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受欺负还击?忍让?

发布时间:2022-03-31 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笔记 夸奖孩子进步的话

孩子在外面总受欺负,确实让家长很头痛,教孩子还手反击吗,可又担心以暴抗暴会使孩子受到更大伤害,并养成爱打架的习惯,这样,长大了还得了吗“可总是告诉孩子”不理他,他是坏孩子“之类的话或让孩子躲开,这样的孩子会不会将来成为“阿Q”?

注重文明行为的家长可能会对受了欺负的孩子说:“别理他,告他妈妈(老师)去”或“你是不打架的好孩子”之类的话,使孩子得到一些心理安慰。但家长可想到,当你不在孩子身边时,谁能随时给孩子这样的安慰?他的愤懑、委屈又能赢得多少同情和帮助?只可能使孩子更退缩,受到欺负时只会怨天尤人。

有些家长可能会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狠狠打他,别以为你好欺负。”有些家长甚至告诉孩子:“他打你一拳,你还他两拳,让他知道不能随便欺负人。”当然,这是出于正义感,认为不制止欺负人的人等于是纵容他们,但家长可知道,这是在教孩子以暴抗暴,可能会使孩子成为一介武夫。这样,不仅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反而火上浇油。而且,孩子对强大对手一味反击,可能会带来更大伤害。

专家建议

应该告诉孩子学会反抗,不能一味地忍让,但不是打架才能让孩子保护自己。“该出手时就出手”,讲一个小故事,或许能给家长带来一点启发——

篮球飞人乔丹小时候个子很高,当他要上小学时妈妈有些担心,儿子个儿大会不会爱打架?于是,她严肃地告诉儿子不许打人,就这样大个子的乔丹成为班里同学欺负和嘲笑的对象。同学们经常打他、推搡他、抢他的东西,玩游戏时也不带他,听话的乔丹经常哭着回家,有一天他哭得很委屈,父亲正好在家就问他怎么回事。乔丹说同学们打他,还笑话他是大笨蛋。父亲问他:“你就这样被人打吗?”乔丹说:“妈妈说不让打人。”父亲让他想一想,能不能用别的办法来反抗别人的欺负,不一定非要打架来解决。(wWw.zr120.com 节日祝福网)

第二天,乔丹高兴地回家告诉父母,大家一起玩篮球时又有人欺负他,但他没有打这个同学,只是把他使劲按住,让他动不了,最后不得不认输。从这以后大家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也再没人说他是笨蛋。还是爸爸说的对,不打架不是任人欺负,受到欺负时要想个好办法反抗。让人家知道你只是不想打架,可你并不是笨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遭受欺负怎么处理?


与小朋友们玩耍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学习人际交往。但当孩子遭受欺负后,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

被人咬伤:谨防模仿

案例:榛榛刚入园半个月,就被班上的小伙伴隆隆咬了。胳膊上清晰的牙印,好像“浮雕”似的凸出来。事发后,老师一直在边上解释,隆隆妈妈也不停地道歉。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回家路上,我在想,这件事最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是榛榛从此也学会攻击别人,我必须想办法杜绝。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一边观察孩子的情绪,叮嘱他今后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可以叫老师,也可以尽力把对方推开。同时像聊天一样地询问他:“伤口疼不疼?”他说“疼”之后,我就跟他说:“这样咬人是非常不好的,会给别人带去痛苦,你以后会咬别人吗?”他说:“不会!”

榛榛妈妈点评:确实,孩子互相之间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制止孩子模仿一些不良行为。除此之外,在处理中父母尽量不要去强化孩子的痛苦以及大人的怜悯。孩子就不会感到委屈,也不会在他心理留下任何伤痕。

被抢玩具:鼓励沟通

案例:邻家倩倩常来我家玩,她攻击性很强,总抢我家小宝的玩具和书,小宝抢不过,就哭着来找我。这时候我会劝他去和倩倩姐姐商量,如果他不敢的话,我就陪他去。我当着小宝的面跟倩倩说:“倩倩,玩具是小宝先拿的,如果你也想玩的话,是不是跟小宝说一下?”然后我又跟小宝说:“倩倩姐姐想玩这个玩具,她是客人,你是不是可以先给她玩呢?”小宝宝很快同意了。

