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推荐]空城计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3

空城计故事。

幼儿故事一般以童话故事为主,可以借此改变幼儿的行为习惯,父母与老师更是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很多时候,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与老师耐心教出来的。那么,有哪些想象力大胆,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推荐]空城计的故事,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空城计的故事【篇1】

李广阵前空城计:中国智慧故事

汉景帝在位时(前156年前143年),匈奴大举入侵上郡(今陕西省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皇帝派了一个宦官随飞将军李广训练军队。一天,这个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奔向前方,遇到三个匈奴人,就和他们打了起来。这三个人转身射箭,射伤了宦官,并把他带去的骑兵几乎都射死。那宦官急忙逃回李广那里。

李广说: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就带领100多名骑兵,飞也似地去追赶那三个匈奴人。走了几十里,追上那三个徒步而行的匈奴人。

李广命令部下左右散开,从两边包抄过去。李广拉开弓,只两箭就射死二人,剩下的一个被活捉了。一审问,果然是匈奴的射雕人。李广喝令把俘虏绑在马上,正准备回营,远远望见几千个匈奴骑兵飞奔过来,那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但是,那匈奴将领见了李广他们百来人,以为是汉人的诱敌疑兵,恐怕中了埋伏,立刻上山列下了阵势。

且说李广的骑兵见了对方,也大吃一惊,都想掉转马头往回撤退。李广阻止道:匈奴人不敢攻击,反而防御,这说明他们不知我们的虚实。现在我们离开大军有好几十里路,如果慌张逃跑,他们追上来一顿乱箭,我们马上就会被杀光。如果我们留下来不走,敌人一定会认为我们在施诱乓之计,那就绝对不敢来攻击我们。李广接着命令部下向前进发。直到离开匈奴阵地约二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李广又命令说:大家都下马,把马鞍也卸下来!

有个骑兵问:敌人是我们的数十倍,又离我们这么近,一个冲锋便到我们眼前,这太危险了。

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会退走,谁想我们偏偏都卸下马鞍,他们就更相信我们确是诱敌的骑兵了。

部下都提心吊胆地卸下马鞍。躺在地上休息。匈奴果然不敢攻击他们。这时,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领,出阵来检查他的部下。李广飞身上马,率领十几个骑兵,向那个匈奴将领冲去。李广一箭射死了他,又重回队伍,卸下马鞍休息。一会儿,天色渐渐暗了下去,匈奴人心里十分疑惑,始终不敢发起攻击。到了半夜,匈奴人生怕汉军会发动偷袭,就悄悄撤走了。

第二天天刚亮,李广见敌军已不见影踪,才率队返回军营。

空城计的故事【篇2】

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的故事【篇3】

空城计的故事简介50字

司马懿率领大军杀至西城,此时城中只有文官,没有武将。这时只见城门大开,孔明端坐城楼抚琴,数名百姓扫地。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只好退兵了。

诸葛亮带着蜀军攻打魏军,蜀军失守街亭,司马懿统帅的魏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司马懿疑有埋伏,遂退兵。

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chǎng],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

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3

空城计的故事启示

诸葛亮之所以有勇气摆下的空城计是因为他对司马懿的了解,司马懿是个生性多疑的人,所以他大开城门让司马懿犹疑不决,有城却不敢攻。这个故事给我们启示:1.打败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2.要实事求是的进行调查研究,搞不好调查研究,就意味着决策失误。3.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虚假的表象所蒙骗。4.遇到困境,要冷静对待。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灰心丧气。5.有时统帅会起到不同的作用,一个细节,一个人也能影响大局。6.谨慎过头,代表胆怯,勇往直前、胆大心细——才是真正克敌制胜的法宝。

空城计的故事【篇4】

诸葛亮的空城计:中国智慧故事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立即传令道: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军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军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了望。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20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然冲进去,必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呢?还不快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

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我们只有2500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空城计的故事【篇5】

