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2023不等式课件14篇

发布时间:2023-09-29

不等式课件。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不等式课件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等式课件 篇1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课件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

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然后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然后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

教学突破: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等关系,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研究问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新课探究:

分析上面的问题: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①若x≥30,应该如何买票?②若x

结论:至少要有多少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

概括:1、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用符号>,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分类:⑴恒不等式:-71+4,a+2>a+1.

⑵条件不等式:x+3>6,a+2>3,y-3>-5.

三、基础训练.

例1、用不等式表示:⑴a是正数;⑵b不是负数;⑶c是非负数;⑷x的平方是非负数;⑸x的一半小于-1;⑹y与4的和不小于3.

注:⑴不等式表示代数式之间的不相等关系,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相对应;

⑵研究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重点是抓关键词,弄清不等关系.

例2、用不等式表示:⑴a与1的和是正数;⑵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⑶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

例3、当x=2时,不等式x-1

注:⑴检验字母的值能否使不等式成立,只要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如果符合不等号所表示的关系,就成立,否则就不成立.⑵代入法是检验不等式的解的重要方法.

学生练习:课本P42练习1、2、3.

四、能力拓展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某电影院票价每张12元,50人以上(含50人)的团体票可享受8折优惠,现有45名学生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为享受8折优惠,必须按50人购团体票.

⑴请问他们购买团体票是否比不打折而按45人购票便宜;

⑵若学生到该电影院人数不足50人,应至少有多少人买团体票比不打折而按实际人数购票便宜.

解:⑴按实际45人购票需付钱_________ 元,然后如果按50人购买团体票则需付钱50×12×80%=480元,所以购买团体票便宜.

⑵设有x人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当x_____时,按实际人数买票______张,需付款_______元,而按团体票购票需付款________元,如果买团体票合算,那么应有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

由①得,当x=45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数据试一试,将结果填入下表:

x12x比较480与12x的大小48

由上表可见,至少要__________人时进电影院,购团体票才合算.

五、小结:

⑴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

⑵对实际问题中探索得到的不等式的解,然后不仅要满足数学式子,而且要注意实际意义.

六、作业课本P42习题8.1第1、2、3题.

补充题:

1.用不等式表示:

(1)与1的和是正数;(2)的与的的差是非负数;

(3)的2倍与1的和大于3;(4)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

(5)的2倍减去1不小于与3的和;(6)与的平方和是非负数;

(7)的2倍加上3的和大于-2且小于4;(8)减去5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2.小李和小张决定把省下的零用钱存起来.这个月小李存了168元,然后小张存了85元.下个月开始小李每月存16元,小张每月存25元.问几个月后小张的存款数能超过小李?(试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并参照教科书中问题1的探索,找出所列不等式的解)

3.某公司在甲、乙两座仓库分别有农用车12辆和6辆,现需要调往A县10辆,调往B县8辆,已知从甲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40元和80元,然后从乙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30元和50元,(1)设从乙仓库调往A县农用车辆,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总运费W元;(2)请你用尝试的方法,探求总运费不超过900元,共有几种调运方案?你能否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

不等式课件 篇2

(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继续经历把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体验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估算意识,体会算式结果所对应的实际意义,渗透建立数学模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认知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哪类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加以解决。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决策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符号化,并根据解集和结合实际情况分类讨论得出合理结论。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解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在解决困难时,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逐步深入;最后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1、课题引入: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将相等关系用数学符号抽象后所得到的“方程”确实是一种有效数学工具,它能让我们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和简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已经基本了解了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带有选择“决策”意义的实际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种数学模型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实际情景1:在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选定营养餐的过程中选中了有两家公司.

这两家公司某种适合初一学生的营养餐的报价均是是6.5元/份,营养含量和服务承诺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

结 合新课标对本小节的要求: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选择的是从数量关系上与教材例题类似的收费问题,并且真实数值与所在年级事情相一致,比书上的例题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特别的,通常此类题目是不给出具体单价的,因为并不影响最后结论,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数学抽象 仍以识别数量的具体含义为主,所以我在此处添加了单价,并增设了问题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维的梯度,为后续的设未知数的“代数化抽象”作适当的铺垫。

问题(1)请你判断,我们年级580人用餐,应该选择哪家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呢?

预案 一: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认清“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所对应的数量意义,将之转化为“付给公司的总金额少”。在此处不排除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缺乏,而对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抽象能力弱。应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感受,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交流,扩大参与思考的广度,获得基本抽象思维的生长点。

预案二:在进行甲乙公司所需费用的计算时,会有分部计算和综合计算两种计算形式,对于那些列综合算式的同学,教师应多给予展示机会,从而帮助其他同学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实际含义;为后续的字母抽象做好铺垫。具体计算学生可以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课堂速度。

预案三:学生还有可能不通过计算,直接猜测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对于这种有可能产生的声音,教师应从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在580人的前提下,超过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 10%的差距,;100人以内(少于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显大于100的10%,所以选乙合算,并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估算的准确性。

结论:580人时选择乙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

问题(2)你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在不知道具体人数的前提下制定一套方案,当其他学校的初一年级也想在这两家公司之间进行选择时,不用重复第一题的计算过程,只要知道人数就马上能根据你方案的结论作出决策呢?

结合以前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设未知数的方法进行符号表达,将非常关键而题目中并未给出的学生人数设为未知数。由于本题的具体分析过程仍然是由学生分析讨论完成,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预案一: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会根据实际意义直接列出综合算式:或

此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在化简不等式的过程中单价并未影响结果(利用不等式性质二将其作为公倍数约去),即:题目中没有具体的单价也不会影响本题的决策。

还可以结合小学单位一的思想化简不等式,引导学生体会并不是题目中出现的所有数量都会影响不等关系,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关于数量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预案 二: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生活经验少的关系,综合思考能力弱,无法快速的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思考受阻,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在第一题的算式意义的提示下,如何分别列出表达甲乙公司所需总费用的过程量代数式。然后在通过将之用不等号连接的方式,来表达两笔费用的大小,降低因综合性所引起的思维梯度, 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步建模”的思维的条理性。

问题(1)如果你是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请你设计该企业在购买设备时两种型号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问题(2)若按固定产量预算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约为20xx吨,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实际情景2的选择除涉及“角色扮演”和“环保”等人文因素的考虑以外,在在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上还有如下考虑,

1、 本题取材于真实的实际生活问题,情景中的符号和数量关系较多,不等关系在文字语言的叙述中显得比第一题更加隐蔽,需要学生更深化的思考才能列出算式,是在第一个情景的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

2、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图表表示的数字信息比文字表达更便于观察和有序思考,感受“有序表达”在实际中的价值。

3、 结合本题每一个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必须要从表格中分析筛选相关的有用数据,(例如:在第一问设计方案时未用到“处理污水量”和“年消耗费”,在第二问中未用到“价格”和“年消耗费”)这种分析和筛选的思考经历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合以前的训练,在思考问题(1)学生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设A型或B型设备的

例如:(1)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A型 台,则B型(10 – )台,由题意知:

在此处,将“限额为105万元”转化为“≤105”是学生要突破的第一关,教师应在次处多展示同学的对“限额为105万元”语言解释,尽可能多的在具有不同经历基础的同学心中将这个抽象过程生活化、自然化。

因为在实际情景中往往要根据未知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为未知数的加一个取值范围的限定,而这个隐含的限制条件往往是学生中所不容易考虑到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问题,

例如:本题中的 是设备的台数,应用非负整数的限制,所以 可取0、1、2,因此有三种购买方案:

①购A型0台,B型10台;

②购A型1台,B型9台;

③购A型2台,B型8台。

此处细节性的思考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更全面的考虑数值的实际意义,促进抽象符号与具体意义在头脑中的融合。

特别的,此处的“0”是学生最容易忽视和丢掉的,教师在此处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当“ ”时,往往是企业最可能选的方案,因为不同的设备涉及到不同的维护问题,单一品种的设备往往更便于管理,这种思考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结合实际作更全面的思考。

问题(2)的思维梯度较前几个问题进一步加大,学生必须理解“节约资金”这个目的的达成 一定是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的,要先通过对(1)中所得的三套方案是否能完成任务加以讨论和验证,然后再涉及计算哪个方案费用更低的问题

