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民歌欣赏活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审美设计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语言领域说课稿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陕北民歌悠扬高亢、热烈喜庆、粗犷奔放的风格;尝试演唱B段衬词,感受陕北民歌衬词衬腔的韵味儿。
2.能看图谱演唱和探索舞动红绸的方法,积极参与民歌欣赏活动。
3.体验陕北民歌的情趣和健康美,增强对各地民歌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习过多种地方民歌及舞蹈,开展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唱及韵律活动,有演唱衬词的初步经验。
2.PPT课件和图卡,音乐CD,纱巾、红绸人手一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声中,唤起幼儿对审美活动的热情。
指导语:听,优美的音乐响起,小朋友们找一个舒适的地方,一起舞动纱巾,分享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芬芳。
2.出示幼儿民歌会PPT,重温对地方民歌的记忆。
(1)回忆已知的地方民歌经验。
指导语:美丽的茉莉花绽放江苏大地的枝头。今天,老师带来了上学期你们开民歌会的精彩片段,看一看、听一听,你们表演了哪些地方的民歌。
幼儿逐一欣赏民歌会PPT片段,回忆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的民歌。
(2)拓展民歌传唱的地域经验。
指导语:我们的国家很大,民歌种类非常多,在中国的地图上都能找到刚才听到的这几段民歌的传唱地。
幼儿观察中国地图的PPT,找到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了解不同民歌的传唱地域。
二、基本部分
1.导入陕北民歌的欣赏。
指导语:今天,我们还要来欣赏我国陕北地区的民歌,这个地区的民歌非常特别。
提问:认识这位歌星吗?(出示歌手阿宝剧照的PPT)
2.欣赏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完整倾听,初步感受陕北民歌的韵味儿。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它跟我们平时唱的歌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速度、音色等方面描述自己的直觉与感受。
(2)通过声音游戏,体验陕北民歌的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指导语:陕北民歌唱起来声音为什么那么高、那么长、那么粗?我们来看看陕北人民生活的地方。
幼儿观看黄土高原PPT画面,倾听教师讲解,并尝试用声音游戏体验。
游戏一“问候游戏”:向坐在最后排的客人老师问好。
游戏二“山谷回音”:师幼借用歌曲旋律哼唱“大二班的那个小朋友。你好哎——”。
(3)再次欣赏,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指导语:陕北民歌除了唱起来声音很长、很高、很粗,你还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儿观看歌曲PPT画面,再次欣赏歌曲。
(4)观看图谱,感受歌曲内容及A、B两段的节奏特点。
指导语: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对这首陕北民歌什么地方最有印象?
出示图谱,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指图并随机清唱。
(5)运用图谱,尝试演唱B段衬词。
提问:陕北汉子唱歌听起来怎么样?他在唱什么?“哎嗨哎嗨哟”这句唱得一样吗?哪里唱得最长、最难?请看着图谱,跟着音乐,在图谱上对应唱歌的地方拍拍手。
跟随钢琴伴奏,师幼进行接唱练习,教师唱歌词叙述部分,幼儿唱衬词部分。
三、结束部分
1.观察秧歌画面,体验陕北秧歌的热烈、喜庆。
出示PPT画面。提问:陕北人跳秧歌时拿什么在舞动?
2.探索红绸的舞动,表现陕北民歌的韵律美。
指导语:把红绸系在腰间,试试看你的红绸可以怎么舞动。
幼儿尝试用团拢、张开、挥动、抖动等方式舞动红绸。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你学过的什么动作来跳陕北秧歌?
幼儿迁移经验,用秧歌十字步、娃娃步等已有的下肢舞蹈经验表演。
3.与客人老师共舞,结束活动。
指导语:去邀请旁边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舞起来、跳起来吧!
