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观后感。
观后感是一种关于记忆人生时间和世界的强大洞见,观后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效果,你了解写作品名的观后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吗?我们为您梳理了“南京观后感”的一些关键点和信息,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得用于非法活动!
南京观后感 篇1
首先我想感谢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我们放映了《南京南京》,我其实特别想看这部电影,但是以前因为要高考,后来时间久了就渐渐淡忘了,现在终于在大学里让我欣赏到了这部电影。我来自江苏无锡,因此看《南京南京》的时候可以说比其他人多了一些触动,因为这些事都发生在我的身边,日军占领的是南京,**的是我同胞。我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学校组织去参观过《南京大**纪念馆》,记得当时我因为看到万人坑的尸骨遗骸就哭了,那个时候是因为害怕,如今再次回望这段历史,还是忍不住的心痛难忍,我看到班上很多人都哭了,相信这部电影拥有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剧中有三个情节让我很受震撼:
一。当拉贝和姜先生不得不告诉大家需要100名士兵来保护难民石窟时,江一燕勇敢地举起了手。她是第一个做志愿者的女人。当时导演没有拍摄江一燕的表情,而是选择了举手特写。
一只柔软的手,静静地举过头顶。那一刻,很心痛很心痛,能这样舍弃自己为了大众的人,她的地位是多么的卑微,还有人嘲笑她是妓女,可是面对的日军的**,她还是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大众,多么伟大的灵魂啊,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铭记、去仰望,越是平凡的人越能撼动人心,她没有义务为大家牺牲,但是她如此做了。
2。在影片的介尾,**了剧中人物的介绍。在最后的最后,写着:
小豆子——当时还活着,我真的很感动。陆川导演称《南京南京》是忠实于历史的,每一个情节都是真实的,不管这是不是真的,我选择相信那是真的,因为这是一丝希望、一丝憧憬,中国死了那么多人,但是中国的精神还没有灭亡!
3. 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角川作为日本十六师团的一名普通士兵,他被队友称为“读过书的人”,敏感、涉世未深,甚至在参战之前都还没有交过女朋友。角川最终做出了他的选择:
他从南京带走了两名中国幸存者,然后开枪自杀。但和他一起去执行任务的日本士兵转过身来,向川川鞠躬。看到这里我不知道怎地就想哭了,这些普通的士兵被战争和杀戮扭曲了心灵,但幸好人性的自知还没有完全泯灭,还有像角川和这名无名士兵一样的士兵存在着,这难道不是一种希望吗?
南京观后感 篇2
看完了南京南京,突然之间很想写一篇流水状的观后感,不用任何写作技巧,只是抒发一下看完这部**的复杂情感,中日建交已经40多年了,再去控诉日本人的罪行显得太苍白了,好多同学看完之后都跟我说中国男人怎么这么窝囊,而不是说日本男人怎么这么禽兽,说实话,其实我也是这么觉得的,这说明我们这一代已经开始从自身身上找原因了,一味的怪罪日本人是无用的,或许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国人素质的进步,我们也该感到些许安慰了。
其实,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二战期间对人权的蔑视,怎么说呢,心里乱乱的,人的生命在我们现代人眼里或许是最宝贵的东西了,但在那时的日本人眼里只是用来发泄的工具,难道他们自己不同样是人,所以要这样对待我们中国的同胞么?
一个文明的社会,首要标志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连原始人都知道团结协作,大日本帝国的子民竟然不知道要友好相处么?部落联合才能强大,一众寡头难以成事,所以该让现在台湾的一些主张**分子好好反思反思了,中日关系复杂多变,这个时候大陆海岛再不齐心协力,那么日本再次乘虚而入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人家有美国撑腰。我们现在的共产党人不应该躺在信用簿上,享受前任留下的成果,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为建设国家付出了多少努力,才有进步。如果他们不前进,他们就会后退。
我以上所说只是个人观点,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大家的做法,南京大**过去了,但是伤痛却永远的留下了。其实我个人是极其想吐槽这部**的,一部历史教育题材的电影硬生生被拍成了带有黄色成分的搞笑影片,实在令人难以理解,导演陆川号称先进化的新锐导演,原来是先进在这里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那种沉重军事题材的电影确实也吸引不了观众的眼球了,或者说现在的社会太过浮躁,大家已经无法再沉下心来静静地去欣赏一部有历史气息的电影了,所有的电影工作者们都在追求票房,所以他们一味的追求场面的宏伟,一味的追求技术的高端,一味的追求演员的知名度,而电影直接给人们带来的教育意义却已经不再受到重视,本末倒置,把本该着重突出部分丢弃在历史的墙角,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该深刻反思的,人民的浮躁势必将带来社会的动乱,我们的社会统治阶级该要对此赋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必将后患无穷。
以上纯属胡扯,若触及某些敏感话题,权当娱乐,只是仅仅想要盘点一下对这部**及对整个社会的一些看法,其实有些道理大家都明白的,我就不做赘述了,最后的话还是希望国人能真正的觉醒,而非表面有清醒的迹象而已。
南京观后感 篇3
最近我**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摇动的镜头让我想吐。我很久没感觉到这种窒息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
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举起的手,都像燃烧的火炬,散发着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和毅然走进刑场高喊“中国不死”的中国士兵的牺牲,崇高而沉重,就像两个沉重的锤子敲打着历史的鼓面,令人感动和回响。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对我有同样的疑问:姜淑云居手了吗?虽然她的声音颤抖,眼泪落在脸颊上,但如果她能举起手来,她能和妓女小江携手进入神圣的荣耀吗?
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
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当教堂里的一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做出了一个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当教会小江等女性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了另一种“拯救”,虽然她最后的牺牲也很悲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
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
》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但最可怕的是那些没有直观图像的死亡信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眼神直视死者,在黑白屏幕上没有血迹,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里最底的绝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穿着长外套、戴着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里活埋的那一刻。他紧闭双眼,没有反抗和歇斯底里。如果你看看那些老人,你会相信这是真正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
'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也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掉!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
'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这部电影才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留下一点阳光和希望,把小豆的**用浓妆和色彩画得这么大,以说明他还活着。这幅静物画比那句中国不会死的画更有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学习历史,面向未来!
南京南京观后感(二)
最近我**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南京!》。
我深有感触。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摇动的镜头让我想吐。我很久没感觉到这种窒息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举手,还是不举手?这是个问题。
这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南京!》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己做***,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举起的手,都像燃烧的火炬,散发着民族尊严的光辉。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她们的牺牲和毅然走进刑场高喊“中国不死”的中国士兵的牺牲,崇高而沉重,就像两个沉重的锤子敲打着历史的鼓面,令人感动和回响。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南京!》继中**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对我有同样的疑问:姜淑云居手了吗?虽然她的声音颤抖,眼泪落在脸颊上,但如果她能举起手来,她能和妓女小江携手进入神圣的荣耀吗?
是不是能给角色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举手,还是不举手?牺牲,还是苟活?
