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还给孩子一个全新的自我

发布时间:2020-07-29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

新学伊始,儿子的班主任推荐了读《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对儿子的教育是很重视的,早前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真的看过不少,什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小学1-6年全知》、《教出好男孩115件》、《如何做好孩子的情绪教练》等等。本以为这本书也就大同小异,由于是工作太忙,精力有限,这本书也就囫囵吞枣地翻看了一下,直到班主任要求交书稿的最后一个星期,我还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触,因为没有认真看嘛,所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看着班里其他同学的家长都纷纷交了书稿,心想也不能落后啊,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于是在这最后一周我秉灯夜读,认认真真地把这本书读完了。

夜深人静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静下心来思考。我被书中“新东方”学校的的管理模式、教育方针深深的感动。这本书最大的触动就是用一个个鲜明的教学例子反应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目的,校长、老师的以身作则让我自愧不如,我常常大道理讲地一套一套的,便是付出行动上,真是做了行动的矮子,鲜明的对比,真是活生生的打脸了。

儿子是家中的独苗,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小的时候,我采用了放养式教育,抱着一套到了该学的年龄便什么都能学会的理论,不以为然,虽然坚持自己带孩子,也免不了家中老人的帮忙,由于婆婆的强势,也发生一些矛盾,避免伤了和气,许多时候也就随她去吧,正是如此,最麻烦的情况出现了,家庭教育理念的不统一,造成了儿子不知道该听谁的现象,直到上了幼儿园,儿子太小,第一个幼儿园找了家班里是自己亲戚的,把孩子宠得不成样子,婆婆倒是第一发现不对的,于是硬着头皮把儿子转到了一家新的幼儿园,问题出现了,孩子不适应,不合群,父母的不关注,不上心,让儿子在新的幼儿园过的浑浑噩噩。6岁一到,开始上小学了,问题就更大了,由于我的放养式教育,根本没上什么幼小衔接,上了小学,一脸茫然,什么规距都没有,什么学习习惯更是没有。儿子很吃力,倒是班主任发现了问题,一次次沟通,甚至想到了退出不上,暂休一年,但是老天爷好像是在惩罚我,学籍报上去了,退不出来。好吧,硬着头皮上,怎么就不行呢,一定能跟上,于是我天天跟,夜夜跟,一刻都不敢撒手,就这样,学习还是没见起色,到了五年级,我想到了让他休学一年,于是找关系,打听门路,钱倒是花了不少,事没办成,没办法,只能继续上,继续跟,天天,夜夜,又是周而复始,学习还是老样子,倒是养成了儿子特别依赖我的坏习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撒手不问吧,老师一个夺命连环CALL,我就得放下手里的工作,乖乖地上学校接受谈话。真是上班上得的心惊胆颤,看见手机响,吓得心都要跳出来。儿子一脸的习以为常,无奈,茫然,让我是又气又无语,打了骂了,一点用也没有,老公也是对我吹胡子瞪眼,说我没把孩子教育好,我真是冤啊,一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怎么就都错了呢。看完这本书,我是明白了,过去这几年地陪读历史一幕幕重现,发现了自己当初这么多的不应该,不该过度帮助,不该言行不一,太多的不应该,太多的后悔!

一转眼就到了六年级,说真心话,我是有些放弃了,真心地疲累,反正成绩是这样了,九年义务教育,总得有个初中上吧。可是自己的孩子谁不想他好呢,我的孩子,他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他孝顺、勤劳,在妈妈的眼里,他是天下最好的孩子。老天应该是给我一个机会,儿子换了一个新的班主任,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留下我,她一针见血,发现了问题所在,耐心地与我沟通,让我发觉还是有人懂这个孩子的,老师能对我的孩子如此的上心,我又怎么能轻易放弃,开学这两个月,与班主任的互动,孩子是有些改变,我是欣喜的,虽然过去的坏习惯难以一下改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看了这本书的反思下,我信心又回来了,改变自己,就是改变孩子,以前不和老公沟通,现在沟通多了,埋怨少了,我们在儿子面前,,经常一个眼神,找到共鸣,一起给孩子使劲,让儿子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信任和支持。以前放学回家他从不说累,现在回家说累,这说明他的心也在改变,虽然现在还是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贵在坚持,充满信心的坚持,用我和老师的态度去感染他,让他明白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弃的,有些问题是绝不能逃避的,对待孩子,该狠心的时候就要狠心,要不然,长大了,踏入社会,对他狠心的事和人就足以影响他的一生。什么大话、大道理现在都放一边,我就想着,我可不想到我七老八十的时候,家里这个孩子还在啃老,让我老年都不得安宁,抱着轻松乐观的心态、坚持着严格、“绝情”的教育方法,一起和孩子度过这关键的一年,一起努力,一起拼一把,向着孩子有一天会对我、对班主任真心说一声“谢谢”地那一天奋斗!有了这个信念,就什么都不怕了,加油,对孩子说,更是对自己说!

