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种小树的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05

小树教案。

老师会按照课本的重点教学内容,把它们整理成教案课件,我们要尽全力去完善每一个教案课件。 教学的所有环节都离不开教案的扶持。 这是一篇相当好的“种小树的教案”网络文章,值得每个人的推荐。如果这个网站对您有所益处,不妨现在就收藏起来,以便于未来参考使用!

种小树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激发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有表情地演唱。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

教学过程:

1、音乐表演游戏"小树叶"

(1)听音乐根据春夏秋冬小树叶的变化在教师的带领和提示下进行表演。

(2)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秋风起来了,秋风起来了,小树叶被风吹得发出了什么声音?沙沙沙沙的响呢,你听。(发声练习"小树叶沙沙")引导孩子感受强弱和音高的不同。

2、 教师范唱

师:"小树叶沙沙的在响好象在说话,它遇到了什么事情了,说了些什么?你想不想知道?^答~`案在老师唱的一首歌里呢,快坐下一起听一听。

3、学习第一段歌词

(1)范唱完提问:"小树叶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学生回答。

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它会害怕吗?我们一起问问它。 "(引导孩子们感受小树叶是在给妈妈说再见呢,用轻的亲切的声音来表现沙沙沙。)

(2)语言节奏学说歌词教师:"咱们一起说说小树叶发生了什么事情。

4、学习第二段歌词

(1) 教师范唱第二段。

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你说它会回来吗?那什么时候会回来?我们听一听小树叶是怎样说的。”

(2) 语言节奏学歌词

师:"听完了,你觉得它是一个怎样的小树叶?勇敢的小树叶是怎样说的?"

5、师完整范唱

师:"这首歌曲有两段表现了小树叶不同的心情,我先来给大家唱一唱。"

问:"刚才我唱的时候,第一段的沙沙沙和第二段的沙沙沙有什么不一样啊?"(第一段小树叶好像在对妈妈说再见,声音比较轻,而第二段小树叶在勇敢对妈妈说它会回来声音很洪亮,让所有得人都能听到)

6、完整的演唱师:"你喜欢这片勇敢的小树叶吗?那你来唱一唱,用你的声音来表现出勇敢。"

6、尝试领唱和伴唱

(1)师领唱生伴唱教师戴上小树叶的头饰扮演小树叶来领唱,小朋友来伴唱,就只唱最后一句沙沙沙。(提示用不同的声音和感受来演唱)

(2)个别领唱师:"谁想扮演勇敢的小树叶上来表演表演?

三、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居然在听音乐的时候,有个孩子哭了。他告诉我:“这首音乐让人听了心里难受”。虽然孩子没有能够很好的说准确,但是我能感受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小小年纪的孩子居然也会因为听了音乐而伤心,而且还落下了眼泪,可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孩子的情感教育,哪怕是年纪小的孩子,他都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

种小树的教案 篇2

《爷爷和小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三个自然段五句话,写天冷了,爷爷爱护小树,照顾小树;天热了,小树给爷爷遮挡烈日,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根据课文特点和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本课第一课时可通过“看、读、演、议”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应该爱护小树,初步懂得一些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衣裳”、“绿伞”在句子里指的是什么;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3.学会本课生字词。认识“小字头”和“四点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知道“爷爷真好”,“小树真好”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够积极参加讨论并且发言。

教学过程:

一、看——了解图意,培养观察能力

出示多媒体课件:

1.爷爷给小树“穿衣服”的活动画面,孙子好奇地问爷爷什么。

2.爷爷在树下摇扇乘凉的活动画面,孙子高兴地在树下边跑边叫。

边出示图画边指导学生整体看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再分别说说图上是什么季节,小树长得怎么样。爷爷在干什么。孙子会问爷爷什么,爷爷怎么说。可同位互说,指名说,把话说完整、说清楚。

二、读——弄懂课文,培养读书能力。

课文较短,且通俗易懂,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可这样引起读的`兴趣:刚才同学们看得认真,说得更好,书上有没有你说得好呢?

1.图文对照,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把本课生字和要求认识的字在文中画出,并多读几遍。

3.检查读书情况

(1)利用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检查读书时可指名分段读、同位对读、指读全文。注意纠正平、翘舌音,轻声音节的读法。注意指导长句子的读法。

4.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5.细读课文,引导自悟。

(1)说说小树在哪里。

(2)天冷了,谁帮谁做了什么?“衣裳”指的是什么?小树还可以穿什么“衣裳”过冬?

