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让“陪玩”成为一件愉悦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玩的游戏。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幼儿园游戏有助于小朋友的呼吸系统功能增强。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为主,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你觉得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如何让“陪玩”成为一件愉悦的事情”,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生了宝宝以后,大家的生活都是非常充实快乐的。并且也会承担很多责任,其中,陪孩子游戏也是爸爸妈妈们需要的意见事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时候都想要玩耍,跟宝宝玩游戏,能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和孩子交流沟通,同时还可以帮助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让孩子心理更健康。

可是,陪孩子玩游戏有时候会觉得很麻烦。下面这些场景你可能经历过:

A、拿着球到楼下玩的时候,初衷是想好好玩,教他一点“本事”,可是宝宝拿着球就乱跑。然后家长就在他屁股后面跑,时间一长就会觉得怎么那么麻烦。

B、你买了一套沙滩工具,带孩子去沙滩玩沙子,想让他学习如何使用工具,认识各种工具的功能特性,可是实际情况可能是宝宝一点都没有顾上你,都是自己在沙滩里面各种玩耍,把沙子弄起来,弄到你身上,弄得到处“脏”兮兮的,然后你会烦躁。

C、花了大价钱把一些益智玩具给宝宝带来,想要跟孩子共同探讨,根据书上的指引,提高他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宝宝一点都不懂你的心,总是拿起各种请见乱弄,弄得乱七八糟的。看到这场景,你又伤脑筋了。

D、你带孩子去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想锻炼身体,可是宝宝一点都不顺着你的想法,老师跑来跑去,弄着弄那的,一会又去摘路边的花草,忙着追赶宝宝,自己累的半死,结果小孩锻炼身体的目的没有达到。你会觉得很心烦。

大家一定要知道两个基本的概念,第一,游戏是孩子的本能需求,游戏也是学习。早在六十多年前,认知心理学就已经揭示了游戏的认知——— 学习本质。

因此,在孩子童年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多玩。然后,游戏里面有着具体的知识学习,可是也要重视孩子的各项基本能力和素质。想象力、创新精神、思维能力、专注力、协作意识、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应对挫折、品德修养、品格魅力,其实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都是能够学习起来的。

但是事实上,孩子经常是没有目的的玩。因此,家长不但要让孩子多玩,同时也要跟他一起玩。这样子才能发挥游戏的效果。

如何将游戏榨汁?

第1步:让孩子肆意玩耍。游戏离不开玩具,不要省不得让孩子玩玩具。玩具价值的释放肯定会有一些损坏,这很正常。还有,跟孩子一起把坏的玩具修好,也可以买拼的玩具,一起拼好,这也是对于孩子来说是个锻炼,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2步:摸清孩子的喜好。孩子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有时候孩子会想要空易拉罐,一堆空烟盒,一堆残缺的玩具,然后把空易拉罐当做“保龄球”、两军对垒、星球大战。玩具最重要就是孩子喜不喜欢了,家长最好鼓励孩子自制玩具,不要擅自做主把孩子喜欢的破玩具扔掉。

第3步,指引孩子玩耍。就算是适合孩子这个年龄段的玩具,孩子也不一定会玩得好。因此,家长让孩子自己选择玩具和游戏以后,一定要适度的帮助和指导。“玩透”的换句话就是说,创造游戏新玩法。

一些玩具可以产生新的玩法,这就要靠家长来动脑筋了。任何玩具和游戏其实在思考以后都会有好几种玩法的,这个过程也是在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孩子和家长积极动脑,学会发现。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让角色游戏成为幼儿的快乐之源


让角色游戏成为幼儿的快乐之源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喜欢在游戏中模仿各种角色,想象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游戏也是孩子们的一种学习,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对游戏失去兴趣或者游戏经验不足的时候,游戏进程就会受到阻碍,幼儿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游戏就会中断。因此,要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除了游戏时间、游戏场地之外,还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创设自主的游戏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注重教师的游戏指导。

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每个孩子提供参与游戏的机会

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兴趣、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等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游戏中的行为也有差异。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并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宜的游戏机会。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想参加游戏却又不敢大胆表现自己,我们就采用性格搭配的方式,让外向型的孩子与其结成游戏伙伴共同游戏。再如能力弱的孩子在游戏中往往非常被动,甚至会被能力强的孩子排斥在游戏之外,我们就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游戏岗位,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大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师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孩子的游戏情绪和游戏氛围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角色介人的游戏指导方式,能够让幼儿直接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激励幼儿主动游戏

丰富的游戏材料、宽松的游戏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激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几乎所有的游戏行为都与材料相联系。例如,娃娃家是我班创设的第一个游戏活动区,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发现娃娃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宝宝吃的奶粉、家里要用的日用品等等。于是,我们又增设了超市游戏,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娃娃家游戏所需要的材料。果然,孩子们的游戏情节一下子丰富起来,他们会买菜做饭、买礼品给娃娃过生日、买饮料请客……随后,小银行、理发店、麦当劳等区域也应运而生。可以说,丰富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的基础,而材料的提供必须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宜多提供形象逼真、功能性强的游戏材料,中大班则可以更多地提供半成品材料,鼓励孩子们使用替代品进行游戏。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游戏情节的发展往往依赖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游戏水平的逐渐提升。如“小医院”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游戏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停留在摆弄药瓶、模拟打针的游戏动作上,原因就是幼儿对吃药、打针比较熟悉,对其他的小常识则不甚了解。于是,我们请来了医生家长,为孩子们讲解在医院看病的常识,并与小朋友面对面地模拟挂号、就诊、急救、注射、配药、挂水等操作,让孩子们对医院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医生、护士等人员的职责有了清晰的了解。小朋友们还纷纷向医生提问:“如果遇到中毒的情况怎么办?”“小朋友吃手指头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有的人生病了要透视呢?”……孩子们从自己的日常经验中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兴致勃勃地和医生家长一起玩医院游戏。这些相关经验的积累,很好地促进了医院游戏的发展。