小宝妈妈点评:既然孩子要融入社会,就要接受社会现状。所以鼓励孩子敢于正视困难,直接跟人表达是一种比较好的做法。当冲突发生后,大人可以指导,不能诱导,更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孩子今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处理,容易演变成默默承受或习惯性逃避。

发生争执:转移注意力

案例:小米2岁的时候遭遇来自小伙伴的第一次攻击,她和一个比她大半岁的小老外在游乐场发生了争执。开始我没有出面,希望他们能自己协调。后来那个小男孩死死抓住小米的脸,小米只得大哭,所以我就过去抱起了她,安抚她的情绪,然后马上用其他活动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很快就忘记了刚才发生的事,继续玩下去了。小米妈妈点评:这样大的孩子多有独立性了,只要没有出现伤害性的攻击,就应该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解决的。一般情况下,都会认为女孩容易处于弱势,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女孩也很强势,他们和男孩发生冲突时,往往能获得成功。所以,父母在给孩子讲解自我保护的同时,也别忘了告诉她,放弃也许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有更多的选择在等着她。

链接:

孩子如何面对冲突

问题:孩子应不应该采取还手的方式来自卫?

慕尼黑儿童心理学家Diekmeyer认为:这种情况不应该一律禁止。它的意义在于,孩子的正当防卫行为可以明确表达出他对于受欺负的反应和态度。这并不等于以牙还牙,而是一种抗议方式。但是如果对方是个态度蛮横、习惯动武的孩子,这种自卫方式显然有一定风险。

教孩子受欺负要大声呼喊


妈妈的烦恼:儿子老实、腼腆,在幼儿园常受同伴欺负,很多次我发现儿子情绪低落或脸上有抓痕,或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图书不见了……知道儿子受到了欺负,我很难过,怎样处理才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解决问题呢?

“有没有被人欺负”是父母接孩子时常问的一句话。可父母想过怎样科学、智慧地处理这件事吗?

观点一:避免不当的反应

我觉得父母要避免三种不当之举。一是得知孩子被欺负后,父母就气得失去理智,认为自己孩子无能,就教训、嘲笑、甚至打骂他们,而受欺的孩子本身已很沮丧再被父母责骂,以后受欺就不敢告诉父母,若孩子不向父母倾诉苦衷,不幸便是双倍的:既得不到亲情的抚慰又得不到父母指教;二是不明智的兴师问罪。有些父母直接找欺负人的孩子教训他或责怪对方家长,这既不利解决问题还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去幼儿园大闹责怪老师,会造成家园隔阂,损害自身形象也不利孩子成长;三是不问明原因就要孩子“以牙还牙”、“他凶,你就比他更凶”,也是愚蠢的方法,会使孩子习惯用武力解决问题,不利孩子良好素质的养成。

观点二:安慰是良药,会使孩子内心力量强大

我姐姐的儿子6岁,告诉他妈妈(我姐姐),自己在幼儿园常被同伴捉弄。而我姐姐对此不以为然,她认为孩子间打打闹闹的事很正常,等大了就好了。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姐姐的预料,她儿子会用暴饮暴食发泄苦闷和烦恼,看到动画片里弱小者受欺负也会胆战心惊,害怕这种遭遇会落到自己头上。显然,姐姐的处理方式不好。

孩子间相互“欺负”是常事,我看到儿子满脸泪痕或带着伤痕回家,一般不急着抓住他追问,因为不恰当的询问会让他紧张。我会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让儿子感到家里的舒适安全后,再温柔地询问他。比如,我会问他今天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晚点心想吃什么、睡前想听什么故事等,然后再切入主题,这样,儿子觉得妈妈是支持他的,便愿意说出事情真相。若是儿子错了,就适当批评他,指出他被欺负的原因;若是别人的错,我先安慰他,让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对方法。

