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局外人读后感优选12篇

发布时间:2023-07-26

局外人读后感。

写好优秀的作文是我们的学校必备,作文的内涵,源自生活的启发,多看、多写才能让我们写出更好的作文。如何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局外人读后感优选12篇,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局外人读后感【篇1】

总得来说写的是主人公临死前的一段经历,故事的开始主人公默尔索得到母亲在养老院去世的消息,养老院通知他过来参加葬礼,仪式结束的第二天跟自己的女朋友去海边游泳约会看电影,并度过了美妙的一碗。

之后是介绍他的两位邻居和饭店的老板,他们关系似乎不远不近也不错,默尔索总去那家饭店吃饭,其中一个邻居是个老头,每天两次出来遛狗后来狗失踪了,老头很伤心,还过来跟他聊天,那一次或者是他们最亲密的距离,还第一次握了手。还有一位邻居是拉皮条的,他自己称自己是仓库管理员,因为他的一位女朋友吃他的住他不说还总是跟他要钱,之后皮条客了解到那女子的阿拉伯弟弟包养了她,后来阿拉伯人和皮条客因为女子总是要钱,教训了女子,但和阿拉伯人结下了梁子。之后皮条客邀请默尔索和他女朋友去他的一个朋友家里做客,他们欣然前往,就是在皮条客的朋友那里默尔索杀了阿拉伯人。悲欢进了监狱,默尔索在监狱里慢慢适应着生活,最后被判处死刑,上诉了一次,没有成功,最后自己也坦然接受。

整个故事就像默尔索写的日记,不过写的也确实很好,在他的故事机从不猜测别人的意图和思想,只是写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内心的想法,由本书的名字《局外人》也能看出整个故事所有发生的事情,默尔索都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他只注重自己,其他的无所谓,最后被砍头也无所谓,全篇都是这种态度,有时候会有小小的自责,也会有小小的追求,作文但都被自己太累了不愿意多想的缘故而放弃了。默尔索就是顺着生活的水流,流到哪里就自己就生活到哪里,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追求的人,最后面对死亡,也没改变自己的态度。“无所谓”“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太累了”“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看生活中发生的事也都是灰色的,没有色彩,我想着最符合那些对生活没有希望的人,看什么事都和自己没关系,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割裂来了,也许这就是局外人的感受。

按着书名,局外人,或许我们都经历过这种时刻,只不过作者刻画的多,更深刻,更复杂,然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告诉我们,局外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死亡,即使不是实体的死亡,思想也跟死亡没有区别了。可能思想上的死亡,就是局外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吧。

“我甚至常常想,如果让我生活在一颗拘束的树干里,无所事事,终日观察天空浮云的花样,我也能逐渐适应。”——阿尔贝.加缪

但是这个事倒过来想想,似乎这种思想好像无懈可击,如果对生活的什么无所谓。

局外人读后感【篇2】

《局外人》,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代表作,作者在后记里用一句话概括了它,“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看似荒诞的一句话,背后隐藏是主人公默尔索不肯遵循人类社会的既定规则,继而被人类社会所摒弃的真相。作者说默尔索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拒绝撒谎,“撒谎不仅仅是说谎话,事实上,尤其是当你说的不仅是真相的时候,你就在撒谎”。是的,默尔索是真实的,他与母亲的感情淡薄,他母亲的死,他没有感受到哀伤,所以他没有装哭泣,但这被标上了冷漠无情的标签。他对人类的许多追求都感觉索然无味,“我们从来不能改变生活,无论如何,生活都是一样的,我在这儿的生活也不会令我不高兴”。这看上去挺消极的,但他感受得到当下真实的美好,他不信下一世,不信上帝,他信真实存在的当下的每一刻。

局外人读后感【篇3】

读《局外人》读后感2000字:

真相总是包裹着谎言一同到来。我的朋友,我需要你友情的支撑时必须接受你的困扰;我的爱人,我需要你爱情的抚慰时必须接受你的无知;我的家人,我需要你不计回报的付出时必须接受你的固执;我的老板,我需要金钱来自我立足时必须接受你的世俗。在我接近这些真相之后,我总是取舍利弊,然后在你们的游戏中败下阵来。我了解作为胜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无助、孤独、贫困、死亡。于是我每次都选择了妥协,用谎言来让游戏变得简单。但每次处于真实与虚无之间的时刻,我总试图寻找些什么,以期待能离真相更近一点。

