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了?(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方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为了将学生的效率提上来,老师会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了?(社会教育论文大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引言: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指导孩子在实际行动上做一些具体事。如:父母下班回家,递上拖鞋;当孩子想吃水果、糖时,教育孩子应先发给在场的所有的人,最后才能自己吃。当邻居或亲友的小孩来家时,应让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小客人共同游戏,也可将其喜欢的食品分给小朋友共享。当父母做家务时要教育孩子做小帮手。小朋友生病没来时,要予以关心。对能力较差的小朋友应予以帮助。使儿童逐渐养成利他主义的行为习惯。

爱是人类一种伟大而高尚的情感,是人类借以维持自身发展和繁衍的基本力量。尊老爱幼,天下为公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现状往往使人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了。

今天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主人,是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希望之所在。他们在“爱”的情感体验和培养方面程度如何,将是决定整个民族素质高低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曾一度坐井观天地认为:只有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讲关心、帮助他人。而别的国度是不讲这些的。这其实是一种偏见。现在的孩子会享受爱,但却吝啬地付出爱。这种现象在我们这里已不再罕见,而在日本、美国“道德”教育早已摆在比文化教育更重要的地位。因为心中充满爱才会对周围人和事具有探索精神。

当前我们忧虑的焦点之一,就是我国这一代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敬爱之心、友爱之心、同情之心缺乏。这已成为普遍性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教育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超过、抵消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现在物质条件也相当丰富,使父母们误以为给孩子创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使他们吃穿不愁。包揽他们生活上的一切,使他们少动手、少受累、少受委屈、少难过。也就是在“爱”那么充裕的家庭中反而造成了孩子的任性、易发脾气、只会索取不会付出。他们感觉那是天经地义的。不要说爱祖国、爱集体、爱别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会表现地漠不关心。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人公就是我们班上的小朋友---函函。记得第一次家访看到他时,他正在“爬书架”,奶奶则在一旁护着,嘴里不停念叨着“小心,别摔了”。父母亲在饭桌前。说到这,大家可能也大致了解了函函的家庭环境:三代同堂,父母亲工作繁忙,奶奶对宝贝孙子关爱有加,关键人物函函是个调皮好动的角色。自那以后我和函函父母就很少有机会碰面。通常都是奶奶接送孩子。奶奶相当准时,可有一天意外地迟到了。奶奶边跑边喘着粗气见了我不停打招呼“不好意思,,今天看病去了。本来算好时间的,可路上塞车,我跑了两站路才赶来的。”接着就对正气乎乎的孙子说“对不起,来晚了,下次注意。”函函委屈地断断续续哭诉“小朋友都回家了,下次不许去看病嘛”不等老师开口,奶奶陪着笑脸拉上孙子往外走“好,一定不去了。。。。。”事情过后,我纳闷:平时对老师恭敬有理的孩子在奶奶这却成了霸王?

直到有一天放学,我正忙着送孩子,一转头看见函函正对奶奶拳打脚踢。奶奶转过脸去,任他为所欲为。我忙跑过去拉开函函,函函却哇哇大哭起来。象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奶奶摇摇头,很无奈地说“我今天出门时,忘带了足球,他就不开心,发脾气。”等函函平静下来,我没多说什么,只是询问奶奶伤到哪里没有。函函见我没搭理他,一溜烟跑了。奶奶就象是遇上了救星般吐出苦水“这孩子就是这样,在家也爱冲我和他爷爷发脾气”嗨。。。。老人的这句话该是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和失望,她还能指望下一代什么呢?

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爱心,家庭的影响也很重要。连家人都不爱,他还会去爱谁?下面是一份令人痛心的调查“你最喜欢谁”。美国、日本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父母列在最前面的一、二位。而中国的学生却把父母的位置排列到第10位以后。这的确不能不承认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爱,为孩子所付出的无可比拟的牺牲并没有为孩子们所理解,并没有得到孩子相应的爱这一严酷的事实。爱父母是其他一切爱的情感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儿童对父母的爱。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实施教育。我们应惊醒、应反思、应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要对幼儿进行爱心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体会和睦,友爱的气氛

许多宗教信仰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做坏事、不吵架、不行骗。

这样的环境使这个圈里的人都很善良。这就是氛围的作用。

家庭氛围中父母、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关系亲密,相互尊重、关怀、照料。孩子置身于这种和睦融洽的气氛中耳闻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与邻里互帮互助,友好相处。对于他人的疾痛、困难,乐于相助。即便遇上不公平、不讲理的邻居,也能心平气和。长此以往,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就会逐渐学会与人和善相处,就会效仿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总之,在这样和睦、友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既会接受爱,又善于给予爱。

