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之认识交通指示牌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游戏牌 幼儿园交通游戏 幼儿园游戏认识顺利过关的指示牌
前方易滑,请注意
道路障碍:点点妈以为亲子游戏就一定要与孩子一起玩,当她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之中时,孩子却不甚配合。
交通解说员:有些孩子不喜欢成人随便打断他们的游戏,他们不愿意让大人教他们怎么玩儿,而愿意自己尝试着做。当孩子在做游戏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在旁边仔仔细细地观察孩子,看看孩子他到底在做什么,他在用什么方式做,然后再想想如何加入孩子的游戏当中,让孩子愉悦地接受你的指导和你的建设性意见。
减速慢行
道路障碍:我问点点妈:“当时你给他换了一个多大的口袋?”点点妈给我比划,差不多跟一个CD盒一样大。哇!这个口袋跟刚才能装进一张A4纸的袋子比起来比例就太悬殊了,游戏的难易程度也就差多了。对于孩子来说,他经历了从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突然上升到一个非常难的游戏的过程。
进入游戏场
交通解说员:当点点妈在一旁观察到,孩子的游戏已经做得相当顺利了,试图给他一个新的、在已有基础上提升一步的工作时,她就可以加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和他处于“平行游戏”的状态,一种“他玩他的,你玩你的”,没有过多语言指导的状态。
点点妈可以拿一个相同或者稍稍小一点的口袋和孩子一起玩儿,当然卡片还要拿那么大的卡片。这个时候,她只要注意采用正确的游戏方法进行游戏就可以了,不用说很多的话去指导孩子。只要在他旁边玩儿了,孩子就会注意到,他们天生具有专注地模仿别人或者学习别人的能力。
妈妈在孩子旁边玩类似的或者同样的游戏,对他进行这个游戏操作在态度上给予了支持。这样,一方面能够延长他的游戏时间,只有反复练习的时间长了,孩子才能提升游戏的能力;同时点点妈的示范,孩子会看在眼里,当时或者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模仿她。
如果点点不想玩儿也没有关系,只要他想收手了,妈妈就可以把游戏结束。下一次他玩的时候,同样可以做这样的平行游戏。
一路直行
交通解说员:当点点认为妈妈很支持他的游戏,而且没有过多打扰时,他可能就会主动过来寻求帮助:“妈妈你帮我撑着点袋子,我来装这个吧,我怎么都装不进去。”或者:“我撑着袋子,你帮我把卡片放进去。”这个时候,就到了孩子主动要求跟妈妈合作进行游戏的阶段了。这时游戏的主导者依然是孩子,由他来引领游戏的方向,由他来决定游戏的内容,妈妈只是协助他,甚至由孩子来教妈妈,都没有关系。
当孩子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再装袋子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从妈妈、爸爸身上模仿的动作很好,可以让他很顺利或者很愉快地完成游戏内容。进而,他就会开始喜欢向父母询问一些问题,这就达到了提升游戏质量的目的,这时父母就可以进行一些游戏的指导活动了。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我对角色游戏的再认识和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最为幼儿喜欢。因为獐有活动的需要。有积极参与和体验成人活动的需要,角色游戏符合儿童的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煌。它带给儿童满足和快乐。角色游戏在儿童两三岁时产生,学前晚期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为有规则游戏所取代,那我又是如何来认识这角色游戏的,又是如何去指导的呢?