在验证三套方案的可行性时,收思维方式的局限,学生往往会选择逐一列举计算的讨论方式,并且由于数量少,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满足(1)的方案不是三种,而是三十种呢?三百种呢?除了逐一讨论以外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帮助我们迅速缩小范围呢?引导学生将所买设备能否完成任务量转化为如下不等关系:

(2)同(1)所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A型 台,则B型(10 – )台,

240 +200(10 – )≥20xx;

因此为了节约资金,应选购A型1台,B型9台。

此处的分析和引导有助于学生体会不等式在有效缩小讨论范围时的实际价值。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有了进一部的认识,并感受到不等式确实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明确的帮助有效数学工具。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不等式课件 篇3

(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继续经历把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体验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估算意识,体会算式结果所对应的实际意义,渗透建立数学模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认知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哪类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加以解决。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决策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符号化,并根据解集和结合实际情况分类讨论得出合理结论。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解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在解决困难时,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逐步深入;最后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1、课题引入: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将相等关系用数学符号抽象后所得到的“方程”确实是一种有效数学工具,它能让我们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和简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已经基本了解了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带有选择“决策”意义的实际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种数学模型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wWw.LIUxue86.COM 出国留学网】

实际情景1:在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选定营养餐的过程中选中了有两家公司.

这两家公司某种适合初一学生的营养餐的报价均是是6.5元/份,营养含量和服务承诺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

结 合新课标对本小节的要求: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选择的是从数量关系上与教材例题类似的收费问题,并且真实数值与所在年级事情相一致,比书上的例题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特别的,通常此类题目是不给出具体单价的,因为并不影响最后结论,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数学抽象 仍以识别数量的具体含义为主,所以我在此处添加了单价,并增设了问题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维的梯度,为后续的设未知数的“代数化抽象”作适当的铺垫。

问题(1)请你判断,我们年级580人用餐,应该选择哪家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呢?

预案 一: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认清“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所对应的数量意义,将之转化为“付给公司的总金额少”。在此处不排除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缺乏,而对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抽象能力弱。应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感受,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交流,扩大参与思考的广度,获得基本抽象思维的生长点。

预案二:在进行甲乙公司所需费用的计算时,会有分部计算和综合计算两种计算形式,对于那些列综合算式的同学,教师应多给予展示机会,从而帮助其他同学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实际含义;为后续的字母抽象做好铺垫。具体计算学生可以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课堂速度。

预案三:学生还有可能不通过计算,直接猜测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对于这种有可能产生的声音,教师应从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在 580人的前提下,超过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 10%的差距,;100人以内(少于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显大于100的10%,所以选乙合算,并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估算的准确性。

不等式课件 篇4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书首先结合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过三个例题说明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最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进行了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难点是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在中学代数中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大值、最小值,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学习和掌握不等式的求解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处理解不等式的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解各类不等式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一些由简单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

1、在构成不等式组的几个不等式中

①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含有同一个未知数;

②这里的“几个”并未确定不等式的个数,只要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行.

2、当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时,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3、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共归结为下面四种基本情况:

【注意】①其中第(4)个不等式组,实质上是矛盾不等式组,任何数都不能使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所以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说其解集为空集。②从上面列出的表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来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三、教法建议

1.解本节的引例及例1、例2、例3时,注意把解不等式组的思路讲清楚,即先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求出解集,再求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求公共部分的过程一定要结合数轴来讲。

2.这节课的讲解自始至终要突出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准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这节课的基础,因此讲新课之前要复习提问这些内容。

3.求公共解集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这些优点.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师可用彩笔在数轴的相应部分描画出来,使学生感到醒目,便于理解记忆。

4.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和两个步骤,不宜做过于难、过于多、重复的机械计算。

不等式课件 篇5

(一)复习提问: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注:这个问题是本节的'引入问题,三角形木框的形状不唯一确定,只要能成为三角形即可.

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c1,c2,c3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可以发现,当木条a和b的长度确定后,木条c太长或太短,都不能与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

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木条c长xcm,则x必须同时满足不等式x10+3①和x10-3②

注:木条c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ca+b,ca-b.

类似于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注:这里并未正式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下定义,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起来,都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类比方程组的解,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可取值的范围呢?

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可以取值的范围.

注:这里还未正式出现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但已点出各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中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

由不等式①解得x13.

由不等式②解得x7.

从图9.3—2容易看出,x可以取值的范围为713.

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13.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

不等式课件 篇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文星中学唐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相结合。

(二)学生学法:观察发现、交流探究、练习巩固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猜一猜:我属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来猜测我的年龄。(学生大胆猜想,利用不等关系分析得出答案。)

(二)、观察发现,竞赛闯关

1、比一比:填表找规律

(学生抢答,教师补充。)2利用发现的规律解不等式组 ?(学生解答,抽生演板。)你可以得到它的整数解吗?

(抽生回答:因为大于11小于14的整数有12和13,所以整数解为12和13。)3填空: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7、c,则 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如果c是一个偶

数,则 c=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更正。)

(三)、欣赏图片,探究新知

1、欣赏“五岳看山”。

2、利用欣赏引出例题(教科书P139例2仿编)

例:3名同学计划在10天内到嵩山拍照500张(每天拍照数量相同),按原来的计划,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人每天比原计划多拍1张,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多少张?

生齐读,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默读,找一找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师引导分析,并提出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

(3)在本题中,可以找出几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几个不等式?(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7x?98

?7(x?3)?98

解答完成后,学生自学课本例2。

3、由例解题答过程,类比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总结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2)、利用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

(4)、检验,根据题意写出答案。.(学生总结,抽生回答,教师补充。)

(四)、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为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五一”部分同学到青城山拍照留念,如果每人拍8张则多于如果每人拍9张则不够问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青城山旅游? ..150张;..180张。

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找到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回答。

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区别:

(学生类比找区别,教师补充。)2练一练(教科书P140练习第2题):一本英语书共98页,张力读了一周(7天)还没读完,而李永不到一周就已读完。李永平均每天比张力多读3页,张力平均每天读多少页(答案取整数)?

学生分析列出不等式组,教师指导。(前面的练习已解出不等式组。)

(五)、畅所欲言,归纳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体会 多媒体展示,本课内容小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秘笈: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

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是:(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2)、利用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3)、解不等式组;

(4)、检验,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六)、课后演练,终极挑战

必做题:教材习题第4、5、6题;

选做题: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1,而且这个两位数大于30小于42,则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解:设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x张,得

① ?3?10x?500

?

?3?10(x?1)?500②

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解得x

3根据题意,x应为整数,所以x=16 答: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16张。

2??

2、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

?

3、解不等式组; ?步骤

??

?

4、检验并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不等式课件 篇7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练习法、自主合作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复习旧知的导入方法。我会让学生回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明确指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为今天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而且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能够快速地进入主题。

接下来是新知探索环节,首先我请学生类比不等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一次不等式下定义。

能够总结出: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接下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不等式x-7>26如何解决的,通过学生回忆总结可以得到:通过“不等式的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得到的。

接下来提问学生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解不等式?让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解题。可以得到相当于可以用“移项”,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每一个步骤,在第二题最后一步,强调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解完不等式,先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并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

从而我们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环节,出示问题,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数集:5x+15>4x-1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的理解。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及时加以疏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意图,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不等式课件 篇8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具体问题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而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出每个不等式,利用数轴求出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从而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通过解几个有代表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总结出求不等式组解集的法则。

运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今后经常用到,锻炼同学们数形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解: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____大于第三边,两边之____小于第三边,设c的长为xcm,则x<____,①x>____,②合起来,组成一个__________。

由①解得_____________,由②解得_____________。

在数轴上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_。

容易看出: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____cm长并且比____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问题2由上面的解不等式组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全班同学可独立作业,也可分组自由讨论,10分钟后交流成果,逐步得出结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组?

1、定义: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便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课件 篇9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相同点:定义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不同点:解的个数不同,一般地,一个不等式有无数多个解,而一个方程只有一个或几个解,例如, 能使不等式 成立,那么 是不等式的一个解,类似地 等也能使不等式 成立,它们都是不等式 的解,事实上,当 取大于 的数时,不等式 都成立,所以不等式 有无数多个解.