师幼在舞蹈中结束活动。
活动研析
教学活动的审美设计,涉及众多因素及组合方式,在本次民歌欣赏活动中,我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把握选材的审美发展价值
关注教材、研读音乐文本是制定具体教学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其蕴含的教育价值有:
1.丰富的音乐性。歌曲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旋律、速度、节奏、音色、衬词、衬腔等多种元素里有许多可挖掘的音乐价值,这些是目前幼儿音乐教材中比较缺乏的。
2.歌曲的艺术性。这是一首民族风味浓郁的陕北信天游,被称之为黄土高原上的明珠。欣赏这样的作品,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艺术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3.陕北民歌的人文性。千百年来,陕北民歌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特征鲜明的高原文化,向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传递着不加修饰的健康之美。
二、关注儿童学习中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认知
为了准确把握幼儿已有的审美经验和学习特点,找到与新的学习任务间的联系点,我对幼儿的原有认知基础、审美经验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1.支撑性经验因素分析。(1)源于民歌经验的支撑。幼儿在舞蹈、打击乐、歌表演、节日庆祝等活动中接触了多种地方民歌,可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欣赏、学习新的民歌。结合大班幼儿对中国地图已有的认识,还可以拓展幼儿对民歌发源地、传唱地的新认知。(2)源于欣赏感受经验的支撑。平时幼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积累了大量听音乐的经验,可以引导幼儿调动这些经验来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风格。
2.不利因素与解决方法分析。陕北信天游的高腔与平腔特色鲜明,加上音域宽广、旋律自由松散,还有陕北方言的干扰,会给幼儿倾听、感受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对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较大挑战。如何跨越这个障碍?细细想来,幼儿在生活中有许多“喊人”的经验,以往的音乐活动中还积累了丰富的看图谱感受音乐、用肢体动作体验音乐等有益的经验。因此,可以借助、迁移相关的情景,通过听觉、视觉、嗓音模唱、体态表演等通感游戏,给幼儿创设接受审美挑战的机会与条件。
三、突显音乐教学中的审美策略
1.遵循幼儿审美心理特点,呈现完整的审美过程。通过三个框架式程序的组织,呈现民歌欣赏活动的审美过程。程序一: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韵律表演和重温民歌会,唤醒幼儿的音乐审美期待,引发对新活动的审美愿望。程序二:活动的基本部分。通过设计整合多领域认知经验,如欣赏PPT、嗓音模唱、观看音乐图谱,多通道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程序三:活动的结束部分。在师幼共舞陕北秧歌中,引导幼儿体验陕北民歌的情趣美,感受民歌欣赏活动的审美意蕴。
2.借助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解信天游高腔的欣赏难点。将游戏化手法巧妙融入欣赏感受之中,使幼儿难以模仿和言表的信天游高腔旋律、风格具有生动的可操作性、可感知性。游戏一:问候游戏。引导幼儿尝试用拉长声音、提高音量的“喊人”方法,与远距离的客人老师互相问好,从而形象感知陕北信天游高腔旋律的悠扬、高亢、绵长、奔放。游戏二:山谷回音。借助大班幼儿已有的“山谷回音”经验,将A段旋律的第一、第二乐句歌词替换成“大二班的那个小朋友,你好哎——”.师幼演唱,尝试长、短乐句的“回音问候”,化解了欣赏难点。
3.利用音乐图谱,感受欣赏重点。幼儿在观察图谱的过程中能充分感知两个乐段的特点。A段:根据旋律结构特点,呈现六个大小、高低不同的山坡曲线,发挥幼儿的视觉观察通感功能,直观形象地感受陕北信天游高腔旋律的悠扬、高亢。B段:根据歌词意境和歌曲韵律,设计了陕北特色的英雄头巾、土窑洞图卡,幼儿通过看图卡演唱衬词,感受信天游平腔的喜庆、热烈和衬词、衬腔的节奏韵味儿。
4.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彰显音乐教学活动的美感效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到好处地为教学服务,是本次欣赏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不可或缺的策略,设计手法和意图主要体现在:(1)歌曲材料的选择与剪辑。将著名歌手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浓缩、精简,截取高腔、平腔对比鲜明的两段歌词剪辑制作.以满足“教”与“学”的适宜性。(2)歌曲的音、画制作。精心设计富含歌曲内涵与欣赏元素的PPT,与音乐旋律同步呈现,形成视觉冲击,完美展现陕北民歌的美感因素,为审美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持。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大班科学活动国花牡丹花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国花牡丹花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⒈知道牡丹花的外形特征以及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花卉。
⒉感受牡丹花的美,激发喜欢和爱护牡丹花的情感。
⒊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牡丹花视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⒈引发观察牡丹花的兴趣。
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子的?