重视教师的游戏指导,提升幼儿游戏能力

角色游戒足幼儿模拟社会角色、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幼儿的游戏互动以及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提升幼儿游戏能力的关键所在。一是借助角色介入的方式,引导幼儿模仿教师或同伴的游戏行为,并由此推动游戏发展;二是借助语言讲评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游戏经验,并激起相互之间的同伴学习;三是借助材料暗示的方式,鼓励幼儿创新游戏内容,生发新的游戏行为。其中,教师必须引导幼儿学习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遵守轮流、互换、谦让、妥协、以理服人等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如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寻找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幼儿游戏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其核心就是幼儿游戏意愿的实现、游戏情节的更新与游戏行为的快乐体验。要让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快乐之源,我们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他们创设宽松自主的游戏环境,充分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让幼儿尽情享受游戏的快乐。

让活动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表现为“我要玩”,而不是“要我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游戏能够反映、巩固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聪明。而区域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区域活动的设置是开放的、自由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越来越高。很多家长反映,性格内向的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变得活泼了,愿意和小伙伴交往了。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说一不二,缺乏合作精神,而区域活动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比如在娃娃家里,好几个孩子都想当妈妈,而游戏只需要一个妈妈,孩子们就得商量,或到别的区域玩或选择其他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等待、沟通、协商、合作。

近年来,我园一直坚持开展区域活动。各班设置了阅读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探索区、美工区、自然角、角色表演区等多个区角,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区域设置与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在区域创设上过分追求数量,以为区域多总比区域少好;材料的投放缺乏层次性,高结构化材料较多,限制了幼儿的发展;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不到位,难以针对活动的开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与评价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以《指南》为依据,分析研讨,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和提高。

首先,因地制宜,合理设置区域,创设区域环境。各区域对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自然角要放在阳光充足、近水源的位置,阅读区需要光线好但不刺眼。相对安静的益智区和美工区要和热闹的建构区与表演区间隔开,寝室可以是一个表演的舞台,走廊、楼梯下又成了放置户外器械的好地方。每个区域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挂着粉红窗帘、贴满全家福、小锅小灶都齐全的“我爱我家”,材料丰富、吸引孩子们去创作的“巧手坊”,金光闪闪、悦耳动听的“星光大道”……活动室的每个角落都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乐园。

其次,家园配合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不断更新区域内容。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幼儿为主体,随着幼儿兴趣需要、能力和幼儿园教育目标、要求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开辟新的活动区,不断投放新的游戏材料。这就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不断地收集废旧材料,变废为宝,长久积累。布头、毛线、包装盒、富有乡土特色的鹅卵石、沙子、各种贝壳等等,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在我们的手里都成了宝贝。比如:各种包装盒放到建构区,搭建起来的建筑物色彩斑斓,鲜艳夺目;各类食品袋,经过加工成为超市的游戏材料;不同的布料做成了娃娃的衣服;破丝袜、纱布能加工成水饺、汤圆、包子;彩色海绵做成糕点;旧挂图改造成智力拼图;泥工用的盒子又可以成为娃娃家的餐具;饮料瓶可制成飞碟、拉力器……由于我们的不断努力,活动区材料可谓取之不尽,甩之不竭,品种繁多,物尽其用。

幼儿喜欢新奇,愿意探索,一成不变的材料很快就会玩腻,教师要及时更新游戏内容,丰富游戏材料,增加游戏的难度,让幼儿“跳一跳摘到果子”,获得均衡发展。如大班游戏“10以内加减”,采用出牌抢答的游戏规则,先是两人同时出牌,谁先算出规定的得数谁赢,然后增加到三人、四人同时出牌,最后四人轮流出牌,这就要求孩子必须集中注意力,手眼脑高度协调。由于有难度,挑战性大,很多男孩子非常喜欢,乐此不疲。再如小班幼儿可以玩分成3~10块的智力拼图,中班时便可分割成24份、30份,让幼儿拼接,到了大班,就可以把它平分成40份或更多。同时,不同难度的拼图,也分别适合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建构区由一人搭建进而与部分幼儿一起搭建,还可有意识地将几个小朋友的建筑连成一片,让他们商量共同搭建内容,从易到难,逐步升级。

第三,制定游戏规则。让活动有序开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活动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区域活动当然也不例外。刚开展区域游戏时,幼儿兴趣极高,争先恐后,你争我抢,活动室里乱成一团,最后往往在一片混乱中草草收场。幼儿期情绪控制较差,行为控制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好奇、兴奋,当第一次接触这么“自主”“开放”“自由”的活动时,自然控制不住。活动结束后我们便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活动才能有序进行,并协商制订了相应的活动规则,如设置区域人数,凭卡入内;学会整理,物归原处等等。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认真观察和分析孩子,选择适宜的时机有效介入游戏,得到孩子的积极响应.还要能帮助孩子获得新的经验,更好地推进幼儿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形成,才能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让活动区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让材料成为游戏发展的驱动力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材料的科学投放、游戏空间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是推动幼儿游戏深入进行的驱动力。尤其是材料投放,只有投放丰富的、可操作的、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需要的材料,才能让幼儿自发地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一、 投放丰富的材料,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

幼儿是易受环境影响的,丰富的游戏材料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满足不同幼儿的多种游戏需求。如,在理发店游戏中,如果教师仅仅提供吹风机、推子、剪子等理发工具,那么相应地,幼儿的游戏就只能停留在理发、吹风等情节上;如果教师还提供了洗发池、洗涤用品等材料,就有可能引发洗发、揉搓、按摩等游戏情节;如果教师再能提供卷发棒、蝴蝶结、发夹等美发材料,就可能引发幼儿加入有关梳妆打扮的游戏情节。可以说,游戏材料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戏行为的多样性。

当然。一下子呈现过多的材料容易让幼儿注意力分散,不利于游戏的深入,因此,教师需在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调整材料。

二、 提供可操作的材料,为游戏加入更多挑战

精美的成品玩具往往是高结构的,有的只有一种玩法,有的甚至只能看不能玩。而一些可以变形、组合的低结构材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增加了游戏的挑战性,让幼儿兴趣更为持久。所以,材料的可操作性对幼儿游戏的影响是很大的,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需要灵活地组合运用。如,同样是新开设的点心店游戏,A班教师投放的都是他们精心制作的点心模型,幼儿在满足了最初对招待客人、买卖点心等游戏内容的兴趣后,渐渐地就失去了兴致。而B班教师除了提供少量现成的点心模型外,还提供了各色油泥、小豆子、彩色纸、小木棒等材料,这样,幼儿便可以根据顾客的要求,制作各式点心。他们在油泥上点缀小豆子做成漂亮的糕点,用油泥搓成小丸子串在小木棒上做成各种烤肉串,将彩色纸夹在两片海绵之中做成三明治……大家玩得兴趣盎然。可操作的材料避免了游戏内容的单一、重复,也给幼儿创造了更多主动探究的机会。

