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
发布时间:2023-01-22 小学语文教案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案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掌握教材中概念或原理的要求,教案能帮助老师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撰写一份系统化的教案呢?也许以下内容“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合你胃口!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好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三、学习“我”在园子的做的事情,重点为朗读。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板书),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情景!)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2)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首好诗都是“诗情”洋溢,溢于纸上。诗人凭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抓住鲜明的景物来表达自己饱满的情感: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写景,或融情入景。由此可知古诗的学习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打下厚实的底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去和古人握手谈心。
【教材简析】《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且都是写景的,均为传诵千古的名篇。杜牧的《山行》是《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同时这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因此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秋景图片,然后说一说“秋”,对秋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加深对“秋”的认识并引入《山行》的学习。其次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他们自学古诗,理解诗意。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意境美。最后课外拓展,引导学生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设计思路】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欣赏秋景图片后说说你眼中的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山行》)。
(意图: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感知这是一首写什么季节的诗,并且让学生知道秋天不仅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季节。让学生对“秋”也有了一个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的认识,为学习古诗做好了铺垫。)
2、释题:在山上行走。
3、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学会五个生字, 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技能目标: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情感目标: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 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1)熟读古诗
(2)理解诗意
(3)想象意境
(4)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6.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4)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春天的发现》口语交际教
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语第五册积累运用一口语交际:《春天的发现》。
教学要求:
1、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画下来,并把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及对春天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说的时候,注意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3、说后大家评议,看谁说得好。
4、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提前几天布置学生观察自己生活所见,把自己所发现的春天的景物用画下来。这样丰富了学生的话源,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2、教学录音及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后交际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2、师生交流:歌曲里的小朋友是在什么地方找到春天的呢?他们是怎样找到春天的呢?
3、生生交流:想象音乐中还能体会出哪些事或物,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然后个别向全班汇报。
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观看自己的图画进行交流
1、生生交流: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画,说说画中的景象。要求:说的同学,让对方听明白你描绘春天的哪些景物;
听的同学,听清对方所描述的内容是否按顺序有条理地说;
交换说,在后面说的同学,说的景象或说法最好与前一位同学不一样,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语言表达的创造性。
2、师生交际,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1)发言的同学表达是否清楚明白,语言是否规范,是否运用了礼貌用语和体态语。
(2)他说的好在哪里?
(3)你最欣赏的是哪些地方?
(4)他说的有不足的地方吗?在哪里?
三、进入实物观察中进行交际
1、播放描绘春天景物的课件。一些美丽的图片,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破土而出的新芽,辛勤的蜜蜂??,美丽的景象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教师启发:春天的景色美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美好的春天,并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好吗?
2、带领学生进入校园进行观察,交流自己的感想。
生生交流:自由组合,说说自己的发现,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可什么?内心感受到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1)来到校园中,你又发现了春天哪些新奇的事物?(2)、面对万物复苏的春景,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3)春天到了,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变化?在春天会发生哪些趣事,给大家讲一讲。(4)就现在的发现,说说自己的画上还可以添加些什么内容?该改变些什么?
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说完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进行交际。
回家后,向父母或邻居小朋友讲讲自己发现的春天的景色,以及发生在春天里的趣事。让学生学用结合,养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梳理文章大意。
2.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爱听故事,那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郑人买履》《狐狸与乌鸦》),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大家都听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课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齐读课题,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明确:“守株待兔”是守在树旁,等待兔子的到来。
为什么要等兔子到来呢?兔子真的会来吗?
2.播放名家范读,学生圈画难认或难理解的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进行指导。
4.自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想一想,这个种田人守在树桩旁,在想什么呢?
明确:兔子呀,你快来!
“不用种田了,可真舒服啊!”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
明确:
①农夫很懒惰,想不劳而获。
②农夫是等不到兔子的,会被饿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只是一个意外。
3.你们都是从哪里知道的,农夫不会等到兔子的呢?
明确:“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读完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要想有所收获就不能懒惰,要有所付出。
5.这样简短的文章却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种文体的故事跟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
明确:文言文语言简洁,丰富。
(四)拓展延伸
你能劝一劝农夫吗?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将这个故事写成现代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文言词汇的记录是教学重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方面的引导仍然不够完善;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如果时间充足,可以采用情境表演等方式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在朗读课文中,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富饶”、“五光十色”、“蠕动”、“威武”、“寸步难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学习作者总分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语句优美形象,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更让西沙披上了一件美丽、富饶的彩衣,使其美轮美奂。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出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特别是海水和海底这两段,更是锦上添花。
西沙群岛,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进行初步感知,增强感性认识。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交流为主,教师进行及时的引导点拨。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总分或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整理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西沙群岛的富有体现在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利用网络百度搜索西沙的风光图或录象片及本课课件,在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整理后,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制作成易吸引学生便于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我国最南方的南海,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想去看看吗?
3、今天,就让老师来做一次“导游”坐上轮船一起走进西沙,感受西沙的水,触摸西沙的沙,俯瞰西沙的鱼,领略西沙的美。(出示课件)
4、在优美的课文朗读中,大家认真的听,美美的看,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是不是呀?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呢?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补充课题:(富饶的)
二、新课
(一)解决字词,扫清障碍。
1、这些生词你会读吗?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课前的学习情况。(出示课件)
2、这些词语意思你都知道吗?不明白的地方举手,我们一起帮助你。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字词同学们学的很好,不知道课文读的好不好呢?哪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在他们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边听边想边画: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哪些景物?
2、学生汇报,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课件出示课文第2、3、4、5、6自然段的开头一句。
(三)细读课文,感受特点。
1、精讲第一自然段(总述部分)
过渡:同学们,美丽的西沙在向我们挥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西沙,尽情的玩耍吧!
(1)出示课件,西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生汇报,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画一画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这些特点的
(4)生汇报,师随机引导学生“有的……有的……有的”理解写作方法,使学生对祖国的壮美河山产生热爱之情。
小结:西沙以它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而得名,因此,它是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过渡:同学们,美丽的西沙风景无处不在,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找找自己喜欢的景点,好不好?
(5)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1)、找出自己喜欢景点的相关段落,看看景物有什么特点?
2)、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体会到这些特点的?
3)、朗读感悟或扮演小导游讲解。
2、学生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然后汇报,师适时点拨引导,学习作者用拟人、排比的写作方法描写西沙的海参和珊瑚、鱼,并出示珊瑚,鱼群,贝壳相关图片感受特点。
同时板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海滩:贝壳、海龟
过渡:西沙群岛的美景只有这几处吗?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分举手回答,大声说出:海鸟。板书:(海岛:鸟的天下)
过渡:是呀,西沙群岛的确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站在西沙眺望美我们美丽的岛屿,我们无比自豪,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
(1)男生读第1自然段,女生读第6自然段
提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哪种写作方法呢?
(2)小结:使用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用到这种写法。
三、总结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颐和园,欣赏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攀登了雄伟高耸的万寿山,畅游了水平如镜、翠色如玉的昆明湖,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正是作者按游览顺序并抓住了这些景点的特点,才能把这个美丽的大公园如此生动准确的展现出来,让我们产生美的享受,课后,同学们也学习这种方法介绍一处景点。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神奇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学习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所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变化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变化的原因,领悟“魔力”一词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镜头回放,激发阅读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录像。
2、回忆镜头,想想这些科学术语你理解吗?
第一组:
载人航天、神舟飞船、返回式卫星
你知道三者的区别吗?简介“神舟飞船”帮助理解。
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其实,它们已搭乘过先前发射的神舟飞船和返回式卫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赏句子,哪个词用得特别准确?
补充资料:1987年我国开始在卫星上搭载植物的种子,先是蔬菜、粮食,1996年才开始搭载花卉种子。
第二组:
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
飞船里的杨利伟和在地球上一样吃饭、睡觉吗?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线”?读这个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国“阿波罗”号的宇航员们飞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从未见到的宇宙奇景。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时他们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适。回到地球后,他们患了白内障。从那时开始,有39位宇航员已经患了这种疾病。科学家说,这是宇宙中的射线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线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们像子弹一样射击宇航人员的眼睛,使人的大脑产生错觉,好像是看见面前不断有闪光一样。受到宇宙射线打击后,人的眼睛被伤害的程度是很严重的。
3、预习课文了吗?你知道“神舟五号”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谁?经过太空旅行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学们能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指读、齐读课文,梳理文路:
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请全班同学读,中间请四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用一个词语概医这一段的内容。
读后梳理,板书:
种子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课文,感受科学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听说过“魔力”吗?在什么情况下用?
(童话中的魔镜、魔法师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种子经过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学、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展示图片:太空水稻、黄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种子还有别的“魔力”吗?
⑵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药用、他用……)
绿色蔬菜、治病良药、美化生活、绿化祖国……
⑶太空种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魔力”?再读第3段,重点引导: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线的辐射,由于处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结合课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变化?
如:外形、味道、颜色、营养、抗病性……
“科学家对经太空遨游的植物种子进行选育,不断地选择优良的变异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变异植株,并将优良的变异植株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状稳定,最终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种。”
读得懂吗?变异植株什么意思?
联系两句话,说说太空种子的“魔力”来自哪里?
大自然、科学。
三、回扣主题,激发探索欲望
1、再现中心句,齐读:
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
这是科学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师”是谁?
补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师是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是他们的知识和工作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3、科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科学家们对太空的探索还在继续,2007年,我国的“神舟七号”不但要上天,还要实现让宇航员走出座舱、行走太空的目标!
4、课后作业:
未来的科学家是谁呢?是你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粮食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设想出你心中的新产品,还要用一段话简要介绍一下。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8)
课前准备
学生:
1、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最喜欢的课外书。
2、填好《好书推荐》稿。
3、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的书名写下来。
老师:小黑板(名人名言)、录音带、机和电池、询问老师发言大胆积极的同学名字。
一、看图导入,议论好书。
师:当我走进泊里中心小学以后,我听到有很多的老师都在谈论咱们班,说咱们班级的同学有个其他班级都没有的好习惯。那就是咱们班的同学平时最爱读课外书,甚至还有不少小书迷,是真的吗?哪些同学喜欢读课外书呢?
呀,都喜欢!!那老师想知道,你们在课外都读过哪些好书?指答。咱班同学都读过这么多好书,真令人佩服!那你读过的这些书中,你最喜欢什么书?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接着答。
二、探究说法,尝试推荐。
师:刚才,大家谈的这些书,都是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好书!你的好书都带来了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下!呀,都带来了!你想不想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好书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你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大家都来喜欢你的书。(板书课题:好书推荐)
1、现在,咱们先听两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好书。大家认真听,比较一下,这两个同学,谁的推荐好?好在哪里?(放录音)
2、问:谁的推荐好?好在哪里?可以联系他说过的话来谈。指答。
老师及时地激发学生回答:读读开头,你觉得推荐好书还应该注意什么?指答,板书:文明礼貌
通过他的推荐,你知道了什么?(书的内容和读者的收获)指答,也就是告诉我们书的优点,我们听后便一清二楚。板书:清楚明白。听了他的介绍,特别是最后加上了一句
你不想一睹为快吗?你心理有什么想法?指答。师:这说明他的推荐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你,板书:打动别人。
三、模仿推荐,正确评价。
1、师: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推荐,你是不是受到一点启发呢?推荐好书要做到什么?(指着板书进行总结:注意用好文明礼貌用语,书的优点要说的清楚明白,关键是你的介绍能够打动别人)现在你可以把你课前准备的推荐办法适当地修改一下。没做好准备的同学,赶快在心理酝酿一下,你准备怎样推荐你的好书?改好了,可以同位互相提提意见。(大约5分钟)
2、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先向大家推荐你的好书呢?先推荐的老师还有小礼物送给你!指名推荐。(告诉学生,如果你需要大家看到你的书,可以放在实物投影上)。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推荐的有什么优点?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指答。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因为你是第一个上台推荐的,你的表现也非常出色,所以老师要奖给你一个小奖章勇敢参与奖。师问: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当别人介绍的时候,作为听众,要怎么做呢?指答。师:对,要做文明听众,认真倾听。除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外,还可以学习他的优点,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这样才能互相学习。板书:听众:认真倾听、学习优点、提出建议)
3、问:刚才这位同学向大家推荐了他的好书,你喜欢他推荐的书吗?你想不想对他的书了解更多一些,你想知道什么,现在就可以问他。(告诉推荐的学生,你想让谁回答,你就点他的名字)指定学生提问。问学生:他提问的怎么样?指答。(师:你的问题提的很精彩,奖给你一个小奖章。提问时,是不是也应该注意用好文明礼貌用语呢?你知道应该用好那些文明礼貌用语?指答。某某同学,你好!请问什么问题,最后还要说声谢谢,像个小记者。问:这个建议你愿意接受吗?)还有谁愿意向大家推荐你的好书呢?指名。(刚才咱们说的注意的问题,你都做到了,真聪明)让大家做好评价。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答。(发奖)
四、小组练说,人人参与。
1、看来,推荐好书还真要讲究方法呢,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就四人一组,练习把你的好书推荐给小组的同学,等会儿,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代表向全体同学推荐。咱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推荐最有创意,哪个小组就获得今天的合作创意奖!
