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掩耳盗铃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阅读活动方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幼儿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掩耳盗铃”,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掩耳盗铃》及教学反思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2020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掩耳盗铃》”。让幼儿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幼儿百科: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精选


教学是老师非常重要的任务,在每节课之前,老师必须提前规划好课件,因此写教案时必须慎重对待。老师在上课时需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因此如果你需要一些好的教案课件,那么就可以看看编辑为大家提供的掩耳盗铃课件教案,它对您的教学将有帮助,建议您进行收藏!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这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字典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同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铃》。

4、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1、在理 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寓意。

2、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指名讲学过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捂住耳朵。 盗:偷。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翻开课本读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3、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 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4、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八、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九、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上的比较顺利,学生也理解了寓意,不过课后想来,我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虽然我的讲解并不多,全是让学生探讨交流,可是每一环节的问题是我设置的,学生还是被我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上课伊始,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能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思索,探究的过程,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本则寓言的故事,懂得其中的道理。2、会用“一……就……”造句。3、有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手港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教学难点“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教具铃铛一只、课件。

初读

启发导入

整体阅读提问:1.在预习的基础上说说“掩耳盗铃”四个字各是什么意思?

2.将四个字的解释连起来说说“掩耳盗铃”的意思。

3.那个人为什么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个铃铛呢?结果怎样?

质疑问难

导读提示

读课文时,看全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第l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齐读课题

回忆或查字义,说一段话,初步理解题目。

个人读后两人互检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边读边标号,思考第1自然段内容并回答问题。 2分

3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

议读

指出重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就该是课堂上优先讲解的内容:

尊重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且表达出

来。 1.默读第2自然段,读后标出这段有几句话?

自读感悟

2.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议读交流

3.读第一句,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4.出示幻灯

A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用手一碰,那个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讨论:1.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2.“明明知道”什么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么?

4.铃铛为什么会丁零丁零响起来?用手碰铃

铛会发生什么现象?

5.“碰”和“响’’之间什么关系?

6.为什么会被发觉?体会“响”与“碰”之间的关系。

过渡:这个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响→发觉可是他太想得到那个铃铛了。他想出了怎样的办法?

指名读第2句

出投影片:

A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B如果把耳朵掩住就听不见响声。

7.他是怎样做的?默读第3句画出表示动作的词。默读标句子

整体感知第2段内容。个人感悟重点内容。

指名读,回答问题。

读句子,讨论。

体会“一…就”的句式。

运用句式说句子。读第2句

读句子,理解“掩住”做动作,理解句子,掩住谁的耳朵,谁听不见响声,读句子,体会心情,达到有语气朗读。默读,画词,订正区别“偷”与“拿”,“偷”与“盗”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段话。

25分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时间。尊重孩子们让他们用自己习惯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表演动作。用动作概括出题目。 2分

8.从刚才有想法到现在他真的这样去做了,结果怎样呢?

读第四句,说出意思体会“碰”与“发觉”的关系。用“一…就”句式说话。

体会心情

有语气朗读

3分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加强小

组学习。点评归纳

9.大声读第2自然段,体会前后的感情变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①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②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

③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

④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

11.读全文,体会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读书,朗读,

表达吸收。

讨论,谈体会。交流,抓“明明知道”和“没想到”。运用“一…就”的句式。

练习巩固有感情朗读。 5分

板书设计明明知道碰→响→发觉

掩耳盗铃掩伸偷

没想到碰→发觉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铃、椎、铿。

2、结合插图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教学重点:

联系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知道盗铃人可笑在哪里,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师:来到咱们城关三小,我十分荣幸也异常高兴。看到在座的各位个个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老师已经有点儿迫不及待想和大家交个朋友了,好吗?

那你们认识我吗?(课件出示)

那该怎么称呼我呢?

学生自我介绍,学生分组。

二、游戏导入

1、游戏:你说我猜。

规则:由一名同学用语言描述照片内容,另一名同学猜中照片相对应的寓言故事即可过关。

(亡羊补牢、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拔苗助长)

说说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点?

(寓言: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2、出示铜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钟。

(师简要介绍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寓言与这口铜钟有关。

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铃是什么意思?