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等式的解是指满足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某个值,而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个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

一般地,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多个解,其解集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一个最简单的不等式表示出来,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是 .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因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点上画实心圆.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因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点上画实心圈.

注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应牢记: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1.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知道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的不同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能把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用相应的不等式表示.

通过讲解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的关系,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图形来表达,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美.

2.学生学法:明确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熟练地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特别注意: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不等式课件 篇10

1.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通过类比等式的对应知识,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

2.初步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使用与交流。

活动一:

感知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存在,通过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活动二:

通过类比方程,继续探索出不等式的解、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通过解决上个环节的问题,得出不等式的解,再引导学生观察解的特点,探索出解集的两种表示方法(符号表示、数轴表示),并且培养学生用估算方法求解集的技能。

活动三:

继续探索,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

针对所学的不等式,让学生归纳出特点,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辨析。

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加以解决的过程,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互相质疑提问,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概念、解及解集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小结中,作好引导工作,布置好作业,并作及时反馈。

小强准备随父母乘车去武当山春游。

⑴在车上看到儿童买票所需的测身高标识线。

①x满足______时,他可免票。

②x满足______时,他该买全票。

⑵已知襄樊与武当山的距离为150千米,他们上午10点钟从襄樊出发,汽车匀速行驶。

①若该车计划中午12点准时到达武当山,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②若该车实际上在中午12点之前已到达武当山,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用不等式表示:

⑴a是正数;⑵a是负数;⑶a与5的和小于7;⑷a与2的差大于-1;

⑸a的4倍大于8;

⑹a的一半小于3。

学生回答①这两个由实际生活情境设置的问题,应非常容易.问题②相对①难度加大了,难在题意中的条件不象上面那样直接明了,并且可从距离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七年级学生恰恰缺乏阅读分析题意、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②

学生讨论角度估计大都集中在距离这一角度,教师可深入小组讨论中,认真听听同学们的思路,应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并适当点拨,直到得出两种不等式。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讨论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再给出不等式概念:

像前面式子一样用“>”或“

教师可要求学生举出一些表示大小的式子,学生举出的不等式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含未知数的,如5>3等。教师此时应总结:不等式中可含有未知数,也可不含未知数。

教师根据学生举例给出表示不等关系的第三种符号“≠”,并强调:像前面式子一样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巩固练习是让学生用不等式来刻画题中6个简单的不等关系。学生得出答案并不难,所以该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互相评价,教师可深入到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观察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倾听学生的评价。

问题1在课本中起导入新课作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应用题能力尚欠缺)和题目难度,所以设置问题串,降低难度。这样编排教材我认为更能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从易到难,让学生“列不等式”能力实现螺旋上升。

问题3作用仅仅起巩固上面所学的知识,所以采用书中的一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列不等式能力。

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导入内容,然后层层推进,步步设问,环环相扣,直至推出不等式的概念及概念理解中应注意的地方。这样实现了: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建构数学模型,为后面利用“不等式”这一模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作好铺垫,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

不等式课件 篇11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3、代数式1-m的值大于-1,又不大于3,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2 C.x>1 D.x>-1/2

A.5+4>8 B.2x-1 C.2x-5≤1 D.1/x-3x≥0

A. a>0¬ B.a≥0¬ C.a

11、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2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4 B. a>2 C. a=2 D.a≥2

12、若方程组 中,若未知数x、y满足x+y>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3、不等式2(1) x>-3的解集是 。

14、用代数式表示,比x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的 与4的差 。

15、若(m-3)x-1,则m .

18、某次个人象棋赛规定:赢一局得2分,平一局得0分,负一局得反扣1分。在12局比赛中,积分超过15分就可以晋升下一轮比赛,小王进入了下一轮比赛,而且在全部12轮比赛中,没有出现平局,问小王最多输 局比赛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

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感想。

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如何审题呢?

(1)这个题目有哪些个已知条件?我能不能把已知条件分开?

(2)求解的目标是什么?对求解有什么要求?

(3)能不能画一个图帮助思考?好多问题是没有看清楚题意致错。审题不清,你做得越多,可能错的就越多。

(4)所给出的已知条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从中发现隐含条件?

(5)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有什么联系?能不能从中获得解题的思路?找到进门的门槛?

不等式课件 篇12

1.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

2.让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3.能够根据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1.通过汽车行驶过a地这一实例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探究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2.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

1.教学重点: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难点:不等式解集的意义,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计算机、自制cai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板等。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生交流探讨;师生共同归纳;教师示范画图,课件交互式练习。

〖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数学〗

[多媒体展示]“五·一黄金周”快要到了,芜湖市某两个商场为了促销商品,推行以下促销方案:①甲商场:购物不超过50元者,不优惠;超过50元的,超过部分折优惠。②乙商场:购物不超过100元者,不优惠;超过100元的,超过部分九折优惠。亲爱的同学,如果五·一期间,你去购物,选择到哪个商场,才比较合算呢?

(以上教学内容是向学生设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会儿)

教师:要想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就要学习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学完本章的内容后,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真正地做到既经济又实惠。

首先,我们来共同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课——9.1.1节《不等式及其解集》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能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和意义;

2.会寻找不等式的解,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3.能够根据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多媒体展示一段动画]:引例: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设车速是x千米/小时,

(1)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 小时,即

(2)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 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式子左右两边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左右两边相等吗?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是不等式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划“√”,不是的请划“×”

(1)3> 2      (     ) (2)2a+1> 0   (     )   (3)a+b=b+a  (     )

(4)x< 2x+1   (     )     (5)x=2x-5    (     ) (6)2x+4x< 3x+1 (     )          (7)15≠7+9  (     )

上面的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大家把(2)、(4)、(6)式与(5)式类比,(5)式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能不能给(2)、(4)、(6)式也起个名字呢?

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问题2:车速可以是78千米/小时吗?75千米/小时呢? 72千米/小时呢?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那么我们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什么呢?

(师生共同归纳)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课堂练习二——动一动脑,动一动手,你一定能算得对。

76, 73, 79, 80, 74.9, 75.1, 90, 60

(学生做完后,师问):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的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当x>75时,不等式 x>50总成立;而当x<75或x=75时,不等式 x>50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 x>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因此,x>75表示了能使不等式 x>5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 x>50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经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知道,要使汽车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必须大于75千米/小时。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了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注意:在表示75的点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

5.课堂练习三——动一动脑,动一动手,你一定能算得对。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 哪些不是?

-4, -2.5,  0,  1,  2.5,  3,  3.2,  4.8,  8,  12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7.课堂练习四——看谁算得最快最准。

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1) x+3>6;        (2)2x<8;    (3)x-2>0

解:(1)x>3;         (2)x<4;    (3)x>2。

1.例用不等式表示:

(1)x与1的和是正数;      (2)的与的的差是负数;

(3)的2倍与1的和大于3;(4)的一半与4的差小于的3倍.

解:(1)x+1>0;         (2)+b<0;

(3)2+1>3;      (4)-4<3;

2.课堂练习五——看谁最列得又快又准。

用不等式表示:

(1)是正数;          (2)是负数;

(3)与5的和小于7;  (4)与2的差大于-1;

(5)的4倍大于8;      (6)的一半小于3.

答案;(1)>0;        (2)<0;   (3)+5>0;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

2.会寻找不等式的解,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3.能够根据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不等式课件 篇13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设计说明:设置以下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什么是不等式?

3、用“>”或“<”填空.

(教学说明: 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后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不等式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问题3为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提供了载体,通过观察,寻找规律,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通过充分讨论,类比等式性质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通过(1)题学生容易得出不等式性质1:

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比较(2)、(3)题,注意观察不等号方向,并思考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什么有关?由学生概括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得出: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通过PPT用图形演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有传递性吗?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不等式有对称性,但要注意其不等号方向的`变化;不等式也有传递性,但要注意的是同向传递性。】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1) a - 3____b - 3;

(3) 0.1a____0.1b;

(5) 2a+3____2b+3;

【本题目采用提问的方式,因为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可以迅速得到结论。要让提问者说清楚答案,并说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几来进行判定的。】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1>-2,所以-a-1>-a-2;

(5)因为3>2,所以3a>2a.