仔细看看,说说牡丹茶的颜色、形状、气味是怎么样的?(花颜色多而艳,花朵大,叶子大)你还见过其他颜色和形状的牡丹花吗?你在哪里看到过牡丹花?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⒉知道牡丹花的作用。
牡丹花这么美丽,它有什么用处呢?
(可供人们观赏,它的根的皮,做中药时名为丹皮,能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高血压等症。)
⒊知道牡丹花是我国特有的花卉。
⑴牡丹花在几月份开?(每年4~5月份)
⑵哪儿盛产牡丹花?(河南省洛阳市和山东省菏泽市)别的国家有牡丹花吗?(没有,它是我国特有的花卉,是花中之王,也是我国的国花)
⑶人们为什么喜欢画牡丹花(牡丹花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是馈赠朋友和外国友人的珍贵礼物)
⑷牡丹花这么珍贵,我们应该怎么样爱护它们呢?(不摘不碰花朵,常给它浇水等)
教学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相关文章《大班科学教案:动物的翅膀》:大班科学活动动物的翅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认识各种动物的翅膀,学习使用观察记录表。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动物的翅膀教案吧。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秘杯》:大班科学活动神秘杯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领域,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实录等内容,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进行测量,并体会刻度的作用。教育幼儿正确服药,提高安全意识。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神秘杯教案吧。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叶子2》: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叶子2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激发幼儿对小树叶探索的兴趣。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初步发展幼儿的对比观察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有趣的叶子2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房子和丹丹的快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房子和丹丹的快乐》”。让幼儿和同伴合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制作温馨、漂亮的小房子,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述,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和表达。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述,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家的温暖和甜蜜。
2、和同伴合作,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制作温馨、漂亮的小房子。
3、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和表达。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房子)。
2、幼儿收集的制作"小房子"的各种材料。
活动过程:
一、自由谈话,说一说自己对家的感觉。
1、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请你们用心想一想,家你心里是怎么样的感觉?
2、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感受并表达家带给自己的温暖与甜蜜。
二、请幼儿观察小房子丹丹不同情绪的画面,引导幼儿讲述。
1、自由观察并讲述孤单的房子。
这是什么?
它是一座什么样的房子?
这座房子的心情怎么样?
猜猜是什么原因呢?
2、观察讲述小房子高兴的画面。
教师:小房子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讲述画面的内容,感受画面上小房子温馨、热闹的气氛。
三、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
1、幼儿自由结伴讲故事。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故事。
3、欣赏教师讲述故事。
四、拓展经验,进行关于家的话题的讲述。
1、教师: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
2、讨论:你们觉得在家里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感受家带给自己的快乐。
个别幼儿在集体讲述。
建议识字认识字词:房子识字游戏:教师发给幼儿本活动的字卡"房子"和之前学过的字卡,人手一张。教师扮演司机,其他的幼儿扮演乘客。教师念儿歌"叭叭叭,汽车开过来!我的汽车真奇怪,不要你把票儿买,只要你把字来认,认出就可上车来。"教师出示字词卡请幼儿认读,读出来的幼儿就可以跟在教室的后面去邀请别的幼儿,读不出来的幼儿回到原位。游戏反复进行。
幼儿百科:房子指供人类居住、从事社会活动或供其他用途的建筑物。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教案:美丽的花朵
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大师作品、观察放大的花卉图片了解并学习色彩渐变的方法。
2. 尝试用饱满的构图和渐变的色彩表现自己喜欢的单朵花卉。
3. 细致观察感受花卉的美,萌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准备:
花卉照片,画家奥基弗的绘画作品,两幅图形一样色彩不一样的图片活动过程:
一、欣赏花卉照片,感知色彩、造型的美。
1.教师播放6幅花卉照片的幻灯片,根据幼儿的选择点击放大欣赏。(挑选六张渐变色的花朵图片展示,并用1~6的数字给每张图片做标记)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
教师提问:这里摆了了六朵花,它们的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想请小朋友来告诉我你喜欢几号花?
