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有多少教案14篇

发布时间:2023-07-19

数学多少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编写是教师进行教学投入的重要支持。这里为您展现的是栏目小编从网络上归纳的“有多少教案”文章,我们希望这些参考资料对你有所帮助和启示祝你一切顺利!

有多少教案(篇1)

目的要求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教具学具 鹏博士教育软件幻灯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解题

1、水见过白杨?说说白杨是什么样的?

2、微机出示“资料部分”,认识白杨

二、检查预习

1、微机出示“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生字的读音

3、指导读描写“大戈壁”、“白杨”的话和爸爸谈论白杨的话。

三、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一段主要些什么?

2、讨论解答弄懂环境和气候的恶劣

点击:理解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

(二)、理解2—3自然段

1、指名朗读2—3自然段

2、微机出示白杨树的画面理解“高大挺秀”

3、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喜爱、崇敬)

(三)、理解4—14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白杨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一位旅客”指谁?说说“爸爸的神态有什么变化?(望着—出神”—“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微笑消失色变得严肃起来”)

4、理解爸爸说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①默读15—17自然段。

②说说爸爸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愿?

(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希望自己的子女在边疆落户、学好本领长大建设边疆)

(三)、讲读第15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爸爸沉思什么?

3、“一课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小树”各比喻什么?为什么嘴角又露出一丝微笑?

四、作业:

朗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2课时

一、默读课文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1、自由度课文分段

2、讨论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一段:(1—3)列车在大戈壁上运行。

二段:(4—14}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特点。

三段:(15—17)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

四段:(18)孩子们会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

3、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1、浏览课文,概括中心

2、讨论确定中心

三、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1、同位讨论

2、集体讨论订正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写生字和课后词。

五、作业:

默写生字感情朗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指导背诵14—18自然段

1、指导分段背诵

2、借每段开头一句话背诵

3、同位互相检查背诵

二、巩固练习

鹏博士出示以下各题

1、辫字组词

2、找反义词

3、判断句意

4、选词填空

三、总结学法,巩固中心思想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14—18自然段

2、朗读4《在希望的田野上》

有多少教案(篇2)

一、导入:

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地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诗人澎湃的灵魂。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人真挚的感情。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其象征意义。

三、整体感知:

――有没有同学能更多地介绍一下诗人艾青?

(二)朗读环节:

1、自由朗读:(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提出两点要求:(1)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2)要注意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

2、哪位同学谈谈诗人的感情。

生:语气――沉郁;语速――舒缓;还应注意准确的停顿;恰当的重音。

3、谁来试着朗读?

一学生朗读。

4、评价朗读(谁来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能够真诚的赞扬和批评他人,对他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是一种进步)

一学生:我感觉停顿、重音都没问题,就是感觉拿捏得不够到位。

师:评价是比较中肯的。那么你能为大家朗读一遍吗?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非常投入,有没有同学愿意再次朗读?即使是刚才读过的同学也可以重试一次!这可是一次机会,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向勇气挑战!

刚才已经读过的一位同学又一次举手。

师:哇,某某同学又把手笔直的举起来了!(故意停顿一下)嗯,估计下面会有掌声响起!

学生热烈鼓掌,某生朗读。

(三)品味环节:

师:朗读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就提高到我们期望的高度,那么本节课剩下的时间,我们还是一起来品味诗歌,看作者怎样把抽象的感情形象的表达出来。要读懂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哪两个问题呢?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第一个问题:诗中具体歌咏的是什么?

师:嗯,祖国,也就是中华民族。那么诗中那些诗句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生: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师:我们逐句理解一下。先理解“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句,要理解这句,哪个词是关键词?

生:关键词是“暴风雨”,塑造了一个倍受蹂躏的民族形象。

师:可见,写作年代和时代背景对理解文本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一句写出了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形象,第二句呢?

师:“不屈不挠”这个词用得真好。你从哪几个关键词读出这个民族形象?

师:这四个词我们是否给他们划为两组理解,思路会更清晰。“悲愤、激怒”两词写出了不屈的情感、抗争的精神,而“永远、无止息”两词写出了这种抗争精神的程度,像滔滔江水永不停息。可见,中心词前面的修饰成分对把握文本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

生:“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这句看出。

生: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冲破黑暗,露出曙光,迎来崭新的一天。

师:是呀,我们民族迎来了美好的未来。抬头看黑板,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中华民族的形象:她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

但,她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最终,她是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民族!

