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7篇

发布时间:2022-10-06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1)

课后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批判地观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示和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考虑、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和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身缺陷,扬长避短,不时改进教学。下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用课后反思的几点做法。

一、公开课教案的反思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设计教学设计时,要预测同学遇到的问题,那些地方同学不容易理解,根据同学要遇到的问题,设计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身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战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新的公开课教案。

在设计新的教学设计时,要根据自身所教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那些新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可采取那些战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根据以往经验,同学对“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不够理解,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现象,在公开课教案时,为加深同学的理解,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同学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进行分铅笔试验,并引导同学观察、比较、讨论,最后让同学在操作实验中自身得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规律。

二、课堂课后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缺乏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时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和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战略,只有这样,才干更好地掌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同学为中心,培养同学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时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同学的发展需要。

在同学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和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同学克服思维障碍,当同学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和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置发生的意外,使同学和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梯形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同学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同学都笑他错误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我顺势引导:“是不是所有梯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同学展开讨论,分析得出:假如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和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同学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同学表示、教学的胜利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胜利和缺乏之处,研究发生缺乏的原因,考虑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课后总结反思,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反思教学胜利之处

每一节课螳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照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和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发生的灵感,与同学发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2. 反思教学失败之处

再完美的公开课教案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失败教训,如对教材理解出现的偏差,对教学重点、难点处置不当,演示、实验有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某种原因,同学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等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的探究,成为今后教学吸取的教训。

3. 反思同学的反馈

同学是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同学为中心进行的,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独特见解或是同学的问题,如能力缺陷,思维障碍,以和同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业存在的问题等记录下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弥补,特别是在课堂上同学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学会如何教学和从教学中学会什么的有效途径,勤反思,也是现代教师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教学中不时反思提炼,从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就一定能拉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促使自身生长与进步,使自身成为一名反思型、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时代的教学能手。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2.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3.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连续两问应用题的结构,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准确的找出解答第二问时所需要的条件.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投影片出示(最好使用复合覆盖式投影片),有条件的可以用PowerPoint演示] [演示课件应用题]

(1)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2.导入语: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

二、新授

1.讲解例5

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出示第二问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对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对角线和相等,三阶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和为15。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2、能根据幻方的规律来判断幻方,并能将不完整的幻填写完整。

3、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认识幻方,发现幻方的规律和特征。

2、 运用幻方的特征,判断一个九宫 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数。

【学具准备】多 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听故事“夏禹与龟”

2、认识洛书和九宫格

3、出示课题:幻方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听故事激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进而认识洛书和九宫格并引出课题。

二、探究学 习,合作研讨

(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

出示1个幻方:

1、观察数字特点:1、2、3、4、5、6、7、8、9不重复

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

3、归纳: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

4、初步判断幻方

5、评价:理解星(我会判断幻方)

(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

1、观察幻方,发现规律(出示4个幻方)

(1)同桌讨论

(2)交流反馈

2、评价: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

【设计意图】 在整个探究环节分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两个部分。在初步探究中 ,通过教师引导,运用观察法和计算的方法使学生发现幻方的数字特点和行,列对角线和的特点。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大胆的将问题交给学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

三、尝试迁移,练习巩固

1、根据幻方的特征做填数练习

(1)师生互动(完成第一个幻方)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个幻方)

(3)独立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4)交流反馈

(5)评价:应用星(我会运用幻方的小秘密补全幻方)

2、根据幻方的特征做选择练习(用手势表示它的序号)

【设计意图】在内化新知的阶段,教师创设了填数练习和选择练习,练习题由浅入深,从师生互动到小组合作进而到独立完成,逐步学会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课堂总结

1、出示:0、1、2、3、4、5、6、7、8

提问:中心数是几?和是几?你会把这些数填入九宫格吗?

2、欣赏幻方

3、全课总结,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 全课总 结的环节,教师以一道拓展题结尾 ,把问题留给学生,最后欣赏幻方,感知数学知识的博大与奥秘。

【板书设计】:

幻方

1 2 3 4 5 6 7 8 9 不重复

每行、每列、对角线三数之和为15

中心数是5,两头凑十

四个角是双数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4)

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 )基础训练

【口算】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 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 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 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 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小结】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1、 课本P 5做一做1、图书馆里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馆里有故事书多少本?

【提高练习】

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 练习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

【拓展练习】

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1)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2、

(四)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39+46-18= 49÷7×4= 73-45+27= 18×4÷9=

2、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5)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1厘米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厘米3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分米3,最后认识1米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一个骰子、一粒花生、三根米尺、量杯、纸杯、酒瓶、饮料瓶

学生准备 若干个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收集的几种瓶子、针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体积单位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师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将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上。

师: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

(生汇报)

2.引入新课。

师:物体有大有小,如果要测量它们的体积,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引出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明确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操作感知,获取新知

1.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厘米3。

①出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棱长,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厘米3。

②得出结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③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1厘米3的大小。

做一做: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

看一看:小组内拼一拼2厘米3、4厘米3,感受一下有多大。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反馈:一个骰子、一粒花生等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2)认识1分米3。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厘米3,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分米3呢?

①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分米3。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1分米3的正方体盒子,摸一摸,感受一下1分米3的大小。

③举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分米3?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6)

设计说明

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移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动了一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1元=1分 1.00元=1元

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6.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模板(篇7)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比例的知识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比和比例(二)]

⊙回顾与整理

1.构建比例知识网。

通过课前的复习,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知识网络)

预设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且能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与比例的区别以及正、反比例的区别。

……

2.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明确:

①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项,都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看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外项之积。

3.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义和关系式是什么?

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关系式:x×y=k(一定)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模板


以下内容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特地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教师要跟进作业的质量和课后的跟踪指导,在学生们上课之前,教师会早早准备好上课的工具---教案。写好教案有利于教师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你能喜欢!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1】

按:本册书属于适应新大纲要求的过渡教材,这一册书里习作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写梗概的写实作文和一个以声音创设情景为素材的想象作文。第五单元的读写例话是教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训练五中又要求写梗概,可见主要内容和梗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而梗概和高年级的缩写又存在异同。为了打好基础,我们用有限的智慧设计了这份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把握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2、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将梗概写出来。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查找关于读书笔记的有关知识;

找各种带有梗概的图书、小说、报纸、碟盒、画册等;

准备自己喜欢阅读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写读书笔记吗?课前你了解的常见的读书笔记有哪几种形式?(汇报关于读书笔记的有关知识。)

(二)学习梗概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笔记形式(板书梗概)。(齐读课题)

师:想了解梗概吗?请翻到语文书P107。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后谈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梗概

简略的主要内容

2、师:通过读书,大家知道了梗概就是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简略的主要内容。据我了解,同学们平时非常喜欢读书看报,那么,你知道常见的梗概一般出现在一本书的什么地方?

师:请孩子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报刊、书籍、杂志。仔细看看,看谁最先找到梗概。(学生查找)找到的给同桌介绍介绍。

3、师:找到梗概了吗?找到梗概的孩子介绍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说说你带来的是什么书或什么文章的梗概?请从书名、类型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介绍。

师:还有哪些同学找到梗概了,请把你找到的梗概和同桌交流交流。

4、师: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梗概,那么该怎样写梗概?让我们翻到语文书P108第二自然段,一起读一读这一范例,以此了解写梗概的基本要求。(学生朗读)

5、师:请孩子们结合范例和本单元的读写例话想一想写梗概有哪些基本步骤。想好后,请把你归纳的步骤和同桌说一说。

A、抽生说,师板书。

通读全文抓住内容连贯意思

B、齐读步骤:引读第一第二第三)

C、老师按照步骤写出了范例《猎人海力布》这篇文章的梗概,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梗概)生齐读。读后结合原文和板书中写梗概的要求,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谈)

师小结:孩子们真会发现,真会动脑筋,对写梗概的要求了解这么多。是呀,写梗概时,我们就要注意这些问题。(出示写梗概的要求)

师:请大家齐读写梗概的要求。

1、中心不变。

2、顺序不变。

3、人称不变。

4、语言精练。

5、保留主干。

(三)导写梗概

师:下面就让我们按照写梗概的要求和步骤一起概括《阅读.理解》上《我的墨渍狗》这篇文章的梗概吧。

第一步:这篇文章按照老师的要求孩子们在课外读了。

第二步:默读每一自然段,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请同学们注意,先找出每段的重点词句,说的时候尽量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概括,要抓主要内容,去掉次要内容。

第一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什么?(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三步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写梗概的要求(出示要求)写《我的墨渍狗》这篇文章的梗概,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A、学生独立写梗概,老师巡视指导。

B、学生展示并自读梗概,全班按照板书要求进行评价。

选一个又连贯又简略的梗概齐读。

总结: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四)自写梗概(作业布置)

师:刚才,同学们按写梗概的步骤,进行了练习,初步了解了写一篇文章梗概的基本方法。今天的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按照写梗概的步骤找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练习写梗概,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内容简略、语句连贯的好梗概。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2】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教学内容:Let’s LearnLet’s Play

2、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

a、能听、说、认读四个水果单词,在实际情境中、能恰当地使用名型It tastes good.

b、能听懂Let’s Play部分的内容,并做出反应。

B、重难点:本节课我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重点教学四个水果单词Watermelon.Peach.orange.难点是Pear.watermelon的发音及句型“It tastes good”的表达。

C、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团结友爱,具有团队精神的良好品德。

D、教材分析

本课为该教材Unit4的第一课时,由于A部分Let’s talk涉及了是否喜欢某种水果的表达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表达自已的喜好,我把Let’s Learan(水果词汇教学)放在第一课时。

二、教法、学法分析

创设情景、激发、保持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将实物、图片,(AI表演等直观手段和语言描述相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同时开展听、说、读、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游戏、竞赛活动为主线贯穿整节课的教学,不断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时时产生好奇,不知不觉地学习。

三、课前准备

CAI、师生共同准备单词卡片,水果头饰玩具水果,实物水果,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Step1:Warm-up

1、sing a song:“Colour song”

2、Ask and answer

T:the rainbow has many colours,Look!

What colour is the rainbow?

S1:Red.

S2:yellow.

T:Yes. you are right. The rainbow is yellow. Pink.green.purple.orange.blue and red.Do you Like red apple?(引出水果)(设计意图:开课时用CAI播放一曲学生喜闻乐见的《蓝猪三千问》里的“Colour Song”师生一起吟唱,营造快东,轻松的英语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预设巧妙的复习了颜色类单词。为新课的导入作了极好的.辅垫,环节过渡的比较自然。

Step 2resetation

1、教学单词、操练名型。

①运用CAI引出课题“Do you Like pears?”一幅由五颜六色的水果拼成的卡通画。

引出“apple”,并示范读出来,引导学生用各种语调读,apple apple I like red apple.同时师生共同举起所学的单词卡片。

②实物教学“Watermelon”

一盘切开的光鲜的盘装西瓜呈现于学生

T:What’s this?

SS:It’s“西瓜”

让学生尝一块“Watermelon”

T:Is it good?

S:Yes

老师也尝一块引出

T:Hmm.It tastes good.

(设计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在真实氛围中学习句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操练名型)

③实物教学“Peach”

把“Peach”放在包里,让部分学生于“模”的方式导出“Peach”猜一猜

T:Can you guess?

SS:It’s……

④实物教学。CAI辅助。

用布盖住orange、pear让学生闻香辨水果。

(设计意图:水果单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机械的操练教读,一定会枯燥乏味,费时低效。采用CAI卡片,实物水果创设真实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轻松的学单词,即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意义的语言情境中感知,理解和运用。真正地把单词教学情境化,生活化。

2、Let’s do(游戏的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

Watermelon Watermelon

Touch your head

Peach Peach

Make friends

Apple Apple

Stamp your foot

Orange Orange

Snap your fingers

Pear Pear

Clap you hands

播放CAI学生明白指令后,让全班跟着老师边读边做,又分小组、行、个人来读和做、确定大部分学生掌握后,每组自愿上来几个同学,头戴水果头饰,引领全班同学边读边做动作,时不时老师在他们身后出示水果卡片或实物,让讲台下的同学做相应动作,台上的则大声用英语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就是让全班动起来,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并强化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鼓励他们大胆的充分的表现自我,让各层次的同学高高兴兴的“说”出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做中学、玩中学。

3、复习

T:I am thirsty now. I want to eat some fruit. Let’s eat together.

用CAI展示几组水果拼盘,指着水果切片。

T:What’s this? S:It’s……

T:What colour is it? S:It’s……

(设计意图:精美的拼盘,根据年龄特点。不时让学生觉得新奇,好玩。变化一下教学手段,再次操练水果单词和复习colour。检验“认读”的效果,为下个环节做好辅垫。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4、引出Let’s play.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Watermelon来示范“draw”让学生明白“draw”并跟读。然后再涂色,并说:Colort it green and black.

②听录音,做活动手册colour it.

T:What am I doing now? (边画边问)

S:画画

T:Yes. I am drawing. (教学draw)

And I am colouring it green and black.

Do you understand “Colour”.(边上色边问)

S:涂颜色、上色……

T:Yes.colour.(教学colour)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老师边做边说去猜一猜,学生们为识破老师的“秘密”而兴奋不已,从而活跃课堂气氛“画”和“上色”为后面活动手册做好辅垫,活动手册则从“听”方面检验教学效果

5、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Do it quickly!

