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小事让孩子懂得感恩!
发布时间:2021-04-05 幼儿感恩小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早上,我为家人做好了早饭并盛好放在桌上。儿子过来一看是用大碗盛的,马上掉着脸不高兴的说:我不要用这个碗,我要用小碗。因为在昨天,我用小碗给他盛的时候,他要求跟我们一样用大碗。我今天用大碗盛,他又不高兴了。
看着儿子不开心的脸,我也有点不高兴的说:你昨天不是要求跟我们一样的吗?今天想换的话你也要提前说啊。儿子放下筷子跑到房间里不高兴去了,我马上意识到要让孩子懂的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能只为了这些小事闹情绪。
我没有马上叫儿子过来吃饭,我跟他爸爸先吃着,我要让他自己先冷静一下。
过了一会,儿子跑过来看着碗里。我跟他交流了一下:
妈妈:嘉禾,你今天不喜欢大碗吗?
嘉禾:那时我昨天要用的,但我今天想用小碗。
妈妈:因为你昨天提出要用大碗,今天妈妈才给你换的,如果今天你有意见应该在妈妈盛饭之前提出来,今天的就这样先吃吧。
嘉禾:(看了看我,没做声)
他拿起筷子开始吃饭。
吃好了饭,我又第二次跟他交流:
妈妈:嘉禾,现在妈妈想跟你交流一下。
嘉禾:说什么?
妈妈:说今天你的做法。妈妈早上带着寒冷为家人做早饭,你应该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妈妈。妈妈在做饭的时候,你还在温暖的床上。妈妈做好了早饭,你应该要谢谢妈妈,而不是用这种难看的表情来面对着妈妈。
嘉禾:(看着我,不做声)
妈妈:今天妈妈不是错用了你的碗,而是按照你昨天的要求。即使妈妈今天用错了碗,你只要跟妈妈说一下就可以了,而不是用这样的表情给妈妈看。早上起来妈妈的手到了水里也是很冷的,你应该要更多的去体谅妈妈,为他人着想。妈妈辛苦的做了早饭,你还这样对待妈妈,妈妈心里很不舒服。
我说完严肃的看着嘉禾的脸问:嘉禾如果是你做了早饭,妈妈对你闹情绪,你会怎样想?你认为今天这样对待妈妈,对吗?他看着我说:我知道了妈妈。下次我会好好说的。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孩子在生活中细节。当我们辛苦的为他们服务时,他们不但没有感恩之心,为了一些小事就会发大发脾气。我们不能认为孩子还很小,这些行为可以忽视不计较。我们要及时给孩子指出来,孩子本身有这些行为的时候,他是无意不懂的,如果我们不及时指出来,他会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正确的。
现在很多的家长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很自私,很无情,他们没有意识到在平时生活中,当孩子有微妙的这种行为出现时,我们没有及时的指出来,有时甚至于感觉孩子有那样的行为好玩。在这种无形中我们往往会影响了孩子的判断。当我们发现了孩子很自私、很无情的时候已是孩子的心理发展已基本稳定。到那时我们只会不停的抱怨孩子,当那时抱怨责怪只会带来负面效应。
要让孩子懂得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应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育儿心得:点滴小事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而播种行动就要从孩提时代开始。
生活在如今这个物质供给富足的社会,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自利,飞扬跋扈的性格,此时家庭的教育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责任感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很多的性格都可以划入社会责任感的范畴,首当其冲的就是“尊重”二字,在家里,我教育宝宝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扫得很干净的地,收拾整洁的桌子,不可以把他们弄脏弄乱,如果不得已弄乱了,事后一定要自己收拾好。这是对别人劳动最基本的尊重;路上不可以乱扔垃圾,因为这样不仅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对环卫工人辛勤劳动的不尊重。对事如此,对人更应该尊重,尊老爱幼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理应发扬光大。
其次,乐于助人也是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方面,我总是告诫我的孩子,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手相助,比如帮家里人提物,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帮别人捡球,捐零花钱给有困难的人,义务献血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正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绝好方式。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这样的观念:我是社会的一份子,有义务尽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回报社会;要学会“付出”,这样才不会成为只想着自己而不顾及他人的“寄生虫”。
当然,社会责任感这个抽象的概念现在还不能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理解,但是我们可以用身边的小事情启发他们,并以身作则,从具体的细节中点滴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受用终身的善德。
家庭中如何让孩子学会爱懂得感恩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却被忽视了。我们期待起跑线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谐社会。以下是来自一位班级孩子家长的育儿经验,与大家共享!