2、各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
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勇敢,先向大家推荐你的好书?指答。其他同学要当好评委,还要准备好你的问题。
4、师问学生:他们小组推荐的怎么样?学生肯定后,根据学生意愿,把合作奖送给这个小组。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出色表现,直接把奖章送给他。教师评价:1、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小组!2、祝贺他们小组获得创意奖!3、你推荐的太精彩了,来点掌声
五、名言结语,形成习惯。
这节课同学们都用学会了用能打动他人的办法向大家推荐了自己的好书,还学会了用文明礼貌用语,说的也清楚明白,非常了不起!看样子,咱们班同学确实是一群爱读书、会读书的小书迷!那你读了那么多书,你觉得读书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指答。(学会做人,提高智力、学会写作)师:世界上有许多伟人、名人都酷爱读书,他们有许多想法和同学们想的一样。他们留下了许多读书的至理名言送给大家!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想一想:这些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指答。你喜欢这些读书名言吗?老师也非常喜欢,咱们一块再读一读,好吗?老师希望能像这些名人、伟人一样,都喜欢读书,并且经常到书的海洋中遨游,学知识,长本领,人人成为博览群书的人!长大了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
六、扩展延伸,提高能力。
老师给大家留了两个作业:
1、课后,同学们互相借阅在课堂上推荐的好书,
2、选做题:同学们学习用推荐书的方法试着向自己的同学、父母或者邻居的小朋友推荐一幅好画、一首好歌、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是一处好风景,甚至是某一件新产品,当然你自己制作的也可以。(出示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好书推荐
打动别人
提出建议
清楚明白
学习优点
推荐者:
文明礼貌
听
众:
认真倾听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9)
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请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园。(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是个怎样的花园?果园里有什么?(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学生汇报交流。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3、、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4、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5、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6、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意思变了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5、交流。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
五、回扣课题,总结拓展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0)
《画风》: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或蜡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二、自主探究
1、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生找)
2、请你起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生读,课件随机出示)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
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句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板书,并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
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说一说,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师板书)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4、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三、拓展体会
1、过渡:
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
(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说一说。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2000字汇总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刚进入学校的教师一般都会被要求,上课之前要写教案。众所周知,撰写一篇教案所花费的时间和心血,往往是上一节课的数倍之多。如何让教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系统化呢?经过收集,幼儿教师教育网整理了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能按浏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秋游景山,请学生说说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想一想课文写到了作者浏览了哪几个地方(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2、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基本上较为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字音字形,课堂上不用花过多的时间)
3、抓住表示地点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走进公园大门写在景山公园大门口看到的美丽景色;
第二段(第2自然段)我们沿着山路来到果园。(过渡句)写在果园看到的迷人的秋色;
第三段(第3-7自然段)离开果园,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万春亭。
(过渡句)写在万春亭举目眺望美丽的北京城。
(三)重点学习第一段
1、指名学生朗读该段,其它同学边听边想,在公园大门口作者看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以山为中心,山顶上是万春亭,山脚下是大花坛。
3、朗读体会两句话的特点
(1)请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山上景色的句子,后集体指名读,再评读,说说谁读得好,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读好的。(采用了比喻句,把树林映衬下的万春亭比作一幅美丽的图画,以此来说明景山公园内景色的美丽)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描写大花坛的句子,注意千姿百态的用法,说明花坛里花不但颜色多而且形态美。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第一段,使学生产生对景山公园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1、能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上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海棠、苹果、大柿子)、特点。读:描写优美的句子。悟:词句美(每句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说:感悟体验(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看到过的类似的情景)。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并好好地读一读。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出现北京的优美景观,请学生配上解说词(A类同学可以按照课文中的语言,B类学有余力的同学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体会作者情感
你看到了那么美丽、壮观的北京你有什么感触,请你说一说。
作者又是怎样想的呢?请体会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3、试着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修辞方法写句子
3、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二、教学过程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进行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2、请各自然段背诵的擂主说说自己背诵的诀窍。让大家一起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
3、摘录课文中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并能说出喜欢的理由。
4、有条件可以登上学校附近的山或楼房,看看绍兴的景色,说说登山(楼)观景的感受(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
三、作业:
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章记录下来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本组课文以《孔子拜师》入手,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用语文的阅读让孩子对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了古代伟人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从语言特色说,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品读课文,课文的小提示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学习后面课文比较典型的范文。
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理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
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二、说学生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孔子离他们是比较遥远的,对那个年代的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无想想象,所以会有学生说到挖草根,吃树皮。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因此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知识理解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意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要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文本,从对话中,从文本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师引导下的深入地阅读,让孩子们自读、自悟、自得。在读中获得愉悦地享受,在读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在小学语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三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阅读探究并体验,配合板书,最后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 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 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 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体会人物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
引: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四、深入感悟、拓展“诚心”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五、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你特别佩服和敬重孔子的句子抄下来。
2.孔子生平故事和名言(小组专题研究)。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3)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课以韵文的形式,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郎朗上口。
1、教材地位。
本课是最后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
2、教学目标。
我安排两课时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学习,本目标为第一课时。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根据本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认识1个笔画,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的联系等,确定本课时的重难点是一致的,即自主识字和朗读体验。
二、说教法
泰勒说过:教师的责任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我拟定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境法。
情境教学符合低龄孩子的年龄特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想象,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条件。上课开始,利用课件播放雪景图,我扮演冬爷爷,引领孩子进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沉浸于下雪的氛围,把激励与情感带入课堂,做到“课伊始,趣即生”。
2、自主识字阅读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是这册教材最后一单元中的主体课文,学生已经能利用平常积累的方法来识字、阅读,在初读课文环节中我采用此方法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及养成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习惯。
3、朗读体验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知。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韵文,孩子有着极大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初读熟悉课文之后,带上表情把内心对文本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孩子感受朗读的乐趣,不会让学生的朗读束缚在一个框架中,不会让真实美好的感受游离于生硬的朗读技巧中。
此外,还有质疑法、分工合作阅读法,在上述教法中,最主要教法是朗读体验法,因为文本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孩子从读中感受、体验。
三、说学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重要,让学生“会学”比“学会”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学法。这节课主要让孩子学会朗读体验这一方法,懂得自主识字和与人交流,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阅读、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雪”是南方孩子难得见到的,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布置黑板(黑板上贴满“雪花”),创设情境,让孩子们进入下雪的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事先我布置学生观察小鸡、小狗、小马、小鸭等动物的脚印,并把观察到的说一说,这样也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根据儿童的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事先播放课件,老师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了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是呀,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出示贴图于黑板上。这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读文,自主分层识字。
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即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激励手段。要想把课文读得熟、演得好,就要先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出示生字)
(1)独立自主解决已认的字。
学生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认识的字,读一读,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表扬自己一下。对于不认识的字先画个“?”。然后再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比一比,看谁不用老师教认的字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孩子树立起认字的自信心、自豪感。
(2)小组合作解决认识的字。
低年级的孩子合作能力较差。为了培养这一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识字效率,对于不认识的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合作小组都由4名成员构成,成员都有分工,小组长负责整个合作活动。首先,小组长帮助认字有困难的同学记住要求认识的字,接着在“考一考”的环节中,各小组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用各种形式把字认牢。
(3)多种形式,自主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后,各小组都急于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时可找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认字的程度,有的小组可能派一名代表,有的小组可能一起读,也有的小组可能轮读。总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时,可能有些小组没有参与,为了扩大参与面,可以同学们想办法比赛读。有的同学可能想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也可能是男、女生对读。这样参与面广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认的字也牢了。
(4)回到课文中识字。
识字不能脱离语言环境,最后再让孩子到文中识字,巩固识字的效果。
2、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对于低年级的课,我基本上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让孩子在读中悟,悟中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音。
(2)学生小组内读文。做到把课文读通,同时质疑解疑。
(3)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4)男女对读、指名读、评读等。使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注重学生的个性,学生就会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得精彩些,读给大家听,他们才会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质疑时,我尽量让学生相互解答,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解决“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等问题。
3、拓展延深。
在此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想一想这些小画家除了能画“竹叶、梅花、月牙、枫叶”还能画什么?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想象,同时还进行语言训练。
(三)分层作业,自主选择。
1、续编儿歌
看,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出示:狮子、小鸟……)请你当回“小诗人”为他们编儿歌。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可谓一举多得。
2、请你完成一幅有关“雪景”的图画日记。
(四)小结:体验成功,树立参与的自信。
成功是求知者的有力支柱,自信是成功的动力,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获得成功。所以,在最后小结后,我让学生美美地读文成背文,展示给喜欢的小伙伴或者是老师,再让他们为你评一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本节课我力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悟理,扎实训练,以“趣”字贯穿,学生的创新火花将在学习过程中时时闪烁!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4)
《明天要远足》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9课,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课教学的构思:
【说教材】
《明天要远足》这首诗包含童真,凝练、传神。3节诗中都用了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比较适合低学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
【说目标】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学要求、本课内容和课型,以及学情,我拟定了如下几点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木字旁、京字头两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和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
其中识字读文是本课重点,体验即将远足的快乐和期盼是本文难点。
【说学生】
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有识字和阅读能力。但这些孩子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有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识字、读文的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两方面的练习。
【说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引导感受期盼的心情。让学生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过程】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这一课我预设了五个环节: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钥匙,本课我以儿歌《一同去郊游》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远足”的含义。
(二)识字读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然后进行识字教学,认识木字旁、京字头两个偏旁,利用送字宝宝回家、摘水果,开火车等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指导书写“才”、“明”等四个字,动画展示拼音、笔顺,指导学生书写、临摹,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最后在识字的基础上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验情感。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习诗歌,通过指导“唉”的朗读,体会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这里我预备结合生活体验,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后进行朗读,降低了学生对远足前期盼心情理解的难度。
(四)拓展延伸,争做“小诗人”,模仿课文让孩子进行说话练习同时尝试“写诗”。
(五)作业布置。作业我设计让孩子继续写诗,并把写好的诗读给家人听,从而增加成功的体验,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本课板书我将按课文内容和孩子们的想象内容依次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为孩子们最后的“写诗”做提示。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5)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四)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认一认,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背一背;读一则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下雨算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说地意思,合理、巧妙、有礼貌地说服别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知道意思相同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2、学习认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3、学习名言警句。
4、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读一读,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思考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规律。
3、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指导理解词义。
5、教师小结:每一组词都是表示“第一”的意思,第二组词表示“取得第一”或“领先”的意思。
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
(二)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朗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思考:句子前一部分和侯一部分说的有什么不同。
3、请同学完整的读句子,说说作者想重点强调的是哪个部分。
4、小组交流。
5、全班反馈。
6、拓展学习:试着用“可是”、“但”造句。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
4、思考:孙权为什么很不高兴,他是怎样批评吕蒙的?
5、全班交流:吕蒙为什么能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6、学生自读故事,互相讲一讲。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背诵古诗。
3、再读金波的《蝴蝶飞》。
4、思考: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
6、全班反馈。
《蝴蝶飞》是一首现代诗,共六行,每行的字数不一,节奏欢快,很有动感,很有童趣,像一首歌谣,琅琅上口。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行,每行的字数相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节奏平稳。
一、口语交际。
1 读一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书展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雨,乐乐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们三人会说些什么呢?
3 演一演,乐乐是如何说服爸爸妈妈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4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我想……》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呢?(或听歌曲《种太阳》)。
一、读课本中习作要求,思考: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1、同桌交流,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主题。
2、梦想是美好的,要把自己的梦想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求语句通顺,用此形象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二、学生试说,补充交流。
三、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范文引路。
2、学生习作,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四、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2、集体评议。
3、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用文字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把美的事物、美的愿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身边的美,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让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6)
一、说教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二、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和对课题的理解和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初读,要提示学生读准生字字音。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二、精读感悟。精读环节要着力指导学生感悟的是人物的对话部分。可以模拟当时当地的交际情景,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第一次相遇,要抓住爱因斯坦的动作、语言、外貌,体会他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以及只知“思考”科学问题,不拘生活小节,不修边幅的性格。第二次相遇,有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要注意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第二次对话要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爱心和自己的一颗童心。第三次相遇,读小女孩的话,要让学生明白,爱因斯坦的“变”,一是因为接受小女孩的教诲,二是因为他要请小女孩作客。读爱因斯坦的话要体会这位大科学家的平易和童心 。 课文学完了,相信现在每位同学都会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他到底伟大在那里呢?请你快速浏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写一写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结尾处的写话其实是考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
说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小节
平易近人 充满童趣
潜心研究 为人谦逊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相提并论”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积累并学会运用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述导入
1、从前,过往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课题板书,并出示图片)
2、读课题,陶罐和铁罐都是什么用的?
3、教学多音字:“盛”当表示“放东西”含义时,读chéng。
二、自学课文并检查
1、陶罐和铁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大声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读课文。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开始铁罐瞧不起陶罐,后来陶罐被当成宝贝,铁罐却消失了)
三、朗读对话,体会神态
1、写铁罐看不起陶罐的是哪几段?
2、读1至9段,找出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3、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读好课文、读好对话的秘诀,就是找到提示语,找到表示表情、态度的词语。表示表情和态度的词语叫“神态”的词语。
4、快速阅读1至9段,找出神态的词语。
思考并讨论: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板书:傲慢、轻蔑、恼怒)
5、表演:这些神态谁表演的最像。
6、这3个神态的词语能不能互换顺序?为什么?
7、读出越来越生气、越来越蛮不讲理的语气。
8、陶罐呢?他是什么神态?(板书:谦虚、争辩、理会)
9、陶罐争辩什么?他懦弱吗?
10、读出谦虚但并不懦弱、坚定的语气。
11、你们看,找对这些表示神态的词语,对话就读好了。只要根据提示语,找到感觉,带上表情,课文一定能读好。
12、读了对话,“奚落”这个词语意思知道了吗?(用很尖刻、很难听的话,去嘲笑、讽刺别人)“相提并论”呢?(两样东西好坏差不多,可以放在一起比较)
1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体会性格
从这些对话和神态中,你知道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板书:盛气凌人、傲慢无理、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谦虚有礼、坚定、有志气、据理力争)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10段,感受事物的变化
1、时间飞逝,时代起了什么变化?读第10段。
2、覆灭是什么意思?
3、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正是我们上一课学的道理)
二、朗读对话,体会不同的结果
1、一只骄傲的、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的铁罐和一只谦虚有礼但并不懦弱的陶罐,结果一样吗?读11至17段。
2、用自己的话说他们两个的结果:陶罐被人发现,仍然光洁、美观、朴素,很有价值,被当成了宝贝;铁罐却不见了。
3、铁罐哪里去了?(生锈腐烂了)
4、上节课,老师教给大家一个读好对话的秘诀,怎样才能读好对话?
5、马上边读边找到神态的词语(惊讶、兴奋、高兴)。
6、表演。
7、读好对话。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四、作业
1、积累本课表示神态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耐心、语重心长、亲切……)
2、看图,编写童话。
最新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9个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借助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2、借助插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板书“小路”,指名读词。
(二)看,这条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
(三)“鲜”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鱼和羊,组成鲜)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记住“鲜”。你们看,这是金文、金文大篆、小篆里的“鲜”字,古时候,人们将鱼和羊混合在一起烹食,味道真是鲜美极了,所以古时候就有“鱼咬羊,其味鲜”的说法。
(四)强调“鲜”字的写法。(“鱼”作偏旁时,第八笔横改提;右边的“羊”,竖要写得直而正。)师范写,学生跟随老师书空“鲜”。
(五)指名读课题,强调“的”读轻声。齐读课题,读出小路的美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开满鲜花的小路》。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同桌互相认读双横线里的生字,检查字音。
(三)出示生字卡片,小老师教读时强调“漏、礼”是边音,“丧、籽”是平舌音,“懊、啊”是零声母音节,“堆”的韵母是“ui”而不是“ei”。开火车读,去拼音齐读。
(四)认读生词。
1、认读“邮局”“邮递员”“寄包裹”“领包裹”“包裹单”
(1)结合生活实际,介绍邮局的作用、邮递员的职责,读词“邮递员、邮局”。
(2)看图片理解“包裹”,读词“包裹”。
(3)人们可以到邮局将包裹寄出去,这就是“寄包裹”,读词“寄包裹”。也可以到邮局领取包裹,这就是“领包裹”,读词“领包裹”。
领取包裹时,得出示“包裹单”,出示“包裹单”的图片,读词“包裹单”。
2、小老师带读“刺猬”“绚丽”“花籽”“礼物”“懊丧”
(1)强调“刺猬”的“猬”连读时读轻声。
(2)读词“花籽”,出示“花籽”图片,这就是花的种子。将花籽播撒在土地里,就会开出鲜花。出示“鲜花”图片,引导学生找找画面中的“鲜花”有哪些颜色?颜色如此之多,景色如此美丽,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这就叫“绚丽多彩”,读词“绚丽多彩”“绚丽多彩的鲜花”。
3、指名读,全班齐读“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强调数量词的使用要准确。
4、开火车读词语。
5、读准多音字“啊”。
(1)出示句子: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强调“啊”在这句话里读四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多美啊!真美啊!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强调“啊”在句末词尾,这时的“啊”读轻声。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轻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用小方框标出来。
(二)全班交流后,认读词语:
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刺猬太太
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
强调“先生”“太太”“狐狸”连词读时,第二个字读轻声。
(三)这个童话故事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出场,多么令人期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第一至五自然段,看看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之间发生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至五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朗读:邮递员黄狗给鼹鼠先生送包裹单了,他会怎么喊?真响亮,只有这样,鼹鼠先生才会听见。(指名读句子)
“包裹单”读得真清楚,听了这样的喊声,鼹鼠先生才会清楚邮递员究竟送来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您的包裹单”,多么有礼貌的黄狗先生啊。(指名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师讲述第二自然段,鼹鼠先生真想快点领回自己的包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体会鼹鼠先生心情的急迫。
2、鼹鼠先生拿着包裹,来到松鼠太太家。指导朗读鼹鼠先生的问话。评价:一个“请”,一个“您”,读得真清楚,鼹鼠先生真有礼貌。(指名读句子)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鼹鼠先生多么想知道包裹里是什么呀,他知道了吗?