指导学生怀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图文对照,自学第2自然段。

天热了,谁帮谁做了什么?

“绿伞”指的上什么?并用“绿”练习说话。

朗读提示:图上的爷爷和孙子心情怎样?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4)齐读第3段

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

指导学生用赞扬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

6.赛读。

经教师指导,同学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这时可让同学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再比,可配上轻快的音乐。

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学生读熟,读出感情后,可再进行背诵练习。

三、演——深化理解,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灵活运用,借助文中直观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对话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热情。

创设情境:大屏幕展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在黑板上画出大大的房子,并配以合适的音乐。

让学生3人一组分别扮演爷爷、孙子和小树。尽量让更多的小组有机会上台表演,要求在课文基础上有所发挥。

例:

孙子:爷爷,外面这么冷,您在干什么呢?

爷爷:我们冷,小树也会冷的,我要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它就不会冻坏了……

小树:(微动着树梢,用双手做树梢)谢谢爷爷,我真的不冷了,以后,我也会帮助您的。

四、议——发散思维,增强环保意识

1.小树和爷爷的关系怎样?

2.如果没有人的帮助,小树会怎样?村木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3.你帮树木做过什么?今后打算帮助树木做点什么?

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总结。

种小树的教案 篇3

课时要求:

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以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③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④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

(2)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句子

“爷爷真好,小树真好”。是本段仅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就要联系全篇课文去想,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理解句子的意思就是要放在课文中去想。请你用这个方法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说说。

3。指导读。要把夸爷爷,夸小树的语气读出来。

(四)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中休息——

(五)继续学习五个生字的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热”。

(1)先告诉学生“热”字下边是个新偏旁,叫四点底,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的“丸”不要丢点。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热要写得上大下小,上边左右部分一样高,一样长。下边的四点底,一个点向左,三个点向右,两边点大,中间的两点小,四点要写得和上边部分一样宽。

2。出示生字“绿”。

(1)指名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些,右下是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绿”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稍矮;左短右稍长;右边第三、七笔从横中线起笔。

3。出示生字“真”、“冷”、“好”。

先指名记字。提示“真”字的里边是三横,“冷”字最后一笔是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范字,各写一个生字。

4。巩固学过的八个生字。

(1)认读,重点读“热、绿、裳、真”四个字,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试默八个生字词,不会的字可以看板书写,做出不会写的记号。

(3)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试默情况,同学们练习刚才不会写的字或错字。

(4)正式默写全课生字。

(五)总结

《爷爷和小树》这课书学完了,同学们学得很好,做到认真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识字,理解词,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课文中想意思,这样学语文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读懂课文。

四、教学提示

1。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句子在课文里的意思。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结合句子想词的意思,结合课文想句子的意思,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把教学重点转移到看图理解词句方面去。

2。要从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课文的实际出发,妥善安排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光让学生听不行,最好把重点要讲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耳听、眼看,然后模仿练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听懂、学会。

3。识字要寓于阅读之中,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掌握音形义的过程。本课八个生字要通过试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难点,让学生针对难点练字,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种小树的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虽然3.12日植树节刚刚过去了,但人们对植树的热情并没有减,周六周日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郊外种树,非常快乐!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不爱护树木,随意破坏小树的行为发生。为了教育孩子们从小爱护树木,保护绿色家园,建立环保意识,我特意为孩子们选择了这节《爱护小树苗》的音乐活动,希望在唱唱玩玩的活动过程中能够让孩子们养成从小爱护树木,愿意和小树一起长高长大的理想和愿望。

【活动目标】

1、知道3.12日是植树节,愿意参加植树,增强爱护树木的情感。

2、喜欢演唱歌曲,能用不同的语调演唱出歌曲中焦急、迫切的心情。

3、理解歌曲的内容,能唱准切分音,并尝试给歌曲编配动作。

【活动准备】

1、挂图两幅

2、歌曲优盘一份

3、树木头饰一个

4、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交谈,导入音乐活动。

师:小朋友知道3.12日是什么节?你喜欢种树吗?当我们看到有人破坏小树时应该怎么做?

二、观看挂图,请小朋友们看图讲述。

师:图画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谁做得不对?我们应该向谁学习?

教师复述孩子们说过的故事情节,为幼儿理解歌词和演唱歌曲做准备。

三、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请小朋友们欣赏。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唱的是什么内容?