用单词卡和图片练习所学水果类单词,学生边读老师把卡片,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墙壁上之后,将全班分三、四组,每次按顺序每队出一名选手,老师给学生下指令“Run to the pear”各队选手要快速跑到pear的图片或卡片处,取下图片或卡片并大声读出,哪组学生得到卡片就为他们队赢得一分。

(设计意图:语言学习的最终目地是为了运用。创设情景,让学生们于竞赛的形式去摘水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容易活起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是裁判,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体验集体容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6、Homework(作业)

1、W hat’s your father’s/mother’s favorite fruit?

(设计意图:将英语学习由课堂廷伸到课外乃至日常生活中,体现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又体现了新课程中的英语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设计范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word中插入简单的表格。

2、掌握对表格的一些设置,能在文章中将数据改为表格。

教学重点:

表格的插入和修改。

教学难点:

在表格中直接画直线和擦除直线。

教学准备:

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室、范文[吸烟有害健康]。

教学过程:

一、介绍表格的基本知识。

在一篇文章中,如果使用了大量的数据,一定会使人厌烦,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把文章的数据改为用表格来表示,这样,既清晰明了,又简单易懂。

1、插入表格。

在word中,插入表格有两种常用的方法:

(1)、点住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拖出一张表格。(行数和列数会在拖动框下显示出来)

(2)、在[表格]菜单下选择[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后单击[确定]按钮。

2、修改表格。

(1)、改变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将鼠标指针移到表格线上,指针会变成双向箭头。拖放鼠标,可以修改单元格的高度和宽度。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要修改整行和整列的大小,可以直接去拖拽表格边线就可以了;如果改变的是某个单元格的大小,就必须先选定这个单元格,再去拖拽这个单元格的边线。

(2)、插入行、列:插入行时,只要将光标移到要插入的位置就行了,插入列时,要选定一列。

观察一下,当你由插入行操作变成插入列操作时,[表格]菜单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简单介绍[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我们可以利用表格工具栏来画、修改表格,还能对表格内的文本进行调整。工具栏上还有设置表格边框颜色和底纹颜色的按钮。

4、画不规则的表格。

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按[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上的[绘制表格]按钮,这时,鼠标指针变成一支笔,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画表格了,画错了或是有些表格线你不想要了,也可以用擦除工具来擦除。

5、拆分、合并单元格。

您可将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两个或多个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例如,您可将若干横向的单元格合并成横跨若干列的表格标题。

(1)、单击“表格和边框”按钮以显示“表格和边框”工具栏。

(2)、单击“擦除”按钮,单击并在要删除的单元格上拖动。

合并多个单元格的快捷方法是,选定单元格后单击“合并单元格”按钮。

二、制作表格,修改文章。

1、将光标移到文本后面,单击[插入表格]按钮,拖出一张3×4规格的表格。(3×4即行高×列宽)

2、在单元格里输入数据。

3、删去原来文章里的文字数据。

4、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使它看起来更美观。

5、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单击居中和垂直居中按钮,使单元格中的文字居中。

四、练一练。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完成一张自己班的课程表。

五、总结。

Word中的表格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除了今天我们介绍的功能外,表格还可以发挥许多特殊的作用,如国际象棋棋盘、中国象棋棋盘等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设计范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

3、学会充填效果的设置,知道文本框的作用,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

教学难点:

充填效果的设置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室、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教师展示[吸烟有害健康]范文)在这篇文章中,如果插入一个禁烟的标志,文章一定会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说服力。虽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了画图,但是你知道吗,在word中也能画图,而且它的画图能力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画图,它提供了大量的自选图形。

二、显示[绘图]工具栏

如果你的word还没有显示[绘图]工具栏,就单击[试图],选择[工具栏],单击[绘图],使[绘图]前面打√。

教师简要介绍[绘图]工具栏。

三、插入自选图形。

(1)、画一支香烟。

单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基本形状]中的圆柱形,在文档区单击并拖动鼠标,一个圆形柱就出来了。

(2)、将鼠标指针移到黄色的控制点上,点住拖住,改变圆柱底面的形状。

(3)、单击旋转按钮,圆柱的周围出现四个绿色的控制点。点住控制点拖动,将圆柱旋转到需要的角度。再次单击旋转按钮,取消旋转方式。

(4)、单击复制按钮,再次单击粘贴按钮,复制一个圆柱。

(5)、将复制出的圆柱缩短,做成香烟过滤嘴。单击“填充色”按钮右边的下拉式按钮,为过滤嘴选择土黄色,并将它移到另一个圆柱的头上。

四、画禁止符。

(1)、单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基本形状]中的禁止符。在文档区画一个禁止符,并将禁止符移到香烟上。

(2)、单击填充色右边的下拉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填充效果]。在颜色栏中选择[单色],并将颜色改为红色,再选择一种底纹式样,单击[确定]按钮。

(3)学生练习设置填充效果中的其它设置。

五、加文字。

为了使文字的位置调整起来更方便,我们用文本框来加文字。

(1)、单击文本框按钮,然后在禁烟标志的下方拖出一个文本框,输入禁止吸烟。设置好文字的字体和大小,移动文本框到合适的位置。

(2)、在文本框的边线上单击以选中文本框,单击线条颜色按钮右边的下拉式按钮,选择[无线条色]。

六、学生练习。

动动脑筋,你还能用自选图形画出什么图形来?(两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试着画画书本第19页的两幅画(一人一幅)

七、总结

我们今天的内容是画一幅禁止吸烟的标志,想一想,把这个标志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最生动、有说服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设计范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鼠标,知道鼠标由左、右键及滚轮组成。

2.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拖曳、双击四种操作方法,并能将这些操作灵活运用于计算机操作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紧张刺激的游戏,熟练掌握鼠标的各种操作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未来小鼠标,激发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种鼠标操作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鼠标的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的操作。

教学难点

鼠标的双击、拖曳操作。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情境导入、任务驱动、演示、讲解、启发等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它也是电脑家庭的成员,上一节课时我们还跟他见过面呢!大家看看它是谁?(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

2.哦,原来老师带来的新朋友是鼠标啊,小朋友现在可以摸摸你们电脑桌上的鼠标,和这个小朋友亲热亲热。

3.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新朋友,急切地想了解他,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现在就可以请教精灵鼠,谁来提问?(引导学生提问:鼠标是由几部分组成的?鼠标的操作姿势是怎样的?鼠标有什么作用?等等)

4.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小鼠标交朋友,一起去认识它、了解它、使用它,我们来把课题读一读。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一)鼠标简介

演示课件

1、观察鼠标的正面看分类:通常的鼠标有两个键(如图一),也有三个键的(如图二),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中间带有滚轮的(如图三)。

观察你的鼠标,它属于哪一种呢?

通常我们把这两个键称为什么?

演示课件

观察鼠标的背面看分类: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光电鼠标器和机械鼠标器。

请同学们观察你的鼠标又属于哪一种呢?

(二)学习掌握鼠标的姿势

1.下面请小朋友听听鼠标的自我介绍吧。(课件出示精灵鼠自我介绍2)

2.听了精灵鼠的介绍后,你们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名回答:我发现鼠标的左、右键之间还有一个滚轮)

3.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滚轮是在看网页及各类文档的时候派用场的。

4.其实老师早就知道我们班级很多小朋友家里都有电脑,有些小朋友说不定早就在家里跟精灵鼠交上朋友了,谁愿意做小老师,向大家示范一下掌握鼠标的姿势?(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你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请你拿起你的鼠标吧,不会的小朋友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认真看看书上第5页握鼠标姿势这段话。(学生自学拿鼠标)

6.小朋友,一起拿起鼠标,让老师欣赏一下你们的姿势吧。(师一边看,一边纠正姿势。)

(三)学习鼠标的操作方法

1.过渡:小朋友们,你们的姿势都很正确,老师真高兴!现在请大家抬起头来看屏幕。小朋友,你知道吗?鼠标在电脑桌面上的样子是一个小箭头,叫鼠标指针。移动鼠标,小箭头就会跟着动,鼠标就是控制这个小箭头的工具。鼠标的操作方法可多了,下面老师请学习小组讨论:你知道哪些操作鼠标的方法,小朋友们可想想平时在家里是怎么操作鼠标,也可以看看书上第5页介绍的鼠标操作方法。(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2.指名简单交流鼠标操作的方法:移动、单击、右击、双击、拖曳

3.小朋友们,刚才的学习和讨论只是让我们对鼠标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想了解更多关于鼠标的知识吗?现在精灵鼠决定邀请我们到精灵鼠城堡去玩寻宝探秘的游戏了,这些游戏里有很多鼠标的知识,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吧。

4.学生动手练习纸牌游戏。

三、上机操作

学生用所学知识,打开纸牌游戏进行鼠标操作练习。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游戏中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在讨论中了解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鼠标知识,最让老师高兴的是大家还勇于创新,发明了很多未来的小鼠标,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4】

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装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创造的能力。

翻阅此教材,总体感觉此教材有如下特点:

1、强调语言运用

本教材吸收了交际教学思想,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选用等方面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全部动作反应法"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

2、注重能力培养

本教材在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上都贯穿"学会学习"的主题。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

3、突出兴趣出发

本教材从内容、形式、方法、插图及装帧设计等方面都以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装生活与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需求。

4、重视双向交流

本教材重视双向交流,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渗透,在教学内容中选编了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5、本教材十分重视在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兼容闭并蓄,精选学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兴趣的,最易学会的,最有普及价值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知识内容融入语言材料之中。

本教材采用了"教案式"的编排体系。每册书共和8个单元,其中2个复习单元。每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0页。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受了一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基础的英语会话。故本学期将进一步培养其英语学习的兴趣与运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在词汇教学和会话教学的基础上,扎实进行字母的四会教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且能听、说、读写36个单词。

3、能听、做、演18个游戏。

4、能听、做7个"TPR"活动。

5、以学会2个制作。

6、能唱8首歌曲。

7、能听、说、唱8首歌谣。

8、以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9、能听懂6个幽默故事。

10、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教学方法

1、会话教学

本册会话教学部分均设计在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之中,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三年级学生的特征就是爱玩,了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最恰当的`。尽量做到: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让学生装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

2、词汇教学

本册书中的单词都是围绕话题集中归类出现的。巧用实物和卡片,在兴奋刺激的游戏中让学生学会单词。将单词的教学融于会话教学之中。充分发挥"TPR"的优势,动作与节奏相结合。

3、字母教学

字母是本册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26个字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好26个字母对学生装以后的发音、拼读和记忆是单词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册书中前三个单元每单元出现6至10个字母,每个字母都配有三个以上该字母为首字母的例词,供学生在听说例词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在教学时采用填字母、画图和找字母等方法进行趣味操练。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5】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训练的实质还是怎样把语文课上成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课。依据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结合《黄继光》这篇课文的特点及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对这篇课文知识内容和思想内容现有的认识水平,其教学结构和方法可做如下设计。

一、通过具体地区别战争、战役、战斗三个词的意思,了解这篇课文所讲的事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及什么情况下。

二、按课后第一思考题中4个小题的提示自读课文,训练分段。

第一步:在教师辅导下完成第1个小题,知道这个小题的内容应包括第1自然段。第2、3、4个小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步:再读课文,逐个问题理解是讲什么内容的,同时理解相关的词语。

第三步:用任务困难克服完成来概括各部分内容,理清叙述顺序,明确课文是按照这次战斗经过的顺序记叙的。

第四步:由学生独立分段,并讲出分段的思路,懂得是受课后思考题的启发,进而小结,给这篇课文分段的方法:是按照课后思考题的提示来分段的。

第五步:教师指出,四年级的许多课文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帮助自己顺利地分段。

(这五步,使学生通过有目的的两次读课文,对课文讲的什么内容初步理解,并理清顺序,自己悟出分段的方法,掌握规律。这是一个分段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段的一种方法。)

三、回答课后思考题,学习给课文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懂得给写人物为主的文章概括段意,要围绕中心人物的活动,要扣住题目。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理解相关的词语。

如第一段,要把第五个夜晚,上级下达了黎明之前夺下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的命令改为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受了的任务。第三段包括4、5、6自然段,概括段意时,要把3个自然段的内容都包括进去,少一点都不完整。

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留出练习说话的时间,要教给学生说;二是在归纳完各段段意后,让学生自己悟出这课段意的特点扣住题目,围绕黄继光的活动。

学生在练习归纳段意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写人这一类课文归纳段意的方法,同时练习了说话。

四、根据课前的调查,顺着学生的思路和现有的认识水平,提出黄继光怎样不怕牺牲这个主要问题,理解重点段第3段。

先引读第4自然段,使学生懂得由于战斗环境的变化,黄继光由匍匐爬去挪动,说明黄继光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完成任务的困难越来越大。

再联系第1、2段的内容,理解黄继光为什么要更加顽强地向火力点靠近,而不停止前进?

