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游戏案例:娃娃家的“妈妈”——我来系丝巾

发布时间:2020-01-02

幼儿园游戏娃娃家。

目前各大幼儿教师纷纷在幼儿教学中加强了游戏环节。幼儿园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游戏结束时,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要合理、自然。生活中你有收集经典的幼儿园游戏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游戏案例:娃娃家的“妈妈”——我来系丝巾”,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案例背景: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幼儿体会不同身份的角色,最早最多从“娃娃家”开始,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很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形象表现出来。最近天气渐冷,有的妈妈给宝宝穿上了外套,有的则给宝宝系上了小丝巾,而且在幼儿园孩子们也在自己学着怎么样穿脱衣服、穿脱裤子、塞裤子等等,自然而然孩子们把这些情节带到了娃娃家……

二、案例实录:

游戏开始了,妈妈从姐姐手里接过烫好的丝巾,尝试着把丝巾系在娃娃的脖子上,妈妈轻轻地围在娃娃脖子上,然后一手拿着丝巾的两个角,开始转呀转,扭呀扭,试图打结,但是尝试了很多遍,都没能成功。于是妈妈一只手拎着娃娃,一只手拿着丝巾走向老师,把娃娃举得高高的,眼睛直看着老师,想请老师帮助,由于老师当时在拍摄,没有帮助她,妈妈转身把丝巾扔在一边。一只手把娃娃的裤子脱了,就在这个同时,娃娃家的爸爸出现了,也跑到老师面前,拿了一件宝宝的衣服过来,给了妈妈,又走开了。这时老师说:“把娃娃放在床上,帮她穿上衣服吧。”妈妈把娃娃放在了床上,拿起一件反穿衣,开始给娃娃穿衣服了。一手托起宝宝的背,一手把宝宝的一只手伸进袖子,然后再慢慢地把宝宝的手小心地从袖口拉出来,一边穿好之后,又把宝宝另一只手也用同样的方法,慢慢穿好。妈妈有模有样地把娃娃胸前的衣服摊摊平,发现衣服的带子没有打结,就开始打结了,两只手在不停转动交叉,可是没有成功。接着老师说:“衣服穿好了可以带娃娃出去玩了。”但是妈妈没有理会,抱着娃娃坐回了沙发上,两只手拿着衣服上的带子,扭来扭去,这样卷卷那样卷卷,想把带子系上结,尝试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成功……

三、分析反思:

从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有了与材料的互动性,知道娃娃家的妈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但是在妈妈系丝带这个点上,我们也发现了孩子虽然有这个打结的生活常识,但是打结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动手技能,而且往往我们的家长更注重的是系统的知识积累而忽视了生活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起来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Www.yjs21.COm

教师作为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游戏过程中孩子碰到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并担任角色,以角色的身份通过语言或动作示范促进游戏的开展。如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可以以客人的角色进入,并以儿歌的形式来引导孩子怎么打结:两个好朋友(拿好两根鞋带),见面握握手(交叉),钻进山洞里(打结),再见握握手(拉紧),变成兔耳朵(将鞋带弯曲一段),见面握握手(交叉),钻进山洞里(打结),再也不分手(拉紧)。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娃娃家中粘贴一些打结的步骤图给孩子一个隐性的暗示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进行开展一个集体活动,让孩子来习得这些经验。

和孩子一起做角色游戏时,我们应该追随孩子的发展,把握孩子的年龄特点,从观察到情感共享,我们参与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真正玩伴;从情感支持到环境提供,我们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充分的空间;从环境创设到适时回应,我们建构幼儿经验与教师预设之间的桥梁。孩子们就会在游戏中发挥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验成功,获得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大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


幼儿园大班游戏教案:娃娃家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活动内容: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

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丝巾游戏推荐


1.当宝宝4个月大时,可以给她玩揭手帕捉迷藏的游戏。把丝巾蒙在自己的头上,唤宝宝的名字,看看宝宝会不会把丝巾揭掉。当她揭掉时,你可以很夸张地赞扬她,她会非常高兴并且乐此不疲。这时候玩这种游戏,可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

