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瓶宝宝

发布时间:2019-12-12 幼儿园的综合活动方案 幼儿园综合活动方案 幼儿园综合活动说课稿

材料提供:

1.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空塑料瓶三组:每组瓶宝宝的个数至少6只,组成3对:

2.米、绿豆、花生米等颗粒大小不等的物体;小石子,装有水的盆;天平秤。

操作层次建议:

1.一组瓶宝宝每对分别装有米、绿豆、花生米,让幼儿摇动,根据声响,尝试差别 进行分类;

2.一组瓶宝宝瓶内装有小石子,每对数量各不相同,让幼儿根据瓶在水中呈现的状态: 沉、浮、悬浮,进行分类。

1.教师可以视幼儿水平提供更多的瓶宝宝。让幼儿借助多种方法尝试给瓶宝宝分类。

2.为避免混淆,每组瓶宝宝可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3.为使幼儿的探索留有痕迹,教师可事先在瓶上作好标识,这样能方便教师观 察幼儿的操作过程。

活动评析:

幼儿对玩有趣的瓶宝宝兴趣很大,许多幼儿都抢着拿装有米、绿豆、花生米的瓶宝宝,嘴里还在说这里装的是米、或者绿豆、或者花生米,有的幼儿说错了,他就抢过来再摇摇说:这是绿豆呀,你怎么说是花生?说错的孩子再摇,最后确认这是绿豆,争执才算完毕。

孩子们对于沉与浮兴趣就更大了,平时在生活中经常看见过水中的沉浮物,但看得见摸不到,现在在教室里有沉与浮的实物可操作,幼儿玩得很开心,发言的积极性也很高。探索的欲望也很强。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糖果宝宝》


设计意图: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结,爱车的有爱车情结,工作狂有工作情结,购物狂有品牌情结,那我想,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都有一个甜蜜的情结,那就是——糖果情结。甜甜的糖果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哪个孩子看到那些甜蜜漂亮的小东西肯定都会两眼发光。班上经常出现一些小朋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糖果,孩子们常常边享受着美味边互相讨论:我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我还吃过什么样的糖果……在有意无意间感知着糖果的色彩、形状、数量、品种和味道等,并逐渐对糖果产生了浓浓的喜爱之情。

既然幼儿具有如此浓厚的糖果情结和如此丰富的糖果经验,能否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并交流对糖果的认识呢?能否通过糖果这个媒介让幼儿从中获得有关数的概念呢?我在观察中感觉时机似乎已经成熟,于是就设计了下面的活动——糖果宝宝。而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激情导趣,自然引入活动情境。

活动主题的选择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活动一开始,我运用了直观的,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糖果的图片一下子就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引发孩子们不由自自主的对于糖果的讨论,在孩子们的兴趣被完全激发的情况下出示各种各样糖果大大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看到了这么多的糖果,孩子们的下意识反应肯定就是用手去拿,所以,我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抓糖果,数糖果,整个流程自然清晰,完全顺应了孩子们的想法和需要。

2、启发引导,自然化解活动难点。

中班的数学活动中,有一条目标是:用添一和去一的方法是两组数量相等。而考虑到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曾经在班内组织幼儿玩过分糖果的游戏,发现孩子们可以完成1以上的操作)和本次活动的具体情况,我对这个目标有所提升变为:用添几和去几的方法是两组物体数量相等,加大了幼儿的操作难度,给予了幼儿发展的空间。为了完成这一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在活动中也进行了一定的设计(1)教具简单直观,恰到好处。在众多的糖果中进行筛选,选出大小外形比较合适,小朋友的手抓起来刚好能抓4、5颗左右的糖果;(2)过程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在第二次抓的时候,我强调了“小手变大手”,因此出现了第二次抓的比第一次多的情况,而在之后的谈论操作环节中我采取了先集体观察后个别尝试再个别补充最后集体操作的方式,考虑到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要,逐层累加,较好得解决了教学难点。