二分阶段投放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随着游戏的深入进行,有的幼儿不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调整,以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以理发店游戏为例,在游戏初始阶段,投放的材料往往是用以引发幼儿基本游戏行为的材料,如梳子、剪刀、推子等理发用具,毛巾、洗发膏等洗涤用具,理发师用的小围裙、顾客用的小围兜等角色服饰,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了解初步的游戏方法、规则,体验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熟悉了游戏的基本流程后,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生活中对理发的更多经验,从而进一步细化游戏规则。如,和幼儿一起制作发型书供顾客选择,制作顾客意见本等。这些材料的提供激发了幼儿深入互动的愿望,使游戏有了新的生长点,也促使幼儿的游戏行为向纵深发展。再接下来,还可以引导理发师们从思考如何改进服务工作、装饰店内环境、招揽更多顾客入手来拓展游戏内容。如,提供纸、笔等,支持幼儿为理发店设计海报;为幼儿提供材料箱,引导幼儿自己选择需要的游戏材料来布置店内环境;甚至可以提供带轮子的矮柜、推车,把理发工具放置在里面,幼儿可以比较自由地改变游戏地点,增强与不同游戏区域之间的交互。

点心店游戏也是一样。小班时主要提供厨师衣帽、点心模型、厨具、餐具、餐桌椅等,吸引幼儿再现生活中的情景,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到了中大班,就需要从引发更多游戏情节,给予幼儿更多挑战的角度去考虑。如。可以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设计点心牌、价目表,收集或自制一些点心制作流程图贴在厨房,建议幼儿为顾客提供菜单,制作服务员工作手册,以激发幼儿产生更为复杂的游戏行为。

可见,在幼儿不同的发展时期,教师提供材料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游戏初期是让幼儿熟悉游戏材料,引发游戏行为;中期是鼓励幼儿交往,为幼儿游戏行为的深入发展提供思路;后期则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鼓励幼儿主动建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努力实现上。幼儿在充分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协同发展。

三、 设置自选材料区,实现多元教育价值

随着游戏情节的逐步发展,幼儿常常会产生新的想法,并力图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设想。如果教师能提供一个材料箱或材料区供幼儿随时取用材料,就可以很好地给予支持。

如,一天丁丁当上了点心店的厨师,这次他不想用大锅煮点心了,而是想用蒸笼来蒸点心。他很快从材料箱中找来了两个圆盒子,把两个盒子叠起来,一个蒸馒头、一个蒸饺子,十分逼真。类似案例还有很多,材料箱的设置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养成了习惯,他们能主动寻找替代物,及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在设置材料箱时,教师可以从材料取用和归置的方便出发,将材料按照活动性质或材质进行分类。如,可以根据活动性质收集可能用到的各种材料,投放在相应游戏区角附近,也可以利用长廊、过道放置多个材料盒,按材质进行分类,诸如木材箱、纸品箱、布料箱、塑料制品箱、金属制品箱、工具箱等。明确的分类既有助于幼儿准确、快速地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材料,也能引发他们创造性地综合利用各种材料的行为。还可以实行幼儿自行管理材料箱的做法,如,某班教师就将大号食用油桶的上半部分去除,做成一个材料桶,每个幼儿一个,贴上幼儿自己的照片和姓名,按小组分别放置。这样既整齐方便,又有利于幼儿学习有序管理自己的物品,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在各种不同的主题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适时、适宜地提供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这是教育者的智慧之举,也是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

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


区角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样、多功能、多层次、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它让每个孩子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而教师也能在此过程中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个别化地指导孩子,使因材施教变为可能,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然而幼儿参与区角活动,是否是这种理想的状态呢?实际上,许多的区角活动仍然是由老师隐性地控制着幼儿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幼儿的自由度是很有限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自主选择的高控制性

星期一一大早,丁丁高高兴兴地来到教室门口,找到了他的游戏卡,把卡插到建构区。今天,他还想搭一座房子,他觉得他搭的房子很高、很大,自己很能干。可是,刚玩了一会儿,老师走过来说:“丁丁,你今天还是玩这个吗?肯德基的游戏也很好玩呀。”在老师的权威干预下,丁丁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建构区。

许多老师喜欢采用插卡的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角,看是自主选择,其实幼儿的选择还是会受到老师的高度控制。老师非常关注孩子们的选择,适时地加以“指点”,希望他们能参加所有区角的活动,发展多方面的技能。在他们看来,区角是幼儿各方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忽视了幼儿活动的意愿和兴趣。

2.活动方式的高控性

在建构区中,孩子们正在玩导弹插塑,有的插飞机,有的插宝剑……天天无意中把一个插塑套到了手指上,刚刚好,手指好像变长了,很好玩,他把五个手指分别套上了不同颜色的插塑,五个手指好像都变长了。他把手一伸一屈地展示给周围的小朋友看,小朋友们纷纷效仿。老师走过来说:“小朋友们,导弹插塑还可以插什么呢?”……

在老师的眼里,插塑就是孩子们用来插的,这种孩子们的新花样只是一种瞎玩,不是老师规定的玩法,是应该被制止的。

3.活动内容的高控性

这个星期,开始进入秋天的主题,老师已经和孩子们收集了一些树叶,孩子们看到隔壁班的小朋友做的树叶拓印画很漂亮,非常想试一试,就跟老师说:“老师,让我们也玩玩吧。”老师想,这些树叶颜色、形状都不一样,正好这个星期学习分类和记录数量,把它们放到数学区里,可以让孩子们练一练。于是老师对孩子们说:“这次我们先玩根据特征分类并记录数量,下个星期我们再玩树叶拓印。”孩子们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虽然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准备了材料,但是玩什么还是老师说了算,老师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她们认为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学科领域的教学目标,区角活动成了教学活动的延续。

