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大全

发布时间:2023-03-05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就是生活中一些计算事例的简单运用,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每一个老师都离不来教学教案。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1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

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

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

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

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

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

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

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

(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

(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

(3)反馈核对。

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

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4)观察比较。

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

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

(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个乘法都表示什么?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

3、想想做做3

(1)第1题

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2)第2题

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

(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

4、想想做做4

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

5、想想做做5

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

(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2

教学内容:p.3、4的例3、例4,完成第5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两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准备: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负数,请你用自己的话书说怎样的数是负数?

正和负是一对反义词,生活中也有很多正好相反的变化,它们也可以分别用正负数来表示。

学生举例(可能有的情况):

1、收入和支出:如果老师上个月的10日拿到1500元工资,为了强调“收入”,我可以这么记“+1500”,买衣服花了300元,可以怎么记?为什么?吃饭花了500元,怎么记?……

2、转入与转出:这个新学期,我们班转出1人,转进3人,怎么表示?

3、上车与下车:(第10题),依次写出每一站的情况,让学生说说每一站是什么意思?特别是“0”;还可以结合某一站,让学生说说“—3,+8”其实人数有什么变化?……

4、上楼与下楼:……

补充楼层,第下室的表示方法等。补充:楼房有正的几楼,也有可能会有负的几楼,会不会有0楼?为什么?

5、向东走、向右走:常见的方向有4个,东和西是相反的方向,南和被也是一对相反的方向。如果把想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10米,可以怎么记?你是怎么想的?+10米表示什么呢?为什么?

如果+10表示的是向南走10米,那么,—10米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比较这个话题与前面话题的不同:前面的正负数一般都有增加或是减少的意思,而这个正负数,只表示相反的意思。……

小结: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的意思可以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二、学生自学课本,把书上有关的练习完成,并可与同桌交流。

老师选巡视中发现问题较多的题全班交流。

(3)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学内容:p.10~11

教学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做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剪好图上的三个不规则图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面积:

你知道这节课学什么么?我们以前学过哪几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二、分一分、数一数:

1、取图1,问: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不规则图形。

1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么?

方法一:数方格。一起数一数,数得74格

方法二:分割法。指名折一折,并指出所折出的形状。注意有两种折法。

折好之后,在每一块长方形上写出求面积的算式。最后再相加求得总面积。

比较两种方法求的结果。

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图2的面积。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复杂的图形,可以分割成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分别求出面积后再求出总面积。

2、移一移,数一数:

取图3,交流数的方法:说说在数格子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结果是多少?

观察后说说你能把它变成长方形吗?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算出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3、数一数,算一算:

(1)、出示池塘图。观察该池塘边的特点,说说你想怎么求它的面积?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好办法吗?

方法:先数整格,可以按顺序标出数字;再把不满整格的当作半格数,最后再相加。

学生数,数完后交流结果。发现会有一定的误差。

指出: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在求其面积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这是很正常的。

(2)、观察树叶图,它有什么特点?你能利用它的特点来更方便地数面积吗?

学生数完后再校对答案。

4、估一估,算一算。

在第126页上的方格纸上,描画出自己的左手,然后再用刚才的方法估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

交流,得到:通常我们学生的手掌面积是80多到90多平方厘米。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知道怎么求一些较复杂图形的面积了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2. 使学生在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能主动探索多样的方法,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 借助直观,领悟新知

师:(出示中国地图)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四川旅游,谁能帮我在地图上找到四川省?我们属哪个省?在地图上找一找。

提问:江西省和四川省比,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我们所比的大小指的是这两个省的什么?(面积)

师:你还在哪儿听说过面积?

生1:我们国家的面积很大。

生2:水库的面积。

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的含义。(板书课题:面积的含义)

二、 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物体,老师拿的物体是粉笔盒,注意看老师是怎样摸粉笔盒表面的。(教师示范用手掌摸粉笔盒的表面)

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那样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学生动手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师: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和课桌的桌面。

学生活动。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物体,你能像刚才那样摸一摸它们的表面吗?小组同学摸一摸,看一看。

学生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摸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课桌的桌面感觉怎样?

