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心得: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发布时间:2020-11-20 幼师爱与责任的演讲稿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育儿心得: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播种行动就要从孩提时代开始。

生活在如今这个物质供给富足的社会,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飞扬跋扈的性格,此时家庭的教育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责任感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很多的性格都可以划入社会责任感的范畴,首当其冲的就是“尊重”二字,在家里,我教育宝宝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扫得很干净的地,收拾整洁的桌子,不可以把他们弄脏弄乱,如果不得已弄乱了,事后一定要自己收拾好。这是对别人劳动最基本的尊重;路上不可以乱扔垃圾,因为这样不仅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不尊重。对事如此,对人更应该尊重,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理应发扬光大。

其次,乐于助人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方面,我总是告诫我的孩子,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手相助,比如帮家里人提物,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帮别人捡球,捐零花钱给有困难的人,义务献血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正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绝好方式。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这样的观念:我是社会的一份子,有义务尽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回报社会;要学会“付出”,这样才不会成为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的“寄生虫”。

当然,社会责任感这个抽象的概念现在还不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小事情启发他们,并以身作则,从具体的细节中点滴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受用终身的善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意志力的点滴体会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意志力的点滴体会

儿子刚接触沙画时,就迷上了。说实在,第一幅实在不敢恭维,可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几乎每周都会带他去画沙画,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与此同时我又让孩子参加了绘画班,以不同的方式去延续他的兴趣。

任何事,无论大小,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很难得。期间,也会遇到想偷懒的时候,我就采取换位方式去说服他,以至于让他很乐意地去做这件事;除此之外,身教也很重要,首先自己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渐渐的,儿子就养成了这种坚持性。这次“非典”,幼儿园要求孩子每日量体温,儿子每天早晨都会记着这件事,我也不敷衍他,认认真真地跟他一起做这件事。现在,看着孩子每幅作品,发现他不但对颜色的认识更加清晰,而且画面的整体色彩,构思也更加新颖、独特。这或多或少的进步,让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就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犹如墨子所说“志不强者智不达”意思是说意志不坚强,才智就不能达到很高境界。现如今,在独生子女身上就缺乏这样的心理品质,因为他们经历的磨难少,心理承受能力也差,经不起人生中一点点的挫折,而家长们也没意识到“意志力比智慧更重要”这一点,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在培养孩子方面,就要注重培养最根本的决定孩子命运的意志,而不仅仅是智力。

孩子责任感从小事中培养


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愈来愈多,当中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岁的孩子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0岁的孩子不懂系鞋带;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特别是当父母的,会认为是生活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反映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当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一项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有个寓言讲的就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养了个除了会吃、什么都不会做的儿子。一天,妈妈要外出几天,做了个够吃几天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但是几天后回家,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大饼,仅吃了嘴边的一小部分,就是因为儿子除了会吃嘴边的食物,连移动脖子上的大饼都不会!事事代劳,是剥夺了孩子今天学习的权利,削弱了他们明天长大后谋生的技能。

有家长认为,生活上事事代劳,是要让孩子多点时间学钢琴小提琴、学绘画英语,怎能说是过分溺爱。学习艺术掌握外语,仅是幼儿教育的一方面,但从小教导“自己事情自己做”,则是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性格极有帮助。因此,家长必须按照孩子的年龄,安排合适的职责,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家长不但重视教授子女生活技能,还将孩子送到青年会的小厨师班,当孩子向父母捧上自己亲手做的食品时,一份孝心尽在不言中。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从学做点滴事情中培养出来的。

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更可从中学到做事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教授孩子生活技能,还要坚持天天做,养成习惯,毅力便培养出来了;孩子学做每件事都会遇到困难,要教会他们如何克服;遇到问题,要教会他们学会沟通,请教大人,请教同学;当他们能成功做好一件事,还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人。这是教授生活技能更深层的意义,忽略这方面的培养,意志会较脆弱,遇到困扰往往容易做出傻事。倘若从小学习生活技能,并培养坚强毅力和无畏达观的性格,定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踏上成功路。