一.我对角色游戏的再认识最初,我开展角色游戏是放孩子去玩,不加以任何观察和指导,属于放任自流。后来,园内开展角色游戏交流,我又将游戏设计好去让孩子玩,但自从我参加了游戏专家――林茅老师主办的研讨会,我才真正认识了角色游戏,懂得了如何去开展角色游戏,根据游戏的五大自由和新的儿童观,确定了孩子是游戏的主人,于是,我才真正还给了孩子游戏的自由。
二.我对角色游戏的指导角色游戏的指导,归纳起来只有八个字,即:“随时观察,适当指导”。观察是指导的前提,指导是保证游戏实现教育作用,使游戏更好地开展的一种手段。
1.为开展角色游戏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保证游戏的时间,特别是角色游戏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应合理安排游戏时间。为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角色游戏的计划应有较大的弹性。
2.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角色游戏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幼儿所掌握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游戏内容也愈丰富多彩。因此,开展角色游戏首先要丰富儿童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有其特点,不只认训事物间的变化,而要求孩子认识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关系。(见案例一)
3.场所.设备.玩具和游戏材料在发展角色游戏中起重要作用。漂亮别致的游戏场地,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的游戏区域,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抑制。因此,我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构思.建造自己喜爱的游戏场所的机会。同时,让孩子自由选择和摆放游戏物品。投放的游戏材料要有弹性。同时,过分精致的玩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见案例二)。通过实践,玩具的真实程度与其对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两者不成正比,一块积木或一根小棍,在角色游戏里可当各种物品(见案例三)这样,能激励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所以说在提供儿童一些真实程度较低游戏材料时,可使孩子开展更多种类的角色游戏。所发,给孩子提供的玩具应是可开展多种类的角色游戏的。
4.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老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角色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老师是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幼儿的游戏,而不是直接指挥和支配幼儿的游戏。角色游戏中需要老师的指导,问题是怎样牝指导。老师的指导艺术,在于保持而不破坏游戏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尊重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见案例四.五)。
5.以间接的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应随时关心孩子的游戏,保证游戏是安全的,有教育意义的,必要时加以影响。当游戏停顿时,老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同进,老师帮助不宜过早,要使孩子付出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游戏结束时,应使孩子有思想准备,如提醒幼儿:快要下班了。游戏结束时,应鼓励.教育和督促儿童认真收拾和整理好玩具和场地。
6.组织孩子评价游戏。这也是老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幼儿对游戏的评价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增长,也表现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认识。我一般以幼儿自己讲高兴的事和不开心的事为主,有问题大家讨论,使孩子明确怎样才玩得好。引导孩子评价和讨论在游戏中谁会动脑筋,谁能克服困难,以后怎样玩让幼儿明白怎样做更好。由于角色游戏的探讨才刚刚起步,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批语指正,欢迎各位有经验的老师和我共同交流,互相探讨,尽快将角色游戏开展到更高水平。附:
