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可用手语和宝宝快乐沟通

发布时间:2022-02-22 父母和孩子良好关系的建立 父母怎么给宝宝取名字 幼儿园如何学会和家长沟通

是不是在为不知如何和宝宝沟通而发愁呢?如果不能讲话,那就来比划吧!跟着我们一起来享受手语的快乐!

手语好处

研究显示,越早让宝宝接触手语,越能让宝宝更快地学会说话,更能提高他们的智商。同时婴儿手语还有以下3点好处:

1。减少挫折感:手语有利于还不会说话的宝宝表达自己的需要,让父母明白,从而减轻父母和宝宝因沟通失败造成的挫折感。

2。明确需求:宝宝会因为无法表达而哭闹不止,父母往往通过猜测来寻求答案:是尿布湿了?还是肚子饿了?婴儿手语会帮助父母给宝宝最及时、最准确的帮助。

3。融洽亲子关系:在婴儿手语的“面对面”沟通过程中,父母会和宝宝有着身体、心理、眼神等多方面的交流,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手语法则

婴儿手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宝宝提前接触与人交流,并没有专门刻板的手势,但是在和宝宝学习手语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法则:

1。越早越好。手语也是一门语言,年龄越大,学习越难,所以要尽早地让宝宝接触手语,有助于更好的接受。

2。基础起步。婴儿日常的生活基础就是吃喝拉撒,所以应该从这些常见的教起,宝宝总是更容易接受最常见,或者对他们最有帮助的手语。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和宝宝快乐相处的三种方法


宝宝在渐渐地长大了,开始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没有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常常会做出一些让大人不容易理解的行为。淘气的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行为给父母造成了困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和宝宝相处呢?

了解宝宝的这些变化,并且对宝宝的行为加以理解,这是父母和宝宝相处的基础。怎样才能更好和宝宝相处,下面提供3种方法:

方法一:故事教育

怎样才能更好和宝宝相处,“和小孩子讲道理,他能听得懂吗?”许多父母也许会质疑,但是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与他对话,效果通常不错。早期教育期间,你不妨也试一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尝试和孩子正向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二:坚持原则

怎样才能更好和宝宝相处,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应怎么处理呢?“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他吧!省得他哭闹不止,弄得大家精神崩溃!”不少父母在孩子耍脾气 时,会采取妥协、满足孩子的需求等消极的解决方式,以求能迅速地让孩子安静下来,但是如此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任性。所以父母应该拥有正确的教养观念:疼爱孩 子,但不要溺爱孩子,在孩子淘气时要坚持原则。当孩子吵闹时,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那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一再坚持,比方说他哭着闹着非得要去 麦当劳用餐,那是鬼灵精怪的他在试探你的忍耐底线,只要一次赖皮成功,下次可能他就会如法炮制。建议你不妨事先和孩子说清楚:今天的行程有哪些?有没有麦 当劳?这样才不会让孩子予取予求。

方法三:一致性的教育模式

怎样才能更好和宝宝相处,如果孩子已经入托了,父母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也是很必要的。父母可以将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带到学校和老师 一起讨论,建立起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尽量一致的教育模式,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同时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比较容易把握,易于引导。

父母学会和孩子协商可促进亲子沟通


父母学会和孩子协商可促进亲子沟通

孩子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欢与孩子协商,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封闭自我。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无谓的争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与人相处,分歧就是不可避免的。

学会与孩子商量,在子女的教育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我们不应粗鲁而简单地拒绝:不行!不准!或者当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你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方式:这事已经决定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子女在喜好和兴趣,甚至交友诸方面的看法都会与父母有分歧。这时父母对子女的一些喜好与兴趣绝不能简单地禁止。而应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与子女商量,以求得共识或找出正确解决的途径。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过,用“建议”,而不是下“命令”,不但能维持对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乐于改正错误,并与你合作。

下面是一位韩国妈妈记录的自己和孩子“协商”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孩子一起去百货商店购物。本来,那天孩子已经和我说好只是出去转转,不买任何东西。可是,当他看到一套价格超过10万韩元(大约相当于人民币700元左右)的机器人玩具后,就开始缠着我,让我给他买。他一边对我说隔壁家的孩子已经买了,为什么不给他买,一边热切地盯着我看。

当时我想,现在是到了要进行协商的时候了。

首先,我不想把孩子“我想要”的这种要求一笔抹杀,因此我必须找出一些可以缓解他这种要求的理由。

“买来玩儿当然很好,可是好归好,它的价格太贵了,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吗?”孩子说不知道,我就把价格告诉了孩子,接着对他说:“景慕,爸爸挣来的钱,我们既要用它来买米,也要用它来买衣服穿呢。如果都用来给你买玩具,那么我们家就没饭吃了。”

“没有10万韩元,这些就都做不成了吗?”