生:平平的,一片一片的

师:同学们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出示一块黑板和一面墙的实物图)这里有一块黑板和一面墙,让小白兔刷黑板的表面,小灰兔刷墙的`表面。如果两人刷得一样快,你认为谁会先完成任务?为什么?

生1:当然是小白兔先完成任务,因为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

生2:小灰兔要想先完成任务是很难的,因为墙的表面太大了。

师:是的,黑板的表面比墙的表面小得多。我们说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墙的面积小得多。你能上来指一指黑板的面积表示的是什么吗?墙的面积呢?

学生分别在图中指出黑板的表面和墙的表面。

师: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生1: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生2:我家床面的面积比地面的面积小。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 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 出示两个长方形。(第一个大些,第二个小些)

师:我们来看这里的两个长方形,你能上来指一指每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学生分别指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师: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一下,这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哪个面积小一些?

生: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第二个长方形的面积比第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小。

(2) 出示教科书第75页例题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1: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2: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差不多大。

师:到底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提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材料(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如果需要,可以使用。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比较的结果怎样?

学生边说边演示。

生1:用重叠的方法能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生2:用直尺去量,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

生3:用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去摆,也能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3.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第1题。

师:你能一眼看出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生1:可以用同样大的纸片去摆一摆。

生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

师:你有办法把这两个长方形重叠起来吗?

生:先在纸上把这两个长方形描出来,再把它剪下来,就可以重叠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来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2) 出示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

三、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按要求练习后,再到中国地图上找一些省份,比一比面积的大小。

2.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分别数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各有多少个小方格(具体地说一说怎样数出梯形面积),再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4.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交流。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节的内容。

教材简析: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设想: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思路为:

1.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们创设了3个学习情境,即创设实践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力争达到感知圆柱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新课后,我们设计了针对性和发展性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下面,就第一点、第二点作以简要介绍:

第一,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创设学习情境,在游戏中自然引出课题。

第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分析、比较,能够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及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演示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会剪出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做了相应准备。

在整个教学中,以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特征为主线,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力争促进学生的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践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那我们就做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好吗?瞧,老师手里有一个魔袋,里面装了几种物体,其中有我们学过的,也有我们没学过的,看看准能把我们没学过的物体摸出来?

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

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能够滚动。 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反思:采用游戏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摸一摸的游戏中初步感受圆柱的特征。然后通过对比、辨析强化对圆柱的认识,使课堂自然、真实、生动。]

2.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究竟是什么形状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从大家的问题当中,老师看出你们都是爱学习的孩子。我听说咱们班级的同学都很聪明,自学能力也很强,所以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到书中去寻找答案,你们能行吗?

……

二、认识圆柱

1.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74页和75页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圆柱的这些特征。

[反思:概念教学要求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边看书边观察实物,使知识得到整合。]

2.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看完书的同学请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介绍你们所了解的圆柱呢?

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生:我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能准确地概括出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来。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你是怎样理解完全相同呢?

生:我认为一模一样就是完全相同。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

生: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反思:让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只是源于对圆柱的生活感受,而当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自己的发现时,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兴奋的行为状态,就更容易参与到下面的问题解决中去。]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画了4条线段,这4条线段是否都是圆柱的高呢?如果不是能说出你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5

复习内容:

简便算法

复习目的:

能够利用运算定律是计算简便。

复习过程:

一、复习运算定律

1、乘法结合律:(ab)c=a(bc)

2、乘法交换律:ab=ba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加法交换律:a+b=b+a

5、加法结合律:(a+b)+c=a+(b+c)

二、复习简便运算:

1、出示题目

+ + +

× + ×

0.8×4×1.25×2.5

组织学生讨论:每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应用哪一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的。

三、基本练习

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 + + × ×

2- - × + ×

2、怎样简便怎样算

4.18×3.8+4.18×5.2+4.18

16÷4+23× +

四、小结:

解题前要认真观察题目的特点,包括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循环小数的概念。

2、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忆,再现知识。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组内先说说整理后再在全班汇报,互相补充。

2、小数除法有哪些类型?学生举例说说,你在解题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

师根据本班情况,选择前面学习中易错题巩固。

3、什么是循环小数?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保留一位、两位、三位小数?

