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热门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3-10-11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学数学基础的简单运用,作为一位爱岗敬业的好老师,为了让学生都充分认识到数学的乐趣,教案是老师良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撰写教案必不可少!那么,写好小学数学教案,有哪些关键要点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热门十三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3、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美丽的森林去旅游,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出发。

二、玩中学。

1、森林食品店。

(1)同桌之间进行游戏,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人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2)明确游戏规则。

(3)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之间开始游戏。

学生可以先解决“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和“30元能买哪些商品?”这两个问题加以解决。教师在游戏中起到裁判员的作用。

2、纪念品商店。

同桌互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游戏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三、学中做。

1、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小数,可以用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的独特的发现。

四、做中得。

1、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的开支情况,并记录下来。

2、记录后对数据进行分析,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说一说,可以用数学日记记下自己的感受及节省开支的建议。

3、数学活动,从5元、2元、1元、1元、5角、2角、2角、2角、1角的人民币里拿出7、6元,有几种拿法?

五、总结。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2

7、练习二1 教学内容:P13第1-5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互相干扰,能正确估算并计算、验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3第1-5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13.3  (1)多媒体出示第一组题,指名进行口算。   指名口答。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口算时有什么区别? 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板书诵读   (2)多媒体出示第二组题,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口算。   讨论: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并板书诵读 2、P13.1   (1)多媒体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说出商是几位数。   (2)同桌互查预习注意,集体反馈。   (3)小结。   3、计算并验算   536÷4 321÷3  872÷3   学生分组完成,集体评讲。   讨论三题在计算时的不同。  小结。   4、P13.5   引导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明确要求谁拍的最快,谁拍得最慢必须要知道每人每分钟拍球的个数。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交流反馈。 二、课堂练习1、口答   说出下面各题中商是两位数的,商是三位数的,商中间有0的,商末尾有0的。   563÷4 303÷5 426÷6 912÷3   259÷6 856÷8 700÷5 214÷7   2、拓展题     3、填上合适的数   4、油厂把411千克的豆油分装在最多只能装 5千克的油壶里,至少需要这样的油壶多少只?   5、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35,商是3,那么被除数=,除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3.2、4               8、练习二2 教学内容:P14第6-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加强说理训练,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4第6-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三(4)班有三个小组,每组有6个同学,一共做了108朵红花,平均每个同学做了几朵红花?   2、王叔叔2分钟打了106个字。他平均每分钟打了多少个字?如果他照这样的速度用了8分钟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这篇文章有多少个字吗?   3、三、四年级各有3个班,要选150名同学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平均每班要选多少名同学?   4、一个旅行团有153人,他们入住的酒店现在只有5人间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个房间呢?   5、图书室有3个书架,每个书架5层,一共有750本图书。平均每层有多少本?   6、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多少本?   7、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以上各题均由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班级交流反馈。) 二、指导练习展评学生的预习作业,加强说理训练 三、拓展练习1、想想做做9   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收集题中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班级交流汇报。   2、P14思考题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讨论。   对学生正确的.解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3、商业大厦的牛奶,原价每盒7元,现降价为每盒6元。人民商场同样的牛奶每盒7元,买4盒送1盒。小华要买5盒牛奶,你建议他在哪家商店买比较合算呢? 4、校园美了,我们的城市更美了。不过,一些非法广告到处张贴,损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队员们积极地清除乱贴乱画,请观察下面的数据。   三年级 以每分钟清除18张的速度,共清除252张广告。   四年级 清除乱贴乱画387张,共用9分钟。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⑴  ⑵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对想想做做6、7两题进行质疑,对困难学生进行启发。 2、作业:P14.6、7               9、复习1 复习内容:P15.1-4 复习内容: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5第1-4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1  (1) 出示口算题,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展评预习作业,进行反馈 2、P15.2   分组练习,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评讲,归纳计算的注意点。   3、P15.3   (1)学生同桌互查预习作业   (2)组织评讲,进行反馈。   (3)总结归纳:你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4)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4、P15.4   (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2)学生自行检查预习作业。   (3)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二、课堂练习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5.1-3         10、复习2 复习内容:P15-16第5-9题 复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了解题目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通过具体练习,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5-16第5-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5  (1)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挖的天数和每天挖的米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适当渗透一些函数思想。   2、P15.6,多媒体出示  (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半价出售“的意思,求出每件玩具的半价是多少。   (2)组织讨论能买道哪些玩具。   (3)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   3、P16.9   (1)组织学生讨论第一个问题,明确所买的商品的理由。   (2)组织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两步计算求出问题。 二、课内练习1、学校新买来840本故事书,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多少本? 2、三(4)班有4个小组,每组8人,平均每人采5个昆虫标本。他们班一共采集多少个昆虫标本? 3、电器商店里,电饭锅原价250元,电话机原价180元,收音机原价480元,洗衣机原价780元。为了促销,现在所有电器一律半价出售。400元钱能买到哪些电器?最多能买到几件? 4、P16思考题   (1)学生分组完成或独立完成。   (2)组织讨论   左题可先根据除数和十位商的商求出它们的积,再根据十位上的余数2算出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然后根据个位上的余数2,填出被除数个位上的数9。   右题商的百位上只能是1,十位上只能是0,个位上可以是2~9中任何一个数。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6.7、8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教具准备