刘老师回复:向陈柏宇妈妈致敬!你真的付出的太多了,是别的家长的好几倍,能够坚持不放弃,真是一个好妈妈!你分析的很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受罪,习惯没有培养好,所以从一开始落下来,丧失了信心。其实我和小陈相处这么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可不是个笨孩子,而且很聪明,就看他想不想干,而且有没有信心。我很高兴的是孩子在不断进步,尤其以前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对什么都感兴趣了,对自己也有信心了,而且和别人交流也很顺畅,用英语郭老师的话说:他现在融入集体了。陈柏宇非常善良,是个好孩子,我挺喜欢他的,我相信他一定会不断进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把快乐还给孩子


把快乐还给孩子

上大班后,家长们聊天的重点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转换到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兴趣班、培优班上面来了,对比一下,似乎海海是个不学无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小懒猪了,回家和海爸说起来,心里忐忑不安,回家和海爸聊起此事,谁知道海爸居然说:“把快乐还给孩子,孩子的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而且说学龄前儿童本身就是不适合学习才叫做“学龄前”,说幼儿园的生活以强身健体和良好性格的培养为终极目标。

仔细想起来,海爸说的是有几分道理,看看海爸似乎也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以前从来没有说过的道理。当海海逐渐长大,他对妈妈的崇拜和迷恋已经慢慢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的惊呼:“妈妈,你居然不会游泳?”、“妈妈,为什么爸爸的羽毛球水平很高,而你的羽毛球水平那么矮涅”、“妈妈,你为什么不会下围棋”、“妈妈,为什么爸爸赚钱比你多(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妈妈越来越觉得自己学疏才浅,爸爸的优点却在实践中不断地被海海挖掘“妈妈,你怎么开车象蜗牛一样,而爸爸开车象飞机一样?”、“爸爸公司打球水平好高噢,赢了妈妈分局,都是因为我给爸爸加油”、“爸爸,你陪我去骑自行车好不好?妈妈骑车太慢”、“爸爸,我们去游泳,不带妈妈去,她太笨,学了那么久都学不会”海爸最近工作稍稍轻松一点,陪的孩子玩球、骑自行车、游泳、带孩子去郊游,现在已经是晚上九点钟了,院子里还不时传来父子二人快乐的笑声,那是父子二人在骑自行车。用海爸的话说是享受短短的亲子时光,当孩子长大,他有自己的爱好及朋友,你和他的共同语言会越来越少。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特朗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计划性的活动,对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更为健康有益,而且要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我们现在的家长已经将自己孩子的时间塞满各种活动、课程,还美名其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也许,当我们拋开满满当当的行程表,放慢自己的脚步,跟着孩子的节奏享受生活。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听的故事,一起唱快乐的歌,和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

把快乐还给孩子,你会和孩子一起收获快乐!

写给开学的第一天:《我交给你一个孩子》


开学了,相信很多母亲都有如此的感受。不知道开学第一天有多少孩子哭了?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的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他们一个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横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至爱的孩子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的回来!

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中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猾诡诈?当我把我的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还孩子的精神自由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说谎”这个问题。

我完全同意哲学家罗素的说法:“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许多心理学家也认为:孩子说谎有种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出于无奈。撒谎有时是家长逼的——这可能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想到的。

一个和我熟悉的妈妈为了教导她的小女儿绝对不能说谎,向小女孩讲了许多说谎的坏处,她努力让孩子相信,一次小小的谎言到最后会让人犯下一连串错误,好比一句谚语所言:“说谎会让人失去理智。”

然而这位妈妈自身又是怎样做的呢?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邀请她去参加音乐会,她委婉地推脱说:“啊!真不好意思,我头疼得厉害,实在没办法去。”谁知,电话还没讲完的时刻,就听到隔壁房间里传来一声尖叫。她赶紧冲过去,只见女儿双手捂脸,整个人痛苦地跌坐在地。“宝贝,发生什么事了?”小女儿连看都不看她,只是哭着回答:“妈妈说谎!”