空城计的成语故事

[成语拼音]kōng chéng jì

[成语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典故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空城计的故事【篇6】

空城计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吧,我相信作为中国人,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诸葛亮派遣马谡去镇守街亭,结果马谡不听劝告兵败,让司马懿大军通过了街亭,最后领兵直逼城下。这时候大家都认为应该要赶快逃命,但是诸葛亮考虑到蜀国的军队的安危,只能想出计策让司马懿退兵,于是就想出了空城计。诸葛亮让老弱病残打开城门,并洒水扫地,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到城前,见到此状,认为这是诸葛亮设下的计谋,于是退兵了,这就是诸葛亮大摆空城计的故事内容了。

空城计的故事【篇7】

故事:空城计的来历

谁都知道一出空城计让诸葛亮的美名千古传颂,你可知道

诸葛亮屯兵阳平关的时候,与司马懿有过多次交手,都没有分出胜负来,蜀魏两支大军就这样对峙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十几万大军的粮食供应可就成了大问题,为保粮草万无一失,诸葛亮就派重兵把所有的粮仓给守了起来。

尽管诸葛丞相慎之又慎,仍不时有兵丁来报告有粮仓被盗。诸葛亮起初还以为是小蟊贼所为,就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后来报告多了,诸葛亮就上了心,在派人加强守卫的同时,每天夜里亲自带人去巡逻。

这天凌晨,诸葛亮带人路过桂树路粮仓时,发现粮仓后面被挖了个大洞,满满一粮仓的东西居然在有重兵把守的情况下被人运走了。诸葛亮顿时心中大怒,马上传令下去封闭四门,一定要生擒那可恶的盗粮贼。诸葛亮顾不上自己的丞相身份亲自搜查,他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敢跟他作对。

兵丁们按照命令,挨家挨户地搜查,诸葛亮跟在后面督阵。当搜到桂树茶馆时,只见那茶馆大门敞开,四个壮汉正在扫地擦板凳,搜查的士兵们向门里瞄了瞄,吆喝着这家没事,门都没关就放心地走了。诸葛亮掀开轿帘看看也没见什么异常,就吩咐手下人接着往别处搜查去了。

可忙了大半夜,偌大个县城,居然没有发现盗贼的影子,更别说找到那被盗走的粮食了。诸葛亮非常纳闷:难道盗贼长了翅膀不成?于是他决定微服私访。

到了晚上,诸葛亮没带护卫士兵,只带了一个小书童,一手摇着鹅毛扇,安步当车,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那丢失粮食的桂树路。桂树路上,有卖东西的,唱小曲的,非常热闹。那书童看丞相也有些累了,就招呼他坐在了桂树茶馆的凳子上。主仆二人要了一壶茶,慢慢地品开了。

正品着茶,忽然从茶馆里面传出了一阵争吵声,只听一个人说:我最佩服当朝丞相诸葛亮了。另一个人把声调抬得老高,哼着鼻子说:哼,我看他也未必就像人们传说的那样聪明!那被盗走的粮食他怎么查不出来呢?屋子里的人就争论开了。

诸葛亮一听,心里一动,忙把书童叫到跟前耳语了一番。那小童一溜小跑进去了。没多长时间,就又跑回来,轻轻对着丞相说着什么,然后两人悄悄地离开了。

等回到阳平关府邸,诸葛亮马上下令由书童带路把那在茶馆喝酒的四个壮汉给抓了起来。诸葛亮从书案后一打量那几个壮汉,猛地把惊堂木一拍:你们可知罪?那四个人却是一副无辜的样子:丞相,我们犯了什么罪?诸葛亮当即派兵去搜查了桂树茶馆。当士兵把印有官府样章的粮袋放在他们面前时,几个人都低下了头。那书童嘲笑着他们说:就这个你们还说丞相无能呢!诸葛亮再一一审问,那四个壮汉来了个竹筒倒豆子,一点不留地都招了。