2.宝宝4个时还可以以由慢到快的速度,用丝巾逗引它,让它抓。训练眼手协调能力。

3.把一个玩具当着宝宝的面藏在丝巾下面,然后让宝宝找。宝宝会很高兴地找到这个玩具。当她完成时,她会很有成就感。对你叫、摇手等。

4.宝宝7-8个月时,宝宝喜欢把东西放在嘴里吸,却不会把空气往外吹,这时还可以给宝宝示范吹丝巾,然后让它学着吹。这样可以训练宝宝发f音,对发声和语言大有好处。我的宝宝看到丝巾被自己吹起来,真得高兴地咯咯笑。

5.当宝宝10-12个月时,可以做捉迷藏的游戏。把丝巾蒙在宝宝的头上,然后说:“宝宝在哪里?宝宝去哪里了?”你好像真地在找。宝宝会自己把丝巾扯下来,对者你咯咯笑,并拍手(这么大的孩子学会用拍手等动作表示高兴)。你可以说:“啊,在这里呀!”这个游戏可以反复做,令人吃惊的是,宝宝会不厌其烦地做。每次你很夸张地发现它,它都会高兴得不得了。真是难以置信,不信你试试看。

角色游戏-娃娃家的一幕


角色游戏-娃娃家的一幕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圆玮说着,便伸手去接云公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云公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圆玮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云公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云公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圆玮。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圆玮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云公说完,将娃娃递给圆玮,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云公“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圆玮“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点评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2~3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指导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游戏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玩的区域游戏。游戏中,幼儿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多操作,少交往;部分幼儿已不满足于单纯地摆弄玩具,他们会将生活中的事物在游戏中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再现出来;由于交往经验有限,不能在游戏中再现生活中的细节。针对小班初期、中期和末期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娃娃家有意识地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游戏情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小班初期:娃娃家的客人

为幼儿提供对主题有暗示作用的材料

提供的材料有门铃、猫眼、门上张贴的主题交往画面等,幼儿可以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开展游戏。客人进门前要按门铃,让主人听到;主人开门前要看猫眼,是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可以模仿画面学习交往动作和行为。

教师以角色的身份进入游戏情境,与幼儿共同游戏

游戏时,教师边按门铃边说:“我是妈妈的同事,来家里做客。”目的是暗示“妈妈”来开门,小孩不能给不认识的人开门。进门后,教师提出话题:“听说你们家搬新家了,我来你家看看。”目的是请主人向客人一一介绍房间,告诉客人各房间的功用,让幼儿带着参观。客人站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再一次提出话题:“哎呀,我有些累了,说了半天都渴了。”目的是引导幼儿礼貌待客。最后,教师看看表准备离开,提问:“时间不早了,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目的是暗示幼儿用语言主动交往、送客。

因人施教,促进不同幼儿口语的发展

对主动交往的幼儿,教师提出更多话题,给予更多交往机会。可以提问:听说你家搬新家了,谁来带我看看你家都有哪些房间?这是谁的房间?干什么用的?

对能够应答的幼儿,教师要根据提出的每个问题,认真倾听幼儿回答,并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相关肯定或回应。如,你把桌子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客厅在家里是干什么的地方?你家设计得真好!你说得更好!

对不愿交往和应答的幼儿,教师可采取的做法是请其他幼儿帮助,教师主动引发谈话,给予表扬和肯定。

小班中期:愉快的生日聚会 发动幼儿参与材料收集;给他们提供展现已有生活经验的机会

幼儿运用自己收集来的材料,自发地开展给娃娃过生日的游戏活动。他们收集了各种餐具、装扮物,以及过生日用的生日盘、刀、叉子、蜡烛和蛋糕盒等材料,还在餐桌上摆放了各种水果和糕点,给娃娃唱生日歌,喂娃娃吃蛋糕。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完成了给娃娃过生日的主题游戏。