就这样,小女孩对妈妈的信任轻而易举地被摧毁了,一道隔离的高墙横亘在成人和小孩之间。这种隔膜日积月累,越来越厚,直至代沟形成,从此孩子把父母的教训当作耳旁风,因为他们看到了大人在生活中言行不一的“真相”。

事实上,那些总是不厌其烦教导孩子一定要养成诚实习惯的父母们,都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孩子包裹在层层的谎言之中。这些谎言都是提前设计好的,可以看作是大人故意编织的“谎言圈套”,其作用就是迷惑和欺骗自己的孩子。比如许多父母总是告诉孩子圣诞老人和妖魔是存在的,天上有神仙和小天使等。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不仅没有任何促进,反而有很大的阻碍。

一个小女孩的爸爸是一名牧师,她每个礼拜天都会到教堂里听爸爸布道。牧师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兄弟姐妹,穷人和受苦难者也是上帝的子民,如果我们希望获得永生,对穷人和苦难之人就必须呵护。”小女孩被牧师爸爸的布道感动得泪流满面。

然而,当离开教堂在回家的路上,牧师的女儿看见路边有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可怜的小女孩身上有许多伤口。牧师的小女儿跑过去,爱怜地拥抱和亲吻了这个小女孩。这时,牧师和他的太太简直吓坏了,一把抓回了他们穿戴整洁的漂亮女儿,一边急急忙忙走开,一边责骂孩子的行为。回到家,牧师太太赶紧帮小女孩洗了个澡,全身的衣服也重新换了个遍。其结果呢?事情过后,小女孩再听她爸爸布道时,就像听其他故事一样,已不再有任何感动。

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大人自以为是的态度以及那些错误不当的行为,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大人是虚伪的,这种虚伪让孩子感到了绝望。这些隐藏的冲突和矛盾,总有一天会引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在赢得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孩子对他们原有的信任,并且连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也一道消失。

在这种和大人的对立冲突中,孩子的心灵首先会受到伤害,然而许多父母仍然把对孩子的压迫误认为是爱的表现,因此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如今许多医生开始了解,孩子情绪失调的首要原因,源于幼儿时期受到的压抑。孩子在幼儿期的一些征兆,例如失眠、做噩梦、消化不良和口吃等,通常都是情绪失调的结果,而这些伤害将伴随孩子进入成年期。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受压制的精神重获自由,只有这样,孩子的心灵才能和身体一样茁壮成长。

育儿心得:还孩子一份自尊


育儿心得:还孩子一份自尊

自尊,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我们大人要自尊,其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他们也要自尊。如果作为一个老师总是对一个小朋友进行批评、指责,那么将会在这个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就拿小雨这个小朋友来说吧。她非常喜欢参与阅读大会,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很有感情,有一定的表演阅读的天赋,缺点在于发音不是很准,Z、C和ZH、CH、SH总是分不清楚。有一次,她主动举手要求表演朗读,朗读得很流利,但就是有几个字发错了音,将“中国”念成了“宗国”。在课堂上反复纠正了好几遍,还是不行,我有点气急了说:“小雨最差就是平翘舌不分,怎么教就是不会”小朋友们都哄笑起来,她立刻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坐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班要举行朗读比赛,当我问起谁愿意上台表演时,很多小朋友都举起了手,小雨就是不举手。我问:“为什么?”她说:“我的发音不准,我不行,我想我不能参加”说完便低下了头。我内心一震,深感愧疚,由于我不经意说的话,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向小雨道了歉,并鼓励她努力改正发音,同时又一次地肯定了她的优点,这时,她不好意思的笑了。在以后和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我要求自己时刻把握好分寸,还孩子一份自尊。

请把责任还给孩子


你可能还记得,孩子刚开始学习系鞋带时,看到他艰难的样子,你耐心地站了10分钟,最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帮他系上。孩子和他朋友吵架,你就马上跳出来给他建议。如果孩子所有事情都听你的,我们怎么奢望他将来有一天能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圆圆妈最近非常纠结,因为圆圆马上要升初中,现在可选择的学校有两个。一个是市里的重点初中,教师、环境都没得说,但就是离家远,如果圆圆去市里上初中,必须住校。一个是镇上的重点初中,虽然条件也不错,但跟市里一比,逊色不少,不过好处也很明显,圆圆可以走读。

圆圆学习一直很好,妈妈也不愿意委屈了她,既想给她最好的教育资源,又想给她一个舒适的环境。妈妈为这事,请教了很多人,但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这让圆圆妈更纠结了。

后来,圆圆妈来问我,我想了一会,给了她一个建议。我说,你一直都是自己在纠结,为什么不问问孩子自己会怎么选?你给孩子解释清楚每个选择背后的自然结果,然后让她自己决定吧。她终归要长大独立,那就从这次选择开始吧。

