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孩子聪明别吃酸性食品
发布时间:2022-02-14 食品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 幼儿园别夸我说课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孩子出生就乖,吃、睡、玩形成规律,模仿、学习能力强,成绩较佳,这就是大脑功能良好,即聪明。相反,有的婴幼儿经常哭闹,吃睡都不好,模仿力和反应都较差,学习成绩不良,这就是大脑神经功能较差。这是什么原因呢?医学家们认为影响的因素甚多,但作为大脑建筑材料的食物是物质基础。
食物对大脑功能有什么影响?是怎样影响的呢?一位日本营养学教授回忆说:我小时候曾患严重的神经衰弱、便秘、肩肌肉僵硬、背痛等,每天跑大医院求治都未查到病因。这就使我从小立志要研究这个问题。后来,我终于查明致病原因就是我偏食酸性食品。
现代许多人大量偏食酸性食品,使血清等体液酸性化,易感冒,皮肤脆弱,抵抗力差,易感染等。这样的体质称酸性体质,其大脑称酸性脑。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脑和神经功能,表现为易哭闹、烦躁,从而使记忆力和思维力差,严重时导致精神孤独症等。
那么,什么是酸性食品?它与酸味食品有何不同?
从营养学讲,酸性食品和酸味食品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酸性食品是指含有在体内能形成酸的无机盐(如磷、硫和氯等)及其他营养素,可使体质表现酸性的食品。常吃的精米、精面、白糖、各种肉类、鱼贝类、蛋黄和啤酒等均为酸性食品。在体内能形成碱的无机盐,如钙、钠、钾和镁等,可使体液表现碱性的食品,称碱性食品,常吃的各种蔬菜、水果和牛奶都是碱性食品。碱性要素主要成分(钙、钠、钾、镁)是人体运动和脑活动所必需的四种元素。
如今生活提高了,人们多偏食精米、精面、大鱼大肉等酸性食品,如果孩子长期食之,就会影响脑功能。那么是否不吃或少吃酸性食品呢?也不是,二者必须适量配合食用才是健全的饮食生活。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富钙饮食 可使孩子变聪明
我们常说,儿童是其体力、智力成长发育的阶段,而饮食中的钙恰好是既补体力又益智力的营养素之一。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若不注重从日常饮食中补充足够的钙营养素,他们就会出现疲乏、失健忘等现象,严重者会发生神经功能不稳定、烦燥,甚至患佝偻病,影响体格和智能的发育。若及时给孩子补充含钙丰富的饮食,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不良后果的出现,使其健康成长发育。注重饮食补钙,可使人终身受益。
可使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的饮食有:
1、虾皮、紫菜、海带、蛋黄、鱼、瘦肉等。
2、动物内脏,如猪肝、羊肝、鸡肝等。
3、富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如橘子、苹果等。
4、绿叶蔬菜,如芹菜、油菜、菠菜等。
5、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腐丝、豆桨等。
6、奶类及其制品,如牛奶,奶酪、奶糕等。
7、香蕉、胡萝卜、木耳、香菇等亦为富含维生素、无机盐的食物,应经常进食。
这里特别要指出,牛奶是较完善的天然饮品,对于孩子的生长以育至关重要。孩子的营养平衡,将决定其一生的身体健康与头脑聪明。因此,不要中断给孩子喝牛奶!