4.活动材料的高结构性

在小班巧手区中,老师投放了剪好了的糖果纸,已搓好的橡皮泥糖块。孩子们直接把橡皮泥放到糖果纸中,两头一拧,一颗糖果就包好了,一会儿工夫,孩子们就完成了工作,没事可干。

这个区角提供的是“高结构”材料——剪好的糖纸,已搓好的橡皮泥糖块,这种定型的结构和操作程序,使幼儿的随意想象和创造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往往无法满足幼儿自由探索的需求。

以上种种,都是幼儿的自由度受到限制的表现。新《纲要》指出:“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里的自由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意愿。根据个体需要选择环境,以个体特有的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怎样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引导”和“干预”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从中可以看出,老师所做的并不是改变孩子们的决定,而是要从孩子们的决定中发现和找到教育的契机,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任何一个活动都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只要引导得当,任何一项活动,都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在建构区活动的孩子,老师为他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同样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孩子们玩了树叶拓印后,可以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每种形状的叶子用了几次做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分类和记录数量的技能同样可以得到发展。相信这样“顺水推舟”式的引导会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2.恰当处理“预设”和“实际”

作为区角活动中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材料的提供对幼儿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教师的教育意图往往通过材料物化出来。在材料的准备和投放上,可能老师想到了10种玩法,但孩子们的潜力不可估量,他们可能会想到第11种、12种,甚至更多。正如上面的案例,孩子在玩导弹插塑时把插塑变成了指套,每个手指上都套了不同的颜色,谁又能说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没有价值呢?

在“预设”和“实际”之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纲要》要求:教师要站在幼儿的高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观察幼儿,“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应该摒弃以单纯的预设标准评判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应以观察到的实际状态作为调整指导的依据。这就需要教师恰当处理好“预设”和“实际”的关系,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来自孩子的信息,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自主性,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并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设活动的内容中,支持孩子的学习与研究不断推向深入。

3.注重投放材料的“低结构性”

一般来说,高结构性的材料指向的操作程序更为明确,但它往往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和创意。而低结构性的材料是一些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组合并可以一物多用,可以干变万化地摆弄材料,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程序:可以当作游戏中的替代品,或者当作操作的工具,这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推进幼儿的自主建构。

如上所述的“包糖果”活动,如果老师只为孩子们提供没剪好的糖果纸和橡皮泥,请小朋友将糖果纸一张一张剪下来,让孩子们学习分泥、搓圆或者做其他形状的糖块,再用糖纸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糖块包好,对孩子的发展将会更有意义。

虽然在区角环境中孩子们可能不按老师期望的方式活动,但只有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活动的主人,伴随着他们的才是愉悦、兴趣,才能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需要,才是最有价值的。

怎样让幼儿玩


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好的表现力,判断力,却无良好的创造力,则有很多方面的能力没有办法有效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创造性的玩、创造性的游戏!

这方面在幼儿的玩耍上就有表现出来。例如在幼儿园绘画课上,一个小朋友拿起一只红色的蜡笔在图画簿上随意的来回涂着,并没有依照图形的线条画,也不考虑天空与草地是否应该涂上红色。这时,有的老师就会说:“不对,不对,不是那样的!注意看,你应该这样画才对!”又如在家有位父亲为儿子买了一整套玩具火车,到家做父亲的迫不及待的动手打开盒子,赶紧将轨道连接起来,可是儿子抓起一节车厢,丢到屋子的一角。“不,不,!”父亲说,“你应该将车厢防在路轨上,像这样!”儿子把车厢放到车轨上向前推,但马上就翻倒了。“不,你必须先上发条,然后在用火车拖着列车跑!”可怜的孩子却没有力气上紧发条,更不关心各种现实的规则。十分钟后,小儿已失去耐性,甚至出现讨厌这玩具火车产生不愉快的情绪。所以在幼儿游戏或玩耍时,成人过分热心地参与其事或对幼儿游戏提出过多的要求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范围,而且幼儿在游戏时,总是假设自己是唯一的主角,因而乐在其中。如果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去玩,或被人控制了自己的动向,就回失去游戏的兴趣,造成“监视”孩子游戏的反效果。

我们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就应该让幼儿有创造性地游戏。下面我就简单的谈谈如何让孩子玩!——创造性的玩!

第一、根据幼儿的特点玩。针对孩子的年龄、兴趣、需求和能力,鼓励和重视孩子与此相适应的玩。例如我发现我班幼儿对穿线板这个手工活动非常的感兴趣,手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它又感兴趣,而且本班幼儿有能力完成,我们就可以鼓励幼儿玩,可以让幼儿试着把穿线板的纹路穿的更复杂些。

二、把幼儿的经验带入游戏中玩。帮助孩子把自己的经验带入玩耍中,使他们的玩法更具创造性,较少的模仿性,玩出自己的特色。如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娃娃家时,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在家的生活经验带到娃娃家的游戏当中。如果这样每个幼儿都把自己不同的经验带入其中,那幼儿就能玩出自己的个性,玩出自己的特色来,或者有的幼儿在玩娃娃家这个游戏时带自己的娃娃去玩一些自己在家想去玩却被父母制止的事,现在就可以带自己的娃娃去玩,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减少其模仿性。

三、根据幼儿的需要玩。观察孩子的玩耍,了解他们的活动和兴趣,从中知道通过增加玩的材料和孩子的需要来进一步开发新的玩法。就这点我观察到我半幼儿在晨间锻炼玩跳圈的时候,大部分幼儿对此已不感兴趣了,我就把本来是摆成直线的圈摆成弧形或蛇形等,通过不断的变换圈的摆放形式并且适当的增加拳的数量,这时我发现幼儿对跳圈又感兴趣了,又喜欢玩了而且玩的很投入。变换游戏的方法可以增加儿对游戏的兴趣可以慢慢的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创造新的玩法。

四、幼儿创造性的玩。仔细选择玩具,有多种玩法的玩具会激发最有价值的玩,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给孩子许多创新的玩法和机会。而许多新玩具往往起不到这种作用。还是拿幼儿玩圈来说教师可以给幼儿人手一个圈,给他们自己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玩法。相对的有的新玩具幼儿只是为了尝尝鲜,所以给孩子选择或制作玩具时一定要注重其多玩性和创造性。

