助又是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的。如太阳说:“别怕!我把你一晒,你就会变得健康的。”风儿说:“别怕!我把你一晒,你就会变得坚强的。”雨露说:“别怕!我把你一洒,你就会觉得欢畅的。”
在教学中让幼儿来学说他们的对话,发现孩子们对“别怕!我把你一……”这句话特别感兴趣,他们在说时,其实也已经体会到散文中所渗透传达的情意了。这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建立在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之上的。
3、表演散文,提高文学欣赏力。
在活动的高潮部分,我请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散文。在芽儿、太阳、春风、雨露这四个角色中,孩子们的喜欢程度也各不相同。每个孩子对角色有不同的偏好。最终,孩子们选折了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表演散文。
在表演散文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愉悦的,通过表演,加深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提高了孩子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在整个活动中,我觉得遗憾的是,当有孩子对散文中的词“舒坦”、“欢畅”提出疑惑时,我对此解释得似乎还不够到位,由此深刻体会到,活动之前,教师应该对散文中的词多多关注,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应对孩子的各种表现。(——李艳)
附散文:芽
一个嫩芽儿从土地妈妈的怀里探出头来,就像一个胆怯的小姑娘。
太阳照耀着她,春风抚慰着她,雨露滋润着她,她感到温暖、亲切、舒畅,同时也有些害怕。
太阳说:“别怕!我把你晒一晒,你就会变得更健康!”
风儿说:“别怕!我把你吹一吹,你就会变得更坚强!”
雨露说:“别怕!我把你洒一洒,你就会变得更欢畅!”
于是,嫩芽儿勇敢地抬起了头,张开双手,迎向阳光,迎向雨露。慢慢地,她长高了,长壮了,变得更绿更可爱了,就如一个朝气蓬勃的美丽姑娘,在春光里欢笑起舞。
我想当小老鼠——中班教育随笔
拔萝卜是中小班幼儿最喜欢玩的音乐游戏之一。孩子们一遍一遍地玩,百玩不厌。
有一天我请嘉澍来当老爷爷,他一动不动,看起来极不情愿,嘴里嘟囔着:“我想当小老鼠”。这是怎么了?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认为拔萝卜时小老鼠个儿最小,功劳却最大。所以他想当功劳最大的小老鼠。
一直以来玩拔萝卜的游戏时都是老爷爷先出场,然后是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萝卜都是由于小老鼠的参与才拔出来。
孩子们因为年龄小,还不能理解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真正意思,所以就认为小老鼠的本领最大。为此,我精心编了另一个《拔萝卜》的故事,这次故事中,我让那只骄傲的小老鼠先出来拔萝卜,因为个儿太小没拔出来,后来在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参与和帮助下终于拔出了大萝卜。平时劳动时我让嘉澍先来做,做不成时再请孩子们来帮忙,让嘉澍真正体会团结的力量。游戏时我来当大萝卜,让小老鼠感受自己的力量是多么的小,自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拔出大萝卜。后来我们玩游戏时打破常规,打乱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的出场次序,让萝卜由不同的人来拔出,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只有团结起来才力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