电影继续在进行。我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当教堂里的一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做出了一个选择。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当教会小江等女性选择“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择了另一种“拯救”,虽然她最后的牺牲也很悲伤。我们应该感谢电影《南京!
南京!》,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南京!南京!
》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但最可怕的是那些没有直观图像的死亡信息。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眼神直视死者,在黑白屏幕上没有血迹,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里最底的绝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穿着长外套、戴着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里活埋的那一刻。他紧闭双眼,没有反抗和歇斯底里。如果你看看那些老人,你会相信这是真正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我老婆又怀孕了!
'之后,英勇就义了。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也让那些侵略者知道‘中国人杀不掉!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
'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己。最后,我想说这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这部电影才能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留下一点阳光和希望,把小豆的**用浓妆和色彩画得这么大,以说明他还活着。这幅静物画比那句中国不会死的画更有力。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学习历史,面向未来!
南京观后感 篇4
勿忘国耻,展望未来
——观《南京!南京!》有感
黑白色的画面如回忆般在脑海里呈现,一幕幕真真切切的陈述着那一段令人心痛的屈辱史,整部电影几乎没有让观众见到一滴流血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的激烈战争场面,却在平静的叙述中敲击着观众的心鼓,一下下掷然有声,使原本平静无波的心河荡出阵阵涟漪。我只知道,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我的表情是平淡的,内心的愤慨却是波涛汹涌般的不能抑制,双手也在不知不觉中握成拳,僵硬般的直至电影结束也始终不能舒展开。众所周知,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七十几年了,似乎也将淡忘出我们的心田,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们依然无法轻易释怀,钉子敲击下的痕迹是永远无法被轻易弥补的,即使时间的风尘掩盖住了那些痕迹,若我们无意中用手轻轻地擦拭一角,这些痕迹便将深切的暴露在我们面前,如刺眼的阳光提醒着我们曾经的伤痛,所以这些心灵上的伤痛其实将伴随着我们生命的始终。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感到愤怒和悲痛的莫过于万人**和一百名女士为了保护难民营主动站出来去做***的场景。当日本士兵在一个破败的教堂发现大量的平民和伤残的守军后,他们把一部分人关进洒满汽油的房子里,钉死各个出路,放火烧并不断扔下炸弹轰炸;一部人被活生生的用泥沙掩埋直至闷死;一部分人被赶到河边,枪林弹雨下只见河面漂着一具具尸体;一部分人被绑着进行**比赛……极其残忍而没有人性,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个日本军官踩着阶梯登上高处眺望底下堆砌成山海的尸体。当杀掉了大部分人,日本人的目光便投向了躲在难民营寻求庇护的柔弱妇女,他们威胁着难民营交出一百名女士否则三天之内就毁了难民营,为了保护难民营的孩子和其他人,一个个女生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下毅然站出来用自己柔弱的身躯保卫着这些最后的避难所。
妓女小江首先伸手主动站出来,接着镜头特写一只只柔嫩却又坚定的手从人群中伸出,惨淡柔和的光线打在这一只只受伤勾勒出惊心动魄的美丽,瞬间强烈拍打着我们的心灵,这是怎样的一种伟大而凄美的牺牲,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一种屈辱,瞬间的感到心痛了,而在三周之后,只有五六个女士拖着受尽**的躯体安全回到难民营,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悲戚。
或许是这样一幕幕的残忍而毫无人性的场景唤醒了人内心的不安,又或许人性本身是善良的,一个有文化的日本士兵角川在亲眼目睹自己国家士兵对中国人民的一系列残忍手段后,他的内心不断积聚着对这些手段的抗拒,在影片最后放走了小豆子和顺子,然后举枪自杀。“活着,或许比死了更加艰难吧”这是角川说过的一句话,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的确是如他所说的,人们难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安稳生存,但是,短暂的混乱换来的是永久的安宁,动乱铸就人们内心的坚韧,正是由于这场灾难,我们中国人民才更加团结起来共患难,共同面对接下来的狂风暴雨,这场灾难使我们内心更加坚定不移,只有抗争才能奋起,只有拼搏才能向上,于是再大的风雨也难以阻挡我们不断前进的步伐,最终,我们战胜了日本,让他们签字求和。
我们始终要相信,风雨过后见彩虹,面对困难,我们不必畏惧,也不必逃避,我们要做的是坚定内心一步步走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
南京观后感 篇5
本周我在家里**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令我震撼,说实话,我分了几次才把它看完,有几次我想中断**,实在是惨不忍睹,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我想了解历史,所以我强忍着内心的痛看完电影,并有以下收获:
《南京,南京》告诉我们一定要记住,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里发生的一切记住人性中所爆发出来的凶暴残忍,记住国家民族之间不可思议的黑暗时刻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把握未来,南京大**不只是中国人,所有的战争受害者受害国乃至加害者加害国都不应无视记忆无视历史否则灾难随时可能重演。
在影片中,日本鬼子侵占了南京,国民党的大部队溃败,但是也有一部分爱国志士殊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惨败!日本鬼子在南京烧杀抢掠,遇难者有300000人,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
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我们中国人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土上去了,担心受怕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在也不会一天三天吃不饱,再也不会家破人亡。
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城楼上成立!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
清晨,东方出现了曙光,天安门城楼在清晨显的雄伟。庄严的升旗仪式此时开始。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旗而升旗。
祖国、祖国我爱你!
南京观后感 篇6
****人们逃跑后的反应是上述孩子气的延续,陆川的意图更为明显。但这比角川自杀更离谱。《角川传》的死亡背景至少符合影片的逻辑,而**人的欢笑和嬉戏甚至不符合基本常识:如果有人刚刚从死亡的威胁中逃脱几个月,前途未卜,他能完全放松吗?
南京大学的许多幸存者今天仍然有着强烈的心理阴影。他们刚离开的时候,怎么会有这样轻松快乐的状态呢?这段被诟病是纯粹活该结尾单从技术论,拍得尚可,远景中角川同乡孤零零地竖在那,构图很好,也算是影片中难得的静谧。但是,在压抑了两个多小时候,即便你想“希望”一下,忽然来一段风格上反差如此之大的收场,即便是再热爱和谐本性善良的观众,也难以转过弯来啊之所以点这个结尾,就是想说陆川在谋划剧本时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何在绝望中展现希望。完全绝望是不可取的,不是因为那些关于艺术的目的应该是什么的文学理论,而是因为如果用这种方式表达这部电影所涉及的历史,就很难被接受。不仅如此,就艺术创作而言,除了哭,很难有任何发展。而且,这毕竟是商业生产。面对市场和这段敏感的历史,当我们如此纠结时,我们不得不选择彻底绝望。事是商,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观影时,我常有这种感觉:这段不能这么写,这么拍是不对的,但真要想想看应该怎么拍,我发现我也很难给出什么答案。面对这个问题,陆川的回答,以结尾为代表,不是很好。
其他各处呢?很多地方,都有类似问题:比如那段“中国不会亡”,比如唐先生有些做作地说“我太太怀孕了”。
陆川太想表达那种希望了,结果陷入了俗套中。其实角川之死还是可以找到原型的——《罪与罚》中的斯维德利盖洛夫,但就是这么久远的角色也远比角川要丰满复杂得多。就像进退两难。陆川太想表达自己的希望,甚至牺牲了自己的角色和一些理性,但最终没人能取悦他。
其实,在零星的角落表现一下就够了,小豆子对刘烨笑了两次,既有着战友间的默契,又带着些无奈和坦然(特别是第二次),这个细节虽然笑,但是够分量的,遗憾的是陆川让他笑了四次
二、是冲突还是纪录?**的南京前面有文提到过,《南京!南京!