五、成人适当的引导幼儿去玩。在孩子玩的时候成人要亲自参与做一个跟随者,在适当的实际给予暗示即可,不要打扰他们,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时,有的幼儿抱宝宝不是抱着宝宝的身体而是拧着宝宝的一条腿或是胳膊,或出现其他错误时,这时教师可以亲身参与其中,以同伴的身份去引导他们。例如,老师可以抱着另一个宝宝走到她面前说:“你怎么这么对你的宝宝啊,你不喜欢你的宝宝吗?你这样宝宝会很疼很难受的,你看我是怎么抱我宝宝的,所以我的宝宝很喜欢我,你如果向我这样抱宝宝,宝宝也会很喜欢你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怎样才是正确的,这样要比教师立刻出现在他们面前并且一顿指责再叫他们改正错误效果要好的多。而且这样就回阻碍幼儿的创造性,因为幼儿会很小心的玩怕自己会再出错误挨批评。因此,成人怎样参与孩子的游戏也很重要。

六、让幼儿自由的玩。尽量为孩子安排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玩。着不仅让他们明白了玩的重要性,还能开发他们参与有意义的,愉快地玩的能力。因为游戏活动自由活跃的气氛能使幼儿情绪高涨,帮助幼儿解除或松懈紧张情绪,这些都能促使幼儿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玩的开心、玩的尽兴。让幼儿保持愉快地心情大胆的玩。但是有时也要根据本班的人数、场地、特点等,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七、让幼儿健康的玩。媒体的内容有时对孩子的“玩”影响就很大,若有发现孩子沉溺于媒体的暴力或不健康的东西时,这时家园应共同引导教育幼儿不要轻易的责备孩子或对孩子产生偏见,与其家长联系针对这些问题共同帮助幼儿,例如对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或节目内容进行一定的限制。

总之,我们尽量让幼儿创造性地玩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最终开发出对他们社会性、情感和智力发展都有益的游戏,并结合实际情况让孩子玩出自己的个性,玩出自己的特色!

0-3岁小宝宝 这样陪玩才聪明!


相信大家都知道,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越早、越多,越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感官能力、运动能力和智力。妈妈与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游戏。

科学研究发现,婴儿时期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出生后12个月,婴儿脑部发育比出生时增长了175%。所以抓住宝宝大脑发育的高峰期,多陪宝宝“玩”,能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让孩子更聪明!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在带娃过程中实践过的,觉得对孩子比较有益的游戏。

★ 视觉游戏

◆ 妈妈在这里(0-3个月)

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只能看到物体的大致轮廓,这时候他们对妈妈的脸部轮廓是最敏感的,所以有事没事,多在孩子面前“刷存在感”,并且告诉孩子:“宝宝看这里,妈妈在这,你看到了吗?”

◆ 看看什么在动(1-6个月)

慢慢地,孩子开始喜欢看运动的物体,这时候可以拿着玩具在孩子的面前左右晃动,锻炼孩子的追视能力。

当时朵爸给朵朵买了一个旋转床铃,每当床铃在转时,朵朵都会看得很认真,有时还激动得手舞足蹈,想伸手去捉床铃。

注意:无论是在宝宝的小床挂什么玩具,最好隔天改变玩具的位置,以免宝宝出现偏头或斜视的情况。

◆ 这种颜色真好看(4-12个月)

宝宝在前4个月只能区分黑色和白色,4个月以后才会对颜色有感觉。这个时期,他们的眼睛会聚焦在颜色比较鲜艳的物体上。尤其对红、黄、绿、橙、蓝有特别的偏好。所以,给孩子买的玩具别太“素雅”了,多让孩子观察这些颜色,并告诉孩子“这是红色,这种颜色真好看!”

★ 听觉游戏

◆ 聊天(0-12个月)

孩子虽然暂时听不懂大人在说什么,但是当妈妈对孩子的咿咿呀呀有积极的反应时,孩子会因为获得了安全感,而表现出非常享受的表情。

另外,在给孩子喂奶、洗澡、换尿布的过程中,都可以给孩子说话,告诉孩子你们在干什么,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

◆ 听听什么在发声(0-24个月)

促进孩子的听力发育,可以在平时多给孩子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摇晃风铃、用筷子轻敲盘子、门铃的声音、电话的声音等,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美妙的音乐。

外出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听各种户外的声音:鸟叫声、狗叫声、汽车鸣笛声等,并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东西在发声,这样可以让孩子把声音和物体的关系连结起来。

★ 触觉游戏

◆ 抓手指(0-6个月)

如果你将手指靠近孩子的小手,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都会无意识地抓住,并且抓得很稳。所以想要促进孩子的触觉发育,可以多跟孩子玩抓手指的小游戏,锻炼孩子的手指抓握能力,这通常是我们和孩子玩的第一个触觉游戏。

◆ 弹钢琴(0-12个月)

给孩子洗澡或者和孩子躺在床上玩耍的时候,可以用你的手指在孩子的身上“弹钢琴”,孩子会很喜欢这种“游走”的触觉体验。

◆ 摸摸小水滴(7-24个月)

可以说,孩子对水的触觉是没有抵抗力的,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和水接触的感觉。当你将孩子的小手放到水龙头下面,开着温水,水滴在孩子的手掌上,你会看到孩子的脸上露出愉悦的笑容。这也是朵朵小时候最喜欢的触觉游戏。

★ 运动游戏

◆ 手脚蹬球(3-6个月)

让孩子躺在游戏垫上,用手脚触碰玩具架子上的小球,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手脚大动作。当孩子蹬准了一个球,别忘了给孩子鼓励,游戏过程要保持交流和互动。

◆ 撕纸(6-12个月)

通常孩子6个月后,精细动作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候可以尝试和孩子玩撕纸的游戏。游戏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很喜欢拿着最细小的纸片来玩,这就对了,说明孩子的手指灵活性越来越好了!