观点三:教育孩子受欺时懂得大声呼喊

女儿很文弱,典型的被欺负对象,以前她受欺负时,总是一声不吭,只会呜呜地哭。这样往往招来更多的欺负。于是,我耐心地教导她面临欺负时,可大声呼喊表示抵抗。我认为,当孩子面临欺负时,大声呼喊,是一种巧妙的办法,一方面,它能引起旁人注意,获得别人的帮助;另一方面,也是给欺负者一种警告和示威,欺负别人的人毕竟理亏,受欺负的人一喊,他自然会心慌,就不敢为所欲为了。同时,平时我很宠爱女儿,我认为只有当女儿有了足够的自信,她才有能量和胆量敢作自我保护,而父亲的爱能让女儿坚强勇敢。

观点四:不理睬别人的嘲笑

有时孩子受到的欺负并非打骂,而是嘲笑。我儿子到城里上幼儿园,乡下口音一时难改,常被同学嘲弄。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躲避这些嘲笑而保护自己,我想,因种种原由被嘲笑的孩子一定不少,可以试试我教儿子的办法,很有效:用严肃的目光盯着别人并严厉地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嘲弄我。希望你以后不要这样”,然后走开,暂时不理睬对方。这件事解决后,又发生儿子被同学欺负的事件,那个同学好几次撕坏儿子的作业,还抢他的玩具。我又给儿子出主意。当下次那个男孩又来欺负儿子,儿子就突然喊道:“把你的坏手拿开!”那个男孩被吓得一怔,全班人也都转身看着他。从这以后,这个男孩再也没找儿子的麻烦了。

心理学专家说,帮助孩子练习类似的果敢行动可使他们增强信心。父母在家与孩子扮演欺负与被欺负的角色,教会他们如何呵斥想欺负他们的人。

观点五:寻求老师的支持

我认为父母不必介入孩子间的纷争。若是程度不太严重的争吵,我也主张不必反映给老师。但如果孩子受欺负的事情持续发生,父母应当向老师求助,老师有教育经验,也能通过集体的教育力量帮助霸道的孩子改正错误,这也是对幼儿园和老师的一种信任。另外,如果在接送孩子时碰到对方父母,也可以和他们作些沟通,把事实客观地告诉对方的家长。只是沟通时,态度要心平气和,要用商讨或询问的口气,一味指责只会让事情变糟。

观点六:教会孩子如何避免被欺负

我总结了一下,孩子被人欺负有四种情形。一是肉体上的欺负,如踢、打、掐、咬、揪头发等;二是语言上的欺负,如骂人、嘲笑、地区歧视(对外地孩子蔑视、模仿他们的语言和行为等);三是情感上的欺负,如孤立(不准别的孩子跟被欺负对象玩)别人。

要使孩子不容易被欺负,我的办法是教会孩子一些交往策略。我重视增强孩子间的友谊。比如,我女儿腼腆、害羞、不善交际,我就有意识地安排她的同学到家中做客,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同时也鼓励女儿参加体育锻炼和兴趣班的技能学习,以便结交一些好朋友,一起玩,结伴行。确实,幼儿园集体中,总有几个比较霸道和蛮横的人,但他们欺负人时,也会找一些理由或借口。所以我也不忘教育女儿,在比较霸道的同伴面前,手不能痒,嘴不要多,这样也可以避免被欺负事件的发生。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周末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和佳宝在小区里的健身广场玩,和谐地玩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大声的说:让你推我,然后速度的把另一个男孩推倒在地,之后被拉开了,由于后来被推倒的男孩手着地的时候擦破皮了,这个男孩的妈妈一看马上对着另一个妈妈说了你儿子怎么这样,接着就吵得不可开交,孩子在一边也没顾上,我带着受伤的小男孩去了社康处理了一下,其间小男孩对我说,其实当时我想对他道歉,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而且我不喜欢妈妈和别人吵架,这是孩子对妈妈多么直接的表达啊!孩子与孩子的世界,自有她们相处的方法,事情发生的时候过多和过早的介入会适得其反,一如孩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给与她们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的眼里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两个妈妈稍微耐心的等待一下,可能也不是这种结果。

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难免会有冲突,我们不应该介入太多,将更多的主动权给与她们,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一种鼓动励,但是可以告诉孩子当危险到来时尽量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们还手这不仅仅是个表面问题,问题背后代表的内容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做到的一些事和给与孩子好的性格,比如社交、礼仪,平时相处的时候要以身作则,多说礼貌用语,学会感恩、爱与被爱;亲子阅读也不能少,在故事中学会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有了冲突能宽容待人和事;日常生活中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鼓励孩子还手与否其实是个品德教育的问题,只要孩子平时吸收的正能量多,至于该不该还手、什么情况下能还手?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她们自己就能处理。

孩子经常被欺负,要教他还手吗?