再后来,圆圆妈开心地告诉我,孩子自己做的决定,去市里上学,而且还很懂事地安慰妈妈,她顾好自己。圆圆还主动提出跟妈妈学整理内务、洗衣收拾,为以后住校做准备。

一位年轻母亲正牵引十个月大的孩子的双手教其走路,孩子步履蹒跚,母亲满脸笑意。就这样,整整半个上午,母亲都未曾放手一刻,仿佛生怕一旦放手孩子便会摔跤。我想,这位母亲与生俱来懂得疼爱孩子,却不懂得何时该对孩子放手。

小婴儿学习进食,会把饭送到自己的鼻子里、脸上,会把饭弄的满身、满桌子都是。这时候,你是选择喂他,还是放手让他尝试?孩子开始独立收书包,磨蹭、丢三落四是常事。这时候,你是嫌麻烦,索性替孩子收拾,还是放手让他自己摸索?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独立。

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家长常因为忙着做饭、或者在忙别的事,想赶紧把孩子打发走,就急于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应付了事,实际上扼杀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孩子很可能是并没有认真阅读题目,甚至连题目都没有看清楚就急于让父母说出答案。孩子没有经过思考,没有经过努力就得到答案,实际上也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渐渐地,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弱。

而家长如果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或许会发现孩子作业不会做的真正深层次的问题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思考问题的角度或方法不对。这显然是比不会做一道题目更严重的问题。

别急着告诉孩子答案,既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为了发现孩子潜藏的问题。

把本该属于孩子来承担的责任还给他们,让孩子做自己的事,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挣扎,从自己的错误中收获成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相关推荐

  • 还给孩子自由的蓝天 有人说,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更有人预言,在即将面临的对世纪,人类将会有更大突破,会有更多,更深的发明创造。面对如此的挑战,人们不仅会问:人类的潜能到底有多少?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 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为孩子纳一双“有为”所需的“自信之鞋”,让他们穿在脚上,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自信地迈出勇敢坚定踏实有力的脚步。 小班的孩子半年的时光匆...
    2021-11-11 阅读全文
  • 案例:把“自主”还给孩子 在我开始之前,先请大家来看这么两个镜头,这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比较常见的。 镜头一:区域活动开始,娃娃家人数已经满了,可一幼儿还是很想进去,不到别的区去,老师走过来,说:“你看,这儿的人已经满了,看看...
    2021-06-01 阅读全文
  • 把机会还给每个孩子 不管是哪个班的孩子,能力总会有强有弱,总有那么几个懂事、能力又强的孩子围着老师,帮助老师或小朋友拿书、拿活动器械等等,老师也会非常放心地让他们去完成这些事,从不用特别叮嘱,久而久之很多事也已经成了习惯...
    2021-04-21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假期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假期 春节来临,请家长对孩子在假期里的安全提高警惕: 一、防跌伤 不要让孩子攀爬桌子、櫈子、楼梯,阳台上不放置容易攀爬的物件,浴缸、浴室保持干燥,或铺上防滑垫。外出期间不在大马路上和小...
    2020-10-22 阅读全文

有人说,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更有人预言,在即将面临的对世纪,人类将会有更大突破,会有更多,更深的发明创造。面对如此的挑战,人们不仅会问:人类的潜能到底有多少?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

2019-12-19 阅读全文

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应该把自由还给孩子,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孩子,为孩子纳一双“有为”所需的“自信之鞋”,让他们穿在脚上,走在人生的旅途中,更自信地迈出勇敢坚定踏实有力的脚步。 小班的孩子半年的时光匆...

2021-11-11 阅读全文

在我开始之前,先请大家来看这么两个镜头,这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比较常见的。 镜头一:区域活动开始,娃娃家人数已经满了,可一幼儿还是很想进去,不到别的区去,老师走过来,说:“你看,这儿的人已经满了,看看...

2021-06-01 阅读全文

不管是哪个班的孩子,能力总会有强有弱,总有那么几个懂事、能力又强的孩子围着老师,帮助老师或小朋友拿书、拿活动器械等等,老师也会非常放心地让他们去完成这些事,从不用特别叮嘱,久而久之很多事也已经成了习惯...

2021-04-21 阅读全文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假期 春节来临,请家长对孩子在假期里的安全提高警惕: 一、防跌伤 不要让孩子攀爬桌子、櫈子、楼梯,阳台上不放置容易攀爬的物件,浴缸、浴室保持干燥,或铺上防滑垫。外出期间不在大马路上和小...

2020-10-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