引导幼儿参与娃娃家环境的布置,丰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在娃娃家创设“过生日”主题墙,幼儿可以把自己过生日时的照片带到娃娃家,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在游戏中谈论、讲述,回忆家人给自己过生日时的经验。幼儿和家长也可以在家共同装饰礼物盒、贺卡,带到幼儿园投放到娃娃家供幼儿游戏,并请幼儿讲述这是什么,为什么要准备这件礼物,你会拿着礼物对小寿星说些什么。也可以请幼儿带一些自己会讲的和过生日有关的故事书,讲给娃娃或同伴听,丰富幼儿关于过生日的生活、游戏、经验。

以过生日为主题,开展主题游戏,拓展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师以娃娃的身份告诉幼儿:“今天娃娃过3岁生日,她请了好多小客人一起来庆祝,在娃娃家搞一个生日聚会。欢迎朋友们一起来参加!”孩子们听到提议后非常兴奋。教师提问:“你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吗?到别人家做客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目的是引导幼儿回忆、交流去做客的礼貌用语和适宜行为。当客人进门时教师提问:“到别人家参加生日聚会应该说些什么呢?”目的是引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和祝福语。在进餐和分蛋糕时教师提问:“蛋糕应该怎样分,谁来分呢?”目的是引导幼儿知道,蛋糕、食物应由主人来分,主人要请客人吃饱、吃好。在游戏时教师假装接电话的样子说:“你是某某的妈妈吗,时间不早了要叫孩子回家呀!好的,他们一会儿就回。”暗示幼儿,客人们该离开了,聚会要结束了。当孩子们纷纷准备离开娃娃家时,教师以娃娃的口吻说:“家里这么乱,谁来帮我收拾呀?”暗示幼儿在离开主人家时,要帮助主人收拾好玩具才是有礼貌的行为。

小班末期:边玩边说快乐多

激发兴趣,感受语言交往中的快乐

为了激发幼儿相互交往的兴趣,教师模拟家庭环境,在娃娃家创设了“娃娃游戏室”,幼儿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娃娃游戏室”。在“游戏室”,幼儿可以教娃娃玩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可以和同伴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玩具的名称、玩法、喜欢的原因等。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与幼儿围绕玩具进行交谈,可以提问:“你们家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样的?是谁买的?怎么玩?你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幼儿讲述。当幼儿有表达上的困难时,教师可以用问题丰富幼儿的讲述内容,也可以及时为幼儿丰富词汇,引导幼儿用更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娃娃游戏室”玩具的喜爱。

创设情境,主动运用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交往行为较少,教师可通过提示,创造机会,让幼儿尝试进行区域间的互动游戏,引导小班幼儿运用语言主动交往。如,教师可通过设置送票的情节,引导娃娃家幼儿了解娃娃家是可以与表演区进行互动游戏的,从而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为幼儿提供互动的机会。

强化角色,再现生活,引发经验的迁移

对于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的幼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抱娃娃的方法。教师提问:“怎么抱,娃娃才会更舒服?”并请幼儿自由抱娃娃,相互交流体会。教师可以小结重点:“娃娃的头应靠在爸爸(或妈妈)的手臂上。爸爸(或妈妈)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头,另一只手托着娃娃的屁股。”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给娃娃喂饭的方法。教师可以启发提问:“你小时候,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喂饭的?”“饭很烫时怎么办,怎么喂宝宝?宝宝饭撒在身上,要怎么做?”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交流中,习得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对于角色意识较差、有时候一个东西可以玩很长时间的幼儿,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娃娃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然后请幼儿自己进行角色分配。可以请一些小朋友扮演妈妈去抱娃娃、照顾娃娃,另一些小朋友扮演爸爸、哥哥、姐姐等,这样可以帮娃娃煮东西吃,或者帮娃娃洗澡等,增强幼儿角色意识的同时,学习分工合作,增进角色间的相互交流。