案例一:我带孩子去国际商城翻斗乐玩,由于孩子亲自去参加买票.脱鞋进场地.和里面的阿姨交谈,认识了里面的人的活动和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孩子回园后,就玩起了翻斗乐的游戏。在参观过程中,顺带孩子参观了家电柜和日用品柜等,但只认识了有哪上结柜台,却没有了解人的活动,因此,回园后孩子就不开展百货商品的游戏。
案例二:我将新买的成套游戏物品发放后,孩子被新玩具的我色彩.声响等功能吸引,只注意于摆弄新玩具,却不开展游戏,降低了游戏水平。为此,我让孩子玩了整整一天,但兴趣不减,因为孩子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案例三:娃娃家游戏中,我提供了半成品和以物代物的物品,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块长方形的布条系在两张椅子上,就成了一张小床,将蛋糕盒当成了桌子和存放东西的器皿等。
案例四:当孩子没有工作时,要适当引导。有一天,我班孩子周正源,由于来园晚了,没有找到工答,而别人又不愿和他一起玩。这时,怎么办?我就让他先帮我一个忙,帮我解决一下肚子很饿的问题。他在我的指导下,自己想办法开了点心店,又自己去寻找了点心店的游戏物品,还寻找同伴共同玩。
案例五:还有我班另外两名幼儿,由于一开始没有工作,我让他们去找。结果,一会儿他们在乱逛,问他们,他们说是反贪局的。这时,我就请他们让我到办公室去坐一下,他们这才想起来要有办公室。于是又开始构造,再后来,他们随着情节发展,需要警车巡逻。这时,老师就应随时添加游戏材料,并不断观察,随时指导孩子搞好这个游戏,并保证这游戏具有教育性。
亲子游戏之一
1、蚂蚁搬豆
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设置一定的距离,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
2、贴鼻子
玩法:将家长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请小朋友用语言指挥家长将鼻子贴到动物的准确位置即获成功。
规则:家长要将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儿只能用语言指挥。
3、我的宝宝在哪里
准备:布带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相应的家长蒙上眼睛站在圈内,幼儿手拉手边唱歌边绕着家长转,唱完歌曲立定,然后请家长去寻找自己的宝宝。
要求:幼儿不能发出声音,去找父母,父母通过触摸找到自己的宝宝。
4、我给爸爸(妈妈)穿鞋子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首先让幼儿认识家长的鞋子,然后让家长将鞋子脱下后放入圆圈内,老师将鞋子打乱,游戏开始,幼儿从圆圈内找出自己爸爸(妈妈)的鞋子,并帮家长穿好,先穿好的为胜利者
5、踩气球
准备:气球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老师给每个家庭发一个气球和一根细绳,请家长将气球吹大绑在自己的脚腕,身背幼儿。听到老师的口令游戏开始,家长就背着宝宝踩其他家庭的气球,气球被踩爆即被淘汰,比一比谁是冠军。
6、小脚踩大脚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幼儿双脚踩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幼儿手拉手,听到口令后,家长带着幼儿向前跑,幼儿双脚不能离开家长的脚,看看谁先到终点。
7、揪尾巴
准备:尾巴若干
玩法:每个家庭由一名家长和一名幼儿参加,家长将孩子抱在怀里,在幼儿的屁股上挂一条尾巴,听到口令后开始游戏,在保护好自己的尾巴的同时将别人的尾巴揪下来。
8、两人三足
准备:绳子若干
玩法:一家长与一幼儿将相邻的两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听到口令后,两人一齐向前跑,看谁先跑到终点为胜。
9、推小车(幼中)
玩法:家长抓住幼儿的两条腿,幼儿双手撑地,听到口令后,幼儿双手向前爬,看谁先到为胜。
10、可爱的袋鼠宝宝
玩法:让幼儿抱紧家长的脖子,双腿夹紧家长的腰,像小袋鼠一样紧紧地挂在家长的胸前,家长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向前爬,先到终点者为胜。
亲子游戏之二
11、俯卧撑
玩法:幼儿抱紧家长的脖子,双脚夹紧家长的腰,背在家长的背上,家长双手着地做俯卧撑,看哪个家庭坚持最久为胜。
12、穿大鞋
玩法:由一名家长与一名幼儿参加,家长脱下鞋子坐在场地另一边,幼儿穿上家长的鞋子站在另一边,听到口令以后,幼儿出发向家长走去,走到家长那,帮家长穿上鞋子,家长背起幼儿跑向场地另一边帮助幼儿穿好鞋子,看谁先完成。
13、棉花球
准备:三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大一小)
玩法:家长蒙着眼睛,用勺子把散落在桌上的棉花球舀入碗中。(手不能碰棉花球)孩子用勺子把一个碗中的玻璃珠舀入另一个碗中。三十秒钟后一个家庭的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最多的家庭获胜。
14、哪吒寻宝
准备:经过装饰的报纸团、玩具篓、蓝皱纸
玩法:参赛妈妈收举玩具篓站在场地一端,幼儿扮成小哪吒,由爸爸从后面抱着腰部,站在场地另一端,中间有“海浪”间隔,主持人发令后,爸爸和小哪吒跑至“海浪”边,在“海中”寻找“宝贝”(报纸团)每找到一个就往妈妈的玩具篓中扔,至主持人说停,哪个家庭的玩具篓中的“宝贝”多为胜!