家庭环境是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会接触的环境,因此,要想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孩子,就要从小开始。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得到情感满足的体验。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所以,我们希望孩子长大所成就,就必须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视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强势些的,孩子往往会弱势些。操心太多的妈妈带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为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求回报的爱,使得父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当要求,同时也滋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阻碍了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个弱势的妈妈向宝宝“索取”爱。
一次,晚饭后,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吃水果。宝宝看到有她喜欢吃的桂圆,立刻伸出手把一盆桂圆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让我和她爸爸吃。我就对她说:“宝宝,妈妈买桂圆给你吃是因为妈妈爱你,你也要学会爱妈妈呀。有好东西要先给爷爷奶奶吃,再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宝宝吃,要学会尊重老人。”宝宝点点头,把桂圆拿过来给我们吃了。
我们家的宝宝很粘人。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要粘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吃饭也不肯给我吃。宝宝一点也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贴别人。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来很累的。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你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这样爸爸妈妈会很高兴的。我还常常有意识地安排宝宝做一些小事,如,我们两个到大润发去买东西回家,我就让她帮妈妈拎一些小东西,妈妈吃药的时候让她帮忙拿开水,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让她帮忙整理东西,……并时常表扬她“宝宝真棒会帮妈妈做很多事情了。”让她在对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快乐。在我的要求和鼓励下,现在宝宝变得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事了。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她都会帮我们开门,拿来拖鞋,让我们换上。他还会接过我手中的皮包,帮我放到书房里。看到宝宝这么懂事,这么能干,我也会不失时机地送上一个甜甜的吻,向他表示夸奖,感谢!每当这时宝宝总是特别的高兴,特别的得意。与此同时,这也让我感到让孩子参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进他对家人的了解和关爱。
对于孩子的教育,让我觉得就像是在放风筝。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这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得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探索,这样才能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有多少孩子懂得感恩?
儿时,喜欢一切精致的东西,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喜欢,那时候特别的喜欢一种音乐盒----上面有个芭蕾少女旋转的音乐盒。可是那是非常奢侈的东西,每次都是经过商场,站在窗外偷偷地看。后来自己工作了,赚钱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却是可以买得起一屋的音乐盒,但是却没有去这样做。
记得儿时,还非常地喜欢看散文,杂记,乱七八糟的书,都爱看,大都是从同学那边借,或是用自己仅有的零用钱,买几本自己实在是喜欢的书,记得当时有一本姜丰的《温柔尘缘》,非常的喜欢,看了一遍又一遍。如今还是喜欢她,知道她嫁了一个英国人,生了一双儿女,完美结局,让我非常的羡慕!扯远了,只是想说,当自己有足够能力去做到的时候,可能自己的愿望远远不是如此的。
所以,我总是尽量不让小一有一个遗憾的童年。
可能还是遗传之说的,小一也非常地喜欢音乐盒,不过这边的音乐盒很简朴,不花俏,一个水晶球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造型,基本都会有类似于雪花片一样的东西,倒过来,摇一摇,在音乐声中,散落着“雪片”,真得很美,套小一的一句话就是“magic”!那天,在商场里看到这对依偎着的母女,非常地心仪,买下,去接小一放学的时候,小小地让她意外了一把。从她那发光的瞳孔里,我看到了欣喜,我看到了一种愉悦在漫延。因为我知道,她也一直心仪着能拥有这样的一个音乐盒。
回到家里,她就画了一幅画,里面同样是一对母女,她抱着我说,这是给我的礼物,我非常地开心,开心得不只是因为得到一幅画,更多地是欣慰:小一不再是任性的小女孩了,她知道了感恩,知道了回报。希望将感恩习惯一直延续下去。可以做一个好榜样,让点点也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再通过我们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
如今的孩子,从小就有公主和王子的待遇,对一切所得到的都自认为是自然的,应该的。我经常和小一说,没有谁对谁的付出是应该的,总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那天,爸爸拿来朋友送的礼物,我告诉她,这件玩具是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等爸爸回家要给他一个bighug。