加缪的《局外人》讲的故事很简单,主人公默尔索在乡下养老院的母亲死了,他回去守夜时没有表现出悲伤的感情,并且在葬礼上也没有哭泣。之后在和朋友的一次海滩出游时意外用枪杀死了一个阿拉伯人,然后被判了死刑,并拒绝接受神父的忏悔。在整个人生包括对待自己的审判时也一直表现的像个局外人。

在尝试理解《局外人》之前,我要说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前两天我妈给我打电话,要求我去看望在上海医院住院的大姨,大姨第二天要做手术,而我妈在苏州老家,家里也在装修,无法脱身,于是要求我去看望。我听了后心里不大乐意,这当然不是我感兴趣的事情。但我开始分析,大姨是我妈的姐姐,姐妹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且有很多共同回忆。

其次按乡下的规矩亲戚有人生病要去看望,那么做手术之前她当然要来看望,但她来不了,于是让正好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去看望,十分合情理。可问题就出在这儿,我得为这情理去做一件我不感兴趣的事,我个人不是很在乎情理。从我这方面来说,小时候大姨对我很亲,但长大后我常年在外读书工作,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逐渐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第二,这世上每天都有人生老病死,很多事情都应看淡,这世上的大多数事情与我无关我也不感兴趣去参与。

第三,我同很多当代青年一样处于一个断层的环境中,我并不把亲戚当成我至关重要的人,我很难倾注起和我妈一样的情感。于是被要求看望这件事对我来说像是一个形式主义的事,一个道德上的负担。但我妈是我至关重要的人,而大姨是她至关重要的人,所以我理解她,于是我买了水果,包了红包,决定去医院。去之前我路过女朋友那给她送西瓜,她想一起去但被我拒绝。她看我只买了葡萄和荔枝,还是简单的塑料袋装着,就建议我买个水果篮,或者至少买些橙子搭配,显得颜色好看。我心想水果篮好看但不好吃,而且大姨手术前不能进食,买的水果大部分是陪床的人吃,那买当季的水果性价比更高。诚然,我不喜欢形式主义,对于这套规矩显得也很生疏,但我女朋友当然希望她的男朋友八面玲珑,在社会上多方面能吃得开,但这种要求使我为难。我和默尔索一样在成了社会规则下的矛盾体,我并不想参与人们规定的很多游戏。但我在去之前还是买了橙子,因为我觉得她说的颜色搭配的话有道理。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并不在隐射什么,只是以我浅薄的人生经历来感受默尔索的情感,我的故事也远没有默尔索的那么鲜明又有特色。默尔索在自己的人生中一直是个局外人,他认为很多事情怎么都行但同时又和它们保持着距离,在这种距离中他既无法体会到自己真实的情感,也没有获得灵魂上的净化。包括参加妈妈的葬礼,和玛丽的恋情,老板安排出差工作,甚至最后对于自己的死刑的审判。他接受自己平淡的人生又不想参与社会制定的游戏,像个局外人一样将自己的感情绝缘,自己的人生似乎是处于一种荒诞和虚无之间。而他最后接受死刑也是因为“未来的岁月并不比我已度过的岁月更真实”。

我时常会产生相似的想法,脱离了生活觉得人生很多时候是无意义的。追求金钱、爱情、名誉、信仰的人生本质上都是相同的,都是追求自己的欲望。只有某一刻追求的真相让生命在宇宙中的此时此刻闪耀出富有生命力的光。我并不是批判和否定追求欲望的人生,我也是其中之一,只是每个人选择不同。追求这些东西无疑会获得幸福的感觉,但有时候获得太多也会成为人生的枷锁,让人畏惧无法决绝。人生就是一个大混沌,在这些追求中搅拌缠绵,蹉跎光阴。

