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发布时间:2019-12-13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引言:对孩子自己能解决地事情应让孩子鼓励勇气自己来做,对孩子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要跟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通过多次交流,扬佳凯妈妈也消除了顾虑,她还经常问老师幼教杂志,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也会跟老师一起探讨,现在的她也掌握了一些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通过学习和研究,老师的观念有了质的转变,特别是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能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2、促进了教师、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

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老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过幼儿园网站家园直通车或家长园地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方面协调培养。1、 渗透于各科教学中各科教学都有其各自的教学特点和严格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制订各活动目标时,要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例如混龄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来说,同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学会怎样与其他幼儿相处,是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2-5岁的幼儿渴望与他人交往,但往往会因为自我中心的年龄特征,使他们不太考虑到他人的感觉或观点。在区域活动中,开放的环境增多了幼儿与同伴交往、互动的机会。11月份大班幼儿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力》主题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尝试了拉力、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还制作了有趣的称、稻草人,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哥哥姐姐在制作稻草人时,也招来了小、中班的弟弟妹妹,他们在旁边看了后,也想自己动手制作,他们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在这样的活动中大班幼儿享受到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小班的幼儿感受到做弟弟妹妹多获得的照顾和帮助,在游戏中还能惊奇的发现年长的幼儿由于荣誉感、竞争意识的作用,他们表现出了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而且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这种行为还简接影响着小年龄的幼儿,为他们提供了可望又可及的模仿榜样。

2 、渗透于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而结合日常活动渗透心理教育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措施。在生活管理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3、 渗透于家庭生活中家庭是人生活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研究的动向,内容和成效;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近阶段的研究目标;通过“家园联系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方法。通过上述活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持续和延伸。三、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建立个案分析与追踪观察。