◆ “翻山越岭”(8-12个月)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肢体运动能力。孩子学会爬以后,可以把枕头靠垫堆成一个大垛,这样孩子就可以安全地玩攀爬游戏了。游戏之前,把最大号的、最稳当的垫子(比如沙发靠垫和枕头)堆放在最下面,然后再堆上椅子靠垫或其他零散的小靠垫。扶稳孩子,帮他爬上“枕头山”,然后胜利地站在上面。

◆ 同步走(10-18个月)

到了孩子学走路的月龄,大人可以光着脚,让孩子的两只小脚分别踩在自己的脚面上。大人弯腰边扶着孩子,边往前走。这个游戏会让孩子体验到走路的感觉,也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站立的感觉,有利于孩子学习走路。

★ 智力游戏

◆ 照镜子(6-12个月)

6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对复杂的图形感兴趣,并且对人的面孔识别能力得到发展。如果你将孩子抱到镜子前,你会发现他很喜欢注视着镜子里的自己。

和孩子照镜子的过程中,妈妈可先说:“宝宝的眼睛呢?”这时就指着孩子的眼睛说:“这是宝宝的眼睛。”中间的停顿让孩子有一个想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慢慢地,孩子会明白镜子中的是自己,同时进一步认识人的五官。

◆ 指认游戏(8-24个月)

指认游戏实际上是视觉、言语、记忆等能力的结合。一开始和孩子玩指认游戏,大人要积极地在孩子面前“自问自答”,因为此时的孩子对物品的概念不明确,同时也还不会说话。

“这个是什么?宝宝知道吗?”停顿一下,看看孩子的反应,再回答“哦,这是大西瓜。”多次重复,孩子会慢慢接受这个信息,并且慢慢做到“输出信息”,即理解这些物品是什么,并且能准确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回答大人的问题。

◆ 藏猫猫(9-18个月)

9个月前的孩子,外界物体在他的脑海里还不能形成具体的概念,9个月以后就有了这种能力。当你把一个小球放在他的面前,然后用一块小手绢遮起来,问孩子:“小球哪里去了呢?”孩子此时必然是一脸不解的表情,当你把手绢拿开,小球重现出现在孩子的眼前,告诉孩子:“哦,小球在这里!”孩子会表现出惊喜的表情。

这个游戏可以增加孩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让孩子意识到,虽然小手绢遮住了小球,但小球并没有消失,就在手绢后面,拿开手绢,小球就会出现。

◆ 有样学样(13-24个月)

当孩子开始会走路,并且开始牙牙学语了,这时候他们会迫切地模仿大人的一切行为。开始喜欢自己用勺子吃饭,甚至大人做家务的时候,也在一边模仿。这时候不妨让孩子加入你的行列,鼓励孩子有样学样,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陪娃的过程,实际就是游戏的过程。和孩子做这些小游戏并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只要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多花一点时间和心思,就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育,同时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何乐而不为呢?

相约游戏 演绎愉悦


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就像活动、工作和服务对成人具有重要意义一样。”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特殊需要。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地反映自己所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类人物、事件,轻松愉快地学习、积累适应社会生活的早期经验。角色游戏不仅带给幼儿欢乐的童年,更是引领幼儿愉快成长的特殊学习方式。为此,幼儿园的活动室、走廊甚至盥洗室等角落,都可以被教师尽可能地利用起来,为幼儿设置多样化的“游戏空间”。在这片游戏天地里,教师与幼儿、家长一起收集了许多材料,经过合理设计营造出“家”、“饭店”、“超市”、“楼盘”、“剧院”、“邮局”、“托儿所”、 “理发店”等等氛围的活动区,吸引了幼儿在这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怎样玩的?玩得快乐有意义吗?教师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教育地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游戏,去观察、感受几组游戏片段,在思考与实践中,引领幼儿一起畅游“游戏乐园”吧。

放宽“违章”政策,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大胆创新

“黄记老汤馄饨”店里,分割着厨房(内有小巧精致的餐具、灶具)、收银台(墙上醒目地贴着价目表,柜台上摆放着造型逼真、各种口味的特色馄饨及各式点心)、餐厅(设有温馨小包厢)……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顾客”随心欲地享受游戏的空间。

你看,一位身着“工作服”、头戴“厨师帽”的“小厨师”多神气!她好敬业,好专注!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她在仔细地拆解几个不同口味的“馄饨”,并把这些“彩色海绵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放在“锅”里翻炒了几下,又放了些“佐料”,大功告成!小家伙把“成果”端到桌上,边招呼大家,边自我夸耀:“快来尝尝我做的特色菜,这黄的是笋丝,红的是肉丝,白的是香干丝,色香味齐全!”大家高兴地坐下来品尝。忽然,机灵的舟舟觉察到这些菜丝是她用“馄饨”改装的,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馄饨,你要赔……”几位刚被吆喝声吸引过来的“客人”见状,也说要告诉老师。“小厨师”见势吓得哇哇大哭,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游戏就此终止。我边安慰“厨师”,边与围过来的幼儿讨论:“游戏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彩纸。都什么游戏需要彩纸?” “像彩纸这些游戏时需要的物品,到哪儿去取呢?”经过讨论,幼儿理解了“厨师”的行为是出于游戏需要,可以谅解。由此也推出了“百宝箱”的设置,解决再次出现的材料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为“厨师”剪坏了馄饨,且甘愿放弃游戏中“品尝”的过程而加入指责“厨师”的行列,使本来还沉浸在游戏欢乐中的她刹那间失去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而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担心害怕呢?幼儿园创设游戏环境的初衷就是为了回归幼儿喜欢自由自在活动的天性,离开教师的“指挥棒”,让幼儿享受自然发展的活动乐趣。我们也常常鼓励幼儿利用玩具、寻找替代物或半成品进行创新游戏。应该说“厨师”的行为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难道就因为改装了“馄饨”就要全盘否定吗?为什么孩子们都认为这张彩纸不能改变它的用途,不能随意剪开来?追根究底,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活动常规在作祟。常规确实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方便教师的日常管理,然而,过于细密的常规常常变成绳索捆住了幼儿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成为行动的包袱。幼儿由于不能完全把握哪些行为是允许的,为了避免出错,就克制、压抑自己的游戏行为。久而久之,就习惯于使用教师设置的现成“道具”开展游戏。

“彩纸事件”使我们意识到,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幼儿发展游戏情节;游戏的环境不是模仿生活的“舞台”,幼儿必须有选择材料的自由。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操作中发挥出主动性。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精简不必要的活动常规,特别要废除那些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工作而用来约束幼儿行为的所谓规则。在这起“彩纸事件”中,如果不是“常规”要求幼儿不能随意使用其他区域的材料,也就不会出现因指责“厨师”的“破坏”行为而停止游戏的现象,幼儿也不会因顾忌这样那样的规则而压抑自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行为就能大量涌现出来,我们的游戏也会更精彩更生动。