3、资源拓展,自然提升活动效果。

对于糖果,孩子们的话题是没有止境的,对于糖果的探索也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在活动的后半部分,为了满足的孩子们的兴趣点,我又通过听声音猜数量、品尝跳跳糖、跟着音乐跳跳跳糖舞等环节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投入、更积极,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目标:

1、 感知、了解各种糖果的特征,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 会用添几和去几的方法使两组数量相等。

3、 体验品尝糖果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ppt(糖果图片、音乐),大黑板(贴上双面胶),糖果排列卡,糖果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背景音乐),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喜不喜欢吃糖果啊?杨老师这里啊有很多糖果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出示糖果图片1棒棒糖)“你知道这是什么糖吗?你喜不喜欢吃?”(个别幼儿回答)2、(出示糖果图片2水果糖)“这是什么糖果呀?你知道这种糖果有哪些口味吗?”(个别幼儿回答)3、(出示糖果图片3棉花糖)“这种糖果你吃过吗?咬在嘴里是什么感觉呢?(软软的)”(个别幼儿回答)4、(出示糖果图片4橡皮糖)“看看这是什么糖?”

5、(出示糖果图片5巧克力)“哇!这种糖果大家肯定都见过,是什么啊?(巧克力)“哦,巧克力可好吃啦!你喜欢吃巧克力吗?杨老师也很喜欢吃巧克力。”

二、具体操作活动。

师:“看了这么多糖果的图片,你们喜欢吗?想不想和他们一起来做游戏?那我们一起把糖果宝宝请出来吧!”一起说:“糖果宝宝快出来!”“好像我们的声音还不够热情啊,再来一次。糖果宝宝快出来!”

(一)教师第一次示范(教师拿出糖果桶)“看,这么多漂亮的糖果,真想用手抓一把呀!老师来抓一把。”(说完教师抓一把糖果)“咦,猜猜看,我抓了几颗糖?”(先请个别幼儿猜,再集体数一数)“哦,原来杨老师一把抓了这么多糖啊。那我想请你们也来试一试。

(二)教师拿出糖果给每一个幼儿抓一把,幼儿操作。

1、师:“用一只手抓一次,轻轻的放在自己的面前,数一数抓了几颗?”(边说要求边请幼儿抓糖果)“你抓了几颗?你呢?”

2、“来,现在我们来把糖果卡请出来,放到自己的小椅子上,把你的糖果排在糖果卡的上面一条直线上。”(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操作卡进行第一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3、师:“都排好了吗?恩,排的真整齐。”

(三)教师第二次示范师:“刚刚有的小朋友抓了3颗,有的抓了4颗,那这一次老师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来抓糖果了,看仔细咯!”“我的手指用力地打开,小手变大手,一抓!”“这一次我抓了多少呢?(伸到幼儿面前请个别幼儿猜一猜。)那到底有多少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幼一起数糖果)“呀!这次 杨 老师抓了这么多的糖果啊!原来呀,我用了一个好方法。”“你们想不想试试?恩,也要用老师的好方法哦!抓好了以后排在糖果卡的下面一条直线上,用力的按一按哦。做好的小朋友来把操作卡放到老师的大黑板上。”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并通过比较说出操作结果。

1、幼儿比较后说一说两次的结果。

师:“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自己的两排队伍,你发现了什么?”(个别幼儿数一数,说一说)2、师幼讨论怎样使两组糖果一样多。

师:“大家都发现了,第二次抓的比第一次抓的多,队伍排的比第一排的长。那怎么样才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呢?你有什么好方法?”

2、个别幼儿回答并示范操作。

3、幼儿进行第三次操作。

师:“恩,刚刚的方法真好,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也能让他们变得一样多吗?来自己试一试吧!”(拿下操作卡,幼儿进行第三次操作,教师指导,幼儿自己贴到大黑板上)4、“好了!看看我们的两排队伍是不是都一样多了?”

