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
发布时间:2023-09-28 和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 与家长沟通技巧 和家长有效沟通的五个原则通过与家长沟通,老师可以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包括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这有助于老师更好地针对每个孩子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和关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和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和家长沟通的五个原则
1. 尊重和礼貌:
在和家长进行沟通时,始终要以尊重和礼貌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要使用冒犯性的语言或态度,而是以友善和谦逊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2. 倾听和理解:
在沟通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家长的观点、担忧和需求。试着理解他们的角度,并尊重他们的意见,即使你可能不完全同意。
3. 透明和坦诚:
在与家长交流时,秉持坦诚和透明的原则非常重要。提供准确的信息,并尽量在处理问题或决策时向家长提供清晰的解释。
4. 积极解决问题:
当面临问题或挑战时,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解决。寻找共同的解决方案,与家长合作,共同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5. 定期沟通:
保持与家长之间定期的沟通和联系非常重要。定期更新家长有关孩子的情况,及时回复他们的疑问和关切,并确保他们感到自己是学校的重要参与者。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关于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
导读:在潜意识心理里,某些受享乐原则刺激而产生的欲念常遭到另一个相反的力量的监察。“现实原则”的典型例子既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与享乐原则的关系就像坚决的双亲和任性的孩子一样。
婴儿始终企图要满足他的每一个愿望。不管他是需要母亲的拥抱、吃的东西或是换潮湿的尿布,他总知道怎样让周围的人注意他,并了解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心理大体上也像婴儿一样,以相同的方式满足本身的希求--享乐。弗洛伊德所指的享乐(Pleasure)并不是一般所谓“有限的个人享受”的意思。他认为这个字包含了任何一种解脱(relief)的快感--如情绪痛苦以后的松弛或个人潜意识紧张的减除。
潜意识心理的愿望和要求像婴儿一样,对法律、伦理和禁忌一无所知,生活世界里的“可以”与“不可以”对它没有任何意义;他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能是关爱、重视、力量或者其他某些东西,若不设法得到是绝不甘休的。
这种冲动在每个人的心理深处造成一个“追求满足”的固定需要--这就是“享乐原则”了。弗洛伊德以为它是潜意识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
但是,所谓“生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我们能做的范围内调整我们愿意做的事情。
婴儿每次想得到人们的注意而总是哭喊时,他领悟到他的一切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成人想买件新衣服,因为经济不好而作罢;所爱的女人不愿和自己结婚,而法律有禁止自己强迫她……这些都是潜意识的愿望被外界环境否定的种种形式。
在潜意识心理里,某些受享乐原则刺激而产生的欲念常遭到另一个相反的力量的监察。弗洛伊德称后者为“现实原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力量,用来统治我们的潜意识里那些无法无天的需求,并设法改造它们,使之适合于周围的现实世界--那个充满法律和责任的世界!
“现实原则”的典型例子既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与享乐原则的关系就像坚决的双亲和任性的孩子一样。
园长要成为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
何园长正在办公室里写工作报告,一位家长敲门而入。家长开门见山地责问园长:“何园长,你们园老师怎么回事,罚我儿子半天不能玩!这么小的孩子不玩,那还能干啥?亏你们园还是一级一类园呢!”何园长一听,愣了,园里可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其中是不是有误会呢?见家长正在火头上,何园长递给她一杯水,请她坐下,让她先消消气把事情原委说清楚。家长告诉园长:“昨天,我接孩子回家,问孩子,今天玩得怎么样,孩子说:‘老师让我半天不准玩’。何园长,我孩子也就3岁10个月,哪能半天不玩呢?”何园长说:“我先了解了解情况,一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何园长找到了小二班王老师询问此事。王老师着急地向何园长解释:“园长,是这样的,明明昨天淘气,我就对他说:‘明明,你再淘气的话,老师可让你半天不准玩’。但我只是让他安静地呆了一分钟,并没有真正让他半天不准玩。”保育员也向园长证实情况属实。何园长全明白了,小班孩子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话,时间观念也差,所以表达出来就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误会。何园长将事情的真相告诉了家长,并且向家长道歉。家长反而不好意思了,直说:“看来我得去学学儿童心理学,谢谢何园长!”事后,何园长找来王老师,没有批评她,而是与她一道探讨教育的技巧,并建议她第二天主动向家长道歉。
分析与思考
这个案例涉及到幼儿园园长工作、教师王作、家长工作的开展。案例中的何园长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是比较妥当的。