掩:捂住。

盗:偷窃。

掩耳盗铃: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大钟。(生做动作加深理解)

三、初读文章,读通课文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则寓言跟以往学过的语言不同,它们都是文言文,你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吗?古代人说的话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称为文言文。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能把这则文言文读通。

(多媒体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2、师带读,划分朗读节奏。

生字:铃、铿是后鼻音;椎读chu也可读zhuī,本文中作chu。

朗读节奏。

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铿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各种形式读通课文。

(个人读、男女比赛读、齐读)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分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理解带点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a、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b、以椎毁之,钟铿然有声。

C、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

(1)除了注释中的字比较难理解,你们还有哪些字不理解它的意思?

注释:铃:这里指钟。

钟:古代乐器。

负:背着。

椎:敲打东西的器具。

铿然:形容声音很响亮。

遽:急忙。

难理解的词:者:。..的人。

欲:想要,将要。

以:用。毁:毁掉。

(毁)之:钟。恐:害怕,担心。闻:听到。(闻)之:钟声。其:他,他的。

(2)这篇课文大概意思是?(学生自由说)

有一个人偷到了一口钟,想把这口钟背走,但是,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他就想用椎子敲碎了再带回家,但椎子一敲,钟就发出响亮的声音。他害怕别人听到钟声赶来抢夺这口钟,他就急忙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4、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启发引导

1、这个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是什么?(可以用原文回答)

2、你知道他掩耳盗铃的结果会是怎样?想一想。

3、你觉着掩耳盗铃的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愚蠢可笑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捂住别人的耳朵!)

4、盗铃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5、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做事要老实,不能贪小便宜,耍小聪明,更不能自欺欺人,,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才能获得。

六、总结拓展

1、现在,你知道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了吗?(指明回答)

(讽刺那些玩弄笨拙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现象?

3、带上我们的收获,再一起把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七、布置作业

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起因:有得钟者,钟大不可负

发展:以椎毁之

**:遽掩其耳

结果(自作聪明、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7

1,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小学阶段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3,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平等对话,形成真诚交流,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4,语文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潜能、

(1)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26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讲一个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人发觉、故事只有5句话、先说那个人想偷人家门上的铃铛;接着说那个人知道手碰铃铛会发出声音,别人就能发觉,他便想出了掩耳朵的办法;最后说他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立刻被人发觉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了坏事想叫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这个成语也常用来讽刺那些玩弄笨拙的把戏自欺欺人的愚蠢行为、

(2)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这则寓言时,鉴于三年级学生对寓言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和积极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做事要多动脑筋,不能一视同仁,一成不变、三年级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不是很深,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一定的学法上的引领与指导,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通过复习学过的《自相矛盾》,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自然引入本课、学生自学和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

(4)技术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1,掌握重点字:掩,盗,铃,偷,捂、

2,理解课文意思,知道"掩耳盗铃"的含义,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现实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流程图:(一)激趣导入→(二)了解故事→(三)初读感知→(四)再读感悟→(五)表演明理→(六)深化理解→(七)联系生活

(一)激趣导入

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在"铃铛"中"铛"读轻声、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想听这个故事吗

(二)了解故事

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三)初读感知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和新词新朋友:掩,盗,铃,偷,捂;丁零,碰到,偷走,铃铛,掩耳盗铃、学生自由读文,在书上圈画、

2,自读课文,然后读给同桌听听、

3,指名读(看你读的那么投入,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听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读读吧!

4,我们读的读,听的听,你能简单地说说故事内容吗

(四)再读感悟

1,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文章,看一看插图,还可以试一试铃铛、课件出示:思考:那个盗铃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

2,学生联系上下文,看图,做实验等方法谈、

相机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不就听不见了吗"还可以怎么说哪句好读一读再说说:他认为谁听不见(主人,过路人,守门人,做买卖的人……)

你们都知道这个常识,那偷铃铛的人知道吗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

"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两个"就会"前一个能去掉吗用"只要……就会……"说一句话吧

3,你们还有问题吗(预测:门上的铃铛是干什么用的他偷铃铛做什么那个人被抓住了结果会怎样)

4,是啊,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五)表演明理

1,结合掩,盗,铃,偷,捂等几个字,加上你的想象和几个同学演一演、(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2,师生参与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们要教训这个小偷(学生对小偷说:……老师对小偷说:听了大家对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说的知道错在哪里了吗)

(六)深化理解

讨论:(课件出示)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七)联系生活

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板书设计:掩耳盗铃

小偷

响←碰←◇铃◇铛→偷→捂耳朵→被发觉

自作聪明,十分愚蠢

1,学生自己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看版主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表演与联系生活使知识延伸,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1、重视将关键字词结合寓言内容加以讲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培养学生质疑,使学生始终围绕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