孩子开始询问钱的价值了。因此,我就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对他说明,“10万韩元是非常大的一笔钱。”

孩子的脸上显得有些为难,这表示他已经开始有些理解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问:

“那隔壁孩子的妈妈为什么给他买呢?”

“隔壁家可能比我们家富裕。另外,说不定那个玩具是他妈妈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给他买的。你每年过生日和圣诞节的时候,不是也会收到很多好的礼物吗?”

“啊,那么如果现在要买的话,爸爸还要挣更多更多的钱呢。”

虽然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孩子的脸上已经出现了能够理解的神情。

喜欢与孩子协商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也渐渐养成了民主协商的习惯,都愿意主动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的亲子关系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协商来促进亲子关系呢?

1.商量多些,命令少些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提醒孩子做作业时,你可以说:“你现在是不是该做作业了,做完作业就可以看会儿电视。”而不要说:“赶紧去做作业!”或“还不去做作业!”

请孩子帮忙做一件事情时,比如洗菜,你可以说:“你能帮我把菜洗一下吗?”而不要说:“快来帮我洗菜!”或“赶紧把菜洗了!”

商量的语气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认为你尊重他,关心他的感受,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促进亲子沟通。

2.凡事都要学会商量

不管什么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张,要学会与孩子协商,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认同。

3.以协商的口吻处理亲子冲突

当亲子关系出现冲突时,父母总是不愿意自己的父母权威受到挑战,希望以父母的权威来压制孩子,使孩子改变主意。实际上,孩子不仅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恶化亲子关系。

明智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使用协商的口吻,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尊重,体会到人格的平等,这样,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见时就比较顺利。

冲突产生时,每个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严,不希望被他人压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与孩子进行协商来处理问题,孩子才会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4.与孩子约法三章

对于孩子的问题,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制定规则,并约法三章,让孩子遵守。不过,父母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这样的规则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约束意义。

与孩子约法三章,仅仅是因为孩子缺乏自制力,规则是帮助孩子约束自己的,而不是惩罚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因此,规则一定要是孩子内心认可的,父母一定要与孩子协商后再制定规则,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父母如何引导宝宝欣赏音乐


音乐能开发孩子的智力,爸爸、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能干,但对于怎样教宝宝欣赏音乐不够了解,常会产生以下情况:

1、选择的音乐不当。不考虑是否适合宝宝的年龄特点,随意性大。成人随意拿出什么音乐带就放给宝宝听,不管宝宝爱听不爱听和能不能理解。

2、成人在放音乐给宝宝听时,不注意宝宝的情绪。如宝宝正在兴奋地玩耍时,硬要让宝宝来听摇篮曲。

3、教宝宝欣赏音乐的方法不够恰当。只注意用语言将音乐的内容描述给宝宝听,忽视让宝宝自己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4、缺乏经常性,如成人有空时、情绪好时就教宝宝欣赏音乐,成人工作或家务忙时、情绪不好时就间断。

那么,成人怎样教宝宝欣赏音乐呢?

1、让宝宝经常听和看。通过听觉,能让宝宝感受音乐、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平时在家里,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幼儿歌(乐)曲,把宝宝带入歌(乐)曲的意境,感受乐曲的情绪。另外,还可以带宝宝欣赏音乐会,玩漂亮的音乐玩具,让宝宝置身于音乐艺术的氛围中。从环境着手,扩大视野,有助于音乐才能的培养。

2、让宝宝经常想像和辨别。平时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进行曲、摇篮曲、歌舞曲让宝宝听,特别是宝宝睡觉前,可让宝宝听摇篮曲;宝宝情绪高,手舞足蹈时,听欢快的歌舞曲等。让宝宝无意识地感受摇篮曲的温柔、优美,欣赏歌舞曲的欢快、热烈,逐步训练宝宝的分辨能力。在此基础上可选择一些曲子,爸爸、妈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宝宝听了音乐以后去想像,去用简单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以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3、让宝宝经常唱和玩。要经常让宝宝唱一唱,记一记,特别是歌曲可让他们边听、边唱、边欣赏,体会内容和情绪。

4、让宝宝经常表演和做动作。让宝宝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动作,自由地手舞足蹈,让宝宝的创造力在乐曲的欢乐情景中淋漓尽致地、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爸爸、妈妈只要按上述方法努力去做,对宝宝学习欣赏音乐是一定有帮助的。