15、袋鼠接力
人数:八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大一小)为一组,每组分两排对面站(间距为十米)共两组。
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腿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不能碰幼儿,快速跑到对面把接力棒传给后一位家长。哪组最先传递完即为胜利队。
16、我给爸爸妈妈穿衣服
玩法:一名家长在终点,幼儿在起点,哨声响起时,幼儿拿起衣服跑向终点,给其家长穿上衣服,拉上拉链后,家长背起孩子迅速跑向起点,先到者为胜。
17、螃蟹夹球
玩法:一名家长与孩子手拉手,将一个球放在上面,身体侧向迅速前进,先将球运到终点者为胜。
18、快乐贴贴贴
准备:绳子一条,贴画若干,计时器一个
玩法:孩子与家长一组,两组便可开始游戏。两名家长分别背靠背被一条绳子套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家长对面的一条线后,游戏开始,每组家长使劲往自己孩子那一边靠拢,当一方家长靠近自己孩子的线上时,孩子为家长脸上贴上贴画,在规定时间内,哪位家长脸上的贴画多,就为最后获胜者。
规则:当家长脚踩到线时,宝宝才可以贴。贴画只能贴在脸上。小朋友不能超出线外。
19、小飞机
玩法:幼儿背对其家长,将两腿缠在家长腰上,家长双手拖住幼儿胸部,幼儿将手臂侧平举,家长迅速跑向终点,先到者为胜。
20、钓鱼
准备: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玩法:
1)在薄纸板上画三条不同大小的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然后将它们剪下来。
2)给不同鱼涂上不同的颜色。等它们晾干以后,再用另外不同的颜色画上鱼鳞、嘴巴和眼睛。
3)将纸夹用胶带粘贴在鱼背面鼻子尖上,这样纸夹在大鱼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几乎没有露出多少。这样最小的鱼也是最难捕捉到的。
4)用几张报纸卷起来做一个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颜色。
5)将线绳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然后小心地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将线绳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注:可以从硬纸板盒子中钓鱼,或者干脆就从地上钓鱼。给自己记时,看看在五分钟之内可以得多少分。
通过身体游戏认识自己
宝宝到了2岁左右,你是否发现,摇摇学步的他(她)们,越来越喜欢洗澡,喜欢在浴缸里和塑胶玩具一起玩,偶尔拍打,看水花四溅,然后哈哈大笑。你会注意到,孩子渐渐地对他身体的每一部分感兴趣,他喜欢拿自己的身体和你做比较:“我的脚丫小小”或“妈妈的脚丫大大”。早教专业人士解释,这些行为是孩子开始探索自己身体的表现。
玩身体游戏助宝宝自我认知
探索身体可建立自我认同
有时,他会把身体某个部位盖起来让你找,有时又要你猜猜他盖起来的是哪个部位。总之,他乐此不疲地玩着有关身体的游戏,而你却渐渐不耐烦。
其实,宝宝的这些表现表明他已经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了。爱尔贝早教中心于春林告诉记者,孩子的这种举动说明他已到培养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所以,他开始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感兴趣。当他躺在婴儿车里时,他已认识了自己的手和脚,他知道手可以帮他拿东西,可以放进嘴巴里吸,也可以推开自己不想要的东西。18个月大后,孩子的重心开始放在认识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了解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并且开始知道区分自己和他人,了解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在这个时期,孩子需要通过认识自己的身体,从而了解自己并建立自我认同。
应陪孩子玩身体游戏
金宝贝早教顾问林晓娜表示,在这时,家长们应学着教孩子说出每个部位的名称“这是鼻子”、“这是耳朵”、“这是嘴巴”,让孩子与其他人比较身体“这是宝宝的鼻子,那是哥哥的鼻子,每个人都有一个鼻子,但每个人的鼻子都长得不一样。”
当孩子将身体某个部位藏起来时,家长应该耐心地陪他找,并猜猜他藏起了哪个部位。又或者,家长应该经常带孩子照镜子,告诉他,他的身体各部位是怎么样的;也可以将孩子的手放在白纸上,帮他画一个手的形状让他看,可以让他在自己的手形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孩子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横加干涉,他很快就会经历这个时期,继续成长。相反地,如果父母在孩子探索自我时,随意地干涉或责备,将会使孩子的成长停滞,反而延长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时间。
幼儿园手指游戏:手指亲亲
小指勾勾(小指互勾)。 拇指顶顶(拇指相顶)。 转个圈儿(小指分开,手心相对,右手向前伸) 转个圈儿(拇指也分开,手指向前转动)。 握手亲亲(两手继续旋转,顺势上一互换位置)。 握手亲亲戚再继续转动,使两手指尖向内互相紧握)。
手指游戏:手指一家亲
手指一家亲
爸爸是司机,开汽车,嘀嘀嘀 (双手大拇指单伸出来,向下按)
爸爸旁边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刷刷刷 (双手食指单伸出来,做搓衣服的动作)
个子最高是哥哥,哥哥打篮球,砰砰砰 (双手中指单伸出来,向上做投篮动作)
哥哥旁边是姐姐,姐姐在跳舞,嚓嚓嚓 (双手无名指单伸出来,做绕圈动作)
个子最小就是我,我在敲小鼓,东东东 (双手小指单伸出来,做敲小鼓动作)