对于不会表达、交往的幼儿,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从而引申到幼儿身上,让幼儿讨论:如果自己当娃娃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怎么说?爸爸可以做什么,妈妈可以做什么?爸爸出门,妈妈和宝宝会对他说什么?妈妈做饭时,会对爸爸和宝宝说什么?你平时在家会和爸爸妈妈聊什么?通过同伴间的交流,使幼儿分享一些交往技能。

2020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


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小班“娃娃家”游戏指导片段及评析


小班角色游戏中“小猪家的妈妈”给教师“打电话”(以下小猪家的妈妈简称为“妈”.小猪家的爸爸简称为“爸”,教师简称为“师”):

妈:喂,老师。

师: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妈:到我家来给宝宝过生日。

师:那我怎么走啊?你是哪一家啊?

妈:我是小猪家。

师:那我怎么走啊?

妈:你左拐,再直走就到了(这时爸爸走到教师面前来接教师了)。

师:小猪爸爸来接我了,好的,我一会儿就来。

(教师把手上其他幼儿的衣服放到衣柜里后,便到“小猪家”去了。下面是发生在“小猪家”的对话实录。)

师:你们家宝宝过几岁生日啊?

妈:3岁。

师:有蜡烛吗?

妈:没有。

师:哦,你们家没有蜡烛啊?

爸:哦,我去买。

师:哎,你等一下啊,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啊?

爸:直直的。

(幼儿从“百宝箱”里拿来一根短而细的绿色管子当蜡烛。)

师:怎么插啊?

妈:这儿插一根,那儿插一根。

师:插几根啊?

妈:3根。

(幼儿又从“百宝箱”里拿来两根绿色管子。)

爸:我去找打火机。

师:打火机是什么形状的?

爸:是长方形的。

师:宝宝醒了吗?

妈:醒了。

师:你家宝宝叫什么名字啊?

妈:就叫宝宝(是妈妈和爸爸商量的结果)。

师:宝宝真可爱。

(接下来就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唱生日歌、吹蜡烛,吹蜡烛的是小猪家的爸爸妈妈而不是宝宝。)

师:谁吹蜡烛啊?

妈、爸:宝宝吹(于是妈妈和爸爸便让宝宝吹蜡烛)。

(接下来是切蛋糕的环节。)

爸:没刀。

师:啊?你们家没刀啊?

妈:有刀(妈妈拿来刀并把刀递给了爸爸)。

(接下来是吃蛋糕的环节,爸爸把蛋糕切好,先给了教师一份,然后妈妈和爸爸各拿了一份开始吃起来。)

师:为什么先给我吃?

妈、爸:因为你是客人。

师:哦,要先给客人吃啊。

(教师吃完蛋糕后有礼貌地跟幼儿道别。)

评析:

这个游戏指导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电话”中的师幼对话,二是在“小猪家”的现场对话。

先来看“电话”中的对话部分。在幼儿园活动室里,“打电话”的教师和“小猪妈妈”之间的距离不到3米。双方目光对视。“打电话”的教师运用“兴趣导向的策略”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向的策略”取代直接给予答案的做法,比如,她问了幼儿三个问题:“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目的)“你是哪一家啊?”(自我介绍)“那我怎么走啊?”(地点)教师和幼儿通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给幼儿打电话常识的过程,告诉对方为什么要打这个电话、自己是谁、自己的家在哪里。

在这个游戏指导片段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游戏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还不能完全依靠语言来思维,当真实事物不在眼前时他们会用其他事物来替代。因此,当幼儿给教师“打电话”时,教师迅速用手势做出“接电话”的动作,并且把在视线范围内的情景假想成不在眼前。教师只有蹲下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幼儿,才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才不至于出现当幼儿“打电话”给教师时。教师直奔“小猪家”这样可能令幼儿无语的局面。