接着启发学生身临战斗的前沿阵地,如果看到身负重伤的黄继光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反复体会和朗读第5自然段。

重点理解黄继光最后的壮举。结合插图,教师演示张开双臂,体会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一句的意思。想想他为什么要张开双臂身负重伤,必须用尽全力扑得远一些;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没有一件武器,规定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必须扫清战友冲上高地的障碍;这个时候,他为什么明知要牺牲自己,还偏要这样做他感到望着他,就是说他心里想着向指导员做的保证,他想着被压在半山坡的战友,他想着祖国人民的重任,他想着朝鲜人民的期望。

最后教师指出不怕牺牲是表现出来的行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才是英雄的本质,是说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壮举。

(让学生由一个一个描写黄继光行为的词语中看到黄继光的伟大形象,由黄继光的心理活动中去体会黄继光伟大的革命精神,懂得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含义。)

五、教师小结,联系生活实际,扩展和引伸对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理解。

六、一个学生朗读第3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使黄继光堵枪口的英雄形象更清晰地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

这个设计的意图就是想解决以下3个问题:

1.怎样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2.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方法,体现由浅入深,由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过程。

3.怎样突出中年级段的训练,课堂上要展现学生学习、思维的过程,看到由不会到会的效果。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课文内容,感受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趣,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描写了在晴天里看到的海上日出和在有云天气里看到的海上日出。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巴金的一篇写景散文《海上日出》,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朗读课文,畅谈感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这篇文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发言:我觉得课文写的非常美;我觉得巴金的文章语言很生动;这篇文章用了很多的动词,把太阳怎么升起来写得栩栩如生,像亲眼看到一样……。)

3、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三、精读课文,感受壮观

1、对于一篇课文来说,我们不仅需要尽情朗读,同时也需要用心思考。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2-5)

3、作者观察到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景色?

4、天气晴朗时的日出和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把你有感受的词句画下来。

5、汇报学习的情况,要求尽量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说。

(一)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①太阳快升起来的情景,“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转眼间”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速度很快,“慢慢地”“加强”写出了太阳升起时的变化。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特别可爱。引导读出太阳的可爱。(学生读句子。评议。)

③重点理解: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与“太阳慢慢向上升”进行比较,体会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负着重荷”“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冲破了”“跳出了”这些词语很形象,把太阳拟人化了,写出了太阳的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

怎样读好太阳升起来的这段话呢?试着读一读。(同桌互相读)指导读。

④“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句话写太阳升起来了,同时也写出了作者的欣喜。

四、总结

五、拓展、作业

1、观察日出或日落,把观察到的景象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难点: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习四五自然段。(有云的情况下的日出)

听老师读课文,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描述)“透过云缝直射”“镶”“透出重围”“染成”体会太阳的顽强、光亮的美和作者用词的准确。

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这一段呢?每一位同学都小声朗读一遍,找同学谈朗读的感受。

(这一段应该以振奋、轻松的语调朗读。)

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7、师读巴金的一句话: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读出他的什么感情呢?朗读、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齐读。

三、总结全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好像都没有去特意地注意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刹那间的景象,而巴金为什么能将日出的过程写得这样精彩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一些原因吗?(开头的“常常”“我知道”“目不转睛”“果然”等词可以看出巴金坚持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正如他说的那样,巴金是在用他的感情在写作。

我们也要多观察生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同时我们都应该学习文中所赞叹的太阳这种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用这种精神去对待我们学习中、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四、作业

背诵课文。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7】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珍珠鸟》教案设计

《珍珠鸟》教案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4、课文拓展延伸,完成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学难点是拓展延伸,续写一个作者放飞珍珠鸟的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学生自读、齐读。

2、学写生字

师范写卷、案、赖

学生描红、临帖,反馈。

二.学生自读课文,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问题:真好,好在什么地方?

三、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漂亮、可爱。并板书:漂亮,可爱。

四、学生快速找出体现小珍珠鸟漂亮的语句?学生回答,教师大屏幕出示第三段,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分析该段:一是抓特征,二是讲解比喻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悟

1、什么是信赖?文中写了谁信赖谁?课文当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珍珠鸟信赖作者的?读一读相关语句。

引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信赖关系怎样逐步建立起来的,出示第四段,生交流

教师指导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五段,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升华,说一说你心中的信赖是什么?

三.作业

课文结束了,但故事依然在继续,小鸟慢慢长大了,越来越向往外面自由的世界,作者也深知狭小的房间不是小鸟永久的家,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作者要放飞小珍珠鸟。朝夕相处的伙伴就要分离了,真是难舍难分,那场面非常的感人,下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个场面再现出来吧。

板书设计:

21珍珠鸟

喜爱

信赖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8】

设计背景:

1、阅读教学的症结在哪里?对终结真理的迷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排除异己、回避困难、绕过矛盾,处心积虑地奔向主题那个教师自认为的终结真理。对终结真理如此迷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类思维惰性的表现。面对一个陌生而开放的文本,如果已经有了一个现成的答案,那就只要面向它亦步亦趋地求证并记住它,从而省.去了许多自行求索的努力。第二是因为语言本身天然地具有形而上的倾向,这种倾向带给了文本,从而使我们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终极意义。

这种一元化的直指中心的阅读教学显然与语文教学的基本性质是相违背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大多是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而选入的作品,它们没有绝对的是非判断,只是提供一种价值取向或暗示一种人文培养目标。解构与开放的阅读教学就是要把意义从形而上的专制,从各种中心主义的独断中解放出来,使意义自由,并恢复其自由游戏的本质否定性。

2、《三顾茅庐》,讲述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老师们教学也就按教参提供的以上解读,进行教学的。而从没注意过作为陪衬的张飞和关羽。尤其是张飞,在此文中笔墨也占得不少,可是大家除了注意到他是衬托刘备外,就丝毫不愿再深入思考和解读文本内在的其他含义了。

价值的一元性深深地植根与我们广大语文老师身上,多元性思维还远远没有渗透到我们的血脉中。更没有人思考过有没有四顾茅庐的可能性,并借此来进一步全方位把握原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创造性编写故事。这样怎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新时代接班人呢?只会培养出一批人云亦云的庸才。挖掘文本更多内涵,体现文本价值的立体作用,又不游离文本的价值取向,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创造性的解读文本,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本教案就是充分利用文本的特点,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看《三国演义》,全面学习从整体把握人物性格。设计本教案对怎样读好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长篇小说中摘录的文章,或许可以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的对比衬托法,读懂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张飞等人物形象,刘备的诚心诚意,能根据文本内涵大胆想象,续写四顾茅庐的故事。

3、情感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并善于欣赏张飞、关羽等配角的优秀品质,多角度地了解人的性格。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过程:

一、猜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读: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明白:刘备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那么下面我们把描述他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词句来读一读。

2、问:同学们,昨天老师说要问你们一个你们猜不到的问题,现在你们有没有猜出来呢?(有没有兴趣猜呢?猜到可有重奖啊!)

学生猜师揭迷。(答案:《三顾茅庐》一文不写张飞行不行?)

【猜问题开始,保持神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鼓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一探张飞言行,再悟刘备其人

师问:《三顾茅庐》一文不写张飞行不行?

1)找出描写张飞言行的句子。

语言:

①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二顾茅庐)

②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二顾茅庐)

③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三顾茅庐)

④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三顾茅庐)

⑤张飞满口答应。(三顾茅庐)

⑥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么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三顾茅庐)

行为:

①刘备、关羽、张飞失望地回去了。(一顾茅庐)

②刘备上马出门,关羽、张飞也只好骑马相随。(二顾茅庐)

③张飞只得跟着走。(二顾茅庐)

④三人只得泱泱而回。

⑤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三顾茅庐)

⑥关羽张飞在门外站了很长时间不见动静,便走进门来。(三顾茅庐)

⑦关羽一再相劝,张飞才没放火。(三顾茅庐)

2)读没有张飞言行的话,品悟个中奥妙

(课件展示:没有张飞言行的话的文章:在公元2xx年冬天,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3)讨论:到底可不可以不写张飞的言行?理由是什么?

4)小结: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衬托写法更深刻地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此时起到绿叶作用了。

5)指导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生自由、反复朗读描写张飞、刘备的对话)

【随机朗读指导】

师:停一停,我们来读一读刘备的言行举止,读出自己对刘备的认识。

生: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较为平淡且不流利)

师:请刘备再说一遍,相信你比第一次读得好。

生: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流利但仍显平淡)

师:(见机接着说)刘备温柔地说道。(并无讽刺之意,因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自笑,从似乎认识到自己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师:诸葛亮是何等人?

生:特别聪明的人;

生:是神机妙算的谋士;

生:是品德高尚的军师;

生:当今大贤;

生:是一位忠臣。

师:面对这样的人,你心情如何?请大家再读读。

(学生极其投入地朗读起来,刚才站起朗读的学生还想读,并读出自己对诸葛亮的仰慕,对张飞的责怪。)

师:是啊!你果真是刘备,因为你像刘备一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以自己的诚心读出了刘备的诚意。

三、二探张飞言行,还原张飞本性

师问:张飞的言行描写是为了衬托刘备的诚心诚意,他是绿叶,是垫背的,那么他是不是就仅仅是个莽汉呢?在他身上有没有闪光的地方呢?

【语言本身天然地具有形而上的倾向,这种倾向带给了文本,从而使我们去寻找固定的结构或终极意义。这个设问,力图避免一元中心论的定式,仿佛本文中只有刘备是值得学习的,值得称赞的,而其他人物都是可以忽略不看,可以不学的不研究的,从而误认为刘备是英雄而张飞不是。事实上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也是一位英雄,他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无非在此文中他显示不出英雄的一面而已,这就需要我们从大语文的角度去解读全文,不能孤零零地就文解文。】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9】

教学内容:学习《使至塞上》、《宿建德江》、《暮江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3、认识课后三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借写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1课时。

教学流程;

本课阅读要以感情朗读和欣赏为主。

一、学习《使至塞上》

1、生自读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读,注意纠正读音。

3、师介绍作者及背景。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五言律诗。公元736年,吐蕃发兵进攻唐属小国小勃律(在克什尔北)。公元737年,唐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在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这首诗作于王维赴边塞的途中。全诗共8句,这里只节选了4句。

4、生再读古诗。

5、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同桌互说诗意,在小组内互说诗意。

6、学生再反复读古诗,在读中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二、总结学习方法:先读通读顺古诗,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再反复读古诗,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三、仿照上首古诗的方法,学习《宿建德江》、《暮江吟》。

四、学习古诗要抓住重点诗句加以引导,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五、指导背诵三首古诗。

六、认识“至、旷、瑟”三个字。

可以先在诗文中认识,然后单独拿出来,读音组词。

七、迁移练习:

在三首诗中任选一首讲一讲诗中描写的情景。

八、拓展练习:

找一些描写日月的古诗来读一读。

关于小学四年级教案设计【篇10】

一、教材分析:学习7-12月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基本能够听懂,会说,会读词汇: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2)学会用“There are…birthdays in …”以及“There is one birthday in …”的语言结构。

3)复习词汇:flowers, festival, birds, snow, rain, warm, hot, cool, cold, sunny.

2 技能目标:谈论月份以及关于各个月的情况。

3情感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通过学习月份的歌曲,培养学生的乐感和美感。

三、教学重点:词汇: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There are…birthdays in …”以及“There is one birthday in …”的语言结构。

教学难点:November的读音。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挂图、日历等。

五、Teaching steps:

Step1: Warmer

1. Greetings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s: Hello, Miss Yi.

T: How are you today? Ss: I’m fine , thanks . And how are you?

T: I’m great. Thank you so much. Look! How is the weather today?

Ss: It’s sunny today.

T: How do you feel now? Are you happy? Ss: Yes. We’re so happy.

T: Let’s sing a song , ok? Ss: OK!

T& Ss: Spring is warm, spring is warm.

Summer is hot, summer is hot.

Autumn is cool, autumn is cool.

Winter is cold, winter is cold.

2. 复习1-6月份的英文。

Step2: Presentation

1、Lead in

T: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Ss: 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the year.(引出课题)

板书:Unit 2 There are twelve months in the year.

T: Let’s pass the toy dog and say the wor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Ss: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接着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说: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 (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入新单词)

T: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the months.

2、教授—July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I will speak these names of the months. And you can show me your fingers to show. Ss: Yes.

T: May. Ss: (show five fingers) May.

T: March. Ss: (show three fingers) March.

T: July. 提示学生show seven fingers. (July)

T: Do you like July?

S1: Yes. I like July. We can go to the park in July.

3、教授—August

T: How old are you?

Ss: I’m 10 years old.

T: When is your birthday?

Ss:八月。

T: Oh , your birthday is in August. Whose birthday is also in August?

S2: My birthday is in August, too.

T: How many birthdays are there in August?

Ss: There are….

4、教授-- September

T:Boys and girls, when is Teacher’s Day? Who can tell me?

S3: 九月十日。

T: You’re so clever. September,10 th . Do you like September?

S4: Yes. I like September .

T: What can you do?

S5: We can go to school.

T: Sounds great.

5、教授—October

T:You can guess so well. Do you know which month it is? “ It’s cool and it’s in Autumn. There are 31 days in it. And there is National Day ,too.”

S6: October.

T: Yes, you are right.

6、教授—November

T: I like November. What do you like?

S7: I like June.

S8: I like March.

T: Do you like November?

Ss: Yes, we like November.

7、教授—December

T: Oh ,I’m a weather reporter now. In Beijing , it’s cold and there is snow in December . (播报天气预报)Can you hear which month it is?

Ss: 十二月。

T: December . Whose birthday is in December?

S9: My birthday is in December.

T: How many birthdays are there in December? Let’s count.

Ss: There are ….birthdays in December.

T: I heard Ms Smart are counting birthdays now.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Step3: Practice

1. Listen and do.

T: Boys and girls , please listen and do.