挂图、计分表等。

活动建议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4

七、轴对称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  教学时间:2课时       1、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P56-6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用具:彩纸、剪刀、钉子板、图片。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6-6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出示蝴蝶图片的一半),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了起来,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使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吗?   学生选择图片,问:为什么选择这一种?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行,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剪下的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3)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了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4)课件演示   (5)指名说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步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   (3)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和预习的结果相同吗? 3、课堂操作练习:想办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1)学生回报预习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2)课堂组织再次操作练习(3)教师指导,拓展操作空间,并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2 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2、想想做做1,多媒体展示   学生独立判断,教师介绍第4个图形。 3、操作:   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示作品。 4、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互查预习效果。 5、想想做做5   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 6、想想做做3   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7、想想做做6 四、全课总结   谈话: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请阅读P60~61的“你知道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             2、奇妙的剪纸 教学内容:P62-6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剪纸作品、剪刀、彩色纸片。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6-61,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作品赏析 1、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剪纸作品。 2、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 3、问:你最喜欢刚才的哪一幅剪纸?   教师相机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 二、作品分类 1、观察分析。   谈话: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使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   小组讨论,学生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以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 2、研究方法   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拿出其中以一次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问:这张剪纸是什么图案?你知道这样漂亮图案是怎样剪成的吗?   组织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剪纸。 三、作品创作 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   教师指导枫叶图案:   一次对折――沿外边画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同桌进行交流、评析,将优秀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小结:剪纸时对折要整齐,画样要美观,用剪要稳当。 2、二次创作   出示P62下方的剪纸步骤。   提出要求:按照要求及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   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作品。   小结:我们通过学习剪纸,发现了很多方法,但基本都是每次只剪出了一幅图案,想一想,能不能一次剪出多幅图案呢?   P63长方形剪花边――叠剪图案 3、独立创作   谈话:剪纸的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阳刻(剪去的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保留轮廓线)、阴刻(剪去轮廓线保留其他部分)、阴阳混刻。   要求:可以用对折的形式创作,也可以不用对折进行创作,对纸张的样式也不受限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幅或两幅作品。 四、全课总结 1、启发: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规律:凡是对折后完成的剪纸作品都是轴对称图形,不对折而完成的图形却不是。 2、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折痕就是图形(图案)的对称轴,折痕的两侧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五、课后作业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5

五、观察物体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  教学时间:2课时 1、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41例题,P41-42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1例题,P41-42想想做做1-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教学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 2、出示:     问: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其中一个形状吗?(学生操作) 二、尝试探究 1、谈话:从左向右依次观察这3个物体,从正面你看到了什么向状?把它画下来,这些形状相同吗? 2、谈话:如果从侧面看,看到的.形状还是相同的吗?请你画出来。 3、问:如果从上面看呢?你能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吗? 4、小结:   问:我们换了三个方向观察,看到了多种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解决问题 1、活动1   ⑴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你能照着样子摆出来吗? ⑵问: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⑶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班内展示,共同评价。 2、活动2   ⑴出示图形   ⑵问:观察左边的图形,下面的形状分别使从哪一面看到的?   ⑶问:观察右边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3、活动3:完成想想做做3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又什么感受和收获?             2、练习课 教学内容:P42-43想想做做4、5、6、思考题 教学目标: 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2-43想想做做4、5、6、思考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想想做做4,多媒体出示 (1)出示题中各图形,并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拼搭。 (2)独立思考,完成题目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级反馈,组织讨论。 (4)预先自学时那些是你想到的,那些是你没有想到的? 2、想想做做5   (1)出示题中楼房模型图,并思考每个模型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 (2)让学生独立进行拼搭。 (3)组织交流与讨论。为下一题数小正方体做知识上的积累。 3、想想做做6   (1)多媒体出示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独立数一数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2)组织讨论与交流,对存在意见分歧的用小正方体摆一摆以确认结果。   (3)教师小结。 二、拓展延伸 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体,怎样拼搭?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从上面和正面看都是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最多要用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3、小亮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出了下面几个立体图形。   ⑴从上面看,哪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 ⑵从正面看,哪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 ⑶从侧面看,哪两个物体的形状相同? 4、P43思考题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2)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3)最后班级进行交流、反馈。   (4)教师小结。 三、  全课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帮你解决的吗?   课前预习对我们的课堂学习有帮助吗? 四、  课后思考   你能数出下图中共有几个小正方体吗?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xx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2.使学生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让学生猜是什么节目,在什么时刻播出。

