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

发布时间:2022-03-06

俗话说,手中无网看鱼跳。。杰出的幼儿教学工作者能使孩子们充分的学习吸收到课本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教案要怎样写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作业练习四第3题

教学反思: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该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1、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德育渗透潜移默化。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了教材的预设,播放了“上海世博会宣传片”和“某地2005年汛情报道”两个视频,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认识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数据去分析、预测事件的发展,并且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和作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并服务与生活”的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情境,我还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上海世博会的举行及抗洪抢险取得胜利,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操,让他们体会到祖国的强大。

2、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体现。

在“议一议”这个环节,把前面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各部分的名称,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让学生在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既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本节课,通过电脑媒体提供大量的能主动探索的、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体验感悟的素材,使学生在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考的主动性的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中,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了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的能力。

3、注重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他们能可持续发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表及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是由浅入深。在读“某地2005年8月1日至8月6日水位变化统计图”时,先让学生认真读图,交流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学生一般都能获得一些直接信息,能看出图上各点所显示的数据及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这是表面的信息。紧接着让学生思考:从这些数据组成的折线统计图中,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思考根据这些数据组织起来的有联系的信息。如:水位是在变化着的,水位从几日到几日是上升的?水位从几日开始下降?这些信息是需要学生根据数据观察、分析、思考才能得出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先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再引导学生观察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突出对统计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统计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充分利用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这一特点,并从中引发思考,认识折线统计图对生活的指导意义,学会根据数据的变化正确地进行预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104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在练习本上尝试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2.独立观察并汇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反映出()变化情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收集例1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未描点的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横、纵轴的意义。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0~390的部分为什么用折线表示?

3.指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1)课件演示表示2006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点的标法。

(2)组织学生把其余各点在统计图上标注出来。

(3)组织学生反馈各点的标法。

(4)引导学生用线段连接各点。(注意线段不要超出两点的长度)

4.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5.引导学生总结两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6.引导学生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7.讨论:在实际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折线统计图?

1.观察统计表,发现并交流其中的数学信息。

2.观察教师出示的统计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1)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2)纵轴0~390的部分表示的数与上面的不同,所以用折线表示。

3.(1)观察演示,并思考点的标法。

(2)独立标点,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3)反馈各点的标法。

(4)用线段顺次连接各点。

4.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5.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后分小组汇报。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和名称;横轴、纵轴包含的统计项目、统计数据和单位名称都一样;两种统计图都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6.独立总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7.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2.小明把昨天的气温变化情况记录到下面的统计图中。

(1)小明每()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4)如果小明统计的是我国北方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你觉得这一天应该在哪个季节?请说明理由。

3.下面是李亮家旅行期间的行车情况统计图。

(1)李亮家旅行共行了()米。

(2)到达目的地时共用了()小时,途中休息了()小时。

(3)不算休息,李亮家平均每小时行()千米。

4.下面是我国近些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情况。

2010年:6次;

2011年:11次;

2012年:15次;

2013年:18次;

(1)根据这些信息绘制折线统计图。

(2)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你能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2014年沙尘天气发生的次数吗?

三、反馈练习,巩固应用。(15分钟)

完成教材105页“做一做”。

观察统计图,集体汇报答案并订正。

5.实践活动:根据课前调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2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

做到了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较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探究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在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点”表示的意义和“线”的陡缓变化趋势,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较好的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绘制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动态演示画图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明确画图步骤,还掌握了画图的正确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给予,而是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在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目标: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接着学生分小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思维的碰撞中发现了特点、变化趋势并进行预测。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使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3.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观念。

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说过:“我们需要的是孩子的思考”。因此,在本节课中做了几个努力: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工作人员根据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而不制成条形统计图呢?”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精神,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折线统计图中的点和线有什么作用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对统计图背后蕴含信息的思考,从而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引发了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特点的反思,体验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问题背景来选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感受统计的价值。

《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统计活动中才能真切的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中,选择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心电图、股票走势图、汽车销售情况、沙尘暴天气变化情况、陈东0-10岁身高情况、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变化情况、芳芳一次生病期间的体温记录,以及让学生根据“四一班第一小组1分钟跳绳统计表”和“王芳6次1分钟跳绳统计表”中的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等等,这些事例的呈现,充分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学生兴趣盎然,既感到亲切自然,又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本节课也存在着许一些不足:学生表达能力有差异,个别学生心里明白,但不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需要老师的不断地提醒;绘图时仍有学生忘记标数据,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同时也在思考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白板系统服务教学、是不是能充分放手,直接给出课题,让学生自主确定研究的目标,但这样做会不会跑偏?浪费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有待尝试!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单式折线统计图总编号:13

备课时间:3.13上课时间:3.20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资源: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例1

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教师揭示)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综合运用

练习四第1、4题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P18

【反思】

(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刚刚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本节课有必要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把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练习中出示了三个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更合适呢?在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播放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有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在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有些拖泥带水,以至于画法环节没有实施,只能挪到下一节课进行。在有些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终身受益,而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单式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提供了某市中小学生几年来参观科技展的人数,经过课前调研发现,学生没有集体去过科技馆,对此不太感兴趣。如此看来,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全国刚刚放映完毕,自2009年1月16日首映以来,首周末票房就突破3000万元,成为有史以来最“牛”的国产动画影片,这是非常好的素材。我就抓住这一点,把观看本片的近期人数增减变化情况作为素材,把工作人员统计的人数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呈现,进而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听到此话题,果然一下子便把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非常强烈。