2、从哪读出来的?(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3、一心想知道答案,却落了个空,鼹鼠先生该多失望啊,这就是“懊丧”。(读词“懊丧”)指导读第五自然段。
(四)借助板书说说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
邮递员黄狗为鼹鼠先生送来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单。鼹鼠先生不认识包裹单里的小颗粒,于是去问松鼠太太,结果发现包裹破了,小颗粒漏在了来时的路上。松鼠先生很懊丧。
评价:同学们结合板书,抓住1—5自然段中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事情,用几句话把它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可真了不起。
(五)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递、原、局”。
(二)看结构。观察三个字的结构:半包围结构。
(三)看比例。强调: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时,要注意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四)重点指导。范写“递、局”:“递”字先写“弟”,再写“走之底”。“弟”的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五笔竖折折钩紧贴横中线;“走之底”第二笔写得要短小,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局”第一笔横折位置在上半格居中,内部饱满,第四笔横折钩稍微突出“包围圈”。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鲜花、原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鼹鼠先生,他要考考大家还认不认识这些词语宝宝。指名读,齐读。
第一行:邮递员邮局寄包裹
第二行:刺猬花籽礼物懊丧(强调“猬”的轻声、“籽、丧”的平舌音要读准)
第三行: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花朵簇簇(这些都是表现花朵的词)
第四行:一个包裹一堆小颗粒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数量词的搭配真准确)
(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什么?(出示上节课的板书,回顾第一至五自然段内容)
二、学习第六至十二自然段
(一)学习第六自然段
1、包裹破了,里面的东西不见了,鼹鼠先生很懊丧。时间悄悄地过去,春天来了,鼹鼠先生要去松鼠太太家做客。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出示句子: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指名读句子,找找两句话的不同,不加这个“啊”可以吗?(体会“啊”表示惊奇、兴奋、开心、赞叹的情感。)
3、指导朗读。
这条小路开满了鲜花,多美啊!(指名读)
小路上的鲜花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呢?鼹鼠先生真奇怪。(指名读)
这条小路大变样啦!(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七至十二自然段
1、鼹鼠先生走在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沿途经过了谁的家门?默读第七至十二自然段,找出答案,用小方框标出来。(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松鼠太太)
2、房屋的主人们都看见了什么?用横线标出来。她们又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标出来。
3、全班交流。
句子一: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句子二: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句子三: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我知道了,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你的是花籽。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4、学习句一、句二。
(1)出示“鲜花”的图片,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生自由说)
(2)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鲜花色彩丰富又鲜艳,这就是“绚丽多彩”“五颜六色”。(读词语)
(3)放眼望去,眼前出现的都是鲜花。指名读“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4)出示: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门前怎么样?(指名读句子)
哪里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指名读句子)
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房子旁边、山坡上怎么样”。
自主选择地点再说一说,尝试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全班交流。
(5)如果你就是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看到这样的鲜花,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想些什么?(体会“惊奇”“奇怪”,读词语“惊奇地说”“奇怪地问”。)
(6)指导朗读两个问句,读出惊奇、奇怪的语气。
(7)还会想些什么?(体会“感谢”“赞叹”)
(8)这样的美景有谁会不喜爱呢?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真想感谢那位种花人。指导朗读两个感叹句,读出感谢、赞叹的语气。
(9)再细细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这两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表达的是同样的感情,但使用的语言却不一样,请火眼金睛的你们,找一找两句话用词方面的不同。
同一个意思,作者却使用了不同的表达,语言多么丰富啊。(全班齐读)
(10)面对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惊奇与赞叹,鼹鼠先生怎样回答的?(指名读,他也摸不着头脑呢!)
(11)师生合作读第七至十自然段,练习分角色朗读。
5、学习句三。
(1)松鼠太太看见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2)鲜花不仅色彩绚丽,而且到处都是,这儿一簇,那儿一簇,这就是“花朵簇簇”。指名读词。
(3)这儿成了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的乐园。指名读第11自然段。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还会在这里干些什么呢?(想象)
(4)看到这欢乐的画面,松鼠太太对鼹鼠先生说——指名读。
(5)出示: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指的是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结合前文读懂“这”)
(6)长颈鹿大叔的花籽给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和温暖,这样的礼物就是美好的礼物。(体会赞叹、感激的情感。)
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7)听到松鼠太太的赞叹,看到这开满鲜花的小路,鼹鼠先生此时的心情如何?(快乐、开心、惊喜)
三、总结课文,表演朗读
(一)故事读到了这里,我们和松鼠太太一样恍然大悟,春天里盛开一路的鲜花,竟源于包裹里无意洒落的花籽。这美好的礼物,在每个人的心里播下了快乐、美丽和希望。
(二)分角色表演读课文第六至十二自然段,将这个美丽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四人小组合作练习读,指名一组戴头饰表演读)
(三)借助插图讲故事。
1、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着讲讲这个故事。怎样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呢?老师有个法宝。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
2、我们来练习一下。
(1)出示: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指名读。
(2)怎么把这一句话变成三句话呢?师读: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生接读)
(3)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想:春风中,盛开的花朵会怎样?
(指名说)花朵会摇摆,会舞蹈,多么生动啊。
(4)仔细看看插图中的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和松鼠太太,他们还会干些什么,说些什么?结合插图大胆想一想。(指名说)小动物会追会跑,会笑会说,故事就生动了。
(5)现在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讲一讲,自己说给自己听。
(6)指名上台讲,点评是否能做到讲具体、讲生动。
(7)根据插图,结合想象,让故事中的小动物活起来、动起来、说起来,故事就会讲得生动又有趣,用这样的方法试着讲讲故事。(自己说给自己听,指名讲,点评。)
(8)同学们回家后,还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美好的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好心情,这不也是一份美好的礼物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全班交流)
(五)总结:珍惜得到的美好礼物,给予他人美好的礼物,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四、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一)认读“礼、邮、叔、堆”。
(二)看结构。观察四个字的结构:左右结构。
(三)看比例。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应该观察左右两部分高低宽窄的变化,其中“礼”左右均等,“邮”“叔”左宽右窄,“堆”左窄右宽,同时需注意左右两部分的高低错落。
(四)重点指导。范写“堆”:“隹”的单人旁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等距,最后一横稍长。
(五)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六)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七)抄写词语“邮递员、邮局、大叔、一堆、礼物”。
精选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1500字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非常必要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减少教学失误。那么,写教案真的较难吗?经过收集并整理,我们为你呈上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2、与同伴交换习作,针对是否写清中心意思相互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或从不同的方面写,能将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
(一)初试身手
1、交流材料。
(1)出示材料。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戏迷爷爷”这个题目选的材料。请你判断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来表达中心意思,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跑了几十里地去看戏。( )
常给我们讲故事。( )
在爷爷的倡导下,街道组织了业余戏班子。( )
干活时会哼上两句流行歌曲。( )
边炒菜边做戏曲里的动作,把菜炒糊了。( )
到文化馆拜师学戏。( )
每天看书看到很晚。( )
一看到戏曲表演就占着电视。( )
(2)思考判断。学生默读、思考、判断。
(3)交流反馈。指名学生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
(4)小结点拨:围绕一个中心,可以用不同的事例来表达。
2、想象“方面”。
(1)确定一事。如果只写同一件事,如,爷爷“跑了几十里路去看戏”这件事,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想一想爷爷因为赶路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2)想想“方面”。围绕爷爷“跑了几十里路去看戏”这一件事情,可以从多个方面想象来写。如,爷爷赶路的样子、赶路忘记劳累、赶路回来生病……
(3)小结点拨: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表达。
3、由“题”想“事”。
(1)选择题目。从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两个,想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
好斗的公鸡都是淘气惹的祸闲不住的奶奶
忙碌的早晨欢声笑语满校园那些温暖的时光
(2)思考想象。
(3)相互交流。
(4)小结点拨: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不同的事例或同一个事例的不同方面来写。
(5)回顾例文《爸爸的计划》《夏天里的成长》,分别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4、巧拟题目。
(1)缩成一字。选取合适的事例是个学问,取一个合适的题目也是门学问。有时题目越简洁,神秘感越强。试着把上面六个题目各浓缩成一个字。你分别想到哪个字?
(2)交流反馈。可能是:凶、祸、劳、忙、乐、暖……
(3)小结点拨:上面的六个题目已经比较简洁了,但我们依然可以简缩到用一个字来表达。这个字既是题目,也是习作的中心意思。
【设计意图】选材是习作的先行步骤。围绕“戏迷爷爷”这个话题设计两个练习,再次明确不同事例和不同方面的概念。并从“初试身手”的题目中提取一个中心字,既是从选材到拟题的逆向思维训练,也是对本次习作的承接。
(二)思维导图引路
1、激发兴趣。
(1)点赞汉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它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前人智慧的结晶。自仓颉造字开始,汉字就有了鲜活的生命。一个字,就是一个基本单位,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2)自由交流。说说你知道的有趣的汉字背后有什么知识和文化内涵。
(3)教师小结: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我们追本溯源,分析字体的来源,弄清楚字义及字体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就会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更好地掌握汉字,爱上中国文化。
2、由字想事。
(1)出示汉字。用课件出示教材中给出的字。
甜乐泪暖悔望
迷妙变忙寻让
(2)由字想事。看到这些字,你想到了哪件事或哪些事?
(3)学生交流。
3、思维导图示范。以“暖”为例,教师完成了两幅不同的思维导图。
(1)不同的事例。
(2)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
4、拟写提纲。选择一种方法,把自己要写的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来。
【设计意图】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用不同事例来说明,也可以用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来表现。此处“暖”的两种表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示例。
第二课时:习作写作课
(一)回忆上节课研究内容,总结习作要点。
(1)围绕一个中心,可以用不同的事例来表达。
(2)同一件事情,可以从不同方面来表达。
(3)选取典型的事例。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
(二)完成自己的习作。
(1)出示习作要求。选择一个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从教材提供的字里选,也可以选其他的字。可以写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
(2)确定题目。可以用选的这个字作为题目,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
(3)动笔练写。
第三、四课时:习作赏评课
(一)自我发现,与人分享。
1、你的习作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先自读,假如你是一个编辑,你会录用自己的稿件吗?请对照习作评价表,先进行自我评价,并对照修改。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段。
3、结合习作要点,出示评价表,梳理例文突出优点,提出修改建议。
(二)班级评赏,畅谈收获。
根据内容,小组内进行习作评价。
1、说一说每篇习作的优点。
2、讨论修改建议。畅谈习作收获,
3、填写评价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4、画出思维导图。画出同学作文的思维导图,判断他采用了哪种方法来围绕中心意思写。
【设计意图】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是学生乐于分享习作,并能修改他人的习作。分享习作可以让学生对习作做出基本的评价。小组修改、赏析,并在思维导图的制定过程中,又一次明确了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两种方法,起到了巩固的效果。
(三)好文我来改。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誊抄。
板书设计
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
不同的事例
不同方面
重要部分写详细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3)
一、说教材及学情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西师版第九册第14课《弹琴姑娘》。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五年级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已养成带着疑问独立阅读、思考、领悟的良好习惯。在思维方式上,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西师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智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关键:组织学生抓住优美句段、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在朗读、想象中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准备以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为主要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开始转向追求个体的自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 、“悟”、“勾”等学法。
六、说教学程序: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使其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式,并充满人文情怀,由此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听后有什么感受?随后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你喜欢钢琴曲吗?想自己弹一曲吗?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小钢琴演奏师。从而揭示课题。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了学生兴趣,(二)自读课文,扣重点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课文反复用了什么词语直接描写小姑娘弹出的琴声?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描写琴声的句子。再引导学生以填空形式明白琴声是什么样的?填空:( )的琴声。
这样以填空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读好课文,在读中解惑,又引导学生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琴声和弹琴姑娘,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三)想象画面,读中品味琴声美。
本文没有过多的语言对琴声进行描述,而是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与琴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并读勾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进入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意识到读书感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分读、品读等,紧紧围绕琴声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在读和想象中品读句子的优美,感受画面的优美,从而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同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出作者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四)看图,品读,深入感悟。
引导学生看图,用词语来形容图中正在弹琴的姑娘。( )的弹琴姑娘。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说道,弹琴姑娘琴弹得好,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学生边读边找这两个词语。随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找间接描写小姑娘品质的句子情感朗读。读后让学生谈感想。(学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叹、赞美以及启发)
小姑娘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同时也打动了作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人物的品质,并在感情朗读中得以深化,从中受到启发。
(五)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一步地品读所学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一个生字,认识一个笔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好问句的语气。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六种动物卡片及相关尾巴的图片,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备注
猜
谜
比
赛
课前三分钟,猜谜比赛。
如: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等
猜谜比赛
在猜谜中让学生了解动物,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课件出示有关动物的谜语
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一) 出示画面
(二)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动物王国去参加一场有趣的比赛。比什么呢?赶快拼拼吧!
(一)观看课件
( (二)自由拼读,指名拼读,集体拼读。
动人的旋律,教师的言语,美丽的画面,使学生进入了触手可及的童话世界,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
课件出示森林动物大会的音乐,出示带拼音的“比尾巴”
认读比赛名单
(一)1.那么,你知道今天比赛的选手有那些吗?