》的剧本是失败的,因为其过于散乱的情节,几乎都无法形成构架,最终成了一堆历史的“景片这话对了一半。根据陆川的访谈,看《南京!南京!
》的创作过程,陆川自己提到过,他原来写好一个剧本,后来拍的时候,根据拍摄情绪不断修改,删了、加了很多戏,到最后已经面目全非。以这种方式做电影,除非你是掌控力极强的导演或制片人(赛尔兹尼克这种),或者本身就期待影片以散文化或者碎片化方式出现(王家卫的电影,以及斯通的《天生杀人狂》),否则陷入杂乱的状态是很难避免的。作为导演的陆川,掌控力显然还不够。
剧本跟着心情走,心情跟着拍摄走,最后,剧本的完整性就会丧失。但根据陆川提到的原来那个商业味更重的剧本来看,在影片中仍然能看见一些影子,但戏剧冲突往往只是出现在单个场景里,而且还时常戏剧性相对不足或者失当,等到整个来看时,就显得乱了。所以看这部电影时,常常会觉得穿越,时而明显感觉到戏味,时而又觉得戏味不足像战场纪录片——没有谁能够有这么好的适应性能够随时在两种风格中转换自如的,作为导演的陆川自己也不能,所
以在需要纪录性的时候,他却总不合时宜地大特写(前1/3这种**还表现在他对角色塑造的问题上。陆川自己谈过这部电影和《拉贝日记》的区别,后者按照其标榜和宣传片来看,基本是传统情节剧,陆川刻意要让《南京!南京!
》和《拉贝日记》划清界限,按照他的说法,应该是更倾向于全景式纪录的。如果是《拉贝日记》给拉贝很多仰角和大特写,我不会奇怪,因为本身就是要塑造英雄,塑造一个star,给他聚焦是应该的。但《南京!
南京!》既然是要追求一种更朴实和平视的角度,那么即便为票房考虑使用一些明星演员,最好也让他们在镜头前“消失”(参考《黑鹰降落》)。但很遗憾,即使是拍得还不错的战斗段落,陆川也没少给刘烨大特写——他的脸被抹了再多的灰,观众也不会认同者是名普通的**军人,而会因为明星的突出而瞬间出戏。
而后给刘烨设计的那段带头赴死,就更有问题了——如果你要让刘烨成为英雄,那么这个桥段设计得不够英雄;如果你要让刘烨是牺牲者之一,又干嘛非让他突出一下?至于唐英年的角色设置,可以看作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戏剧冲突,但他最终的死亡仍令人费解。也许为了对之前所犯的罪行寻求救赎和政治正确,唐英年必须死,但至少有一个明确的理由。陆川想用唐先生的死来证明日本暴行的完全非理性吗?
看来这一段与其说是日军的非理性,不如说是陆川剧本的非理性。这也提醒我,陆川在采访中提到,日本共产党人实际上不是个别暴行的叠加,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实际上是军队命令的。顺便回应一句前两天讨论看待南京大**和屠犹问题,那天一时忽视掉了,证明这种组织化的**并不只是动机理性与否问题,如果是个人暴行,那只是军人自身的事情,说不好听,就像党卫军对美军俘虏的**放大一些,如果是来自上层的组织,这就上升到了国家犯罪,性质完全不一样,不仅是屠犹,还有纳粹同样臭名昭著的枪毙政委、饿死乌克兰等政策。陆川在采访中讲得很好,但在影片中,不幸的是,他试图表现的,也是在冲突和流浪的纪录中草草表现的。
所能看到的只是有组织的机关枪射击和占领军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征兵的提法。不错,从拍摄上而言,**场景,陆川在
四、五个场景间平剪,然后再来一个大摇臂,把**残忍程度的震撼提升了一个档次。但从问题的反省来看,陆川在**上的表现仍处于我前面提到的两部电影的水平。这么多年了,仍然没有任何进展。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
三、堵门、祭典——两处神来之笔1、开场的堵挹江门很好。比之日军很难给观众心理代入感的攻城,挹江门场景很能镇得住人,作为定场戏非常好。从静到动,转换得非常快,冲击力极强,同时也给毫无心理预期的观众一个突袭——所有拍南京大**的电影,没有一部有这种气魄更重要的是这个段落是过去谈及时常常语焉不详的,第一次被如此直接地表现出来,非常好,只是有一点——真实发生的,比电影上呈现的这段,要残酷很多2、整部影片,祭典部分可能是争议最大的不仅因为它可以看做是对日军气焰的一种宣传,而且还在结构上突兀了一下,很多人看不
明白但我觉得,这是影片拍得最好的一个场景,因为这是他最放得开手脚的一个场景,没有考虑太多的票房与现实顾虑,也没有像之前绝望之余仍然想处处留点面包屑做希望(实际扔下去的是馒头),他拍得很纯粹,很干净,镜头剪切得非常流畅,做足了功夫他为什么要插进这一段呢我的理解是。首先,他要刺激观众。陆川电影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告诉人们我们的对手有多强大。虽然我们最终赢了,但我们不应掉以轻心。
如果说本国首都被人烧杀抢掠仍然不够耻辱的话,陆川选择了这种招魂般的庆典。这已经不是肉体上的冲突了,而是在精神上的压迫。日本人为什么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肆虐?