默尔索是个最没英雄主义的英雄,他认为人生怎么都行,却在自己荒诞的人生中寻找真相,为此他拒绝形式,拒绝教条,拒绝情感,他以一个平凡人的姿态活着,最后却同世间所有的荒诞做斗争。他是个可悲的人,无法在人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时刻感受着荒诞,人们发现了他的异常后开始排斥他,用参加母亲葬礼不哭泣这个理由判了他死刑,他又有着一个可以被摧毁的肉身,只能接受别人安排的死刑。同时他又是个英雄,他在荒诞中追求真理,既然人活着要做选择,忍受荒诞,拷上枷锁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性,并且最终都会死。那么他最后选择了一种确定——死亡,就可以拒绝荒诞,挣脱枷锁,追求“绝对”和“真实”,他抓住了他所认为的真相,这让他超脱了平凡人成为英雄。

“他们选择的生活,他们选中的道路,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他挣脱了约束,于是人生的一切事情,又有什么要紧呢?默尔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重新拾回了对世界的感受,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但这一切在知道他认为的真相后,又有生命要紧呢?

“Nothing really matters...”有首歌这么唱道。“我希望我得到的少一些再少一些,我希望我的生命短一些再短一些...”有句话这么说道。人生朝露,冷暖自品。如果非要说人生意义在哪的话,我想应该是在追求意义本身吧。

局外人读后感【篇4】

这本书我看到一半就惊到了,跟我之前的思考不谋而合,也怪不得好友会推荐我看。

默尔索淡然,超脱,理智,看清一切的背后终焉,也因此无动于衷。开篇宛如一个惊天霹雳,定下了全书基调。默尔索一个人生的旁观者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我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默尔索和《人间失格》中的叶藏,我认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看破了这人世,只不过一个选择超脱世外,冷眼旁观。而另一个,困扰于被世间所不容,浑浑噩噩不知所措。

人归根到底就是群居生活,任何对于群居生活不利的都会被排除掉,而维持群体存在的最重要一点,就是人们想象力的统一,即:常识。

所有人都在努力融入群体,也因此拓展出了许多常识性的情绪和行为:亲人死亡要悲痛,老人丢狗要同情,邻居陷入麻烦要帮助,情人求爱要回应等等。作文而默尔索也许正是看清了这一点,自己的情感本身并没有任何意义,慢慢地也就失去了情感,唯有在面对玛丽的为数不多的几次中,产生了自己真实的情绪。也许,这就是男人对女人的期待吧,男人有时过于理智,需要女人来提供情感依托。

当他直面“以人民的名义”宣判的罪名时,他终于拾回了他最原本的真切情感:恐惧。对死亡的恐惧使得他抛弃了平时淡然的性格,重新找到了生而为人的任性和真实。

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脱离群体生活的话,那么人要如何保持自己生而为人的存在呢?大概是会被重新定义为一种新的独居生物吧。

毕竟,脱离了群体,作为人存在的跟本:想象力,就失去了意义。

局外人读后感【篇5】

高潮不在于人类的荒谬庭审与“我”的妥协,而在于神甫的灵魂审判与“我”的对抗。法院可以以“道德”问罪审判我的死亡,但无权再进一步妥协我的灵魂。

人是多样而独立的,人生在世,不该行尸走肉,丧失自我。可有些人就是追求调试与妥协,甘愿为所谓的道德责任所裹挟;有些人就是追求真实的意识与感受,又被置身于局外。

于局外人而言,大众意识审判得了肉体,却审判不了个人意志。那些高举着的道德,是在绑架自我的真实感受。他们活在当下,又不免有着消极和被动的意味。

于局内人而言,纵使得到了社会道德的认可,但感受却不断被大众意识所替代。那些道德价值,是个人的付出奉献,又是对他人的要求索取。他们不断调试,却又不免变得盲从。

说透了世界本也是虚无,本就带荒谬。只是局内局外,谁都没能自洽,也未能平衡。

局外人读后感【篇6】

我记起我参加过三次葬礼。

第一次是小时候,跟着大人瞻仰了那位远房姑姑的遗容,青灰色的面庞让我有点儿害怕。可是,之后我和姐姐在这家的院墙外一起闲谈琼瑶的一部小说,谈得不亦乐乎。是的,没有悲伤。