在“小猪家”里的对话更能显示出教师指导游戏的机智。小班幼儿往往对过生日吃蛋糕的经历印象深刻,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教师进入“小猪家”,很好地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围绕过生日“宝宝”的年龄、蜡烛的数量和形状、点蜡烛需要的打火机及其形状、插蜡烛、切蛋糕、招待客人等方面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幼儿对话,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并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手口一致地点数3根蜡烛并说出总数,在游戏中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教师还以问题“为什么给我先吃”鼓励幼儿有礼貌地招待客人。在这里,教师的语言运用比较恰当,有利于幼儿积极思考、参与。

在这个游戏指导片段中,教师不仅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和幼儿一起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而且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随机渗透数学、语言、社会等领域的教育内容,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精神。

游戏升级四“秘诀”——推进小班娃娃家游戏的有效策略


“娃娃家”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孩子们在“娃娃家”的环境、情境中通过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使用游戏材料进行角色互动,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情节,角色、材料、动作和情境是“娃娃家”游戏的基本要素。“娃娃家”游戏的内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生活,如做饭、吃饭、照顾小宝宝、整理房间、洗涤衣物等;二是与其他区域相联系而生发出的活动,如幼儿外出去“餐厅”吃饭,去“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去“理发店”理发,去“超市”购物等。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哪些策略有效地引导幼儿推进娃娃家游戏的情节发展呢?

游戏片段一:

角色游戏时间到了,今天乐乐和文文是红红家的爸爸妈妈。他们戴上爸爸妈妈的工作卡,搬着小椅子走进了自己的家。文文从床上抱起了娃娃,乐乐边拎着篮子边说:“你在家,我去买菜。”文文抬头看了乐乐一眼,又低下头抱紧了宝宝。突然,文文似乎想到了什么,站起来到柜子里拿出了电饭煲,一个人摆弄起来。正在这时候,蓝蓝家妈妈圆圆抱着娃娃嚷嚷着经过:“我娃娃生病了,我要带她去看病。”文文一听,扔下电饭煲就抱起娃娃跟着往医院跑了。老师看见了,走过去好奇地说:“呀,谁家的饭饭烧得这么香啊?”文文转头走过来说:“我烧的饭。”老师笑着说:“妈妈的厨艺真不错。让我看看今天妈妈烧了什么饭?”文文听到老师的表扬,更得意了:“我今天烧的白米饭。”老师接过她的话:“白米饭宝宝吃了有营养。能不能让我尝尝呢?”文文立马拿来碗和勺子,帮老师盛了一碗饭端到面前。老师一边吃一边赞扬:“真香真香!下次我要尝尝你烧的菜饭,味道一定更好。”文文不停地点头:“是的,是的。”乐乐拎着菜回来了,文文走过去,从篮子里翻出茄子和青菜,拿到水龙头下很仔细地洗着。乐乐拿来菜刀,将很多菜堆在一起,操起刀就“咚咚”地剁开了。由于操作面板太小,乐乐的动作又太大,菜纷纷掉在了地上。乐乐蹲下拣菜,文文在旁边急着将乐乐切好的菜放到电饭锅里。乐乐问:“你干吗?”文文不紧不慢地说:“我要做菜饭呢。”乐乐一听,拿起茄子,继续切了起来:“再放点茄子。”老师看了下娃娃:“呀,娃娃也饿了,爸爸,你的菜要切小点哦,娃娃太小,咽不下去的哦。”乐乐看了老师一眼,转过身一手按着菜的一端,一手慢慢地切着,再也没出现过菜掉落的现象。

游戏片段二:

还是红红家。乐乐从篮子里翻出几条鱼,他把鱼一条一条地放在水池里。接着,他拿出一条放到砧板上,手持菜刀在鱼身上拨动着。随后,他把刀一横,一手按住鱼身又做了个横切的动作。原来,乐乐是在杀鱼!乐乐揭开锅子,正准备把鱼放进去,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我还没放油呢!”他蹲下身子在柜子里找了找,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家没油了。”我马上接声说:“要不要去别人家看看?”乐乐跑开了,不一会儿就立马转身奔来,着急地说:“老师,不好了,别人家也没油。”“那怎么办呢?要不要去教室里看看,有没有油?”乐乐应声跑到教室里,一会儿又一脸失望地跑了回来。我拿出一块塑料积木:“爸爸,你要的是不是这个盐。”乐乐一看,乐滋滋地从我手里接过积木,说:“我还要糖呢。”他又转身走到积木柜前,找了一块白色的积木,回家做糖醋鱼了。一会儿,别家的“爸爸妈妈”纷纷效仿,到积木箩筐里翻找着,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盐”“奶粉”“可乐”,甚至还用双面胶纸来做面条。