【学生口答,并说明为什么。本题重点是第5小题,要引导学生总结出a的取值会影响到答案。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 a=0时,3a=2a.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

学生自己完成以下题目,之后进行集体讲解。

(1)如果x-5>-1,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x>4

(2)如果-2x>3,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X=______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

不等式课件 篇14

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与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和思维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下面,让我们就基本不等式这一主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基本不等式的定义、证明和性质

基本不等式定义:对于任意实数$x$,$y$,有$(x^2+y^2)\geq 2xy$,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y$时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平方展开和配方进行证明,即:

$(x-y)^2\geq 0$

$x^2-2xy+y^2\geq 0$

$x^2+y^2\geq 2xy$

证毕。

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可以用于求证其他不等式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算术平均数$\ge$几何平均数,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求证要想最小化一个多项式,需要使其中的各项等于彼此等于基本不等式中的相等值等。

二、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及相关例题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证明和求解不等式问题中。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具体应用。

例题一:

已知$a,b,c$均为正实数,求出$abc$与$\frac{(a+b+c)^3}{27}$的大小关系。

解:由于$a,b,c$均为正实数,故可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即

$\begin{aligned}

\frac{(a+b+c)}{3}\geq\sqrt[3]{abc}\

(a+b+c)^3\geq 27abc

\end{aligned}$

因此,

$\frac{(a+b+c)^3}{27}\geq abc$

即$\frac{(a+b+c)^3}{27}\geq abc$

得证。

例题二:

已知$a+b=3$,$a^2+b^2=5$,求出$a,b$的大小关系。

解:由已知条件可得$(a+b)^2=a^2+b^2+2ab$,即

=5+2ab$

$ab=\frac{4}{3}$

由基本不等式知得

ab=\frac{8}{3}\leq a^2+b^2=5$

即$a^2+b^2>2ab$,因此$a^2>b^2$,

又因为$a+b=3$,所以$b=3-a$,

所以$(3-a)^2

+a^2-6a

$a>\frac{3}{2}$

因此,

$a>b>\frac{3}{2}-a$

即id="article-content1">

不等式课件。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平日里的学习中,幼儿园教师时常会提前准备好有用的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不等式课件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等式课件 篇1

七年级数学不等式课件

教学目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的不等量关系,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为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奠定基础.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探索,得到生活中不等量的关系.

2.通过理解得到不等式的概念,从而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中数量的分析、抽象过程,体会现实中有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

3.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知道不等式是用来刻画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的.

4.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析具体事例,从对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到不等量关系.

2.引导并帮助学生列出不等式,分析不等式的成立条件.

3.通过分析、抽象得到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4.通过习题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分析和抽象过程使他们体会现实中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然后从而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获得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3.通过联系与发展、对立与统一的思考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通过创设问题串,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归纳、整理,尝试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然后体验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难点:对文字表述的数量关系能列出不等式.

教学突破:由于学生在以前已经对数量的大小关系和含数字的不等式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接触过含未知数的不等式,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时候注意引入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数量间的不等关系,研究它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知道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之处.在本节的教学中能够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变量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函数思想,并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之间的区别.在处理本节难点时指导学生练习有理数和代数式的知识,准确“译出”不等式.

教学过程:

一.研究问题:

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纪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新课探究:

分析上面的问题: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①若x≥30,应该如何买票?②若x

结论:至少要有多少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才合算?

概括:1、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用符号>,

2、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分类:⑴恒不等式:-71+4,a+2>a+1.

⑵条件不等式:x+3>6,a+2>3,y-3>-5.

三、基础训练.

例1、用不等式表示:⑴a是正数;⑵b不是负数;⑶c是非负数;⑷x的平方是非负数;⑸x的一半小于-1;⑹y与4的和不小于3.

注:⑴不等式表示代数式之间的不相等关系,与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相对应;

⑵研究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的重点是抓关键词,弄清不等关系.

例2、用不等式表示:⑴a与1的和是正数;⑵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⑶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⑷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

例3、当x=2时,不等式x-1

注:⑴检验字母的值能否使不等式成立,只要代入不等式的左右两边,如果符合不等号所表示的关系,就成立,否则就不成立.⑵代入法是检验不等式的解的重要方法.

学生练习:课本P42练习1、2、3.

四、能力拓展

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某电影院票价每张12元,50人以上(含50人)的团体票可享受8折优惠,现有45名学生一起到电影院看电影,为享受8折优惠,必须按50人购团体票.

⑴请问他们购买团体票是否比不打折而按45人购票便宜;

⑵若学生到该电影院人数不足50人,应至少有多少人买团体票比不打折而按实际人数购票便宜.

解:⑴按实际45人购票需付钱_________ 元,然后如果按50人购买团体票则需付钱50×12×80%=480元,所以购买团体票便宜.

⑵设有x人到电影院观看电影,当x_____时,按实际人数买票______张,需付款_______元,而按团体票购票需付款________元,如果买团体票合算,那么应有不等式________________,

由①得,当x=45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数据试一试,将结果填入下表:

x12x比较480与12x的大小48

由上表可见,至少要__________人时进电影院,购团体票才合算.

五、小结:

⑴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解.

⑵对实际问题中探索得到的不等式的解,然后不仅要满足数学式子,而且要注意实际意义.

六、作业课本P42习题8.1第1、2、3题.

补充题:

1.用不等式表示:

(1)与1的和是正数;(2)的与的的差是非负数;

(3)的2倍与1的和大于3;(4)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

(5)的2倍减去1不小于与3的和;(6)与的平方和是非负数;

(7)的2倍加上3的和大于-2且小于4;(8)减去5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2.小李和小张决定把省下的零用钱存起来.这个月小李存了168元,然后小张存了85元.下个月开始小李每月存16元,小张每月存25元.问几个月后小张的存款数能超过小李?(试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并参照教科书中问题1的探索,找出所列不等式的解)

3.某公司在甲、乙两座仓库分别有农用车12辆和6辆,现需要调往A县10辆,调往B县8辆,已知从甲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40元和80元,然后从乙仓库调运一辆农用车到A县和B县的运费分别为30元和50元,(1)设从乙仓库调往A县农用车辆,用含的代数式表示总运费W元;(2)请你用尝试的方法,探求总运费不超过900元,共有几种调运方案?你能否求出总运费最低的调运方案.

不等式课件 篇2

(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继续经历把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体验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估算意识,体会算式结果所对应的实际意义,渗透建立数学模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认知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哪类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加以解决。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决策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符号化,并根据解集和结合实际情况分类讨论得出合理结论。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解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在解决困难时,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逐步深入;最后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1、课题引入: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将相等关系用数学符号抽象后所得到的“方程”确实是一种有效数学工具,它能让我们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和简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已经基本了解了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带有选择“决策”意义的实际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种数学模型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

实际情景1:在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选定营养餐的过程中选中了有两家公司.

这两家公司某种适合初一学生的营养餐的报价均是是6.5元/份,营养含量和服务承诺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

结 合新课标对本小节的要求: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选择的是从数量关系上与教材例题类似的收费问题,并且真实数值与所在年级事情相一致,比书上的例题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特别的,通常此类题目是不给出具体单价的,因为并不影响最后结论,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数学抽象 仍以识别数量的具体含义为主,所以我在此处添加了单价,并增设了问题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维的梯度,为后续的设未知数的“代数化抽象”作适当的铺垫。

问题(1)请你判断,我们年级580人用餐,应该选择哪家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呢?

预案 一: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认清“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所对应的数量意义,将之转化为“付给公司的总金额少”。在此处不排除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缺乏,而对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抽象能力弱。应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感受,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交流,扩大参与思考的广度,获得基本抽象思维的生长点。

预案二:在进行甲乙公司所需费用的计算时,会有分部计算和综合计算两种计算形式,对于那些列综合算式的同学,教师应多给予展示机会,从而帮助其他同学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实际含义;为后续的字母抽象做好铺垫。具体计算学生可以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课堂速度。

预案三:学生还有可能不通过计算,直接猜测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对于这种有可能产生的声音,教师应从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在580人的前提下,超过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 10%的差距,;100人以内(少于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显大于100的10%,所以选乙合算,并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估算的准确性。

结论:580人时选择乙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

问题(2)你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在不知道具体人数的前提下制定一套方案,当其他学校的初一年级也想在这两家公司之间进行选择时,不用重复第一题的计算过程,只要知道人数就马上能根据你方案的结论作出决策呢?

