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穿井得一人教案集锦7篇

发布时间:2023-04-06

穿井一人教案。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一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需要让小朋友们学到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穿井得一人教案集锦7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穿、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

2.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预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教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朗读并让学生点评,。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居:居住

及:待,等待

国:国都。

道:议论

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到。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于井中:于:在。

穿井:打井。穿,有“凿通”的意思。

二)、翻译课文。齐读一遍

抽同学翻译,教师点评梳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第二步、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宋君问之:穿井得一人之使。

作者感叹:以讹传讹不如无闻。

二)、理解课文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这句话有歧义,本意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在当时的情境中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具体的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明确: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分别从传之者、丁氏和宋君的角度说说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有什么现实意义?

传之者: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子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不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宋君的角度:治理国家一定要头脑清醒,详察民情,绝不可轻信谣言,以讹传讹,误了国家大事。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你认为谁的做法好?为什么?

三、学生练习:学法大视野85页4、重点实词(4)(5).课堂训练2、3题

四、板书设计:

丁氏告人:吾穿井得一人

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

宋君闻之:穿井得一人之使、验证真相

作者感叹:以讹传讹,不如无闻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课文;

2、理解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学习如何对待传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共26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160篇。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出自它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掩耳盗铃》、《良狗捕鼠》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课文;

2、理解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3、学习如何对待传闻。

三、读其文

1、读准字音;

溉汲gài jí

2、读准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译其义

1、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2、同桌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订正翻译。

五、悟其理

1、概括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宋国有个人挖掘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被误传为从井中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

2、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3、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4、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呢?

(1)丁氏对这件事表述不够清楚;

(2)“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3)“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说话要防止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六、拓展延伸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七、课堂检测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

2、翻译句子:

(1)得一人之使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 .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 .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 .要勇于揭穿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3】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子》。)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溉(gài)汲(jí)杞(qǐ)

坠(zhuì)躇步(chú)跐蹈(cǐ)中伤(zhònɡ)

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2)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4)国人道之(讲述)

(5)闻之于宋君(知道、听说)

(6)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7)身亡所寄(同“无”)

(8)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9)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

(10)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

(1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

(12)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3、作品链接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3、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深层探究

1、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成语的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相似吗?请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述给大家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小结】寓言总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要读懂寓言,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2、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什么评价?请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说一说。

【交流点拨】这是发现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比如,在学校学习应对灾难的课程,教给孩子们在灾难面前自救的方法;把应急预案的制定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组织仿真演练……早早做了准备,天灾面前我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损失肯定也会减少很多,这正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五、拓展延伸

1、根据开头续写寓言:一只狐狸发现了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老虎回家之后……;树干对树叶说:“……”。请你以其中任意一句话为开头,续写一则寓言故事。

【交流】示例:一只狐狸发现一个结满果实的葡萄园,可是它太胖了穿不进栅栏。于是它饿了三天让自己瘦下来。终于进来了,狐狸尽情享受美味的果实。可是,一顿饱餐之后,它发现自己又出不去了。只好又三天三夜不饮不食。

2、“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这些古代故事现在都已成为我们非常熟悉的成语,由古代故事演化为成语的还有很多,我们不妨积累一些。

【交流】生甲:相传在战国时代的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就要忍饥挨饿。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有送上门的意外之财。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地奔跑。突然,有一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墩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等着奇迹的出现。这就是成语“守株待兔”的由来。“守株待兔”现在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生乙:西汉的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待人和气,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致树下走出了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己,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小结】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光是成语海洋就有很多珠玉宝贝,希望大家徜徉在其中多拾得一些,来丰富我们的知识。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把握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并学着运用。

2.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

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二、预读课文明句读

回顾所学的断句的方法,运用方法给课文断句。

1、对称句式断句法。

2、抓住动词断句法。

3、借助虚词断句法。

补充: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三、颂读课文知内容

全班大声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译读课文识词汇

1.回顾文言文的词类现象。

2.从文中找出几组一词多义的现象。

3.回顾文言文翻译的“六字真言”,翻译句子。

五、理读课文明主旨

自主探究: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2.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3.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4.从文本对待传闻的本意及引申角度来看:(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原文中有这样几句:“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5.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六、联读课文求拓展

一)阅读下面《智子疑邻》,先加上标点,再完成后面练习。

二)运用本课所学的文言知识自学《杞人忧天》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5】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准备

文本准备:《苏东坡传》、《弟子规》。课件准备:PPT。

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吕不韦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释义

(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

真相:

闻而传之者:

宋君:

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

(三)学生提出其他疑难,师生合作解答。

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

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

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五、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一)课堂训练

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  求闻之若此  闻之于宋君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

常见易错: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二)布置作业:以“谣言”为写作内容,学写一篇寓言,或写一篇记叙文。

六、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①  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

②  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  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谣言止于智者

七、教学反思:

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

遗憾很多,有两条格外值得记取: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生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应当删去,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6】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溉汲”、“及”、“道”、“对”等实词以及“而”、“于”、“之”等虚词在本文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会疏通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溉汲”、“及”、“道”、“对”等实词以及“而”、“于”、“之”等虚词在本文的用法;

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传声筒”,“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二)、《吕氏春秋》简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三)、“书读百遍”

1、范读课文,正字音。

2、合作朗读,明句意。

(四)、翻译通

1、请同学展示合作朗读的成果。

(五)、援疑质理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七)、总结梳理

1、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你能根据这些小故事概括一下寓言的特点吗?

2、文章中心:

穿井得一人教案【篇7】

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来理解文意,并积累文言字词。

2、学习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合作探究,思辨两则寓言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课时重点:

合作探究,思辨两则寓言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课时难点:

合作探究,思辨两则寓言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过程:

一、寓言故事导入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河南濮阳)人。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二、朗读课文,梳理文意

三、复述故事,加深印象

四、理解分析,思辨寓意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讨论并归纳:意义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讨论并联归纳: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了一个什么道理?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杳研究的`确良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4、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讨论并归纳:

五、理性思考,课堂小结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察传》。“察”即细查明辨,:“传”即传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寓言的本义是为了说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经信。

幼儿园教案《穿井得一人教案集锦7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穿井一人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集锦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吃水挖井教案”。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如何编写一份教育载体的教案?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2-12-11 阅读全文
  • 吃水不忘挖井人课件教案集锦9篇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吃水不忘挖井人课件教案”的内容,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2023-03-17 阅读全文
  • 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老师工作之一。又到了写教案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准备教案?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以供参考!
    2023-02-25 阅读全文
  • 幼儿穿鞋教案7篇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 记得为每堂课写好教案课件,有助于我们准备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幼儿穿鞋教案”,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2023-03-15 阅读全文
  • 坐井观天教案5篇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做好安排,把一节课的内容上完,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强调课堂的重点呢?急你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坐井观天教案”,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2022-12-22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推荐更多专题:“吃水挖井教案”。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如何编写一份教育载体的教案?以下为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2-12-11 阅读全文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只要课前把教案课件写好就可以。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这样心中对于各种可能的情况胸有成竹。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有关“吃水不忘挖井人课件教案”的内容,敬请您浏览本页内容!...

2023-03-17 阅读全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老师工作之一。又到了写教案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准备教案?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以供参考!

2023-02-25 阅读全文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 记得为每堂课写好教案课件,有助于我们准备教学。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幼儿穿鞋教案”,本文内容仅供您的参考!...

2023-03-15 阅读全文

在实际教学中仍然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做好安排,把一节课的内容上完,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强调课堂的重点呢?急你所急,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坐井观天教案”,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2022-12-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