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没有长辈,只有同年龄的小朋友。老师一份爱要分给每一个孩子。孩子往往不适应这种情况。同样的玩具,你想要我也想要,争执通常在这时产生。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在家当惯了“小太阳”,他们始终认为“你们应该让我”。老师作为“法官”只有在这时毫不偏袒地告诉他们:学会谦让才能玩。故事、歌曲都成了很好的阵地。唱着“你帮我来我帮你”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谦让才是爱小朋友的表现。希望小太阳们能互相容忍对方的“光芒”。

目前,社会发展影响了家庭的和睦。为什么这么说呢?赌博、婚外恋使原本充满爱的家庭随之破裂。孩子遭遇了这么大的变故,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健康。他们或者是在棍棒型家庭,或是在放任型家庭。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也会形成爱心的淡薄和残缺,幼儿园应重视这群特殊儿童爱心的培养,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要引导小朋友对这些特殊的伙伴给予帮助、关心。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令我重新审视这些孩子。班中有个小年龄的小朋友,刚来时总爱哭,对小朋友也不熟悉,许多自称是哥哥姐姐的孩子拿来玩具,递上餐巾纸,还一个劲地哄着“别哭了,别哭了,妈妈下班就会来了”在一旁看着这幅情景,不免为孩子们这些大人般的关心感到欣慰。可能是孩子在这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帮助弱者的情感,也或者是这群孩子本身就相当乐于助人的,只是以往没有很好表现。

2.培养儿童对师长、父母的尊敬

儿童对师长、父母的尊敬、热爱行为的培养,应从儿童早期对其进行浅显、通俗而又细致的教育开始。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离不开父母、长辈。衣食住行处处都必须有家长的关怀、照顾和帮助。要让孩子在享受的同时也学着做家务、了解长辈们的艰辛。让他们从小就了解家长的工作情况。告诉他们长辈们为了抚养孩子,每天除了工作以外,还要完成大量的家务劳动。不仅要使儿童学会体谅父辈的艰辛,更要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千万别让他们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习惯成自然,孩子遇上困难首先想到父母。遇上享受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这是“孝子孝女”的现代版——“孝父孝母”。角色的错位使一个家有些不自然。优越的物质条件与养身有道使现在“三代同堂”甚至“四世同堂”不再稀奇。这种家庭中的孙辈往往被宠得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即使要实施正面教育,也被老人护着。别说做家务,就连穿衣、梳洗都一概由大人包了。这份沉甸甸的爱也未必会得到回报。因为孩子们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一旦生活有所变化,就怨天尤人,毫不在乎家长曾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加强孩子间的体验。孩子之间也会交流,说说爷爷买的奥特曼,奶奶做的狮子头。他们平时享受惯了反而麻木了。在有关敬老的教育活动中,可以让孩子说说我和爷爷奶奶的小故事。发烧时,奶奶日夜守护。下雨了,爷爷背我回家。在相互交流中体验爷爷奶奶的爱。比一比,谁都说:我的爷爷最爱我。使孩子恍然大悟:有爷爷真好。再让孩子交流我爱爷爷奶奶的小故事。比一比,谁最会体贴爷爷奶奶。有这种比较的参与,孩子对爷爷奶奶的爱也会满满的。通过教育收获也是可喜的。在歌曲活动《好娃娃》的第二天,好几个奶奶都来感动地诉说:孙子帮她倒茶,孙女帮他捶背。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找到了方向,知道自己该做的事。

及时把握有效的教育时机。把一些生活现象搬进教室。有的孩子在冲奶奶发脾气,有的让爷爷背着,有的哭着要买玩具。孩子置身于情景中,他们的身份是旁观者。他们会很公正地评判孰是孰非。这时候,用些暗示的话语。只需暗示,孩子早已心领神会。暗下决心:再也不这样了。孩子洋化了,过上圣诞节了。在重阳节来临时别忘了提醒孩子。这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抓住教育的有利资源,请爷爷奶奶来作为课外辅导员,讲讲过去的事情。生活的艰辛,时代的落差。。。。。让孩子们尝试一下窝窝头,米汤度日的时代。让他们也知道没有老一辈的打拼就没现在的好日子。忆苦思甜,把一次的动画片时间换成一部抗战时代的电影,或许深奥,却也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思考草根与面包,牛奶之间的差异。

其次,要让孩子尊敬老师的工作。老师对孩子来说是神圣的。他们会对家长无礼,但绝不会在老师面前耍赖。孩子有什么缺点,家长没办法解决的,总会求助于老师。许多家长说“你们老师的话顶用,他们肯听”。老师哪来那么大魅力?这主要也是因为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是严格的。对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样的。告诉他们其中的原因,体会老师的用心良苦,可能孩子还不能很好体会到,但这种教育就是为了使孩子能快些懂道理,理解老师。