从上述游戏片段中可以看出,幼儿最初的游戏基本停留在摆弄材料上,或是无意识地频繁外出,游戏中的行为意识并不明确。教师的介入,有效地推动了幼儿游戏在情节、材料使用、角色行动等方面的发展,出现了杀鱼、煮菜饭、放调料、给娃娃晒衣服被子、给娃娃热牛奶等细节化的生活情节,这些就是幼儿游戏的升级。孩子们开始明确自己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自觉地做一些和角色相匹配的事,并尝试根据需要运用一些替代玩具,如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代表盐和糖,用双面胶纸做面条等等。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了推进小班娃娃家游戏的四“秘诀”:

秘诀一: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就是教师在关注全体幼儿游戏的同时,较有针对性地对某一游戏主题、特定人员或场景进行仔细跟踪观察,从而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现状以及延续发展情况,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游戏升级行为细节。定点观察还有利于教师对某一主题进行系统的追踪调查,详细把握幼儿游戏分工情况,便于检验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谈话的深度是否有待进一步挖掘,为幼儿深入游戏提供了可能。

秘诀二:角色介入

小班幼儿的角色意识从无到萌芽,并逐渐鲜明起来,开始能够处理真假关系,既按角色规定动作去行动,又能按事物与人物的现实特点去处理事情,但角色认知发展较慢,角色身份容易被遗忘和转换。教师用角色的身份介入指导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过程,调节游戏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游戏顺利地开展。

秘诀三:材料暗示

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往往都是由物而起,从摆弄某一物品逐渐生发出具体的游戏情节。他们虽然也会有许多想法,但这些情节一般都在游戏过程中,或在某一偶发场景、材料暗示下产生,缺乏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中的偶发情景,预测幼儿能力和游戏发展的可能。所以,教师要多用材料暗示引发孩子新的游戏行为,同时大胆鼓励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找寻替代物品。

秘诀四:跟进评价

跟进评价是指教师将连续观察到的游戏情况进行有效处理,剥离出易于幼儿操作、模仿、推广的行为,并在孩子面前进行讲解、示范、评论等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主动的、完整的介绍是少有的情况,需要老师一步步地进行引导。如教师提出“爸爸妈妈是怎么一起照顾娃娃的”问题,接着用递进式的问题跟进评价,帮助幼儿进行表达:“你家里有谁?做了哪些事?有没有一起照顾娃娃呢?爸爸做了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达存在一定的情境性,讲述游戏进程时往往会出现情节、角色间的跳跃,让人听了摸不着头脑。教师的跟进评价,不仅能帮助幼儿梳理游戏过程,更能让其他幼儿听明白并模仿、推广。

指导幼儿游戏并不难,其根本就在于教师是否有注意观察的意识,心中是否有孩子,是否能放低身价参与孩子们的游戏。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有效策略,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升级“秘诀”!

幼儿园小班角色游戏教案《娃娃家》


一、活动目标:

1、乐意扮演角色和小朋友一起玩。

2、学习使用简单礼貌用语招待小客人。

3、懂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

二、活动准备:

游戏区域:胖胖娃娃家、瘦瘦娃娃家、牛角娃娃家、大力娃娃家所需的游戏材料新投放的材料:自制电话四部、小衣服。

知识经验:幼儿已有参与娃娃家游戏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一)分享经验

1、交流游戏经验:玩娃娃家时你最喜欢当谁?都做些什么事情?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应的照片)

2、交流生活发现:爸爸妈妈在家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二)提出问题,引出新的游戏内容-小客人做客。

1、问题:娃娃娃家里已住满了小主人,还有小朋友想去玩,怎么办?