第二次已是我婚后,我正处于焦头烂额的婚姻中,奶奶过世了。读大学之前,奶奶都陪我良多,我总以为我以后会有机会回报她,可是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她去世了。我现在都在迷惑,到底我在奶奶葬礼上的痛哭,全部是因为奶奶的过世还是有一部分是为自己的不幸遭遇。我清楚地记得,在灵堂,在火葬场,在坟地,我都有神游天外的时刻,恍觉世界一片荒谬,甚至有冷淡之情涌上心头,我不爱奶奶吗?直到今天,她的死仍令我难过。可在她的葬礼上我觉得自己变成了半个演员。葬礼,似乎是哭给全世界看的一场表演。

第三次参加的是老公大娘的葬礼。因为我与那个堂嫂子关系不错,回到老家我就跑到她家去忙前忙后地打下手,还戴了重孝。葬礼上我又走神了,在去埋葬的路上,我抬头远眺四野,田野苍茫,我们都有归途似乎又都没有……

我觉得我理解加缪笔下的这位主人公,他在葬礼上无论怎么表现都不能说明他不爱妈妈。可惜,世俗的目光杀死人。

我甚至觉得,他后来杀人与他母亲的死亡有很大关系。他本身过得并不好,又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虽然失去母亲后他试图通过寻欢作乐来解救自己,但对他来说,生活已失去了全部的意义。他已经彻底成了这热闹人间的局外人。

他被粗暴地论罪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因为他已活成了世界的局外人。红尘万丈,可他的天地一片空茫,活不活似乎没那么重要了。

可是,他最后所有的念想都表明,他并没有那样满不在乎,他也是期待活着的吧,期待希望能够出现。

不信救世主的人,其实最期待救世主能救他不再麻木。

当一个人放弃自己,他就是局外人。反之,他永远存在。

而我们大多数,都是在存在与虚无之间。不是吗?

局外人读后感【篇7】

《局外人》读后感600字!

所以太过于淡泊的心态可能会被当成变态?

看前面一部分的时候是挺懵的,在妈妈葬礼上没哭,没看遗照,不奇怪,奇怪的是那些人也很自然的和默尔索交谈,最后却很乐于找出细节来证明他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杀人犯?不是这部小说,而且这个社会上很多人都会这样,到现在也会。

人性就是如此,我想了想要是一个人只要是这样淡泊疏离,也会被认为是个怪人,即使一生没做过什么坏事,人也善良,是不是如果发生了像默尔所这样的事,也会被大声议论为“我早就知道她是这样的人了,看她平时就很怪,话也不怎么说,吃饭也喜欢一个人,也没什么朋友”

人就很奇怪呀,只要不太合群就会被认为是怪人,发生什么事情也不会有人懂他而找出来大声说他不是这样的人。人们就会忘记你所有普通平淡的生活,然后用一些小小的细节来证明你确实罪有应得。

如果这场官司没有这些所谓的道德观,他犯的错也只是误杀。但人们把他的生活扯在一起,认为他没有人性,杀人不眨眼。是因为妈妈下葬没有掉眼泪,也是因为妈妈死后第二天做了爱。因为邻居打女人的时候他没有热情的去帮助而是冷眼旁观。

一场误杀案,不以案情来结案…

好像考量的是人们的人际关系,表面功夫做得越好,隐藏的越深,站出来给你说话的人才多。这个社会的虚伪是人们一起打造的,人们对于不愿意服从的人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厌恶;大概是因为,认为大家都活得很累,你不能一个人轻松、自在,还能被接纳。

人们不会接纳你,因为你不愿意合群,你过得太自由了。你不愿意带面具,不愿意一起虚伪,那你就不能被接纳,因为看着这样自由的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虚伪。

人们心里都有自己的问题和矛盾,但人们都隐藏着。一致对外的,审判别人的灵魂。可笑,你有什么资格审判我的灵魂?你有什么资格评价我的人格?