师:要理解“鸟”这个形象,首先找出描写鸟的形象的诗句。

生:“我也应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和“――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师:对,是一个义无反顾乐于牺牲自己的革命者的形象。但,我又有一个疑问:一般我们都爱用“悦耳、珠圆玉润”来形容歌唱,为何诗句要用“嘶哑”?

师:是呀,从嘹亮唱到嘶哑唱到死,一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它爱这土地,生于斯,死于斯,甚至葬于斯,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是一种怎样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由让我们想起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师:看黑板。前一竖排的事物叫“意象”,后一竖排是他们“象征义”,因此,本诗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师:正因为有这样无畏的这样英勇的人民,我们的祖国才是有希望的。因此艾青才如此深情唱到:(请齐读)

生:(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师:是的。不论祖国在怎样的情景中,诗人都表现了与祖国不弃不离荣辱与共的爱恋之情。请同学们把这小节再饱含深情诵读一遍。

生:前一部分是描写性的记叙,这一小节是直接抒情,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感情也得以升华。

师: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我们同学。假如陶渊明文天祥同时与艾青相遇,艾青更容易和谁心心相印?为什么?

师:对。都生活在国难当头之际,都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你积累了哪些爱国?

师;这样的诗句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我们无须再列举。请饱含深情再齐声朗读一遍《我爱这土地》

师:最后两句味不够浓,再读一次“为什么――……”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有多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运用古诗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自得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独坐敬庭寺》

1、背诵。

2、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的美景,有山、有水,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秋夜思恋友人、故乡的深情。

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洞庭》

1、诗歌的作者是唐朝的刘禹锡。

2、理解:

望:遥看

洞庭:洞庭湖

3、交流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4、师小结:

八百里洞庭,湖中有山,湖外有湖,烟波浩淼,碧波万倾,水天相接,气象万千,号称天下第一水,有神仙洞湖的美誉。自古以来,它以湖光山色引人,使得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无数名篇佳句。

5、今天我们要学的《望洞庭》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途经洞庭湖时留下的诗句。

(板书: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三、轻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板书: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四、理解字义

1、和:和谐

2、山水色:这里泛指君山一片碧绿。

3、看图理解(青螺、银盘)。

(理解时要求学生加以想象)

五、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1、学生说。

(板书: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2、师小结:

是啊!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你们体会到诗人当时的什么情感?

3、赞美之情。

4、练读,感情读。

(板书:体会诗情,感情颂读)

六、背诵

1、短短28个字,运用了三个比喻句,将一幅山水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魅力。

2、让我们试着把它背诵出来。

(板书:背诵、默写)

七、小结古诗学法

1、由题入手,了解背景。

2、借助拼音,读通读顺。

3、理解字意,串讲诗意(想象)。

4、体会诗情,感情诵读。

5、背诵、默写。

八、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了两首古诗

1、齐读。

2、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秋月、有山有水、景美)

3、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结:

同是写秋天月夜美景,但李白是借景抒情,而刘禹锡是赞美之情。感情不一样,意境也不一样。

凄凉、凄美、依依不舍

月色柔和,景色柔美、

4、这就是诗,因此需要我们去研读、去体会。

九、作业

默写两首诗

十、家庭作业

回家写出第二首诗的意思

有多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身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他人注意这些读音?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协助他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他人协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⑴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恬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庭是那么美丽。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实际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

【安排作业】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此句中诗人把XXXXXXXXXXXXXXXXXXXXX比作XXXXXXXXXXXXXXXXXXXX。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有多少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以听、说、读、写的方式感知课文的内容和语言文字,整体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与建设者形象美的实质,初步养成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鉴别与判断能力,达到与作者心灵上、情感上的共鸣。

3、在感知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重建与再现课文中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

1、图文结合,让学生感知白杨的形象美。

2、内隐外现,让学生领悟白杨的精神美。

【教学难点】

能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感知白杨树的形象美

1、挂图出示:

茫茫戈壁,铁路沿线一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

看图尝试说说大戈壁上白杨树的形象美。课文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大戈壁的荒凉?你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白杨树的高大挺拔?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戈壁的荒凉与白杨树的挺拔。

二、重点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过渡:为什么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白杨树却长得这样高大挺拔呢?让我们一起来重点研读课文二、三两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课文《白杨》是单纯地介绍白杨吗?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把这个句子划下来。

2、交流后出示重点句: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这是个什么句式?你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吗?