在与扬佳凯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说:“我的孩子在班级中个儿最小,又不爱交际,有时很自卑,我就担心他会被同伴欺负。”幼儿这位家长在心理有了一定的顾虑,所以每次回家第一个任务就是问孩子:“今天小朋友欺负你了吗?”如果孩子说被小朋友打了,第二天早上扬佳凯妈妈就会去找那个打人的孩子,有时还要训斥几句,这样一来,闹得家长与家长之间产生争吵现象。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主动找扬佳凯妈妈,让她知道孩子性格孤僻、忧虑跟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今教育,作为家长要从自身做起,首要的任务是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因为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大人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其次要对幼儿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正确引导孩子如何解决、去面对,而不是家长一备地责备孩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增强与宝宝的情感沟通(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新颁布的《纲要》中,明确地指出“教师要做为幼儿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真正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学习、游戏,也许稍一漫不经心,孩子的点滴成长便被轻易的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因此也不能得到教师的回应。帮助孩子成长需要教师的细心,与幼儿之间情感的培养更需要教师的耐心与持之以恒的信念。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不仅需要家人的情感,更需要教师如春雨般的细腻情感的滋润与抚慰。而现实中很多时候,教师往往忽略了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感情的机会,经常偏重于引导孩子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对于孩子在活动中情感培养的分量略显不足。当孩子不愿参与活动时,教师有时会要求孩子强行参与,单纯的认为“你不参加不行”的这一错误观点,违背了孩子的要求与愿望。这也是不尊重孩子情感与本人的行为。我认为与孩子增进情感交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将自己当作孩子参与游戏,而不只是教师和孩子共同游戏。孩子的情感世界很单纯,爱玩也是孩子的天性,作为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怎样能和孩子开心、愉快的一起游戏。可以说我们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利用的游戏器材、教育教学的方式、手段,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在孩子愉快地进行游戏的同时,做到有机的融入教育活动的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孩子是否融入活动就成了关键。引导孩子融入环境固然重要,师生的互动同样重要,与孩子游戏前就要想到自己现在年龄就和他们一样,都是小班的孩子,这样进行游戏时会更容易与孩子交流。比如每天都要进行户外活动,我利用班级的自制器械“疯狂老鼠”,锻炼幼儿跑的技能。孩子们见到栩栩如生的老鼠,立即来了兴致,争着要做小老鼠。于是一个孩子先扮演“老鼠 ,其他的孩子做 小猫 捉 老鼠”,我就是猫妈妈。游戏开始了,扮演老鼠的孩子真得像小老鼠一样,跑得飞快,我带着“小猫”们也不甘示弱,“小猫”还不时地发出猫的声音,有几只“小猫咪”竟然还会被“老鼠”追得乱跑。最后“小猫”捉到“老鼠”后,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说:“我的猫宝宝真棒!妈妈累了,你们想一想怎样让妈妈变得有力气呢?”高何鑫拿起“老鼠”就递给我说:“妈妈,吃老鼠吧。吃了你就不累了,咱们再去捉老鼠。”我表扬了他并“吃”了几口,“小猫”们立刻又要拉着我去捉“老鼠”。当我做“老鼠”的时候,所有的“小猫”跑得更快了。我被捉住的时候,也会让他们“吃”几口。活动中没有一个孩子离群,其间我佯装很累的样子,有很多孩子都知道用什么办法让我变得有力气。活动结束后还是有很多孩子会叫我“猫妈妈”,或是“大老鼠”。其次对孩子亲昵的表达情感的动作及时回应。教师经常搂一搂、抱一抱、亲一亲孩子,利用肢体语言,可以增加与孩子之间情感的交流。而任何的交流都是相互的,当教师对孩子做出亲昵的肢体动作时,孩子可以体验、了解到“老师很喜欢我,才会抱我的”。同时孩子也会向教师做出亲昵的动作,例如拉一拉老师的手,拍一拍老师的腿,每次站队的时候,都喜欢使劲挤到队伍的第一,这些都是孩子向自己喜欢的老师才会做出的肢体动作。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肢体语言回应孩子的情感表达。我班赵澎萱是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她最喜欢盥洗的音乐游戏环节,每次我看她表演时,她总是会不好意思的停下来。当我的目光离开的时候,她又开始表演,似乎不希望让我看到她的表演。在表演歌曲《小猪睡觉》的时候,我就和她一起表演,我拍拍她的肚子、她向我摇摇屁股。开始她有些不习惯,过了一段时间,她表演的已经很熟练了。一天我组织其他孩子入睡,她忽然跑了过来,我正奇怪想问她为什么不睡觉,她却拍拍我的肚子,然后自己挺着肚子。于是我轻轻的拍了她的肚子,她才开心的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现在拍拍肚子已经成我们的习惯,她的性格慢慢也变得开朗了,成为我们班歌曲表演的小明星了。第三要用金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感动孩子。当面对小班的孩子时,这一点更为重要。刚入园的孩子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父母,自然会产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感。对此教师要多与焦虑感强的孩子交流,即使孩子哭闹、发脾气,或者根本就不理会,教师也要耐住性子和她们聊天、游戏,稳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只有达到了量变才会产生质变。张雅晴刚入园时一句话也不说,我和她聊天时她总是看着我,却从来不回答我,别的孩子做操时她总是会在一边静静的看,但从不参与。我便坚持每天在做操的时候,都会在她的身边鼓励她、和她聊天,同时每天我拉着她的手和其她孩子一起做操。开始她总是把双手握成紧紧的拳头,并且两个手臂夹得紧紧地,不让我拉的她的手,这时候我就和她聊天,拉着她的手轻轻的摇一摇。到了第五周她的手已经不再握成拳头了,我可以拉着她的手慢慢得跟着节奏做操了。教师与孩子之间情感的培养并不是在几天、几星期就能实现的,还需要教师细细揣摩孩子在想什么、做什么,以赢得孩子的心和情感为目标,引领孩子成为有情感的人。

矛盾宝宝心里大揭秘(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处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儿,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真实的幼儿。这种两面的同伴关系更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矛盾型幼儿更易体验到同伴关系的变更,获得更丰富的交往经验,而这一点教师也应该把握。总之,要把儿童作为真正的单独的个体去认识,而不是盲目地贴“标签”了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做到尊重儿童。