2.给图,拼音认词
正音:“松鼠”中“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子”读轻声。
(二) 动物们都出场了。看,这就是比赛名单,你能叫叫它们吗?
(三) 小动物们按照号码重新排好了队伍藏在名字里,等着小朋友们叫它排队呢?(点出小动物)
(四) 认读:“猴、松、公、鸭、鼠”
1、 动物们的名字里面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小朋友们会读吗?
2、 要是能记住这几个字,就能牢牢记住小动物的名字,大家快来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几个字。
(一)1.自由说一说参赛的选手。
2、 指名读词语。集体读词语。
(二)把认识的动物名字说给同桌听。(用“我认识......”)叫不出来的名字请教旁边的小伙伴或老师。
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
(三) 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开火车读。
(四) 认读生字
1.自由读生字。
2.交流识字方法。(用“我认识了.....,我给......找了一个好朋友。”或“我用......方法记生字的。”说话)
在认识“比赛选手”阶段,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六个词语和五个生字,通过由简到难,层层深入,巩固了生字、词的读音。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学会了交流。
课件出示六种动物的图片和词语及拼音。
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出示重新排列过的词语
出示生字“猴、松、公、鸭、鼠”
认读比赛项目
(一) 比赛马上开始了,那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二)指导朗读
1、 赶快拼拼,有哪些比赛项目?
2、 看小朋友们读的这么起劲,老师真想参加啊,欢迎吗?(教师示范读)
3、 交流总结(像小耳朵似的符号叫问号,它提醒我们读这样的句子时声音往上扬,就象读第二声一样。)
(一) 质疑。
(二) 1.小组内自由朗读。说说自己是怎么认识“把、短、扁、最”
这几个生字的。
2、 愿意的小朋友站起来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
3.通过交流,学生自己再次试读──比读──齐读。
在“比赛项目”阶段,教师有意识得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
通过教师的示范读、解说来分散问句朗读的难点。
出示比赛项目(六个问题一起出示)。
评比比赛结果
(一) 小朋友们,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想请我们当评委,帮它们仔细评评。(教师示范:我认为猴子的尾巴长)
(二) 看,比赛结果出来了,你能公布一下吗?
(三) 给动物颁奖
(一) 指名说。(用“我认为......的尾巴......”)
(二) 同桌互说
──指名说──男女生比说──齐说。
(三)用尾巴制作成的生字卡片给动物颁奖
通过图文对照,在评比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长”、“短”、“扁”、“弯”、“好象一把伞”、“最好看”的意思。并通过颁奖,检查了生字的认读能力。
出示比赛结果(六个答案和图片一起出示)
巩固练习
(一)1.小动物们的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一场比赛啊!比什么呢?
2.先让我们来进行朗读擂台赛吧!
(二)写字擂台赛。
1、 出示要写的字,认识“∠”
2、 观察“云”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顺。
3、 让学生对照样子在田字格中放“云”的笔顺。
4、 教师范写。
5、 教师巡视。
6、 评比,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一) 1.兴趣昂然的进入比赛。
齐读比赛内容。
3、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指名读,评一评哪队读的好。
(二) 比写字
1、 认读新笔画“∠”,书空笔画。
2、 指名说一说“云”的笔顺。
3、 上台在电脑上操作。
4、 观看教师书写。
5、 在书本上描一描,写一写。写好后同桌互评
擂台赛充满挑战意味、,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且人人参与,人人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出示:
朗读擂台赛
写字擂台赛
出示比赛项目和比赛结果。
出示生字“云”
布置作业
布置家作:
1、 必选套餐:在三线田字格中正确书写“云”。
2、 自选套餐:
(1) 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用书上的形式编一编儿歌。
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水平,自由选择作业。
作业的布置体现弹性,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
出示家作内容。
五、板书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5)
一、说教材。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篇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本文是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亲情依依”。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断,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天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按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为四段,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是本文导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二、说教法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文字内部的含义难以形成深切体会,可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整堂课我始终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变换不同的问法(如“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此时的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你读出了爱因斯坦怎样的品质?”)、改变学习方式(从扶到放),让学生真正领悟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我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上课时先再一次理清文章的思路,让后精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一次相遇过程,初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体会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二次相遇;最后彻底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第三次相遇。其中“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人”这个问题始终贯穿课文学习的全过程。
四、教学流程:
一、初读感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爱因斯坦的情况和对课题的理解和猜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的补充,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初读,要提示学生读准生字字音。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从偶然相撞、到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二、精读感悟。精读环节要着力指导学生感悟的是人物的对话部分。可以模拟当时当地的交际情景,抓住人物动作表情和对话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演示、体验,从而感受并领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第一次相遇,要抓住爱因斯坦的动作、语言、外貌,体会他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以及只知“思考”科学问题,不拘生活小节,不修边幅的性格。第二次相遇,有两次对话,第一次对话,要注意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第二次对话要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爱心和自己的一颗童心。第三次相遇,读小女孩的话,要让学生明白,爱因斯坦的“变”,一是因为接受小女孩的教诲,二是因为他要请小女孩作客。读爱因斯坦的话要体会这位大科学家的平易和童心 。 课文学完了,相信现在每位同学都会认为爱因斯坦很伟大,他到底伟大在那里呢?请你快速浏览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三次相遇,写一写爱因斯坦的伟大之处。(结尾处的写话其实是考验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贯穿全文的中心。)
说板书设计
18、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伟大
专注思考 不拘小节
平易近人 充满童趣
潜心研究 为人谦逊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6)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习13个生字词,认读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有名的建筑物。
教学难点
了解北京的部分建筑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北京的部分建筑物,认读8个词语,熟读一个句子
1、以图入手,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首都是哪吗?(北京)我是一位外地游客,今天有幸来到北京,我对北京的建筑很感兴趣,谁愿意带我去各处参观游览。
2、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派一名代表讲解。
天安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门,天安门广场是全中国的心脏,在那里,每天清晨,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迎着太阳冉冉升起。
故宫——旧时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善的宫殿建筑群。
天坛——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天祈求丰收的地方。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回音壁等。
颐和园——明清皇家园林。主体是万寿山和昆明湖。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大代表开会的地方,能容纳1万多人,1957年建成的。
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最大的机场。
国家图书馆——它是一座综合性的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书目中心。它坐落在北京的西郊,与紫竹院公园相邻。
中华世纪坛——坐落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之间。是首都北京为迎接21世纪所建。
3、借助图片,认读8个词语。
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人民人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
4、结合图片理解词语
你们知道这些建筑是什么时候建的吗?
5、自由发言。
6、小结:天安门是我们首都的标志;故宫、天坛建于明朝,距今500多年。这些建筑距今很远,是古人造的,我们叫它“古建筑”。
7、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古建筑吗?(北京的古建筑还有卧佛寺、碧云寺、地坛、北海白塔、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北京的历史悠久,有好几个帝王都建都北京,所以古建筑很多。这些古建筑吸引着中外游客,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8、出示句子: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
9、领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10、指图提问,谁知道人民大会堂、首都国际机场、国家图书馆、中华世纪坛这些建筑是哪年建造的?
11、学生自由发言。
12、小结:这些建筑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建造的,我们叫它“现代建筑”。
13、你们还知道哪些现代建筑吗?
14、学生发言后小结:50多年来,北京的建设是全方位的,不仅建造了人大会堂、历史博物馆,还建了许多大商厦、大宾馆、体育馆、游乐场、地铁、立交桥……使用的技术先进,设备齐全,自动化程度很高,处处体现出现代化风貌,所以说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15、出示句子:北京也是一座现代化城市。
16、领读句子,自读句子,指读句子。
17、请同学们说一说,北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老师小结:确实像大家所说,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你们都这么热爱我们的首都,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自己再读一读。
(二)学习13个生字
1、借助拼音,自己读记13个生字。
2、谁能按不同的`结构,给这些生字分一分类。
(1)老师出示“故、坛、际、场、纪、代”六个字,请大家观察这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2)再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每个字都是我们学过的字,加上一部分,就组成要学的新字。)
(3)其它的字属于什么结构呢?
A.上下结构:安、宫、堂、华
B.独体字:首、世
C.包围结构:图
3、学习6个左右结构的字
(1)4人一组,先读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你们是如何记住这一类生字的?然后老师同学做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小组代表发言。
A.学生甲:我们组这样记左右结构的字,“故”——故事一般都是古代发生的,或者是过去的事,所以是一个“古”字加一个4笔“攵”。
B.学生乙:“坛”——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主要是由土造成的,在云彩的下面。
C.学生丙:“纪”字可以用“日记”的“记”来记,把“记”的言字旁去掉,换上绞丝旁,就是“纪念”的“纪”。
D.依此类推:“际、场、代”
E.最后我们组带领同学们读一读这些左右结构的字。(学生跟读。)
(3)巩固学习:指名读、齐读等。
(4)小结:左右结构的字的记法是熟字加上一部分,一部分一部分的记就能记得准确、牢固。
4、学习4个上下结构的字
(1)出示字“宫、堂、安、华”,这组字如何记?
(2)4人一组,先讨论,再汇报,比一比,看哪组方法好,不一定按顺序。
(3)学生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A.“宫殿”的“宫”——我看到故宫就是一间一间的房子,宝盖是特殊的带角的屋子,两个“口”代表的是一间一间的房屋。
B.安——宝盖可以代表屋子,屋子里有女人就会感到安全。
C.堂——“堂”也是屋子的意思,宝盖是屋子,一个“口”表示的是正房,下面的“土”告诉我们这间屋子是用土制成的。
D.华——上面的“化”是“华”的形声字,下面的“十”字是说我们中国是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
5、学习2个独体字
独体字“首、世”如何记?
(1)“首”是头的意思,“自”己的头。
(2)“世”字可以这样记:草字头,小横连,最后一笔是竖折。
6、学习1个包围结构的字
教师出示“图”字,问:还有一个包围结构的字,哪一组愿意来学?
“图”书馆是在一个很封闭的屋子里,“冬”天人们最喜欢去,看着书,在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7、小结:我们这些小老师当得真不错,他们告诉我们好多好的记生字的办法,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的方法比他的还好,那你就不妨用你自己的方法记。看谁能把这些字都记住,才是最棒的。
8、复习巩固
(1)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2)利用一些偏旁、部首组成要学的生字。
(3)做小游戏,在小组里组字,巩固所学的生字。
(三)总结
附:板书设计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7)
教材分析:
语文乐园(四)共有“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和“口语交际”三大板块。
其中“我来试试”包括:认一认,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背一背;读一则成语故事《手不释卷》。
“探究与发现”是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下雨算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说地意思,合理、巧妙、有礼貌地说服别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知道意思相同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2、学习认识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3、学习名言警句。
4、读成语故事,弄清成语意思,能讲成语故事。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
理解短文,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出示词语卡片,请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读一读,了解每组词语的意思,思考每组词语中有什么规律。
3、小组交流。
4、全班反馈,指导理解词义。
5、教师小结:每一组词都是表示“第一”的意思,第二组词表示“取得第一”或“领先”的意思。
6、拓展学习:试着说说类似词语。
(二)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朗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思考:句子前一部分和侯一部分说的有什么不同。
3、请同学完整的读句子,说说作者想重点强调的是哪个部分。
4、小组交流。
5、全班反馈。
6、拓展学习:试着用“可是”、“但”造句。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请同学自读句子,感受句子内容。
2、交流:读句子的感受。
3、用多种形式朗读。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四)读一读。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2、自由朗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读通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
4、思考:孙权为什么很不高兴,他是怎样批评吕蒙的?
5、全班交流:吕蒙为什么能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6、学生自读故事,互相讲一讲。
第二课时
一、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背诵古诗。
3、再读金波的《蝴蝶飞》。
4、思考:发现了什么?
5、小组讨论。
6、全班反馈。
《蝴蝶飞》是一首现代诗,共六行,每行的字数不一,节奏欢快,很有动感,很有童趣,像一首歌谣,琅琅上口。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行,每行的字数相同,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节奏平稳。
一、口语交际。
1 读一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书展的最后一天,下起了雨,乐乐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发生了小小的争执,他们三人会说些什么呢?
3 演一演,乐乐是如何说服爸爸妈妈的?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4 联系实际说说如何更好地说服别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我想……》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呢?(或听歌曲《种太阳》)。
一、读课本中习作要求,思考:你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1、同桌交流,明确自己本次习作的主题。
2、梦想是美好的,要把自己的梦想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求语句通顺,用此形象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二、学生试说,补充交流。
三、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范文引路。
2、学生习作,不拘形式,淡化文体,可以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四、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小组评析。
2、集体评议。
3、总结: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美丽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用文字写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把美的事物、美的愿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是一件快乐的事。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寻找身边的美,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让课堂成为我们学习的乐园。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8)
2、拓展阅读《夏天》:
夏天
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花儿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
风来了,云黑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啦!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了起来。
下了一阵雨,风去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又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道彩虹。
柳叶、花儿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湖边,有人纳凉,有人散步。石拱桥上走着一队小同学。湖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同学。啊!他们多像一群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
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
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0)
一、说教材:
本课是聋语文教材第十七册17课中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主要描写了汪伦送别李白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这首诗好学易懂。学会学习是人自我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对高年级的聋生极为重要,同时高年级聋生有一定的综合学习能力的基础。教学设想:课前给予任务,让学生运用网络查资料的方式完成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请老师帮助把学习的内容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在展示中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正确地介绍,在预习展示的过程感悟掌握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上网查资料,了解作者及《赠汪伦》的写作背景,自学 “将、欲、忽、闻、踏歌、深、及”等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诗句的意思。
2. 能力目标:全班分成两小组合作完成本首诗的学习,对照目标,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幻灯片,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在过程理解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与汪伦的深情厚意。
三、说重点、难点:
1.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2.理解“桃花潭花深千,不及汪伦送我情”
四、说过程:
(一)、齐读古诗,导入新课
简明扼要,直接进入课文。
(二)、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让学生回顾学习任务(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句的意思,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学习这首诗的启发,)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高年级聋生具有一定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学习上应注重学法指导,所以在课的开始直接以方法进入,以方法为线索,进入学习。
(三)对照任务,展示成果
课前让学生围绕任务,做了大量的预习工作,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制作PPT,这部分主要让学生把预习成果展示出来,利用PPT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成果。
班上十名学生分两大组分别展示,面向全体,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通过比较对照完成对古诗的再学习。在过程中提醒学生怎样介绍,展示的同学注意1.表达清楚,使人看得明白。2.手语优美。
下面看的同学注意:1.认真看别人说话,明白别人说话内容。2发现问题,及时补充。
在过程中让学生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正确的介绍和听的同学要认真看别人的发言并能理解并勇于提出问题。
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关注介绍的内容,关注介绍、观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学习。
最后师生讨论方式突出本课的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展示的过程让学生说说对本诗的感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突出课文难点。
(四)、总结提升,掌握方法
再问我们如何学习古诗?要完成哪些任务?再次回顾总结方法,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理解掌握学习古诗基本方法。让学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五)、围绕任务,检查所学
(一)填空。
《赠汪伦》是( )代诗人( )写的送给(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 ),表现了( )感情。
(二)解释字词的意思。
赠: 将: 欲: 忽: 闻: 不及:
(三)默写古诗并解释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这部分检查主要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掌握情况。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了解,也形成一个反馈,让教师更清楚地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
(六)、发放评价表,反思学习
评价表分成六部分内容:准备充分、手语优美、表达清楚,使人看得明白、认真看别人说话,明白别人说话内容、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发言、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他评,自评,师评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在今后的学习有改进。
关于小学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外阅读方法进行读《飞翔的教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2、通过学生读凯斯特纳的读书成果展示,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指导重点:
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2、你们平时都读了哪些课外书呢?(学生自由讲)
二、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
1、在你读过的课外书当中,你最喜欢哪一本?能说说喜欢的原因吗?