3、重视表演的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更好理解成语意思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学习理解词语的三种方法。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

3、学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寓言成语复习。

导入:上新课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听听题目要求:仔细听老师的叙述,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成语。

1、用句子描述成语的意思。(指明上台写)

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少。

亡羊补牢:羊接二连三的丢失,才想起修补羊圈。教育我们有了过错,要及时弥补。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接着老虎的威风作威作福。比喻仗着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2、小结:刚才所写的成语都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吗?(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生活的道理。)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新的寓言。(打开课件,板书:30《寓言两则》)

我们学习语文就应该这样,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又快又好。

二、整体感知。

1、从昨天的预习中,谁知道课文写了哪两则寓言?(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过渡:我们学习课文往往是从题目开始,让我们仔细地来看看这两个题目。当我们手中没有任何工具书时,你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2、解释课题。指名解释“掩耳盗铃”的意思,这就叫逐字解释法。谁再用这个方法来解释“守株待兔”的意思?

在学习中除了逐字解释法,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来理解词语?(师适机概括可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掩耳盗铃》。

3、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从故事中找出一句来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表扬:“你读得真仔细!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小结:,联系上下文,运用文中的句子理解词语,这就是一种解释词语的好办法,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经常使用。

三、学习《掩耳盗铃》

学习第二段

1、课件示句子: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1)从句子中找找,他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动作词语朗读

(2)(示铃铛实物)瞧!这就是铃铛。指导学习“铛”字

(3)面对他这样的做法,你有什么想告诉他的吗?(引导学生认识到他的错误)

2、过渡:咱们都知道这样的做法会被人发现,那个盗铃人知道吗?从书上找找,那句话告诉了你?

(1)课件示句子比较:

A、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B、他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想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

自由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多了“明明”,能说明什么?

(2)指导朗读,引读:他明明知道。他清楚的知道。

3、(教师摇铃铛)听听,就是这清脆的声音,你能用个词来描述吗?

(1)学习丁零丁零的读法,指导学习“零”字。

(2)你还能说出那些描写声音的词语?(评价:看来同学们积累的象声词还真不少。)

4、过渡: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铛的念头,反而想办法去偷。

(1)课件:他想: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

你们说这是个好办法吗?

(2)可他认为是好办法吗?指导朗读,读出偷铃人沾沾自喜的样子。

5、确实,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咱们连起来读一读吧。(读第二段)

学习第一段

1、过渡:我就不明白了,大家都知道会被发觉,他自己也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找原因。(示第一段)

3、指明读,你从那个词知道他这样做的原因?(很想)指导朗读,板书:想偷铃铛

学习第三段

1、那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可他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还是将手伸向了铃铛,可事实证明他这样的做法是错的。(课件示第三段)板书:被人发觉

2、“没想到”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回归全文

1、读完故事,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适机板书:自欺欺人)

(1)引导说出“明知故犯”:他很蠢,明明知道偷铃铛会被发现还去偷,这就是……

(2)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个人?(引导说“心术不正、自欺欺人”等)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平时,我们要多读书,多积累。

2、过渡:我们读的读,听的听,故事已经在我们的脑袋里住下了。谁能试着有滋有味地把课文读一读?(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全班读

我们的朗读,只要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把故事读得生动了。

3、过渡:我们把课文读好了,现在我们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说说这个故事吧。指明上台讲故事,讲完后让讲故事的学生说说: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什么?(若能背诵,及时鼓励“你真棒!这么短的时间能把课文一字不漏的说出来”;师接着引导“谁还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

四、明寓意

1、这个盗铃人被抓后,站在主人家门前,羞红了脸,低下了头。如果你就是旁边的围观者,你会怎么批评他呢?

2、这个寓言就告诉了我们(示课件朗读寓意)

3.你还有什么想法?你可以用一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掩耳盗铃

想偷铃铛――掩住耳朵――被人发觉

(自欺欺人)

掩耳盗铃课件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推荐】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掩耳盗铃》


活动目标

1.阅读图书《掩耳盗铃》,感知成语故事的内容。

2.仔细观察图片,发现图画中的细节,理解成语故事的含义。

3.通过专注的阅读和积极的讨论,知道故事主人翁行为的愚蠢可笑。

活动准备

幼儿入手一本图书,与图书内容相同的幻灯片一套,铜锣一面。

活动过程

一、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3页。

1.教师:请小朋友仔细地看图,看过后想想有什么问题或者疑问。

2.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问题。

(看幻灯集体阅读图书第2~3页,引发讨论,激发阅读兴趣。)

二、师生共同看幻灯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引发第二次猜测、讨论

1.教师阅读图书第2~3页,让幼儿知道画面的内容。

2.师生共同阅读第4~5页。教师:小偷看见了什么?大钟漂亮吗?上面的图案怎么样?小偷想怎样?