2.呈现新闻联播片头视频,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初步揭题。

3.出示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各自的理解。

 二、比一比

1.分组研究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讨论喜欢哪种记时法。

2.比较两种记时法的相同点,初步了解转换方法。

 三、互换

1.学习把24时记时法转换成12时记时法。

2.学习把12时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四、强化零时

1.出示直线,指出用这条直线表示时间,要求在直线上表示今天的一些时刻。

2.讨论一天的时间从几时开始。

3.小组讨论关于0时的几个问题。

五、回顾与质疑

1.回顾上述学习过程,让学生谈谈收获。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

六、应用

1.讨论银行营业时间。

2.讨论火车票上的发车时间,以及去火车站的时间。

七、游戏

用手臂表示指定的时刻。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P25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

例4以计算100元钱可以购买多少本练习本为背静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使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除法验算除法,并且学会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明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检验的习惯;(2)使学生进一步利用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品质和认真仔细学习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在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验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图,结合实际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商自主探究,允许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引导法与启发法相结合

学法:探究法与发现法相结合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挂件、口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活动激趣。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钱一本呢?

师:如果你现在有100元,能够买几本红笔记本呢?又能够买几本蓝笔记本呢?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大家的购物活动开展得不错。我们通过购物活动,进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购物活动中,会不会出现一些错误呢?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多。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为了提高正确率,要注意验算,千万不能出现错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红笔记本每本7元,蓝笔记本每本5元。

生个别汇报。

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知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购物情况。

师:小明和小华都拿着100元钱分别去买红笔记本和蓝笔记本,小明买了14本红笔记本,售货员找回他2元钱,而小华刚好买了20本蓝笔记本。

师:根据上面的购物情景,你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吗?

师:他们算得对吗?我们要如何判断对错呢?这时候,除法的验算就派上了用场。和你的同桌说说看,你想怎么样验算,然后动手试试看,你的方法管用吗?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说得真精彩,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个别汇报。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讨论、试一试,个别学生汇报:

①重新再算一遍

②用乘法计算:

14×7+2会不会等于100,会的话就是正确,不会就是错误的。第二个也是一样。

生可能回答:乘法。

设计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合作的学习空间、培养质疑问难的学习态度。

师:谁能到黑板上来验算给大家看一下。

师:为什么第一个验算还要加2,而第二个的验算不要加上任何数呢?

3、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觉得在要验算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确的,应该要用什么方法呢?

师:在验算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师: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大家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了。 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第一个算式有余数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没有余数,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数。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结果有余数,验算时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数。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练习六第3题。

师:同桌两个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别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数为0的数。

师:你们还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吗?

3、练习六第4题。

师:租9辆车够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4、练习六第7*题

师:因为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也就是说每2个成人带1个儿童,每三个人中有1个是儿童,那么456人中有几个3人呢?