(1)同桌交流。
(2)班级内交流。(相机进行评价)
2、总结: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看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自然更丰富。
三、走进凯斯特纳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大的德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脚本和广播剧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一同去阅读这位20世纪最出名的德国儿童小说家的作品《飞翔的教室》。
2、你都读过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哪些作品呢?生自由发言。
3、简介作者。
四、感受《飞翔的教室》
1、认识文中的主要人物。
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名称对号入座。(题略)
2、生交流故事情节。
3、说出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及喜欢的理由。
五、我心中的故事
1、师生共同探讨“你怎样看待完全中学和实德中学学生间的那场大战?对那场战争中每个人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2、“乌利为什么要从体操梯上跳下来?乌利的一跳获得了什么?如果你是乌利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3、伯克博士是怎样对待以上两件事的,对博士的态度你有什么评价?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6篇
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教师应该学会去编写教案。教案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如何顺利写出一份教案呢?于是,幼儿教师教育网为你收集整理了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1】
一、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交流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经验。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互相说)
3.全班交流。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教案教学设计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跃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学生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学生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教师创设宽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流第二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学生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学生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学生生活中交际能力很强,有些学生是有心人,经常采用”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学生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学生注重生活中积累语文知识。
3.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四、学生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密切的联系
五、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六、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七、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记下来。
八、学生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是指流动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响亮。)
十、再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十一、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2】
一、教材:
《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二、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三、说学生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2、信息素养: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四、教学目标:
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五、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六、教法学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必须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课堂上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最后合作汇报,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东施效颦》的动画片。
2、谁能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谁能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庄子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颦pin皱眉挈qie带领妻子:指妻子和儿女。走:跑亦:也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两人合作学习,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老师范读,交给学生读课文方法)
(三)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画。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美在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3、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丑陋无比、丑人多作怪)(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用词概况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考察学生词语积累)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同是皱眉捧心,为何一美一丑呢?
2、什么是真正的美?
3、你是怎么看待东施的?
4、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学生也明白了课文所要告诉的道理)小结;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是自然之美,而东施是刻意造作,模仿别人。可见本身的美,是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美。告诉人们不切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四、试着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五、看课文幻灯片,看完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通过演一演,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六拓展训练
东施是模仿西施为何招来众人的笑话,以后她该怎么办?请你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设计意图:拓展训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让学生关注生活)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希望这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可以有助于您备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2、品读相关语句,分析晏子等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品读文章相关描写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并体会晏子爱护国家、维护尊严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全文,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文中的重要字词
2、现在我们仍然以小组为单位,三个同学扮演三个角色,分别是楚王、左右、晏子,还有一个旁白,我们合作翻译全文,在翻译的同时要注意各自的身份、说话的语气
二、概述情节,感知全文
1、文章讲述了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谁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简单概括文意
2、明确:王欲辱晏—晏智斗王—王自嘲终
三、品味语言,感知人物
1、本文虽然简短,两百字都不到,却为我们塑造了十分鲜明的人物形象,请大家挑选你最感兴趣的人物,结合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说人物个性明确:楚王;
☆晏子避席对曰通过晏子“离开座位”这个表示尊重的礼仪动作,看出晏子十分冷静,面对楚王刻意的挑衅,他压制心中的怒火,不露痕迹,其实是先礼后兵,可见晏子的足智多谋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一系列的语言描写,第一句,慢条斯理,言在此意在彼。第二、三句,自问自答,与第一句一起暗暗地,却又巧妙地进行比喻,第四句话锋一转,锋芒毕露,将齐国的“盗”比喻为“橘”,它生于齐是“橘”,也就是“不盗”,而生于楚却成了“枳”,也就是“盗”,争锋相对地反驳了楚王设下的危机,可见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从容不迫、充满智慧同样是橘,只因生长的区域不同,名称不同,味道不同,造成这个差距是因为不同的生长环境,而人生长在齐国不盗,进入楚国却盗,暗示楚国的水土造成人的盗追问:你觉得当时晏子是怎么样说这几句话的?你能否试读看看
2、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和侮辱,从容不迫地和对方周旋,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明确:作为出使的使臣,他必须完成出使的任务,维护人格,更要捍卫国家尊严
四、复习巩固,拓展迁移
1、是啊,晏子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是却能言善辩,聪慧无比,我们以前是不是也学过晏子的其他故事,谁来说说看。
2、假如你是楚国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话语中的破绽,巧妙地反击他的论辩?
预设;
A:淮北的枳虽然苦涩,没有橘味美,但是却可以入药,而齐人在楚国偷窃,却是毫无益处,晏子把楚人类比为橘,略显牵强
B:你说楚国的风水使人善于偷盗,那你来到楚国怎么没有偷东西呢?
C:你们齐国太贫穷,没什么东西可以偷,我们楚国东西多,你们齐国人才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并逐句翻译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写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4.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在说明中表达情感的方法。
2.感悟蚕的精神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阅读材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学习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其中,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人们把中国称为“丝国”。同学们,中国能有这样的美誉,你们知道谁是其中的大功臣吗?(蚕)对,蚕就是首当其冲的大功臣。今天,我们就来增加一些对蚕的了解,一起来学习第8课《春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
2.指名读生字,纠正错误读音。
3.齐读生字。
三、细读理解
1.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了解蚕的哪些知识?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历史悠久、生长发育、生理特点、赞美)
3.从老师的板书你对课文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4.小结。
四、再读课文,赏读语言
1.默读课文,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里?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你在课文中划出来,并把你想到的在旁边做出批注。
2.学生交流。
3.重点探究。
(1)为什么说蚕丝是用“蚕的生命化成的”?蚕为了吐丝,耗尽了所有的生命,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什么意思?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春蚕这样的人,你觉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还可以用来赞美哪些人?
4.把你喜欢的语句再一次读出来。
五、拓展阅读
1.教师朗读《春蚕的歌》选段
2.谈话小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
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B.指导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C.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篇6】
第一课时
1、说说你所了解的报告文学或特写:
(简单根据字面猜也行,不必要求准确的答案。)
报告文学是用文学和文学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特写是截取一个人物或事件的某个片断,细致地加以描述。
2、你认为写成一篇好的报告文学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①、收集素材(采访)。
②整理、筛选素材。
③写作。
3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足迹先做第一步。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
①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②作者采访到了哪些人?问了什么问题?得到的回答是什么?
要求陈述时由两人组合模仿采访现场一问一答进行。
例:
作者:请问袁教练,你说“不能把运动员的性格的棱角都磨平了”,你能说说招娣性格上有哪些“棱角”吗?
袁教练:招娣她挺泼辣的,虽然平时脾气冲一点,但是比赛的时候她真是拼得出、顶得住。那种豁出去的劲头不但给自己的队友巨大的鼓舞,也能让对手望而生畏呢。
明确:
①可采访招娣:了解她的理想,分析她不怕苦、为国拼搏的性格。谈她对教练、对训练的看法,分析她对教练又怨又敬的心理。
②可采访袁教练:了解招娣的野劲(顽强拼搏)、愣劲(倔强、不甘认输)、邪劲(超乎寻常的劲头),谈他对招娣采取的训练策略:激将法。
③采访队友:
⑴招娣平日表现,对她的评价(介绍插叙的内容)。
⑵对这样的训练的看法(为国苦练)。
⑶对教练的评价、看法(了解队员、平易近人、严格冷静)。
总之:通过这些访谈能基本掌握文章内容,了解人物的性格,其间穿插对“腴、畔、瘸、峻、瘫、侥、窖、邪”等字的读音、写法、意思的掌握。最后根据时间情况向学生简介此届女排取得的骄人战绩
补:获得辉煌的“五连冠”,即:1981年11月,中国队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在秘鲁进行。中国队以9战8胜的战绩,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
1984年8月7日,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3比0战胜美国队,实现“三连冠”。
1985年11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以7战全胜的成绩,第四次荣膺冠军。
1986年9月,中国队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以八战八胜的佳绩,第五次夺得世界冠军。
第二课时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设想了作者采访的内容,那我想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除了我们在课本中找到的这些材料之外,作者还会看到什么?了解到什么呢?
可以有女排一天训练的时间、内容、强度;可以有她们的饮食状况、伤病状况、业余生活等等。
2、现在我们作者的手里笔记本、录音带已经有一大堆了,脑海里也装满了他所看到的训练场面了,那么该进入第二步:构思、整理素材了。把可用的材料挑选出来,还要安排好它们的详略。那就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做这项工作要遵循什么原则呢?作者所做的安排是否符合这一原则呢?
明确:
选材方面:①相对平时的训练是本职任务来说,加练是招娣主动要求的,是她为国拼搏奋斗的表现。
②插叙的3件事是介绍招娣不甘落后的性格的,她在一次比一次严重的伤病困挠下,依然不放弃排球,相对健康的训练来说,更能体现她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
③、写教练和队友是对招娣进行烘托和补充。
详略方面:①、加练的内容是文章所截取的一个典型片断,要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精神世界,所以必须详写。而且因为是作者所见,能够具体描绘。
②、插叙的内容只是为了介绍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再加上是听他人的叙述,距离时间长,所以略写。
③教练与队友是起烘托和补充作用,所以也略写。
构思:①、顺序:按时间顺序叙事,展现二走三练的情节,其间安排插叙,一方面可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方面也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手法: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在对教练和队友的描写中进一步塑造招娣的人物形象,使之更真实可信、生动感人。
3、文章的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好了,接下来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生花妙笔把这些设想变成铅字了,这时他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①锤炼语言。可利用课后练习三、四两道题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生动。
②、修辞的合理应用。
如“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比喻的修辞表现了教练的坚定、沉着、严格要求的训练作风。
“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招娣冷静下来后一动不动的情景,展现了她的“理智、倔强、好胜”
小结:本堂课通过对作者写作时选材、构思、用笔的分析,让我们不但对文章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作业:
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招娣练球的感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3000字精选
幼儿教师教育网栏目精选:“小学英语教案”,欢迎阅读。
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在上课之前,老师也是必须要准备好的。教案可以让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怎样才能让教案饶有趣味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基于学情: 作为五年级上册学生对英语阅读课并不陌生,也掌握一定词、句、段、章知识积累和阅读能力。但作为阅读初学者,教师应侧重于具有针对性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能力培养、语用意识提高。
基于教材:本教材是人教(新版)内容,学生之前对What’s your (his her) name? Who’s he?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内容都有涉及,但仅限于单句问答。因此,语言知识整合,综合运用这些单句来进行语言交际是本节课关键。
基于单元:本单元涉及是关于职业内容,主要涉及知识内容有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自我介绍;What’s he? He is a doctor职业问答;Who’s he ?He is my uncle人称问答。能力要求有人称代词熟练使用,以及能熟练介绍关于辈分、职业、愿望自我介绍。
基于本课:作为第一课时,从文本材料要求just speak提示来看,应该是整体理解和把握阅读文本,将支离破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开展阅读,从而达到语用。所以对辈分、职业等知识展开和具体学习会在之后课时中进行。所以教师在本节课中侧重对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以上四点,我设计理念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不仅提高给学生知识性指导,更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文本、阅读文本、领会文本语篇意识和运用文本语用能力。
2、教学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学习策略。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
A. 能够听、说、读、用句型: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ailor.
B.能够听、说、读定语短语和介词搭配: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in the middle.
C.能够正确意会、朗读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We look like each other. We’re twin brothers
(2)能力目标:
A.听: 能学会正确、仔细聆听文本、教师、同伴回答,模仿并纠错。
能听懂、交流What’s your name? What’s he? Who’s she?相关信息
B.说:能学会大胆说、大声说、大方说。
能在实际中学会简单介绍自己和家人年龄、辈分、职业等。
C.读:能认真模仿、正确朗读文本材料,掌握一定朗读技巧。
能正确朗读本节课文本材料,配上语气、语调、态势语等。
D.写:模仿范文,开展初步写作。书写清楚,字迹工整。
能根据教师提供书写范本,进行独立写作训练。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A.情感目标:注重培养爱家、爱家人家庭意识。
B.策略目标:认知策略 、阅读策略、交际策略 、语用策略
3、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用句型:This is my mother . She is a tailor.并在交际中加以替换。
4、教学难点
A.能够听、说、读定语短语和介词搭配: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On the left. On the right in the middle.
B. 能够正确意会、朗读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We look like each other. We’re twin brothers
二、说教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是教法执行者,但无论教法如何新颖、独特,都应该考虑学生兴趣、学情、能力、差异等方面,以生为本。
1、任务型教学法:学生通过为Lin找家人、为Tom找家人、圈划判断、仿写等任务完成来达到层次递进学习目。
2、情境教学法:创设为Lin找自己家人、参观Tom家、介绍自己家一系列以家为主真实情境,到最后爱家情感抒发,水到渠成。
3、交际教学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无时无处不体现交际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来辅助教学。
5、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自我探究能力。
6、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7、分层教学法:不同学情、不同程度学生设计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要求,完成不同作业。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程度要求和目标。
教法原则:全体学生为主体、有效活动为载体(达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主要目是使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过程。教师教法以培养学生学法为主,学生学法又要求教师及时调整教法。
1、自主探究法:在自己语言基础上进行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2、旁知学习法:通过观察教师、模仿同伴、跟读录音等借助一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3、分析归纳法:将自主学习和旁知学习内容进行加工、整合,形成自己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式。
4、合作学习法: 和同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学法养成原则:循序渐进、关注细节、恩威并重(达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养成为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简笔画、课件、录音、作业纸、学生照片
2、教学步骤
(1)快速热身,直切主题(教学in Class One, Grade Five)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注意力是细致观察, 良好记忆, 正确思维重要条件。热身复习环节应充分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快速投入到本节课英语学习氛围中。
我采用了激情三部曲:第一步:快问快答,知识梳理:What’s your name? What’s his name? What’s her name? Who’s he? Who’s she?为下面学习做好充分准备。第二步:激情激趣,知识整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一幅Lin画进行介绍:Her name is Lin. She’s ten. She’s from China. She’s a student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板书中突出大写、介词等细节知识),板书简单清楚板眼了自我介绍四个内容。第三部:轻松介绍,知识运用:在清晰示范、幽默简笔画中学生自我介绍name, age, nationality, job,在轻松自然中复习旧知同时,学习了新知in Class One, Grade Five,可谓一举两得。
(2)情境创设,呈现操练
【设计意图】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原动力。激发兴趣,自然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创设他们喜欢熟悉情境,并能在任务型驱动下大胆探究、主动学习。具体设计如下:
A、任务之一:为Lin 找爸妈:(教学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设计意图】以任务型教学方式,激发孩子好奇心,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
(简笔画中补充lin 眼泪)Lin can’t find her father and mother. Can you help her? Who’s her father and mother?出示三张不同照片,展示出三个不同短语:Here is a picture of black family. Here is a picture of white family. Here is a picture of yellow family.在为Lin找爸妈任务中,不同家庭照片出示,自然引出了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孩子们在观察和说过程中表达Here is Lin’s father and mother.