局外人读后感【篇8】

看完《局外人》,突然想到之前看过的《人类简史》中的内容,人类目前所制定的一切规则不过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人类”。而《局外人》中的莫尔索感觉到孤独,不过是生活在这些规则之外。

起初,以为他不过是麻木了,对于任何的痛苦的感知能力都在下降,以至于自己最亲的人去世也显得如此平淡。

但是,越往后看,就会觉得这个人很爱他的妈妈,因为在牢房中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想的最多也是妈妈曾经说过的话,可见,妈妈是如启明灯一样重要的人。那么,为什么会在葬礼上如此的平淡呢?

我想,我们本着先入为主的概念去想这件事了。谁说,妈妈去世了,就一定要哭的撕心裂肺才是真的舍不得?又是谁说,妈妈去世的那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我都要表现的非常伤心才正常?我想,不会哭又如何?不表现伤心又如何?这样的做派不过是人类约定俗成表现某种情绪的方法,他的表现方法和大家不同而已,而和大家不同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说中,有太多让人感觉到虚伪的人,这些虚伪的人用自己的语言建立起一个道德的标准,目的是让所有的人认同。以此作为对比,莫尔索就更加的真实,也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孤独的人。

局外人读后感【篇9】

本书的作者是阿尔贝·加缪,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局外人》是加缪小说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堪称20世纪整个西方文坛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名小说之一,通过塑造默尔索这个行为惊世骇俗、言谈离经叛道的“局外人”形象,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默尔索的种种行为看似荒谬,不近人情,实则是他用来对抗这个荒谬世界的武器。

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工作努力、生活简单的小职员。他母亲过世,他在葬礼上的表现是平静的,守灵时因为疲倦而打了一晚上瞌睡,在他母亲敬老院的伙伴们因为他母亲的离去而痛哭时,他在旁边悠然地抽起了烟。对于女友玛丽的求爱,也更多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于玛丽的追问是否真的爱自己,以及对于是否想要跟这个女人结婚,他的回答也都是无所谓的:“可以结也可以不结,如果是你想要结的话,那我们就结”。之后他阴差阳错开枪杀死了一个人,带到法庭后经过一系列审判被判处死刑。作者通过放大现实使文中的人和事显得异常荒谬,又或许这样的人和事就存在我们身边。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世俗道德的偏见。主人公默尔索是否爱自己的母亲,不能够仅凭他异常的行为而轻率的作出判断。难道母亲去世就一定要哭吗?为何要挤出眼泪只为了别人夸赞自己孝顺?世俗认为的就一定是对的,就一定也是我需要的,就一定要去迎合吗?这些问题不断的让我随着主人公拷问自己。一个人是否表现出情感充沛与心中是否存在真情实感是不能挂钩的,毕竟有些人满怀深情却不擅长表达,他们只能在特殊的关头爆发。是否爱自己的母亲和杀死一个仇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种道德审判发生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认为如果不能接受别人的不同,也不要理所当然地感觉自己高人一等。

二、最终审判的荒谬。在这个案件里,每个群体都在消费着默尔索,检察院想起诉成功,媒体想造成轰动,民众想看更多的热闹。小说里描述初次开庭时的场景,提到一名记者对默尔索说:“您知道,我们把您的案子渲染得有点儿过头了。夏天,这是报纸的淡季,只有您的案子与那桩弑父案还有点儿可说的”。在这样的氛围下,所有的审判变成了一场表演。检察官不讨论案情,反而在证明默尔索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请来了共同参加葬礼的人,证明他连母亲的年龄都不清楚,而且葬礼上连一滴眼泪都没流过,请来了他的女友,证明他在母亲葬礼后的第二天就沉溺于肉欲。他认为,这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这人的灵魂空无一物,应该被判死刑。默尔索并非传统意义上被冤屈的形象,传统上那些人是无辜的,但默尔索不是,他确实杀了人,确实有罪,但被法庭、群众妖魔化了,面对法律连自我申辩的权利都没有,这个一直是局外人的人在自己的审判中被架空、被取代,又成了自我的一个局外人。