4、我们还了解了一些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P36

①学生独立作答,再小组讨论分析解答过程,请小组代表汇报。

②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自主选择,重点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从课本P371-5中选择对自己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学生自主选择,组内讨论交流)。

2、讨论分析,解答第6题

A、学生独立解答,交流

B、如果大部分学生有困难,可将此题分层提问解答。

先出示“商就是24.6,求除数?”

再和原题比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得。

三、课后反思总结

在教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对于教师自己来说也是要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对应的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7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地球总水量、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之几等),了解水资源的宝贵,并了解我国缺水现状以及水的用途。其次是了解各自家中、学校的生活用水情况,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节水措施。

课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组图片,令学生感悟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有关地球及我国水资源现状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触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数单位、数位的产生,进一步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含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理解整万数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 联系实际,初步感知整万数的大小,感受整万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 了解计数单位和数位

由时间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选择引入,说明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师:计数时要用到计数单位。你知道什么是计数吗?(不知道)

师:简单的说,计数就是数数。(出示石子计数的图片)人类祖先曾经用过石子计数,例如抓到1只羊,用1个小石子表示;(出示很多石子)这位祖先抓到的羊很多(学生笑),怎么办呢?(出示大石子)

师:猜一猜,这个大的石子表示什么?(1个十)像个、十就是计数单位。如果十不够怎么办?(用百表示)百不够呢?(用千)

师:个、十、百、千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出示:4个小石子和2个大石子。小石子在前,大石子在后。

师:这些石子表示的数是多少?(24)为什么不是42呢,4个小石子在2个大石子前面啊?

生:1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就是2个十,4个小石子就是4个一,合起来就是24。

师:对!计数时,计数单位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像计数单位十的位置就必须在计数单位个的前面。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像计数单位一所在的数位就是个位,十所在的数位呢?百、千呢?(对应计数单位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二、 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

师:我们知道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所在的数位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出示:20xx年我国甘蔗产量是90 240 000吨;20xx年我国油菜籽产量是11 420 000吨。谁能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举手的同学很少,第一个学生读不出,第二个学生准确读出,第三个学生大声地准确读出)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大数怎么读吗?想和这两个同学读的一样好吗?(学生频频点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数。(揭示课题:认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几个千是一万?(十个千是一万)

师:感觉一万怎么样?(很大)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万)

出示:100 000个小正方体排成的10010100的长方体。(学生不由得发出惊叹声)

师:比十万大的是什么?(百万)比百万大的呢?(千万)咱们这个屏幕已经放不下了,你能想象一下吗?(学生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想象,并不断发出惊叹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它们所在的数位是什么?

生: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相机板书)

师: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有。个别学生还说出了亿)是的,还有很多。(在千万、千万位前面板书省略号)

三、 教学整万数的写法

1. 了解计数器上的数位。

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表示计数单位,太麻烦了,好在我们有计数器。(出示一个四位的计数器)一个计数器够吗?(不够)那我们可以用两个(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成一个计数器)。

师:千位左边是什么?(学生逐一读出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 写五位的整万数。

师:(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颗珠)这表示多少?(一万)

继续在计数器的万位上依次拨出2颗、3颗、4颗珠,学生依次读出两万、三万、四万。

师:会写吗?把四万这个数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写的?