B.任务之二:描述lin’s family(教学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on the left ight in the middle)
【设计意图】继续开展任务型教学,帮助Lin找到了家人之后,请为她介绍一下她家人。在此环节中包含有重点句型学习、难点内容突破、语音问题初探。使活动具有有效性、实效性、多功能性。
(简笔画中Lin又恢复了笑脸)Lin’s happy. Lin has a happy family, She loves her family.
(出示照片)教师引导:Who’s she ? ——This is my mother
What’s she ? She can teach——She is a teacher.
Where’s she? ——She is on the left
同此,请学生来说出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eacher . She is on the left.
This is me. I’m a student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I’m in the middle.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doctor. He is on the right.
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巩固语音:egg——leg——left——on the left
night——light——right——on the right
miss——mid——middle——in the middle(提示in on)
出示课题:I Love My Family.
(3)直击语篇、阅读指导
A、读前铺垫、总体把握:教学twin, Here’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We look like each other.
【设计意图】通常自己在教学中会布置读前预习作业。本节课通过读前默读、朗读、记标记等方式阅读指导,让学生在和老师共同阅读之前自己自主学习,寻找关键点,总体把握文本。既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本环节属于范读环节。
a.默读画圈:根据Lin幸福家庭,自然引出了Tom幸福家庭。要求学生默读短文,并划出Tom’s family member. 并回答How many people are the in there in Tom’s family?
b.朗读划线: What’s Tom’s father?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
What’s Tom’s mother?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ailor.
教师指导:She can make the clothes. She is a tailor.(教读单词)
B、读中指导、环环相扣
【设计意图】读中指导应该是对文本深挖细掘,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有针对性、具体化、目标性阅读指导,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阅读技巧,也是对文本细化过程。读中环节是阅读最重要部分,属于精读环节。
a.听力回答:liste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作业纸)
My name is Tom. I’m ten. I’m a student in Class Two, Grade Five.
Her name is Mary. She’s nine. She is a student in Class One , Grade Three.
b.阅读回答: Who’s the boy on the right?
He’s my twin brother. We look like each other.(引导意会)
c.听力模仿:听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红笔记录朗读符号,并模仿。
d.合作学习:pair work(同桌互相学习,以此互相帮助和纠正朗读中存在问题)
C、读后操练、加强巩固
【设计意图】在对文本范读和精读之后,对文本材料表面意思有了一定认识和理解。读后环节是文本材料升华,是对文本再理解、再梳理、再学习环节。
a.根据课文判断
1. This is Tom’s father. He is from China. ( )
2. This is Tom’s mother. She is a tailor. ( )
3. Tom and Mary are twins. ( )
4. Tom has a happy family. ( )
b.齐读短文,注意模仿语气、语调,关注朗读技巧。
C. talk about Tom’s family. Tom has a family.
(4)、学以致用,巩固拓展
【设计意图】任何语言学习归根结底都是语言运用,也就是学生语用能力养成。在对文本材料学习之后,会让学生进行一定仿写,这符合《新课标》二级要求:即五年级学生应开展初步写作。自己在教学中每个单元也会让学生进行主题写作。写作方式为模仿写作,写作层次是先口头、再填空式书写、最后家庭作业中发散性写作。
A、口头模仿:拿出照片,进行小组合作group work。
Tom has a happy family. He loves his family. Do you love your family?
: I Love My Family.
Here is a picture of my family. My name is . I’m . I’m a student of Class Grade .This is my . He is a . This is my She is . I have a family. We love each other.
B、书面练笔:通过口头模仿基础,在范文指导下开展书面小练笔(作业纸)
C、情感渗透:无论家庭贫富、父母如何,应该爱自己父母、爱自己家人、爱自己家情感目标应该是渗透到教学每一部分中。
(5)个性作业,自主学习。(作业纸)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同学,对全体学生提出该年段、学段基础性要求。同时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素质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学生有所提高。
Homework: Choose As I Like.
A、(必做)Listen, imitate and read. 听读短文,并大声模仿,直至流利朗读。
B、(必做) Write your own composition, use the picture of your family.
参考文本,完成作文,并贴上照片。
C、(选做)Write Mike’s composition, use the picture of his family.
根据文本,请为我朋友写上他家庭介绍,附上照片。
作业设计宗旨:
a.面向全体:基础性知识作业要做到人人会、人人做要求。
b.自主选择:不同学生可以选做不同作业,一定程度上发展各个层次学生。
c.检查评价:作业有做有批有订正,这样作业才真正达到复习和巩固效果。
(6)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应将本节课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地展示在黑板上。板书应该是一节课知识集锦、要点精华,我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清晰、完整、美观。
I Love My Family
Lin China This is my father. He is a teacher.
Ten a student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a tailor.
in Class One, Grade Five
五、说反思和评价
1、说反思: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步骤,教法上,教师思路清晰,会让学生能很直接从Lin家庭联系到Tom家庭,既而到自己家庭;教学知识条理性比较清晰,在众多内容中进行一定主次处理,会让学生对重点和难度一目了然;教师指导到位,会让学生在明确示范中做到全面发展。学法上,教师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个能力学法指导。对学优生写作跟进、学困生个别指导要在课后加强。
2、说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而实施。根据高段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不是表象上几句表扬语,而是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成功,感受成就感。教师评价也不能简单good带过。评价要及时性;评价要具体性;评价要建设性;评价要实效性。总之,教师鼓励评价让学生更有信心,教师建议评价让学生更有针对性,让教学应评价而更完美。
本节课我始终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学习主体。教师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行走、开口说话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提高学生语篇意识,增强学生语用能力。今天五个说课部分希望像今天四季背景图一样,每个步骤都像每个季节一样有着不同景色。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耐心聆听,也期待你们悉心指导。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2
一、说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五个短语:sweep the floor, cook the meals, water the flowers, clean the bedroom and empty the trash、
2、初步了解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3、重点是:有关家务的五个短语。
二、说教学过程
1、导入
热身时我是以谈话方式导入,从第二单元所学过的句子what day is it today? It's…引入,过渡到上周末what day was it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然后从周末的活动中引入本课内容:家务活动。
2、新授
a、在教学单词时,我是一个个进行教学的,因为这五个单词比较难,所以在教学时时间花得较多,尤其是empty the trash,难读也难记。另外在读短语时,我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读,以不同的方式读,以避免学生出现疲劳与枯燥的心理。而且我把读的学生的范围扩大,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读。
b、在引出water the flowers时,我用各个短语组成花的形状,从flower到water the flowers,显得不突兀。
c、在学完所有单词后,再出现所有单词与图片,让学生将图片与短语相结合,也就是让学生在会读单词的时候也了解了单词的意思。
3、巩固,巩固时我主要用了2个小游戏。
1、看图片说单词
让学生根据图片读出单词,并且读到下一张图片为止。当看到下一张图片时,马上说出相对应的单词。一是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就是让学生更熟悉所学内容,将单词与图片有机结合。
2、听声音,猜单词
根据听到的声音来猜单词。目的就是巩固单词,并且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活跃课堂气氛。英语学习我也看到很多游戏都是采用各种猜的方式作为巩固的手段,常见但是却较为实用。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3
一、教学内容
Part A Let’s talk & Point and say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会认读句型: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 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2、 让学生学会询问他人的身份并知道如何应答。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运用句子: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
2、 单词who’s的发音,以及单词that和father中th的发音。.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Warming-up)
1、 教师播放P8的Let’s chant,学生跟着录音哼唱。
2、 活动:介绍自己的朋友。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朋友。如:Hi, I’m Sam. I’m from China. This is my friend, Tim. He’s a boy. He’s a student. He’s from China/ the UK/ Canada/ the USA/ Australia.
Step 2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师生观察Let’s talk的教学课件,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同的教学课件,使学生既了解了对话的含义,又了解对话运用的情景。
2、 教师提问: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静听。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跟读。教师注意带读学生不易掌握的读音,如:who’s, that, father等。
3、教师安排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表演对话。
Step 3 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活动:
1、教师呈现课本中Point and say部分教学挂图。
2、让学生同桌合作练习图中的对话。
3、教师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父亲的照片,两人一组,介绍自己的爸爸。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对话表演。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4
一、备教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科书第五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话题是家务活,功能是运用句型来介绍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及句型来询问别人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习中易于理解.学生通过巩固操练,并巧妙运用于情景会话中,将取得良好效果。
二、备学生
小学生好模仿,爱表现,记忆力强,处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同时,他们活泼好动,常凭兴趣做事,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这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时,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电脑软件,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备教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是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发展需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思想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要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采用直观情景教学,交际法,任务型教育原则,全身动作反应法等激趣,减负增效,展开教学。
四、备教具
学生思维直观形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从趋于真实的环境中习得语言,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准备如下教具:
录音机、CAI课件、描述家务活的动词卡片.
五、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词组cook the meal,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bedroom,water the flowers,empty the trash.
(2)听懂会说句型:I’m helpful,I can…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增强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需重点掌握cook the meal,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edroom ,water the flowers, empty the trash.
2.难点是正确运用句型:I’m helpful, I can…
(三)教学过程
ⅠWarm-up
1 greeting.
2 Let’s chant : Book 3 Unit 4 A Let’s do
Go to the living room, 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
(设计意图:优美动听的歌谣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学进入英语的世界,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ⅡPresentation
1.谁最棒?
教师通过自己示范并请学生上讲台展示各自的才能,比一比谁最棒.引导学生用“I can …”句型.
T: I can dance. I can speak English. What can you do ?
S: I can swim , I can draw. ……
2用课件展示 “母亲节的一天”,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整体感知.
Sarah 非常能干,帮妈妈干家务活,有扫地,做饭,打扫卧室,浇花,到垃圾等片断.告诉学生:Sarah is helpful. 问学生: Why Sarah is helpful? What can Sarah do? 学生回答: She can……
3 点击课件, 让Sarah自我介绍.
Sarah: Hello, boys and girls. I am Sarah, I’m helpful. I can sweep the floor, I can cook the meals, … Are you helpful?
4 然后再问学生: What can Sarah do? 此过程中教学单helpful
5 利用卡片逐个教授词组,并且学生边学边做动作.
单词的教学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方式.并且贯穿句型“What can you do? I can … Can you … ”中教学.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动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单词,并用图片动作来展示单词,理解意思,将单词贯穿于句子中教学,既是本节课的操练,也是下节课的延伸。)
6. 放录音,跟读录音。
Ⅲ Practice
1.游戏:“拍苍蝇”。将本课所学单词的图片和词卡贴在黑板上,找两个学生各持一把新苍蝇拍,教师读出一个单词,学生就要马上指出并拍它一下,第一个拍的学生获胜。
2.照我说的做,不要照我做的做。
教师下指令,但故意做错误的动作,例如:cook the meal 。但教师做empty the trash的动作。学生根据教师所下指令来做动作,而不要简单模仿教师的动作。
3 单词联想.
利用CAI或图片依次现kitchen, bedroom, garden, living-room .学生每看到一副图就要快速说出一个与此图有关的词组。如:看到kitchen 学生可说:cook the meals. 当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学生可以用上以前所学的各种短语或句子。如:看到kitchen还可说 have a snack; 看到 bedroom可以说have a sleep, clean the bedroom, sweep the floor等。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设计意图:以上的游戏和TPR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词,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图与词的结合,并在图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设置情景“忙碌的双休日”
小组练习,介绍自己的双休日,做了些什么家务活. 如:Taday is a busy day,I get up at 7:00, then I make the bed,cook the breakfast … ,I’m helpful at home. How about you?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①、劳动是光荣的;②、做任何事情都要劳逸结合。)
Ⅳ Consolidation
1.做本单元lean的活动手册。
2.和同学一起玩Let’s play的游戏。
3.自编歌谣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5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on foot,by bike,by bus,by train。
2. 能够听、说、认读短语:by plane,by ship,by subway。
3. 能用句子“How d0 you go to school? How do you go to Canada/…?”来替换 询问别人的出行方式;并能够用句子“I go by…”进行回答。
4. 听懂、会吟唱Let's chant的歌谣。
5. 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掌握四会短语和A Let's learn部分中运用某种交通工具去某地的表达法,并能替换关键词进行问答。
三、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Let's start部分和主情景图的教学挂图。
2. 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3. 教师准备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
1.热身(Warm-up)
(1)复习副词: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never的读音与词义。
T: When do you get up?/ When do you go to school?...(引导学生用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回答)
(2)T:Today I go to school on bus. I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教师利用肢体动作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T:What about you? Do you go by bike or by bus? Do you go on foot? Or by car? 师生之间自由会话,引出几种常见的交通方式。
引导学生看本课Let’s start部分的标图并回答问题。
2.预习(Preview)
(1)Let's chant
教师放本课Let's chant部分的录音,唱到on foot时,全班跺跺脚;唱到by Car/bike/bus/plane/train的时候,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然后教师根据歌谣内容随机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加深学生印象,全班学生再跟录音边唱边做一遍。
3. 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教师做动作,自问自答:“How do I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bike.”并在黑板上写下:by bike。教师再重复刚才的句子并问某一学生: What about you?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教师帮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I go to school by…”并将相应的短语写在黑板上。
(2)看短语贴卡片游戏
教师依次出示画着不同交通工具的短语卡片,让学生迅速地贴在黑板上的“by”短语旁边,教师领读短语和句子“l go to school by...”