原来,他们从粮仓把粮食就近偷走后,就放在了桂树茶馆。那天诸葛亮亲自带人搜查时,他们故意把门大开着,造成茶馆内没有粮食的假象,使官兵都上了他们的当。所以四个盗贼中就有一个人开始瞧不起诸葛亮了,认为还不如他聪明呢。但是其他的几个盗贼对诸葛丞相依然佩服,四个人就这样在茶馆里争执开了,却不料被诸葛亮给听到了,起了疑心,才把他们给抓来一审,这才破了盗粮案。

后来,没多长时间,诸葛亮派魏延去讨伐司马懿。司马懿却走了偏路,躲过了魏延,直对阳平关而来。城中只剩下老弱病残,传令魏延回兵也来不及了,这时,诸葛亮灵光一闪,想起了那四个盗贼玩的空门计,就摆了一出空城计,智退了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后来,诸葛亮还把那四个盗贼给特赦了呢。

空城计的故事【篇8】

空城计的故事是真实的吗?我不大相信,因为以司马懿的头脑,不可能就这样轻松被骗,而且他的对手也主要是诸葛亮,这么好的机会怎么会放过呢?而且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我是司马懿,派出几个神箭手把诸葛亮射死不行么?或者派出一队人马进去打探一下敌情,也是可以的啊,这又不会损失什么,但是司马懿都没有做,这于理不合。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个空城计的故事是罗贯中杜撰的,为了刻画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空城计的故事【篇9】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空城计的故事【篇10】

成语故事:空城计

【拼音】kōngchngj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

【出处】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

【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用法】作宾语;指欺骗对手

【押韵词】鸿都买第、深沟高壁、乌衣子弟、引人胜地、回天无力、四海皆兄弟、轻身徇义、抅奇抉异、铺胸纳地、存而不议、

【邂逅语】诸葛亮弹琴退司马

【英文】presentingaboldfronttoconcealaweakdefenceempty-citystratagem

【成语例句】

◎奇怪的是镇里唱了空城计,不是双休日,办公室楼上楼下都空空如也。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推荐]空城计的故事》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故事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空城计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学习认识温度计 体温计的用处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学习认识温度计体温计的用处》,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本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案“学习认识温度计体温计的用处”,以后在使用到体温计的时候就知道如何使用,如何...
    2021-08-25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36计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养不同的特质。下面给广大家长推荐36个计策,帮父母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好孩子。 1.样板计:树立学习榜样。北京大...
    2021-02-15 阅读全文
  • 情绪温度计 活动目标: 1.对情绪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人的情绪会变化,会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 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气温温度计一个 2.脸谱图:兴奋、高兴、伤心。 ...
    2019-12-12 阅读全文
  • 设 计 一 双 鞋 子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设计一双鞋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炎天的鞋子— 江进 计划意图: 鞋子是幼儿在一样平常生存中比力常见的,也是我们生存中弗成贫乏的生存用品。鞋子因其多样的格局,差别的感化...
    2021-09-04 阅读全文
  • 中班说课稿:情绪温度计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学习认识温度计体温计的用处》,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本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案“学习认识温度计体温计的用处”,以后在使用到体温计的时候就知道如何使用,如何...

2021-08-25 阅读全文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养不同的特质。下面给广大家长推荐36个计策,帮父母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好孩子。 1.样板计:树立学习榜样。北京大...

2021-02-15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对情绪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人的情绪会变化,会用情绪温度计记录自己的情绪。 2.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好处。 活动准备: 1.气温温度计一个 2.脸谱图:兴奋、高兴、伤心。 ...

2019-12-12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设计一双鞋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炎天的鞋子— 江进 计划意图: 鞋子是幼儿在一样平常生存中比力常见的,也是我们生存中弗成贫乏的生存用品。鞋子因其多样的格局,差别的感化...

2021-09-04 阅读全文

一: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幼儿的心理健康以情绪愉快,适应集体生活为主要特征。”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明显...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