2、教师播放音乐磁带,幼儿继续欣赏歌曲,同时允许幼儿小声哼唱。

师:小朋友,要注意用不同的语调把小朋友的心情唱出来,如:迫切、焦急的心情等。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练习歌曲中的切分音部分。

3、请幼儿给歌曲编配动作进行演唱,并请表现积极的幼儿上前面来示范。

4、请幼儿三个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进行表演唱。

由一名幼儿扮演小树,两名幼儿扮演小朋友,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即兴表演,同时进一步懂得要爱护小树苗,关心小树苗。

四、观看课件,了解哪些是破坏树木的行为。

师:有些时候,也许我们人类并不是故意的,但对小树造成了伤害,我们今后应该如何避免呢?

师:哪些又是对小树有益的行为和举止?

【活动延伸】

1、老师带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了解哪些是对小树起到保护的行为,哪些又是对小树不利的行为,并请幼儿想出办法进行解决。

2、将幼儿《种树》、《浇花》等绘画作品张贴在主题墙上,大家共同观看欣赏。

种小树的教案 篇5

不久前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小树有多少棵》一课。下面是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书中的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3捆小树,每捆1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三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树有多少棵?(师板书)谁能列出算式?

生:3×20。(师板书:20×3)

二、合作探究

师:20×3你会做吗?(生纷纷举手)你会算了,还有第二种、第三种算法吗?先想一想再到小组中和伙伴们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小组合作)

师:(合作后)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20×3的?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一个20,再在20的“0”下面写一个3……(生说,师板书竖式)

师:你列出了竖式,但没有算出结果。(师将竖式擦掉)谁还说?

生2:我先用2×3=6再把后面的“0”落下来。

师:为什么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后面呢?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

生:(合作后汇报)2×3=6后面少了一个“0”要加上。

师:也就是说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个20是60,所以用2×3=6的后面要填上“0”。还有没有其它 的方法去做?

生:3个20相加,20+20+20=60

师:她是用加法来做的,可以!

生:20+20=40 40+20=60

师:实际上他们俩个的方法是一样的。谁还有?

生:20×2+20=60

师:他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20×3。

练一练:(一)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出示 3×2=6 5×6=30

30×2=6050×6=300

300×2=600 500×6=3000

学生先口算再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找两名同学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

学生汇报,师总结规律: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教学末尾写上几个“0”。

四、做游戏。

规则:在数1、2、3、后,一生拿出一张一位数卡片,另一人拿出一张整十数的卡片,看谁先说出它们的积。(先一生与老师板前示范,再同桌游戏)

五、练习提高。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师:2篮枣多少个?(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总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后感受:

学习之处:

1、课堂上少了花哨的形式,有的只是朴实的教学。

2、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请你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看谁在认真倾听”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注意在教学的细小环节之中对学生进行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3、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练习中求 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这里老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优化问题。老师没有直接说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复杂,而是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真正的体现了优化的主体是学生。

种小树的教案 篇6

教材透视: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课文内容简短,层次清晰。从冬天和夏天两个方面写了小树与爷爷的关系,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课文简短,内容通俗,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切实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准确地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结合朗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认识10

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4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树立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理解重点词语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了解人和花草树木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爷爷和小树的头饰。

2、收集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人类为保护树林做了哪些事的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或挂图:猜想一下这两幅图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先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再猜想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板书课题)说说你怎样记住爷字。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问: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中写的是谁吗?(指名回答)

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学了课文以后你就会明白了。(教师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

二、对话平台

(一)初读

1、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大声地读一遍课文,然后说给同桌听。

2、再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围的小朋友请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文,集体评议,说说在爷爷和小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整体感知课文,学会倾听,边听边思考,正确评价他人。)

(二)识字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10个生字,你现在认识了几个?是怎样认识的?

(了解学生的认字情况,交流识字途径和识字方法,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2、出示到、冷、伞、热你能说出这些字的偏旁吗?你怎样记住这四个偏旁?