T:1) Whose birthday is in July? Please Stand up.

2) Whose birthday is in August? 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please!

3) Whose birthday is in September? Touch your ears, please!

4) Whose birthday is in October? Clap, please!

5) Whose birthday is in November? Point to the teacher, please !

6) Whose birthday is in December? Laugh, please!

2. Group work

完成课本活动3:先请几个学生朗读对话示例,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图中给的信息展开对话,发表自己对各个月份的看法。

e.g. S1: Do you like January?

S2: Yes, I like January .

S1: Why?

S2: There are lots of festivals.

S3: Which month do you like?

S4: I like October.

S3: Why?

S4: We can fly kites.

S5: Which month is your favourite?

S6: My favourite month is June.

S5: Why?

S6: It’s warm. I can ride a bike

Homework:1熟记1-12月份的单词

2、询问父母,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10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敬请访问。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

《花儿也会放风筝》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能有条理、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笑林广记》中的一则故事,并说说感受。

四.课时安排:

两教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

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激烈的讨论)

2.今天,老师带来一篇争论的故事(补充课题),你们想知道吗?

3.看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呢?(谁和谁争论?他们在争论什么?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给课文标自然段号,并给课文分段,说说每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③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到文中去找答案。

3.检查自学效果。

①出示:

充饥味道烤鸭评理剖开可惜浪费

笨蛋抓住关键赞许煮熟真笨原谅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

采用多种形式读,并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待到精读课文时再理解。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把刚才分的段再想一想。

③交流分段。

第一段:(15)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争论的故事》。

第二段:(611)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后感想。

3.过渡:盛老师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的有关段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第一段。

三.精读课文。

1.读课文第一段,思考:谁和谁为了什么在争论?

(板书:以打猎为生的兄弟俩大雁的吃法)齐读第二自然段。

2.他们是怎样争论的?(板书:争论不休)

相机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在读、评议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出示:

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改为陈述句。,没有什么味道。

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突出哥哥不以为然的语气)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改陈述句大雁也是行的。(突出弟弟不服气的语气)

4.引读第四、五自然段。

从对话中,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生)

当他们都很满意,想去射大雁时,可惜(生)

5.齐读盛老师的故事。

四.指导写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和形声字进行记忆。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五、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试着复述、表演生老师讲的故事,并想想其蕴涵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充饥味道烤鸭评理剖开可惜浪费

笨蛋抓住关键赞许煮熟真笨原谅

不以为然争论不休烟熏火燎

1.读读以上词语。

2.选择两三个词语说说课文的有关内容。

3.指名复述盛老师讲的故事。

4.指名表演盛老师讲的故事。

5.出示填空题:(指名口头填空,教师用红粉笔填空)

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争论不休,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是他俩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大雁早已飞走了。

6.齐读这句话。

二、精读第二段。

1.听了这样一个争论的故事,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吧!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互相讨论讨论。

2.现在谁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师生交流。

3.你们真聪明,有这么多好的想法。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中是怎么写的!我请四位同学开火车读读这四句话,要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4.学生读一句,教师出示一句。谁能告诉大家,最后这儿用上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用上两个省略号呢?(表示后面还有很多喝多感想没有写出来。)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赞许的意思。为什么盛老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6.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7.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8.小结并再次出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9.《笑林广记》对事态人情之讥讽,秒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但笑过后也能令人深思,有所感悟。

四、练习说写一个片断: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饭桌上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谈话》、《课堂上的一次争论》、《课间游戏》要求自选一题或类似题目,重点写对话,要根据人物动作神态适当使用提示语。

五、作业设计。

1.合作编课本剧,并排演,准备参加表演比赛。

2.读《笑林广记》中的故事,概括所读故事的内容,并写出蕴涵的道理。

六.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雁来

想射做任何事都要抓住时机,

争论不能浪费时间,

评理关键在于先做起来。

雁飞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3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先请学生猜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2、同桌商量

3、介绍解决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8乘30等于240,所以8乘29的积比较接近240,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扩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x6=49x5=218x4=581x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景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培养正确的挥臂姿势,突出重点----快速挥臂,提出难点----方向性。

教学内容:原地投掷纸团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观看动画短片“讨厌的马蜂”

教师提问:怎样把树上的马蜂窝打下来?

二、集中注意力练习“”猜猜看

教师提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动物?下面请你们认真听各种动物的声音,判断是什么动物?再迅速模仿动物的动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三、全身练习“击掌操”

以简单动作的简单组合为主,听音乐节奏,模仿老师的动作一起练习。

四、诱导练习“掷纸飞机”、“甩纸炮”

学生自由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动脑筋思考:“怎样才能使纸飞机飞得又高又远”、“怎样纸炮才能甩得很响”,并找出答案。

五、模仿练习“打马蜂窝”

投掷靶上的“马蜂窝”高低不等,表面带粘性,如果“石块”打中目标,即被粘住。投掷线为三条,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力量的大小,自由选择投掷目标、投掷距离进行练习。

六、观看“原地投掷轻物”教学录像。

教学口诀:两脚前后立,球儿手中拿。

看准马蜂窝,用力向前掷。

突出重点:快速挥臂。

七、纠正投掷出手角度练习“穿越花环”

提出难点:方向性----前上方

八、游戏:“谁先坐”

游戏方法:分8组进行比赛,每个同学站在座位旁,音乐开始,排队按顺时针方向绕桌子慢跑,音乐一停,每个同学迅速找就近的凳子坐好,没找到凳子的同学原地站立。

放松韵律活动:“小白船”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海、洋、样、妹、两、粗、提”。

3、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重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难点:感受雨后兄妹俩嬉戏的快乐情境,体会哥哥对妹妹的关爱之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一、导入(启发思维,唤起学生生活体验)

1、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看看谁能借助拼音把这几个词语度的又快又准!

(展示词语:雨后广场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讲讲呢?(师及时点拨,随时鼓励)

2、看了这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事呢?说听听吧!(生畅所欲言)

师:大家都曾有过玩水的快乐,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诗,说不定,诗中还有我们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呀?(板书:5雨后)

二、指导朗读

(一)攻克第一关:正确朗读。

1、听读,初步感知。

2、领读。

3、自己读(学习方法: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读听,喜欢哪节读哪节(师生互动,标准是是否准确,有无掉加字)。

(二)攻克第二关:流利朗读。

师:喜欢这首儿歌吗?说说为什么喜欢。(自由说,注意强调说完整)

把诗歌读熟了,读流利了,就会更喜欢了。

1、合作读,互相读读比比(标准是是否熟练,声音是否大)。

2、比赛读,请人代替老师和大家比赛读。

3、师生接龙读。

(三)攻克第三关:有感情朗读。

师:咱们一起读了,老师真快乐,大家快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歌里的小朋友快乐吗?(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3、自己试读。

4、组内读,读得好的别的小朋友可以给他加上动作演一演。

5、请小组表演读,好的给配上音乐。(乐曲未完,大家闭眼听,脑子里过电影别的小朋友会怎样玩水,说一说)

三、课外拓展。

布置个性化作业(任选一题):

1、背一背:把你喜欢的小节背给同学或父母听。

2、画一画:把小朋友雨后玩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和同学们交流。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本课以“情”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及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表演《甜甜的秘密》(人音版第六册)

教学目标:

通过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首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

(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学生演唱。

通过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谈话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2、师:是呀,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培育我们茁壮成长。那我们该怎样报答老师呢

1、学生间交流内心感受。

2、学生交流尊师的做法。

新课展开

听唱歌曲

1、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请听《甜甜的秘密》(出示歌谱)

2、请你猜想一下,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甜甜的话语呢?(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

真是一群懂事又体贴的孩子,老师会为有这样一群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要求:大家感受一下,这群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师范唱,帮助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4、让我们一起用神秘、急切的心情朗诵歌词

1、初次聆听歌曲。

2、生边跟音乐哼唱边发挥想象。

学生交流想法。

3、熟悉歌词,体会歌曲中的情绪。

生说感受。

4、生齐读歌词。

歌谱中的歌词按音的高低排列,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掌握音准,特别是大跳音程。

在看、听、说中熟悉歌曲,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

学唱歌曲

1、带领生用“mn”哼唱旋律,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2、师弹琴。

3、师弹琴,要求:第二遍唱时注意有没有较难的地方,待会儿请求帮助。

1、生用“mn”哼唱旋律。

区分一二小节和五六小节的异同处,唱准大跳音程。

2、生跟钢琴哼唱。

3、带上歌词跟琴唱。

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唱全曲。

通过哼唱熟悉旋律,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线的走向掌握音准。

从学生角度发现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歌曲处理

1、放《甜甜的秘密》的音乐,要求:学生边唱边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为了体现悄悄地神秘的感觉演唱时声音的音量要小。

3、师范唱后半部分,引导学生通过演唱体现急切的心情。

4、请生上台演唱歌曲。

1、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2、练唱歌曲前半部分,唱出神秘的感觉。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对除法学习的进一步拖展和延伸,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同时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安排观察和操作活动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含义,余数的产生是实际需要的,他与所分物体的多少和分成几份有重要的关系。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提问题,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这节教材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意义,能整除的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3、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于他们对余数的现实有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对余数产生的意义缺少深刻的数学思考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着重从现实的情景中,把有余数的这一数学现象剥离出来,结合现实背景来具体思考余数产生的意义以及和除法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②.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③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实际背景,明白余数的意义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8

Unit4Doyoulikepears?

partBLet’ssay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字母Rt,Ss,Tt,并让学生听懂,会说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rainbow,rain,snake,squirrel,tiger,taxi

2.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听听做做活动,来复习和巩固A-T的字母。

【教学重点】

听、说、认读字母RrSsTt,体会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教学难点】

1、字母Ss的发音。Tiger中字母I的发音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学的字母。

【教学准备】

1.教师字母头饰、学生分组RST头饰。

2.教师和学生的五组大小字母卡片。

3.RST的字母描红卡。

4.教师给学生准备作为奖励的小礼物。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ABCSONG

Step1:Warm-up

1.Freetalk

Hello,boysandgirls,todayI’myournewfriend.let’shaveournewlessontogether.Areyouhappy?Metoo.Goodmorning,everyone;nicetomeetyou.和每组的学生一起(简单的交流,让学生很快的融入到课堂中,和老师做好简单的师生互动。)

2.SingasongABCsong课件呈现

T:DoyoulikeABCsong?let’ssingtogether.standup,singanddance.okawouderfulsong.

T:Howmanylettersarethereinthesong?

T:Wehavelearnedhowmanyletters?

T:Let’srecitethelettersfromAtoQ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给学生整体感知的内容,起到衔接上下的效果。)

Step2:presentation

T:nowlet’stoknowthreenewletterfriends.课件出示ler’ssay内容。

1、学习Rr

(1)先看课件学习Rr,利用头饰和学生打招呼,Hello,boysandgirls.S:Hello,bigR.

(2)教师领读R的发音。Rrhavetwochildren.lookattwonewwords.showcardsT:Whatcanyoufind?Yes,firstletteris“r”.

(3)老师领读单词以及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渗透一点音标知识,让学生有初步的接触。

(4)Canyoutellmebeginningwithr?redrabbitrulerreally..开拓学生的思维。

(5)ShowmeyourfingersandwritebigRsmallr.

(6)you’regroupR

(给学生分组,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团结的力量,本组位R组也正体现了本课的主题字母教学,给与学生的鼓励是该字母的小写字母,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操练了所学的内容。)

2、Ss,Tt的学习方法同上。

3、T:Howtowritethenewletters?lookandcopy

利用字母描红卡训练,先观察笔顺在进行描红。同时教师进行RrSsTt的板书。

4、Untiinow,wehavelearnedhowmanyletters?GroupRfromatog,GroupSfromhton,Grouptfromotot.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让学生尝到小组合作的力量。

Step3:practice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1、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2、障碍赛跑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的转体动作和障碍赛跑游戏的方法及规则。

2、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和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器材设备:海绵垫子若干块。

教学过程:

一、玩玩乐乐

1、小游戏

2、跟我学小组合作练习自锻练习,师生共同练习.

二、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1、连续前滚翻

2、前滚翻交叉转体1800

3、星星擂台赛学生寻找答案

学生示范

学生自述观点

学生选择方法

问题探讨:

教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练习,问题探讨信息收集

师生演示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观察辨谈区别,学生自锻.

三、游戏

障碍赛跑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1

一、学习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受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内心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同学,关爱他人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五、教具准备

、歌曲《掌声响起》、《爱的奉献》。

、小红花一朵。

、学生准备卡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周我校召开了运动会,我班的同学都为班上争得了荣誉,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

)孩子们,还有一些人却常常被我们的掌声所遗忘,如果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在他们身上会发生些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掌声》。

板书:掌声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回答(课文写了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通过一件事使她在孩子们的掌声中发生了改变。)

、精读课文,品读领悟(学习1,2自然段)

细读课文,想一想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找出有关句子划出来并读一读)。

①学生将找出的句子读出来。

②多媒体显示,让学生在大屏幕上把勾出的句子读一读,生边读师边指导(男女生比读)。

③思考: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子内心怎样?

(自卑、痛苦)板书:自卑

④带着这种自卑、痛苦的心情齐读第1,2自然段。

)后来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习第4自然段)

①分4人小组学习

要求:

、找出有关词语、句子认真读,认真体会。

、想一想,在英子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英子内心变得怎样?

