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加减法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23

加减法教案。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每天都会按时按质地编写教案课件。科学的教案编写是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感谢您阅读我们推荐的“加减法教案”,希望这些参考资料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加减法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练习一P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及作图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名称

25+16=41 321-100=221

2、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下列算式的( )中填上适当的数。

105+56=161

400-175=225

161-( )=56

225+( )=400

( )-56=105

( )-225=175

学生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加法、减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引出课题。

二、指导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独立解决,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完成教材第4页第3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组内交流。

反馈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并说明理由。

总结后,让学生在同桌内互相出题,玩猜数游戏。

4、完成教材第4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填表。

反馈时重点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式的。

5、师:我们学过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那么应用这些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小结后说明: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出示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验算的方法。

三、检测评价

1、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347+275= 914-508=

2、四年级有学生142人,其中65人参加了书法社团,其余人都参加了美术社团,参加美术社团的有多少人?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和=加数+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加法 减法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加减法教案 篇2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的是: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 握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宜抓住“化异为同”这一新旧知识 的连接点,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教学过程可照以下的程序设计。

一、基本训练

1.通分:5/6和2/9、3/4和1/7、2/3和7/24、11/20和4/15,思考:通分 时,确定公分母有几种情况?

2.计算1250+125、1.38+6.2、2/9+5/9三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计算整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3)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通分训练及加法运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 垫。】

二、进行新课

1.巧引妙转,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题2/4+1/4、32/40-15/40、21 /60-8/60,要求学生口算、回答计算法则及解题依据。学生说清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算 理,教师板书计算结果,又布置学生把题目中不是最简分数的约成最简分数。学生边说教师结合前面的板书板 书出以下的形式。对照板书,让学生比较化简前后算式的异同,从而引入新课。

(附图 {图})

【设计意图:由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着力,有利于知识 的迁移与渗透,有利于学生发现算法,掌握解题思路。】

2.启发谈话,引导观察。教师说:“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么算?我们还没有学过,但这3道异分母分 数加减题,我们又都知道了它们的结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同座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

3.尝试练习,共同探究。教师出示尝试题:计算1/2+1/3,4/5-2/15,请俩学生上台板 演,其余学生独立试算。学生尝试练习,师生集体校正后,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下面的思考题: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时,教师 大胆地让学生试一试,他们能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兴趣。尝试实践后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题,有助于揭示算 理。】

4.直观演示,验证算理。教师出示3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图,在上两个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1/ 2和1/3,上下平移相加得出第三图中的阴影(如下图)。然后提问:相加后,图中的阴影部分是2/2吗 ?是2/3吗?是多少呢?继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组织以下操作谈话:

(附图 {图})

师:以第三个长方形的空白部分为一份(出示和空白部分完全重合的硬纸片)去量这个长方形,谁来试一 试?量得它有这样的几份?

生:6份。

师:阴影部分应是这样的几份?

生:5份。

师:阴影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呢?

生:5/6。

加减法教案 篇3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先计算,后验算 246+48= 347-39=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起相加减。

2、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师:请看大屏幕: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的场景。课件展示决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应的问题算式:

(1)在第一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3.4-49.8=

(2)在第二轮比赛中,中国队领先多少分?

58.2-49.2=

(3)中国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

53.4+58.2=

(4)加拿大队两轮总成绩是多少分?

49.8+49.2=

(5)中国队两轮总成绩领先多少分?

2、揭示课题。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算式中都有小数)

怎样计算小数的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师:中国队第一轮究竟领先多少分(53.4-49.8),你能算吗?请先试试。

师: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算法与同桌交流一下,比一比,是相同的吗?

全班交流一下,怎样算既合理又简便?

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把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师:刚才一起探索了小数的减法,那么怎样计算小数的加法呢?请同学们独立解决问题(3)和(4)。

师:把你的算法轻轻地告诉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方法一:53.40+58.20=111.6分 方法二:53.40-49.80=3.6分

49.80+49.20=99分 58.20-49.20=9分

你喜欢哪种方法?

试着计算下面各题。12.4+24.36= 7.81-3.735=

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汇报:小数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满十进一……结果中点上小数点。补充:计算的结果要化简。 小数减法: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数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后再进行计算。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呢?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来检验。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举例。

1、计算并验算 2.98+0.56 12.53+4.67 7.2-6.45 5-0.41

2、在日常生活中,其实我们一直在和小数打交道,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购物)

3、小明是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到体育商场买东西。买了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爸爸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你会解决吗?列竖式算一下。

四、作业设计: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如果是你,你想提醒大家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呀?