结合以前的训练,学生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设未知数的方法进行符号表达,将非常关键而题目中并未给出的学生人数设为未知数。由于本题的具体分析过程仍然是由学生分析讨论完成,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预案一: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会根据实际意义直接列出综合算式:或

此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在化简不等式的过程中单价并未影响结果(利用不等式性质二将其作为公倍数约去),即:题目中没有具体的单价也不会影响本题的决策。

还可以结合小学单位一的思想化简不等式,引导学生体会并不是题目中出现的所有数量都会影响不等关系,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关于数量关系的深层次思考。

预案 二: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生活经验少的关系,综合思考能力弱,无法快速的理清数量关系,列出综合算式,思考受阻,教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在第一题的算式意义的提示下,如何分别列出表达甲乙公司所需总费用的过程量代数式。然后在通过将之用不等号连接的方式,来表达两笔费用的大小,降低因综合性所引起的思维梯度, 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步建模”的思维的条理性。

问题(1)如果你是该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请你设计该企业在购买设备时两种型号有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案;

问题(2)若按固定产量预算企业每月产生的污水量约为20xx吨,为了节约资金,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

实际情景2的选择除涉及“角色扮演”和“环保”等人文因素的考虑以外,在在结合本节的教学目标上还有如下考虑,

1、 本题取材于真实的实际生活问题,情景中的符号和数量关系较多,不等关系在文字语言的叙述中显得比第一题更加隐蔽,需要学生更深化的思考才能列出算式,是在第一个情景的基础上的扩展和深化。

2、 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用图表表示的数字信息比文字表达更便于观察和有序思考,感受“有序表达”在实际中的价值。

3、 结合本题每一个的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必须要从表格中分析筛选相关的有用数据,(例如:在第一问设计方案时未用到“处理污水量”和“年消耗费”,在第二问中未用到“价格”和“年消耗费”)这种分析和筛选的思考经历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结合以前的训练,在思考问题(1)学生很容易想到要通过设A型或B型设备的

例如:(1)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A型 台,则B型(10 – )台,由题意知:

在此处,将“限额为105万元”转化为“≤105”是学生要突破的第一关,教师应在次处多展示同学的对“限额为105万元”语言解释,尽可能多的在具有不同经历基础的同学心中将这个抽象过程生活化、自然化。

因为在实际情景中往往要根据未知数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为未知数的加一个取值范围的限定,而这个隐含的限制条件往往是学生中所不容易考虑到的,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这一问题,

例如:本题中的 是设备的台数,应用非负整数的限制,所以 可取0、1、2,因此有三种购买方案:

①购A型0台,B型10台;

②购A型1台,B型9台;

③购A型2台,B型8台。

此处细节性的思考经历,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建模过程中更全面的考虑数值的实际意义,促进抽象符号与具体意义在头脑中的融合。

特别的,此处的“0”是学生最容易忽视和丢掉的,教师在此处应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当“ ”时,往往是企业最可能选的方案,因为不同的设备涉及到不同的维护问题,单一品种的设备往往更便于管理,这种思考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结合实际作更全面的思考。

问题(2)的思维梯度较前几个问题进一步加大,学生必须理解“节约资金”这个目的的达成 一定是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的,要先通过对(1)中所得的三套方案是否能完成任务加以讨论和验证,然后再涉及计算哪个方案费用更低的问题

在验证三套方案的可行性时,收思维方式的局限,学生往往会选择逐一列举计算的讨论方式,并且由于数量少,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满足(1)的方案不是三种,而是三十种呢?三百种呢?除了逐一讨论以外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帮助我们迅速缩小范围呢?引导学生将所买设备能否完成任务量转化为如下不等关系:

(2)同(1)所设购买污水处理设备A型 台,则B型(10 – )台,

240 +200(10 – )≥20xx;

因此为了节约资金,应选购A型1台,B型9台。

此处的分析和引导有助于学生体会不等式在有效缩小讨论范围时的实际价值。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有了进一部的认识,并感受到不等式确实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又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明确的帮助有效数学工具。

本阶段通过学习小结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技能、方法,深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不等式课件 篇3

(1)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在代数学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继续经历把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体验过程,体会不等式和方程一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估算意识,体会算式结果所对应的实际意义,渗透建立数学模型,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对提升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于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认知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哪类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决;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加以解决。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决策类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符号化,并根据解集和结合实际情况分类讨论得出合理结论。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进一步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结合解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分类考虑、讨论问题的能力,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体会不等式和方程同样都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

3.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在解决困难时,与其他同学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主要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共同探究,使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数和数量关系转化为数学符号的具体建模过程,体会不等式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模型的价值,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逐步深入;最后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具体过程如下:

1、课题引入: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将相等关系用数学符号抽象后所得到的“方程”确实是一种有效数学工具,它能让我们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和简明!

但是,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也已经基本了解了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带有选择“决策”意义的实际问题来共同探讨一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这种数学模型是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wWw.LIUxue86.COM 出国留学网】

实际情景1:在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选定营养餐的过程中选中了有两家公司.

这两家公司某种适合初一学生的营养餐的报价均是是6.5元/份,营养含量和服务承诺也均相同,且都表示对学生优惠:甲公司表示每份按报价的90%收费,乙公司表示购买100份以上的部分按报价的80%收费.

结 合新课标对本小节的要求: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选择的是从数量关系上与教材例题类似的收费问题,并且真实数值与所在年级事情相一致,比书上的例题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特别的,通常此类题目是不给出具体单价的,因为并不影响最后结论,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数学抽象 仍以识别数量的具体含义为主,所以我在此处添加了单价,并增设了问题一,用以降低抽象思维的梯度,为后续的设未知数的“代数化抽象”作适当的铺垫。

问题(1)请你判断,我们年级580人用餐,应该选择哪家公司能让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呢?

预案 一:教师应关注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认清“每位学生的餐费平均算来更低”所对应的数量意义,将之转化为“付给公司的总金额少”。在此处不排除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缺乏,而对题目中所隐含的数量关系抽象能力弱。应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感受,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交流,扩大参与思考的广度,获得基本抽象思维的生长点。

预案二:在进行甲乙公司所需费用的计算时,会有分部计算和综合计算两种计算形式,对于那些列综合算式的同学,教师应多给予展示机会,从而帮助其他同学整理思路,理解算式的实际含义;为后续的字母抽象做好铺垫。具体计算学生可以合理使用计算器提高课堂速度。

预案三:学生还有可能不通过计算,直接猜测甲公司合算或者乙公司合算,对于这种有可能产生的声音,教师应从估算的角度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在 580人的前提下,超过100人部分(480人)的甲公司是九折乙公司是八折, 10%的差距,;100人以内(少于100人)甲公司九折,乙公司不打折10%的差距,480的10%明显大于100的10%,所以选乙合算,并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估算的准确性。

不等式课件 篇4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本书首先结合实例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然后通过三个例题说明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最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进行了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解集.难点是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求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不等式在中学代数中是研究问题的重要工具,例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大值、最小值,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讨论等,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知识.不等式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学习和掌握不等式的求解和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处理解不等式的问题中,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解各类不等式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解一些由简单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

1、在构成不等式组的几个不等式中

①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必须含有同一个未知数;

②这里的“几个”并未确定不等式的个数,只要不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行.