、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②抽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同时板书:快乐

③抽几个学生读这一段,比一比,评一评,谁读得好?

④用快乐的语气齐读这一段

孩子们,是什么使自卑、忧郁的英子变得这么坚强快乐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自然段。

、汇报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创设擂台,精读课文(创设擂台是为了让学生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质疑的积极性,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挑战要求:

①各小组寻找挑战对手,并互相交换所提出的问题。

②各小组合作探讨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没法解答对方的提问。

③各小组画出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比赛读一读。

、学生质疑后,提出了如下问题:

①第3自然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是什么?能读一读吗?

②英子得到同学们几次掌声,心里有什么变化呢?

③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④该怎么读这一段?

、汇报交流时,师随机指导:

可抓住两次掌声的不同来理解课文,第一次掌声是英子在经过思想斗争后走向讲台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地响起了掌,那掌声热烈而持久,这掌声里包含着大家的鼓励与信任,英子在掌声的鼓励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她的普,十分动听。于是,教室里掌声这第二次掌声里除了鼓励而外,还有赞扬,这掌声里有同情、理解,但更多的是鼓励,也就是激励和勉励,同学们希望英子走出自卑的阴影,不再忧郁,融入集体中。

)有感情的读这一自然段,并回答是什么使英子发生了变化?

生答:是掌声,是爱。

师小结并板书:掌声,孩子们,爱的力量是多么大,使忧郁的英子变得活动开朗起来,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需要得到大家的帮助呢?

)课内延伸,巩固提高

生答:老年人,残疾人,还有我们班的刘(他和文章中的英子一样,腿部残疾)。

现在,请刘同学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他读完后你该怎样做?(音乐):《掌声响起》,在音乐声中,同学们有的给予掌声,有的拥抱他,有的送给他精美的卡片,祝他水远快乐!有的对他说自己心里话师送给他小红花一朵,以示鼓励。

师:你们的一声声鼓励,英子一摇一摆地走上了讲台,你们的话语就是掌声,这不是普通的掌声,这掌声里有你们的爱心。爱心不仅仅是掌声,在你们的生活中,爱还是什么?

生:爱是一杯热茶。

生:爱是给爷爷奶奶捶背。

生:爱是帮助别人。

《爱的呼唤》的乐曲轻轻想起

生;爱是陪孤独的小伙伴聊聊天,给孤独的小伙伴带去快乐。

师:爱可以有许多,请大家读这首小诗。

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爱是一句友善的讲话

爱是炎炎夏日一缕清凉的风

爱是寒冷严冬一杯温热的茶

爱是瓢泼大雨中一把小花伞

生:爱是黑暗中的一支蜡烛。

(音乐):《爱的奉献》(小声),生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全文。

师总结:孩子们,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英子那样曾经自卑的小朋友,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样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投影出示一青年志愿者标志,学生齐读上面的语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设计:

自卑掌声快乐

小学三年级教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预习提纲

1.收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都喜欢那些鸟?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朋友――翠鸟。(师生共同板题,借机提示“翠”的写法。)

2.你对这种鸟有哪些了解?(交流资料)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éi 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 衬衫 疾飞 等待 逃脱

锐利 蹬开 一眨眼 腹部 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一段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 : 色彩鲜艳或美丽 、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1)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3.总结: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

六、作业

1.练写生字。

2.有顺序的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做记录。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童话引入。多媒体演示: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小公鸡起床了,它跳到高处“喔喔喔”叫起来。

2、提出问题。

(1)、“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

(2)、“每天早晨是谁叫你们起床?”

3、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也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同学们,闹钟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画形象,从儿童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钟面。

(1)、比一比。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说一说。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实物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①学生尝试拨整时。

②观察比较整时针的特点。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A、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早上上学的时刻。

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板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④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有意注意不持久等特点,教学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再次通过比一比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高潮,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这种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

3、应用。

(1)、师: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作为小学生该怎样珍惜时间呢?那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习、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仔细看书上第85页,说一说,他什么时刻做些什么?(小组说一说)

(2)、问:他的一天安排得合理吗?

师:对,我们应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理安排,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

三、综合应用

1、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小组合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安排合理)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我安排设计了请学生自己做主当一次小设计家的练习内容,不但使巩固练习环节生动有趣,而且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还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小组合作设计一天作息时间表,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出学生一天的生活有序、丰富、充实。本节课比较注重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内容开放,充分应用教具和学具,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合作学习和信息交流,重视数学知识的主动构建,重视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个别学生参与意识不强,主动学习不够,今后还要多注意这部分学生习惯的养成。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排列与组合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感知它们间的不同,且能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通过相关的操作活动,能够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4、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及比较(类比和对比)等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排列规律的过程,能用不同的方法有顺序地来计算组合、排列数,初步了解简单事物组合和排列的不同。

三、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衣服卡片、学生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和贝贝一起进入有趣的教学广角,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事先板书: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创设情境

1、衣服搭配中的组合问题

星期天,爸爸、妈妈要带贝贝去游乐园玩,既然是去游玩,就要穿得漂亮一些,贝贝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穿什么衣服(点击出示图片例1图(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电脑音问:这些衣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①生猜

师:谁猜的对呢?(你们是不是猜对呢?)我们不妨一起来验证以下,同桌合作动手摆一摆,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摆完后,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表示出来。

展示成果并交流:

师:为了便于同学们表述,我们给这些衣服编上号。

反馈:让学生先反馈摆法,再反馈记录法。

评议。

师:他们的搭配方法中,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他们再摆的时候,是怎样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的呢?

师:简单的说,他们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然后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再确定一件上装,和不同的下装进行搭配,很快就摆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的思考方法,非常的——生:有顺序。

师:是啊,只要做到有序的思考,就能做到不遗漏也不重复。

师:然后他们按照摆法的顺序,用连线法进行了表示。你们也是用连线法表示的吗?有没有不是的?其实,我们还可以编号组合来表示,如①A……你们为什么都选择用连线法呢?

师:理解了摆法,学会了连线法,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3=6可以改写为2×3=6)算式中的2和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2表示有2件上装,3表示每件下装有3种搭配方法。)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是先确定一件上装的情况,有没有,思考的角度和他们不一样的同学?

(有,就让学生上来用连线法边说,边记录。)

(没有)谁能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呢?

师:谁能一边说,一边用连线法表示出来?

师:看懂了,举手,好,他是先确定,……虽然思考角度不同,但因为思考有序,也完整地得出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2、早餐中的组合问题

等贝贝穿好衣服,妈妈也为她准备好了丰富的早餐,(看练习纸),有哪几种饮料?哪几种点心?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一种,一共有多少种选法呢?你能刚学会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1)生尝试独立完成

(2)反馈谁想上来说给同学们听?

(3)评议

师:他按照这样的方法选一选,连一连,你们赞同吗?大家都赞同的方法,肯定都是好方法,这种方法好在哪里呢?

(他是先确定一杯饮料,与3种不同的饮料进行搭配,再确定一杯饮料,与不同的点心进行,这样,以此类推)

师小结:因为思考有序,所以做到了不遗漏,不重复,而且速度很快。

(4)会列式计算吗?每个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5)他是从饮料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有思考角度和他不同的吗?(能换个角度思考吗?)

(4)取一张饮料图放在练习纸上

师:如果再添1杯饮料,那有几种选法呢?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样想的?

(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每种饮料都有3种搭配方法,所以4种饮料就有4×3=12种配方法。)

师:啊,原来,用饮料的数量和点心的数量——生:相乘,就可以得到总的搭配数量。同学们学出点门道来了,那我来考考你们,再增加1种点心呢?如果有5种饮料,6种点心呢?

3、3个数的排列问题

吃好了早餐,就让我们和贝贝一起出发吧?他们先来到游乐园做个数字游戏,(课件出示)

用手势告诉我,你认为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3位数?

谁想的是正确的呢?(都认为是6个,有哪6个呢?)仍旧以同桌为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然后把你摆的数记下来。

(1)同桌合作完成(2)交流(3)评议

师:有重复的吗,有遗漏的吗?有顺序吗?他是按怎样的顺序摆出来的呢?

师小结: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然后剩下的2个数摆在十位和个位,然后交换十位和个位两个数的位置,就又得到了一个新的数,以此类推,得到了6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当他在确定百位上的数的时候,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的?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来确定呢?

师:他是先确定百位上的数,换个角度思考,也可以——生(略)师:看着这6个数,你能列一个算式吗?说说想法。

师小结:每个数摆在百位,都可以有两个不同的3位数,3个数,就有3×2=6个不同的三位数。

4、拍照中的排列问题

做了这么长时间的数字游戏,可真有点累了,到开心屋去开心一下吧,这不,贝贝一家三口经过装扮,变成了这三兄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开心时刻,当然要拍照留念,他们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呢?为了方便记录,你们可以先给他们编编号。

(1)生尝试独立完成

(2)反馈

5、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感受区别

学到这里,我们已经和贝贝一起解决了生活当中的4个问题,这第1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衣服的搭配问题和顺序无关,数字的排列和顺序有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为什么开心?

(四)完成课堂作业

五、课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已经可以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套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所以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因为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所以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上。

本次教学内容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

由于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所以我采取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同桌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

如教学例1时,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好衣服的小卡片),看看一共有几种穿法。接着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学生都用了连线的方法,所以我又简单地介绍了罗列法。之后把练习二十五中的早餐搭配问题做为了巩固练习,并且做了修改,增添了1种饮料,将横向摆放改为纵向摆放,以此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在学生顺利完成后,又了进行了加深,将饮料逐渐增加至5种,饮料逐渐增加至6种,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渐抽象为抽象思维,从连线法抽象为计算法。又如教学例2时,也是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看看用三个数字卡片一共能摆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并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接下来让每个小组进行汇报交流:你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最后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不管是怎样的摆放、排列,只要做到有顺序的记录,就可以保证不重不漏。

课程结束后,杨老师予以了细心的指点,在她的指点下,原本自己觉得混沌不开的地方,就豁然清晰了。

1、课堂中没有完成课堂作业本,显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存在问题,经杨老师点拨后顿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名,如新授要引导到位,但练习在放手让孩子完成后,略微指导就过,而我花了几乎与新授等同的时间,细究原因,还是老师的本位思想在作怪,没能充分相信学生的接受能力。

2、教参要求,让学生初步理解例1与例2的区别,即有的与顺序有关,有的与顺序无关,但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的不合理,以致于没能让学生经过讨论而匆匆指名说说就收场了,所以很多学生其实是不理解的。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探索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2.进一步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用三角尺拼角是一项内涵丰富的数学活动,又是安排在第三单元最后的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既能巩固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学生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还能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上角的特点,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不同的钝角,知道用直角和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角的知识拼角。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充分准备

(一)理解“一副三角尺”的含义

1.观察一副三角尺中两个三角尺中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2.给一副三角尺上的每个角编号。

如: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编为A尺,其中的直角为A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A尺①号锐角和A尺②号锐角;另一块三角尺编为B尺,它的直角为B尺直角,另两个锐角分别为B尺①号锐角和B尺②号锐角。

(二)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1.锐角、直角、钝角有什么关系?(锐角

2.三角尺上直角、锐角都有,就是没有钝角,你能用它们拼出一个钝角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尺拼角活动前学生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一副三角尺”中“一副”的含义,知道一副三角尺中的两块三角尺各有哪些角,有什么特点。同时调动锐角、直角、钝角之间大小关系的知识,为“拼角”作好准备。】

二、活动中──合作交流

出示例6: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一)小组讨论,自由拼角

1.思考如何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2.学生动手拼角并画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展示,师生交流

1.组长汇报。

2.挑选不同的拼法展示在黑板上。

3.在拼钝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作品分类,讨论质疑

1.黑板上的拼法各有不同,你能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吗?

2.讨论交流:一类是锐角与锐角拼成的,另一类是直角与锐角拼成的。

3.质疑:锐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不一定)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吗?(一定)

(四)验证钝角,优化拼法

1.交流验证方法

目测──看上去比直角大

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比

推理──直角与锐角一定能拼成钝角

2.总结拼法

用一副三角尺上的`一个直角与一个锐角一定能拼成一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副三角尺拼一个钝角”的活动,在自由拼角中感知,在合作交流中思考,在分类讨论中质疑,在验证优化中升华。理解根据直角和钝角的关系,以直角为基础和锐角去拼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有序思考,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活动后──运用拓展

(一)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钝角。

2.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直角。

3.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两个,拼出一个锐角。

同桌合作拼角,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展示。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三个,拼一个钝角。

同桌合作拼角,并画下来,再全班交流讨论。

(三)教材第45页练习八的第13题。

综合运用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知识,用七巧板上的图形灵活拼角。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用一副三角尺拼的基础上,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两块拼角,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次用两副三角尺中的三块拼角,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用七巧板中的各种图形拼,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感受七巧板中的数学美,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活动总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二)拓展延伸

1.钝角去掉一个直角是什么角?钝角去掉一个锐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2.你还想到了……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归纳总结全课,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提出几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在的兴趣。】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5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

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二)至公式(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 、 、 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

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

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

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 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重现探索过程、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

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

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 ,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

设计意图

高中数学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

(二)新知探究

1. 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与210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

(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四)练习

利用诱导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数值.

(1). ;(2). ;(3). .

喜悦之后让我们重新启航,接受新的挑战,引入新的问题.