(3)“快速反应”游戏
教师说出某个短语,如:by bike,让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并说出句子,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
(4)教师拿出刚才学生可能没有提到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如:by plane/subway/ ship/boat等,呈现和练习这些短语。然后指着课本上的配图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地铁”的含义:“It's an underground railway in a city.It travels very fast.”教师领读新学短语。
(5)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6)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词的拼读竞赛。可空出单词中的元音字母让学生填写,也可打乱组成单词的字母的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序,组成单词。
(7)Let's play
教师请学生说一些地点,比如:school,Beijing,the US,the moon等;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出行方式和所去地点。然后学生两人结对进行句型操练,一人问“How do you go to Beijing/the USA/the moon?”另一学生给出答案:“I go by train/plane/spaceship.”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Main scene
教师引导学生看主情景图,说出其中表现的交通方式。学生多能说出:on foot by bike,by subway。如有学生问及小丑骑的独轮车以及幼儿骑的三轮儿童车教师可补充说明那分别是unicycle和tricycle;而自行车bike的另一说法:bicycle,意为两轮车。
(2)学生做Let's learn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新学伊始,教师非常有必要对学生重申一下书写的要求。
(3)学生背诵并抄写四会单词;
(4)学生预习c Let's sing部分的歌曲。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Sometimes I go by bike.”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表述自己以何种方式上学并简单陈述原因,如: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us
because it's fast.
3.能够听董Let's try的录音内容并选出正确选项。掌握Let’s talk and read and write部分的句型。
4.学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并能表示出来。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Sometimes I go by…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书写四会句子并能简单陈述选择某种交通方式上学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本课时的录音带。
2.教师准备本单元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片。
3.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出空白柱状图,用于统计班内学生上学方式的调查
4.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卡片,画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交通标志。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T: “Good morning!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today? What about you? Do you go by bus,too?”然后学生复习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
2.预习(Preview)
(1)教师出示单词卡片,提问:“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I go to school by…”师生会话直到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图中交通工具的名称以及该句型。然后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2)Let's try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放课文录音,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How does Sarah go to school? listen.”学生听后模拟Sarah来回答问题。
(2)学生跟读录音,然后两人一组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练习对话。
(3)Group work
T:“How do I go to school,do you know? Ask me,please!”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辆自行车、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计程车的图案,并分别在后面两图旁标当地的价格,如:l yuan,7 yuan,回答说:“Usually I go to school by bike。because it's good exercise.Sometimes I go by bus,because it's cheap.It costs l yuan. Sometimes I go by taxi,because it's fast,but it's too expensive.It costs 1o yuan.
教师让学生四人一组,了解同学用何种互方式上学,并鼓励学生简单阐述原因,如:My home is near.It's fast.It's cheap.good exercise.…
(4)Let’ read 学生四人小组阅读,并完成课后练习。
(5)听录音,跟读。教师对学生人有疑问的地方讲解。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学生回家调查父母及其他亲戚的上班方式,写一篇小作文。
(2)找出peak/beat/team/deal/pig/big/tin/dish的读音之间的区别。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6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话题是新年,过新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熟悉的,而且教学此课的时间刚好接近新年,相信学生会对这一内容感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浓,只要教学方法得当,将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从而让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用句型 Let’s … 提出建议,并会使用Good, idea.进行回答。同时学会用Happy New Year .进行问候。此外还将学习几个动词短语:make a Near Year card,say happy New Year ,sing and dance ,
go to the zoo等,本节课生词较多在一节课内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话题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英语颜色词。
(2) 学习单词make, come, say, sing, dance, New Year, card, happy, good, idea 。
(3) 能听懂会说以下句子 The New Year is coming . Let’s make a New Year card .Happy New Year .Let’s sing and dance . Let’s go to the zoo .
能力目标:能听懂并会用Let’s…的句子;懂得在新年时用Happy New Year .进行问候;能看懂并会写简单的英文的新年贺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乐于模仿,敢于开口,同时让学生了解在新年到来之时可以通过向亲友表示问候、或与亲友互赠贺卡等形式表示对人的一种关怀和爱,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1. 学习掌握本课新词汇。
2. 学习掌握本课的句型:Let’s…以及它的回答Good idea .等.
3.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本课的句型。
【教学难点】
由于本课生词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单词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Ⅰ热身、复习
1. 师生问候。
2. 听一首歌曲《Happy New Year .》
【设计思路】通过听歌曲能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让学生先感知本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试读生词竞赛。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一是检查学生预习生词的情况,二也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知新课内容。
Ⅱ. 导入、教学新课
一、 生词和课文教学
1.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本2010年的挂历,并说It’s new .引出并教学new 这个词。
2. 翻开挂历的第一页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日子?教学New Year 这个词。
3. 告诉学生今天的日期(12月15日)并教The New Year is coming .以及生词come 。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能够较自然地引出生词,这样生词教学不会显得太生硬,学生乐于接受。
4. 教师出示一张手工制作的贺卡教学make,和make a Near Year card .
5. 教师说The New Year is coming李红提出了什么建议呢?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引出并教学let’s 。
6. 播放第79页的课文录音一遍,问学生李兰提出了什么建议,
让学生用课文原话Let’s make a Near Year card .来回答,并让学生操练此句。
7、让学生再听一遍录音并问学生王涛回答的是什么。引出并教学Good idea .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听并自己找答案的方式既教学了新知,又能让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
8. 听音模仿、跟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等。
【设计思路】模仿表演是学生能够学会自由地运用的基础和前提。
二、句型教学。
1. 问学生在新年人们通常会说什么祝福语,引导学生说Happy New Year .教学词组say Happy New Year 。
2. 用图片和动作教学生词dance, sing 和词组 sing and dance 。
3. 用图片教学zoo 和 go to the zoo 。
4. 通过做动做游戏等方式练习说以上词组。
【设计思路】此环节教学的生词、词组相对较多,因此通过做游戏、做动作等方式来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并能较快地记住单词。
5. 教师说:假设今天是新年,我宣布今天不用上课了并且提议Let’s go to the zoo .你们觉得老师的提议如何?引导学生说Good idea .师生就此话题操练一遍:
师:Let’s go to the zoo .
生:Good idea .
6. 教师用以上教的词组带领学生说几遍对话(Let’s… Good idea .)。
7. 播放课文第80页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
8. 让学生两两对话表演课文对话。
9.教学生如何制作贺卡。
三、巩固提高。
1.让学生做课文第81页练习。
2.让学生模仿课文自编对话。(教师给予指导:替换词组、人物等)
【设计思路】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让学生自己编对这个环节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体现,教师也可通过这一环节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Ⅲ课后作业
1. 听、读课文、单词各三遍。
2. 制作一张贺卡。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7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第三单元17课。本课以购买明信片为主线,展开对单词postcard, e-mail,letter、send以及相关句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又安排了一个关于购物的对话。本节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通过这节课,学生将会进一步提高自己英语交际能力。
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
(1)四会掌握单词postcard, e-mail,letter
(2)能用英语简单的描述postcard, e-mail,letter;
(3)能听懂描述明信片时使用的语言。
2.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运用英语购物,能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交流,使语言交际与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感受用英语购物的乐趣。
(2)学会用明信片的形式与人主动交流,学会与他人共处。
(3)购物时会运用简单的礼貌用语,养成懂礼貌,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运用postcard, e-mail,letter,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是能熟练运用所学词汇与句型描述明信片并进行交际。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这节英语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的培养为宗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自我评价的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将集体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听说法、任务驱动法、情境交际法和小组讨论法等,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学习方法完成任务,感受成功。同时,要辅以录音机多媒体教学等电教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声音与形象有机结合,使教学更加明了、快捷、方便,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英语。
【教学过程设计】
按照上面的教学思路以及我校英语校本教研的内容“任务+情境+活动”,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运用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英语兴趣。调整学习英语的情感和策略,熟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使课堂真正形成“乐说”“会说”“能交际”的氛围。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热身阶段: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音乐热身,烘托浓厚的英语氛围。课前,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形体动作。能消除孩子们紧张的情绪。另外让孩子们完全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
(2)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复习单词时。让小组长来组织复习。既温故知新,又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主动性。
2、新授阶段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创设一个去购物的情境。自然而然引出新课。
(2)多向活动,探究新知。
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要从面向部分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从重传授向重学生主动学习转变;从重语言知识讲解向重学生参与、感知语言学习过程转变;从重教师单向的输出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向信息交流转变;从重单一的课本教学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转变。
A: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手段,教授新知
在学习新单词和新句式时,我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看图画、学单词,说句子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新单词及新句型的表达方式。如:学习了新词postcard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们The postcard has a picture of_ 。而是先让孩子们看图片,让孩子们思考What does the postcard have?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可能说(The postcard has a panda或者是a picture…)这样自然而然引出句子A postcard has a picture of _.这种图文并茂,词不离句的教法以及学生们探究的学习方法既拓宽了孩子们的思维,又会使学生更易掌握新知。
B:趣味操练,感知体验。
在学生们掌握新句型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postcard自编新句型,即:Practice in pairs。两人一组进行合作式练习,加深学生对单词及句型的理解与记忆。另外,在学习了I want to send_to_.让学生在操练过程中,把自已要寄出的东西投进“邮箱”里。在这种情境练习中,教师给了学生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巩固,技能逐步形成,同时,突出了语言的交际特点,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及创新品质。
C:创设情境,强化语言交际活动
英语教学不仅是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新课后为学生安排了几组不同类型的练习活动。一是Practice in pairs;二是Role-play,三是Talking in groups.在活动中强调组员的相互合作,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给学生创造了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合作的机会。几个小组同时进行交际训练,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口语交际.
在全班同学熟练掌握重点及难点之后,首先我出示一个shop的背景,我扮作clerk.(胸前带着一个售货员的标志)桌面上摆放一些货物。面带微笑说Welcome to my shop.让几个volunteers扮作custmers来向我购物。(交际中注意礼貌用语)。这样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这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在类似的环境中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3、拓展与延伸。
鼓励学生自编对话,让学生自己亲自表演对话,创造性地运用英语,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发挥其创造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
4、课堂小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重点知识的小结。为此我特别安排了一个小游戏来检测孩子们的掌握情况。。
5.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亲手做一个明信片,并把它寄给自己的亲人或好友。把本课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节课教学设计的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成为直接的受益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后使学生“乐说”“会说”“能交际”,感到学英语“It's fun.It's easy!”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谈论的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 Section A 我将分七个部分来介绍,即教学素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流程。
一、教材分析
世界各地的人对于食品的口味与习惯都各不相同,本单元围绕food介绍了中国食品的特色及相关知识。围绕What would you like?等问题,学习“想要什么”的表达。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缺少丰富的语言基础,对某些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
2、思维能力: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有待培养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
3、认知心理:因为食品是生活必需品,他们对食品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很有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
三、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英语教学中,把英语课程生活化,把一个个教学目标活动化,在活动中掌握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本课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把语言应用的基本词汇和表达法转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创作等方式,完成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3、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自主地表达,自主地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融合,信息的交流,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在学生展示过程中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学习并掌握would, I’d, noodle, beef, mutton, cabbage, potato, special等词汇。
⑵能听懂会说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力目标: 培养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生活实际
联系起来,使学习过程生活化。
3、情感目标: ⑴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⑵通过中、西方在饮食及用餐方面的对比,对祖国文化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⑶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加强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4、学习策略目标: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倡导自主合作学习。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掌握有关食品的词汇。
⑵掌握句型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I’d like---noodles.
2、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六、教具准备
录音机、食物图片:hamburger, French fries, tomato, broccoli, chicken等及多媒体课件一套。
七、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⑴ Let’s do some sports(学生按教师的指令做动作)
Stand up! / Turn left./ Turn right/ fly like a bird/play volleyball/ run slowly/ run quickly/ jump five times(教师辅以手势)
⑵ 这些动作做完后,教师做干渴状和摸着肚子说:I’m thirsty. I’m hungry.
通过游戏形式制造轻松、活跃、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也为下一步单词句型的引出做好了铺垫。
Step2. Presentation
⑴T: After doing sports, Are you tired? Are you hungry?
Ss: Yes.
T: I bring some food for you.
教师出示卡片并问:“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引导学生用“I’d like…”回答。教师把该食物卡片送给说出想要某样食物的学生。
⑵运用PPT展示一系列精美的图片,学习食品词汇。
Step3. Practice
⑴此时电脑屏幕已展示出精美的食品图片,学生看着画片进行结组操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鲜艳的画面似乎正飘着诱人的香味,使学生眼前一亮,勾起的不仅是学生的食欲,学习的学习欲望也一同被激发出来。
⑵Let’s chant
学生六人一组学唱chant, 并自编chant。Chant形式活泼,学生爱学,爱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巩固了新知识。
⑶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1a)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听听,说说,做做等活动,感悟理解新单词句型,不仅使课堂活起来,而且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4. Presentation
⑴以问答形式,图片辅助,引出句型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及其答语。创设情景,小组合作表演对话,以此练习这两个句型。
⑵听录音模仿跟读,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
Step5. Communicative practice
⑴学生合作编一个“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对话。
学生在听,读了解本课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编对话,这样就给学生搭建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挖掘学生创造性使用语言的能力。此次活动拓展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技能
⑵Show time
因这一环节设计很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参与欲望更强了,纷纷要求上讲台展示合作的成果。学生既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Step5. Summary and homework
⑴总结的目的是加深印象,突出重点。
⑵Please cook a bowl of noodles for your parents when you get home.
Ask your parents about what and where they would like to eat.
我认为英语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那么,我会把这一点作为我英语教学的向导,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积极鼓励学生彼此用英语进行交流。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Can follow the tape and points out the correct English Numbers.
2、Can use the correct English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ay 1 to 10,saying the chant.
过程与方法
1.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to act。
2.Listen to the music, and cultivate with the ability of music songs.
情感态度价值观
Through games, action performances and other activities, develop andmaintain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教学重点: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speak English number 1 to 10 。
教学难点:
To understand and sing English songs
授课类型:
The new teaching
教法学法:
Listen ,act ,and the game method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Ⅰ、Warm--up
Lets chant
One finger, two finger, three fingers, four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fingers more
Six finger, seven finger, eight fingers, nin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fingers ten.
Ⅱ、Preparation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 Show me your pencil/ruler/schoolbag/book.
Ss will do action.
Ⅲ、Presentation
1.Teacher will show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describe thepictures.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s this?
S1: Its a tiger.
T: Ok! How many tigers do you see? You can speak Chinese.
2.Teacher will write the new word on the blackboard.
T: Read after me.
Ss read the new words together.
3.Teacher will show the other new words by the pictures.
4.Students will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 cartoon.
Ⅳ、Practice
1.Teacher let students count their fingers. Who can act it?
2.Teacher show some pictures and let students count it one by one.
3.Listen and do. Teacher will say the numbers and students do action.
T: Show me five. Students listen and do action.
4.Students watch the cartoon and chant after it.
5.Students read the new words by the word cards.
6.Students chant after the tape.
板书设计:
Unit4 numbers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作业布置
1.Students will count the real things.