心理学上所谓的矛盾型儿童是指那些被某些同伴喜爱,同时又被其他同伴看作是有破坏性而不被喜欢的儿童,也称有争议的儿童。矛盾型儿童尽管比例比较少,但是在幼儿园班级集体生活中却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群体。

一般认为,矛盾型儿童一方面能力较强,性格较活跃;另一方面调皮捣蛋,行为具有破坏性。是不是矛盾型幼儿的性格特征都符合这种表述呢?他们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怎样?毕竟文献中的结论相对都是通过大规模样本的测量概括出的主流特征。

作为研究者,我试图走进矛盾型幼儿的现实生活,考察他们在同伴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以个案形式生动描述。这种描述不是建立在大规模样本的测量上,而是真正地研究“真儿童”。围绕五个活生生的幼儿,我试图了解他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进而了解性格特征和同伴交往类型的关系,以同伴交往为切入口提供儿童性格特征改善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幼儿园教师在具体实践中对矛盾型幼儿的指导提供参考。

我在某高校幼儿园采用同伴提名法选择了五名儿童(毛天,小班;李韵,小班;王天,中班;白之,中班;唐文,大班)(文中幼儿均为化名)。结果发现,这五名儿童虽都是矛盾型儿童,可性格特征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不像文献中描述得那样简单。其实,从他们的正负提名标准分可以看出,他们在同伴中受欢迎和受拒绝的程度是有较大差异的,即这类儿童的“矛盾度”不同。由于幼儿同伴关系的不稳定性,他们的矛盾型地位也存在几种发展趋势。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性格的向性、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个性两重性的程度这三个层面上。

唐文:比较内向,亲社会行为突出,攻击性行为很少,整体表现较沉稳。

唐文的合作、分享行为较多;关心周围的朋友和事,合群行为显著;有一定的正义感;举止不粗鲁,谦虚,不张扬;受老师喜爱;很少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他的性格偏向于“受欢迎儿童”,虽不是太外向,可愿意与伙伴分享合作,而且有一定的正义感,在班上很有人缘。但由于班上人太多,他又不是很善于表现自己,所以友谊的触角只能伸展至一小部分朋友当中。按照社会测量法,我把他也归于矛盾型儿童。和他妈妈交谈时,发现妈妈性格内向,对唐文管得也少,但爸爸广交朋友,对朋友特别真诚。我想这一点也在间接影响唐文对同伴的态度。

李韵:比较内向,攻击性行为突出,这种行为往往通过较“无声”的动作完成。

李韵不大说话,内向,在班上表现不是很活跃;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需要别人听她指挥;喜欢做小动作,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不被老师喜欢;有一两个玩得好的朋友,似有发展成被拒绝儿童的趋势。可李韵在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有较大差异。在家里,她较活跃,与父母、长辈能主动友好地相处。李妈妈对自己女儿是说不出的满意:“我有一个这样的崽很满足。”她对女儿的种种言行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喜爱和支持。可以说,李韵是处在民主偏溺爱的家庭氛围中。她在家里的玩伴只有父母和爷爷奶奶,而家人对她的所作所为都不加干涉,缺乏对她的有效引导。在缺乏同伴交往经验的背景下,这样的家庭教养环境很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王天:儿童攻击性和亲社会行为均不突出,常常表现为“无行为”,内向,不大说话。

王天不喜欢主动与人交往,独立、孤独行为较多;兴趣单一,很难给人留下印象,就连老师在调查问卷上都不知怎么写总体印象;在家里没有什么同龄玩伴,更谈不上其他年龄阶段的朋友。虽攻击性行为少,可老师很不喜欢他,对他关注少,有发展成被忽略儿童的趋势。和他妈妈交谈,发现王妈妈也不大了解自己的儿子,而且自己也不是很爱动的那种类型。王天在家一般就是摆弄玩具。但是他父母不溺爱他,注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很多事都不提供帮助。这种情况下,他虽然独立性强,可是总让人觉得他有点孤独。