(五)问题变形

由sin3000= -sin600 出发,用三角的定义引导学生求出 sin(-3000),Sin150 0值,让学生联想若已知sin3000= -sin600 ,能否求出sin(-3000),Sin150 0)的值. 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6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是对函数概念的深化.它把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间的关系定量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在图像上为: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这样,就从数、形两个角度对函数的奇偶性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对具体函数的图像及函数值对应表归纳和抽象,概括出了函数奇偶性的准确定义.然后,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举出了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和非奇非偶函数的实例.最后,为加强前后联系,从各个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讲清了奇偶性和单调性的.联系.这节课的重点是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难点是根据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函数,让学生经历奇函数、偶函数定义的讨论,体验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其抽象的概括能力.

2.理解、掌握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的特征,并能初步应用定义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3.在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抽象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任务分析

这节内容学生在初中虽没学过,但已经学习过具有奇偶性的具体的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k≠0),二次函数y=ax,(a≠0),故可在此基础上,引入奇、偶函数的概念,以便于学生理解.在引入概念时始终结合具体函数的图像,以增加直观性,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阐述奇、偶函数的几何特征埋下了伏笔.对于概念可从代数特征与几何特征两个角度去分析,让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非空数集;对于在有定义的奇函数y=f(x),一定有f(0)=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有f(x)=0,x∈R.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矛盾概念———非奇非偶函数.关于单调性与奇偶性关系,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一、问题情景

1.观察如下两图,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两个函数图像有什么共同特征?

(2)相应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是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y轴对称.从函数值对应表可以看到,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两个函数值相同.

对于函数f(x)=x,有f(-3)=9=f(3),f(-2)=4=f(2),f(-1)=1=f(1).事实上,对于R内任意的一个x,都有f(-x)=(-x)2=x2=f(x).此时,称函数y=x2为偶函数.

2.观察函数f(x)=x和f(x)=的图像,并完成下面的两个函数值对应表,然后说出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22可以看到两个函数的图像都关于原点对称.函数图像的这个特征,反映在解析式上就是: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时,相应的函数值f(x)也是一对相反数,即对任一x∈R都有f(-x)=-f(x).此时,称函数y=f(x)为奇函数.

二、建立模型

由上面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建立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

1.奇、偶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奇函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作偶函数.

2.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如果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2)=f(2),那么f(x)是偶函数吗? (f(x)不一定是偶函数)

(2)奇、偶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图像分别关于原点、y轴对称) (3)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什么特征? (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三、解释应用[例题]

1.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注:①规范解题格式;②对于(5)要注意定义域x∈(-1,1].

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求f(x)的表达式.

解:(1)任取x0,∴f(-x)=-x(1-x),

而f(x)是奇函数,∴f(-x)=-f(x).∴f(x)=x(1-x).

(2)当x=0时,f(-0)=-f(0),∴f(0)=-f(0),故f(0)=0.

3.已知:函数f(x)是偶函数,且在(-∞,0)上是减函数,判断f(x)在(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先结合图像特征:偶函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猜想f(x)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如下:

任取x1>x2>0,则-x1

∵f(x)在(-∞,0)上是减函数,∴f(-x1)>f(-x2).又f(x)是偶函数,∴f(x1)>f(x2).

∴f(x)在(0,+∞)上是增函数.

思考:奇函数或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何关系?

[练习]

1.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在[a,b]上是增函数(b>a>0),问f(x)在[-b,-a]上的单调性如何.

2. f(x)=-x3|x|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3.函数f(x)=ax2+bx+c,(a,b,c∈R),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1)函数f(x)是偶函数.(2)函数f(x)是奇函数. 4.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和偶函数,并且f(x)+g(x)=x(x+1),求f(x),g(x)的解析式.

四、拓展延伸

1.有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吗?若有,有多少个? 2.设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数,偶函数,试研究:(1)F(x)=f(x)·g(x)的奇偶性. (2)G(x)=|f(x)|+g(x)的奇偶性.

3.已知a∈R,f(x)=a-,试确定a的值,使f(x)是奇函数.

4.一个定义在R上的函数,是否都可以表示为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的形式?

数学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熟练判断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世界中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试一试的图形学生四人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体会对称现象

1、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猜猜谁来了?(蜻蜓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

老师没有出示完整的图你怎么猜到的?

指出:仔细观察一半想象另一半,所以猜到了。(板书:观察、想象)

打开看看猜的对吗?

2、这个呢?(三叶草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

你又是怎么猜到的?

指出:据说三叶草每片叶子都代表美好的祝福,得到三叶草的人就会一生幸福。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幸福。

3、你们发现蜻蜓、三叶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指出:像这样两边一样的物体,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两幅实物图,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两个猜谜游戏,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体现了自然界的对称现象,同时提出了学习本课的两个方法:观察与想象。】

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三样物体,把这些物体画下来,看这三个图形对称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

2、拿出这些图形,同桌合作,把这三个图形对折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

预设:①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哪里看出两边一样?

②两边重叠在一起。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

(2)飞机、奖杯是不是完全重合?为什么?

老师也把奖杯对折了一下(上下)你觉得呢?

指出:奖杯不能上下对折,只能左右对折才会完全重合。看来要完全重合,怎样折也是很重要的。

3、指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边说边电脑演示3个图形分别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板书:轴对称图形)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天安门是轴对称图形吗?

奖杯、飞机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中间折痕所在直线,我们称它是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自己指一指其它两张图的对称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将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把生活中的对称物变成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片(注意不同角度的对称),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接着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些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提出这些平面图形是否对称,如何证明等问题。当有学生提出对折这个方法的时候,随即让大家动手折一折,验证自己的想法。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折及不同对折效果,让大家体会到怎样才是完全重合,并且得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指出对称轴。】

三、识别轴对称图形

1、第1题。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与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轴对称图形。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打开课本自己先找一找。

(2)找一个你最喜欢的跟大家说一说

竖琴:这是什么?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钥匙:钥匙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汽车:它是不是?

五角星:这个呢?

铁锚:铁锚是轴对称图形吗?

科技:这个标志你认识吗?那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农行:这又是什么标志?是不是?

紫荆花:这个标志你知道吗?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外面的圆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里面的花纹是不是也完全重合呢?为了看得清楚我们单独把花瓣来对折一下)

指出:判断轴对称图形不但看形状,还要考虑里面的图案呢。(板书:外形对称、图案对称)

2、第2题。

其实在英语里也藏有轴对称图形,看这些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字母。找一找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C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怎么对折能证明呢?

【设计意图:两个练习题,让学生更多的感受对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通过对钥匙和紫荆花图案的判断得出外形对称和图案对称两个要求。旋转得到完全重合的图形不能称为轴对称图形。】

3、试一试。(添个普通三角形)

(1)这儿有几个平面图形,猜猜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2)要想知道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3)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①追问:几号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②追问:5号是不是?同样都是三角形为什么不是了?折一折给大家看看?

指出:看来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具有怎样特点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来研究。

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如有提到剪,则剪出来看看,旋转看看,而轴对称是对折后完全重合)

4、第3题。

轴对称图形大家已经能很准确地判断了,那你会不会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呢?

(1)你能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2)想象一下第一幅图右边应该是什么形状?第二幅图的另一半呢?

(3)那就根据你的想象画一画吧

(4)校对:

第一个:你是怎么画的?在画时你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什么?(如回答中提到:他觉得画时最重要的是找到这个点。)

指出:这个点就是那个点的对称点。

怎么来找这个对称点?

第二个:A、出现错误的。这个画得对吗?为什么?(用教具演示)那错在哪里呢?(教具演示平移后重合)他画的是平移后的另一半。

B、出现正确的。这个对吗?那画出这半边最关键的是什么?怎么找?

指出: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关键是先根据对称轴找准对称点,再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从实物的平面图形到一般的几何图形也是一个小小的跨越,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折一折,辨一辨,画一画等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在折一折、说一说、辨一辨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交流、辩论的过程中,亲历轴对称图形初步概念的建构过程,循序渐进的把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

1、欣赏。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对称现象,它们把我们的生活妆点的非常美丽,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播放:动物、植物、建筑、窗花)

2、创作。

(1)你看这些漂亮的窗花是人们创造出来装饰用的。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设计师?想想怎样剪才能保证两边完全对称呢?

(2)自己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老师还发现今天我们班的同学善于观察,勇于想象,发现了许多数学中的生活的数学奥秘。

课后请大家去搜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标志,并且与你的好朋友分享、欣赏。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顾的方式进行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2000字模板


幼儿教师教育网主题栏目精选:“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敬请访问。

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身为教师一定要学会为教学内容做充足的准备。好的教案需要将学生放在首位。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品质。

2.学会本课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

3.看懂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三种奇妙的眼睛指的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处。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准备】

1.两架望远镜、两台显微镜、两个潜望镜。

2.幻灯片三张。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意

(一)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出示小黑板

qmioyǎnjīng

22.奇妙的眼睛(学生齐读)

我们上学期学过一个字,它指的就是眼睛,这个字是什么字?(目)。所以眼睛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字?

齐读眼睛,注意读准后鼻音jīng。

(二)小朋友,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眼睛这个词为什么要加双引号?奇妙的眼睛指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为什么说是奇妙的眼睛?)

过渡:(小朋友们这些问题提得很好,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一)初读课文。

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下面我们请三个小朋友开火车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用笔标出有几段。

正音:镜(jng)生(shēng)后鼻音要读准。

细菌(jūn)读第一声,不读jn。

(三)课文有几段话?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看图学词学句

(一)这篇课文很有趣,如果小朋友认真、仔细地读课文的话,就会发现课文的第一段话都有相同的地方。

现在请小朋友再把课文看一下,看一看每一段有几句话?(请三人回答)

师小结:三位小朋友都说对了,三段话里每一段都只有两句话,这是它们一个相同的地方。现在再请小朋友们看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回答,师板书。)

师: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段话的第一句话都是讲的什么是什么,这又是一个共同点。

(二)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这三种镜小朋友们还不太熟悉。

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出示实物,分别请小朋友说出它们的名称。)

(三)为什么称它们是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呢?

老师请小朋友分别来观察一下。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不能每个同学每种镜都看到,只能分组观察,然后说出你们的感受,看哪组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说得最好。

(1、2两组用望远镜观察黑板上贴的一张写了字的纸,3、4两组用显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细菌。大约3分钟后,请小朋友谈谈感受,并说说两种镜名称的由来。)

(四)为什么说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眼睛呢?

(看图1,幻灯显示)你们看这张图,图上也画了一架_____,它的形状和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同不同?(不同)。它是一架天文望远镜,它的本领比这个望远镜还要大。你们看,图上的这个阿姨正在干什么?(正在通过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星星)星星在天空中离我们很远,有的星星我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到,但是只要有了它,我们不仅可以看清楚,还能看到星星在天空中的分布、运动等情况呢。你们说它的本领大不大呀?(真大)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写了望远镜的本领大?(指名读第二句,师板书:有了可以)

(五)天文学家指的是什么人?

小朋友们可能还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就是指那些专门研究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在宇宙间分布、运动等现象的专家。图上这个阿姨就是一个天文学家。她正通过望远镜看遥远的星星呢!通过看图和读课文,小朋友一定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了吧?(指名说,〔很远,很远〕)

(六)看哪个小朋友能用自己的语气把遥远读出来,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段。

(七)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为什么把望远镜叫做天文学家的眼睛吗?(指名答)

(八)出示幻灯,图2。

图上画的是一台______,和我们刚才看的这台是一样的吗?(一样)。图上这个阿姨是什么人?(医生)。医生也叫什么?(大夫)。医生是干什么的?(给人看病的)。图上的医生正在干什么?(正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细菌是一种很小的、人眼看不见的生物,可是显微镜却能把它显示出来,你们说它的作用大不大呀?(真大)。谁来读一读第二段,(指名读)。

为什么说显微镜是医生的眼睛呀?(生答,师板书:有了可以)。极小是什么意思?谁知道?(很小,很小)

显微镜的本领这么大,谁能读出来?齐读第二段。

(九)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猜东西。(方法:让一个小朋友躲在讲台下,通过潜望镜猜桌面上摆的东西。猜对了,小朋友鼓掌。)

大家一定觉得很奇怪,这三样东西摆在桌面上,而他躲在下面,眼睛并不能看到,怎么能说对呢?原来他是靠谁来帮忙的呀?(出示:潜望镜)。通过游戏,你们知道有了潜望镜可以怎样?(它可以帮助人们躲在下面看到上面的东西,潜就是躲起来的意思。)

刚才我们躲在下面利用潜望镜看桌面上的东西,现在请大家看这张图(出示幻灯图3)。图上画的是什么?潜水艇是什么呀?(能潜在水底航行的军舰)。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的这艘潜水艇正躲在海底,你们看谁正在干什么?(海军战士正通过潜望镜监视海面。)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2

六年级上的第三单元习作指导-小学作文教案设计

一、本单元语言表达学习重点训练项目:

学习感悟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学习、赏析人物用心理活动描写推进情节的方法。

具体目标:

1、学习感悟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1)对比的环境,来突出主人公的特点

案例《穷人》:

开头部分室外的自然环境与室内主人公精心料理下的环境的对比。

(2)用环境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心情(衬托)。

案例:《穷人》:挂钟声音对桑拿心情衬托。西蒙死去的环境描写对西蒙内心世界作用。

案例:《唯一的听众》中对林子的描写。

2、学习、赏析人物用心理活动描写推进情节的方法。

案例1:《穷人》

作者充分描写了主人公桑娜内心纠结矛盾的心理特征,断续、跳跃,非常细腻、真实——桑娜家里已经有五个孩子,而且很穷,内心矛盾是正常的,如果不矛盾,就显虚假了,作者刻画桑娜内心的矛盾,忐忑不安,式的人物形象更加感人;而这心理活动描写又是文章情节推进的线索——随着一个又一个内心矛盾的解决,把情节推向了高潮:对渔父的担心、对渔父是否同意将孩子抱回家收养的担心,两个线索交织展开。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心理活动描写,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情节安排的学习,赏析心理活动描写对谋划情节、表现人物所起的作用。

案例2:《唯一的听众》

在文中也大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但是在描写方式上不同,这里没有用引用的方式,而是直接叙述自己的心理感受和变化。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描写“我的内心感受及其变化”来表现老音乐教授的。从我出去练琴开始,到遇到老人,到老人“骗我”、鼓励我,到我能拉出美妙乐曲,是老人的鼓励和倾听,引起了我内心的积极变化,从而发奋练琴,有所成就。

(建议:以上语言表达目标的学习,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结合“交流平台”进行总结。)

被爱的感觉真美!