生:先写一个4,再写四个0。(板书:40 000)

分别在万位接着拨出5颗、6颗、7颗、8颗、9颗珠,学生依次读数,并写出七万、九万,交流写法。

3. 初步感受万级数的意义。

师:我们在写四万时,先写4,再写四个0。(指40 000中的4)4表示什么?(4个一万)

师:(指70 000中的7、90 000中的9)7表示什么?9呢?(7个一万、9个一万)

师:这几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末四位都是0)为什么?

生:都是在万位上拨珠,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没有珠,所以用0表示。

师:是呀,当某个数位上一颗珠也没有时,就写0占位!写几万的时候,先写什么?

生:写几万都先写那个几。

师:哦,几万就先写几。再写(四个0)

4. 写六位的整万数。

师:(在9万上再拨1颗珠)再拨1颗珠是

生:满十进一,10个一万是十万。

将万位上的10颗珠退去,在十万位上拨1颗珠,再在万位上拨1颗珠,学生答十一万。

师:会写这个数吗?(学生写数)怎么写?

生:先写11,再写四个0。(板书: 110 000)

帮助写错的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在万位上继续拨珠,学生依次读出十二万、十三万、十四万、十五万,写出十五万。

师:(边说边拨珠)在万位上拨9颗珠,十万位上拨9颗珠,会写吗?

生:先写99,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中的111599表示什么?(11个万,15个万,99个万)怎样写出这些数?

生:是多少万就先写多少,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都表示多少万,这样的数都是整万数。整万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四个0。

5. 写七、八位的整万数。

师:在99万的基础上再拨一颗珠,是多少万?(一百万)

师生合作拨出一百万、一百零一万,并写数。

师:看来,要想既对又快地写出整万数,还要有一个检查的方法,怎么检查?

生:末尾都是四个0。

师:我们可以把这四个0和前面的数分开,(在1 010 000上画分级线)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查是不是把数写对了。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99万,学生读数、写数,接着从一百九十六万拨到一百九十九万,要求学生读数。

师:现在计数器上是199万,再拨一个珠是多少?(二百万)对,满十进一。

师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依次读出二百零一万二百零六万,并写出二百零六万,指导学生用画线的方法检查。

出示: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

师生共同拨珠、读数、写数、校对。

四、 介绍数级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整万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后面是四个0,前面这些数表示什么?

生:多少个万。

师:这些数(指万级上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按照中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刚才将个级数与万级数分开实际上就是将整万数分级,所画的虚线叫做分级线。

师: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1 010 000中的101表示(101个万)

五、 教学整万数的读法

师:大数容易读错,用分级的方法把万级和个级分开,就不容易读错了。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把整万数先分级,再读一读、比一比。(学生正确读数)

师:既然让我们读一读,比一比,你在读的过程中比了什么?

生:先读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师:(指85万)读万级中的数和我们以前读数的方法有什么联系?(一样)为什么还要加上万?

生:不加上万就变成85了。

师:对,那就变成哪一级的数了?(个级)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所以读的时候要加上一个万字。

六、 感受整万数的大小

师:生活中的大数有很多。(出示图片: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有座位60 000个)

学生读数。

师:60 000有多大呢?我们一个班有多少人?(46人)就算50人吧,你知道要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能坐满体育馆?(学生算出结果,都很惊讶)

出示:100 000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

师:猜猜这一摞纸大约有多高?(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出示:(1)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 000平方米。

(2) 北京著名的园林颐和园面积约是2 900 000平方米。

学生读数,并通过交流感受数的实际大小。

出示课始两个数据,师:现在你会读了吗?(让开始不会读的学生读数)

七、 综合练习

师生合作,按要求拨珠、写数。(教师说要求,指名按要求拨珠,其他同学写数)

师:学习整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出示:(1) 大约在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就灭绝了,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谜。(2) 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有七十万种。(3)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每年约有60 000个物种灭绝。(4) 大气污染导致每年约有300 000~700 000人因烟尘污染而提前死亡,25000000儿童患上慢性咽炎。

学生读数、写数,并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八、 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整万数)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回去了解一下。

1.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要分级计数,西方国家是按什么习惯计数的呢?请课后通过走访或查阅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和同学交流。

2. 如果数目很大,计数单位不够了,怎么办?