三、不加粉饰的真实。默尔索是别人眼中的冷血动物,但他却只为自己而活,即便到最后,他也“只盼望行刑那一天能聚集许多观众,用充满厌恶和憎恨的喊叫声送我一程”。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他的确一无所有,而且很快连生命都要失去。但他的一切都由自己掌握,他从未违心做过一件事,他在这个世界上真实地存在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随波逐流,被身边的人左右着自己的思想行为,渴望在每个人心目中树立一个完美形象,好像这样才不枉度过此生,却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默尔索生活的社会是一座被既定道德约束、被宗教思想缠绕的城市,他周围的人们都不假思索地顺从着陈规,用尽各种手段让自己更好地生活在这里,但默尔索的格格不入不仅体现在了他对感情的冷漠和对规则的漠视,还表现在了他对待某些问题时坚持本我的态度上。当他的律师问他是否可以回答说他那天控制住了感情所以没有哭,他回答说“不能,因为这是假话”。默尔索始终如一的坚守自己的灵魂,他没有否认送母亲去养老院,没有否认在葬礼上没有哭,没有否认自己拒绝看母亲的遗容,对自己做过的任何事都坦诚以告,并毫无悔意,庭审最后庭长问他为什么开枪,他说是因为当天的太阳太刺眼,这种坦诚显然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他也知道这样的诚实只会加重自己的罪孽,但是他仍然选择保持真实。我们总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不符合道德标准,就至死不能宣之于众,特立独行只会给你招来无尽的指点和谩骂,如果故事里立于危地的是我们,出于本能,我们一定会采取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因为我们知道犯不上为了自己的原则对抗多数人形成的道德强权,而默尔索却选择坚持自我。

尽管我们对某些谎言心知肚明,但总是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这就是真的。如同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罗生门》,一场杀人案经过三个人当事人的描述竟完全不同,就连死去的鬼魂也会说谎,因为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但是我们也不能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希望和信心,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热爱生活,坚持自我的真实,才是存在或活着的最好理由。(刘天翔)

局外人读后感【篇10】

《局外人》这本书核心情节其实就两个,一个是默尔索母亲在养老院去世,他去给母亲处理后事,另一个就是他杀人以及被判死刑的过程。

他枪杀了一个阿拉伯人,他本身和这个人无冤无仇,是因为帮助邻居雷蒙,才卷入和阿拉伯人的纠纷。事情发生的时候,默尔索顶着烈日,在海滩上闲逛,意外地和一个阿拉伯人狭路相逢。对峙中,阿拉伯人拔出了口袋里的匕首,默尔索被太阳晒得头昏眼花还感受到了威胁,朦胧之间他枪杀了阿拉伯人,然后朝尸体开了四枪。其实这是有点自卫性质的,如果他表达悔恨,是可以免于死刑的。

但当法官问他是否感到后悔时,他说:“与其说是悔恨,不如说是某种厌烦”。因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默尔索复述了无数遍案发过程,他已经厌倦了。

法庭找来了许多人证,试图通过证明他在母亲葬礼上表现得麻木不仁,来证明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杀手。可是他的辩护律师问他母亲去世那天是否感到痛苦时,默尔索回答:“我很难回答。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法官、辩护律师、陪审团、临终关怀的神父,全都希望默尔索承认他对母亲的死悲痛万分,承认他对于杀人罪行悔恨不已,他们希望默尔索深刻忏悔,像其他罪犯一样在宗教的感召下声泪具下。可是默尔索拒绝了,因为“这不是真的”。

为什么默尔索被判死刑了呢?

作者加缪曾经给《局外人》写过一个序言,这个序言让我立刻理解了默尔索的选择:这本书的主人公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默尔索是以怎样的方式抵抗这个游戏的,答案很简单:他拒绝撒谎。撒谎不仅仅是说假话。事实上,尤其是当你说的不仅是真相的时候,你就在撒谎。在人心灵的层面上,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

“说出的内容比内心感受到的更多,就是撒谎”,这句话太震撼了!默尔索执拗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真相,哪怕在其他人看来愚蠢且没有任何好处。

无论对谁,他说出的内容从来没有多于内心所感受到的,哪怕面临着死亡威胁,他也是一个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感受的人。