3.在实践中进行爱的行为的训练

培养儿童的爱心,必须在实践中让他们进行爱的行为的练习。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怜悯心;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练习。

孩子一般较喜欢小动物,小白兔、小花猫……在玩弄小动物时,适时教育他们对小动物应爱护,引导他们产生保护弱者的意向。

利用童话、故事等手段培养儿童的爱憎分明。同时,激发他们对一些善良、弱小、悲伤的人的同情心。进一步引导他们产生对这些人与事表达自己爱心的愿望,并教给表达的方式。

比如:奥特曼。这是小朋友的最爱。奥特曼哪来的饿这么大的吸引力呢?奥特曼是英雄,他往往会在人类最需要他时出现,帮助弱者使奥特曼形象高大。许多小朋友喜欢模仿奥特曼的动作、语言,因为他会帮助别人,是英雄。讨厌怪兽,因为它们给人类带来灾难。从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天真的,喜欢美好的事物。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去引导孩子。告诉他们除了打打杀杀还有许多的方法去帮助别人。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爱善良的事物,如何去宽容对待曾经不美好的事物。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孩子的挫折教育意义深远(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注意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如有一次,班里要玩球结果不够,我请了一向比较胆小的妞妞去其它班借借看,她当时就显得有些胆怯但还是去了。我用双眼余光瞥着小家伙只见她径直往隔壁班走去,快走到门口时,妞妞终于忍不住回过头来搜寻我。眼看着她几乎就要退缩了,我故意别过头去,假装没有看见。徐老师满面笑容地招呼着妞妞,她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说了要借皮球。当拿着自己借来的皮球给我时,她呵呵呵地笑了,没想到平时与人说话都不敢今天还帮老师做了事。我轻轻拍拍妞妞的头,随后又向她竖起大拇指,将她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 。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张鑫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我们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深层揭秘分离焦虑(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

刚入园的托班幼儿都会不同程度表现出分离焦虑,这一时期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尤为突出,由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会以各自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在情感和需要,成人有时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各种表征的,经常对他们突如其来的情绪反映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分析,就不难找出解决的方法。

记得,刚入园有的幼儿比其他幼儿表现出更多的分离焦虑,一入园门口就会哭起来,他总是重复着那句话:“让妈妈接”,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地说也无济于事,他依旧重复着那句话。每次家长来接时,看见家长一脸愁云,我们也为孩子着急,家长很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经过认真的思考分析,我们认为分离焦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和孩子都存在,家长担心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孩子则表现出应环境不同而引起的心理上的焦虑感。要想让孩子爱来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和幼儿本身是两个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因素。

家长是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伙伴,是可以增加教育助力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仔细分析了家庭成员,这样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根据幼儿的生长的外部环境来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我们还回忆了家访时的情景,在家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闪光点,日常活动中注意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经过对分离焦虑原因的初步分析与思考,我们班还进行了以下教育策略的尝试:

首先,为了减少孩子来园时的哭闹现象,一开始我们用玩具吸引幼儿,但如果只是把孩子集中在一起,来园时哭的孩子的会影响不哭的孩子,当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们开始将“哭的”和“不哭”的孩子分开。接下来尝试着一来园就让孩子进区活动,在与玩具的互动中,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的快乐,这种自由而开放的空间有助于幼儿建立 “我来幼儿园不哭,幼儿园里有好多玩具朋友等着我呢”的 意识,减少分离焦虑,形成良好的来园情绪情感。

其次,我班幼儿有一进班级门口就不停地说“让妈妈接”之类的话,这样的幼儿我们会用极大的耐心去接纳孩子的表现。一开始,要用拥抱来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让他们与你建立情感依恋,有这样的现象: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依赖程度总是跟随一个老师,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这老师,如吃饭让这个老师喂,睡觉让这个老师拍,换了其她老师她就哭。对于孩子的这种依赖现象,我们每个老师都给予接纳的态度,当孩子们与我们建立一种情感依赖后,我们会和孩子一起玩“我们一起搭高楼”的游戏,在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中,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此同时,孩子在和老师共同体验玩具的过程中,有了探索的意识。接下来我们会帮助孩子进行情感转移,告诉他(她)每个老师都爱他,慢慢的就愿意参加活动了。

最后,在午睡环节我们特别尊重孩子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这样也是让孩子爱来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因素。起初我们会允许孩子们中午喝奶、背着书包、拿着喜欢的毛绒玩具等,这都是帮助孩子建立一种与自己小床的依赖关系,有午睡的意识的途径,孩子们拿着这些东西有一种安全感,在老师们的细心呵护下,帮助孩子们将这种安全感进行转移,转移到孩子与老师、小床建立的一种安全感上,孩子经过这样的情感转移后会逐渐习惯午睡。经过两周的时间大部分幼儿能午睡了,时间有长有短,这都是正常的,孩子还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接下来,我们会依据孩子的表现对不同幼儿提出发展性的引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会提一些他们努力就能完成的要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会帮助他们尽快适应。