(估计学生会用上不是而是,既又,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让学生比较用哪个最恰当。)

3、第一次研读,感悟白杨树的品格美:

研读主题: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理解的?

⑴ 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分头研读。

⑵ 汇报研读成果,重点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

① 这白杨从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茁壮的枝干。

③ 不管是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

进行句式训练(任选一题):

风沙吹不倒它,雨雪( )它,干旱( )它,洪水( )它。

风沙刮来时,白杨树像城墙一样巍然挺立。

风雪(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干旱(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洪水( )时,白杨树像( )一样( )。

⑶ 感情朗读这三句话,把白杨树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第二次研读,领悟建设者的人格美,研读主题: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意?

⑴ 导入:

爸爸借介绍白杨树,其实是想表达自己的心意。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⑵ 引导读孩子们知道的内容,推想孩子们不知道的是什么。

⑶ 孩子们不知道的,你们知道吗?

交流:

爸爸妈妈到新疆工作是为了建设新疆。爸爸把孩子们接到新疆念书是想让孩子们从小适应那里的环境,长大后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设得更好。

⑷ 再次研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深入理解爸爸的心。

重点挑选一句研究话里边包含的意思。可以独自研读,也可以同桌讨论。

⑸ 指名展示研读成果:

① 研究第一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一样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② 研究第二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像白杨树那样,哪儿需要他们,就到哪儿去工作、生活。

③ 研究第三句的:

爸爸希望孩子们到新疆后能像白杨树一样不畏艰难。

⑹ 再读爸爸说的.三句话,把爸爸含在里边的深情表达出来。

三、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

此时此刻,你想对白杨树以及像白杨树一样的祖国建设者说些什么呢?以赞美我心中的白杨为话题,把心中的所思、所感说出来。

四、作业

把以上内容写成一段话。

有多少教案(篇6)

【预设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苇秆、腹部、衬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翠鸟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制作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板书鸟: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

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

2、板书翠(请同学们跟着一起书写课题)

3、出示翠鸟图片:

⑴ 这就是翠鸟。来,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

⑵ 现在我们和翠鸟是好朋友了,你想了解它些什么,就直接问问它吧!

⑶ (课件播放翠鸟的话)有一篇文章是专门介绍我的,你们要想了解我,就去好好读一读吧。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

⑴ 读了课文,你对翠鸟有了哪些了解?

(伺机板书:外形、行动)

⑵ 课文那一部分是描写外形的?请女同学读一读。

课文哪一部分是描写动作的?请男同学读一读。

2、自由学课文:

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小伙伴共同探究学习。

三、展示交流、指导朗读

(同学们学习的都很投入,下面,我们就来交流展示你们刚才探究学习到的知识)

1、了解外形特点:

⑴ 展示学生画的翠鸟。

⑵ 自己介绍、师生点评(她画出了翠鸟外形上的那些特点?还有什么特点没画出来?)

板书: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⑶ 齐读课文第一段。

⑷ 拼翠鸟拼图 。(一位同学拼,另一位同学在旁边解说)

⑸ 看着拼图,试着背诵第一段。

2、了解动作特点:

(翠鸟不但美丽,而且还是捉鱼能手呢!)

⑴ 你认为翠鸟动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板书:敏捷迅速)

⑵ 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这一特点?为什么?

比较句子:(你喜欢哪一句的写法,为什么?)

翠鸟叫声清脆,喜欢在水面上飞。

翠鸟鸣声清脆,喜欢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的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读一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

⑶ 翠鸟在动作上除了敏捷迅速,还有什么特点?(板书:机灵)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⑷ 赛读:小组内读、男女生读、师生读。

四、思想教育、感情升华

1、面对这样一只可爱的鸟,你们想不想捉一只回来?为什么?

2、我们来听听经验丰富的老渔翁的话吧!