我有较长的国内外早期教育工作经验 回国后发现国内早教市场朝气蓬勃也野蛮发展 初来妈网 如果大家愿意看 今后会定期和大家分享讨论些家长经常问我的问题:

孩子经常被欺负,要教他还手吗?

在我从事教育的十年中,这是被问得最多问题之一,是很多家长的疑惑。

其实我也明白,以牙还牙,被欺负了就打回去这样的论调当然看起来更解气,更爽。毕竟,凭什么自己的宝贝要被别人欺负呀。

但我还是想向各位家长重申一下,我们教育专业给出的答案是,不要打回去,因为最重要是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打人并不能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该如何处理呢?

第一步:找出冲突发生的原因。我处理过的小朋友打架,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有起因的。最常见的是抢玩具和言语上的冲突,因为小朋友,特别是在2岁左右,小朋友刚开始有自我意识,这个阶段小朋友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学术上成为“自我中心”(egocentric)。这并不是自私,是他们在这个阶段还不明白什么叫做分享,所以在物品的归属上(比如说玩具、书本)会经常性与其他小朋友产生冲突。另外,比较小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会用肢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有时候在家长看来就成了“打架”。

所以我们第一步应该找出孩子被欺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再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是因为玩具或者其他物品的争抢而造成的打闹,频率不是很高话,家长不需要特别担心,因为合格的幼儿园都能较好地解决。如果是高频率的无理由地被欺负,则需要引起我们强烈的重视。

第二步:和孩子沟通在我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而是赋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应该教会孩子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

我们要告诉孩子当被其他孩子打时:

第一是告诉孩子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第一时间打回去。打回去当然解气,但这会对孩子造成两个困惑。

一是,我该不该遵守规则。一个正常的幼儿园肯定是规定小朋友不能打架的。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打回去,会让孩子很困惑,我到底要不要遵守既定的规则,如果我可以不遵守这个规则,是不是可以不遵守其他的规则。

二是,我是不是可以通过打斗来获得我想要的东西,最终可能让孩子变成一个霸凌者。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叫小D,小D小时候我见过,虎头虎脑的特别可爱,也很乖。他们班上几个霸凌者经常欺负他,他姥姥就告诉他,你别被人欺负,你可以打回去。还去学校威胁老师,弄得老师最后也不管了。最后小D和他姥姥说,不是打别人就是被人打,他最后成了他学校最大的霸凌者,希望能给各位一些启示。

第二是遇到其他孩子欺负你时,应该怎么做。

一是树立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告诉他,无论如何欺负人,打人是不对的,用打人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二是,利用语言的力量。对于幼儿来说,语言是可以起到较强的作用的。告诉你的孩子,当别人欺负他时,大声地说“不”“不要”“我不喜欢你打我!”“请让我一个人玩!”如果不能阻止,则先走开。如果孩子被打,也要提醒孩子告知老师,或者进一步由家长找到老师,要求学校方重申规则,让所有孩子都明白霸凌是错误的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不建议家长在第一时间直接去找打人者的家长对峙,因为最重要的是可以由孩子自己解决打闹的问题。在美国任教时,更是规定老师不允许在意外事故报告中透露孩子的真实姓名,如果发生打闹,我们被要求用女孩,男孩这类的词代替孩子的姓名。

在这,我想再和各位分享一个我学生小Y的故事。 小Y是一个非常可爱的3岁男孩。这个孩子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中年得子,是全家人的焦点。

可能受到他父亲,一个强势的领导人员,的影响,小Y很大方,也非常要面子。

可就是这样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开学的第一周,把班上一半的孩子都打了。导致其他家长非常担忧。 当时,我和助教紧急和Y的妈妈面谈。 最终我们发现, Y并不是aggressive(有攻击性)的孩子。他只是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并和其他孩子一起相处。他打人,80%是因为玩具的问题,20%是因为其他小朋友没有仔细听他说话,他觉得没面子。