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加减法教案 篇4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崔文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的内容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图片、红星图、数字卡片、小红花、小红旗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10的组成1.拍手背儿歌:“9和1真淘气,7、3、8、2也调皮。吹6(看做口哨),升4(看做红旗),小手小手真伶俐??”

2.对数组成10。

教师说:“小朋友,我想和你们做10的组成的游戏。我出1??”生:“我出9”(同时出示9的数字卡片);师生:“1和9组成10”??

二、图片引入,学习新知。

1.出示圆圈图:9个蓝○,1个红○。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生答:a.有9个蓝○,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 b.有1个红○,9个蓝○,合起来是10个○:1+9=10

c.有10个○,拿走9个蓝○,还剩1个红○:10-9=1 d.有10个○,拿走1个红○,还剩9个蓝○:10-1=9 2.出示小花图,8朵红花,2朵绿花。

师问:小朋友,你们会说这个图的意思吗?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四人分组讨论,并请一组将算式写出来: 8+2=10 2+8=10 10-2=8 10-8=2 学生齐读一次。

3.师拿出五星图,7颗黄星和3颗红星,问:“小朋友,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请学生将算式写在纸上,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最后,请一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10 10-7=3 10-3=7 4.出示小旗图,6面红旗,4面蓝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用幻灯片集体订正。5.想一想:

出示:5+5=□ 10-5=□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三、进行游戏,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如:学生扮成小蜻蜓:“我是一只小蜻蜓,飞呀飞呀找朋友,我是卡片2,谁是我的好朋友?”“我是卡片8,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合:“2和8组成10”??接着都找朋友。

2、独立完成P61做一做的第二题。

3、出示P62的孔雀开屏图,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什么?(10的加减法)你觉得今天你们小组的表现

怎么样? 五 课后反思

小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容易走思,怎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相当重要的,我感觉这节课能吸引住孩子们,效果挺好的。

加减法教案 篇5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10的加、减法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基础之上学习的,前面的知识为10的加减法的学习做了铺垫,10的加减法学习是作为一个小节单独安排的,因为10的加、减法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凑十法)和退位减(破十法)的基础,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教材出现了一幅主题图,通过“一图四式”来学习的,学生前面学习了

8、9的加减法,也根据图列过加减法的算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样它与前面学习的8、9的加减法一样,目的有两个:一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二是通过加减法关系来学习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人教版的 10的加减法与10的认识是放在一起的,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

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然后学习有关10的加减法。有关10的加法和减法教材省去了学具拼摆等内容,而是让学生对照点子图直接利用10的组成进行计算。在内容的呈现上教材采用了逐步提高要求的作法,从3+7和10-7起后面算式中的数基本上要求学生自己根据点子圆去填写;同时5+5和10-5的计算教材取消了点子图,直接让学生想相应的10的组成算出得数。

本版教材10的加减法是第五单元,这单元内容共分七个部分,是在学生了1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加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法(包括有关0的加法),知道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加的数不变。第二部分学习减法,并能正确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包括有关0的减法)第三部分学习

6、7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除了掌握相关的计算,这里还出现了带有大括线和问号的实际问题,这对巩固加减法含义,沟通加减法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很重要。第四部分是学习

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期中根据一幅图写两加两减四个算式的题目,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是学习10的加、减法,第六部分学习两步计算,初步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第七部分是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更系统、更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学习10的加、减法是第五部分,它是作为一个小节单独安排的,目的就是

为了突出它的重要性,因为10的加、减法是20以内数的进位加(凑十法)和退位减(破十法)的基础,这一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它与8和9的加减法一样,讲解10的加减法的例题也是通过一图四式来学习的,目的:一是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二是通过加减法关系来学习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因此在教学时,先复习了10的组成,让学生摆圆片列算式,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在例题的主题图出示后,让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经验基础列式计算,独立来完成,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出结果,但要加强交流,鼓励学生用组成计算的方法,特别对能依据加减关系,算减想加的同学要充分肯定,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准备,然后比较四个算式,找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试一试,试一试的内容涉及三组10的加减法,呈现方式由给全三个算式,到只给一个算式,由学生推想出其他相应的算式,体现要求的逐步提高。在教学时,鼓励学生使用直观图计算和检查,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在5+5=10时,引导学生想象,左右几个,再列一个加法,减法呢?让学生发现什么情况下列四个算式,什么情况下列2个算式。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例题和试一试的算式,让学生发现今天所学的知识内容就是10的加减法,再想一想还有哪些呢?引发学生思考,把10的加减法进行一下小结,并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做题时我们就可以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由加想减,算减想加,做专项题试一试,运用所学方法,提高推理想象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积累学习方法和经验。学生情况分析:测试内容:

1、OOO

OOOO

列4个算式。

2、3+7

4+6

5+5

10-8

10-6

10-2

你是怎样算的?