但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感受,常常是要承受很多压力的,有时候说谎反而会让一切变得简单。

局外人读后感【篇11】

《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有没有一刻,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呢,或者是某个圈子的局外人,或者这个社会的局外人呢。如果有过同感,那就看看这个故事里的人有多么的孤独。

局外人作者是法国阿尔贝.加缪,一个帅气的小伙子,26岁凭借这本局外人一举成名。我相信只有内心足够孤独的人,才有如此独特的视角,直视这个足够荒诞的社会形态。

故事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莫尔索去参加母亲的葬礼,守灵时抽烟喝咖啡,葬礼上没有留下一滴眼泪。而第二天与自己的女友一起去海边开心游泳,看电影,甚至一夜纵情欢愉。

第二部分,他替一个邻居雷蒙_他的朋友代写信件,引出他的情妇,然后雷蒙要羞辱那个女人,并动手打了她,而这一切雷蒙都分享给了主人公莫尔索,莫尔索对一切无动于衷,甚至去警局做假证,成为整个事的帮凶。在与雷蒙和女友一起去海边玩耍的时候偶遇雷蒙的仇人,莫尔索在太阳暴晒下失手杀了了那个人,从此开启了牢狱的生活。

第三部分,渐渐的莫尔索竟然很适应牢狱的生活,他有着自己对牢狱生活的新体验,他作为一个旁观者冷冷的看着每一次审讯所有的人为了他的案子进行的争论。直到最后没有人在意他杀了人,而更多的谴责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流泪。法官,陪审员等对莫尔索宣判了死刑,而莫尔索甚至不想为自己争辩一句。莫尔索就这样被处死了……

主人公莫尔索,一个漠视社会规则的人,故事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可能是昨天,我不知道……,就这样一个奇怪的念头的人,在母亲去世的守灵夜了抽烟喝咖啡,母亲下葬的时候没有流下一滴眼泪,不知道母亲的年纪,。他所做的一切都有悖于社会需求的共性和社会要求道德。而被所有社会教化的人,都会觉得这样的人没有人性。

后来的段落里,恰恰在字里行间,他回忆母亲的描述又让读者觉得,莫尔索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至少与社会要求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莫尔索对于死亡的认识也与整个社会不一样,大家都觉得死亡是可怕的,而莫尔索竟然不想为自己活下去争取什么,直到最后他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他觉得人早晚要死,没有分别,多活20年每天也都是一样的,在他心里,死亡只是自然的现象,遵从即可。人总有一死,死亡是个自然想象不可逆,而且就算是死,对于他也是幸福的。他对于死亡的观念与整个社会不一样,决定了他以他独特的方式看待死亡,所以他面对死亡的态度,决定了他在母亲葬礼上的表现。而这种独特的观念体现出来的处事方式恰恰是最后让他死去的唯一理由。

莫尔索有时候让我觉得他像个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不计后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想迎合什么而违心说什么做什么,就这样完全服从自己内心活着的人,最后成为了局外人,被这个社会所不容,人的个性与这个社会需要共性的矛盾,最后牺牲的也只能是个人。

最后的结局是让读者觉得他最后是被世人唾弃的,他必须死,因为在社会人看来,他天理不容,是一个局外人。这个局外人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们心底最真实的东西,而又都不愿意接受的东西。没有华丽外衣掩饰下的真相,才是人们最害怕的东西,它就像太阳让人们不敢直视,杀人的原因是太阳,既荒诞又真实的主人公的辩白。

局外人读后感【篇12】

他写出了那些被当做习以为常的荒谬。

从译者序中知晓,局外人被称为加缪写作生涯的里程碑,从此开始,他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经典作家。前半部分,从男主默尔索去参加母亲葬礼写起,他的母亲在养老院去世。养老院的现状,虽短短几页,却很逼真的勾勒出那个地方的寂寞和冷漠。

默尔索母亲的葬礼,既程式化,又显得冷血。养老院最弱势的群体就是那些被照顾的老人了吧,强势的是院中手握权力的人。比如牧师,一直在说服男主改变信仰,以往屡试不爽的方法到了男主这里都变成的无用功,被男主拒绝,甚至厌恶。