2、当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没有公共部分时,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

3、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共归结为下面四种基本情况:

【注意】①其中第(4)个不等式组,实质上是矛盾不等式组,任何数都不能使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所以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说其解集为空集。②从上面列出的表中,我们可以概括出来不等式组公共解的一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一大一小中间找。

三、教法建议

1.解本节的引例及例1、例2、例3时,注意把解不等式组的思路讲清楚,即先分别解每一个不等式,求出解集,再求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求公共部分的过程一定要结合数轴来讲。

2.这节课的讲解自始至终要突出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这两个重点.准确熟练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这节课的基础,因此讲新课之前要复习提问这些内容。

3.求公共解集是这节课的新授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这些优点.解集的公共部分教师可用彩笔在数轴的相应部分描画出来,使学生感到醒目,便于理解记忆。

4.每组不等式不要超过三个,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思想和两个步骤,不宜做过于难、过于多、重复的机械计算。

不等式课件 篇5

(一)复习提问: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问题: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注:这个问题是本节的'引入问题,三角形木框的形状不唯一确定,只要能成为三角形即可.

探究:用三根长度分别为14cm,9cm,6cm的木条c1,c2,c3分别试试,其中哪根木条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可以发现,当木条a和b的长度确定后,木条c太长或太短,都不能与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

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设木条c长xcm,则x必须同时满足不等式x10+3①和x10-3②

注:木条c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ca+b,ca-b.

类似于方程组,把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记作注:这里并未正式给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下定义,只是说这两个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上,两个或更多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合起来,都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类比方程组的解,怎样确定不等式组中x的可取值的范围呢?

不等式组中的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中x可以取值的范围.

注:这里还未正式出现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但已点出各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中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

由不等式①解得x13.

由不等式②解得x7.

从图9.3—2容易看出,x可以取值的范围为713.

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13.注: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形象地认识公共部分.这个公共部分是两端有界的开区间.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7cm长并且比13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一般地,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注:这里正式给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组的定义。

不等式课件 篇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文星中学唐波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答实际问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建立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二)难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直观演示、引导探究相结合。

(二)学生学法:观察发现、交流探究、练习巩固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激趣,引入新课

猜一猜:我属狗,请同学们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来猜测我的年龄。(学生大胆猜想,利用不等关系分析得出答案。)

(二)、观察发现,竞赛闯关

1、比一比:填表找规律

(学生抢答,教师补充。)2利用发现的规律解不等式组 ?(学生解答,抽生演板。)你可以得到它的整数解吗?

(抽生回答:因为大于11小于14的整数有12和13,所以整数解为12和13。)3填空: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7、c,则 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如果c是一个偶

数,则 c=__________。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更正。)

(三)、欣赏图片,探究新知

1、欣赏“五岳看山”。

2、利用欣赏引出例题(教科书P139例2仿编)

例:3名同学计划在10天内到嵩山拍照500张(每天拍照数量相同),按原来的计划,不能完成任务;如果每人每天比原计划多拍1张,就能提前完成任务,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多少张?

生齐读,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再默读,找一找表示数量关系的句子。师引导分析,并提出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

(3)在本题中,可以找出几个不等关系,可以列出几个不等式?(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7x?98

?7(x?3)?98

解答完成后,学生自学课本例2。

3、由例解题答过程,类比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总结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题步骤:

(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2)、利用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

(4)、检验,根据题意写出答案。.(学生总结,抽生回答,教师补充。)

(四)、闯关练习,巩固新知

1练一练:为纪念“5·12”大地震一周年,“五一”部分同学到青城山拍照留念,如果每人拍8张则多于如果每人拍9张则不够问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青城山旅游? ..150张;..180张。

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语,找到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学生独立完成,抽生回答。

比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区别:

(学生类比找区别,教师补充。)2练一练(教科书P140练习第2题):一本英语书共98页,张力读了一周(7天)还没读完,而李永不到一周就已读完。李永平均每天比张力多读3页,张力平均每天读多少页(答案取整数)?

学生分析列出不等式组,教师指导。(前面的练习已解出不等式组。)

(五)、畅所欲言,归纳小结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体会 多媒体展示,本课内容小结: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秘笈: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

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是:(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2)、利用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3)、解不等式组;

(4)、检验,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六)、课后演练,终极挑战

必做题:教材习题第4、5、6题;

选做题: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大1,而且这个两位数大于30小于42,则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解:设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x张,得

① ?3?10x?500

?

?3?10(x?1)?500②

1、分析题意,设未知数;

解得x

3根据题意,x应为整数,所以x=16 答:每个同学原计划每天拍16张。

2??

2、找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

?

3、解不等式组; ?步骤

??

?

4、检验并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不等式课件 篇7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慧: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交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以我采用的学法是练习法、自主合作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采用复习旧知的导入方法。我会让学生回忆不等式的概念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明确指出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考查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为今天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打下基础。而且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能够快速地进入主题。

接下来是新知探索环节,首先我请学生类比不等式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给一元一次不等式下定义。

能够总结出: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接下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不等式x-7>26如何解决的,通过学生回忆总结可以得到:通过“不等式的两边都加7,不等号的方向不变”而得到的。

接下来提问学生有没有更加简便的方法解不等式?让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解题。可以得到相当于可以用“移项”,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每一个步骤,在第二题最后一步,强调当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解完不等式,先让学生回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并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总结一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

从而我们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的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在本环节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保持高度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的活动过程中,始终以愉悦的心情,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

第三个环节是课堂练习环节,出示问题,解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数集:5x+15>4x-1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的理解。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最后一个环节为小结作业环节,关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今天的收获。

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让我在第一时间得到学习反馈,及时加以疏导。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

我的板书设计遵循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的意图,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不等式课件 篇8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通过具体问题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从而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出每个不等式,利用数轴求出各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从而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通过解几个有代表性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总结出求不等式组解集的法则。

运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数形结合”的方法今后经常用到,锻炼同学们数形结合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cm,b长3cm,如果要再找一根木条c,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木条c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解:由于三角形中两边之____大于第三边,两边之____小于第三边,设c的长为xcm,则x<____,①x>____,②合起来,组成一个__________。

由①解得_____________,由②解得_____________。

在数轴上表示就是________________。

容易看出: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说,当木条c比____cm长并且比____cm短时,它能与木条a和b一起钉成三角形木框。

问题2由上面的解不等式组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全班同学可独立作业,也可分组自由讨论,10分钟后交流成果,逐步得出结论。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思考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什么叫解不等式组?

1、定义: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便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课件 篇9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相同点:定义方式相同(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的表示方法也相同.

不同点:解的个数不同,一般地,一个不等式有无数多个解,而一个方程只有一个或几个解,例如, 能使不等式 成立,那么 是不等式的一个解,类似地 等也能使不等式 成立,它们都是不等式 的解,事实上,当 取大于 的数时,不等式 都成立,所以不等式 有无数多个解.

不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等式的解是指满足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某个值,而不等式的解集,是指满足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所有的值,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了解集,解集中包括了每一个解.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解集中的任何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第二,解集外的任何一个数值,都不能使不等式成立.

一般地,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多个解,其解集是某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一个最简单的不等式表示出来,例如,不等式 的解集是 .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因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点上画实心圆.

如不等式 的解集 ,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因为 包含 ,所以在表示4的点上画实心圈.

注意: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应牢记: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1.使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会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知道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的不同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并且能把数轴上的某部分数集用相应的不等式表示.

通过讲解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解”的关系,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可利用图形来表达,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美.

2.学生学法:明确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熟练地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特别注意: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的画实心圆点,无等号的画空心圆圈.