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我想只有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们才不至于太自私,不一定要求父母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就可以了,更不祈求将来,他们能回报多少,只希望让孩子在洋溢着浓浓的感激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感恩节就在下周了,借此文章,社天下所有的人,节日快乐,将多一份自己的心给需要关心的人们。遗憾的是,无法亲口对妈妈说一句“谢谢。”但是她应该会明白我的心,在内心我已经说了千千万万遍了!“你是我要用这一辈子去感谢的人”!
孩子教育心得点滴
谈起孩子的教育,真有些不知从何说起。感觉这应该是很温馨和轻松的话题,同时也是严肃和认真的。
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作为家长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将来有所作为。可是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家长都想将最好的东西给予孩子,都想尽可能的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因此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无论对错都过分地迁就,过分的娇宠,就会使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所以对于5岁左右孩子的教育,我觉得还是要从“习惯”抓起,要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要特别关注孩子身上一些细微的变化,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引导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良好的环境,从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孩子树立自强、自信、团结、健康的思想。
我家雨曈快5周岁了,作为年轻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也没多少经验,但是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是需要我们家长关注的:
一、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大的,她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要用规范的语言而不是用孩子幼稚的语言同她讨论周围的事物,教她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词汇。孩子的问题是最多的,家长要认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问题,尽量回答孩子真正提问的东西。不要随便敷衍孩子,这样做会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但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她还不能理解的知识。有次和女儿边走边聊,无意中说起“恐怖”一词,女儿便问我“恐怖”的意思,我便对女儿说,恐怖就是说很可怕的意思,当时正好是雨后,路面上有很多水,女儿当即就对我说:“妈妈,这条路好恐怖。”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问她为什么会说这条路恐怖,女儿回答我说:“这条路好多水,你说是不是很可怕,是不是很恐怖?”我笑了……
二、对待孩子要多鼓励、多引导、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我们大多数的家长都认识到孩子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时常会模仿身边的人或事,因此我觉得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身教胜于言教”,所以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长的榜样作用都会对孩子是种“无声的教育”。
因此,对待孩子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我觉得首先我们家长要摆正自己的位子,我们不能高高在上,让孩子任何事情都听你的,我们要做孩子的好朋友。在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我经常反思自己,我尽可能的调整自己与孩子对话的方式和语气,让她感觉到我们是好朋友。当她遇到不知道的事情我会耐心的去给她解答,同时我也会加上一句“下次我不知道的事情你也得告诉我呀”,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让她感觉到我们之间的对话是友好的、平等的,这样孩子就会把她想的都会告诉你,你才能更了解她,同时我们也就营造了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其次我们始终要用积极的心态、愉快的心情来与孩子相处,再多不高兴的事情都不能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始终是微笑的,我们的生活是幸福和美好的。我们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培养他有自信、爱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孩子遇到一些困难急躁的时候,我们没有过多的指责和批评,虽然知道孩子这样不好,但是我会耐心的让孩子急躁的平静下来,然后引导她想办法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她要有自信不能被困难吓到,我觉得女儿在这方面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引导和鼓励。
在学习上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