目的:了解学生的一图四式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10的加减法的能否正确计算,计算方法是什么?

结果分析:通过测试,26人中18人能够根据一幅图列出4个算式,能够算出10的加减法,但是学生算的很慢,学生的算法多数(15人)都是用手指掰着,数着算的,3人是脱口而出的,对于算减想加学生不能说出来,由此我想学生虽然能根据图列出4个算式,但对于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一图四式是在8、9的加减法时学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就更不会

应用了,因此,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认识,并能列出一组相关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2、通过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依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算减想加。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5分钟)

1、口算练习:开火车,(一人做,其他人用手势在胸前判断对错,全员参 与。)

2、摆一摆,说一说。左边摆2个圆片,右边摆6个圆片,一共多少个?可

以怎样列式为什么?你还能列出2个减法算式吗?(找一人黑板摆,其余生自己 摆,指名说算式);再说说算式4+5怎样摆一摆。小结

[ 设计意图:复习一图四式,据图列式,据算式想图,突出加减法关系。]

3、10的分成(1)口说几和几可以组成10,按顺序说(2)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9,1和9组成10.(3)填空:刚才大家对10的分与合掌握的很好,老师这里有几个填空,你能帮老师完成吗?

师:刚才的知识学生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旧知识学习新的知识,能有信心学好吗?

[ 设计意图:复习所学旧知识,为所学新知识做准备,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5分钟)

师:xx家果园里的葡萄丰收了,xx摘了一些葡萄,大家数一数,(左边

3串,右边7串,一共10串)自己也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你能列出2加2减4个算式吗?(同桌说说)找一人板演示

1、学生回答,板书

2、观察比较2个加法算式:(3+7=

7+3=)

问:

3、7、10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共摘了多少串)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你是怎样算的?数:从头数,接着数,从大数接着数;数的组成。(意图注重算法多样化)

3、观察比较2个减法算式:

问: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都用减法计算?

(一共有10串葡萄,如果去掉左边的3串,剩右边的,算式是10-3,如果这10串葡萄去掉右边的7串,剩左边的,10-7,都是从一共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4、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四个算式,有什么发现?从数字,位置,含义,方法、关系上说说。

(每个算式里都有

3、7、10;它们的位置不同,但是每个数表示的意思没有变,已知两个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计算,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说明加减法是有关系的,减号前边的数就是加法的得数即整体,计算减法时可以想加法算式,??)

小结:根据一幅图列出了4个算式,如果给你算式你能想到图吗?

5、试一试

下面跟着老师看这道题,8+2=,四个算式都出现?你想到一幅怎样的图?(左8,右2)为什么呢?(8和2是两部分,10是整体,减法算式就是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所以10就写在减号前边,8就写在减号后边。)知道加减法的关系。

再看6+4=,5+5,独立完成,计算有困难的想想刚才是怎样做的,(想图)

8 + 2 = □

6 + 4 = □

5 + 5 = □

2 + 8 = □

□ + □ = □

□—□

= □ 10—8 = □ □—□ = □

10—□ = □ □—□

= □

订正,问:最后一个你想到的图是怎样的,还能照前边那样再写出一加一减吗?小结为什么有2个算式?(不管怎样交换,但都是5+5=10这个算式,就说是1个)

小结:一般情况下一图能列四个算式,这种特殊情况就列2个,这样在计算时可以用数的组成,也可以根据加减法关系算减想加。最后一个两部分相同,所以只列一加一减。

[ 设计意图: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得出结果,能够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为后面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做准备。]

6、小结本课内容:

看这几个算式,读一读,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你发现了什么?(得数都是10,都是10减几。)这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10的加、减法,你还想到了哪些算式等于10

7、小结10的加、减法。一分钟时间自己看看记记。

小结:我们发现四个算式是有联系的,由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在计算减法时,可以利用加减关系,算减想加,这些算式我们要熟练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15分钟)

1、算一算:

1)3+7=()你想到哪个减法算式?