不等式课件 篇10

1.了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解集,能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通过类比等式的对应知识,探索不等式的概念和解,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关系式。

2.初步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通过对不等式概念及其解集等有关概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建模意识,加强同学之间的使用与交流。

活动一:

感知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不等关系在生活中的存在,通过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体会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活动二:

通过类比方程,继续探索出不等式的解、解集及其表示方法。

通过解决上个环节的问题,得出不等式的解,再引导学生观察解的特点,探索出解集的两种表示方法(符号表示、数轴表示),并且培养学生用估算方法求解集的技能。

活动三:

继续探索,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

针对所学的不等式,让学生归纳出特点,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辨析。

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加以解决的过程,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互相质疑提问,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在概念、解及解集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小结中,作好引导工作,布置好作业,并作及时反馈。

小强准备随父母乘车去武当山春游。

⑴在车上看到儿童买票所需的测身高标识线。

①x满足______时,他可免票。

②x满足______时,他该买全票。

⑵已知襄樊与武当山的距离为150千米,他们上午10点钟从襄樊出发,汽车匀速行驶。

①若该车计划中午12点准时到达武当山,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②若该车实际上在中午12点之前已到达武当山,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用不等式表示:

⑴a是正数;⑵a是负数;⑶a与5的和小于7;⑷a与2的差大于-1;

⑸a的4倍大于8;

⑹a的一半小于3。

学生回答①这两个由实际生活情境设置的问题,应非常容易.问题②相对①难度加大了,难在题意中的条件不象上面那样直接明了,并且可从距离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而七年级学生恰恰缺乏阅读分析题意、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问题②

学生讨论角度估计大都集中在距离这一角度,教师可深入小组讨论中,认真听听同学们的思路,应鼓励学生多发表意见,并适当点拨,直到得出两种不等式。

此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讨论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再给出不等式概念:

像前面式子一样用“>”或“

教师可要求学生举出一些表示大小的式子,学生举出的不等式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含未知数的,如5>3等。教师此时应总结:不等式中可含有未知数,也可不含未知数。

教师根据学生举例给出表示不等关系的第三种符号“≠”,并强调:像前面式子一样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巩固练习是让学生用不等式来刻画题中6个简单的不等关系。学生得出答案并不难,所以该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互相评价,教师可深入到学生的解题过程中,观察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倾听学生的评价。

问题1在课本中起导入新课作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分析应用题能力尚欠缺)和题目难度,所以设置问题串,降低难度。这样编排教材我认为更能体现知识呈现的序列性,从易到难,让学生“列不等式”能力实现螺旋上升。

问题3作用仅仅起巩固上面所学的知识,所以采用书中的一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培养学生列不等式能力。

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导入内容,然后层层推进,步步设问,环环相扣,直至推出不等式的概念及概念理解中应注意的地方。这样实现了: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从生活中建构数学模型,为后面利用“不等式”这一模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作好铺垫,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生活

不等式课件 篇11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一般地,不等式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且不等式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x项的系数化为1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它们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4、当任何数x都不能使不等式同时成立,我们就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其解为空集。

3、代数式1-m的值大于-1,又不大于3,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x≥1 B.x≥-1/2 C.x>1 D.x>-1/2

A.5+4>8 B.2x-1 C.2x-5≤1 D.1/x-3x≥0

A. a>0¬ B.a≥0¬ C.a

11、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2a,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a>4 B. a>2 C. a=2 D.a≥2

12、若方程组 中,若未知数x、y满足x+y>0,则m的取值范围是

13、不等式2(1) x>-3的解集是 。

14、用代数式表示,比x的5倍大1的数不小于x的 与4的差 。

15、若(m-3)x-1,则m .

18、某次个人象棋赛规定:赢一局得2分,平一局得0分,负一局得反扣1分。在12局比赛中,积分超过15分就可以晋升下一轮比赛,小王进入了下一轮比赛,而且在全部12轮比赛中,没有出现平局,问小王最多输 局比赛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每上第一次课,我所讲的课程内容都和学生的错题有关。我通常把试卷中的错题摘抄出几个典型题,作为课堂的例题再讲一遍。而学生的反应,或是像没有见过,或是对题目非常熟悉,但没有思路。

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学生没有及时总结的原因。所以第一次课后我都建议我的学生做一个错题本,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自己的错题和感想。

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如何审题呢?

(1)这个题目有哪些个已知条件?我能不能把已知条件分开?

(2)求解的目标是什么?对求解有什么要求?

(3)能不能画一个图帮助思考?好多问题是没有看清楚题意致错。审题不清,你做得越多,可能错的就越多。

(4)所给出的已知条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从中发现隐含条件?

(5)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有什么联系?能不能从中获得解题的思路?找到进门的门槛?

不等式课件 篇12

1.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

2.让学生自发地寻找不等式的解,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3.能够根据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1.通过汽车行驶过a地这一实例的研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模型的过程,探究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不同意义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探究,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2.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将它们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3.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

1.教学重点: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解与解集的意义;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教学难点:不等式解集的意义,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计算机、自制cai课件、实物投影仪、三角板等。

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生交流探讨;师生共同归纳;教师示范画图,课件交互式练习。

〖创设情境——从生活走向数学〗

[多媒体展示]“五·一黄金周”快要到了,芜湖市某两个商场为了促销商品,推行以下促销方案:①甲商场:购物不超过50元者,不优惠;超过50元的,超过部分折优惠。②乙商场:购物不超过100元者,不优惠;超过100元的,超过部分九折优惠。亲爱的同学,如果五·一期间,你去购物,选择到哪个商场,才比较合算呢?

(以上教学内容是向学生设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会儿)

教师:要想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家就要学习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学完本章的内容后,我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真正地做到既经济又实惠。

首先,我们来共同学习本章的第一节课——9.1.1节《不等式及其解集》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能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和意义;

2.会寻找不等式的解,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3.能够根据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多媒体展示一段动画]:引例: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设车速是x千米/小时,

(1)从时间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50千米所用的时间不到 小时,即

(2)从路程上看,汽车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则以这个速度行驶 小时的路程要超过50千米,即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两个式子,式子左右两边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左右两边相等吗?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是不等式的请在题后的括号内划“√”,不是的请划“×”

(1)3> 2      (     ) (2)2a+1> 0   (     )   (3)a+b=b+a  (     )

(4)x< 2x+1   (     )     (5)x=2x-5    (     ) (6)2x+4x< 3x+1 (     )          (7)15≠7+9  (     )

上面的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大家把(2)、(4)、(6)式与(5)式类比,(5)式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能不能给(2)、(4)、(6)式也起个名字呢?

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问题2:车速可以是78千米/小时吗?75千米/小时呢? 72千米/小时呢?

问题3: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那么我们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什么呢?

(师生共同归纳)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2.课堂练习二——动一动脑,动一动手,你一定能算得对。

76, 73, 79, 80, 74.9, 75.1, 90, 60

(学生做完后,师问):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的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当x>75时,不等式 x>50总成立;而当x<75或x=75时,不等式 x>50不成立,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 x>50的解,这样的解有无数个。因此,x>75表示了能使不等式 x>5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 x>50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我们再回到前面的问题,经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知道,要使汽车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必须大于75千米/小时。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了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注意:在表示75的点上画空心圆圈,表示不包括这一点.

5.课堂练习三——动一动脑,动一动手,你一定能算得对。

判断下列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 哪些不是?

-4, -2.5,  0,  1,  2.5,  3,  3.2,  4.8,  8,  12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7.课堂练习四——看谁算得最快最准。

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1) x+3>6;        (2)2x<8;    (3)x-2>0

解:(1)x>3;         (2)x<4;    (3)x>2。

1.例用不等式表示:

(1)x与1的和是正数;      (2)的与的的差是负数;

(3)的2倍与1的和大于3;(4)的一半与4的差小于的3倍.

解:(1)x+1>0;         (2)+b<0;

(3)2+1>3;      (4)-4<3;

2.课堂练习五——看谁最列得又快又准。

用不等式表示:

(1)是正数;          (2)是负数;

(3)与5的和小于7;  (4)与2的差大于-1;

(5)的4倍大于8;      (6)的一半小于3.

答案;(1)>0;        (2)<0;   (3)+5>0;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

2.会寻找不等式的解,会在数轴上正确地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3.能够根据题意准确迅速地列出相应的不等式。

不等式课件 篇13

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从具体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具体的练习,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设计说明:设置以下习题是为了温故而知新,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什么是不等式?

3、用“>”或“<”填空.

(教学说明: 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后学生自然会联想到,不等式是否有与等式相类似的性质,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问题3为学生探究不等式的性质提供了载体,通过观察,寻找规律,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通过充分讨论,类比等式性质得出不等式的性质.

观察时,引导学生注意不等号的方向,通过(1)题学生容易得出不等式性质1:

不等式基本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比较(2)、(3)题,注意观察不等号方向,并思考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什么有关?由学生概括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得出:

不等式基本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基本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通过PPT用图形演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有传递性吗?