温室的花朵固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让孩子得到锻炼,正是为他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出美满人生。

育儿心得: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育儿心得: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我的儿子元元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喜欢与小朋友玩,交朋友是他最大的兴趣,对于这点我们做父母的感到很高兴。回想以前,我们经常带着他到外面去玩,一有空就带他到户外去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走进大自然。在玩耍的时候常会遇到别的小朋友,我总是鼓励孩子与别的小朋友打招呼一起说说、玩玩,即便是不认识的,孩子不敢上前说,我总是说:“顺顺,这个小朋友很漂亮,他在干什么呀?你跟他一起去玩玩。”或者叫他把玩具送过去,或者向别的孩子讨要玩具,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这样以来,孩子慢慢的喜欢与人交往了,不害怕陌生人了。在交往过程中,语言也得到了发展,在下次碰面的时候,还会热情地打招呼,一来二去认识的人就多了。在我们居住的那幢楼都认识了我儿子,久而久之,他们楼上楼下的小朋友很熟悉了,成了好朋友。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从真、善、美的角度去引导孩子,教孩子说真话,引导孩子与人为善,给孩子以美感,美的享受。孩子是纯真,纯洁的,我们要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是他们快乐、健康的生活,我想这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

培养孩子责任心善用育儿法


现在不少家长对于如何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甚是苦恼。或许,家长可以尝试回想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导,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看到孩子懒惰、不勤奋,没问过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当地训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种种大道理;孩子跟朋友玩耍时受到欺负,哭着寻求安抚,但你却责备孩子只会哭闹,一点都不勇敢。

专家提醒:作为家长的您应该意识到,这样的教儿方法,事实上已严重贬损了孩子的自我价值。一心想把子女教导好,但手法往往是简单粗暴的,甚至陷入误区。您有没有意识到,您的教子方式可能是受自己某段童年阴影的影响?

案例:

在互动式教子心理学课程上,父亲白先生述说道:他的家里有一子一女。为了培养儿子更大的责任心,白先生尝试从小事下手,让7岁的小家伙负责家里收叠衣服事务。第一次要求儿子做时,儿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手脚麻利地把阳台的衣服收下来,再细心叠放整齐。白先生当时就称赞儿子“很棒”、“很乖”,并告诉他,以后家里收叠衣服就由他来负责。

然而,奇怪的是,儿子打那次起就对收叠衣服不感兴趣了,其他家务活一件也不做,他甚至对白先生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并且从那以后,白先生要求儿子做的事情,儿子也很少搭理。白先生对儿子这样的反常行为,甚是不解。

剖析:未重视孩子内心想法

就白先生的个案,凌康桐分析提出,白先生是“好心”办了“坏事”。儿子好不容易把一件家长交代的家务活认真完成了,本应受到鼓励和称赞的。白先生一开始对儿子进行称赞,这种肯定孩子自我价值的做法是对的。但事后白先生却又给儿子抛去一个大包袱,让它揽下此后的家务事。这对于心智尚在形成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等同于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后又遭受到惩罚,孩子的弱小心灵承受不了这样的重负,自我价值突然间又被打压到最低值。

“这也难怪白先生的儿子自此对家务不感兴趣,对于家长的指令也没有积极性了。”凌康桐表示,以白先生的个案为例,当代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导手法,只是浅层次地从孩子的行为着手,而并未重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旦没准确认识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在育儿的教导手法上犯错误。

案例:

母亲陆女士对管教女儿也很头疼。她说,才上小学的女儿,天天跟她“顶嘴”。因为实在受不了女儿的坏脾气,所以每逢女儿向自己撒娇,她便“报复”女儿,故意冷落她,不理睬她。慢慢地,陆女士感觉到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每况愈下,女儿有时候甚至指着陆女士的鼻子谩骂。