(指名学生朗读老渔翁的话)

3、翠鸟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那你们会怎样对待你们的朋友呢?

4、让我们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欣赏我们美丽的朋友──翠鸟。

(齐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播放翠鸟的多幅图片):

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0多种呢!今天我们了解到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它呢?

2、学生自己设计、布置家庭作业。

3、结束句:

(调查学生设计的作业)同学们为自己布置的作业都很好。课堂小天地,天地才是大课堂,希望同学们在这个大课堂中能收获更多知识。

【教学后记】

通过这次的备课、上课我又一次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通过自己课后的反思、大家的评点我收获了很多。

这次较满意的是开头和结尾。开头的导入,方式新颖,让学生亲切的叫翠鸟的名字,创设出了一种情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和翠鸟建立起一种朋友的关系,从而带着这种对朋友的关注去了解翠鸟,激发了学生爱护翠鸟,保护环境的情感。其次,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导语中,我设计了让翠鸟自己回答同学们的提问,让学生去书中找答案,激发了学生自主读书、获取知识的兴趣。结尾,我出示了一组不同品种翠鸟的图片,图片选择的较精美、色彩鲜艳、亮丽的图片一出现,立刻激发了学生想对翠鸟更多了解的兴趣,我趁机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让学生明白,在天地大课堂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从学生课后交来的作业可以看出,这个环节是真正起到了作用的,达到了我设计的目的。

但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很多遗憾,同时也暴露出我的一些不足。虽然我的程序设计得很清晰,重点突出,也体现了一些新理念,但在我真正执教时,却显示出我在课堂上的拘谨。我被教案框的过紧,而学生又被我框的过紧,不敢放开一步,生怕学生的思路偏离了我的设计。归根结底,还是没有真正把课改精神领会贯通,使我一直在拉着学生学习。在我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两条清楚的线。我想:真正的课堂应该是教中学、学中教,今后,我会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自己,真正形成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

有多少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刻画人物的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3、深入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美与丑。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小说精巧的构思。

2、教学难点: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方法:诵读法、激疑探究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有位诗人说过:“打开窗户,阳光不只一种颜色。”“窗户是房屋的眼睛,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多彩的世界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各不相同的。让我们一起领略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

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俯瞰()一泓()斑斓()争奇斗妍()扣人心弦()充塞()漱洗水()挪()胳膊肘()气喘吁吁()

2、齐读两遍

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板书:画窗)

2.文中主要刻画了哪几个人?(板书:靠窗病人、不靠窗病人)

3.透过这扇窗,两位病人各自看到了什么?(板书:美景、秃墙)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开端(1—3段)关系融洽发展(4—7段)心生嫉妒

高潮(8—12段)见死不救结局(13—15段)只见秃墙

探究分析

1、结合下列句子分析,不靠窗病人是个怎样的人?

起先: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后来:①为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

②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③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①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

②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

③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④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

板书:不靠窗病人——自私自利、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卑劣冷酷、寝食难安、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冷酷无情、嫉妒心膨胀、卑劣无耻、灵魂丑陋、令人发指……

2、与之相比,靠窗病人每天利用上、下午仰坐各一小时,给不靠窗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其目的是什么?(消遣时间、解除痛苦)可见靠窗病人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靠窗病人——开朗热情、舍己为人、心地善良、道德高尚……

小结:透过这扇窗户,折射出人物的灵魂。一个利人,一个利己,原来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距离,只有一窗之隔。可见,这不是一扇普通的窗户,这是一扇打开心灵的窗户。(板书:心灵之窗)两个病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板书:对比)

拓展延伸

1、佛曰:心中有佛,眼里就有佛。小说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窗”

是心灵的窗口,“美景”是人性的良知,“墙”是道德的丰碑。你觉得窗外应该是“美景”,还是“墙”?请说说理由。(各抒己见、不拘一格)

①有墙无美景:窗外根本就没有美景,原先靠窗的病人为了帮助病友解除寂寞,而想像出来的,更反映了他的心灵美。

②有墙有美景:只是后来挪过去的病人丑陋的心灵遮蔽双眼,或视点太低,让墙挡住,看不到美景。

③无墙有美景:作者有意安排,损人利己、心灵肮脏的人不配享受美好风光,只配看到光秃秃的墙。

小结:窗外,或许有墙无美景,或许有墙有美景。由于两个病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心灵美好的人能够透过那堵墙,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心灵丑陋的人只能被墙挡住双眼,不配享受美好风光,只配看到光秃秃的墙。

2、故事新编:假如一位新的病人进来,这扇“窗”下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发挥想象,

续编故事。

课堂小结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瞭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如果一个人心中没有春天,那么他的眼中只能是一片荒漠。一个道德卑劣的人是不会找到亦美亦善的境界的。让我们在生活中,用至仁、至善、至美的心灵,去寻找美丽的“风景”!