这是陆川想回答的问题。而这正是他想要给出的答案: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什么比这种看似回归狂野状态的追悼仪式更能表达这种可怕的意志,但除了这种可怕的意志,它还会适得其反。
这个是我想到的,是我根据影像推演的,那就是祭典段落将近结束处角川带有绝望和茫然的吼声。这种意志力实际上是非人类的。它会摧毁对手,也会使个人消失。只有一个怪物。丧失个性的民族,必将在盲目中走向毁灭然而,陆川选择这种方式,是很冒险的,特别是我感觉他参考了《意志的胜利》的拍摄法,对那些写着部队番号的招魂幡和强壮鼓手的大仰角,极其规整的构图,配上紧张的鼓点,使这段影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我倒不担心他因为这个被骂汉奸——那些言论虽然无知,但也没什么害处——我担心的是这段影像与《意志的胜利》相仿的蛊惑力,意志薄弱者可能会吃不消,就像传说中当年北影教授不愿意在课堂上完整播放《意志的胜利》一样。但只有一个枝野幸男,他死了。我希望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四、《南京!南京!》与历史这个问题是逃不开的前面在谈角川的角色问题时,我已经谈过了,那基本就是我的观点:
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确实是建立在比较严格的考证基础上的,没有明显和过分的历史错误。然而,陆川的问题不是对历史不忠,而是在艺术现实允许的范围内天真。当整部影片都是在以接近史实或者号称接近史实的名义下进行时,如果非要捣鼓出类似于角川这种日军战争前期出现几率微乎其微的角色,对戏剧化情节帮助不大(因为太俗套了),而且还会伤害影片的因“史”之名关于拉贝的问题,别看陆川在访谈中言辞似乎挑衅味道很足,从影片来看,其实并没有对拉贝进行怎样的丑化,影片中的拉贝,已经做到了他在那种环境下可以做到的一切,只是影片没有将他作为叙事中心罢了关于市中心的孙中山像,确实1942年新街口才竖立起孙中山像,如果严格按照史实,这
里就穿越了。但这是艺术创作的自由。我看过一张日本士兵羞辱孙中山铜像的照片(可能是中山陵的,我记不清了)。这表明类似的事情是存在的。稍微转移移下时间和地点,给京城的沦陷带来一些象征意义,并不坏。素以考证为长的李敖,写作《北京法源寺》时,不也为了艺术的考虑,把住法华寺的袁世凯穿越到了法源寺?
同样理由,可以解释城中那场不曾有过的祭典。这些问题不大。我认为大问题不是历史是史,而是对历史的把握。我们为什么要回顾这段历史?
要了解其成因,关注其过程,挖掘其深层内涵——比如动机。《南京!南京!
》既然已经基本放弃了整一的情节,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做得更清楚。我们为什么会被**?仅仅因为敌人的强大?
强大了,打败我们了,我们就理应被**?因为敌人兽性,所以我们被**?那么既然创造了角川这么个有良知的角色,以及将日军日常生活表现得这么“正常”,那么这些“正常”人类,为什么会做出非人类的事情?
如果说电影表现哲学议题有难度,那么为什么当教堂中发现了甚至多过日军巡逻队的中国士兵时,所有人都选择了举枪?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人却大部分乖乖被杀?陆川在访谈中说得很激动,说要拍抵抗之城,但从影片来看,零星的抵抗归抵抗,屠城归屠城,二者是割裂的。
其实挹江门一场如果后面接好了,完全可以解释上面这些,但散乱化的表现,让这些问题很难留下满意的答案。偷懒的人可能只是想着“日军是屠夫、**太懦弱、百姓太麻木”就收场了。勤快的可能还会留个解释文,但如果要靠解释才能说清楚事情,还要电影干吗
五、关于陆川女朋友看完《南京!南京!》,留下一句话:
陆川是值得尊敬的怎么说呢,我很不喜欢陆川的为人,对他的导演水准也持保留意见,但我赞同她的话:陆川是值得尊敬的当初看到过报道,说冯小刚是中国电影圈里最会哭穷的导演,他的投资都是哭诉拉来的。如果只是开玩笑的话,我觉得陆川上这个榜也挺合适的。
他很能说,也很会说,而且很爱来事。每次接受采访,他都不忘记哭诉下血泪史,包括当初写《黑洞》剧本被剥削之类的。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此番《南京!南京!》的运作,他虽然没有傻到像高群书那样玩道德绑架,但仍然四处放噱头,比如挑衅《拉贝日记》,而事实上,这电影除了题材,几乎也没跟拉贝冲什么。
后来他又豪言票房过一亿四,他就跟韩三平裸奔。这放在他自己也倾情对待的电影上,多少是让人有些反感的。我虽然可以理解他的行为——这不是小成本,8000万的投资,是要用票房说话的——但对他的行为,多少有些不屑,觉得这个人太无所不用其极但陆川值得尊敬的地方在于,他不是只在炒作上如此,在对待电影上,他也是如此。
拍《可可西里》时的玩命,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南京!南京!》。
他也没有因为票房的顾虑而彻底放弃在影片中的一些尝试,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中国影坛,他的每一步虽然迈得锣鼓喧天,但也确实有这个资格他的问题在于,一个好导演,或者说一个合格的导演,不应该是每次都靠题材和拍摄内容才能赢得喝彩的。《可可西里》如是,《南京!南京!
》亦如是。拼命固然可贵,但水平不上
去,总有一天会被遗忘的
六、尾声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我还算是评论得比较客气吧。纠结得狠了,心里非常乱,一股脑就涌出来了。其实,心里纠结的,还是那段历史,无论这电影有多少缺点,不能不承认,影像带来的直接冲击,比印在纸上的统计数据要强烈得多。
从这个角度讲,《南京!南京!》已经成功了。
南京观后感 篇7
这部电影是关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的。中国上海的沦陷,紧接着首都南京也被宣布占领。
说不清道不白是哪个镜头给予了心灵怎样的撼动。或许是那一群被锁在屋子里点火的老少。或许是被赶到大平地里机枪扫射的那群人。
也或许是被推到岸边活活淹死的。一个无辜的小女孩。活活地从楼上扔下。
然后她的姨子和母亲,被带走。为拉贝先生卖命了十几年的唐先生,为了拯救自己的子女,出卖了在难民营里的中**人。他以为。
日本人也是讲信用的。当那些叼着烟插着裤兜的日本人来抓人充当***,他蛮以为凭着日本人的一纸印章可以逃过这一切,结果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妻子。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
战场上,除了利益,没有朋友。后来他舍弃自己让另外一个人安全离开的时候,想必是参透了这个道理。同样的许多场景。
比如,为了让孩子们安全过冬,第一个站起来当领导的卷发女人。那些为了中国难民一直奋斗在一线的美国医师。无处不折射着人性的光辉。
与之类似的是,影片中那个叫角川的日本人,也是一个守情重义的男子。也许他的出现只是为了缓解整部电影的压抑气氛。所以从头到尾都不像是一部血腥的记录片。
我们或许应该承认,日本人中,也有好人。只不过在军国主义的掩盖下,个体鲜亮的光泽依旧逃不出阴暗的底子。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因为,不想背叛,所以选择记住这段历史。
抗战胜利了很久了,国人也过上了和平的生活,然而那副贪图安逸的根子还扎在中国人的心里,安逸,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安逸呢? 中国还不是很发达,我们的领土还在被别人强占着,日本军民至今也没有承认过他所犯下的罪行,我们的人民还在被瞧不起,我们的国宝还扔在海外漂泊,灾区的人们还在饱受着灾后的折磨,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安逸?
战争不是让人继续仇恨和报复的,那样的话战争将无止境,但我认为中国人不应该忘却和不计较那段历史,不是一句爱与和平就能使之前的屈辱烟消云散,而今天的我们,是盲目抵制日货?是在互联网上对当年日本士兵的所作所为进行漫骂?还是对曾经的历史一笑而过?