而陆女士的想法是,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女儿的要求还不够高,管教得不够多,女儿才会这样。“但‘子不教,父之过’,女儿不听话,不能不管,必须用极端的办法来管教。”陆女士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指责很多,功课做得慢的,骂;写字写得不工整,骂;吃饭走神发呆,骂。骂还没效果的,那就打,狠狠地打。

剖析:自身经历植入教育

对于陆女士的个案,凌康桐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在跟陆女士一番深入交流后,凌康桐表示,陆女士遇到的育儿难题不在女儿身上,而在她自己身上。

记者向凌康桐了解到,原来陆女士的成长经历并不顺利,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一直缺乏父母的关爱,自小本应获得的关注与爱护,一直都比同龄孩子少。陆女士现在还忘不了童年的经历,吃饭吃得慢的,做功课不认真的,都得挨打挨骂。

“人永远是过去体验的奴隶。”凌康桐说,陆女士的成长经历足以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尽管陆女士现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但童年时遭受的冷漠与不安全的体验,已被带入自身育儿的教导手法中。而这样的结果是,女儿不仅无辜地承受母亲的痛,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母亲的冷漠对待,女儿的反叛情绪正是来自于母亲的待人态度。陆女士要是一天不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那么女儿的现况就难有好转。

专家忠告

善用育儿方程式

多代入孩子角色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凌康桐提出,育儿有自成一体的方程式。第一步,家长必须了解现况,即关乎孩子、家庭以及两者的环境、氛围现况;第二步,家长必须清楚目标,也就是要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当确定下来后,有了起点,又有了目标,再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足够了。

“在现况的认知上,家长应多聆听孩子的声音,多感受孩子的内心想法,有必要代入孩子的角色中,从每一件事中去体验孩子的思考方式。”凌康桐结合个案说明:比如,在白先生的个案中,白先生想通过要求儿子做家务来锻炼,如果能从儿子的思考方式出发,一件一件事情逐步让儿子担当,而不是一下子让他揽下所有的责任,那就不至于破坏了儿子的积极性。

在家长如何安抚受欺负孩子的个案中,凌康桐表示,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家长硬是对孩子说“不要紧”、“没事的”,表面上看似教导孩子要有豁达的胸怀,但事实上,家长已对孩子的不安及申诉给予了否定的态度。

专家认为,如果家长能明白教子的出发原点,并明确教子的目的,即让孩子得到教育,懂得学习并学习独立,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其他人的关爱。在此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教子策略,如不断提升孩子的自尊感、自我价值,不断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按照这道教子方程式来做,那么,想教子成功就不需太费劲了。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责任感需要注意两点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不负责任的,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来是负责任的,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倾向于逃避责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也同样不会负责任。有家长误以为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自然就会好了。事实上是一个人会自然而然地变老,但是一个人不会自然而然地变成熟。变成熟需要训练。因此一个孩子如果得到了正确的训练,他就能够变得负责任。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全看家长怎么教。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

在11月3日由福建省文化厅、共青团福建省委、福建省少工委联合发起的公益讲座红领巾讲堂—家长课堂“6A亲子教育”系列讲座上,旅居新加坡学者、新加坡绿洲健康家庭教育机构培训师、导师倪耿忠通过分享“责任”原则,给了家长一个标准答案。

耿忠老师表示在训练孩子责任感的时候,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两点是:第一点,请家长在家庭关系中,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千万不要以为我爱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是以夫妻关系为第一位,变成了父子关系或者是母子关系为第一位的话,孩子就会绝对培养成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样的人生活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婚姻和工作中会遇到障碍。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在家庭关系中一定要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第二点,没有界限的父母往往就会教育出不负责任的孩子。界限是指要区分什么是我要为孩子做的,什么是孩子自己要承担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里面有两种角色。一种角色叫建造者,一种角色叫拯救者。建造者和拯救者的最大的区别是建造者有界限,拯救者没有界限。

如何才能知道界限在哪里呢?在这里要问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责任”;第二个问题“我做了什么事情,让孩子体会不到这是他的责任”;第三个问题:“我该怎么做来帮助他明白承担责任”。