生独立计算,并且验算。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同桌互相帮助,个别同学汇报。

生可能回答:

①389÷9

②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个)

练习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知识的飞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呢? 生自由汇报。 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加深学生学生的记忆。

板书设计:

除法的验算

100÷7=14……2 100÷5=20

20×5=100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时,我积极创设生活中购买图书这一情境,让学生口算、笔算用100元钱最多可以买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识》(7元/本),然后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性学习——怎样检验计算的正误?从而激发学生探索验算的方法,领悟验算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进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吨的质量观念。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和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3、初步经历质量单位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巩固千克、克、吨的认识。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某超市招聘售货员的考试,要求应试的人员必须掌握最基础的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刚好我们才学过了这方面的知识,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称物品,认秤。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下面两样物品称出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2、贴标签。

以给商品贴上质量标签的游戏形式出现,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补标签。

教师创设情境:“下面这些物品和动物的质量标签上的质量单位漏写了,你能把它们填补完整吗?”学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千克、克、吨”,集体完成,并请学生陈述自己的理由。

4、比较下面物品的轻重。教师用第3题中单纯的式子变为比较两种标明质量的物品轻重,吸引学生参与。

复试

1、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理解图意;尝试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8题。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同桌交流。

4、第9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后全班交流,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称5次;先称30克,再称20克;先称2个20克,再称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吨=(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吨70千克=( )千克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第11题。这道思维训练题蕴含着代换的数学思想,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苹果梨子摆一摆,增强直观性。解题思路是:3个苹果和3个梨合起来刚好和9个桃子一样重,所以1个梨和1个苹果应和3个桃子一样重。学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9

5、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p.85-8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正方形面积计算,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进而自己推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2、构建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之间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操作、比较、认知: 1、取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问:谁来用数学语言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正方形? (边长1分米,面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昨天我们学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不能用计算公式来得到“1平方分米”呢? 随学生回答板书:1×1=1平方分米 2、摸一条边,问:这边长1分米,还可以怎么说?(10厘米) 那利用计算公式,可以怎么算? 板书:10×10=100平方厘米 3、问: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估计有的学生会受长度单位进率的影响,会认为100平方厘米更大 (2)应该会有学生想到正方形没变,它既然可以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描述,那这两个结果应该就是一样的。 指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不一样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3、在黑板上画一个边长是 1米的正方形,问这边长可以怎么说? 依次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请大家分别用这三种边长,来计算出面积。 交流时依次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以手指帮助记忆。强调:长度间隔1个0,面积间隔2个0。 4、学生在书上填写: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5、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发现问题,及时请学生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6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完成想想做做2: 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2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学生独立完成上面2题,完成后同桌交流指正。 一起读一遍。 3、想想做做3:公园内的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4米,宽4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学生独立做完后交流。交流的时候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 4、广告牌(长90厘米,宽50厘米),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格式正确解答。 三、思维训练: 思考:把一张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纸,分成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怎样分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 解读:怎样分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学生动手试一试,并交流。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想想做做2、4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 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11

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36-3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6-37,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讨算法 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⑷小结。 3、试一试: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检查预习作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1)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2)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3)小结: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1)多媒体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   (2)提倡多种方法解答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想想做做2             7、练习五 教学内容:P38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8,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38.1   学生独立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出题目指名口算,并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38.2  (1)检查预习作业,同桌互评  (2)评讲对比:找题每组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简便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P38.4   学生独立估算结果后班级交流并要求说说估算的理由。 4、P38.5  (1) 组织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表格的计算。  (2)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问:你发现了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二、课堂练习1、电风扇的价格是99元,电冰箱的价格是电风扇的25倍。电风扇比电冰箱便宜多少钱? 2、学校买来4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的价钱是70元,每张椅子50元,学校共用去多少元 ? 3、一只母鸡平均每月生鸡蛋25个,照这样计算,  ?   (你能编一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吗?二步计算的呢?) 三、拓展练习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新华小学的70位老师带领26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有学生52人。电影院一共有1240个座位。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 3、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63,原来的数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8.3、6                           8、单元复习1 教学内容:P39第1-4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9第1-4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9.1   学生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出得数并说出口算方法。 2、计算并验算   12×24 52×38   64×20 38×50   分组练习,并要求说出笔算方法。 3、P39.3   出示题目,同桌同学互相进行估算后,再指名估算结果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以上三题使学生体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自不同的价值。) 4、P39.4   (1)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后评讲。   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3)小结(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结果尽管只是近似的,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 二、课堂练习1、27×78的积的个位是(  )。 2、75×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65×14的积是(  )位数,积的最高位是(  )位。 4、小红想了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乘16后得到的数在480和64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  )。 三、拓展练习1、根据18×4=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8×40= 4×1800= 40×18=   180×4= 18×400= 180×40= 2、找规律,用规律:先观察左边的三组算式,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结果。   15×15=225 45×45=   25×25=625 55×55=   35×35=1225  75×75= 3、选择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39.2                           9、单元复习2 教学内容:P39-40第5-9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39-40第5-9题,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P39.5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体会积的大小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2、P40.6   出示表格,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说出数量关系。 二、课堂练习1、《少年文艺》的32页有19行,每行有28个字,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大约放20本书,15个这样的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 3、小红买了4卷胶卷,每卷可以拍36张;小方买了6卷胶卷,每卷可以拍24张。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 4、工人师傅带来320盏灯,准备给70个灯柱安装灯泡,每个灯柱上装5盏,带来的灯够不够?(你能用两种方法思考解决吗?) 三、拓展练习1、P40.思考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得出规律。(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2、一个小桶能装19杯水,一个大桶能装4个小桶水。问:一个大桶能装多少杯水?一个打通比一个小桶多装水多少杯? 3、小华买了一杯珍珠奶茶,连杯共重 450克,吸了一半后,连杯重235克,杯重多少克? 4、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上,每条边上都种了52棵树,但四个角上都只有一棵树。问这块土地上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40.7、8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1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