布置作业

文章结尾在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耐人寻味,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思索。这就是“欧亨利”式结尾特点。

有多少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有多少教案(篇9)

1. 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并会组词。

2. 认读词语,了解近义词,巩固、积累词汇。

3. 熟记成语。

4. 把句子读通顺,读流畅,具体体会判断词“是”的用法,并学习运用。

5. 能写好上中下结构的字,做到既正确、又美观。

6. 读背三条俗语警句,要求熟读成诵。

7. 边看图边听老师讲爱惜粮食的故事,然后看图练说故事。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迎”。

(2) 以查“迎”为例,复习音序查字法的方法。

a. 在“汉语拼音索引”里找到Y。

b. Y的下面找到音节ying,看清后面的页码。

c. 按照页码,在字典的正文找到音节ying,再按声调的排列顺序,查找“迎”字,并把所在的页码填到表中

(3) 让学生口头组词。

3. 练习。

(1) 按用音序查字法(三步)查“神”字。

(2) 按要求填表格。

4. 反馈。

(1) 检查学生查字典情况、填表情况。

(2) 指出存在的问题,巩固音序查字法。

(1) 指名读。

a. 谁能用上“同意”说一句话?

b. 句子中的“同意”还可以换个词说,意思不变。

(2) 出示卡片“答应”。

(3) “同意”就是“答应”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意思相近,我们就说它们是近义词。

(4) 学生齐读“同意”、“答应”。

(5) 指名读,出示“请求”、“恳求”。

(6) 这两个词的意思怎么样?

(7) 指名读,出示“紧盯”、“注视”。

(8) 这两个词也是近义词。

3. 练习。

(1) 指名读三组词。

(2) 齐读。

4. 反馈。

(1) 指名认读词语。

1. 审题。

2. 指导。

(1) 出示第一句话。

(2) 指名读。

(3) 引导回忆毛泽东的有关课文《要好好学字》。

(4) 引导学生弄清这句话有两个部分组成。

3. 同法学习其他句子。

4. 练习。

孔繁森是( )。

梅兰芳是( )。

居里夫人是( )。

1. 审题。

2. 指导。

(1) 认读汉字。

(2) 引导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方法和写字要求。

(3) 指导书写。

3. 练习。

学生练写,老师巡视。

4. 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写姿好的学生。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成语。

(2) 教师范读。

(3) 理解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 学生自由练读。

(2) 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 集体背诵。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试读。

(3) 教师范读。

(4) 教师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6) 学生反复练读。

(7) 学生自由背诵。

(8) 同位背诵。

3. 练习。

(1) 学生自由读背三句话。

(2) 齐背三句话。

4. 反馈。

(1) 检查朗读。

1.指导学生观察五幅图,弄清图意。

2.讨论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

3. 指名说说自己知道的标志的意思。鼓励各抒己见。

4. 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些标志的?

出示标志,让学生上台说出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课后寻找标志,比比谁认识的标志多。

有多少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凭、踩、辟”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会“人爱猫,猫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生字,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谈话交流。

1、多媒体播放猫的叫声,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展示猫的图片,介绍自己家的猫。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个可爱的朋友要来拜访我们四三班的同学。不过,它说在跟大家见面之前,先跟大家打声招呼,让大家猜猜它是谁。请听(放多媒体:猫的叫声)大家猜出它是谁了吗?它就是我们可爱的动物朋友--猫。

我们一起用猫的语言向它打声招呼吧。(学生饶有趣味地学猫叫)

课前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家里都养过猫,谁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猫?

生:......(指名说)

师:大家说的都是自己家的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猫》是谁家的猫呢?