一方面,园长对待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得当。当家长怒气冲冲地对教师工作发泄不满时,园长没有与家长针锋相对,避免了矛盾激化;也没有推卸责任,对家长爱理不理;而是先稳住局面,弄清情况,进而消除误会,并主动道歉。可见,园长对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得非常清楚,能够真正地把家长当作幼儿园服务的对象,积极主动地成为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桥梁。家长既是幼儿园服务的对象,又是幼儿园工作的合作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家长到幼儿园不只是听幼儿园的要求、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的,还有权利对幼儿园工作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园长和教师应虚心地接受家长的批评,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作为公益性服务机构,保教好幼儿、服务好家长是幼儿园的任务,其中保教好幼儿是基础、是主导,是设立幼儿园的根本目的,也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幼儿园也正是通过保教好幼儿为家长服务的。因此,当家长在保教工作方面有疑惑、要求时,园长和教师要尽可能耐心细致地帮助家长,较好地发挥幼儿园的社会职能。然而,家长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并不完全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在教育上相应的措施,教育观念可能不正确,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有时可能不大冷静,过于急躁、片面,提出的意见、要求可能不太合理。这时,园长和教师应理解包容家长,等待和帮助家长冷静下来,然后向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向他们介绍国家的教育方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可以有意识地为他们讲授相关的育儿知识等。如果家长提出的意见、要求合理可行,园长和教师就应积极地采纳,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
另一方面,园长对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正确。当家长反映教师工作的不足之处时,园长不是武断地否定教师,而是尊重、信任教师,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给教师解释说明的机会,维护了教师的自尊心,使事情真相大白,同时又从中及时发现了教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人是社会中的一员,生活在团体或组织中,都有被尊重、被承认的需要,这会直接影响人在团体组织中的工作积极性。满足教师被尊重、被理解的需要,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幼儿园管理者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幼儿在园生病如何和家长沟通
随着天气变凉,很多孩子因此生病,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应该及时向家长沟通,告知家长具体情况,那么有哪些关于孩子生病与家长话术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在园生病如何和家长沟通”,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幼儿在园生病如何和家长沟通
第一步:道歉+时间+事情的形式来说明事情的缘由,比如说真抱歉今天xx中午课件活动的时候不 小心摔了- -跤。
第二步:理解+处理的方法形式来缓解家长的情绪,比如说:您千万别着急,我们已经做好了伤口的消毒处理。
第三步:提醒+注意的形式更能获得家长的信任,比如说:麻烦您再继续观察-一下孩子的情况。
第四步:关注+提示的结尾更容易赢得家长的理解,比如说: 如果孩子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请您尽快与我联系。
沟通话术:
1、xx妈妈,你知道xx最近有点咳嗽吗?我看孩子这几天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上课也没有之前积极参与热情了,也不参与小朋友的游戏。现在疫情正是反复关键的时期,为了孩子的健康,老师综合考虑了一下 希望xx宝贝可以在家里吃一些感冒药,多注意休息多喝水!让孩子早日恢复活力!希望xx妈妈可以接受老师的建议。
2、xx妈妈您好,老师建议孩子在家休息。疫情期间,孩子生病不能带药来学校,冬季疫情反复,幼儿生病一律不让来幼儿园,咱们幼儿园也是听从上面的安排,希望您能理解!在家,您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也能更好地得到休息。这样会很快恢复,回来幼儿园上课。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会想她的!
3、尊敬的XX学生家长,您的孩子在学校生病了,麻烦您尽快来学校接孩子送医院,让孩子及时得到治疗,避免受罪。
教师工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和原则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发展的框架和标准,明确教师的职责和要求,帮助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教师工作的宗旨和原则”,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教师工作的宗旨和原则
教师工作的宗旨和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目标和准则。它们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方针,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1.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了教育教学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兴趣、能力和特点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服务。
3.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 培养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术能力的提升,还要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6. 民主与平等:
教师应该倡导教育的民主与平等原则,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权益,注重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创造公正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 不断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