都不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做的便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虽然像南京大**一样的残局在当代社会是不可能再一次重演,可是在文化、经济、思想等方面,我们现在已经不多不少的受到了外来的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学习,将来用国内的力量将中国发展壮大,来减少外来的文化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这是我们没有忘记历史的最好证明,也是我们能为祖国做的最有力的事情。
只有当一个国家真正强大的时候,才有可能是真正幸福的开始,而建造这样的幸福和昌盛需要无数人无数年,而毁掉它也许只需要某个人某个时段的某个举动,它会让整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努力都前功尽弃。
毕竟,电影就是电影。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见证中日两国的未来。无论是哪个国家,什么样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如果我们能先让人民的心活着,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案。最后,请记住陆川拍摄《南京、南京》过程中的两段导演手记——
“我想给中国观众知道,在70年前我们输给了一个什么样的对手。”
“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现在让我们汉族,或让我们中国人拿出一段震慑人心的代代相承的文化的东西,我觉得已经没了,我们就剩秧歌了,我们真正的东西在哪儿呢?”
如果我们只专注于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如果我们整天幸福快乐,如果我们放弃警惕和抵抗,生死考验可能很快就会再次来临。落后就要挨打。
直到电影结束,本该被射杀的豆子意外生还。在春天的原野上,小豆子就如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一样,“拈花惹草招猫逗狗”。当小豆子放心地玩蒲公英的花絮时,每个观众都能看到一个民族的希望,充满活力。
关于小豆子的描述,算得上是《南京!南京》冰冷的影像中唯一的一抹暖色。当他和陆剑雄并肩作战,并肩牺牲时,战争似乎在那一刻停止了。
只愿世界和平,祖国母亲安好。
南京观后感 篇8
一声声的炮响,回荡在空中,炮弹结结实实的砸在南京的城墙上,也结结实实的砸在了我的心上,这是个没有悬念的电影。电影一开始,我就流下了眼泪。那赫然的“南京!
南京!”就像一副挽联,深深地,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挹江门南京的城墙一堆被抛弃了的士兵
他们用仅存的力量抵抗侵略者,维护了中**人的尊严。后来,他们忍不住投降了。当得知第一波被带走的俘虏惨死的消息后,剩下的人已经清楚的明白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了。既然难免一死,也要在死前发出自己的吼声——“中国不会亡!
”大**尸横遍野,影片没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日军千奇百怪的**方式,它将这场浩劫落到了每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唐先生,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责者难民营的安全,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她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正式的“朋友”的时候,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被日本人活生生的摔死了,他的老婆因为被打晕而幸免于难,他欲哭无泪,欲吼而无声啊!后来在拉贝的努力下,日本人答应可以让拉贝带走一个助手还有一个助手的家人,当他们即将踏入生门的时候,唐先生,这个典型的中国男人放弃了生的权利,把他让给了另外一个急于求生得人,临走前他告诉老婆自己要留下来找妹妹,自己会在下个月准时的把工资交给老婆……后来唐先生当即被压赴刑场,他看见被蒙着眼睛的中国人像小鸡一样被绑在柱子上,一个个的被射杀,轮到他了,他拒绝蒙眼睛,他笑着对日军的军官说“你晓得吧!
我老婆又怀孕啦。我老婆又怀孕啦!”这是他临终前的胜利的宣言,他的从容让那个日本军官不敢直视——这是中国人的骨气!
“堪怜脂粉真君子,敢笑须眉不丈夫。”
难民区的女性是一个悲惨而坚强的群体,她们在废墟中照样打着麻将,唱着越剧,带着“咿咿呀呀”的学着日语“我们是良民,我们是朋友”的孩子,然而,灾难并不会因为乐观而绕道而行。当日军以消灭整个难民营为要挟,要求交出100名妇女时,她们变得那样安静,变得那样从容,变得那样坚强!江先生,一个善良而坚强的女人,在她死的时候保持了她作为一个中国女人的最后尊严。
庆典招魂仪式
“x军x师x团”的招魂大旗,更像是一张账单,一张欠中国人民无数血债的账单!转过身来,一个大大小小的中国士兵走在无边无际的田野上。他们刚刚脱离危险。他们捡起路边的蒲公英,微笑着跑向远方!当最后出现那个被救的士兵小豆子的时候,**上写着“小豆子,一直活着。
”电影看完了,我一直在想,现在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生活?抗战胜利了已过去很久了,国人也过上了和平的生活,然而那副贪图安逸的根子还扎在中国人的心里。说来说去的居安思危,几千年来,历史一直在给我们上着这一堂又一堂的课,然而我们却不喜欢长记性。
今天的中国还很不发达,中国人还被看不起,我们的国宝还在海外漂泊,汶川大十字军的人民在十字军东征后还饱受折磨。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放松?
我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小豆子,小豆子是每一个没有死于那场灾难的人,每一个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与复兴大业的。我们活着,身上背负的是那些抗争而死的无数人的希望。“中国不会亡”!
马淑玉江苏省宜兴中学
高一九班
指导老师:丁立芬
南京观后感 篇9
观《南京!南京!》**有感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疤,也是一种不断的屈辱和痛苦。《南京!南京!》又一次让我们回忆起那场丑恶的战争和灭绝人性的**,沉重压抑,堵住胸口,难以消退。
影片是从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开始。尽管大批国民党士兵逃离城市,但仍有大批不愿投降的士兵留下,在街头展开了无望的悲剧性抵抗。抗战失败后,几十万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长江,南京全城陷入了死胡同。
唯一有生机存留的,就是位于金陵女子学院的“安全区”。在这里,大量的难民因为拉贝的“纳粹”身份而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实际主持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则是拉贝的秘书唐先生和归国女教师姜淑云。
但在日军的眼中,“安全区”只不过是一个囤积了大量女性资源的“仓库”。唐先生的妻子虽然癫痫发作逃走了,但他的妹妹却被日军带走了。最后,日军正式向“安全区”提出了女人换补给的“建议”。
面对安全区将有大量的同胞会因为补给短缺而失去生命的绝望处境,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女人站了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这部电影突破了以往关于南京**的历史著作和文艺作品中的那种对中国人存在的刻意抹杀,对“无能的中国人”的错误描述;为世界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也是在南京灾难中,中国人的民族形象的全新书写。在新的高度上,它为中国历史上这段悲惨的过去提供了新的历史思考。
《南京!南京!》是不同于以往历史片的电影,因为它不仅告诉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为它不仅是一味地谴责侵略者,因为它把内涵提高到一个高度,它能够让我们思考到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命题,这是一个终极命题。
陆川敢于用电影来表现,这是他的高明。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对于这样一段历史,它已经成为整个民族的死结,任何人想扭转和抹去它都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允许忘记。中国共产党去世已经72年了,最初的幸存者已经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血淋淋的伤口不会随之死去。我们不需要中国共产党挑起仇恨,然后我们就去杀敌。
最好的办法不是哭,不是煽动,而是表现和还原被遗忘或忽略的细节,然后让后来的人去问自己的心。痛苦不能遗传,不能灌输,只能自己面对,即使你看到的是一部复原的电影,只要足够真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已经开始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正确或错误的教化的历史和默认。日本的漫画、日本的电影动画片、日本的电器化妆品、日系的衣服首饰、梦想有朝一日能去日本泡温泉吃神户牛肉……在不知不觉中,被日本文化所侵蚀,很多人乐于接受同化,觉得这是生活品质的提升。为什么?