5、“谁来告诉大家,你用的是什么好方法呢?”(个别回答)教师小结:原来啊,我们有好多办法可以让他们变得一样多啊,可以添上几个,也可以去掉几个,都是非常棒的方法哦。

三、听声音猜糖果数量。

师:“咦?还有一些糖果宝宝藏在了瓶子里呢。”

1、教师摇晃绿色糖果瓶子,“猜一猜,这个瓶子里藏了几颗糖?”(个别幼儿回答)2、教师摇晃红色糖果瓶子,“咦,这个瓶子里有多少糖呢?”(个别幼儿回答)3、教师逐个摇晃瓶子,“听一听,绿色的瓶子里的声音和红瓶子里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那个瓶子里的糖果多?为什么呢?”(个别幼儿回答)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啊?揭晓谜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教师小结:哦,原来啊,瓶子里装的糖果多,声音反而轻,装的糖果少,发出的声音却很响。奇怪吧!这里面颗藏着一个大秘密呢,你们回家也可以试一试哦!

四、品尝跳跳糖,听音乐跳一跳。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种特别的糖果呢,看!(出示跳跳糖)都吃过跳跳糖吗?吃在嘴里是什么感觉呢?我们来尝一尝。”(教师一边给每个幼儿品尝跳跳糖,一边渗透宝宝平时要少吃糖,要保护牙齿的思想。)2、“感觉大它在你的嘴巴里跳舞了吗?”(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那我们也来学一学糖果宝宝,一起来跳一跳吧。”

3、师幼一起听音乐跳动。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颜色宝宝


[活动来源]我班幼儿在单元活动——《感官总动员》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积极性生成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于是我积极搜寻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尊重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对教材和网上收集到的内容进行大胆改编和尝试,生成系列活动,本活动是其中之一。

[活动目标]1、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合作意 识。

2、幼儿在实践的基础上,试编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活动分析]1、重点:通过操作实践,理解诗歌内容。

2、难点: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1、操作材料:分组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棉签一支、调色 盘一个。

2、图片教具:颜色宝宝(红、黄、蓝),实物图片(橘子、叶子、茄子、轮子各一个),橙、绿、紫、黑色圆点各一(做成标志牌)。

3、欣赏背景图一幅。

4、磁带(伴奏音乐、配乐散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操作

1、歌表演引出三原色宝宝。“小朋友,看看谁来了?用我们的礼节欢迎它。”(教师巧妙变化不同的颜色宝宝教具,幼儿唱相应的歌词)。

(评:活动的导入,教师巧妙运用三色颜色宝宝的教具,变魔术般地出示三原色;幼儿随机变化的歌词创编,积极性随之调动。)

2、导入操作。“噢,今天来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宝宝,老师真的为你们准备了这三种颜色,想玩吗?今天就请大家来当魔术师,把喜欢的颜色调在一起。颜色宝宝在欢迎你们哪,快去玩吧。”

(评:幼儿自由选择,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二、调色操作,理解内容

1、幼儿进行调色操作。(提出卫生要求——魔术师要小心啊,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那会让别人发现你的小秘密的。)

2、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变出来的不同颜色,让幼儿为空白图片涂色。巡回指导:哪种颜色宝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可以用这种颜色来画什么?

(评:从幼儿感兴趣的颜色入手,在玩色的探索中,发现颜色的奇妙变化,获取相应的经验。其实,幼儿操作的步骤就是诗歌的内容。)

三、试编儿歌,学习儿

1、试编儿歌内容。

“我们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好看的颜色。”师生共同编出——“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演示标志牌,并用图片表达儿歌内容。)其他三句方法同上,用幼儿集体编、个别幼儿编、个别操作等不同的形式编出。

(评:引导幼儿将自己操作的过程用诗歌语言形象地描述,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诗歌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教具的巧妙利用:开始的标志牌放到操作区,引导幼儿选择喜欢的颜色;此时三央的充分利用,形象地表现了幼儿的操作过程;创编诗歌时,标志牌内容移到图板上,则是诗歌内容完整形象的描述。为了唤起幼儿兴趣和帮助幼儿联想,中间加些“调料”,如变魔术般的转动等,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尝试完整朗诵儿歌。

3、为儿歌取名字。

4、学习朗诵,表演诗歌。 

四、诗歌仿编

“孩子们真能干,不仅变出了好看的颜色,还编出了好听的诗歌,你们真棒!