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但哭闹的现象有时会阶段性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由于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幼儿会产生反复,这时家长的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周末方便的话要尽量保持孩子在幼儿园的作息,这样有利于孩子的尽快适应,促进孩子成长,度过分离焦虑期。

揭秘托班宝宝的午睡(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可能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饭后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我们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而午睡恰恰是人体保护生物节律的一种方法。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某种变化;同时发现,午休是自然睡眠周期的一个部分。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午休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方式。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后来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那时的人类是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休成为人们避免遭受热浪袭击的方法。

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情感依赖也特别强,更需要老师的照顾和关爱。天气渐凉,感冒的孩子日渐增多,可老师要照顾到每个孩子,有时也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有时,老师也许多花点心思也能找到一些方法和策略照顾到每个孩子。

午睡前后,对于托班来说是最忙最乱的时候,要帮助孩子入厕,帮孩子穿裤子,帮孩子脱衣服,帮孩子盖被子,哄孩子入睡。。。。。。起床时,也是一样的繁琐。如何安排好所有这一系列的事情呢?我觉得,要关注每个细节,每个环节,观察孩子在这一时段所出现的问题,寻求省时省力,最能全方位照顾到孩子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安全,照顾到每个孩子。

经过实践,我初步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睡觉前要求每个孩子都要入厕。这样,在睡觉时孩子就不容易尿床,同时也减少了在午睡时去上厕所的次数,否则,孩子入厕多了不但会影响别的孩子午睡,还容易着凉、感冒;而在孩子入厕时,卫生间一定要安排一个老师,帮助孩子入厕和穿裤子。因为卫生间是比较容易出危险的地方,再加上托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弱,上卫生间是很需要老师帮助的环节,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旁帮助、提醒。同时,另一个老师要在教室里提醒孩子自己脱鞋,然后在床上等待老师帮助脱衣服,盖被子。鼓励孩子自己脱鞋,自己上床是让他们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然后,老师再逐个帮助孩子脱衣服,盖被子。这样,能保证孩子脱了衣服以后马上就能盖好被子入睡,就不容易着凉。

最后,老师再安慰一些入睡较困难的孩子,或对老师较依恋的孩子入睡。

孩子醒了之后,老师要求孩子,在老师帮你穿好衣服之后才能起床,起床后先入厕,然后拿小椅子坐在规定区域。而老师也是分工合作,一个老师逐个帮助孩子穿衣服,另一个老师则帮助孩子入厕,穿裤子。同时,鼓励孩子自己穿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日常教学中,安排一些如自己穿鞋,自己上厕所之类的活动,同时,也鼓励家长在家多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让孩子学习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共同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浅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对3-6岁的幼儿实施德育,其德育的内容和途径是什么?《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游戏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德育内容主要是发现幼儿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幼儿实施德育活动是贯穿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各过程之中的,贯穿于他们与同伴以及成年人的交往关系之中的。简而言之,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其各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幼儿实施德育。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第一,要有强烈的渗透意识。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第二,要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渗透。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

第三,要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

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幼儿园规程》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应的良好的环境。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时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是幼儿一进活动室就感受到了五爱教育的气息。我们的环境不能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另外,我们除了为诱饵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眼角”,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赶紧跟他赔礼道歉,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十次、二十次要凑笑得多。

第四,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

幼儿园教案《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如以前了?(社会教育论文大全)》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社会教育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孩子的挫折教育意义深远(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
    2019-12-13 阅读全文
  • 深层揭秘分离焦虑(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
    2019-12-13 阅读全文
  • 揭秘托班宝宝的午睡(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可能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饭后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我们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而午睡恰恰是人体保护生物节律的一种方法。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
    2019-12-13 阅读全文
  • 浅谈幼儿园的品德教育(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
    2019-12-13 阅读全文
  • 难辨的陶老师在哪儿?(社会教育论文大全) 引言:这次聊天活动是一次安全教育活动的延缓。聊天是有目的的,而且也是经过事前设计的。 教师:你们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 迪一: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我会问问是谁。 子圆:如果是认识的人我就开门。...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孩子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预期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或激动哭...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可能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愿意在午饭后休息一会儿,这并不是我们懒散,而是由于我们体内的生物节律在起作用。而午睡恰恰是人体保护生物节律的一种方法。 德国的研究者坎贝尔认为,睡眠周期是由大脑控制的,随着...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这次聊天活动是一次安全教育活动的延缓。聊天是有目的的,而且也是经过事前设计的。 教师:你们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吗? 迪一:有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我会问问是谁。 子圆:如果是认识的人我就开门。...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