曾饱受日本欺凌的中国民族,难道淡忘了背后那滚烫的烙印?抑或是有意逐渐淡出历史,在没有历史阴影的情况下,创造中日和谐友好关系?
“我们不能封闭在民族悲情里,我希望借一部电影去恢复中国人的这种存在和救赎。中华民族是一个坎坷的民族。我们最终应该自救。”陆川说。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 而后人伐之。如果我们继续选择宽容、安逸、放纵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次踏上祖先跪下寻找反思行动的道路。甚至5000年的文明也将被埋葬在我们的膝下。
所以,有那么多充满激情的中国人,他们总是打开记忆,用电影和战争日记提醒我们和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那段历史。我认为舔伤口不是为了再次尝到痛苦,而是为了激励中华民族,为了奋起,为了变得更强,永不被欺负!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如此。奋斗,将自己的祖国屹立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南京!
南京!》是一次刺痛,所以我们会清醒,绝对。别浪费时间,别怕自己不行,去追逐儿时的梦想,做好自己的学问,研究好自己的技术,写好自己的文章,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自己去做好,少去惦记着那些虚无的东西,那不是你我们寻的灵魂,而是寻的坟墓。
天佑我中华,必先中华忖行!
南京观后感 篇10
永远的太阳,不灭的民族
观《南京!南京》后感
这不是像一部电影,更像是真实的片段录像。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令人震惊的杀戮和**。我很难看。如果这部电影讲的是事实,那么历史就太疯狂和残酷了。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日本士兵活埋了中国人后,还在地上踏步,头中间跳舞。完全没有人性。
另一个场景是拉贝先生离开难民营大门后下跪对中国人谢罪,中国人需要一个外国的纳粹来保护,也许在那时候拉贝对于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无言的愧疚,一个老人在影片中留下了两行泪,他流下了歉疚、无奈、不安的泪水,他值得我们铭记与尊重。在那个黑白时代,他们所做的一切告诉我,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有敬畏之心,人性永远不会熄灭,它只会偶尔隐藏,这是为了更加辉煌的未来!历史虽已成为过去,但永远不会成为过去!
这段侵略历史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痛苦,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触动我的相机无处不在。挣扎的眼睛,仇恨的眼睛,绝望的眼睛,恐惧的眼睛,麻木的眼睛,无情的眼睛,欲望的眼睛,无力的眼睛,,,,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
南京大**的故事一直是中国的耻辱,也是日本罪行的见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不可替代地去记住南京的历史,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去了解它。它代表中国的历史,更是一种屈辱的向征。
我们要紧记这段由日本人所造成的罪行。
电影中的许多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军的残酷和疯狂。在一个破教堂,所谓的避护所,数以百计的中国投降日本士兵手中拿着**!虽然当时的日本兵并不多,但成百上千的中国人还是举起手,也许我们会说其实是中国人的不抵抗而造成的,但你怎么不想想日军在他们的心中造成了多大的恐惧,也许在潜意识里已形成了惧怕的印象。
所以我们无法想象当时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在教堂里,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手来。当坐在父亲肩上的小女孩看到同胞、亲人、叔叔阿姨都举手时,她做出了人生的第一选择,慢慢地双手举过头顶。这么多人,在所谓的避难所里,终究没有逃脱日军的控制。
惨绝人寰的把手无寸铁的南京同胞像赶鸭子一样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被赶到一个满是汽油的屋子中,被活活的烧死。还有一部分被日军**的赶到江边,被日军自认为很值得骄傲的机枪扫射死掉,顿时血流成河,顿时一阵血腥。还有一部分被**,然后活生生的被埋掉。
那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我现在想想都觉得恐惧万分。当初陆川拍这部《南京!南京!
》时,他说他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在日本**,如果可以的话,他要当代日本的孩子知道他们骄傲的祖先所犯下的滔天罪行,重新认识一段被日本教育界所扭曲的历史史实,让日本青年了解一段在历史书上永远了解不了的历史事实。看完本片,也许你会感到中国人的那种凄惨,其实本片无处都在反映着一种反抗。例如片中的由高园园所饰演的姜淑云,她一直和拉贝在一起救助南京难民,面对日军的暴行,她勇敢的抵抗,最后她因为救人被俘时,她知道自己将被日军侮辱,她对角川说"shoot me",她宁愿死掉也不愿意被日军欺辱。
她一点也不谦卑,因为她敬畏生命,同情生命,救赎生命。为了解救中华,她宁死不屈。说到姜淑云,我们一定要谈谈江一燕饰演的小江。
当她知道日本人威胁要摧毁安全区并要求拉贝交出100名妇女时,她第一个举手,因为她知道她的牺牲可以带来更多的食物和更多的生命。当她离开的时候回首往事,让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也许她知道她会这样死去。不得不说,这个角色痛苦不堪,最后赤身**死去,让人喉咙紧绷,无法发出声音。
我想说的是,秦岚饰演的唐周氏,看到可爱的小女儿被**的日军从楼上扔下来,她无声的哭声更有力地解释了锥心的痛苦,最后昏倒了。还有最后自己的丈夫选择留下来的时候,她哭着紧紧地拉着丈夫的衣袖不让她离开以及最后她走了又回头看着丈夫的时候的那种无声的哭泣,也更加深刻的反映了日本兵的侵略使得中国家破人亡的凄凉。无论是姜淑云、小江还是唐周氏,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残暴的日军作战。
她们都是中国女性形象的代表。
这部电影中有好多经典的台词。例如角川在放走小豆子和老赵时,对着他的同伴说了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我相信那一刻的角川心中也满是折磨。还有角川的那句“为什么要战争?”更是反映出他对战争的苦痛。
以及唐天祥在即将被枪决的时候对着日本军官说的话:“我老婆又怀孕了。”那是一种希望的象征,一种中国不亡的象征!
还有那句:“活着比死更艰难,我下个月会把薪水按时发给你的”。它真正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还能有那种奢侈吗??