3、拿出生字卡片组内先交流识字方法,然后互考。

4、比比谁的小主意最好,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吗?(比如用熟字换部件、换偏旁,用事物的样子记住字形,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识记等等。)

5、开火车读生字生词。

6、游戏:找朋友。

(将本课生字的偏旁和部件分开,做成头饰,让学生找朋友,组成本课的生字。)

(三)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请小朋友找一个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一听谁读得最正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暖和的和读huo,不要读成hé,要反复纠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讨论

1、思考:通过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采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指导写字

1、出示不、开,认读。你会写这两个字吗?(书空)

2、引导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看每一笔都写在什么位置。

3、指导书写。(提示:不字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起笔。开第三笔是竖撇。)

4、自由练写。(提示边写边观察,注意写好每一笔。)

5、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佳作品在全班展出。

(让学生养成正确写字的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游戏: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对抗,比赛认读生字和生词,其他同学当评委,最后的胜利者是小擂主。(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二、熟读课文

1、看课件或插图,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如:分组读,同桌练读,你读我听,男女生赛读,等等。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练读,要耐心地纠正学生的字音,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课件演示冬天的情景,说说小树在寒风里会说什么?爷爷是怎么做的?边读文边想一想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3、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树是怎么做的?他会说些什么?边读边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可做动作理解)爷爷在树下乘凉心情怎么样?让学生读中体会。

(再现课文的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渗透读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爷爷美好的心灵,感悟人与树之间的和谐关系,突破了教学重点。)

4、课文表演

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情节。

(根据学生爱表现、好玩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知识积累

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的词语: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树、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你能仿照例子把后面的横线补充完整吗?

四、小结

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并且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

五、写字

1、出示四、五,指导认读。请你试着写一下这两个字。(书空,学习新笔画竖弯,引导学生注意四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分析笔画的分布情况,特别是要注意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

(使学生逐步养成从整体观察,从主要特征着眼的好习惯。)

3、教师范写。(注意示范竖弯的写法:竖要直,转弯要圆,不要写成竖折。五第二笔是竖,行笔略向左斜。)

4、学生练写。

(在写字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个别辅导,要结合学生的书写困难,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5、评议。

六、扩展学习

1、课件出示小树遇到长虫、干旱、缺乏养料、有人伤害等画面,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树?

2、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人类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的资料。开小记者会。(此项活动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利用活动时间进行。)

种小树的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学生不但可以从课文中识字,还可以通过朗读,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激发对大自然,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会写“不”、“开”

2、 认识自然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规范书写生字“不、四”。

教学难点:

识字: “给”受方言的影响可能容易读成“gě”,“热”和“穿”翘舌音不易对好,“暖”“冷”的鼻音边音不易区别。

写字:“不 开”撇的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殷老师,见到你们真高兴!今天将由我带大家去语文王国游玩,不过,只有拿到游玩门票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去游玩哦!

1、入场券考题:说相反

2、入场券考题:认读拼音

3、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顺利拿到门票了,欢迎大家来到语文王国。语文王国里有个故事城,今天给我们讲爷爷和小树的故事。(出示题目,学习生字“爷”。A、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学生读准爷爷,强调: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样的人物称呼要读轻声。B、出示爷爷、爸爸,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认识偏旁父。)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故事城

1、范读

同学们,爷爷和小树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第69页,听老师读一遍。注意:身体坐直,书本拿好,听清楚老师的读音,你们心里跟着读,可以做口型,但是不能出声!

2、自读

你也可以像老师一样,认真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吗?请同学们打开书69页,自己读读吧。

三、合作研习

1、认识自然段,学词读文

A、刚才读课文,你发现了没有,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是的,这篇课文里第一次出现了“自然段”(板书),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这三个字。

B、那什么是自然段呢?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的格式就是一个自然段。我们边读课文边学习。

C、谁来读课文?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就是第一自然段,照老师这样在自然段前面写上“1”。谁再接着读?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就是第二自然段,我们在自然段前面写上“2”。谁还接着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这就是──第三自然段,我们要在自然段前写上 “3”。

D、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故事城里的爷爷真关心小树,你看(出示课文插图1,出示句子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正因为爷爷关心小树,所以(出示课文插图2,和长句子小树给爷爷撑开绿色的小伞。

师:我们也要像故事城里的爷爷一样爱护树木,树木才会快快长大,开花结果的!

2、巩固识字

你看采摘园的果树长得多好(词语树)。现在,我们把这些红红的果子生字静静地看一看,默默地记一记。看看这些生字我们是不是都认识。

爷爷 一棵小树 到了 送给 穿上

暖和 不冷 开门 小伞 不热

A、 师:谁来摘果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开火车。

师:真好。现在,我们跟这些生字们成为了好朋友,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他们,到时候,别忘了跟它们打招呼呀!

3、指导书写——模仿吧。

我们成功的采摘到了果子,现在欢迎大家来到模仿吧,看你们谁模仿得最像,写得最好今天,今天我们要模仿写的是谁呢?