白之、毛天:表现活跃,勇于表现,喜欢结交朋友,同时攻击性行为较多,但在老师眼里常常是“调皮得可爱”。

白之由亲戚抚养,性格属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他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所以对幼儿园生活很适应;好动,双休日都很少待在家,整天和朋友在外面玩,特讲义气,玩伴涉及各个年龄。可见,朋友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他和父母的关系不是很亲密。

毛天,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坦白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不喜欢的小朋友又有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性格属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他的母亲是个体户,忙于生意,难得管他。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毛天有点早熟,非常爱漂亮,不仅体现在穿着上,更表现在择友标准上。他能说会道,非常讨妈妈喜欢。但父亲在喜爱之余又非常严肃,一般采用打的方式来教育他。毛天虽然有一些毛病,但老师和大部分儿童都喜欢他,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号召力。

从以上的观察、访谈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在同伴关系中处于矛盾型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性格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或生活实践中,我们要认清每个矛盾型幼儿的性格特征,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具体而言,对于亲社会行为突出、但表现较内敛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多鼓励他勇于展现自我,促使他向受欢迎儿童转化;对于攻击性行为显著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对发生冲突的真实情况加以了解,使他们明白攻击和破坏并不能解决问题,并教给他们与同伴交往的一些技能,获得更愉快的同伴交往体验;对于表现不突出的矛盾型幼儿,我们要了解其兴趣所在,为其树立积极行为的楷模,鼓励多与其他幼儿交往,而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同伴之间;对于典型的矛盾型儿童,我们要积极转化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活跃和充沛的精力为集体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个人效能感。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认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

让幼儿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认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1、认识人体器官的作用,知道这些器官缺一不可。如:认识眼睛,我先让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点,说说它的作用,试一试扮演盲人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麻烦(学盲人走路,盲人取物……)。让幼儿充分感知盲人、哑吧、聋子、缺胳膊断腿等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从而知道要保护好自已。

2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爱惜生命。幼儿对生与死的认识较模糊,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电视《动物世界》中小动物遭遇不测的一些情节,以及观看饲养角中小朋友亲手喂养的小动物不幸染病身亡的真实情景,来感受失去它们的悲痛。同时对幼儿进行迁移教育,知道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是只有一次的。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可以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还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其次,我们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孩子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生活和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3、日常体育活动中应随机教育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所以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我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五、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六、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可以在“家长园地”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为此,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解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绳”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头顶蓝天,脚踏草地,沐浴阳光雨露,,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玩。

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教师能意识到并尊重孩子独特的情感世界,那么在日常活动中就不应只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而是应关心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应只关心孩子行为的好坏,而应关心他们对善举有没有积极向往的意愿;不应只关心孩子有没有学会某方面的技能,而应关心他们欣赏什么,推崇什么。

小班时,班里养了一只小兔子,孩子们很爱它。有一天,小兔子死了,我们就把它埋在幼儿园的白玉树下。从此以后,每当走过白玉兰树时,每当春暖花开时,孩子们就会念叨着这只小兔子。一晃三年过去了,毕业前夕,孩子们各自去向熟悉的教师、朋友告别,突然,我看到几个孩子跑到白玉兰树下,低着头双手合十虔诚地说着什么,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

“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对幼儿园组织实施生活活动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长期与幼儿的接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情感世界真实而又丰富,需要成人密切关注。反思过去,我们的生活教育总是关注认知因素,关注生活技能的掌握,而对他们的情感反应与体验却缺乏应有的重视。

情感对于一个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动力效能,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幼儿融入集体,感受共同生活的乐趣。二期课改新教材《生活活动》中“适应”集体这一章节的导读里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尝试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一些表达情感与交往合作的技能,逐渐形成集体生活的概念,使其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这意味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幼儿的情绪表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尊重并鼓励孩子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珍惜孩子自然、健康的情绪感受

