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最新]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精选

发布时间:2023-02-15

倍数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教育网内容专辑推荐:“倍数教学反思”,敬请浏览。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1

一、课件演示,分层教学。

由于本课要学习的四个汉字“日、月、水、火”全班有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认识,但对于“象形文字”这个概念学生初次遇到,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开展分层教学。首先结合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感受汉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体会“象形”的意思。其次,在识字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同时活动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以指导、训练。小组同学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二、注重积累,丰富了语言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组词、说句、猜谜语等积累语言,如学生用“火”组词“火山”,再如结合学生组词“十月一日”、“五月一日”等说说我国的节日,并进行“爱祖国”、“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等教育。结合学生的组词“水龙头”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等。激发了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些启示:首先,作为低年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序且认真观察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其次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的能力等。再次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练习、训练的形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乐而不疲,乐学其中。最后还要把教师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用及时恰当的评价激发每一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好奇心。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2

不知不觉,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我觉得第二、四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变化最大的单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以往认识因数和倍数是借助于整除现象,“X能被X整除,或X能整除X”,所以X是X的因数,X是X的倍数。现在的教材完全不同了,2X3=6,所以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以往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量很大。数的整除,因数(老教材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老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倒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而现在新教材本单元只安排了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其它内容安排在了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借助约分引出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改变了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

3、以往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有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而新教材中鼓励方法多样化,不把它作为正式的内容教学,而是出现在教材的你知道吗中?不那么呆板了,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可见,编者为体现新课标精神对本部分内容作了精心的调整,煞费苦心,可是学完了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容,我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小小的疑问。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和第三部分内容的关系很大,连续性强。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那么就应该从找因数和个数问题上学习质数和合数。教材对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内容设计较好,开门见山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出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可为什么在中间突然加上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感觉前后内容失去了联系,不够自然流畅。所以我觉得可以把二三部分内容作为适当的调整,即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比较好一些。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3.请用算式表达你的摆法。

汇报:1×12=12,2×6=12,3×4=12。

【评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想象、表达等环节,既为新知探索提供材料,又孕育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

二、探索空间,理解新知。

1.理解因数和倍数。

(1)观察3×4=12,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根据学生的表达完成以下板书: 3是12的因数 12是3的倍数 4是12的因数 12是4的倍数 3和4是12的因数 12是3和4的倍数

(2)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1×12=12,2×6=12的关系。

(3)观察因数和倍数的相互关系。揭示: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指的数是整数(一般不包括O)。

2.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2,5,12,15,36。从这些数中找一找谁是谁的因数。 学生汇报。

师:2和12是36的因数,找1个、2个不难,难就难在把36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请同学们找出36的所有因数。

出示要求:

①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②可借助刚才找出12的所有因数的方法。

③写出36的所有因数。

④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保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师巡视,展示学生几种答案。

生1:1,2,3,4,9,12,36。

生2:1,36,2,18,3,12,4,9,6。

生3:1,4,2,36,9,3,6,12,18。

(2)比较喜欢哪一种答案?为什么?

用什么方法找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按顺序一对一对找,一直找到两个因数相差很小或相等为止)

师:有序思考更能准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完成板书:描述式、集合式。

(3)30的因数有哪些?

【评析】学生围绕教师出示的思考步骤,寻找36的所有因数。既留足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求一个数的倍数。

(1)3的倍数有:——,怎样

有序地找,有多少个?

找一个数的倍数,用1,2,3,4?分别乘这个数。 (2)练一练:6的倍数有: ,40以内6的倍数有:一o

【评析】

由于有了有序思考的基础,求一个数的倍数水到渠成,本环节重在思考方法上的提升。

4.发现规律。

观察上面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例子,你对它们的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汇报,归纳: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I,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评析】

通过观察板书上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三、归纳空间,内化新知。

师生共同总结:

(1)因数和倍数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2)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应有序思考。

四、拓展空间,应用新知。

1、15的因数有:——,15的倍数有:——。

2.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

(3)1是1,2,3,4?的因数。 ( )

(4)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1,这个数的因数有1,5,25。( )

3、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

4、举座位号起立游戏。

(1)5的倍数。

(2)48的因数。

(3)既是9的倍数,又是36的因数。

(4)怎样说一句话让还坐着的同学全部起立。

【评析】

本环节的前3题侧重于巩固新知,后2题侧重于发展思维。通过“说一句话”和“起立游戏”,展现了学生的个性思维,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体验有序思考的重要性。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 一、留足空间,让探索有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探索成为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第一,把教材中的飞机图改为拼长方形,让同桌同学借助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第二: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

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第三:通过观察12,36,30的因数和3,6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第四:让学生“选用4,6,8,24,1,5中的一些数字,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一句话”。不拘形式的说话空间,不仅体现了差异性教学,更是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的不同发展。 二、适度引导,让探索有方向。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正是让探索走得更远。探索12块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教师提示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可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这样的引导,是尊重学生不同思维的有效引导。