1、出示不,四,让学生认读、组词。

2、观察它们的结构,说说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范写不,起笔横从左至右,稍微向上倾斜,第二笔撇竖中线右边起笔,收笔轻一点,竖正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的点在田字格的右下格。

4、学生书空。儿歌(动作):活动活动指关节,活动活动腕关节,嘿嘿,我是小小书法家。

5、范写开:开字的两个横的笔画第一横短,第二横长,而且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是竖撇,起笔重,收笔轻,最后一笔的竖要比第三笔竖撇长一点点。

6、学生书空。儿歌(动作):活动活动指关节,活动活动腕关节,嘿嘿,我是小小书法家。

7、学生练写:要求坐端正,摆好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脚放平),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小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刻苦练习,一定会写一手漂亮字。

四、分层习用——加油站

今天我们去故事城、采摘园、展示区,发现语文王国真是一个奇妙而有趣的世界,大家以后要更加认真的学习,就会在语文王国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最后,我们一起去加油站看看:请大家回家后大声的读这篇课文,想想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到底是什么?

种小树的教案 篇8

重点:能用坚定自豪的情感唱准歌曲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难点:歌曲中附点及音音的跨度掌握。

解决策略:以形象的比拟手法引导幼儿掌握音音的跨度,另反复哼唱重点小节。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2.能用坚定、自豪的情感唱歌。

工具及材料:

挂图、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歌曲主旋律

(一)示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春天到了,小朋友们种下小树苗,小树在成长,小朋友们也在成长。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小树比一比,看看谁长得高、长得快。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二)掌握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哼唱歌曲旋律,随音乐拍手。

2.带唱的方式,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3.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

二、环节改革:

在开展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首先练习节奏,由最基础的节奏到歌曲的节奏,有手击打xx’xx’xx’/xxx’xxx’xx’x—’。熟悉了节拍后,用发声la哼唱歌曲旋律,强调重点、难点部分。最后一步就是填歌词,一首歌曲就在这样的发声练习中自然学会了。

三、观察所得: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氛围好,学习热情高。

自身反思:

一贯的教学模式匡住了,孩子的思维,同样也匡住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学单一化、机械化、老套化,在教学中我们该思考的是:以怎样的心态、方式、思维去教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见识,不断地寻找孩子所喜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每一个活动。

种小树的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学会5个生字和一个词语。

2、会认8个字。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教育学生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生字卡片、小红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在篇课文的生字并初读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来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快?(指认5个生字)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齐读课题《爷爷和小树》)

3、复习小。

⑴ (遮住课题小)问:你还记得这是什么字吗?(齐读小)对吗?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它的音。(指名读,齐读)

⑵ 课题里用小组的词是小树。(教师范读)树是翘舌音,要读准。爷爷和小树第二个爷是轻声。(带读,齐读)

二、检查读书

1、自由读。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朗读比赛,谁读得好就可以为本组争得一朵小红花,比比哪组红花多。先请大家自己练习读一读,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也可以向同桌请教。

2、检查读书情况。

3、齐读课文。

4、总结小组获奖情况。

三、读讲新课

1、学习第一段。

⑴ 请小朋友齐读第一段,找找里面哪个字是这篇课文里学过的生字?(口)

⑵ 你会用口组词吗?课文里组的词是(门口),谁家门口?(我家门口),我家门口有什么?(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⑶ 指导朗读。请你用自己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指读、引读)

⑷ 指导背诵。

2、学习第二段。

⑴ 过渡:(打开CAI课件,显示冬天图)这是什么季节?(冬天)(贴:冬天)

对。这就是北方的冬天,那儿的冬天可冷了,天上下着大雪,小朋友都要穿着厚厚的棉衣。在这么冷的天气里,爷爷在干什么?请女同学齐读地二段。(CAI显示飞来小花,挡住衣裳)同学们猜猜,被挡住的是什么字?(衣裳)

⑵ 复习衣字。(重点复习新笔画和新偏旁)

⑶ 提问: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板书;暖和的衣裳)(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联系动画图片,理解暖和的衣裳就是稻草。

⑷ 扩散思维:你还会说暖和的( )(CAI显示暖和的( )句式)(让学生自由说,只要词语搭配恰当)

⑸ 问:穿上暖和的衣裳后,小树怎么样?(板书:不冷)

⑹ 指导朗读: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来读。

⑺ 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小树长出了嫩绿叶子。那么夏天小树又长得怎么样?它又是怎样对爷爷的呢?(男生齐读第三段)