宝宝的沟通方式(1-3岁)


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的,尽管有的宝宝在不满一岁的时候就能开口喊“爸爸”、“妈妈”,而有的则在两周岁时还不曾开口说话。不要担心,如果你的孩子先学会的是走路,那么之后他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语言学习上来。因此如果宝宝学说话迟一些,也没有什么不正常,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的语言能力低下。

也许你的宝宝现在已经学会了很多只言片语。当他咿咿呀呀地“说话”时,你简直无法理解。但是一旦他真正开口学会说话时,他的进步将非常之快。他很快就能够指着熟悉的东西,叫出它的名字,并能够辨认出他所熟悉的人、物品以及身体的各个部位。到两周岁以前,他就可能会使用短语或两到四个字的短句了。

无论你的宝宝什么时候开口说话,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此之前,他已经能够理解你的话的大部分含义。如果你向他发出指令,“把小熊给妈妈抱过来”,他能够迅速做出准确的反应。

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淘气了。你会发现自己整天都在为这个连路都走不稳的小东西而提心吊胆,眼睛一刻也不能离开他。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他不要碰这个,不要弄那个。而他却像得了健忘症一样,刚被说过,转身又去拿这碰那,搞得你哭笑不得,脾气不好的甚至为此大发雷霆。其实他并非不懂,只是借此来试探你的忍耐极限和他自己对大人的影响力。到18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说“不”的权力。两岁的时候,如果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大发脾气,摔东西、打滚、哭闹,给你脸色瞧。他还变得很霸道,什么东西都要据为己有,你将常常能够听到他为很多东西都带上“我的”两个字。如果将他心爱的东西拿走,他会气得眼泪汪汪,他宁可把东西毁掉,也不让别人得到。如果你对其他孩子显示出过多的关心,他也会很难过,非钻到你的怀里,让你亲他抱他不可。

如何与宝宝有效的沟通


家长提问:“宝宝三岁一个月,上小小班,老师反应宝宝在幼儿园咬人抓人了,而宝宝一直不肯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闹着不肯上学。我想,是我以前的处理方式太粗暴了,给他留下了阴影。而这次,我得想办法让宝宝自己主动向我说出发生的事情,不知道能不能给些建议?谢谢!”

专家解析

孩子发生的问题,一定不是这一次咬人抓人后所产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许多不良或是不妥的原因,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现象。

首先,三岁的宝宝表达能力并不足以将真实的情绪做完成的说明,更不要期待孩子用所谓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绪,抒解心情。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情绪的方式,有的确实让人可以接受,有的则确实无法让人接受,而小小的孩子,就在学习着要怎样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情怀,成人如果引导,至关重要!

其次,当孩子还是小小孩,他的任何行为举止、包括表情都是语言,笑也是语言,哭也是语言......成人必须要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宝宝,因为他的独特性是惟一,只有最亲近的人才有机会了解、欣赏,并及时地、适时地给予回应。因而,成人可常问自己,孩子的这个动作在表达什么?孩子的这个表情是要告诉我什么?这样,才能够和孩子间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

再有,如果孩子已经开始用反抗、抵触来表达情绪时,成人耳边响起的可就是提醒的钟声而非铃声了。因为,孩子一定试过用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反复被忽略后,他发现只有激烈的方式才会引起大人们的注意,于是乎就会“闹”。所以,成人可以思考:孩子会从温和的对话中学习到无礼无理的叫嚣吗?

孩子,我们至亲至爱的宝宝,他在来到人世间时,向所有的人绽放着馨香与善意,动人心魄!孩子的心门敞开着,我们进出自由!只是他们太小了,小到需要成人每时每刻、无微不至的关注与照料,这些点点滴滴的相处,都是孩子在人生课程中的教材。教材怎样写?孩子学什么?谁有主导权?答案可分晓?

父母教宝宝学英语的误区


有些英语好的父母很想在家里帮助孩子更快更好地学英语,但是要提醒父母,你们不是专业老师,有些问题可要注意!