在找36的所有因数时,教师出示4条要求,既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又是提醒学生探索的任务。在让学生观察几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引导学生观察最大数和最小数,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观察。可见,适度的引导,保证了自主探索思维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整堂课,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思考有序。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4

1、结合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小公倍数”是一节概念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看似并无多大联系,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概念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补充调整,将运动会的情景贯穿始终。在解决实际问题“猜一猜, 参加接力比赛的同学可能有多少人?至少有多少人?”的同时很自然的得到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为后面算理的探究做好了铺垫。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体会到学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

2、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和方法

(1)概念的构建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非常的相似,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迁移、引导的形式进行概念的构建。利用问题“24与3和4分别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24 是3的倍数,同时也是4的倍数。利用旧知很顺利的自主构建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2) 方法的构建

“最小公倍数”这节课的重难点就在于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在算理的突破上,我们采用了对比的手段。利用已有的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有效的进行了对比。

当学生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计算出[18,30]=2×3×3×5=90 后,设计了问题: 2、3是什么?3、5是什么?两个3一样吗?明确了公有质因数和独有质因数以后,又将18和30的全部的质因数相乘和[18,30]进行对比。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公有的要选代表保证是最小的?独有的全取保证是公倍数?把两个结合起来就是最小公倍数。算理在直观的比较中一目了然。而求最小公倍数的短除的形式,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加上求最大公约数的知识经验,理解起来已然顺理成章。

接下来我们结合运动会项目设计一个题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12和28的最小公倍数。”使学生在练习中自然的对算法进行优化,自主构建出短处形式的解题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结构,自己动脑、动口,将直观比较与亲身体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进行自主构建。

3、发挥习题作用进行算理巩固

数学课堂上学生在建立起概念,找到解题方法之后,必须做相应的数学练习题,才能对知识进行巩固,对算理加深理解,才能形成技能、技巧,培养思维能力。

我们设计以下两个练习题:

(1)填空

A=2×3×5

B=3×5×7

则[A,B]= (最小公倍数是多少?你是怎么找的?)

设计这道练习题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巩固算理,突出应用算理灵活、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道题除了应用算理直接用2×3×5×7=210以外,还可以将A、B的结果分别计算出来后再用短除的形式计算[A,B]。这一方法对于那些对算理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尤其是不能灵活的应用算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好方法。在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很需要这种我们自认为“麻烦”的方法。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这两个数可能是( )和( )。

设计这道练习题的目的也有两个。首先,通过这道题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热情推向一个高潮。同时引出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具有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三组数。其次,将求具有互质关系、倍数关系、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规律进行迁移,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具有这三种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规律。

需要改进的地方

1、自己在教学中语言还不够简练,对学生放手还不够。有些问题可以大胆放手。

2、在算理的突破上,虽然突破了难点,但问题较碎,老师还在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去理解,其实,对于我们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讨论自己发现。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5

一、吃透教材,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

本节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并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整除、倍数、因数以及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意图是通过写出几个数的倍数,找出公有的倍数,再从公有的倍数中找出最小的一个,从而引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图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数,以及这两个数公有的倍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通分、约分学习打下的基础,具有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性。但是,教材中铺砖对于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比较抽象,不利于建立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把原来铺墙砖的题目改为找两人的共同休息日来建立概念。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充分利用课堂中最有效的时间是前15钟,做好这段时间的教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吃透教材,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主要围绕,让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这些目标展开教学。把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的概念的认识上,体现了新课标中46年级的学生能找出10以内任意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要求。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普遍较低,把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定为本节课的难点。体现新课标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技能的要求。

三、吃透教材,设计流畅的教学环节

小学生的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通过动手,让学生在月历纸的上动手找一找,圈一圈;通过动口,在概念揭示前,学生动口说一说。给学生机会说动手之后的感悟,还可以在个人表达的同时倾听他人的说法。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月历探索新知。学生在月历上找出4和6的倍数的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顺其自然地渗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探索后,引导学生观察所找出的日期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日历上的有特征的数,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新知,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进程中顺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沟通二者之间的联系。

3、创设问题情境,尝试应用,方法提炼。结合教学内容特征,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鼓励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题技能。

4、巩固练习、不断刺激,不断巩固提升。先让学会用最基本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用这样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排队问题,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再次打通生活与数学的屏障。接着是找生日,铺墙砖,让用数学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感受到求公因数与求公倍数的联系。

4、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6

本节课,虽然是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进行的;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知识的掌握也较为自然而扎实,学生的思维也在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

1.巧设问题导航,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出数学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不仅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积淀,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思考与探索,使学生经历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2.创设生活情境,内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在巩固练习阶段,通过解决生动具体的实际问题,获得对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次深化诸如此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转化成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数。