(二)注重在对比中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环节,自认为较成功的一点是动画演示由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既使学生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整体上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刚刚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可能会产生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绘成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疑问,所以本节课有必要设计一个这样的环节,那就是让学生把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个初步的对比,仔细观察说出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异同。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最突出的特点是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在练习中出示了三个统计表,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更合适呢?在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时,联系实际,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判断,并在这样的对比中,更深刻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三)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折线统计图,并播放生活中的统计图,从图中得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结合有关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让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存在的不足:

这节课在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环节上有些拖泥带水,以至于画法环节没有实施,只能挪到下一节课进行。在有些语言上还有待推敲。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在制作与分析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点,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时我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方法,并分析统计图。

在制作折线统计图时,我没有先讲解,先示范,然后再让学生模仿、制作,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启发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回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然后学生主动探讨,找到制作方法上不相同的地方,并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进行改造,在此基础上学生切实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观察与分析折线统计图时,我也没有去一一引导,而是给学生自主观察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主动思考,自主设想。分析“某市2000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学生不仅解决了书上提出的问题,还分析了这个城市全年的气温状况,设想了该城市的地理位置,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推断。分析“红叶服装店一周销售衬衫情况统计图”,学生指出了销售折线的两个最值点,说明了销售量的总趋势,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分析“一个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图,学生充分感受到折线统计图为医生做病理分析与诊断带来的方便,加深了学生对所学折线统计图价值的认识。

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学好统计的初步知识非常重要,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而统计知识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熟悉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的恰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追求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更重要的是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根据以往的统计知识的教学,我总有这样一种感觉,统计很好教,因为教学内容不多,也不难,一节课下来我也很满意,似乎很容易把一堂课进行过去,但是学生呈现出的作业却问题一大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是学生统计的应用价值、统计意识不高,所以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材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需求呢?我先和同学们回顾了过去学过的统计图,说说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猜测今天学习内容,比较自然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也呈现了新知识的学习背景。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课余搜集到的一些折线统计图。挑选比较典型的同学上台展示。当听到要上台展示时,气氛相当浓厚,全班同学都积极举手。这样一来,既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图运用相当的广泛,作用也非常大,同时学生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此一来,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

二、加强指导,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发现、常有创新。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例题教学时先出示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首先让学生按表示数量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顺序观察图,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回答踊跃;当我抛出问题:“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学生们一下子静下来了。这问题在两幅统计图中很难得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这是我开始点拨:“要将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要看看这幅涂,再看看那幅图,不容易比较出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一下就想到了合成两幅图。这样使学生感受到了复式统计图的必要性。接下来我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取出半成品复式统计图,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真的让我体会到了想象力的无穷。

三、理性分析,恰当预测,提高统计意识。

如果说统计仅停留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那是浅层次的;我认为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才是最为重要的。而这一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答了三个问题,了解了复式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然后组织学生从抽象的曾面对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进行比较,逐步形成理性认识。那么在充分的感性认识上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种思考更能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如“分析应用”时,先根据某商场第四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统计图进行正确分析,(事先不给图例)让学生结合实际确定哪条折线表示哪种电器,再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合理推想:如何正确进货、如何加强销售的手段……。学生们主意可多了!

总之,统计是一个需要学生经历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我想我们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认真做好引导工作,就能把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也可以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效率。

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讲过本节课后,我感受到了网络课程与与传统课程巨大差异。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许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说出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了解某地2012年每月平均气温,并制作成了直线统计图,请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互相欣赏。

2.请同学们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随着学生的叙述用多媒体制作出条形统计图。

生回答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如果不用直条来表示(隐去纸条剩下点)把各个点用线顺次连接起来(多媒体连点)就成了另一种统计图。

4.揭题这幅统计图就叫单式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会它的作用

1.让生讨论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师指出: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

3.这个地区2012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降得最快?

三、读折线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课本84页某条河流8月1日至8月6日每天下午2时的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

2.交流读图得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3.回答书中的4个问题。

4.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到的问题。

四、练一练

1.先让学生读统计图,然后,交流1、2两个问题。

2.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反思】

一、教学小结。

首先利用人们对疫情的高关注度,由当前疫情热点导入,由疫情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引入本课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

然后通过大量的疫情相关应用题,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充满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听讲、做练习,提升了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中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生命健康意识。

最后结合课件实例和课堂总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懂得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道理。

二、今后打算。

讲过本节课后,我感受到了网络课程与与传统课程巨大差异。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时间的许多限制,有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有备课费时费神,和学生互动、检查方面的不便,以及对学生视力的的影响等不利条件等。

如今后还有网络教学需要,我会尽量课前多思考、多准备,尽量优化教学环节,结合生活特点设计应用题,同时增强语音亲和力,尽量吸引学生听课兴趣,提高网络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多培养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多渗生命健康意识及无私奉献意识。

幼儿园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板书设计反思》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学案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选...

2022-03-05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13.单式折线统计图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

2022-03-05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统计图是统计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

2022-03-05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新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讲过本节课后,...

2022-03-04 阅读全文

教师工作中,课前准备工作是重点,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教案中得到体现。既然有教案就不能让它成为摆设,就要让它发挥作用,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统计教学设计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整理和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2023-04-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