2. Sing 1-10 English songs to your parents.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10
大家好!我是全保小学的英语教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e love animals》,我按以下九个程序说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I have a ...”及感叹语“Cool ! Super ! Great ! Wow !”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情景有感情地表达自己的惊讶之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能听懂会说:Look!I have a...②在创设的情景中,能用I have a...表达自己有某物。③能听懂会说单词monkey、rabbit、panda、cat、dog、zoo
2、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用英语简单抒发情感的意识,使学生能听懂、会说几个常用的感叹语:Wow! Cool! Great! Super!②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他们对于英语的好奇心还是很浓的,而且,经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孩子们也能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自己并能在老师的体态语言帮助下听懂一些常用的课堂用语,而本课时的内容本来比较多,为降低难度,我把动物单词的学习放在第一课时,因此,本课时主要是学习一些感叹语,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较难一点的就是对“zoo”的理解,可以通过图片来解决这个难题。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句型“ I have a ...”及感叹语“Cool ! Super ! Great ! Wow !”
2、难点:“super”和“great”的发音。
五、学习策略:
通过游戏、趣味活动以及体态语言等方法,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英语环境,让他们尽量脱离母语的束缚而融入英语语言当中。
六、教学准备
①动物玩具:rabbit,panda,monkey,dog,duck等放置于一个篮子中。②有关动物图片和卡片。③学习用品pen, pencil等。④教材录音带。
七、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① Let’s sing
T: Hi,boys and girls .It’s time to begin our English class. Let’s sing an English song. OK?
Ss: OK!
T: Stand up, please. Are you ready? (环视教室,面带微笑)Oh, good! Ready, go! (播放歌曲Hello, How Are You? 师生共同边唱边跳,并在唱I’m fine 时和学生击掌)(设计意图:击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的关系比较和谐.)
Step 2 Revision
① Oral English
T: Now. Let’s play and act.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Ss: Let me try.(学生表演自编对话)
a)
S1: Good afternoon, Fang Fang!
S2: Good afternoon, Lan Lan!
S1: Lan Lan, this is Dong Dong. He is new.
S2: Hi, Dong Dong,Nice to meet you!
S3: Nice to meet you, too!
b)
S1: Hello, Dong Dong. How are you?
S2: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S1: Very well, thank you. Let’s play. OK?
S2: Great!T: OK?
Ss: One, two, OK!(学生拍手鼓掌)(设计意图:全班同学的鼓励让表演的学生非常高兴,也激励了其他同学跃跃欲试。)
T: Now, please take out your pens, pencils, erasers, pencil-cases and your books.(教师边说边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Are you ready?Ss: Yes.
T: Oh, great! Listen and do.(说时把手放在耳边表示听,两手做跑步状表示做。) Show me your pen/pencil/~(学生按教师的口令出示相应的物品)Wow! You’re great! Now, Let’s change. Who can do it?
S1:(走上讲台)Show me your book/pen/...(教师和学生一起按指令做。)(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是朋友关系,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更让孩子们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Step 3: Presentation
T:(举起自己的钢笔)Look!I have a pen.(重复两遍)Show me your pen and say:“I have a pen.”
Ss:(举起钢笔)I have a pen.
T: (拿出装着动物玩具的篮子并举起)Look! Wow!I have so many animals.I love animals.(再拿起 panda)I have a panda. Follow me ,please .Panda,a panda ,I have a panda.Ss:Panda, a panda . ,I have a panda.(用同样的方法教授新单词rabbit,monkey,dog,duck)
T: Let’s watch the “picture” .(出示图片,出现一个动物图案和相应的单词)Ss:Rabbit! Duck!...T:Wow!Great!Cool!Super!(学生认读时,教师发出这些感叹语,并伴随肢体语言,张大嘴,跳着拍手,竖起大拇指。这时出现动物图画面。)They are in the zoo.Follow me .Zoo,a zoo,I have a zoo.(设计意图:在学生练习的情景中引出几个感叹词,自然地让学生接受,肢体语言的运用让学生轻松理解,会意。)
T:Let’s watch the “picture”again. Please answer my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本部分的图片)
Ss:(仔细观看)Three?
T:Oh!,yes ,Great!Ss:(拍三下手用大拇指指着自己)Great!(设计意图:这样的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
T:Now,open your books.Turn to page 40. Let’s read .(播放录音,学生跟读。)
Step: 4 Practice
T:Now, Let’s practice,If I say I have a rabbit.You can say “Wow /Super/...”OK?
Ss:OK!T:(出示玩具rabbit)I have a rabbit.Ss:Wow/Great/Super/Cool!T:Let’s change .Who wants to have a try?
S1:Let me try.(拿出玩具)I have a dog.Ss:Wow!
S2:I have a rabbit.Ss:Cool!T:OK. Practise in pairs. Use your animal toys.
Ss:OK!(两人一组用自带的玩具练习,教师指导。)
T:Be quite please. Let’s play and act.
S1:Look! I have a duck.
S2:Cool!S1:I have a panda.
S 2:Great!
S1:Bye!
S2:See you!(再请几对学生上台来表演。)
T:Wonderful! Now,Let’s play an interesting game.If someone says“Mew,Mew”,the others,say“Cat,cat”。Understand?
Ss:Yeah!(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
S1:Woof! Woof!Ss:Dog! Dog! I have a dog:(出示相应的物品)
T: If you don’t have any toy animals,you can act them .Like this.(教师摊开两手表示什么都没有,再用手势、表情来扮演所学过的动物)Can you?
Ss: Yes! (接着请几个学生来表演,其他的学生就用学过的感叹语来夸奖。)(设计意图:通过模仿,猜测,表演等活动的练习,既让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到了发挥。又让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
T:Oh! I’m tired!(打个哈欠)
Ss:Me too!T:Let’s listen to a song.(播放歌曲《Old MacDonald》(设计意图:轻快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回味无穷,也为下一次的学习打下伏笔。)
Step 5 Homework
T: That’s all for today. Please practise this dialogue with your parents or your friends.OK? (再用汉语重复一遍)Class is over.
八、板书设计
We Love Animals
rabbit(图片). Cool !
panda(图片). Super!
I have a monkey(图片). Great!
zoo (图片). Wow !
九、教学反思:
让学生乐学是英语教学对起始年级的基本要求目。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为学生构建快乐学习的课堂,我通过游戏、趣味活动创设情境,轻松、自然地引出教学重点,并在情境中突破难点。特别是几个感叹语,我在热身和复习时就不断的运用并配以体态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觉得这节课最成功之处就是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不仅减少母语的使用频率,让孩子们基本融入到英语语境当中,还可以锻炼孩子们听和说的能力。但是,英语的学习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怎样让孩子们在课外也能乐于练习将是我们英语老师有待探讨的问题。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11
一、说教材
我说课地内容是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是功能型地交际型地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地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地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地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地能力。
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地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语言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介绍他人地句型:
① Whoˊs this ?
② This is
2、学习认读单词: Grandfather , Grandmother,
①、使学生能够根据指令做动作。
②、根据图片和情境说出单词和句子。
③、在图文或场景下进行简单地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背歌谣,做游戏、敢干开口,乐于模仿,在鼓励性评价中树立信心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合作,从而意识到交流对于学习英语地重要意义。
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师地多媒体教学所提供地学习资源,实现自由参与和创新,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克服交流中地困难,使交际顺利进行。
文化意识目标:
能够恰当使用英语中家庭成员之间地称呼,问候语,了解英语国家中介绍他人地方式并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结合教学目标地要求,我把本课地重难点设置为:
1、介绍他人地句型 This is ……
2、对情境进行模仿,创新。
我主要通过感知新教材——设置——灵活运用这三个主要步骤来突破教材重难点地。在教学开始让学生以旧带新引入新知,通过对教材地了解感知新任务,并在教师用红灯,头饰、图片、录音等多种媒介地感官刺激下实现对知识地体验和实践最后在真实地生活情境中运用、实现能力地发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事先用表示家庭成员名称地单词命名,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地乐趣及交流地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地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地环境。
(二)情境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地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地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家人地照片,在表演中带上饰演家人地头饰,在加生活化地录音为学生设置了真实而有效地场景激发了想说地愿望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地提高。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分别采用了师评、组评、自评为主要方式,课上师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地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地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地一个最简单而有效地方法。
我把本课教学模式设置为
激趣设境——语言交流——人格发展
下面说一下教具地安排和使用:
依据英语教学地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地教学原则,结合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地新理念,我利用了电子零、照片、头饰、幻灯、录音、竞赛板、贴画、小礼物等媒体设计教学,学习则利用自制地组标、头饰、家庭照等媒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说课堂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演、唱一系列地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新知——趣味操练——巩固练习。
Step1 课前热身
1)电子琴伴奏演唱Father and mother 渲染课堂气氛
2) 出示组标并请四个学生到讲台前,背对学生戴上father , mother , brother , sister 地头饰,猜一猜他到底扮演地是哪一角色。
3)检查上节课布置地对话表演。(小组活动)
Step 2、新知导入
1)教师把一张自己地家庭照片放在投影仪下并介绍This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Whoˊs this?
Do you know .自答:This is my father.为教学Whoˊs this 做准备,然后教师带着满脸疑惑反复用Who′s this? 询问照片中地其他人,这样一来Who′s this? 这一句式就会在情景中被输入。
2)教师指着祖母地照片说This is my father′s mother.
She′s my grandmother.然后指着爷爷地照片。反问Who′s that, do you know? Oh,自答He′s my grandfather.板书三会单词并进行教学。
3)每组学生拿着自己地家庭照在组内进行练习,然后选代表在班内介绍家人。
Step 3.趣味操练
1)玩比大小游戏:每组、每轮各派一名选手参赛,在讲台上抽出一张图片,根据图义说句子。This is my……说对地奖励小组小礼物一件,抽到爷爷、奶奶地加3分。抽到爸爸妈妈地加2分,抽到daugter, son ,sister, brother 加1分。几轮后统计得分,为获胜队颁奖。
2)玩猜谜游戏:教师说:This is my father′s
father 学生抢答;答对地奖励小礼物一件。学生也可说出This is my mother′s
father.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懂得英语中地grandfather即表示爷爷也表示外公,grand mother 既可以表示奶奶也可以表示外婆。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地全家福玩听音指图游戏,教师发出指令,mother 学生即指出自己地妈妈并说:This is my mother.等等,每组都有必备答题和抢答题。
4)组内合理分配家庭角色,然后小组出一人表演动作让表演人自行定小组猜,猜对小组有奖。
Step 4.巩固补充
1)作出一个chant
Dad
Dad
father.
Mum Mum mother.
Grand pa Grand pa.
Grand father.
Grand ma Grand ma Grand mother.
学会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地小区别,扩充了学生地知识面。
2)教师给学生听一段串门地录音,然后创编并表演对话。
Step 5.小结并布置任务
1)总结小组地战利品数目,学生掌声祝贺并鼓励未获胜小组下节课继续努力。为激活下节课气氛打下了基础。
2)布置下节课任务,请学生用学过地单词称呼家庭成员并问好让爸爸妈妈用地数目评价学生优秀与否。最高3个为优,2个为良,1个为中。
关于小学英语优秀教案模板 篇12
一、教材分析
这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中心话题围绕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compare people这个题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重点,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准确地用英语在交际中运用本单元的话题对自己与他人进行描述,作出比较并进行判断。
并让同学们能在做中学。通过听、说、读、写来学习比较等级,加深对比较等级的语法现象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初步运用这一语言结构进交谈,为后面 Section B 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能培养同学间的友好相处,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在接近生活常态的交际中能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主动请教。在此之前,同学们已掌握部分形容词的用法。所以,这些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难,同学们很容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目标词汇:outgoing , more , than , calm , wild , athletic , twin ,tall , short , thin .
目标语言:Is that Sam? No, that’s Tom. 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Sam.
Is Tom smarter than Tim ? He’s calmer than Sam.
(2)语言技能:
能对人物的外表进行描绘,个性进行比较,能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运用本单元的话题对自己与他人进行描述,作出比较并进行判断
(3)情感目标: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4)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听的能力,锻炼同学们交际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同学们听、说、读、写及知识自学的综合能力。
(5)德育目标:教育同学们关注自己和身边的人。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同学们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四方面。
三、重点与难点
Important points :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
Is that Sam? No, that’s Tom. He has shorter hair than Sam.
He’s calmer than Sam.
主语(sb / sth)+ be +形容词比较级 + than +…
Difficult points: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 the comparatives with –er/ier and more
四、同学们学情分析
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初二同学们(以中等生为主),他们学习英语有较强的记忆力和模仿能力,有待培养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但部分同学们不自信,羞于表现,但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我尽量设计一些活动让他们广泛参与,有更多的机会来说英语,减少他们的恐惧感,缺少丰富的语言基础,对某些任务的完成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同学们间的合作学习,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在阅读和书面表达中加以落实,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各层次的同学们都有所收获。
五、教学策略
1、兴趣活动策略:采用游戏、唱歌、竞赛、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采用对话、表演、竞赛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制作课件等来展开课堂教学
2、开放性教学策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3、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
4、 注重评价方式和鼓励措施。
5、教法分析: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
学法分析 :课前预习法、观察发现法、知识迁移法
六、教学手段:recorder powerpoint
主要以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七、教学程序:
1、Step1:Greeting and lead-in
采用兴趣型的教学策略用简单易学的`英语歌曲,调动起全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或循序渐进地导入所学的内容,同时也能给自己适当的减压。
2. Step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利用多媒体逐步出现6组图,分别是引导同学们说出新单词)设计目的:同学们是任务的主体,让同学们通过课前任务自主学习新单词,让同学们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同时单词融入句型来学习,培养同学们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单词。
3.step3 practice
task1.运用听力(1a,2a,2b)pairwork (1c,2c)role---playing(3a)等口语练习活动,充分培养同学们学习目标英语的语感。
1.Tom’s ______than Sam.
2.Tina is ______than Tara. She’s also______.
3. Pedro’s ______than Paul. And Paul’s _____ than Pedro.
设计思路:这部分我们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策略,在同学们进行了反复的操练后,让他们思考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并做出了归纳(比较级规则变化口诀)
锻炼了同学们的思考能力,在接受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对句型的掌握更为深入,透彻,从而突破了这个重难点。
Task2 Make sentences as more as you can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设计思路:
反复操练是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练习句型来强化巩固单词,从而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句型。采取比赛的形式,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适当引入竞争教学,使同学们在激烈、快乐的竞争氛围中,巩固了重难点。
Task3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past and now.
(始终围绕主话题开展活动, 既"巩固新知",使同学们通过活动的方式进一步熟悉新的单词又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任务具有趣味性,拓展性和挑战性,自己的创造力,审美观,艺术和感觉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灵感和智慧。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所学的语言知识更有用武之地。
4、归纳总结
本课除了板书所呈现的重点内容外,又把比较级构成浓缩成口诀形式,巧妙地总结本课重点、难点,同学们又通过动听的节奏,进一步巩固,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5、sing the song: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 together, together
(歌曲形式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
Homework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ings that ar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between you and your fri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