总之,本节课体现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将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应用、巩固,进行了多元化的思维训练,引导得当,点拨到位,是一节高效的课。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7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第一节《倍数与因数》是一节概念课。关于“倍数和因数”教材中没有写出具体的数学意义,只是借助乘法算式加以说明,进而让学生探究寻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通过备课,我梳理出这样一个教学脉络:乘法算式——倍数和因数——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从教材本身来看,这部分知识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也谈不上有什么新兴趣,是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概念课。如何借助教材这一载体,让学生在互动、探究中掌握相应的知识,让乏味变成有味呢?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一道脑筋急转弯题作为谈话引入课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例中隐藏着共同点: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2的倍数、5的倍数,学生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写不完时,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渗透学法,形成学习的技能。

由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无限”、又如何有序写出来呢?我让学生尝试说出3的倍数。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我组织学生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因为简捷正确率高所以觉得好。如此的交流虽然花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但是学生从中能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发展了思维,这才是最宝贵的。正所谓没有一路上的山花烂漫,哪有山顶上的风光无限。

三、学练结合,及时把握学生学情。

在学生通过具体例子初步认识了倍数和因数以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练习中加深理解概念;在探究出找倍数的方法以后,及时让学生写出2的倍数、5的倍数,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并适时进行针对性练习,巩固新知。

课尾,我设计了四道达标检测练习,将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进行检测,及时掌握了学生的学情。

纵观整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尝试练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加以引导,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了训练,探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8

3的倍数是在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我让孩子们提前进行了预习,通过授课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在汇报时能够圈出3的倍数,而且非常准确,在汇报3的倍数的方法时,他们大多数是借助结论得出来的,没有体现出他们研究的过程。因此,我在课上进行了及时的指导,把孩子们需要汇报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孩子们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立刻进行了新的分工。第一位同学汇报了他们找到的3的倍数,并介绍的找3的倍数的方法即,用这个数除以3,看商是不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接下来汇报百数表中前十个3的倍数,让大家观察个位上的数字,通过观察发现3的倍数个位上是0-9的任意一个数,不能像2、5的倍数特征只看个位的特殊数就行了。因此只看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

由于孩子们有了提前的预习,孩子们心目中已经有了结论。因此在这个时候孩子们思考的深度不够,没有理解教材的意图。教师把教材的意图有意识地进行了渗透,让学生驻足片刻,把握课堂的结构。

第三个环节,孩子们发现斜着看每个数的各位逐渐加一,十位逐渐减一,因此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不变,而且都是3的倍数。让孩子试着总结结论:两位数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

第四个环节,其实并不是把3的倍数特征总结出来了就完成任务了。这个结论只是通过观察百数表得出的关于两位数的结论,两位数满足这个特征,是不是所有的数都适用呢?于是让孩子试着写一个三位数、四位数而且是3的倍数,然后用这个结论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孩子们先试着写几个3的倍数,老师罗列到黑板上,然后分别用用各个数位之和相加的方法和除以3是否有余数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的结果是肯定的,因此得出的结论适合所有的数。

到这里孩子们对于3的倍数特征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了,做起练习来也显得得心应手。孩子体验了结论得出的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有他的意图,在每个环节孩子都有思考,有思维的碰撞,这才是教材的意图,才是真正的数学课。

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 篇9

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与2、5倍数的特征难度上有不同,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从数的表面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看出(根据个位数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出来),但是3的倍数的特征却不能从表面去判断,因而我特设以下环节突破重难点预习题。

1、给出一些数让学生先判断哪些数是3的倍数。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从以上的3的倍数进行思考:

(1)、3的倍数与它个位上的数有关系吗?

(2)、 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吗?

新课时让学生从上面的练习中去发现了什么,从而归纳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然后再让每个同学任意写一个3的倍数,再看看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和思路。

经过以上这些活动后学生都能对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进行简单的判断。特别是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判断大多数的学生能先求出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再进行判断,效果很好。

喜欢《[最新]3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精选》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倍数教学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3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简短3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2023-02-03 阅读全文
  • 有关2和5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1000字精选 正所谓“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的。教案可以为实际课堂做准备,您也对写好教案充满兴趣吧?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2和5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3-02-03 阅读全文
  • 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1000字通用 下面的“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老师的教诲像春风一样,每个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会做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反映课堂教学重难点。...
    2023-02-04 阅读全文
  • [精品]因数倍数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因数倍数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倍数和因...
    2023-01-25 阅读全文
  • 三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800字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每位教师都有着编写教案的心路历程。编写教案能帮助教师挑选更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够让学生们更重视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1-26 阅读全文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倍数特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2023-02-03 阅读全文

正所谓“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的。教案可以为实际课堂做准备,您也对写好教案充满兴趣吧?以下是编辑收集整理的“2和5的倍数教学反思简短”,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2023-02-03 阅读全文

下面的“3倍数教学反思反思”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老师的教诲像春风一样,每个教师在走上讲台前,都会做好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反映课堂教学重难点。...

2023-02-04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幼儿园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都需要提前寻找一些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关于幼师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因数倍数教学反思1000字精选,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倍数和因...

2023-01-25 阅读全文

老师,如果把您比作蚌,那么学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每位教师都有着编写教案的心路历程。编写教案能帮助教师挑选更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够让学生们更重视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三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反思,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1-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