五、欣赏故事《甜甜的神奇宝贝》

“小朋友说的真不错,有个孩子叫甜甜,他也有三种颜色宝宝,让我们听听他的宝贝都做了些什么?”幼儿欣赏。

(评:欣赏时图片的利用别具特色,教师不是把图片直接展示,而是将其切割利用,讲到谁的家则展示相应的部分,最后全部展示的内容有机的结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留给幼儿更科学的认识,把语言艺术的美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带给幼儿更科学的想象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实现了情感、能力、认知培养的有机结合。)

[活动延伸]

1、“甜甜的宝贝真奇怪,它们互相合作,为我们画出了五彩的图画,画出了我们美丽的祖国。老师也把这三种颜色奖励给你们,请大家一起动手,变出好看的颜色,画出美丽的图画好不好?”集体调色作画。

附(一):儿歌:颜色宝宝

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附(二):散文

甜甜的神奇宝贝

甜甜有三件宝贝:红色宝宝、黄色宝宝和蓝色宝宝。三年宝贝好神奇,爱画啥,就画啥。

东东问:“你的宝贝能给石榴娃娃找家吗?”红黄宝宝手拉手,哗哗哗,金色的秋天是石榴娃娃的家。

洋洋问:“你的宝贝能给小鸟找家吗?”黄蓝宝宝手拉手,哆哆哆,绿色的森林是小鸟的家。

丹丹问:“你的宝贝能给蝴蝶找家吗?”红蓝宝宝手拉手,嚓嚓嚓,紫色的丁香花是蝴蝶的家。

奇奇问:“你的宝贝能给星星找家吗?”红黄蓝色手拉手,唿唿唿,黑色的天空是星星的家。

宁宁问:“你的宝贝能给小鱼找家吗?”蓝色宝宝站出来,唰唰唰,蓝色的大海是小鱼的家。

“呜呜——”谁在哭?噢,布娃娃没有家。红色宝宝站出来,轻轻一描,红色的玩具橱是布娃娃的家。

咦!我的家呢?三件宝贝齐上阵,唰唰唰,哆哆哆,唿唿唿,哦!我们的家——是中国。

附(三):歌表演

旋律取自传统音乐《两只老虎》,歌词内容自编。

1、开始部分:

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出来了,出来了,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你好吗?你好吗?

2、结束部分:

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跟我走,跟我走,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我爱你!我爱你!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桔子宝宝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 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2) 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3) 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4、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设计思路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求是激发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对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进入四月,幼儿园开展了“春天”的主题活动,通过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和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天,幼儿无意中发现自然角里的红薯发芽了,他们表现得饶有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设计了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比、剥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对各种豆子的感性认识,并在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喜爱吃豆子的情感。

2.与父母共同种植豆子,做好观察记录,了解豆子的发芽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新鲜未剥壳的蚕豆、豌豆;豆类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浆,炒蚕豆等。

3.种子和花盆。

活动过程

一、展示豆子

1.展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豆子。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介绍各种豆子的名称。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

二、观察比较各种豆子

1.比较豆子的颜色。

(1)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豆子?

(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

(2)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

(3)小结:豆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名字:黄色的豆子叫黄豆,红色的豆子叫赤豆,绿色的豆子叫绿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

2.比较豆子的大小。

(1)这些豆子一样大吗?

(2)摸一摸、比一比,哪种豆子最大,哪种豆子最小?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发现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绿豆最小。

三、认识新鲜的蚕豆和豌豆

1.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教师出示刚剥出来的蚕豆和豌豆。

3.你们知道豆子藏在哪里吗?(里面)

4.谁来试试把豆子找出来?

