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
发布时间:2019-12-23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说课稿 数学教案幼儿园大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教案【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图形分类统计》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习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 9—12 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
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 )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图形分类(数学)
一、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二、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四、设计思路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 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五、活动流程 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 操作体验 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 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 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 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 4-5个,颜色不同。 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 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 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 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 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 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 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 (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 说明 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4、复习巩固 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