后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全班范围内的教导怎么解决抢玩具和分享的过程。提醒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语言解决问题。 第二,密切的关注Y与其他孩子的互动,如果发现他有打孩子的前兆,及时的引导他。 第三,与Y的妈妈以及家人达成一致,如果在家里,Y出现打人的情况,会参照学校的方法来处理。第四, 当班上发生其他的打人事件的时候,会及时的制止并引导全班孩子思考如果自己解决问题。第五,在课程中,会模拟打人的场景,并请Y或者其他打人的孩子来解决问题。在经过大概1个月的时间反复贯彻以上的5条纪律,我的班级的孩子打人情况基本上消失了。尤其是Y,他反而成为了我的好帮手,经常帮助其他孩子解决争抢玩具的问题。看到了吗,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真的很少有绝对的善和恶,也许只是因为我们不够懂他们而已。

第三步:更换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上面我们讨论方法已经可以应对大多数的情况,但还是有可能遇到,霸凌者因有暴力倾向而无理由欺负别人,而且对方家长无力或无心管教,学校也无法彻底处理。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在美国求学期间在很多所不同的幼儿园实习过,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区,有经济发达的上东区也有比较混乱的Bronx(巴朗区),每个区之间环境的差异非常大。这类小朋友我遇见过,他们不当的行为几乎都是源于家庭因素,父母教育程度较低或者家庭关系紧张。不同于我们在《超脱》、《死亡诗社》等经典电影中看过的桥段,伟大的教师挽救了生活不幸的学生。现实中,如果父母放弃看管,学校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对于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学校会给予劝退。但目前,我国的各项监管措施还不完全完善,学校在执行层面差异也很大。如果碰到有暴力倾向的霸凌者,且学校疏于监管,那么我建议给孩子转学,让孩子去一个更好的环境。因为当前的学校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保障与关爱,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其他孩子的行为,但至少,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什么才是对的。

如何对待在幼儿园受欺负的孩子


每天下班后,团团妈妈都急急忙忙往回赶,好在幼儿园放学时能按时接团团。今天,她满心欢喜地赶到幼儿园,可一见到团团,突然发现团团粉红的小脸上多了一道红色的抓痕,团团妈妈心里真不是滋味。幼儿园老师马上向团团妈妈解释了情况。原来,班上那个长得非常结实的小男孩和团团一起玩,玩着玩着就为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老师赶紧跑来劝阻,可小男孩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到了团团的小脸上,一道红红的血印出来了。在幼儿园中,小宝宝间免不了闹矛盾,出现咬伤、抓伤的情况,这是由于宝宝年龄及心理特点造成的。宝宝们学会分享、合作、规则意识大概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到了幼儿园大班,小宝宝们才初步懂得谦让。但由于现在的宝宝一般入园年龄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宝宝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看到自家宝宝受了委屈,心中肯定不舒服,那家长又该如何对待这种意外情况呢?

家长VS老师

Do

首先,老师在发现情况后,要在家长接幼儿时,和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皮肤外伤,老师都要向家长道歉。老师诚恳的态度,会缓解家长和老师间的隔阂。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经常出现被抓伤的情况,这时家长就该引起重视了,是因为师生比例不合适?还是因为带班老师不负责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将情况反映给园长,必要时为宝宝转园。

Don’t

家长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因此对老师不能过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责老师的过失,尤其是不能当着宝宝的面指责老师。

2

家长VS自家宝宝

DO

宝宝受了欺侮,做家长的肯定比自己受了伤害还难受。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家长要问一问宝宝受伤的情况,指出宝宝究竟哪做得不好。如果是因为争抢玩具,家长要告诉宝宝学会谦让、分享、合作等等。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宝宝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当别人上来抓你的脸时,你可以用胳膊挡住;当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主持公道。

Don’t

千万不要因为自家宝宝受欺侮了,就对宝宝说:“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宝宝会无所适从,对宝宝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家长VS打人的宝宝