不要错过孩子学习英语的好时期

朱敏(北京21世纪双语幼儿园园长)

从儿童生理发育角度讲,0—6岁是发展的敏感时期:0—2岁是孩子最活跃的发育;2—4岁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为孩子提供纯正的语音语调,孩子最能模仿,学得也最快;3—6岁的孩子记忆力出奇的好,为语言的最佳学习时期。尤其3岁以前,发音器官灵活性、弹性很强,在多种语言刺激下,更可得到提高。一方面,高频率的发音训练可以提高孩子发音器官的灵活性,而发音活动刺激孩子的脑细胞活动,脑细胞控制语言器官的神经受刺激,反过来刺激发音器官。新加坡、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孩子们从婴儿期就开始进行双语教育,因而学习英语不一定要基本掌握母语之后才进行。

学习在任何年龄段都不会是错误的,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孩子在游戏中,有兴趣地学习,这种学习就是主动的、自然而然的、有效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是建议让孩子稍稍感到一定的压力,并提供一定的正面刺激。

不要在家里生搬硬套学校式英语教学

仇剑虹、唐亮(宋庆龄幼儿园双语教师)

有些年轻的父母英语发音准确,想自己在家里教孩子学英语,但是提醒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年上学老师教自己的那一套方法搬到孩子身上。正襟危坐地拿着字母表或者单词表,有板有眼地教孩子“苹果念apple,笔念pen”,用中文做中介教孩子学英语,非常不妥。这样学就会使孩子看到笔和苹果以后,大脑里先出现汉语信息,再通过汉语转换到英语。要教孩子学会用这个词,不只是背这个词,这样孩子看到一个事物才会对它有直觉反应。当然,教孩子们学的都是日常用语。

在家里,英语发音标准、语法过关的家长不妨采用幼儿园老师的方法:手上拿着一个苹果,直接教孩子发“apple”。接下来用不同的形式不断进行重复。在孩子吃水果时,要求孩子从很多种水果中挑出“apple”;外出散步,和孩子做游戏时,随机性地重复这个单词。再比如随手拿起一支笔,对着牙牙学语的小孩子:“pen”。以后就拿着这支笔,教孩子发“pen”这个音,不要任何的中文提示。

这其实是在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情境,用学习母语的方式来教孩子学英语。虽然英语与一个一个的汉语单词都有相对应的单词。但学龄前的孩子并不适用这种互相对应的记忆方法。要知道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是课程。情境化教学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比较愿意接受,适宜3-6岁年龄段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却很容易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反复刺激下,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将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经验。

情境是需要有心的父母设计出来的。就像幼儿园的老师,她们除了每天固定的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外,更多的是随机即兴化的教学,有些老师会随时趁着孩子们饭前准备洗手的时机,来一句英语:“Thekidinblue,pleasegofirst。”老师在暗暗强调blue这个词。她们还会结合自己的特长,比如采用牛津英语教育方法,即阅读法给孩子讲故事,或者做游戏,或者制作小礼物,或者用软件等等。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一草一木中启发孩子们回忆课上学过的东西,用自己的智慧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学习英语的环境。

不要觉得信息多的英文书就好

朱敏

我们幼儿园实行寄宿制,幼儿园老师们便代替父母同孩子一起看“BigBook”。所谓“BigBook”,即一些画幅大而画面生动、故事简单、句型简单且不断重复的图画书。经过长期探索,幼儿园的专家认为这一种是最适合早期幼儿学习英语的教材。比如一本“BigBook”《AVeryHungryCaterpillar》,故事开端出场的就是一只很饿的毛毛虫,于是它开始大吃水果,“Monday”吃“Apple”,接着“Tuesday”吃“Orange”,这样一直吃到星期天,“Caterpillar”终于变成了一只“beautifulbutterfly”。孩子们也兴奋地跟着“Caterpillar”吃“fruit”。结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不仅会说很常用的水果单词和日期用语,还会讲一个毛毛虫变成漂亮蝴蝶的故事。

父母们为孩子选择英语教材时,总觉得那种文字多、句型复杂、信息量大的书好,图书发行商们也就多卖这种书。而我们幼儿园用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老师们从国外挑选来的,很多书一页就一行字,也有整本书就一种句型,只是在个别词语上有所变化。我们建议家长们给孩子挑那种画幅大、画面生动、故事简单、句型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那种英文书。英语发音纯正、语法准确的父母,跟孩子在家里一起看书效果会更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建立亲子间的依恋关系,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不要忘了教英语也需要策略

朱敏

其实无论是想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还是想在家里自己执教,学习英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和一个好老师。

很多英语专业毕业、在英语发音和语法上非常出色的人,却做不了好老师。什么原因呢?因为教英语的方法最后都归结到教育方式上,采用正确的引导方式很重要,否则会适得其反。做幼儿园的英语老师同样也需要资格认证的。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希望孩子学到更多东西的想法很好,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这得不偿失。例如,孩子学过的单词不会发音,老师自以为惩罚分明会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小朋友说:“对不起,你今天表现不好,这个小红花不是你的!”受批评的孩子眼圈红红的,可是老师还是把这个小红花奖给发音发得好的小朋友,这样孩子自尊心很容易受到损伤。父母们最好给孩子反复积极的刺激,对孩子的鼓励多多益善。比如,“宝宝这个单词发音怎么没有发好呀,再来重新学一遍!”就会比上一种效果好。与其在批评中、在不断挫折中让孩子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还不如干脆不让孩子接触英语学习。兴趣一旦失去,重找回来往往很难。