别让孩子的聪明毁在你手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可是,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一起来看看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你有没有?爸爸妈妈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第一大错:家长专制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第三大错:“善意的”谎言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第四大错:杜绝冒险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第五大错:不遵守法规功德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第六大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时,你问,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这样做的?还会问,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芯。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第七大错:不热爱大自然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违反规定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他喜欢的鱼,杀掉了他喜欢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再也不愿意吃这些动物了。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生灵。第八大错:重机械结果,不重视创新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因为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这会让孩子慢慢变成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它的升学率。不管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第九大错:盲目攀比又发嫉妒心理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时,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跟他崇拜的人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像你这么懒!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自尊心。最初,孩子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当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天真的孩子学会了!第十大错:不能正规竞争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将失去向上的冲劲儿。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原因,争取下次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听不懂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在怎样培养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社会以希望。
要想孩子聪明就与他聊天
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9个月至3岁的幼儿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指出,在所有家庭中,家长在防止孩子们发生危险及麻烦方面付出的努力,是相似或相近的,但在与孩子耐心地交谈、细致地回答孩子提问及互相沟通方面,知识分子家庭与普通职工家庭有所不同。科研人员曾对42户家庭的儿童做过长达两年半的调查,发现白领家庭中家长比较健谈,与孩子谈话的频率,比一般蓝领家庭高两倍,比靠救济的家庭高4倍。这就是为什么在不同家庭成长的孩子上学以后,呈现出智商及学习成绩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父母能经常亲热地与孩子交谈,孩子有事情、有心里话才会对你说,你才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同时在交谈过程中把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传达给孩子。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及其理解力的增强,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交谈,及时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及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反应,从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对社会的责任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与追求等,在不知不觉中纠正孩子一些幼稚或者模糊的观念,把孩子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要记住,与孩子说话是一种交流,一定的时间,平等的气氛,耐心的态度,都是必要条件。
3-4岁与4-5岁聪明孩子的奇思妙想作品
对于孩子,爸爸妈妈都有三个心愿:健康、聪明、开心。健康和开心,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唯有聪明,我们总是从各种情境和作品中,和孩子一起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一、莱奥的思维小士兵
莱奥,是金源馆的一名摩比宝宝。这两个小人儿来自莱奥的思维王国。莱奥告诉妈妈,这两个小人身上有好多看得见的数学思维:两个小人,一字排开以"对称"形式站开;他们有很多手,"平均分"在身体的两边,为了避免小手打架,小手"平行"地伸展在身体的两侧。
思维名词:
平行--指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不相交时的关系。
平均分--把物体分成每份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对称--分为轴对称与中心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吴琼老师说,这两个神奇的小人有那么多只小手,加上聪明的脑袋,能帮助莱奥和妈妈完成多少事情啊!
二、王冠棋的魔法翻转花园
王冠棋,是奥亚馆的一名摩比宝宝。
两块普通的图形片,一块叫梯形,一块叫圆形。在冠棋小朋友的手里,出现了神奇的变化。冠棋小朋友,拿起一支彩笔,简单地"翻转"了几下,就出现了一朵绿色的太阳花。
翻转:是图形的一种运动形式,也是拼摆图形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杨婕老师说,在冠棋的魔法翻转花园里,不止一朵太阳花噢!
三、摩比的农庄
果果(左)和靳镓伊(右)是奥亚馆的摩比宝宝。
她们的眼里,世界都可以由各种图形宝宝变成的。小树是三角形的,小鸟是圆形和半圆形的,小狗是圆形、半圆形和长方形的,小草是三角形的……瞧,两个小朋友为摩比建立了一个花园。
图形拼摆:通过模仿观察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能力。
岳琳老师说,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奇妙的!
四、地震了
董玙幡,是中坤馆的摩比宝宝。小玉米,是孩子非常喜爱的思维创作道具。一点点水,就能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触手可及的美丽作品。董玙幡把小玉 米在纸上撒开,固定好,告诉大家作品完成。小伙伴们看了半天,没有看懂,有的甚至都着急了。董玙幡说:我的作品,名叫《地震了》。这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都惊呆了!
于英英老师说,不要因为看不懂,就以为孩子有问题。其实,也许是我们的思维太局限。
五、撕出来的森林(对称)
一个摩比宝宝,摘出一颗摩比树。
谁说森林只有绿色,谁说树木只有绿色,它们也可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张薄薄的纸,经过摩比宝宝的小手,对折,歪歪扭扭地撕出一个缺口,打开!你的小树是红色的,像太阳;我的小树是棕色的,像大地;她的小树是粉色的,像小伙伴们的小脸蛋!
六、花蝴蝶(对称)
一堆彩笔,几张复写纸。孩子们简单做了几个动作:对折--画几条弯弯曲曲的线--再点上几点--把纸重新打开。忽然间,几只美丽的花蝴蝶,翩翩起舞。
孩子们说,这叫【对称美】!
七、变形金刚(对称)
这是一位聪明的摩比宝宝。他的作品顶呱呱。你若要问为什么?瞧瞧!
第一眼,一个机器人。
第二眼,平均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第三眼,数量对称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第四眼,数量、位置对称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第五眼,颜色、数量、位置对称分布在中心线两侧的立方块。
我们说,孩子的思维无限广!
八、神奇蜘蛛侠(规律)这是一位绝顶聪明的摩比宝宝。
他的面前,摆了一堆立方块。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出里面神奇的秘密:
这是一只蜘蛛侠,由16个立方块组成,平均分为两组,一组红色,一组蓝色。两种颜色数量相等。这里面有几个规律,让我跟你读一读:
红、蓝、红、蓝--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吗?