Do

小宝宝间发生打人的问题,并不能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宝宝年龄尚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会以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家长对待抓伤了自家宝贝的那个厉害宝宝,应该和其他宝宝一视同仁。

Don’t

家长不要对打人的宝宝怒气冲冲,逼问打人的原委。小宝宝会非常害怕,这样可能会导致两个家庭间的矛盾。

3

家长VS家长

Do

由于经常接送宝宝,家长间也互相熟识了,如果有条件,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宝宝们一起玩,看看他们怎样合作。如果宝宝间出现争执,家长可先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如果两个宝宝快急了,家长可以出面调解,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Don’t

不要因为宝宝间打架了,家长间都不说话了,其实宝宝是最不记仇的。孩子们前一分钟打架,后一分钟可能就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何必太认真了呢?

爱心提示:

家长要勤给宝宝剪指甲,剪完后用小锉磨去毛刺,这样宝宝不会自己抓破脸皮,也不容易抓伤别的宝宝。

相关推荐

  • 孩子受欺负了不还手怎么办? “我家孩子很乖巧,很活泼,但从来不攻击人,最近连人家打他都不还手,甚至比他小的小朋友都欺负他。可能是遗传了一些我软弱的性格,也可能是环境造成的。看着孩子被欺负的样子,真的好心痛,好着急,也好自责。我该...
    2021-07-28 阅读全文
  • 孩子被欺负鼓励他还手? 年轻爸妈很纠结很为难 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龄孩子打了一巴掌,你会不会让你的孩子打回去?对于这个问题,家住下关的袁女士很纠结。袁女士的女儿瑶瑶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因为担心瑶瑶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孩子的奶奶教给孩...
    2021-07-20 阅读全文
  • 孩子遭受欺负怎么处理? 与小朋友们玩耍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学习人际交往。但当孩子遭受欺负后,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 被人咬伤:谨防模仿 案例:榛榛刚入园半个月,就被班上的小伙伴隆隆咬了。胳膊上清晰的牙印,好像“浮雕”似的凸...
    2021-10-28 阅读全文
  • 教孩子受欺负要大声呼喊 妈妈的烦恼:儿子老实、腼腆,在幼儿园常受同伴欺负,很多次我发现儿子情绪低落或脸上有抓痕,或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图书不见了……知道儿子受到了欺负,我很难过,怎样处理才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解决问题呢? “有没有...
    2021-04-15 阅读全文
  •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周末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和佳宝在小区里的健身广场玩,和谐地玩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大声的说:让你推我,然后速度的把另一个男孩推倒在地,之后被拉开了,由于后来被推倒的男...
    2020-10-23 阅读全文

“我家孩子很乖巧,很活泼,但从来不攻击人,最近连人家打他都不还手,甚至比他小的小朋友都欺负他。可能是遗传了一些我软弱的性格,也可能是环境造成的。看着孩子被欺负的样子,真的好心痛,好着急,也好自责。我该...

2021-07-28 阅读全文

年轻爸妈很纠结很为难 如果你的孩子被同龄孩子打了一巴掌,你会不会让你的孩子打回去?对于这个问题,家住下关的袁女士很纠结。袁女士的女儿瑶瑶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因为担心瑶瑶在学校被别人欺负,孩子的奶奶教给孩...

2021-07-20 阅读全文

与小朋友们玩耍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学习人际交往。但当孩子遭受欺负后,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 被人咬伤:谨防模仿 案例:榛榛刚入园半个月,就被班上的小伙伴隆隆咬了。胳膊上清晰的牙印,好像“浮雕”似的凸...

2021-10-28 阅读全文

妈妈的烦恼:儿子老实、腼腆,在幼儿园常受同伴欺负,很多次我发现儿子情绪低落或脸上有抓痕,或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图书不见了……知道儿子受到了欺负,我很难过,怎样处理才既不伤害孩子又能解决问题呢? “有没有...

2021-04-15 阅读全文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周末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和佳宝在小区里的健身广场玩,和谐地玩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大声的说:让你推我,然后速度的把另一个男孩推倒在地,之后被拉开了,由于后来被推倒的男...

2020-10-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