搜寻或者重新唤起被爱的感觉,细致描写下来、

习作指导:参照享受感动,关注环境描写

享受感动

《唯一的听众》中,老人用心来倾听我练琴,使我最终成为了一个提琴手。这是多磨令人感动的清醒啊。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不也是有很多的人在用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吗?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的亲人;呕心沥血地培养着我们的老师;好学上进、亲密合作的伙伴;默默无闻为我们服务着的工人、农民、售货员、医生、公交司乘人员……当我们细细观察,认真回味思考时,就会发现,这些人的行为中有着那么多的美好品质!而当我们发现这些美好时,我们就会被感动,就会得到启示,就会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一个懂得感动的人,才会懂得热爱生活、感激生命。那么,我们就来开展一个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享受那些来自生活中的感动吧。

主题活动――――“享受感动”开始啦!

一、欣赏感动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3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以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鸽子的眼睛来了解祖国建设的新面貌,让学生开阔眼界,受到感染。本设计在考虑教学要求时,主要从这几方面去把握:

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新面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继续学习谁怎么样的句式。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子字旁,并指导书写,理解跟着、笑着等词语。

【教学设计特点】

第一,落实训练内容。语言文字训练涉及面很广,而在本课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特点(读短文、学词句),在词、句的训练上下功夫。特别对于生词(如跟着)、新的句式(如什么,怎么样)在教学中做到训练到位,不走过场。

第二,考虑训练层次。在本课设计中,注意把训练作为过程来展开。所以,遵循整体感知分项训练突出重点综合应用的思路,提高训练效果。

第三,讲究训练方式。训练方式是否得当,会影响训练效果。我们在设计中注意多样化:结合电教媒体,运用直观手段,创设训练情境,在读、问、答、演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训练的综合效果,个别尝试、小组议论与全体练习的多样组合;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等等。方式的变化,训练的扎实,思路的清晰,目标的明确,对上好这堂课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鸽。

1.读准字音;分析鸽的字形;读词语小鸽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

(1)思考:小鸽子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2)讨论以上的问题,并出示板书(以图的形式出现),大海、井架;高山、电气火车;电视塔、水电站。

2.读课文。

(1)轻声读,数数全文共有几节,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2)讨论全文共几节。(3)指名分节朗读,教师注意讲评;同桌对读;全班齐读。

三、逐节朗读,学习词句。

1.教学第一节。

(1)教师引读:一天,谁跟着谁飞上了哪里?(2)学习生字跟。(读准前鼻音。想想跟的部首为什么是足字旁。再读第一节理解字义。)(3)练习朗读第一节。

2.教学第二节。

提示学习方法。(出示:读数;问答;读读。)

(1)读数。(轻声读第二节,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数数这节有几句。)(2)问答。(出示:它们飞过哪里?小鸽子问什么?妈妈怎么说?)(3)读说。(学生练习感情朗读,指名学生读,分角色朗读。说一说它们飞过哪里,看见了什么。)

3.教学第三节。

(1)明确要求(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学习第三节。)(2)以同桌为单位,自学第三节。(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4)练习分角色朗读、表演。

4.教学第四节。

(1)教师提问。(它们又往前飞,看到了什么?)(2)学生边读边思考。(3)讨论问题,理解高高的、新建的。(看投影片)(4)练习感情朗读、说说它们看到了什么。

5.教学第五节。

(1)教师提问。(小鸽子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心里怎样想?)(2)学生边读边思考。(3)讨论问题,学习生字极。

四、小结。

1.读全文,想想小鸽子为什么高兴极了?

2.看板书小结。(小鸽子飞过哪里,看到了什么?)

五、练习。

1.练习说话。(小鸽子飞过上海,看到了什么?看录像说话。)

2.句式训练。

(1)看例句(小鸽子高兴极了。),说说这句话写谁?怎么样?(2)辨析句子。(是写谁怎么样就拍拍手。)(3)看投影练习句式。(书上练习3)

六、复习字词,指导书写。

1.偏旁部首:子字旁。(指名书空、全班书空)

2.抽读生字卡片。

3.指导书写孩、为。

(1)看孩、为两字的结构,指出重点笔画。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讲评。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4

平铺直叙的提问不利于观察和转发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初步辩证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比较法,可以通过曲径设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勇于探索和发现的热情,是培养学生深入字里行间,养成认真读书和勤于思考习惯的好方法。

《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了小女孩的四次幻想(幻想大火炉、幻想烤鹅、幻想圣诞树、幻想奶奶及一起飞走)。把四次幻想和最后两段放在第二教时,在讲读完前三次幻想后,把重点放在第四次幻想上,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一、自由读,比较发现

1.让学生自由描写第四次幻想的内容,思考这次幻想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找异兴致很高,反复地读课文,比较后初步发现:①前三次幻想的是东西,第四次幻想到奶奶,出现了人物;②这次幻想出现了小女孩叫起来的语言。

2.再次让学生读课文,并作提示:引发幻想的火柴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维活跃,又发现了两点:①小女孩在擦了一根以后又擦了一整把火柴;②这次幻想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

二、体味读,比较提问

1.让学生读课文,深入体会:

①小女孩为什么幻想奶奶,这一次和前三次幻想的顺序能交换吗?

②小女孩在擦燃一根火柴之后,为什么又擦燃了一整把火柴?用一把行吗?

③这次小女孩为什么要叫起来?

④作者为什么不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真的没有写吗?

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得到了理解,对前三个问题意见趋向一致,认为小女孩幻想奶奶,因为无人疼爱,说明她内心孤独、痛苦。小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后想起死去的奶奶,说明这个社会不但没有温暖,没有食物,没有欢乐,就连亲人的疼爱也不存在,她的悲惨命运是一层层加深的。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一种绝望的表现。对小女孩的语言,同学们认识到这是小女孩在极端恐惧和极度激动情况下说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带着乞求和绝望。

但同学们对第④个问题争论不休。

2.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让学生把奶奶读成叫起来的声音,读得急促带着乞求。

三、感情范读,比较争议

对于第④个问题,范读这次幻想的最后一句话,让学生展开争议。有的认为,课文没有写小女孩幻想的破灭,而是让小女孩在幻想中飞走了,也就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因为作者实在不忍心让这个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小女孩失望了,表现了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有的认为,课文写了小女孩幻想的破灭,她飞走了,就暗示她悲惨地死去了,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吗?因为她是在冷、饿、苦、痛中离开这个悲凉的世界的。

当然,这两种看法无需匡正,它是通过比较后对课文的理解。

四、扣结尾,升华中心

小女孩已经悲惨地离开了人世,是这黑暗的社会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问学生:课文到这里可以结束吗?同学们都说可以,又问:那么作者为什么又写上两节呢?你能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这两段描写的作用吗?

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我体会,把文章的中心升华到了新的高度。有的说,作者反复强调大年夜,是把富人们的花天酒地与小女孩的惨死作对比,说明那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有的说,新的一年来临了,小女孩本应和我们一样享受新年的快乐,可她却在新年到来之时惨死在街头。有的说,她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可怜,没有人同情,她死了也没有人理解,那个社会是多么冷漠无情。

学生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欣喜,且这些独到见解,给阅读教学注入了生机。

从以上的教学中我感受到,由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学,引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索和发现,使课堂气氛活跃,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

这堂课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是对最后一次幻想有没有写破灭的讨论。以前总要费时讲句义,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这一次,我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别人的意见,摆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造成争辩的气氛,唤起学生探索新的认识的欲望。这一教学是沿着结论思维过程情感熏陶进行的,它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部分词句。

2.结合读写例话《外表和内心》学习课文,能抓住课文中有关描写邱少云外表(神态、动作)的词句,并用我的内心活动,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的胜利,严格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去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2.从邱少云的外表(神态、动作),去体会邱少云的伟大精神世界。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磁带、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内容

初读课文,弄清文章中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找准文章的重点段落。讲读课文第一、二段。

二、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问:这篇课文歌颂的英雄人物是谁?

2.简介邱少云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一九三一年生。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五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二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十一月六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特等功,并于一九五三年六月一日授予一级英雄的称号,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九五三年六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3.提问:从课题上看,课文中除邱少云外,还有哪个人物?作者和邱少云是什么关系?什么叫战友?

4.检查预习情况:(1)生字(2)问: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5.读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给课文分段。找出重点段落。

6.讲读第一段,弄清战斗的目的、时间和方式。

7.讲读第二段。问:第二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志愿军潜伏情况的?(重点词:居高临下、纹丝不动)

8.小结

学习一篇课文,一定要弄清重点段和一般段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一般情况了解透,对于学习重点段会有所帮助。

第二课时

一、内容

精读课文,重点讲读第三段。学习透过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一、二段,导入第三段的学习,回答:这一段写了什么?

2.读第三段中的1、2自然段,看看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事。(解释:火力警戒、看家本领)

问:从敌人使用了看家本领火力警戒来防止我军的突然袭击,说明敌人怎么样?邱少云的战友我潜伏在哪里?

教师谈话:作者看到熊熊的大火把邱少云整个包住了。作为邱少云的战友,他会怎样想?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3.读第三段中的第3自然段,问:

(1)这牺牲可以避免吗?

(2)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这样做行吗?结合课文第二段,说说为什么不行?

(3)可以救自己的战友,可作者没有那么做,这是为什么?(眼巴巴地看着战友被烈火整个儿包住,为了作战计划不致于落空,为了拔掉这颗毒牙,作者不能有所行动,可又害怕邱少云忍不住叫起来,暴露目标,又不忍心看着战友被活活烧死,这时的我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4.着重指导朗读第三段中的第4自然段。

问:

(1)邱少云的战友目睹眼前发生的一切,为保证战斗胜利他不能救自己的战友,心如刀绞,课文哪些句子反映出他的这种焦灼不安、矛盾痛苦的心情?

(指出:有避免牺牲的可能,邱少云没有那么做,作者及其战友也没有那样做,说明邱少云所在的集体是个严守纪律的集体,这样的集体培育了无数象邱少云这样的钢铁战士。)

(2)作者能把自己的这种心情表达得很清楚,那么他可不可以也写一写当时邱少云的内心行动呢?为什么不能?

5.着重指导朗读第三段中的第5自然段。

问:(1)当烈火无情地在邱少云身上燃烧的时候,邱少云的表现是什么?

(2)有避免牺牲的可能,可为什么他却任烈火烧身,一动不动呢?

(3)这个时候,邱少云的内心活动会是什么?