孩子的情感并不完全外露,有时比较内隐,我常常通过谈话来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自然情绪与感受。有一次,我和中班孩子就“喜欢做大人还是做小孩”这个话题进行交流,结果有19个孩子表示喜欢做大人,理由各不相同,有的要做数学家、科学家、老师;有的要工做,赚钱;有的认为长大了可以做超人保卫地球;也有孩子说长大了就想做个好妈妈好爸爸,等等。不喜欢做大人的孩子有9个,理由是“小孩可以天天玩”小孩可以多睡觉,睡很长时间”“因为小,爸爸妈妈会宝贝我”等。无论孩子是喜欢做大人还是做小孩,也无论孩子长大喜欢做科学家抑或只是喜欢做好妈妈好爸爸,都是孩子自然、真实、健康的想法和情绪感受,教师都应予以关注、接纳和尊重,切不可认为喜欢做科学家的孩子就是理想远大、有出息,从而加以表扬鼓励,不喜欢做大人的孩子就是不自立、没出息,从而加以否定批评,无视孩子健康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师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这会令孩子们感到安全、满足和愉悦,有助于他们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二.引导孩子体验和形成积极的情绪情感

每个孩子都渴望爱于被爱,这是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是他们最初人格形成的基点,其核心就是感受和体验。教师日常不经意的言行会成为孩子们判别自己是否被爱的依据,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注意和每个孩子交谈、交往,向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积极回应孩子的问好,摸摸孩子的头,抱抱他们,始终面带微笑询问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作出反应,时时让孩子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过程中,常常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无意中使有些孩子产生了邀功心理,每做完一件事就会习惯地说“老师,我做好了”“老师快来看呀”,等等。孩子出现这种现象虽属正常,但也反应了孩子们还没有完全形成对于自理生活、文明生活、安全生活、愉快生活的积极态度,于是,我尝试用自我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如,在开展值日生自评活动中,我设计了一张图表,用三枚图章代表“早早来幼儿园”“样样事情都完成”“轻轻说话有礼貌”三个意思,让做值日生的孩子每次以盖图章的方式作自我评价。一个月后进行统计,逐渐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大家服务不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表扬,而是为了方便自己和大家。让孩子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对值日生工作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孩子将值日生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觉要求。

三.家园配合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现在的家长虽然通过各种媒体,了解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但大多数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孩子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比较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一次于幼儿的谈话中偶然涉及“哭”的话题,“为什么会哭”的问题充分反映了孩子内心的需要、不满及困惑。据统计有16个孩子哭由家庭中成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行为引起,如,“爸爸打我”“我毛笔字写得不好,爸爸骂我”“爸爸妈妈吵架,我很生气”“我没错,妈妈还打我”等。另6位孩子哭是因交往受挫,如,“没有人和我做好朋友”“因为我做错一点事,小朋友就不原谅我”等。因内心需要得到满足而感动得哭的只有1人,“我过生日时,小朋友都和我握握手,还抱抱我,我太感动,就哭了。”我将孩子们说的话整理出来贴在“家园联系栏”里,写上“亲爱的家长,你能读懂孩子的心声吗?”这一内容,引起了家长的极大关注,许多家长看了好几遍,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和影响,他们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商量策略,修正自己的言行,帮助孩子疏导不良情绪。

喜欢《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幼儿的童话欣赏心理揭秘(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作...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
    2021-12-07 阅读全文
  • 增强与宝宝的情感沟通(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2019-12-13 阅读全文
  • 矛盾宝宝心里大揭秘(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处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儿,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真实的幼儿。这种两面的同伴关系更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心理健康论文大全) 引言: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作...

2019-12-13 阅读全文

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初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各个方面都还处在初步形成阶段,其主要任务为动作、语言、认知和情绪的发展。作为评估婴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自然也应该充分反映这一特点。由于...

2021-12-07 阅读全文

引言: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处于矛盾型地位的幼儿,恰恰是人际关系中最真实的幼儿。这种两面的同伴关系更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看清自己在不同朋友心目中的模样。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

2019-12-13 阅读全文

引言: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