因此,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能图省事,用规则来统一、限制幼儿,而是应该关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反应,视不同的情况分析幼儿的违规行为;及时理解幼儿的意图和需要,给予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让幼儿在模仿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在与同伴一起享受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逐渐成长起来。

平衡“专横”地位,鼓励幼儿合作游戏,共享快乐

粉紫色的垃圾袋做成的窗帘,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温馨效果,这里便是孩子们乐于光顾的“爱宠中心”。“小医生”在用“听诊器”给心爱的宠物“看病”,“护士”给它们“打针”、“挂水”,小主人给“爱宠”洗澡、梳理……

正正非常羡慕正在游戏的幼儿,而“医生”琪琪以人太多为由,拒绝正正加入他们的行列。正正无奈,便到别的区域转了一圈,又回到“爱宠中心”。这次“医生”动员“护士”、“主人”一起阻拦正正,不让他“进门”。这下正正生气了,一把抢过“吹风机”。拉扯中,吹风机断线了。“医生”大声嚷嚷:“老师,我们在好好地游戏,正正捣乱,把吹风机弄坏了。”而正正胆怯地嘟嚷着:“为什么就你们能玩?我也想玩。” “医生”乘势吼道:“你什么都不会,还要拆坏玩具,不要你玩!”我自然明白他俩各自的心思,一边和他们一起修复“听诊器”,一边与他们交流。“正正不懂怎样使用听诊器,我们这么多小‘医生’,谁能教会他呢?”“如果是你,大家都不让你游戏,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后来,琪琪和其他幼儿接受了我的建议,让正正扮演“病人”,在看病中学习怎样使用“听诊器”。

平息了这例源于幼儿能力差异悬殊引发的矛盾冲突以后,不禁对我们的角色游戏环境与组织方式产生了思考。随着幼儿从小班升人中、大班,角色游戏也要从平行游戏向合作游戏过渡发展。能力强的幼儿会在游戏中显出自己的优势,不管是角色转换还是区域轮换,他们都能处于主角地位。有些幼儿还颇具“领导风范”,喜欢支配别人配合游戏。如果习惯于这种局面而不加以改变,这些幼儿就自然滋生“骄横”的性格;另一些幼儿也会失去主见,听从于别人的指使;少数幼儿还会失去游戏的机会。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是渴望得到。如果长期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的幼儿会主动退却,失去进取心与积极性。有的则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对同伴和班级带来不良影响。

游戏的过程不是放任自流的过程,也不是坐等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应随幼儿游戏的进展情况,成为他们的“玩伴”、“支持者”、“引导者”等适合当时情境的不同角色。因此,遇到上述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干预幼儿的游戏,给能力弱的幼儿提供援助,既可以是物质上的支持,让发展水平差不多的幼儿重组游戏玩伴,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担任游戏中的“配角”,用语言等形式协调、平衡幼儿之间的差异,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豸弓的幼儿进行游戏。总之,教师既要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也要观察幼儿之间的差异,特别要关注弱势幼儿,让他们也能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在游戏中成长起来。

“爱宠中心”的小主人带着宠物去小区遛达;科学区里,辰辰把钓到的“小鱼”带进“馄饨店”的厨房,加入调味瓶里的糖、醋、酱油,加工成“糖醋小鱼”;“点心坊”里,朵朵和同伴用橡皮泥和其他辅助材料制成了“双层蛋糕”,玩起了“生日Party”的游戏;“娃娃家”的“爸爸”坐地铁去“喜糖铺子”给宝宝买“棒棒糖”;“托儿所”里的“老师”带宝宝去小区公园玩,去“点心坊”买“糕点”,抱着娃娃躲进了午睡室,在里面轻轻地唱起了《摇篮曲》……

我们常会发现,幼儿不是游离了游戏的最初目标,就是离开了指定的游戏地点。对此,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观察,就武断地引导幼儿回到原来预设的活动中去,却不知幼儿的游戏受到教师干预时,很少会有幼儿继续坚持下去。粗心的老师也很少能够体验到这些有着独特思维的幼儿,在中断活动以后内心产生的失落感。幼儿有其独特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幼儿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因此,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幼儿的游戏场所,不能把各种区角游戏绝对孤立开来,而是应该顺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因为只有当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他们才会对事物进行假想,展开模仿与想象,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上述事例中,幼儿从“蛋糕”联想到“生日Party”,从“睡觉”需要安静联想到带娃娃离开热闹的区域到午睡室活动,这都表明了幼儿的想象上了新台阶。事实上,幼儿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是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起来的,幼儿游离某些区域的活动目标,也是生活经验的反映。幼儿能够自觉地以物代物,联想角色游戏的情节,这样就使幼儿的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思维活动变得频繁,就能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走进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仔细倾听他们的心声,观察幼儿的言行,呵护幼儿探求事物的兴趣,让幼儿用自己创造的替代物进行角色游戏,保证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里,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学习方式,以此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幼儿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游戏是“玩”。为了玩得开心,玩得美丽,孩子们会“挖空心思”,动脑筋,想办法,这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锻炼身体、学习、生活的过程。因为游戏来源于生活,通过游戏,孩子们开始触摸社会,学习基本的劳动、协作和人际交往。教师应站在幼儿的角度,深入幼儿的游戏之中,了解幼儿的需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幼儿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快乐发展。

让宝宝越玩更聪明


有12种有趣、科学、简便的方法,它们会使宝宝变得更聪明。

1、尽量母乳喂养

事实证明:在婴儿期母乳喂养的孩子具有较高的智商。另外,哺乳是妈妈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机。

2、保持视线接触

当新生宝宝睁着眼睛时,爸爸妈妈要经常与他对视。宝宝很早就能辨认人的脸,而且他最爱看的就是亲爱的妈妈的脸。盯着人脸看,能发展宝宝的记忆力。

3、捉迷藏

和宝宝捉迷藏不仅仅能逗得他咯咯笑,宝宝可以从中知道物体消失后还能回来。

4、让宝宝区分事物

在宝宝脸上方20~30厘米处挂两幅图片。这两个图片要比较相似,但有小小的不同(如树的位置不一样)。即使很小的婴儿也能来回地观察,猜测画的不同之处。这能为后来的认知和阅读发展打下基础。