2、提问:小树是怎样做的?(板书:绿色的小伞)

3、指导读:撑开。

4、绿色的小伞是什么?(CAI显示动画图片)让学生看动画图片,理解绿色的小伞就是树冠,也就是树茂密的树叶。问:爷爷在树下怎样?(板书:不热)

5、扩散思维:你还会说绿色的( )(CAI显示绿色的( )句式)让学生自己说,只要词语搭配恰当。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用喜欢的语气读。

检查读,背的情况。

五、环保教育

1、同学们,爷爷这么爱护小树,那我们应该怎样做?(也要爱护小树)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我们的校园怎么样?(很美丽)那你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CAI显示学校绿化地带画面,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美丽的校园风景,讨论后再自由发言。)

2、小结。

刚才,小朋友个个都说得很好,相信你们以后也会做得很棒,那么我们的校园会更美,更绿。你们就很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六、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要求: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2、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小朋友都明白了要爱护小树,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3、作业:做一份关于保护环境的手抄报。

【反思】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从冬天和夏天两个方面写了小树与爷爷的关系,渗透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文字活泼,富有情趣,且配有两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

我在上这节课时活化了插图,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看看图,读读文,读读文,看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在学生字时,让学生想想你在哪里看到过或用到过这些字。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这些字,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生说得很好,我在和爷爷说话的时候要用到爷。我在开门、开窗的时候要用到开。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更在生活中运用了这些生字。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尝到了发现的喜悦、识字的快乐。孩子们也在这寻找、记忆、交流中得到了发展。 我的课堂上的不足,比如:我急于把自己准备好语言展示给学生,展示给听课的老师,而忽略了来自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些过渡语设计得太长,太繁顼,不够简练、明白。

第二就是对于课堂中的每个环节的时间掌握不好,使得在学生字时生怕用时过长,在其中的小环节中只是流入形式。

再一点就是平时的课堂训练不到位,学生回答问题不够踊跃,头一次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本身就紧张,可能传达给学生的信息也使学生们有些紧张,使得课堂氛围有些拘谨。

听了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后,深知自己的差距。虽然有人说:教学是一门令人永远存有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希望我能尽量减少遗憾,争取更好。

种小树的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儿童的口吻生动地说出人和树的关系:人类保护树木,树木为人类造福。

全课共有三个自然段,两幅插图。

第一段写的是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让小树暖暖和和过冬。所配插图画面是:爷爷在认真地给小树的树干捆绑稻草。

第二段写的是天热了,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让爷爷在树荫下乘凉。所配插图画面是:夏天,小树枝叶茂盛,爷爷悠闲地扇着大芭蕉扇,在树荫下乘凉。

第三段赞扬爷爷和小树真好。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课文中的“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爷爷真好,小树真好。”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案

1.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学3个生字;初读课文;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5个生字;指导读第二、三自然段;指导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背诵。

2.课时教案

教学提示

1.本课的训练重点是理解词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句子在课文里的意思。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结合句子想词的意思,结合课文想句子的意思,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让学生看课本插图,把教学重点转移到看图理解词句方面去。

2.要从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课文的实际出发,妥善安排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光让学生听不行,最好把重点要讲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耳听、眼看,然后模仿练习,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听懂、学会。

3.识字要寓于阅读之中,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掌握音形义的过程。本课八个生字要通过试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上的难点,让学生针对难点练字,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第一课时

课时要求:

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掌握其中3个生字的形和义;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

6爷(yé)爷和小树(shù)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小树)随着

树”的图片。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请学生打开书,自己指读课文一遍,做到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读不好的句子可多读两遍,然后看田字格范字认读生字的音,最后看读课文一遍。

2.出示生字小黑板,指名认读全课八个生字。

3.指导学“衣、裳、伞”三个生字的形和义,并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伞”

①先指名按部分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再举起一把伞,引导学生利用伞

②指名说说伞有什么用?(伞可以挡雨,可以遮挡阳光,到了夏天太阳当头照时,打开伞就凉快多了)。

③先指导观察田字格范字,然后照范字写两个“伞”,上宽下略窄;上短下长,第一笔从竖中线起笔,第三、四两笔斜压横中线,最后一笔“丨”压竖中线写。

(2)出示生词“衣裳”