5.请个别幼儿尝试剥豆。

6.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蚕豆和豌豆的“房子”剥开来,豆子就出来了。

7.全体幼儿剥豆子。

8.两个房子里面的豆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幼:不一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圆圆的,一个扁扁的。

师:大大的、扁扁的叫蚕豆,小小的、圆圆的叫豌豆。

9.闻闻这些豆子有没有味道啊?

幼:刚剥出来的豆子香香的。

师:对呀,刚剥出来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鲜的豆子也很有营养呢。

四、介绍和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

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子。

师:你们吃过豆子吗?吃过哪些豆子?

2.介绍豆子做成的食物。

(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

(1)我们来看看,这些你们都吃过吗?你吃过哪些?

(毛豆、赤豆粥、黄豆汤、绿豆汤……)

(2)这杯白白的,像饮料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

(豆浆)

(3)你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豆浆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黄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浆。

3.幼儿品尝好吃的豆类食物。

(炒蚕豆、煮豌豆、爆黄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

一边品尝一边鼓励幼儿说出吃到了什么豆子。

五、延伸活动

1.观看门卫老伯伯种豆子。

幼儿园门卫老伯伯带来了一些(黄豆)种子,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门卫老伯伯将(黄豆)种子播种在花园里。

2.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

★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成长记录”(可以用贴照片、绘画、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

3.召开“成长记录”展览会。

★把“成长记录”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分享。

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从幼儿兴趣出发,对小班幼儿的“生成”内容进行探究

“有趣的豆宝宝”活动是在“春天”的主题背景下展开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播种庄稼的季节,幼儿也带来了很多美丽、多姿的植物宝宝,教室里的植物角越来越丰富。一天早晨,为植物宝宝浇水的幼儿发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的红薯芽,幼儿非常兴奋,有的长时间地静静观察,有的互相转告……大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及时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又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门卫老伯伯种豆子,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种豆子,再次挑战了幼儿对豆子特征的观察,并引发幼儿种植豆子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

◆亲子互动,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分享活动的快乐

从幼儿带豆子到幼儿园→观察豆子→剥豆子→品尝豆子,“有趣的豆宝宝”活动在教室里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观察豆子的播种和生长过程,我们别具匠心地请幼儿种豆子。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种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地观察,所以决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家长们十分配合,参与度很高,对于教师发放的“成长记录”,很多家长都认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的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仔细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的成功。这样的方式,不但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了解,而且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快乐。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糖果宝宝》 设计意图: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结,爱车的有爱车情结,工作狂有工作情结,购物狂有品牌情结,那我想,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都有一个甜蜜的情结,那就是——糖果情结。甜甜的糖果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哪个孩子...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颜色宝宝 [活动来源]我班幼儿在单元活动——《感官总动员》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积极性生成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于是我积极搜寻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尊重幼儿是学习...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桔子宝宝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设计思路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求是激发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对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
    2019-12-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综合活动:《亲亲鸡宝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鸡宝宝成长变化的过程,萌发继续观察和发现的愿望。 2.在亲密接触蛋宝宝的过程中,学会照顾爱护弱小。 3.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鸡蛋人手一个一.亲亲鸡...
    2019-12-12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结,爱车的有爱车情结,工作狂有工作情结,购物狂有品牌情结,那我想,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他们都有一个甜蜜的情结,那就是——糖果情结。甜甜的糖果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哪个孩子...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来源]我班幼儿在单元活动——《感官总动员》中,对颜色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积极性生成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是对教师的新要求。于是我积极搜寻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尊重幼儿是学习...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

2019-12-12 阅读全文

设计思路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求是激发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对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

2019-12-2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鸡宝宝成长变化的过程,萌发继续观察和发现的愿望。 2.在亲密接触蛋宝宝的过程中,学会照顾爱护弱小。 3.运用多种感官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鸡蛋人手一个一.亲亲鸡...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