从这里开始,他就已经是别人眼中的异类了。母亲葬礼之后的第二天,他就和女同事约会,跟朋友海边度假,这些都成为他日后在法庭上被控诉的理由,是和他的罪-名毫无关系的控诉。

而在海边的一切莫名其妙的经历,正式把他从平淡生活中抽离出来。

他以为只要承认错误,就能马上结束冗长的流程,但他还是高估了。我觉得他早就做好被处-决的准备,却一直被拖延着,直到人们完成了对他的生活,他的人品,他的道德的批判才罢休。

默尔索对于感情和生活,我觉得是极度的漠视和过分的理智,在众人被制度捆绑的思维中,只有他是清醒的,也是被迫保持沉默的那一个,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申辩的机会,只能按照被制定的很好的程序,本应由他自己阐述的思想精神状态反而被他人代言,被他人揣测。

“他在感受到人的生存荒诞性的同时,又面临着人类世俗与社会意识形态荒诞的致命压力。这是他双重悲剧的要害。”

结尾处,讽刺而激昂。

“我现在也感到自己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星光与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而未温情尽失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

相关推荐

  • 马说读后感优选12篇 阅读作品能够提高我们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回顾书中的思想启示。在本次阅读中,小编觉得“马说读后感”是最美妙的读书体验,非常欢迎您来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2023-06-20 阅读全文
  • 格局读后感 每个人都在学习时代被要求写作文,写作如同回忆,将曾经不完美的经历重新编排。我们要创作优质的作文,必须注重经验的积累。我们如何去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格局读后感,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这本书其实我买下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但是一直因为工作的忙碌都没有看下去。但是最近因...
    2023-04-23 阅读全文
  • 中外神话传说读后感(优选4篇) 今天笔者整理了一篇关于“中外神话传说读后感”的文章,这篇作品是作者所写,情节颇具戏剧性,引人深思。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应当客观评价文章的优点,同时指出其缺点。如何写好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呢?在此提醒读者收藏本页,以便随时阅读!...
    2023-06-02 阅读全文
  • 最新格局读后感精选5篇 在读书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作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事可以通过作文记录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作文的写作。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格局读后感精选5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我读了一本《格局》。读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格局...
    2023-02-16 阅读全文
  • 外国名著读后感收藏12篇 我们整个学习生涯都有作文这一项。作文写得好还可以发展成为职业写手。写作文的时候不要抄袭材料,作文不是单纯的“流水账”。我们在动笔写作文之前有什么好灵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外国名著读后感收藏12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我读过许多精彩的书,可就是有一本书始终留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一...
    2023-07-08 阅读全文

阅读作品能够提高我们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回顾书中的思想启示。在本次阅读中,小编觉得“马说读后感”是最美妙的读书体验,非常欢迎您来阅读本网页的内容!...

2023-06-20 阅读全文

每个人都在学习时代被要求写作文,写作如同回忆,将曾经不完美的经历重新编排。我们要创作优质的作文,必须注重经验的积累。我们如何去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格局读后感,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这本书其实我买下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但是一直因为工作的忙碌都没有看下去。但是最近因...

2023-04-23 阅读全文

今天笔者整理了一篇关于“中外神话传说读后感”的文章,这篇作品是作者所写,情节颇具戏剧性,引人深思。在写作品的读后感时,应当客观评价文章的优点,同时指出其缺点。如何写好一篇有深度的读后感呢?在此提醒读者收藏本页,以便随时阅读!...

2023-06-02 阅读全文

在读书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作文,生活中值得纪念的事可以通过作文记录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坚持,不能半途而废,我们都要认真学习作文的写作。为满足你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最新格局读后感精选5篇”,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我读了一本《格局》。读完后,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心想,格局...

2023-02-16 阅读全文

我们整个学习生涯都有作文这一项。作文写得好还可以发展成为职业写手。写作文的时候不要抄袭材料,作文不是单纯的“流水账”。我们在动笔写作文之前有什么好灵感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外国名著读后感收藏12篇,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我读过许多精彩的书,可就是有一本书始终留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一...

2023-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