①指名读词,说明“裳”要读轻声。再说说什么是“衣裳”。

②指名按笔画记“衣”的形,然后照田字格范字写一个“衣”字,注意第二笔横要比下边的大撇、大捺写得窄。

③指导记和写“裳”字的形。先告诉学生“裳”字上边是个新偏旁叫小字头,“小字”作字头,竖钩要变成竖,左点往右下点,右点变成撇。再让学生按部分记“裳”的形。指导写两个“裳”字。“裳”字容易写长,让学生观察田字格范字时,要着重让学生看清横中线上是哪些部

上。“冖”和“衣”字的撇捺要写得一样宽。

4.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3个)再指名3人按自然段读,读后组织学生按声音清楚响亮和正确的要求评议,订正读错的地方。

——课中休息——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话: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①这句话写了谁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爷爷)写了爷爷做什么?(给小树穿稻草衣裳)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②句子中的“衣裳”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到把词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的方法。告诉学生要想知道“衣裳”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认真读句子,在句子中找答案。当学生经过读句思考回答正确后,教师要在句子中把“衣裳”指的是“爷爷给小树穿上的稻草”用线画出来,使学生清清楚楚地看到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注意了这个联系,就能确切地理解意思。

③看插图(1)问稻草是“穿”上去的吗?课文里为什么这么说呢?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刚学过的方法认真读句子,想想句中把稻草当作什么,所以才这么说。

(3)指导读。读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裳,穿什么样的衣裳读清楚。

小树有了稻草衣裳怎样?在黑板上出示第二个句子:小树不冷了。指名读,要强调“不冷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先自己试背,然后指名背或齐背。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五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以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教师可用动作演示)。

②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读句子想,因为绿伞是小树撑开的,所以它应该是长在树上的密密层层的枝叶,即树冠。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看插图加深印象。

③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④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

(2)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句子

“爷爷真好,小树真好”。是本段仅有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知道,就要联系全篇课文去想,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理解句子的意思就是要放在课文中去想。请你用这个方法想句子的意思,然后说说。

3.指导读。要把夸爷爷,夸小树的语气读出来。

(四)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简单小结:人和树是有密切联系的,爷爷保护了小树,小树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做许多的事情,如:可以乘凉,可以美化环境,可以净化空气等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爷爷那样保护小树,那多好啊!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中休息——

(五)继续学习五个生字的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热”。

(1)先告诉学生“热”字下边是个新偏旁,叫四点底,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的“丸”不要丢点。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热要写得上大下小,上边左右部分一样高,一样长。下边的四点底,一个点向左,三个点向右,两边点大,中间的两点小,四点要写得和上边部分一样宽。

2.出示生字“绿”。

(1)指名说怎样记字形。重点提示右上第三笔横要写得长些,右下是

(2)指导写。先引导观察范字,然后看范字写两个。“绿”要写得左窄右宽;左高右稍矮;左短右稍长;右边第三、七笔从横中线起笔。

3.出示生字“真”、“冷”、“好”。

先指名记字。提示“真”字的里边是三横,“冷”字最后一笔是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看范字,各写一个生字。

4.巩固学过的八个生字。

(1)认读,重点读“热、绿、裳、真”四个字,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试默八个生字词,不会的字可以看板书写,做出不会写的记号。

(3)教师巡视检查全班试默情况,同学们练习刚才不会写的字或错字。

(4)正式默写全课生字。

(五)总结

《爷爷和小树》这课书学完了,同学们学得很好,做到认真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识字,理解词,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课文中想意思,这样学语文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5、爷爷和小树(亲密、友好……)

冬天

爷爷

穿衣

小树(不冷了)(暖和)

夏天

小树

撑伞

爷爷(不热了)(绿色)

课后反思

种小树的教案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课前准备

1、可拼成本课合体字的偏旁、部件卡片,“棵、穿”的猜字图。

2、课件:文中的图和重点句子。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们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表演《轻轻地》吧!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那么爱护小草,又是怎么对待树木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出示课题《爷爷和小树》)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3、启发学生质疑。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穿、暖、冷、伞、热”。

3、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a.认识自然段。

b.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句:爷爷、冬天到了、暖和的衣裳;读准多音字“和”以及“不”的变调:爷爷和小树、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爷爷不热了。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三、认记生字

1、巩固读音,完成课后“我会连”。(拼音与字连线)

2、识记字形。

a.复习“木、日、自、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b.指导认识“冫、灬、刂、父、人”5个新偏旁。(出示这些偏旁,问:你们认识这些偏旁吗?怎么认识的?)