(观察画面上钟的图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丰富词汇:图案精美。)

3.阅读第6~7页,提问:小偷在干嘛?他将钟推动了吗?小偷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谁来学一学?

(学一学动作和表情,体会一下小偷想得到大钟的迫切心情,为后面想办法搬走大钟的想象做铺垫。)

教师:这两个点是什么?(小偷头上的汗珠)

(这是一个细节的观察,更加明确小偷想偷大钟的意图,另一方面是一个暗示,暗示孩子从图画的细节中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这只钟怎么样?

(学习词汇:又大又重)

4.教师:这只钟又大又重,小偷可能会用什么方法把它搬回家?请小朋友猜一猜。

5.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8页的四幅小图,了解小偷的想法。

提问:小偷究竟想了哪些办法呢?

6.教师:小偷想了这么多办法,那他究竟会用什么方法把钟搬回家呢?他能如愿所偿吗?请小朋友接着把书看完。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从第9页至结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

1、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从书中寻找答案的动机阅读,这样的自主阅读才是有效的。)

2.师生共同看幻灯,观察了解图书第9页至结束的内容。

教师:小偷用了什么办法呢?最后有没有如愿所偿呢?我们一起接着来看大屏幕。

看到10~11页,配班教师敲锣。(敲响锣,让幼儿感受钟声的巨响,体会小偷的做贼心虚。)

12~13页:教师:从哪里看出小偷吓了一大跳?他慌忙怎样做?

14~15页:教师:钟声被捂住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小偷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16~17页:教师:这是什么?小偷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笑呢?

18~19页:教师:小偷拿大锤做什么了?

20~21页:教师:小偷得逞了吗?他是什么下场?(教师针对每一幅画面,有意识地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细节,以讨论的方式,帮助幼儿准确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四、集体完整阅读图书

五、寻找图书中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教师:在这本书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地再看一遍书,找一找。

(黑猫是这本书画面的经典设计,自始至终在画面上出现,能够更加烘托小偷自欺欺人的主题。)

教师:找到秘密了吗?小偷想偷大钟,自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自始至终都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小偷……

(留白的方式诱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成语故事内涵的理解。)

设计思考

1.改编读本和选材理由。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初期,读本的选择多为国外引进的绘本,随着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感到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有许多优秀、经典的文学作品,应当以适当的方式把它们传递给孩子, 从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南京市部分喜爱读书并致力于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研究的教师收集了大量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并做了必要的筛选。我们认为针对学龄前阶段幼儿选择的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一是应重视和关注儿童的视角,尽量选择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内容;二是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作品内容是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的;三是作品应具有积极的思想情感,对幼儿的成长有正向的陶冶作用。我在教学中慎重地选取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故事,并在文字上进行了精心的改编,努力做到文字表达既充分尊重原作品,又尽量浅显易懂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我还与图画的创作者多次沟通、交流,合作完成了绘本的创作。

2.朴实、有节奏的活动环节设计。整个活动由五个大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图书第2~3页,引发第一次猜测、讨论,激发阅读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共同阅读图书第2页至第8页,进行第二次猜测、讨论。第三个环节,幼儿自由阅读(从第9页至结束),师生共同讨论对图书内容的感知、理解。第四个环节,集体完整阅读图书,全面感知图书的内容。第五个环节,寻找图书的秘密,进一步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纵观整个活动环节,我力求简明而清晰,追求的是孩子和教师一起平静而投入地走进绘本里的阅读状态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考虑到《掩耳盗铃》是个成语故事,具有叙事性,故事情节推进的脉络比较清晰,有前因和后果,因而在活动环节设计上,我关注活动环节的推进合着幼儿感知《掩耳盗铃》故事的节拍,努力追求活动环节组织的节奏与故事叙事节奏的和谐共振,让朴实的活动本身对幼儿产生吸引力,使幼儿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流露。