(板书15猫)

师:老舍家的猫又会是一只怎样的猫呢?老舍爷爷又会怎样描写这只猫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词。

(出示生字:任凭贪玩尽职抓痒淘气稿纸踩印梅花跌撞开辟生气勃勃)

2、重点指导“凭、踩、辟”的写法。

三、初读课文,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指导: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书:(1~3自然段)猫性格古怪

(4自然段)小猫可爱

四、品读课文1~3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句,创设情境,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进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1、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进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师:我们先来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什么是古怪呢?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对古怪又不同的体会,到底什么是古怪呢?请同学们自读1~3自然段,找出体现猫的性格古怪的地方,画出相应的句子。

(生边读边画,指名说,老师相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一声不出、胆小、勇猛)

重点指导:(1)老实:睡大觉

(2)贪玩:一天一夜,任凭......也......

品味:你觉得会有谁怎样呼唤猫?

(指名回答:小猫,快回来吧;给好吃的你吃;再不回来,以后就不用回来了)

(师:(过渡)真是一只贪玩的猫!可是,猫又是尽职的。作者是怎样描写猫的尽职呢?)

(3)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品味:屏息凝视

A、谁来说说“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不发出一点声音)

B、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屏息凝视”10秒钟,请大家先找好“凝视”的目标。(师生体验)

C、交流感受。

D、师:我们才体验了10秒钟,可是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无三不成几”,按三个钟头算,就是多少分钟?(180分钟)就是多少秒?(10800秒)是10秒的几倍?(1080倍)可见,猫是多么的尽职。(齐读相应的句子)

(4)它要是高兴......小梅花。

蹭: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小猫的什么感情(轻轻地摩擦,向主人撒娇)

小梅花:是指什么?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猫到处乱跑乱跳,脚一定脏兮兮的.,它踩在老舍爷爷的稿纸上,老舍爷爷不但不生气,反而称它的脚印为小梅花,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变化多端。

品味“丰富多腔”: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猫“丰富多腔”的叫声: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

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生:齐叫“喵”)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生:齐叫“喵......”)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生:齐叫“喵”)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生:齐叫“咕噜咕噜”)

师:这样“丰富多腔”的叫声听起来特别美妙,老舍爷爷简直要把猫写成一位歌唱家了,可见,老舍爷爷是多么的喜欢它。

(6)它若是不高兴啊,......一声不出。

a、无论......也......

(7)它什么都怕......斗一斗。

i.藏、斗

师:(指着板书)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这么多方面,从这些词语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意思相反)

(指名回答,)

师:这就是猫的性格古怪之处。那猫的性格如此古怪,老舍爷爷喜欢它吗?

2、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也是可爱的。

(指名回答,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证明,最后,师抓住“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的“更”字进行提升)

师:满月的小猫更可爱,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同桌互相学习,交流,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满月的小猫的可爱。

师: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在老舍爷爷的心目中还是很可爱的。他说:“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突出“更”)(板书:小猫可爱)那么,老舍爷爷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满月小猫的可爱呢?请大家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体现小猫可爱的具体事例,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生边读边找,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师:小猫这么可爱,同学们学习得这么认真可爱,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可爱的小猫。(出示图片,师相应解说)

师:(总结)老舍爷爷用了这么多的具体事例描写了小猫的可爱,这表达了老舍爷爷怎样的感情?(对猫的喜爱)

从第四自然段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总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师板书:生气勃勃、天真可爱)这时候,老舍爷爷完全把小猫当作一个小孩子看待了。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拟人)

二、谈话交流,情感提升--人爱猫,猫亲人。

1、师:同学们,猫的性格如此古怪,但又很可爱,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老舍爷爷是这么的喜欢这只猫,那么,这只猫喜欢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想一想。

(指名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只猫吗?喜欢它什么?

生:老实、尽职、可爱......

师:(总结)老舍爷爷喜欢这只猫,猫也喜欢老舍爷爷,同学们喜欢这只猫,猫肯定也喜欢同学们,由此可见“人爱猫,猫亲人”(板书)

三、小组合作,体会写法。

1、学习老舍爷爷的的写作方法。

师:老舍爷爷是我国一位著名的作家,他把这只猫写得既古怪又可爱。那么,老舍爷爷是怎样写这只猫的,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两个小组)

重点指导:(1)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

(2)拟人的手法。

(3)表达感情

2、拓展:自学“阅读链接”中的文段,体会不同的写作方法,任选一篇,汇报学习成果。

师:不同的作家写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写法。现在,请同学们自学课后的“阅读链接”,看看这两位作者又是怎样写“猫”的,每个同学任选一篇学习。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作业: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做五星级练习册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老实:睡大觉

贪玩:一天一夜任凭......也......