小手不见了
爸爸瞧瞧 (左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妈妈看看(右手从背后伸出,张开手指挥动)
宝宝的小手真好看 (双手一齐摇动)
爸爸瞧瞧(闭合左手,往背后收)
妈妈看看(闭合右手,往背后收)
宝宝的小手不见了 (双手都放在背后了)
爸爸妈妈快来看
宝宝的小手出现了 (双手从背后再拿出来)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指着自己,表情夸张)是一个大苹果(双手张开表示“大”)
小朋友们都爱我(双手食指点着前面的人)
请你先去洗洗手(双手做洗手的动作)
要是手脏(用右手食指点着左手手掌)
别碰我!(挥动右手表示“不”)
幼儿英语手指游戏:课前活动之手指游戏
The Finger Fami This is the father, kind and true. 这是爸爸,善良又真诚 This is the mother who cares for you. 这是照顾你们的妈妈 This is the brother, so big and tall. 这个哥哥,又高又壮 This is the sister who plays with her ball. 这是正在玩球的妹妹 This is the baby, pet of them all. 这是小宝贝,所有人的宠物 See the whole fami, big and small.看看这个家,有大有小。 When I Was One When I was one I was so small, 当我一岁的时候我太小, I could not speak a word at all. 小到一个字都不会说 When I was two, I learned to talk. 当我两岁的时候我开始学讲话。 I learned to sing, I learned to walk. 学着唱歌,学着去交谈 When I was three, I grew and grew. 到我三岁的时候,我长呀长 Now I am four and so are you! 现在我和你们一样四岁了。
认识身体部位的亲子小游戏:碰一碰
目标:
1.巩固对身体各部位的认识。
2.学会认识图片,并能找到身体相应的部位。
3.体验亲子游戏的乐趣。
准备:
1.画有头、手、屁股、膝盖、脚等身体部位的图片,每张图片间隔O.5~1米,按照一定的顺序纵向铺成一条小路。
2.宝宝有认识身体部位的知识和经验。
玩法:
宝宝先在家长的引导下熟悉图片所示身体部位的名称,然后站到离图片2~3米远的位置。家长在前面做示范动作,宝宝跟在家长身后模仿。方法是,家长走到图片前,用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去碰触图片,并用语言向宝宝作相应说明,以提高宝宝对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兴趣,同时巩固宝宝对身体各部位具体位置的认识。如,走到头的图片前,一边用自己的头轻轻碰触图片,一边说“头碰头”。走到手的图片前,一边伸出自己的双手拍拍图片,一边说“拍拍手”。以此类推,“膝盖碰膝盖”“屁股碰屁股”“脚踩脚”等。
建议:
1.家长示范后,要鼓励宝宝独立尝试。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在图片前面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垫子(爬过小山)、呼啦圈(跳过小河)等;家长还可以引导宝宝双脚或单脚行进跳,或把图片摆成S形,让宝宝沿S形行进等。
2.当宝宝对这部分身体部位熟悉后,可增添其他身体部位的图片,以吸引宝宝进一步游戏,促使宝宝更全面地认识身体各部位。
3.游戏中家长和宝宝可以开展比赛,比比谁的反应快,并可适当加入欢快、悦耳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手指游戏:手指游戏
(1) 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
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
三根手指三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叉子,叉一叉
四根手指四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五根手指五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大老虎,阿呜叫
(2)
大拇哥,二拇弟,中山羊,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
脚下也要打着节拍,会更有意思。
(3)
拇指哥哥见面了,弯弯腰
食指中指大姐姐,跳个舞(
无名指小弟弟,见面碰碰头
小指妹妹在一起,拉拉钩。
(4)
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淅沥淅沥淅沥沥
两只小手做小伞,小伞是我不淋雨,淅沥淅沥淅沥淅沥沥
两只小手做小山,山上有只大老虎,啊呜啊呜啊呜啊
(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些动作加进去)
(5)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拍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合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6)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猫,喵喵喵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狗,汪汪汪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小羊,咩咩咩
我是小宝宝,我会学笑骂,驾驾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