一旦孩子对学习英语有浓厚的兴趣,父母们就要注意了:

首先,持之以恒,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要在学习时没有计划,学习起来今天一个“hello”明天一个“banana”,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起来教几句就教几句。

其次,增加学习英语的频率和强度。一个星期只集中精力学一次,往往没有什么效果。如果孩子有兴趣学,或者送双语幼儿园,或者去兴趣班,或者找一个专业老师长期进行强化教育。

父母在家里教孩子英语应避免的误区:

(1)发音不准。最终需要长大后花成倍的时间去纠正。

(2)词义比较偏。

(3)没有掌握教学策略。没有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造成孩子学习事半功倍,半途而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厌倦学习。

少用儿语和宝宝说话


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语言稚拙、纯朴、有趣,一些父母为了能更好地和宝宝沟通,常常会不自觉地用孩子的语言跟他们说话。这样做究竟好不好呢?

父母学着用稚拙的儿语与幼儿交流,是想用孩子熟悉的方式与之沟通,从而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这种交流方式很容易与孩子亲近,也表现出一种平等。但是,父母不应该过多使用儿语。因为孩子是通过不断接收外界信息逐渐成长的,父母常常使用儿语,迁就孩子的语言习惯,可能会阻断孩子语言学习这一重要的成长通道。父母以成人的语言说话,就能正确反映孩子要学习的现实世界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和孩子一起外出,父母要把看到的一切用成人的规范语言告诉孩子。孩子长期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将会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世界,从而促进思维的健康发展。

一旦孩子习惯了与用儿语来说话时,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儿语,稍长大些,还是用儿语来和同龄孩子说话时就显得很幼稚,听上去再也不觉得好玩了,这时候家长还要花上一定的时间来纠正孩子的儿语。因此,在与刚会说话的孩子交流时,千万不能顺着孩子用儿语来说话,更不能用儿语来教孩子,比如看见汽车过来了,不能对孩子说“看笛笛来了”,这是错误的。这时候大人要纠正并引导孩子来摆脱儿语,把规范的语言教给孩子,正确的应该教孩子这样说“汽车,一辆红色的汽车”,要强调你教给孩子的是“汽车”。以后看见汽车后,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告诉你这是汽车。相信在父母的正确教导下,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加强,儿语现象会成为过去。

相关推荐

  •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 使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使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婴幼儿的教育因人而异,这个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同时会对孩子做出的一系列简单而平常的动作惊讶不已,也常常会和孩子做些小游戏;但有些父母...
    2021-07-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第一天父母对宝宝的快乐话语摘录 不是孩子舍不得我,反倒是我舍不得孩子去幼儿园。~~想转发给朋友吗?下面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幼儿园第一天父母对宝宝的快乐话语”,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2-09-20 阅读全文
  • 父母巧用“儿语”教宝宝说话 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
    2021-12-02 阅读全文
  • 如何可以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导读: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1岁以前,儿子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
    2021-11-02 阅读全文
  • 帮宝宝掌握语言沟通能力 在与人交往中鼓励小儿多用语言表达,防止或少用手势表达,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要给予耐心辅导,对小儿语言中的错误不要学他,讥笑他,而要耐心指正。 如果说1岁以内是语言的准备阶段的话,那么1—1.5岁就是学...
    2021-12-31 阅读全文

父母多和宝宝交流使宝宝语言能力更强 婴幼儿的教育因人而异,这个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交流,同时会对孩子做出的一系列简单而平常的动作惊讶不已,也常常会和孩子做些小游戏;但有些父母...

2021-07-17 阅读全文

不是孩子舍不得我,反倒是我舍不得孩子去幼儿园。~~想转发给朋友吗?下面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幼儿园第一天父母对宝宝的快乐话语”,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2-09-20 阅读全文

认为宝宝听不懂 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当妈妈总是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

2021-12-02 阅读全文

导读: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1岁以前,儿子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

2021-11-02 阅读全文

在与人交往中鼓励小儿多用语言表达,防止或少用手势表达,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要给予耐心辅导,对小儿语言中的错误不要学他,讥笑他,而要耐心指正。 如果说1岁以内是语言的准备阶段的话,那么1—1.5岁就是学...

2021-12-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