正确认识孩子拒绝承担责任时的痛苦当孩子不愿意承担责任的时候,会觉得很痛苦。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在看到孩子痛苦的时候,会经常犯一些错误,变得没有界限,因此,家长还需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痛苦,对此倪耿忠分享了四个原则。第一,请你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因为有很多父母会被孩子痛苦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那个校长对我说现在根本不是家长去教导孩子,很多家长都被孩子控制了,就是当孩子拒绝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会很痛苦。做家长的就会被孩子的痛苦所限制。就说算了,算了我替你解决。第二,不要把孩子的痛苦当成是你的痛苦。有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痛苦的样子,就感觉是自己的痛苦一样。其实过一段时间,孩子很快就会没事的。第三、对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他的成长,不是要逃避痛苦。他要学习与好痛苦一起结盟,透过好痛苦学习成长。如果孩子小的时候让他逃避责任,为了逃避痛苦,那么他大了就要逃避更大的痛苦。他变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当他进入婚姻和事业的时候,他的婚姻和事业就会失败。他的一生就会承担更大的痛苦。为了帮助他大了以后会少受痛苦,请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要帮助他逃避痛苦。

此外,言教不如身教,在责任感方面也是一样的。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那么做父母的首先要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育儿观念:浅谈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育儿观念:浅谈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在我们的周围,时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现在的孩子真是一届不如一届、一代不如一代,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究其原因,现在许多父母都过重地注意孩子的智力和身体的发展,却忽视了责任感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目前,一些孩子已经产生了诸如做事不负责、高傲自大、不懂礼貌等缺点,甚至引发出厌学、厌世等不良心态。

(镜头回放):教室地面上有垃圾,经过那里的小朋友无人问津;椅子撞倒了,孩子路过时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而行,没有人把它扶起来重新摆好;图书、玩具掉地上了,无人理睬,甚至还有人在上面踩踏过去;在家里向父母要这要那认为是理所当然;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认为这是父母的责任……看到这类现象,我们无不堪忧:下一代的道德问题已经成为世人面对的一大挑战。道德情感的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怎么会去真正关心他人,怎么会真诚地与他人合作?由此可见,学校、家长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已刻不容缓。

在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方面,我们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而且必须从认知、情感、行为上多管齐下。那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晓之以理,创设情境体验,以榜样促成其责任感的认知。

教育规律告诉我们,责任感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可能直接传授给孩子,而只能由他们从外界的吸收中获得,他们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不少孩子认为,父母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是义务,理所当然,而自己对待父母亲人的态度可以凭自己的喜好与心情。有些家长则始终认为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的,甚至还有的家长认为: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孩子,我不宠谁宠?疏不知这一宠就宠出了坏习惯,孩子也就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是索取的多,付出的少,自私的品质也就自然形成,责任感的意识也就不可能产生。为了避免这样的习惯形成,我们一方面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另一方面则有意识地以榜样教育促其转变观念,让孩子学有榜样,学有目标。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有意识地寻找身边的具有责任感的好人好事,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搜集成资料,以他人的行为来感染自己,产生认识上的共鸣,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又如,在各种活动中帮助孩子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以抵制来自社会等其他方面的消极影响,坚定信念,逐渐形成“对人真诚,对事负责,对自己自省,对集体奉献”的成就感以及责任意识。引导孩子从小做乖孩子、好学生、读好书,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感意识。

2、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孩子通过自我感受产生责任感。

再过几个月,孩子们就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为了进一步作好幼小衔接工作,“五一”过后我们就和孩子约定:从下周一(5月12号)开始背书包上幼儿园。上周因为考虑到个别孩子还没买好书包,故又推迟了一周进行该活动,请孩子回家后自己和爸爸妈妈说这事,并利用这一周的时间将书包及所需物品准备好。