【学生通过讨论能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不等式有对称性,但要注意其不等号方向的`变化;不等式也有传递性,但要注意的是同向传递性。】

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

1、(1) a - 3____b - 3;

(3) 0.1a____0.1b;

(5) 2a+3____2b+3;

【本题目采用提问的方式,因为内容相对简单,所以可以迅速得到结论。要让提问者说清楚答案,并说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几来进行判定的。】

(1)因为7.5>5.7,所以-7.5<-5.7;

(2)因为a+8>4,所以a>-4;

(3)因为4a>4b,所以a>b;

(4)因为-1>-2,所以-a-1>-a-2;

(5)因为3>2,所以3a>2a.

【学生口答,并说明为什么。本题重点是第5小题,要引导学生总结出a的取值会影响到答案。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2)

当 a=0时,3a=2a.当a<0时,3a<2a.(不等式基本性质3) 】

学生自己完成以下题目,之后进行集体讲解。

(1)如果x-5>-1,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x>4

(2)如果-2x>3,那么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X=______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

不等式课件 篇14

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与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和思维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下面,让我们就基本不等式这一主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

一、基本不等式的定义、证明和性质

基本不等式定义:对于任意实数$x$,$y$,有$(x^2+y^2)\geq 2xy$,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y$时成立。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平方展开和配方进行证明,即:

$(x-y)^2\geq 0$

$x^2-2xy+y^2\geq 0$

$x^2+y^2\geq 2xy$

证毕。

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可以用于求证其他不等式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算术平均数$\ge$几何平均数,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求证要想最小化一个多项式,需要使其中的各项等于彼此等于基本不等式中的相等值等。

二、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及相关例题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广泛,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在证明和求解不等式问题中。下面,我们就通过例题来展示基本不等式的具体应用。

例题一:

已知$a,b,c$均为正实数,求出$abc$与$\frac{(a+b+c)^3}{27}$的大小关系。

解:由于$a,b,c$均为正实数,故可运用基本不等式进行求解,即

$\begin{aligned}

\frac{(a+b+c)}{3}\geq\sqrt[3]{abc}\\

(a+b+c)^3\geq 27abc

\end{aligned}$

因此,

$\frac{(a+b+c)^3}{27}\geq abc$

即$\frac{(a+b+c)^3}{27}\geq abc$

得证。

例题二:

已知$a+b=3$,$a^2+b^2=5$,求出$a,b$的大小关系。

解:由已知条件可得$(a+b)^2=a^2+b^2+2ab$,即

$9=5+2ab$

$ab=\frac{4}{3}$

由基本不等式知得

$2ab=\frac{8}{3}\leq a^2+b^2=5$

即$a^2+b^2>2ab$,因此$a^2>b^2$,

又因为$a+b=3$,所以$b=3-a$,

所以$(3-a)^2

$9+a^2-6a

$a>\frac{3}{2}$

因此,

$a>b>\frac{3}{2}-a$

即$0

例题三:

已知$a,b,c>0$,求证$\frac{(a+b)^2}{c}+\frac{(b+c)^2}{a}+\frac{(c+a)^2}{b}\geq 12(a+b+c)$

解:由基本不等式得

$(a+b)^2\geq 4ab,(b+c)^2\geq 4bc,(c+a)^2\geq 4ac$

将以上三个式子代入原式变化得

$\frac{4ab}{c}+\frac{4bc}{a}+\frac{4ac}{b}\geq 12(a+b+c)$

即$4(ab^2+bc^2+ca^2)\geq 12abc(a+b+c)$

即$(ab^2+bc^2+ca^2)\geq 3abc$

由于$a,b,c>0$,故得证。

三、基本不等式的扩展

除了基本不等式外,还有一些基本不等式的扩展形式,例如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等。这些扩展形式大大丰富了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并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平均值不等式:对于$n$个非负实数$x_1,x_2,\cdots,x_n$,有

$\frac{x_1+x_2+\cdots+x_n}{n}\geq\sqrt[n]{x_1x_2\cdots x_n}$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_1=x_2=\cdots=x_n$时成立。

柯西施瓦兹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x_1,x_2,\cdots,x_n$和$y_1,y_2,\cdots,y_n$,有

$(x_1^2+x_2^2+\cdots+x_n^2)(y_1^2+y_2^2+\cdots+y_n^2)\geq(x_1y_1+x_2y_2+\cdots+x_ny_n)^2$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frac{x_1}{y_1}=\frac{x_2}{y_2}=\cdots=\frac{x_n}{y_n}$时成立。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与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和思维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在学习和应用基本不等式时,我们还需掌握其相关的扩展形式,如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等。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不等式的知识。

幼师资料《2023不等式课件14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不等式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例题三:

已知$a,b,c>0$,求证$\frac{(a+b)^2}{c}+\frac{(b+c)^2}{a}+\frac{(c+a)^2}{b}\geq 12(a+b+c)$

解:由基本不等式得

$(a+b)^2\geq 4ab,(b+c)^2\geq 4bc,(c+a)^2\geq 4ac$

将以上三个式子代入原式变化得

$\frac{4ab}{c}+\frac{4bc}{a}+\frac{4ac}{b}\geq 12(a+b+c)$

即(ab^2+bc^2+ca^2)\geq 12abc(a+b+c)$

即$(ab^2+bc^2+ca^2)\geq 3abc$

由于$a,b,c>0$,故得证。

三、基本不等式的扩展

除了基本不等式外,还有一些基本不等式的扩展形式,例如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等。这些扩展形式大大丰富了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并为数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空间。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平均值不等式:对于$n$个非负实数$x_1,x_2,\cdots,x_n$,有

$\frac{x_1+x_2+\cdots+x_n}{n}\geq\sqrt[n]{x_1x_2\cdots x_n}$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x_1=x_2=\cdots=x_n$时成立。

柯西施瓦兹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x_1,x_2,\cdots,x_n$和$y_1,y_2,\cdots,y_n$,有

$(x_1^2+x_2^2+\cdots+x_n^2)(y_1^2+y_2^2+\cdots+y_n^2)\geq(x_1y_1+x_2y_2+\cdots+x_ny_n)^2$

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frac{x_1}{y_1}=\frac{x_2}{y_2}=\cdots=\frac{x_n}{y_n}$时成立。

四、总结

综上所述,基本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一个概念,它与不等式的证明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和思维方法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应用,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在学习和应用基本不等式时,我们还需掌握其相关的扩展形式,如平均值不等式和柯西施瓦兹不等式等。只有充分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不等式的知识。

幼师资料《2023不等式课件14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不等式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2023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 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的精彩文章,欢迎保存本网站,并时刻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授课前准备充分的教案课件,只要在课前认真编写好教案,便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教案是推进教育教学创新的有力工具。...
    2023-06-02 阅读全文
  • 不等式的课件收藏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不等式的课件收藏,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基本不等式是初...
    2023-08-05 阅读全文
  • 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教案9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教学目标1.能够...
    2023-04-30 阅读全文
  • 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教案合集(9篇) 教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计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详实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如果想要写一份教案课件,需要具备哪些步骤呢?栏目小编推荐阅读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3-06-08 阅读全文
  •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必备4篇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上课之前拥有一份完备的教案课件,因此每天都需要按时按质地编写完善的教案课件。教案作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管理和组织工具,其质量也至关重要。如何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呢?我相信这份“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可以满足您的需求,欢迎借鉴和学习,同时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05-25 阅读全文

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的精彩文章,欢迎保存本网站,并时刻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授课前准备充分的教案课件,只要在课前认真编写好教案,便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教案是推进教育教学创新的有力工具。...

2023-06-02 阅读全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不等式的课件收藏,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基本不等式是初...

2023-08-05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的课堂上能更好的发挥教学效果,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教学目标1.能够...

2023-04-30 阅读全文

教师会将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计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详实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如果想要写一份教案课件,需要具备哪些步骤呢?栏目小编推荐阅读一元二次不等式课件教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023-06-08 阅读全文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上课之前拥有一份完备的教案课件,因此每天都需要按时按质地编写完善的教案课件。教案作为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管理和组织工具,其质量也至关重要。如何编写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呢?我相信这份“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教案”可以满足您的需求,欢迎借鉴和学习,同时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05-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