c.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如: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住“爷(爸)、给(红)”;用看图猜字的方法记住“棵、穿”(第一幅图左边画一棵树,右边画一些果子;第二幅图上面画个山洞,下面画颗牙齿);联系事物(撑开的雨伞)识记“伞”;用熟字加笔画来识记“开(干)、不(下)”;用组词的方法识记“暖、冷、热”。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五、小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自我评价。

2、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送信”游戏,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a.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出示“一棵小树”图)

b.指导朗读,注意停顿。(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2、学习第二段。

a.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b.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c.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d.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像: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呢?

e.指导朗读第二段话。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教师通过前后两次不同语气的朗读,让学生比较,谈感受,从而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读出爷爷对小树的关,u和爱护,以及小树“不冷了”的感受)

3、学习第三段。

a.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变化?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b.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树因为有爷爷的关心爱护,才能长得这么粗壮茂盛)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呢?请看图。(出示“爷爷在树下乘凉图”)

c.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质疑解难。

d.交流。四人小组派代表说说自己小组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相机引导评价。利用学生反馈,重点指导学生看图理解“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e.指导朗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宇“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要斜一点 。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举办朗读擂台赛 。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a.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如:花孔雀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b.出示“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漂亮的——”“雪白的——”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c.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高大的——,弯弯的——,可爱——。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教师可提供实物或画面)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

a.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b.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教学小结:

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教学时,我也重视他们的朗读,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先范读,再学生模仿,教师通过前后两次不同语气发朗读,让学生比较,谈感受。从而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调和语气读出爷爷对小树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小树也来帮助爷爷,这种互帮互助的思想。

喜欢《种小树的教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小树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小编推荐: 中班种树教案(3篇) 活动目标:1、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2、体验用彩泥“种树”的快乐。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活动难点:学会尝试寻找排序规律: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三块大小不一的彩泥,画有小树的绿色卡纸(...
    2022-03-17 阅读全文
  • 小猴种桃树的故事 1、小猴种桃树的故事 “喂喂喂,小白兔,” “喂喂喂,小猴子,” “小白兔,明天我们一起去山坡上种桃树吧?” “好啊好啊!那就这么说定啦!” “好好好,再见!” “再见!” 第二天,小猴子一起床,就发...
    2021-04-16 阅读全文
  • 小白兔种橘树的故事 1、小白兔种橘树的故事 小白兔最爱吃橘子了,所以它特地在自家后院里种了一棵橘子树。 春天的时候,小白兔给橘子树浇水施肥捉虫子,大象看见了忙过来帮他浇水。 斑马看见了忙过来帮他施肥。啄木鸟看见了忙过来帮...
    2021-04-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种树去 一、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了解种树的过程。 2.体验种树的成功感,养成爱护树木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种树歌》。 2.小树苗、小铲子、水壶、花盆、泥土。 三、活动过程:导入-...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教案:各种树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树,能尝试画出各种不同的树。 2.有保护树的欲望,懂得主动关心大树和小树。 二、活动准备: 课前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树、ppt课件、幼儿用的画纸、蜡笔、记号笔。 三、...
    2019-12-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2、体验用彩泥“种树”的快乐。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活动难点:学会尝试寻找排序规律: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三块大小不一的彩泥,画有小树的绿色卡纸(...

2022-03-17 阅读全文

1、小猴种桃树的故事 “喂喂喂,小白兔,” “喂喂喂,小猴子,” “小白兔,明天我们一起去山坡上种桃树吧?” “好啊好啊!那就这么说定啦!” “好好好,再见!” “再见!” 第二天,小猴子一起床,就发...

2021-04-16 阅读全文

1、小白兔种橘树的故事 小白兔最爱吃橘子了,所以它特地在自家后院里种了一棵橘子树。 春天的时候,小白兔给橘子树浇水施肥捉虫子,大象看见了忙过来帮他浇水。 斑马看见了忙过来帮他施肥。啄木鸟看见了忙过来帮...

2021-04-07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在玩玩做做中,了解种树的过程。 2.体验种树的成功感,养成爱护树木的习惯。 二、活动准备: 1.课件、歌曲《种树歌》。 2.小树苗、小铲子、水壶、花盆、泥土。 三、活动过程:导入-...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树,能尝试画出各种不同的树。 2.有保护树的欲望,懂得主动关心大树和小树。 二、活动准备: 课前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各种树、ppt课件、幼儿用的画纸、蜡笔、记号笔。 三、...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