没想到周一上午就有一些家长来问我了:“沈老师,今天是否要让孩子背书包上幼儿园啊?我不知道啊,怎么没收到你发的短信呢?”是的,之前我们也在考虑:是否要发条短信给家长,让家长给孩子提个醒(因为以前很多活动我们都会通过路路通发短信让家长提醒孩子),但最后经过我们的商量,这次决定不发信息给家长,让孩子自己记住、去做这件事,因为我们觉得,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是他们自己所能做的事,也是他们应负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也是幼小衔接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但是,很遗憾,据我们当天的统计,全班只有十八个孩子(三分之二还不到)做到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发现,每天都有孩子忘记带书包或由家长拎着书包来园,问及原因,孩子回答得振振有辞:“我妈妈(爸爸)忘了帮我带书包了!”好像背书包上学本来就是家长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一样,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自己背书包来园,可收效甚微。于是我们想到了奖惩制,凡是忘带书包或是由家长拎书包来园者,都将从其评比栏中扣除一颗五角星,反之,凡能自觉做到者,则可以奖励一颗五角星。这样大概坚持了半个多月,情况明显好转。看着评比栏中自己的星星越来越多,孩子更自信、更有责任感了,有的家长还向我们反应:现在孩子晚上睡觉前,会自己整理好书包以及第二天所需带的物品,而且不让我们帮着拎书包了,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是的,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其实,这本来就是家长责任心的“错位”和“越位”,对孩子来说有害而无益。因此,我们在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后,工作的展开就顺利多了。比如,我们请家长在星期天或节假日里,让孩子当一回家,清理一次住家周围的卫生,对自我的不足进行反思,对反面的事物也要进行思考,家长也对孩子多鼓励,多激发,和孩子一起多交流有关的话题,谈感受。在发现问题时,鼓励孩子多与家长、老师交流,共同想办法,决不采取粗暴的训斥、责骂等方法来看待孩子的错误,使孩子在与大人的交流中产生情感。因为责任感是以情感为基础而形成的,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孩子集体观念、荣辱观的形成。

总之,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塑造孩子美好心灵与健全完美的人格,对于每个家庭,每个父母,每个教育者来说,是任重而道远的,就让我们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做起吧!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意志力的点滴体会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意志力的点滴体会 儿子刚接触沙画时,就迷上了。说实在,第一幅实在不敢恭维,可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几乎每周都会带他去画沙画,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与此同时我又让孩子参加了绘画班,以不...
    2020-09-14 阅读全文
  • 孩子责任感从小事中培养 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
    2021-09-07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育儿心得: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我的儿子元元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喜欢与小朋友玩,交朋友是他最大的兴趣,对于这点我们做父母的感到很高兴。回想以前,我们经常带着他到外面去玩,一有空就带他到户外去散步呼...
    2020-10-06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责任心善用育儿法 现在不少家长对于如何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甚是苦恼。或许,家长可以尝试回想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导,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看到孩子懒惰、不勤奋,没问过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当地训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种种大道理;孩子跟...
    2022-02-02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责任感需要注意两点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不负责任的,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来是负责任的,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倾向于逃避责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也同样不会负责任。有家长误以为孩...
    2020-09-2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意志力的点滴体会 儿子刚接触沙画时,就迷上了。说实在,第一幅实在不敢恭维,可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几乎每周都会带他去画沙画,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与此同时我又让孩子参加了绘画班,以不...

2020-09-14 阅读全文

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

2021-09-07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交往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我的儿子元元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喜欢与小朋友玩,交朋友是他最大的兴趣,对于这点我们做父母的感到很高兴。回想以前,我们经常带着他到外面去玩,一有空就带他到户外去散步呼...

2020-10-06 阅读全文

现在不少家长对于如何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甚是苦恼。或许,家长可以尝试回想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导,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看到孩子懒惰、不勤奋,没问过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当地训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种种大道理;孩子跟...

2022-02-02 阅读全文

现在有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是不负责任的,以自我为中心。殊不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来是负责任的,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倾向于逃避责任的,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负责任,大了也同样不会负责任。有家长误以为孩...

2020-09-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