6.小结

这个自然段细致地描述了英雄的外表,透过外表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邱少云的内心活动:他下定决心,坚持隐蔽,为了战斗的胜利,宁可牺牲自己。

7.学习第四段,结束教学。

[评:《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讲读课文,训练重点项目是外表和内心。这篇课文讲的是年仅21岁的战友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事迹。在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中坚持隐蔽而纹丝不动,直到牺牲。他内心想的是什么,作者很难直接描述,因此,课文中邱少云的伟大,主要是通过作者的焦灼不安,矛盾痛苦的心情及邱少云本身在烈火中的表现反映出来的。课文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教学时的训练重点:即引导学生通过作者当时的心情来理解邱少云的危险处境和所忍受的巨大痛苦,从而进一步抓住邱少云的外表,去体会领悟他的伟大,教学本课就是要抓住课文的这个特点进行语文的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懂得分辨人物的外表和内心。在认识事物时,学会从事物之间的联系当中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本课训练重点外表和内心,本课时的大部分教学时间我用来分析重点段(邱少云牺牲的经过)。在分析学习中,重点段分析和重点项目的训练,都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注意把有针对性的提问,深情的朗读,关键性词语的分析等训练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文中人物的处境、外表和内心的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对完成课文的训练重点起到积极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训练重点。教学本段时我还注意把一些关键的词语理解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那些关键性词语有了确切、恰当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具体、更深入了。

《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更具有思想性。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战士,更主要的是借助文字的情感渲染,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教育。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作者的思想融于课文分析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来自觉地领悟作者的意图,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讲读中通过引导学生听、说、读、划、想,使他们的情感和作者融为一体而由衷地感受到邱少云的伟大,激起向英雄学习的强烈愿望,使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道统一的目的。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6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第一册最后一个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学目标是朗读、不添字、不漏字。课文是由一幅插图和一首短诗组成。插图上画的是一位小女孩擦完桌子正回头向看着她的小花猫说话。小女孩说的什么话呢?就是课文中的一段话,共两句:是我扫的地,是我擦的桌。要是妈妈来问你,小花猫,你可不要说。

课文中有7个生字,通过字词教学,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看图学一段话。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看懂图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体会劳动光荣、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做好事不留名的教育,将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的难点是:小女孩在家扫地、擦桌,并以此为光荣,但她为什么还要嘱咐小花猫不要告诉妈妈呢?既然不要告诉妈妈,又为什么要告诉小花猫呢?学生理解上述内容后,课文的难点便迎刃而解了。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2.学会本课7个生字、7个新词,认识新的偏旁部首:西、土。理解词意。

3.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画面内容。通过看图,学习句子,进行字词教学。第二教时:复习字词,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教学主要步骤】

一、结合看图提问,引出课题。

课题中有两个生字,一个是可,一个是要。可的意思比较抽象,在指导学生看图时可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按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最后教师小结:小朋友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回头一看,哟!小花猫正抬头看着她呢!她想我可要提醒小花猫,提醒它什么?再板书课题你可不要说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可的含义,可通过朗读体会可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二、板书课题,指导看图

使学生懂得小女孩正在擦桌子,小花猫专心地看着,小女孩对小花猫说悄悄话,要它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是自己做的好事,用商量、亲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句意模仿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可与歌进行比较,学习要这个生字时,结合认识西这个部首。

三、看图、听录音,继续学习生字新词

如让学生带头小女孩叫小花猫不要说什么事?这一问题边看图边听录音。理解小女孩在家里主动扫地擦桌,而不要小花猫说出来。然后重点学习这四个生字。学习地时,结合认识土(提土旁),学习擦字,重点突出祭的上半部分。,用多种形式进行书写。

四、朗读指导

朗读时,注意不添字,不漏字,并引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来读。处理好朗读节奏和重音:是我扫的地,/是我擦的桌。/要是妈妈来问你,/小花猫你可不要说!

在反复朗读,体会出句意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小女孩叫小花猫不要说自己做的事?从而明白道理。

五、体会语感

同一个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课后练习1.朗读,不添字、不漏字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在会读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要学生说说两句句子有什么不同,再通过读来加深认识。

六、辨析词义。

要和要是在学生口语中是常用的词。本课课后练习4是让学生通过选词填空来初步体会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并非要学生说出两者之间的严格区别。如:要这个词是表示自己的愿望、想法,或做一件事必须注意的。如:

我(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先扫地,后擦桌子。而要是这个词是表示对情况、对事情的一种假设。如:(要是)我不会写这个字,就去问老师。(要是)你不喜欢跳舞,就唱一首歌。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7

【教学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原是台湾省一位小朋友写的儿歌,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课文短小精悍,共有四行。第一行告诉我们窗户有写字的本领,一下子激起小读者往下读的兴趣,使读者急于想知道窗户怎么会写字。第二、三行具体写出窗户写的是什么字。最后一行以你们看,是不是?询问小读者,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整首儿歌构思巧妙,联想奇特,深得一年级小学生的喜爱。这样的教材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读短文这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于朗读和词句的训练。

本课的基本教法是以读和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把各种形式的朗读及词句的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录音、幻灯等电教手段,配合色彩鲜艳的活动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劲。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主要是读通、读懂课文,完成课后填空,学习新部首人字头及你、个、会、两四个生字。第二课时,吟诵课文,学习新部首秃宝盖及户、写、字三个生字,并进行词句训练。

我们特地将带有人字旁的你,人字头的个、会和中间有两个变形的人的两字放在一起教;将带有秃宝盖的写与带有宝盖头的字放在一起教,以利学生比较鉴别,寻找规律,加深印象,提高识字效率。

写字教学时,我们运用复合幻灯片,将较难写的两与写这两个字,分解投影,让学生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清它们的笔顺。继而要求全体学生运用写字学具玻璃书写板,在田字格中练写这两个字。

当学生已能独立吟诵课文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运用语言与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教学主要步骤】

一、从图入手,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彩色活动图片,让学生仔细看图,看清图上画着什么。

2.小男孩在叫两个小朋友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课题,让学生拼读课题。

4.注意户的读音:户单独一个字念第四声,它和窗组成词语时要念轻声。(听老师读课题。开火车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1.师:小男孩指着自己的窗户说了什么呢?你们想听吗?

2.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想:我家的窗户会干什么?

3.学生自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4.检查朗读;分句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引读第一句:我家的窗户会干什么?什么会写字?

2.我家的窗户写了哪些字?(读第二、三行)

3.看图找一找,哪里有日字呢?两个日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4.演示彩色活动图片(将图片上的窗户关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字?田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5.指导朗读:窗户会写字有趣吗?我们要读出趣味来。男女同学比赛读。

6.完成课后第二道练习(填空)。

7.指导读最后一名句:这句话用了什么标点:问别人的句子该怎么读?

8.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要加上课题)。

四、学习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抽读部分生字卡片:你、个、会、两。

(1)学习你:人在左边做部首,我们叫它什么?(复习单人旁)。

(2)学习会、个。人字放在字的上面做部首,我们叫它什么?(新授人字头。)

(3)学习两。(注意读准三拼音。)看幻灯分析字形并书空。两字里面的两个人字为什么要变形呢?

2.抽读部分生字卡片:户、字、写。

(1)学习户(独体字)。

(2)学习字(复习宝盖头)。

(3)学习写,认识新部首:秃宝盖(老师出示水壶盖子,然后将盖子上的小圆帽取下)。

(4)指导写字。

五、表情朗读,观察想象,情境说话

1.让学生先跟录音读,读出欣喜、自豪的感情;再看幻灯画面读;然后配上动作读,达到粗读成诵。

2.观察想象。让学生观察、回忆周围的事物,想一想,还有什么会写字?

3.你问我答,情境说话。

(1)完成课后练习3:你问我答。

(2)创设情境说话。师问:这是不是你的手帕?答:是(或不是)。问:这是不是你画的画?答:是(或不是)。

(3)同桌自选内容进行你问我答的说话练习。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学生生理发育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一般为11——12岁,属于人体发育的少年时期,总的说来,身体发育处于增长率高峰阶段,发育指标的增长出现第二高峰。

2、速度、腰腹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素质指标为六年级学生的敏感期,既关键发展时期。11---12岁时,灵敏素质发展也极为敏感,学习和掌握技术动作较快。

3、六年级学生的心脏仍属于小学生的特点,脉搏频率较快,但心脏发育十分显著,已接近中学青春期的特点。因此,适当加大运动量,会使学生的心脏容积和心脏功能得到显著发展。

4、11——12岁的学生脑的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也有显著提高,大脑兴奋机能也增强了,11---12岁平均睡眠9小时即可。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六年级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六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2、六年级学生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提高,在注意腿的动作同时,还能注意到手或脚的动作,注意上下肢动作的同时,还能注意到重心的变换。

3、六年级学生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4、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集体意识显得强烈,与其他小组的对抗意识越来越强,喜欢与同学协作参加竞赛性的练习,愿意练习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但仍十分喜欢游乐性、趣味性、活动性游戏。

5、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室内课堂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学生的素质。

 (三) 学生的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所授课的班级有:六年级有x个班级,每班人数均在65左右,学生比较活跃,热爱运动。在运动技能方面,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都学到了一部分的技能。并且

在自律方面相比低年级学生,是有很大的自控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及方法,巩固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

2、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4、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

 三、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对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体育课教学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方面:

1、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不备课,无教案不准上课。

2、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以及为完成任务而采取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3、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教师不准旷课、丢课或因故不能上课,必须经学校领导同意,并做好妥善安排。

4、采用各种表扬方法可以反复交叉,广泛应用,尽量使学生多受表扬和鼓励要真挚,果断、明快、表情亲切,要体现出教师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在表扬时,教师还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使学生能正确对成绩和进步

5、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6、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严肃、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设,并在课前三分钟前换好服装。在上课现场等候上课。

7、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8、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9、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课堂各项规定。

4、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四、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的自律性还需要加强,所以每周尽量都安排时间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娱乐,玩耍是学生的天性,所以尽量安排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找到自信,加强集体荣誉感。如碰上下雨天,则在教室内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2023小学六年级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此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自己劳动才能生活得好,同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3.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教具】本课的教学挂图和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全课生字的字音;理解和朗读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并理解和书写这三段课文里的生字词。

【教学步骤】

一、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画出田字格里的生字,并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2.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指名读课文(读后注意订正读音)。

(2)认读全课生字(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

三、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插图,思考各图画的什么地方?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干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后,教师逐一出示各图,用上述提问进行检查。

四、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划上序号,再分自然段齐读。

2.理解第一自然段。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①这段课文告诉我们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帮忙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

(2)读、议。板书:收(shōu)、白菜(ci),并认读这两个生字记词。

3.理解二、三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与老山羊一块儿把地里的白菜收完以后,老山羊做了什么,小灰兔怎样,小白兔又怎样呢,请读二、三自然段。

(2)学生按要求读二、三段后与同桌同学讨论。

(3)集体讨论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每句话说谁,怎么样?板书:完(wān)您(nn),理解这些生字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4)集体讨论第三自然段,这段里有几句话,每句话说谁,怎么样?板书:请(qǐng)、一包(bāo),读准这两个字的音,并理解意思。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一、二、三自然段,读出一定的语气来。

六、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指导写字及练习写字。

1.认读黑板上板书的收、菜、完、您、请、包等生字词。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菜、包两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3.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各写三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四至九自然段及这几段课文里的生字词,并练习写这些生字,朗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复习

老山羊为什么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他们收下了没有?

二、理解四、五、六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学生按要求读这三段课文后,与同桌同学讨论。

3.指导仔细阅读四、五自然段和看第二幅图,集体讨论:

小白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常常说明了什么?板书:捉(zhuō)虫读生字理解词义。

4.小白兔回到家里种白菜,由于它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白菜很快地长大了,小灰免回家后怎样呢?指导学生看第三幅图,读第六自然段,再进行讨论。(板书:干(gn)活)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适当议一议,小白兔为什么不干活了?(它有了老山羊送的白菜不干活了。)

5.读四、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小白兔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可用第六段里的哪个词为说?(干活)

三、理解第七、八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一个自己种菜(指第二幅图),一个吃老山羊送的白菜(指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呢?认真读七、八自然段,看第四幅图。

2.在学生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他指谁?什么事使小灰兔感到奇怪?(板书奇(q)怪(gun))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这里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让学生领会到:小灰兔不知道菜仔有什么用,不懂得小白兔当初为什么要菜仔,所以它看到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感到很奇怪。)

四、理解第九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最后说了什么?想一想小白兔为什么这样说?

2.读、议,引导学生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来理解小白兔的话。

3.讨论小灰兔和小白兔的话该怎样读,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八、九段中,小白兔与小灰兔的对话。背诵小白兔最后说的一句话。

4.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这几话,明白了为什么?

五、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指导这几个字的书写并练习写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生字,朗读全文,讲述课文故事,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的训练任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全课生字

1.离开拼音准确地认读生字。

2.教师根据前两节课学生写字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订正和补救工作。

二、看图读文

看第一幅图,读一、二、三自然段。

看第二幅图,读四、五自然段。

看第三幅图,读第六自然段。

看第四幅图,读七、八、九自然段。

三、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以后,会怎样想,怎样做,结果怎样。

四、看图讲述课文故事

五、作业

1.按课后作业第2题的要求填、读、抄。

2.根据学生写生字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几个他们易错或难记的字,在订正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一下。

〔简评〕徐葆琼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她对《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的教学设计,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看图、自己思考。教学中让学生读得比较多,而且每次读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读后认真组织讨论与检查,使学生每读一次都确有收获。二是字词教学抓得扎实,识字与阅读理解结合得比较好。在初读课文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从课文中画出生字;在逐段理解课文时,板书出该段中的生字词,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联系小白兔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具体理解干活这个词的意思,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大纲所提出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思想。三是课时安排比较科学合理。三节课中都有读有写,这样互相调节,适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特点。而且这三节课中的读和写,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从读懂到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对所学的生字从学会到进一步巩固的过程,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

相关推荐

  • 小学低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9-24 阅读全文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分享八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9-25 阅读全文
  • 小学五年级教案设计(模板10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写教案是老师每天都会做的工作之一。教案可以充分再现教师的上课思路,怎样撰写一份合格有意义的教案呢?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小学五年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2023-02-16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模板 编写教案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教案可以帮助新入职的老师快速掌握课堂节奏,教案的层次应当怎样的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8-28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模板7篇)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在老师的职业生涯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们降低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关于教案如何下笔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023-01-09 阅读全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09-24 阅读全文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22-09-25 阅读全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写教案是老师每天都会做的工作之一。教案可以充分再现教师的上课思路,怎样撰写一份合格有意义的教案呢?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小学五年级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2023-02-16 阅读全文

编写教案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任务的一部分。教案可以帮助新入职的老师快速掌握课堂节奏,教案的层次应当怎样的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小学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2023-08-28 阅读全文

一个老师可以改变一个社会,在老师的职业生涯中离不开教案,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教师们降低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关于教案如何下笔呢?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现在向你推荐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反思,欢迎你阅读与收藏。...

2023-01-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