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篇13

2、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2-103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02-103,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3角=(――)元=( )元 9厘米=(――)分米=( )分米 5元6角=( )元 3米8分米=( )米 0.4元=(――)元=( )角 0.7米=(――)米=( )分米 8.8厘米=( )毫米 2.5元=( )角 二、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1)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雪糕、蛋筒、棒冰、冰激凌的价格) (2)了解了这些信息,你有些什么问题? (3)学生提问,师给与评价,并将问题引导到 “雪糕和棒冰,哪个贵一些?”上 板书:0.8 0.5 你会比较吗?说说你的想法 a、0.8元是8角,0.5元是5角,8角大于5角,雪糕贵一些。 b、0.8=810 ,0.5=510 ,810 >510 ,雪糕贵一些。 板书中填入大于号。 (4)你会比一比雪糕和蛋筒的价格吗? 板书:0.8 1.2 你是怎么比的?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交流,(注意适当提高对学生表述的要求)。 (5)你还会比一比谁和谁的价格? 前后四人一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6)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板书课题),说说看,可以怎样来比较?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来说:一是整数部分都是0,二是整数部分不是0,但不要刻意抽象出法则,机械记忆。) 三、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先确定厘米数,再换成分米数,然后比较大小。 2、想想做做2: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理由。 3、想想做做3: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是表示涂色部分。 4、想想做做4: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5、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 6、想想做做6:三个数量可以引导学生从大到小排列,并用大于号连接。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想想做做5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P104-105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04-105,用铅笔进行自学练习,书上不好填写的做到自己的预习本上。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演示例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  指名分析图意,并列式 0.5+0.7= (2)同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指名回答 (4)教学竖式计算 (5)小结 2、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尝试用竖式计算 买一碗面条比买一碗馄饨要多付多少元?你能用竖式计算吗? (2)  集体交流 3、教学“试一试” (1)  同桌互相提问,相互解答。 (2)  班级交流并小结 三、  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 2、指名板演想想做做2,同桌互查预习作业,反馈订正。 3、讨论完成想想做做3、4 4、指名口答想想做做5,检查预习效果。 四、  课堂总结 五、  作业 想想做做2、3

相关推荐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经过一番调研和整理编辑推出了这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形成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以下资料进行参考阅读!...
    2023-09-30 阅读全文
  •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学好了,也就有了基本的生活计算能力,作为一个认真负责任的数学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到底,每一个老师都不能忽视教案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2023-08-15 阅读全文
  • [热门]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00字模板 严而不苛,宽而不纵,用爱心、耐心、细心陪伴学生。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否很多人都在思考写教案该从哪里入手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12-17 阅读全文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九年义务教育课...
    2023-05-11 阅读全文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
    2023-01-30 阅读全文

经过一番调研和整理编辑推出了这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形成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希望大家能够善加利用以下资料进行参考阅读!...

2023-09-30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学好了,也就有了基本的生活计算能力,作为一个认真负责任的数学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到底,每一个老师都不能忽视教案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

2023-08-15 阅读全文

严而不苛,宽而不纵,用爱心、耐心、细心陪伴学生。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否很多人都在思考写教案该从哪里入手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12-17 阅读全文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老师的压力,提升教课效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九年义务教育课...

2023-05-11 阅读全文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教师通常会准备好下节课的教案,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

2023-01-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