尽职:屏息凝视非......不可

猫性格古怪温柔可亲:蹭、印、小梅花人爱猫

一声不出:无论......也......猫亲人

胆小:藏

勇猛:斗

小猫可爱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有多少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爱护小鸟的意识,同时愿意自觉地保护小鸟。

3、能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是重点,增强爱鸟护鸟的意识,体会人与自然和谐是难点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饱满地准备上课,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来,齐读课题两遍,边读边想:你想从课题中知道什么?

2、抽生反馈,师在课题后用红粉笔画一个“?”

3、其实老师还想知道课题中的“红领巾”三个字为什么加上引号?(引号用蓝色添一下)

4、来,一起回顾一下,课题里隐藏的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二)学习第三小节。

带着问题读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让我们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吧。

1、生小声地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2、抽生反馈,并说说你是在哪儿找到答案的?

3、课件出示第三小节:

(1)齐读这一小节,说说清晨红领巾最早来到树林,除了为小鸟放鸟巢,还做了哪些事?

(2)课件演示课文插图,让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看看吧(师指着大屏幕)当红领巾手捧鸟巢,肩扛木牌,来到树林里的时候,他们脸上的表情——心情——看到红领巾来放鸟巢,立木牌,小鸟们做了些什么?叽叽喳喳说了些什么呢?当你看到“请爱护小鸟”这句话,你会做些什么呢?真棒,你们和这群红领巾一样,都是爱护小鸟的好孩子!

(3)为了能让小鸟们有一个温暖的家,红领巾还利用课余时间做了很多的鸟巢,瞧,(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人工鸟巢”)如果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些漂亮,温暖的新家,你想对红领巾说什么呢?是啊,鸟儿们有太多的感谢要表达,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师引)红领巾——(生答)。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所以要加上引号。红领巾好在哪儿呢?(板书:爱护)所以说红领巾——(真好)老师把“?”变成“!”让我们带着对红领巾的感谢,读一读这句话吧

4、练习朗读。

(1)红领巾爱护小鸟,小鸟感谢红领巾,人和鸟是多么的和谐。

(2)请孩子们看大屏幕,数数看,第三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是问句,怎样才能读好问句呢?听我读。请孩子们自己读一读吧,抽生读,其余生听,你觉得他读出问话语气了吗?

(3)听到孩子们读得这么棒,老师也想加进来,欢迎吗?老师读第一句,全班一起读第二、三句,最后我们一起读第四句。准备好了吗?

(2)分两大组练习朗读,注意读出问话的语气和感谢的语气。

(3)同桌练习朗读。

(4)抽两名学生读,其余认真听,说说哪儿读得好。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师:(课件出示: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红领巾对小鸟的爱护,为什么红领巾会那么爱护小鸟呢?)相信孩子们能像刚才那样,认真读书,仔细思考。赶紧打开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找找答案吧。

1、生自由读第一二小节。

2、抽生反馈,学生答到哪个小节就学习哪个小节。

3、关于第一小节的教学;

(1)出示第一小节,生自由读,说说你从哪句话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师划线)

(2)请孩子们齐读这句话,把你不懂的词语提出来让大家帮助解决。(师板书:蓬松的羽毛)课件演示:小鸟在——除了说蓬松的羽毛,还可以说蓬松的()

(3)孩子们真聪明,一学就会。赶紧闭上眼睛,跟老师到树林里去感受清晨的美好吧。(播放鸟叫声)你觉得在这个清晨,最快乐的是—?(师板书:快乐的小鸟)除了小鸟是快乐的,还有谁是快乐的?你们快乐吗?

(4)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读一读第一小节吧,老师读问句,你们回答,一定要读出小鸟的快乐和可爱哦!