学生回答:我喜欢*号花教师问:那你为什么喜欢这朵花呢?是喜欢它的颜色还是形状呢?
学生答:……二、欣赏奥基弗的作品及放大的花卉图片,学习表现色彩渐变及画一朵大花的方法。
1.教师说: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的名字叫奥基弗,她也画了一朵大花,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好不好?
学生答:好教师:我们看完奥基弗的画了,我现在邀请一位小朋友告诉我,它的花瓣颜色是怎么样的?
学生答:它是红色的教师问:那这朵花只有红色吗?你仔细看看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颜色……学生答:它还有黄色跟橙色教师:噢,那这朵花的花瓣上一共有三种颜色,2.提问:你看了她画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觉?花儿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你会感觉它画的花很大呢?
(引导幼儿说出这朵花给人的感觉,花儿的颜色由黄色变成红色再变成橙色,)3.教师播放小花渐渐变大的幻灯片,引导幼儿对比讨论。
教师:这儿有一朵小小的小紫花,它要变变变,变成了一朵大大的花。为什么同样是一朵花,左边的很小,右边的看起来很大呢?
学生:……教师:那我们画画的时候呢,也要把这朵花画的大大的,把图纸都画满4.总结:花瓣要画大,画纸边缘留下空白的地方要少,也可以让花瓣伸到画面外面去三、教师示范教师拿出两幅图片作对比,比较单色花跟渐变色花的不同。
教师:老师今天也画了两幅花的画,上面都只画了一朵花,你们觉得哪一幅画比较好,并且要说说哪里又不同的……学生:……通过对话让幼儿了解这次的绘画内容是要画出一朵渐变色的大花四、交待要求,幼儿创作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画家奥基弗,画一朵自己喜欢的美丽的大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去画一朵自己喜欢的大大的花可以先想一想,自己花一朵什么样的花?花瓣是什么形状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想好了就可以开始了。
五、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红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红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国民间传统盛行以红色为寓意的“喜庆、吉祥”事物,感受其明快艳丽的色调。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同伴的表达。
3、用红色蜡光纸制作装饰品,增加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红色的实物。
相关内容的图片资料,民间乐曲和录音机,红绸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讲述,交流自己收集的红色物品。(剪纸、中国结等)
提问:你收集的红色的东西是什么?是用来干什么的?
二、欣赏图片感受“喜庆、吉祥”的寓意,体验中国红明快的色彩。
1、幼儿分“过年了”(灯笼、对联、福字、剪纸、唐装)、“婚庆(轿子、蜡烛、红盖头、喜字)”两个主题欣赏。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都是什么颜色的?看见了这些心里有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意义呢?
教师小结: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吉祥”。过年,过节的时候,人们喜欢穿上红色孕,表达开心快乐的心情。用许多红色的饰物来装扮周围的环境,表达祝福。
2、幼儿听音乐再次欣赏图片。(喜洋洋)
3、幼儿欣赏录像(《喜乐年华》),感受红红的节日气氛。
4、演示FLASH《小朋友点炮竹》,向幼儿拜年。
三、幼儿自制红色饰品,布置周围环境,表达喜庆快乐的情感。(配上音乐)
分五组:剪窗花、画福字、卷炮竹、做灯笼、贴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