本片的最后以小豆子和老赵的笑声结束。小豆子手中拿着蒲公英,那一刻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中国不亡,陆川的用意所有人都明白。对,中国不亡,中国永远不亡。
**的终究见不了太阳,在曙光破晓的那一瞬间,所有的**就不复存在。我们是朝阳,我们是不朽的民族。中国万岁!!
南京观后感 篇11
也许蒋委员长的撤退指令下的的是正确的,为了以后的战略**保存了有生力量,的确,**在日后的抗日战场上这些所谓的“保存下来的有生力量”的确也有着卓越不菲的战绩,但是,**在庆功和欢呼的时候,是否又会想过那些为他们的“战略撤退”而成为牺牲品的无辜的平民的浴血奋战的留守军人?是否会在安然入睡的夜晚忽然的被那也哭喊着的,悲哀的面庞所惊醒?
另一方面,川川庆,一个过去类似的电影,日本人都是被扔鸡蛋的角色,但他是不同的。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学,这让我们觉得有这样一个日本人并不可恨,这也是人性的体现。作为一名日本军人,他人不住杀人,但面对自己和杀人,他内心充满了不安。从他的眼睛里,有时他能看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损失。
他喜欢百百子,知道她来中国是为了满足日本人的需要,但他并不讨厌她,相反,他从她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他眼睁睁看着小江最终死去,他的心可能会更加挣扎。明明看到了姜淑云多救了中国人他却装作不知;当姜淑云被拉走时,望着他的眼神,叫他去杀死她时,他果然一枪杀死了,使她能有尊严地死去。
最后,他放开了小豆子和老赵,对同伴们说:“活着比死还难!”!在他心里,看到的事实,不能承受,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了良知,看着这样的一切,心里的冲激比海水还多,比海还大,活着真的比死更难受,所以他一枪了结了自己的生命,这算不算也是一种解脱?
这要交给观众去评论了吧……
在影片的结尾,有一个即时的彩色背景。我想这是导演的点睛之笔。从色彩背景上,人们可以看到希望。就如导演陆川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活着,是一种抗争;而死亡,也是一种抗争!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痛苦和教训,也是一种激烈。历史也告诫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中国强大,才能不被外国欺负。只有坚强起来,人民才能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可是留给我们的屈辱却是永远也翻不过去,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战争中为反抗入侵,保家卫国而献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军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可忘记。
南京观后感 篇12
观《南京!南京!》后有感
------ 人性的低吟:活着比死更艰难
老实说,我向来不屑于去看中国的电影,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在当今中国这个物质至上的时期,精神文明只处于一个过渡期(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而在这个过渡期内,精神文明其实只是在摸索,在寻找自己前进的方向,并没有形成新的成熟的文化体系,所以不能产生高质量的精神作品(至于何时走出这个阶段,得看它的背景,这个社会的发展了)。因此,这个时期的精神作品往往带有商业的铜臭味,娱乐至上给电影界带来了大量的娱乐性,趣味性,商业化的产品,而那些少的可怜的反映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往往有跳不出“在先辈们英勇杀敌,不怕牺牲的战斗下,赢得了战争的伟大胜利,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美好生活”的思维怪圈!
而《南京!南京!》这部电影却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感到欣喜,因为它没有肤浅的,随意的口吻去轻谈战争与胜败,而是站在人性的高度去表达战争的伤痛,历史的伤疤!
或许,接触有限的原因使我认为这部作品是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界的一部清新脱俗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背景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以南京大学为背景,以几位**人物的思想和行为为主线,叙述了这一深刻的历史事实。不敢妄加大评大论,我想从几个电影的片段及对人物的分析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片段一:
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日军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里是到处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是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散兵游勇大声疾呼:“不准逃跑!
不准弃城!”但是得到的回应是:“当官的都跑了!
”于是胆小而无知的士兵向英勇正义的战士扑去,踩踏了他们的脊梁,蹂躏了他们的心脏!
片段二:
南京的街道上一个日军小队,5个人左右,经过三个月战争,脸上盖满灰尘,早已疲惫不堪,衣衫不整,他们无劲地端着步枪,慢慢的走着,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路两旁是被绑缚或是吊死的人,赤裸裸的女性尸体,还有触目惊心的人头群。他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已被削去半边屋顶的教堂,他们小心翼翼推开门,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在一个破教堂也就是所谓的避难场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面对几个手持**的日本兵的反应竟然是选择投降!
想象不到当时人的对战争是怎样的心态!在教堂里,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手来。当坐在父亲肩上的小女孩看到同胞、亲人、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出了人生的第一选择,慢慢举起手来,举过头顶!这就是他先辈们教会他的!
这就是他学到的第一堂课!没有抵抗,敌人来了,就放弃抵抗,放弃斗争,举手!
感想:其实,了解军事史的人来看这样的画面是最令人痛心的,当时的中**备虽然整体不如日本,但是当时预备守卫南京的部队却并非人们意识里的装备差,当时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们的战争装备足于让日本人瞠目结舌!大量的德械装备,所配属的坦克在质量上远远胜于日本的铁皮坦克,还有数不清的弹药军械!
此外,对于那些日本士兵来说,他们应该比举手的难民更加胆小。这么多人可以把他们踩死。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幕?答曰:
人性的胆怯!弱小勇敢的小牛能与老虎搏斗,而胆小强壮的老虎只能在驯兽师的鞭子下表演。当时军队缺的不是装备,而是勇气和士气!引用一句曹操当年的话:
“吓破胆的士兵再多也没用!”人性的胆怯啊,是在经历地狱般的体会后才会发出的来自人性深处的低吟啊!
在战争时期,人的求生欲望显得更加的明显,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他们是当时每一个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的缩影,细细品味每一个人物形象,让人内心激起长久的共鸣,深深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典型的中**人本色,他的扮演者是刘烨,一向以一个硬汉的形象展示给观众,影片中他精准的枪法,巧妙的战术给人留下中国英勇军人高达形象,面对南京失守,依旧带着剩余的弱势兵力与日本鬼子对抗,视死如归,尽管最终还是牺牲,却用自己的身体拯救了小豆子,留下了希望,留下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姜淑云----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拉贝先生在一起,与日本军作抗争,她尽全力去保护难民营的人,当她知道日本人要选一百名女人做***的时候,她的心比谁都还要痛,为了救更多的人她只有亲眼看着小江被拉走。最后,为了再救一个中国人,她被日本士兵俘虏,她知道自己会失去尊严,她对小川说:杀了我。
士可杀不可辱,宁愿牺牲也不能没有尊严。她是当时中国知识女性的代表。虽然她是个软弱的女人,但她勇敢地为保护同胞而战!
江香君——小江,原本为女性形象代言,即是被日本人认可,角色也无所谓。后来被日军**,知道身为女人之痛,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不堪忍受,最后赤身**地死去。
小豆子-很像一个小红军。从头到尾,只有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从陆剑雄的出现,江淑云的出现,到和老赵一齐被角川释放。最后笑到灿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在整个凄惨的背景下,在“活着比死更艰难吧!
”的低吟声中,小豆子的笑声是那么的令人感到欣喜啊,那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声,是生的价值,在这样的人间地狱中,让观众感到了一种希望的明媚,中国一定不会亡!