2、讨论:怎样招待小客人?怎样做文明的小客人?

3、提出新任务:小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三)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入娃娃家游戏。

1、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钥匙"进入"娃娃家",扮演角色。

2、幼儿相互自我介绍,明确游戏伙伴的身份。

(四)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带领小客人在各娃娃家串门。

重点指导:引导小主人主动、热情的招待客人。

四、活动结束:

听音乐结束游戏,评选文明家庭。

1、主人交流:你为客人做了哪些事情?

2、客人评选文明家庭。

2020幼儿园游戏教案评价《娃娃家》


活动目标:

1、能够明确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职责,并能监守岗位。

2、能够使用礼貌用语,较安静地游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内容:

娃娃家、医院、理发店、菜场、银行、公共汽车、超市。

活动过程:

一、引导语

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来玩娃娃家了,你们高不高兴啊?上次我们在玩娃娃家的游戏的时候啊,李子恒小朋友玩得可棒拉,他啊,本来是娃娃家的爷爷,可是后来他看到医院的医生不够了,那是因为医院的小朋友跑掉了,所以他就自己到了医院,帮助病人看病。

而且他看病的方法与别人不一样,他用的是气功,今天,我要在来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工作,并且能够把工作做到下班,还有,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要安静一点啊,这样,在医院里面看病和休息的人就能很好的休息了;

二、幼儿游戏

教师指导:重点指导娃娃家,扮演客人的角色和娃娃家的妈妈一起将娃娃家整理干净;

普遍指导各个服务场所能应用礼貌用语;

教师观察:

1、观察幼儿是否能够先搬好椅子和桌子,再去拿玩具;

2、观察幼儿是否能够自己解决一些遇到的小问题;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监守好自己的岗位,不在教室中间奔跑;

4、观察幼儿游戏的声音是否比较安静;

三、教师评价

1、让个别幼儿介绍今天自己的新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对今天在游戏中能够监守自己岗位、并能使用礼貌用语的幼儿予以表扬;

3、对于全班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放低音量地进行游戏给予表扬,并告诉幼儿在下次游戏中也要看他们的表现。

相信《游戏案例:娃娃家的“妈妈”——我来系丝巾》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娃娃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小班案例娃娃家的秘密 案例记录: 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圈和皮球,有几个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个以上了,围在老师身边要拍给老师看。而洁洁手里捧着个皮球,一直在边上看着小朋友拍球。“洁洁,你试试看。”她摇了摇头。“没关系的,你拍拍看,...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案例:齐齐想加入“娃娃家”游戏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 第一天,齐齐哭着对我说:“他们不让我玩,我好好地对他们说,他...
    2021-05-26 阅读全文
  • 案例:娃娃家的一幕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圆玮说着,便伸手去接云公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云公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圆玮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云公协商着。...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案例:娃娃家区域活动反思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
    2021-06-02 阅读全文
  • 娃娃家游戏小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
    2021-04-10 阅读全文

案例记录: 孩子们高兴地玩着圈和皮球,有几个孩子拍球已能拍到五个以上了,围在老师身边要拍给老师看。而洁洁手里捧着个皮球,一直在边上看着小朋友拍球。“洁洁,你试试看。”她摇了摇头。“没关系的,你拍拍看,...

2021-05-25 阅读全文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 第一天,齐齐哭着对我说:“他们不让我玩,我好好地对他们说,他...

2021-05-26 阅读全文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圆玮说着,便伸手去接云公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云公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圆玮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云公协商着。...

2021-06-10 阅读全文

案例: 娃娃家游戏小朋友都很喜欢玩。星期二上午区域活动时,玩娃娃家的小朋友是齐志锋、朱沁雪、伍倩和郁晓。齐志锋、朱沁雪把娃娃家的玩具(饼干、馄饨、刀、锅等)在手里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朱沁雪做...

2021-06-02 阅读全文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

2021-04-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