(5)同桌两个孩子,一个读问句,一个回答。yjs21.COM

(6)全班的男孩子读问句,女生回答。

(7抽两生读,一人问,一人答。其余的认真听,说说哪儿读得好?

4、关于第二小节的教学:小鸟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快乐,所以红领巾会那么爱护它们,小鸟还有哪些地方值得红领巾爱呢?(生答后师板书:捉害虫)

(1)请孩子们看着大屏幕,这是小鸟捕捉害虫的画面。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聪明的小鸟就是机灵的小鸟(师板书)除了机灵的小鸟还有机灵的()机灵的小鸟飞来飞去,捕捉害虫,保护——(师板书:翠绿的树苗)除了翠绿的树苗,还有翠绿的()。这样的小鸟你喜欢吗?

(2)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机灵的小鸟的喜爱之情吧。出示第二小节。(分两组读)

(3)同桌读。

(4)抽两生读,其余的孩子认真的听,说说哪儿读得好?

(四)小鸟是那么可爱,那么快乐,那么机灵,那么活跃,红领巾是那么喜欢它们,那么爱护它们。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

(五)课外链接:小鸟们能快乐地生活,离不开人们的保护。(课件出示知识库)师读知识库,让生了解相关的保护措施。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鸟很快和人类成了好朋友。瞧!(课件出示人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画面)

(六),睢,多美的画面啊!正如人们所说:鸟和我们是一家人。来,再读一遍。所以我们要像爱护家人一样爱护它们。除了要爱护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是啊,只有我们以实际行动爱护它们,它们就一定能和我们和谐相处,共同创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七)背诵课文。

这么美的一篇课文,相信孩子们一定会背了。请先试着背一背。

2、学生跟着老师试背。

3、同桌一起背。

4、抽生背。

有多少教案(篇12)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再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品味。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初步感知,读一读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感悟诗境,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拓展延伸,演一演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学得有兴趣有收获,我这个指导者自然也乐不可支。

有多少教案(篇13)

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课堂上教师示范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精华处的理解和感受“读”给学生听,同时指导学生读,这是“美读”,更是“读美”。

从题目中,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1、第一遍朗读,教朗读节奏、重音。

2、第二遍朗读,教连读,即朗读时句断而气流不断,读得流畅起伏。

3、第三遍朗读,确定诗句的感情基调,做到以情带声。

4、第四遍朗读,读出情感的层次。第一层,诗的一、二句,男领:第二层,诗的三、四、五、六句,男女合读;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最高音,男领一遍,全班齐读一遍。

1、探究诗中意象的含义。

2、教师先做提示,联系历史背景。

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⑴ 评说诗中“鸟”的形象。

⑵ 用“这是一只___________的鸟”句式说话。

⑶ 这是一只歌唱得喉咙嘶哑的鸟。

⑷ 这是一只在炮火连天的危机时刻仍奋发歌唱的鸟。

⑸ 这是一只和祖国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鸟。

小结:“鸟”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鸟”的歌唱是诗人也是全民族那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的表白。

有多少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有多少教案14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教案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数学多少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数玉米有多少(大班数学教案) 引言:倾力打造幼儿园教案栏目,免费提供精品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来,看看今天我们推荐的优秀教案吧! 数玉米有多少(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
    2019-12-13 阅读全文
  • 大班优质数学教案《糖果有多少》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玩具有多少》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按数群计数的运用很广泛,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按"数群计数"的方法,在操作中,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并尽可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
    2019-12-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每样有多少》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分类结果。(重点) 2、初步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
    2020-08-21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玩具有多少 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和7。 2、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准备教具 :玩具图片(汽车、兔子、娃娃、图书),6、7的数卡各两张。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彩色皱纹纸,糨...
    2019-12-12 阅读全文

引言:倾力打造幼儿园教案栏目,免费提供精品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优秀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来,看看今天我们推荐的优秀教案吧! 数玉米有多少(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

2019-12-1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算并正确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

2019-12-23 阅读全文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按数群计数的运用很广泛,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按"数群计数"的方法,在操作中,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并尽可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

2019-12-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表示分类结果。(重点) 2、初步学会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

2020-08-21 阅读全文

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和7。 2、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准备教具 :玩具图片(汽车、兔子、娃娃、图书),6、7的数卡各两张。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彩色皱纹纸,糨...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