10-2=()你想到哪个加法算式?

2)2+8=

10-4=

8+1=

10-7=

5+5=

10-9=

2、说一说,算一算。(有大括线的题)注意只能列一个算式。

3、猜一猜,盒里可能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

学生先试猜,完成减法算式,再说说想到的加法算式是什么?提示:注 意 要求是写出一加一减,先写出减法,再写出加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按要求完成。

然后同桌完成,教师提示:尽可能的把所有情况都写下来,比一比,哪

组完成的好?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要有序的思考,进一步体会出: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部分量依次多1,另一部分量就会依次少1。)

[ 设计意图:练习题分为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并总结出10的加减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利用基本练习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利用拓展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5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10的加减法?几加几等于10?10-几等于几?知道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计算时可以用数的分与合,也可以算减想加。

[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进行总结提升,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和重点内容,了解自己的学习收获,查找自己的存在不足之处,便于课下的辅导补救。]

五、教学效果检测:

54页2

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葡萄3串

葡萄7串

3+7=10

10-3=7

7+3=10

10-7=3

加减法教案 篇6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7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运用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迁移,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 突破方法:通过计算体验,发现小数点对齐即是各数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这段日子都在学习小数,谁知道小数由哪几部分组成?(指名回答) 2、出示:246  48  347  39 提问:这四个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数? 3、添加“+”、“―”(246+48= 347―39=) 整数笔算应注意哪些事项?谁知道?(指名答) 一起来试一试!(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演) 二、新授: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书吗?老师今天想给大家推荐几本书。谁来帮老师的忙,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书的名称和单价呢?(指名) 2、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提问)你会列式吗?(师板书) 3、看黑板上的算式跟我们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揭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那1盒巧克力和1瓶可乐一共要多少钱?你能尝试着自己来列式计算吗? 5、学生尝试练习后,选取两个同学的答案亮给大家看看。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6、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师板演竖式) 7、(出示小黑板上的小数计算法则) 8、黑板上有三个加法算式,你任选一个计算,会吗?(分别请三个同学板演,请三个小老师来改) 9、(再次出示书的价格表,小黑板)请同学们再次来到图书角,选一本你最喜欢的书,请你抄好价钱,你们两同桌一共该花多少钱? 问问、算算(列竖式),再请两名上黑板板演。 10、小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做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1、那一包牛肉干比一瓶可乐少多少元呢?你会自己完成吗? 13、做好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完成的? 14、罗老师课前匆匆做了三道题,(出示小黑板上的改错题) 15、(1)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与整数有什么相同? (2)那你在做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哪些地方你认为要注意呢? 三、巩固练习经过刚才的学习,你会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闯关的游戏,大家有没有信心? 第一关:罗老师最喜欢的两本书是---和---,一共要花多少钱? 第二关:罗老师身上只剩一张100元的,付款后应找回多少元? 第三关:猜数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在我们的生活应用十分广泛,希望我们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问题。 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求知欲望。注重了学生的独立尝试计算,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不足之处是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喜欢《加减法教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加减法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加减法的教案5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请跟随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加减法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3-04-21 阅读全文
  • 十以内加减法教案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策划这篇“十以内加减法教案”已经成为了一场最佳阅读体验,欢迎查看并受益。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
    2023-09-16 阅读全文
  • 小数加减法教案汇总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别选择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定值得您一试。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请您收藏此页面以备查询需要!...
    2023-09-23 阅读全文
  • 大班9的加减法教案 根据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整理了以下的“大班9的加减法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4-06 阅读全文
  • 7以内加减法教案模板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有能力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老师需要把脑袋里的知识,用纸质版展示给学生。教案要随着课程的迭代而不停的优化,你知道写教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吗?为此,栏目小编特意呈上“7以内加减法教案”,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2-12-05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制定教案。请跟随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的步伐一起来了解“加减法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2023-04-21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策划这篇“十以内加减法教案”已经成为了一场最佳阅读体验,欢迎查看并受益。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

2023-09-1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别选择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定值得您一试。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教案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请您收藏此页面以备查询需要!...

2023-09-23 阅读全文

根据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整理了以下的“大班9的加减法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现在又到了写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和课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4-06 阅读全文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有能力来保证课程的顺利开展,老师需要把脑袋里的知识,用纸质版展示给学生。教案要随着课程的迭代而不停的优化,你知道写教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吗?为此,栏目小编特意呈上“7以内加减法教案”,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2-12-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