3、5、5、3--你能摆出后面的规律吗?
只有用心观察的人,才能找到答案噢!
九、1张A4纸(图形的拆分与拼合)这是一位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超强的摩比宝宝。
一张A4纸,是什么形状?只有长方形吗?这位摩比宝宝告诉大家,一张A4纸里不止一个长方形,而是有好多个长方形。而且不止只有长方形,还有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小伙伴们,你们也发现了吗?
十、小黄和小蓝(规律拼摆)这是一群聪明的摩比宝宝。
黄色和蓝色的立方块,按照ABAB的规律,能摆出多少种图案?你有一种,我有一种,他还有一种。原来大家的智慧聚集在一起,就会无穷大!
小伙伴们,你们还能摆出其他图案吗?
更多精彩请点击查看:
3-4岁儿童数学思维秋寒课程班 4-5岁儿童数学思维秋寒课程班
让您的孩子与更多聪明的孩子一起快乐学习成长!
让孩子比别人更聪明 只需多走半步
想让您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聪明,只需多走半步
1799年7月在法国的南部发现了一个12岁的野孩子,大家称他为“阿维龙的野孩”。
这个被叫做彼得的野孩子在被发现的时候,既不会说话,也听不懂任何语言。
彼得也不会使用任何工具,他常常从监视网中挣脱,逃离人们的看管。
刚开始,人们以为彼得是患有智力障碍的聋哑人,后来经过深入观察发现,他和正常人没有区别。
后来,一位医学研究者指导彼得学习说话、学会礼仪以及运用工具的能力,但最后发现,彼得除了会说一些极简单的单词,具备了一些自制力之外,再没有其他任何进展了。
彼得并没有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样恢复成一个正常人。这说明,人在生长过程中,一旦错过了某个特殊时期,再想要完全获得发展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个特殊时期被称为“敏感期”。
敏感期直接关系到人的大脑发育。人的大脑里有一种细胞被称为“神经元”。外界环境传达给大脑的刺激或是行为习惯,会让这些神经元连接得更紧密。而当人处于敏感期时,是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最为紧密的时期。
根据从外界接受的刺激的强弱程度不同,这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也会发生变化,或是更加紧密,或是逐渐消失。在敏感期,如果神经元从外界得到了足够的刺激,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大有好处。
在前面的例子中,彼得之所以在语言和文明修养方面没有任何进展,正是这个原因。如果过了敏感期,即使在后来的青少年期再怎么用好的环境来弥补,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了。
所以,对于还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给他们提供可以充分刺激大脑的外部环境,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孩子3岁之前,通过一些能刺激五感(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的游戏,让孩子的感觉器官得以充分发展,从而刺激大脑中的感情中枢与语言中枢。
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则是从孩子大约5岁的时候开始形成的,所以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要尽量用丰富的语言刺激他的大脑,这样才能为他将来的发展打造一个好的基础。
如今,很多人往往没有正确地在早期给孩子的大脑提供锻炼的机会,只是盲目跟风所谓的早期教育,不顾孩子身体成长的客观规律,让孩子过早接受太多偏于狭隘或是强度太大的训练。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但没有被纠正,反而被越来越多的家长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在孩子的五感还未完全发达时,过早让他去接受语言训练,或是给他灌输类似数学这样难度过高的科目,会耽误这个时期最该注意的大脑训练。这样的教育方式,反倒让孩子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很多父母为了培养孩子语言或是数学等某方面的能力,依照某些视听教材来指导孩子,造成孩子的大脑只有某一部分得到了锻炼,而其他方面则有可能出现退化。
与不符合孩子年龄的早期教育相比,切实地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有效地刺激孩子的大脑,才是对孩子最有利的早期教育。
根据孩子能接受的刺激强度,让孩子接受比现有水平高半个或一个水平的行为习惯训练,才是不会让孩子失去兴趣的有效方法。
想让您的孩子比别人更聪明么?那么,就请您先放下当妈妈的虚荣心,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吧。充分了解孩子所处的阶段,然后只需给孩子稍高于原先水平半步的教育,
您就是孩子眼里最有意思、最了不起的老师了。
你家孩子没别人家孩子聪明?原因可能是这个
你家孩子没别人家孩子聪明?原因可能是这个
美国托莱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婴儿行为与发育》上,发表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如果婴幼儿在同一时间段内玩的玩具数量越少,那么这些婴幼儿可能更有造创力。
家长们长久以来一直被社会舆论和他人意见左右,人们普遍认为,给孩子提供的玩具越多,说明家长就越爱孩子;
当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家长让孩子玩玩具是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家长没时间陪孩子,就让孩子用玩具来打发时间,玩具对孩子来说,只是家长的"替代品"。
美国托莱多大学的研究员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旨在测试玩具数量对孩子创造力的影响。
研究人员把幼童带到特定的实验区域,让幼童们在30分钟之内自由的玩玩具,幼童们得到玩具的数量不同,有的孩子得到了4个玩具,而有的孩子可以得到16个玩具。