反思

1.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计数单位与数位两个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计数就是数数,学生并不清楚。而要理解计数单位,就必须从计数谈起;要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又是基础。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考古人员在挖掘古墓时,发现一个密封的陶罐,打开后却是一些大小不等的圆石子。经研究发现,这些石子是用来计数的,石子表示的数代表了墓主生前拥有的财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石子计数这一数学史料是帮助学生了解计数单位的极好材料,教学时,可以按计数、计数单位、数位的顺序组织学生的认数活动。一个困惑了我很久的问题,竟这样意外地由一则考古新闻解决了。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认数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读、写10 000。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时,通过对五位的整万数的读、写,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要写几万,就先写几,再添四个0的感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这种感受明晰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正确地读、写六位的整万数,逐渐将这种明晰的感受抽象为写整万数的方法。同时,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读、写七位、八位的整万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六位的整万数的写法,它是学生探索和理解整万数写数规则的基本材料。越在基础处,越要花时间。只有基础处想通了,想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教学时,我设计了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理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理解并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度高,可迁移性强。

3. 在写数中感受,在读数中应用。对学生而言,读数的难度要比写数要大,因为读数首先要会将整万数进行分级,而分级是建立在对万级数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操作行为。所以学生写数时,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万级数的意义,这种感受是学生理解分级的基础。在了解分级知识之后,通过对整万数读法的学习,在读数的过程中不断地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万级数的理解。教学时,我力求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达到自觉迁移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2.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 ,

提问:在这个分数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 ),第七份是它的( ),每一份都是它的( ),共有( )个 .

3.出示下图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2.教学例7:认识

(l)教师提问:

a、【出示图片例7-1】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 )

b、【出示图片例7-2】阴影部分占这个圆的几份?(3份)

c、是几个 ?(3个 )

d、也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

因为还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用4表示;因为以前表示有这样的一份,分子写成1,现在有这样的三份,所以分子写成3.

窗体底部

(板书: )

(2)指导读

(板书:读作:四分之三)

(3)练习巩固

①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标出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学生自学例8.

(l)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

思考:l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同样的2份是它的几份之几?

这样的4份又是它的几份之几?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这样的2份是它的 ,这样的4份是它的 .

(2)指导看书,填空

教师板书:

4.教学例9.

(1)自学例9有关内容,并把空填上(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

a、通过学习例9,你知道了什么?(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它的 ,5份是5个 ,就是它的六分之五,写作 .)

b、 里面有几个 ?

板书:

5.练习巩固.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6.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1)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 、 、 、 这样的数,也都叫分数.那么今天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不同点:前两节我们学的是分子是1的分数,今天我们的是分子是几.

(2)那么哪些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份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分数.

2.写出下面各分数.

七分之二 十分之五 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判断:

(l)4个 是 .( )

(2)分母是比分子是7,这个分数是 .( ).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 .( )

(4) 中包含着11个 .( )

(5)一块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 ( )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在每个图里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3.看图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相关推荐

  • 小学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设计汇总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8-04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精选 小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门基础,作为一个认真负责任的数学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到底,教案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精选”,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一、教法建议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
    2023-01-11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你也许需要"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12-29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案通用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08-30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数学知识点的设计教案大全9篇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知识点的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
    2022-10-12 阅读全文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基础教学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08-04 阅读全文

小学数学是我们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门基础,作为一个认真负责任的数学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到底,教案的撰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该怎么写好一份教案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范文精选”,请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一、教法建议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

2023-01-11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教学的时候一般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可以帮助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怎么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呢?你也许需要"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这样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12-29 阅读全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数学教案通用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08-30 阅读全文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知识点的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

2022-10-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