3.简约、生动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艺术以及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我认为阅读是需要阅读者安心、静心、定心的,投入地阅读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组织阅读活动时,教学策略的设计和选择应讲究简约、生动。从课堂的氛围入手,引领幼儿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掩耳盗铃》阅读活动中,我只设计和运用了猜测讨论、动作模仿、自主阅读等为数不多且简便易行的教学策略,并以生动的方式落实这些教学策略,让简约的课堂充满活力。运用猜测讨论的教学策略,是抓住大班幼儿好胜的心理,由猜测引发的讨论,热烈而积极,有效地生成有意义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在观察图画书画面的基础上,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动作,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让孩子与角色间产生通感,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较准确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活动中,教师还提供了一个让幼儿自主阅读图画书的机会。这个机会安排在整个阅读活动的中间,先前的阅读和猜测讨论引起了悬念,此时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寻找答案的期待自主地阅读,孩子们投入而积极,较好地起到了引领幼儿走进图画书静心阅读的作用。

实践证明,早期阅读活动中简约而生动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符合阅读活动本身的特质,且符合孩子发展需要。

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箩筐


活动目标:1.仔细阅读画面内容,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箩筐”的不同用处;2.尝试模仿绘本中幼儿对“箩筐”的不同玩法,体验玩“箩筐”的乐趣。活动准备:箩筐实物每组两个、绳子、绘本画面PPT一份。活动过程:一、出示“箩筐”,讨论“箩筐”的作用师: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可以做什么用?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幼儿自主阅读绘本《箩筐》阅读前提问:其实箩筐还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用法,我们一起去看看箩筐还有什么用途?自由讨论:箩筐的用法师:绘本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用箩筐的?幼儿一边说出画面内容,教师一面出示与之相关的画面。小结:箩筐不仅可以用来装东西,还能当成小朋友的玩具、小床……实在是太有趣了!三、玩一玩师:看,我们教室里也放着一些箩筐,你们想怎么玩?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吧!小结:没想到这么简单的玩具,能让小朋友们玩得这么开心。你们喜欢这个箩筐吗?那绘本中的小朋友会对这箩筐还有怎样的感受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四、看绘本,听故事 教师念文字,幼儿看绘本。

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教案频道为您编辑的《幼儿园大班阅读活动:掩耳盗铃》内容,希望能帮到您!同时我们的幼儿园阅读活动方案专题还有需要您想要的内容,欢迎您访问!

相关推荐

  • 掩耳盗铃课件 下面是栏目小编整理的“掩耳盗铃课件”,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
    2023-04-18 阅读全文
  • 掩耳盗铃教案 如果您在寻找高质量的文章,我建议您阅读“掩耳盗铃教案”。制作出色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上课的前提,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算迟。良好设计的教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请注意,这份文件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3-07-13 阅读全文
  • 掩耳盗铃心得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有新的思考和感悟,此时此刻,不妨记录一下内心的想法。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记录自己所想所感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打动人心?...
    2023-07-05 阅读全文
  • 掩耳盗铃读后感汇总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掩耳盗铃读后感”,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以及时跟进市场变化。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仿佛收获了真理。 读后感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个人魅力。...
    2023-07-18 阅读全文
  • 掩耳盗铃观后感 写作是我们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写作文是一件比较享受的事情。好的作文能够体现作者的中心思想。那写好作文应该要注意什么?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掩耳盗铃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掩耳盗铃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一本成语书。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它叫掩耳盗铃。故事中讲一个人在黑夜里看见了一个很漂亮...
    2023-11-24 阅读全文

下面是栏目小编整理的“掩耳盗铃课件”,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助力。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尤其是新入职老师,教案课件写好了才会课堂更加生动。...

2023-04-18 阅读全文

如果您在寻找高质量的文章,我建议您阅读“掩耳盗铃教案”。制作出色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上课的前提,现在开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算迟。良好设计的教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请注意,这份文件仅供参考,具体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023-07-13 阅读全文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会有新的思考和感悟,此时此刻,不妨记录一下内心的想法。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记录自己所想所感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打动人心?...

2023-07-05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特地为你收集并编辑了“掩耳盗铃读后感”,希望您能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以及时跟进市场变化。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在阅读了作者写的作品后,仿佛收获了真理。 读后感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文化素养和个人魅力。...

2023-07-18 阅读全文

写作是我们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写作文是一件比较享受的事情。好的作文能够体现作者的中心思想。那写好作文应该要注意什么?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掩耳盗铃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掩耳盗铃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读了一本成语书。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它叫掩耳盗铃。故事中讲一个人在黑夜里看见了一个很漂亮...

2023-11-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