5、爬行游戏

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在你的身上爬来爬去。这远比专门的爬行训练有趣得多。可以激发他的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读书给他听

科学家发现:当母亲把一个故事的一行话读上2~3遍时,8个月的婴儿就能够识别这行字的先后排列顺序。这种方法能帮助宝宝学习语言。

7、让宝宝玩弄自己的食物

给宝宝不同性质的食物,如面包、米饭、巧克力、蔬菜等。这可以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和发展他的感觉器官。

8、做家庭相册

相册里放入父母和亲戚的照片,经常翻给宝宝看,发展宝宝的记忆能力。

9、设置障碍物

在地上放一些柔软的垫子、枕头、盒子或玩具,教宝宝怎样从上面、下面和旁边爬过这些障碍物。可以发展宝宝的运动能力。

10、触摸物体

抱着宝宝在屋子里走动。让他的手触摸冰凉的玻璃、柔软的衣物、光滑的植物叶子或其它安全的物体,同时对宝宝大声讲出它们的名字。可以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

11、给宝宝选择的权利

可能的话,一次给宝宝两个可以选择的东西,如用餐时给他两种颜色的碗让他挑。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的决定是重要的。

12、让宝宝做家务

小宝宝可以将衣物按深浅分开,甚至能从中找出自己的衣服。这可以发展他的分类能力。

让孩子玩有创造力的游戏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你不必在家里放上昂贵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和宝宝玩拍手游戏,或者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所有这些都能让孩子进入有创意的世界。

对儿童最有益的游戏是那些能让孩子任意想象,挑战他们学习新技能,激励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也能锻炼你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你不知道该和孩子玩些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方法能帮助你让孩子每天的活动充满创造力。

神奇的飞毯之旅

我儿子2岁我们常和他玩一个叫做“神奇的飞毯”的游戏。我和孩子坐在一块柔软的毯子上,然后问他们想去那里。我鼓励小家伙们展开想象。如果儿子说他想去动物园,我就问他,“那我们在那能干什么呢?”“我们在那能看到什么呢?”“有什么动物在那吗?”“我们能从那买些什么纪念品回来呢?”,短短十几分钟我就和孩子在想象中旅行了那么多地方。

躲猫猫

我儿子超爱玩躲猫猫。我们都喜欢把不同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轮流把东西找出来。有一天下午,我想来点小变化,就把爸爸用的定时闹钟藏起来。让儿子听着闹钟的“铃”声来找,闹钟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猜猜是谁

我喜欢和孩子玩“我是谁”的游戏。我想着一些动物、东西或者我们认识的人,想出和这些相关的提示。我给孩子的提示非常具体,年纪小的孩子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好玩。比如我想着熊熊,我就说,“我非常柔软,我喜欢让人抱着我;有时候我会和孩子换过来,让小家伙编好谜语,然后我来猜。(适用于大一点的孩子约3.5岁以上,我有和小表妹玩过)

◎拼图片游戏

小朋友喜欢画画的游戏\x{fe30}我们可以从杂志上撕下一张图片,然后把大的图片撕成大块儿,给每个孩子一人一块儿。每个孩子把拿到的图片粘到一张纸上,然后他们就用蜡笔或彩色笔把图片缺少的地方涂好。等每个人都画完的时候,每个人创造性的图画五花八门,这样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喜欢《如何让“陪玩”成为一件愉悦的事情》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玩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由幼儿发烧引发的一件事情 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发现龙龙的耳朵红红的,于是我赶快拿起体温表给他量体温。 结果龙龙发烧了,于是我对同班的王老师说:“我给龙龙妈妈打个电话吧,赶快让龙龙的妈妈来接他。 ” 我给龙龙量体温、和王老师的对话...
    2020-11-19 阅读全文
  • 对一件事情热爱的句子(48句) “做个温柔的人,热爱生活,也爱自己”,我们永远都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因为来路已经无可眷恋,我们值得期待的只有远方。那么,哪些热爱的句子非常值得一看呢?下面是由我们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对一件事情热爱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10-02 阅读全文
  • 重阳节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日记(9篇) 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每当我们度过难忘的重阳节时,我们必然会被要求写一篇重阳节日记,日记的写法,每个人也不尽相同,有严谨,有轻松。你是否正在为重阳节日记的写作感到苦恼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重阳节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9-23 阅读全文
  • 逐步引导从耐心地做一件事情开始 行为记录:这几个星期,我在探索区投放了一种新的游戏材料,是由一个正方形纸盒做成的。纸盒上设计了一些规则的格子,可以在任意一个格子中插上任意一个数字,然后在它的上下左右插上它的相邻数。这是根据大班幼儿的...
    2021-04-15 阅读全文
  • 一件小事看到的 今年我跟班走,教大班。 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是最高的班级的孩子。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主动关心帮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 但孩子...
    2020-11-12 阅读全文

今天中午起床后,我发现龙龙的耳朵红红的,于是我赶快拿起体温表给他量体温。 结果龙龙发烧了,于是我对同班的王老师说:“我给龙龙妈妈打个电话吧,赶快让龙龙的妈妈来接他。 ” 我给龙龙量体温、和王老师的对话...

2020-11-19 阅读全文

“做个温柔的人,热爱生活,也爱自己”,我们永远都不要停止奔跑,不要回顾来路,因为来路已经无可眷恋,我们值得期待的只有远方。那么,哪些热爱的句子非常值得一看呢?下面是由我们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对一件事情热爱的句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2-10-02 阅读全文

日记,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每当我们度过难忘的重阳节时,我们必然会被要求写一篇重阳节日记,日记的写法,每个人也不尽相同,有严谨,有轻松。你是否正在为重阳节日记的写作感到苦恼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重阳节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9-23 阅读全文

行为记录:这几个星期,我在探索区投放了一种新的游戏材料,是由一个正方形纸盒做成的。纸盒上设计了一些规则的格子,可以在任意一个格子中插上任意一个数字,然后在它的上下左右插上它的相邻数。这是根据大班幼儿的...

2021-04-15 阅读全文

今年我跟班走,教大班。 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是最高的班级的孩子。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主动关心帮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 但孩子...

2020-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