参加这个实验的幼童一共有36名,研究员尽可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幼童的情况。
研究人员发现,相对那些有16个玩具玩的幼童,那些只能玩4个玩具的幼童更具有创造力。
因为选择较少,所以幼童们往往会在一个玩具上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会绞尽脑汁的为同一个玩具想出不同的新玩法,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应该不给孩子玩具,或者没收孩子玩具。"研究人员接着补充道。"如果孩子玩的玩具数量有限,那么孩子们可能会有更多的创造力。"
家长们可以把多余的玩具锁起来,每次只拿出几样玩具给孩子玩。
丰富的玩具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心智,让孩子无法从玩玩具中受益,家长们不如试试减少孩子玩具的数量,拥有越少玩具的孩子,可能会更聪明。
让您的孩子更聪明
身为父母,您一定希望宝宝更聪明。那么,如何培养宝宝,发现他的潜能、提高他的智力?请从这里开始——
决定智力的因素——注意力 新鲜多变的物体,可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幼儿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受到其他新鲜刺激而发生转移。相关实验表明,在教育环境良好的情况下,3岁幼儿的注意力可以连续集中3~5分钟,4岁幼儿可集中10分钟左右,五六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注意力是孩子认识事物的开始。注意力稳定、持续的孩子,掌握知识的速度也就更快,而且记得非常牢固。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关键是找到兴趣点,当孩子对事物发生兴趣时,才有可能注意它。因此,要有目的、经常发现他的兴趣点,让他持续不断地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他的注意力得到锻炼。
决定智力的因素——观察力 观察力可以帮助孩子得到周围世界的有关知识和信息,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视觉、听觉输入到大脑的。因此,训练孩子的观察力,要从基本的感知觉能力的培养入手。 所以,在保护好孩子的感知觉器官基础上,家长要利用并创造机会,刺激各项器官的发育。同时,适时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如气候变化、动物迁移、自然常识等等,在观察时,做到由表及里、由近及远、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心,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决定智力的因素——思维力 思维的发展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3个阶段。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3~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0~3岁孩子的思维活动是直观动作思维。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边玩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思考问题。如,大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会停留在对事物简单表面的评价,开始对事物做出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观点。家长需根据时段,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做相应的锻炼。
决定智力的因素——记忆力
4岁以前的孩子,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这些事物能引起他的情绪反映,重复多次后,孩子能够不费力地记住。如喜爱的玩具、动物、道路、词汇等等,但还是形象记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5~6岁时,孩子记忆的有意性就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不仅能识记和回忆需要的材料,还可以运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加强记忆。记忆力有短时记忆和长久记忆之分。背诵、讲故事等属于短时记忆,不温习就会忘记。怎样把短时记忆形成长久记忆,这是孩子智力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形象记忆的特点,有意识地利用新鲜生动的实体,培养他的记忆力,坚持不懈,才能让孩子的记忆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
决定智力的因素——想像力 3岁左右,孩子在绘画以前,不知道究竟要画什么,边想边画,画完后看它像什么就是什么,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绘画没有明确目的,而是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想像的主题容易变化,在绘画时,经常中途改变主意,这说明他的想像没有预定的目的,只是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5~6岁的孩子,虽然无意想像仍占主导,但有意想像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他们想像的内容更加丰富,想像的过程也更具目的性和独立性,孩子已经能把一天的活动连贯地表达出来,也可以自己为主角,编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早期的想像以无意想像为主,向有意想像过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展他的有意想像,设计有目的性的生动形象、活泼新颖的游戏方式,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的兴趣,发展他的想像力。 当孩子拥有这5种能力的时候,自然也就会越来越聪明。