唐天祥----拉贝的秘书,懂一点点日语。成为拉贝秘书后算是替德国做事,可另一方面却是保护着家人;原来帮助着可怜的人民,可是后来为了生存下来却背叛了人民。到最后,出卖了人民并没有换来全家人过新生活,相反女儿死了,小姨子被逼做***也死了,唯有能保住的就是妻子和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结果他放弃了跟拉贝先生走,而是以死来赎罪,是一个血肉鲜明的人物。
最后临死的时候拒绝蒙住眼睛。直视死亡。仍微笑着告诉日本人:
我老婆说她又怀孕了。跟小豆子一样,是希望,中国不亡的希望!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
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 而这一点正是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之一。
而这样的思想却是由一个有良知的日本兵呼出—角川!过去类似的影片,日本人全都是反面的角色,可是他却不一样,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从有良知的敌人眼中反映当时的史实,更具有真实感,更具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冲击力。作为一名日本军人,他人不住杀人,但面对自己和杀人,他内心充满了不安。从他的眼睛里,有时他能看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损失。
他喜欢百百子,知道她来中国是为了满足日本人的需要,但他并不讨厌她,相反,他从她那里得到了一些安慰。他看着小江被**最后死去,他的内心可能更加挣扎。明明看到了姜淑云多救了中国人他却装作不知;当姜淑云被拉走时,望着他的眼神,叫他去杀死她时,他果然一枪杀死了,使她能有尊严地死去。
最后,他放开了小豆子和老赵,对同伴们说:“活着比死还难!”!在他心里,他无法忍受他所看到的事实。作为一个男人,他不能没有良心。看着这一切,他心里的冲动比海水还大,比大海还大,活着比死都难。所以他开枪自杀了。
影片的思想内涵是通过日本士兵川川庆的角色表现出来的,因为整个日军已经失去了人性,变得麻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死亡,什么是真正的恐惧。从角川人的敌人人口中,我们可以说:活着比死还难!
是多么的令人震撼!这句话若放在当时南京难民的口中说出也许是正常的,但从他的口中说出,是我震撼于当时的历史。生命是宝贵的,但在那一刻,死亡是一种解脱,世界是地狱!
因此,他选择了死亡!战争是对人性的蹂躏啊!
老实说,我看了两次这部电影。我第一次看到的是痛苦、死亡、人性、绝望,第二次,除此之外,我真的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来自小豆子的希望,来自唐太太肚子里的希望,来自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的希望!人性啊,活着比死亡更难,但是,活着就拥有希望!
南京观后感 篇13
三.角川自杀的场景——还原人性
角川的自杀是我看这部影片怎么也没预想到的,这个角色也是这部影片的主线,虽然日本人战领了南京城,身为日本人的他也晋升为军官,但他还是过不了他自己的良心这一关,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角川是日本军人中的边缘人,他一边犯罪的同时还一边挣扎,或者说他在群体中还保持着个体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在他临死时和另一名日本士兵说了句:
活着比死更艰难吧。对戴秉川来说,死亡更像是一种解脱,不能再被良心谴责,也不再是帝**事职责和人性之间的最佳斗争方式。同时,他生前最重要的一件是就是放开小豆子和另一个中国人让他们活着,但他选择了自杀。
事实上,他的本性并不坏。在很多方面,这显示了他的仁慈。他不像其他日本人那样残忍,所以他是日本人中的好人。
我想说对于日本,我们是应该记住这场仇恨,但或许我们更应该以德报怨,战争向来都是残酷的,战争是少数决策者的错误,而并非是整个发动国所有人们的错误,不管在什么时候人们都不希望战争发生,还是希望人们能够和平的相处,所以我们不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所有的日本人身上,对于那些死不悔改的人,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加以惩戒,而对于那些有良知并为***而打抱不平的人,我们应该以礼相待。请相信日本也有好人,比如影片中的“角川”,正如中国也出汉奸,比如影片中的“唐先生”。他们都是好人。他们为穷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应该高度赞扬这些人。
我还记得孙中山时代,日本人都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他们胆小,害怕坚强,愿意被欺负。那时候,中国人真的很胆小,胆小,精神麻木,没有任何羞耻感。但中国人也可以改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英勇顽强地战斗,死而无憾,同仇敌忾。最后,他们打败了看不起我们的日本人,使他们相信并愿意签署投降书。
我们中国这样多的人口,只要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各推所长,穷智究虑,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做好的。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虽然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很强,但我们仍然不能骄傲自满。我们得谦虚的看待一切,还的进一步的努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科技和军事方面的国力,以致我们国家能够更加的强大。如果你强大,你就不怕来自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你强大,其他国家不会欺负你。他们会以礼相待,这样人们才能和平相处。
南京观后感 篇14
《南京,南京》——生死之城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电影院。
影片讲述的是1937年的12月,南京城破。与此同时,仍有大批不愿投降的士兵留下,城市街道上出现了激烈的抵抗。抗战失败后,几十万中国人的鲜血终于在长江上染红,南京全城沦陷。一系列非人的疯狂行动终于在无耻的日本人的手中展开,角川将两名幸存的中国人赶出南京市,并选择自杀。
影片留给了我很长时间的思考。是的,人怂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当我看到镜头里那张痛苦的脸、无助的脸、绝望的脸时,我的心像刀一样碎了,看到日本鬼魂用人力把孙中山雕像拖倒地上,我是多么的愤怒!
泪水、痛苦、愤怒编织在一起,便是《南京!南京!》的最好观后感。
久违的黑白影像,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们记忆中的沉淀。这次,与以往的纪录片或电视不同,我们看到了战争和**的新视角。黑白之间的简单对比,就像大脑中尘封的记忆,清晰而持久;失去色彩,增加想象的空间;失去对鲜血的空惧,增加对战争的恐惧。
黑白,不在乎血腥战争的视觉表现,而是通过战争的原始趋势引导大家去思考战争。
当我看到日本人拉着一车死去的共产党人,把我们中国人当作货物**时,我多么想站起来,哭泣,向这些共产党人致敬;我还想用一切恶毒的语言诅咒这些对人性最不尊重的无耻日本人!
“日本妇女五元,中国、朝鲜妇女两元。”在日本,一位军官这么说。他们的做法就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极大的伤害!我们不是羊!这一点,中国不会忘!
是的,南京大**,中国不会忘!
华夏大地曾经多么慷慨的给予我们,它给予我们热情、善良、坚强,却忘了给予我们平安。炎黄子孙享受着这一切。但是,当别人攻击我们之时,却无还手之力,这是莫大的悲哀啊!
南京大学,这一幕的悲剧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国耻,努力工作!
梁启超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不再停留在控诉和仇恨的层面,我们不再胶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们从人性的内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类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一株小草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人类的道德的力量虽然弱小,却始终存在,等待着有一天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拒绝所有的战争!
拒绝所有的残暴!从现在起,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大连市第九中学
二年八班何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